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二戰德國m42有多少鋼

二戰德國m42有多少鋼

發布時間:2022-06-18 00:33:48

1. 二戰德軍的步兵裝備有哪些

德軍1942年制的步兵師
武器裝備:
手槍-3681支 步槍-12609支 沖鋒槍-321支 反坦克槍-90支 輕機槍-425挺 重機槍-110挺 50毫米迫擊炮-84門 81毫米迫擊炮-54門 75毫米炮-20門 105毫米輕型榴彈炮-36門 150毫米重型榴彈炮-12門 火焰噴射器-9具

然後下面找到的是分散到團的裝備編制:
1939年第一線的主力師:3個步兵團和1個炮兵團。一個步兵團的火器包括26挺重機槍、85挺輕機槍、18門81mm迫擊炮、27門50mm迫擊炮、12門37mm反坦克炮、6門76mm 步兵炮和2門150mm步兵榴彈炮。炮兵團由3個105mm野炮大隊組成,大隊各3個4門制的炮連。一個150mm中型炮大隊原來是配屬的,後來歸入第1 波步兵師編制。

1944年步兵師:步兵團支援武器為:24挺重機槍、107挺輕機槍、4門120mm迫擊炮、6門81mm迫擊炮、2門150mm步兵炮、6門75mm步兵炮、3門75mm反坦克炮、36件輕型反坦克武器。實力已經大大的下降了。

1、軍裝制服

長褲:褲腿可掖到靴子里。騎馬的士兵配發鑲皮的馬褲。
軍上衣:有兩個胸袋和兩個襟袋,後腰部有兩個扣帶環,以佩戴皮帶。兩個衣領間有風紀扣,但多數情況下士兵不扣風紀扣,或僅用圍巾扎攏領口。

軍上衣口袋的使用:

內袋:大急救包。

右胸袋:小急救包,皮膚消毒劑(次氯酸鈣片劑,用於清洗被皮膚性化學武器污染的皮膚表面)。

左胸袋:士兵證

其他軍裝、軍褲口袋:信件、記事本、鉛筆、手帕、錢包和鑰匙等。

軍靴,帶鋼鞋掌皮底。這種軍靴很快被淘汰,因為鋼板在寒冷條件下會導致體熱的快速散失。

騎兵配發不帶鋼鞋掌的騎靴。裝甲車輛乘員配發不帶鋼鞋掌的軍靴,以避免在金屬陳體表面上行走時打滑。山地部隊配發高幫登山-滑雪鞋,該鞋尖部和跟部裝有扣環,可掛裝滑雪板。1943年末開始,由於皮革材料短缺,步兵軍靴開始使用劣質皮革。除少數特殊用途外,不允許用稀缺的橡膠作為鞋底材料。

野戰便帽(船形帽):1943年7月起,船形帽被北非型帶檐便帽取代,軍官大檐帽的帽檐也改用皮革制。

帶帶扣的皮帶:軍官使用帶雙排扣眼的寬型皮帶。

冬裝:包括長大衣,灰綠色毛絨上衣、羊毛手套、羊毛包頭巾等。

在經歷了1941/42年東線痛苦的冬季之後,德軍開始重視冬裝的配發。新配發的冬裝包括套在制服外的夾克和冬裝褲,其中冬裝夾克設計思路新穎,可兩面穿戴,一面是白色雪地迷彩,另一面是普通迷彩色。此外還有俄式毛皮冬帽,連趾手套以及棉衣和棉褲。配發的棉鞋在乾冷地區很有效,但一旦浸水則很難干透。後備部隊優先配發了新式冬裝,而在東線的一線部隊則只在與敵直接接觸(如鐵路保安部隊和反游擊部隊等)時才配發新式冬裝。

2、單兵裝備:

由連輜重部隊攜帶的單兵裝備:

每個士兵都有一個用於攜帶單兵裝備的背囊,材質為木架包裹防水布料。山地部隊和機械化步兵配有更實用的帶兩至三個外袋的野戰背包。背囊內可攜帶如下裝備:

一套內衣,換洗襪子。

毛巾,手帕。

背心或毛衣。

一雙便鞋。

肥皂和針線包。

鞋刷和鞋油,衣刷。

軍大衣、帳篷或軍毯可卷折後捆綁攜帶於背囊上。

班長、排長和連長的專用裝備:

地圖包。棕色或黑色皮革制,可攜帶地圖和文件,有色鉛筆,如必要還可攜帶制圖工具和測量儀器。

雙筒望遠鏡。主要是6 x 30,部分8 x 30,炮兵觀察員配有10 x 50望遠鏡。

信號口哨。

多用途指南針。

國防軍士兵的衣櫃

1、鋼盔 2、背囊或背包、防毒面具筒 3、軍毯(在背包或背囊里) 4、帳篷及附件 5、訓練服 6、運動衣褲、毛衣 7、內衣 8、毛巾、襪子、圍巾 9、便帽 10、大檐帽 11、手套 12、衣刷、清潔器 13、餐具 14、私人貴重物品櫃(可上鎖) 15、盥洗用品 16、文具書籍 17、洗衣袋 18、擦鞋器、鞋油 19、針線包 20、武器保養工具、槍油、蠟燭 21、工作服 22、作戰服 23、禮服 24、大衣 25、單兵敲和敲套 26、防化手冊和書套 27、行軍靴 28、便鞋和常鞋 29、運動鞋 30、刺刀和刀鞘 31、皮帶 32、毛巾 33、彈夾包 34、挎包 35、野戰餐盒、水壺

第五部分 彈葯
步槍兵

每個步槍兵隨身攜帶45發步槍子彈,另外15發存放在配屬到排的車輛上,可依照命令取用。但實戰中士兵一般都攜帶60發步槍彈,如有可能還會在挎包中俄外攜帶一些子彈。1941年底前,每個步槍兵都帶有一個SmK(Spitzgeschoss mit Stahlkern,鋼芯穿甲彈)或SmK(H)(Spitzgeschoss mit Wolframcarbid-Kern,碳化鎢芯穿甲彈)彈夾,用於反裝甲車輛,100米距離上穿甲能力為SmK彈10毫米,SmK(H)彈14毫米。實戰表明這種用普通步槍發射的穿甲彈效能很差,後期這種步槍彈主要供機槍使用,用於反土木或混凝土工事。

輕機槍射手

輕機槍的一號彈葯基數為2500發,一個三人制輕機槍小組彈葯攜行規則如下:

一號射手:機槍及一個50發彈鼓。

二號射手:4個50發彈鼓(其中一個裝填SmK或SmK (H)彈)以及一個300發彈箱。

三號射手:3個300發彈箱。

其餘機槍彈存放在排屬車輛上,並盡可能以裝填好的彈鼓或彈箱形勢攜帶。實戰中,備用機槍彈通常由機槍小組所屬班的士兵分散攜帶,以備不時之需。蘇德戰爭爆發前,輕機槍的300發彈箱(6條50發彈帶)的子彈排列方式為:上方的四條彈帶彈頭方向與射擊方向一致,下方的兩條彈帶彈頭方向與射擊方向相反,這種彈帶的排列方式在實戰中經常會導致機槍卡殼,因此蘇德戰爭爆發後,輕機槍彈箱內的彈帶排列方式被改換為所有子彈方向都與射擊方向一致,但每個彈箱的彈帶數量減為5條,也就是說一個彈箱只有250發彈。

實戰中,機槍常被用來執行指示目標或夜間防空的任務,因此為機槍配發曳光彈是非常必要的。通常的曳光彈排布習慣為每三發普通彈前安排一發曳光彈。此外,每個機槍小組還攜帶一個黃磷發煙燃燒彈,以便在日見指示目標並使易燃目標燃燒。

1940年一個步兵團的單兵彈葯攜帶和儲備情況:

武器 總數 單兵攜帶 連排車輛攜帶 團輜重車隊攜帶 師後勤車隊攜帶

步槍 90 45 15 20 10

沖鋒槍 768 192 320 128 128

輕機槍 3750 -- 2500 750 500

反坦克槍 145 20 105 20 --

重機槍 6750 -- 4750 1250 750

輕型迫擊炮 165 -- 90 45 30

中/重型迫擊炮 140 -- 96 24 20

輕型步兵炮 180 -- 120 40 20

重型步兵炮 80 -- 40 20 20

37毫米反坦克炮 220 -- 180 24 16

彈葯包裝:

7.92毫米步槍彈(供步槍使用),單莢,木製彈箱,1500發/箱,全重48公斤

7.92毫米步槍彈(供機槍使用),散裝,木製彈箱,1500發/箱,全重46公斤

木柄手榴彈,木製彈箱,16枚/箱,全重25公斤

卵形手榴彈,木製彈箱,30枚/箱,全重9公斤

50毫米輕型迫擊炮彈,金屬沖壓板箱,10發/箱,全重12公斤

80毫米中型迫擊炮彈,金屬沖壓板箱,3發/箱,全重13.25公斤

120毫米重型迫擊炮彈,金屬箱,2發/箱,全重40公斤

37毫米反坦克炮彈,金屬沖壓板箱,12發/箱,全重21.5公斤

帶葯包的槍榴彈,木製彈箱,30發/箱,全重8.9公斤

鐵拳火箭彈,木製彈箱,4發/箱,全重32公斤

2. 德式鋼盔

戰後的兩德成為了冷戰的最前沿,所以兩家的後台--美、蘇各自武裝了、,所以西德軍隊使用的是美國提供的M1鋼盔,東德軍隊先前使用蘇聯的M40鋼盔,後來使用了一種自主研發的「淺鍋底」式的鋼盔,兩德統一後德軍便使用美式的M88頭盔。世界范圍內,其實許多國家都在使用M88系列頭盔及仿製品,包括中國(訓練時使用國產GK80鋼盔)。有的國家使用自己的,如英、法、俄等

3. M42鋼盔的介紹

M42M42是整個二戰中最常見的鋼盔,這是因為M42較長的生產時間(1942-1945),而且在1945年5月德國投降後,M42還被繼續使用。而M35,M40是在早期的二戰中使用,因此所剩不多,反 而在今天M42比較容易找到。

4. M42相當於skh

M42不相當於skh。
W2Mo9Cr4VCo8 鋼代號 M42。是美國牌號的超硬鈷高速工具鋼, M42鋼中釩的質量分數不高 (1%), 鈷的質量分數高 (8%),鈷能促使碳化物在淬火加熱時更多地溶解在基體內,利用高的基體硬度提高耐磨性。該鋼的硬度、熱硬性、耐磨柱及磨削性都很好。熱處理硬度可達 67~70HRC, 但也有採取特殊熱處理方法, 得到硬度67 ~68HRC,使其切削性能 (特別是間斷切削) 得到改善, 提高沖擊韌度。該鋼可製成各種刀具,切削難加工材料時效果很好, 又因其磨削性能好,可以製成復雜刀具,,但中國鈷資源缺乏, 鈷高速鋼價格昂貴,,約為普通高速鋼的5~8倍。
美國AISI標准牌號 M42、中國 GB 標准牌號 W2Mo9Cr4VCo8、日本JIS標准牌號SKH55、日本日立(HITACHI)標准牌號YXM42、日本不二越(NACHI)標准牌號HSD42、德國 DIN 標准牌號 S2-10-1-8、德國 DIN 標准材料編號 1.3247、奧地利百祿(BOHLER)標准牌號 S500。

5. M35、 M40、 M42鋼盔有什麼主要區別

二戰的德軍鋼盔共有4個型號,分別為M35,M40,M42和傘兵盔。二戰時期的德軍鋼盔和一戰時期的德軍鋼盔有著密切的聯系。可以說,二戰的德軍鋼盔是在一戰的M16,M17,M18三種鋼盔上發展而來。
在1935年,德國的M35定型。該頭盔是為了滿足德軍的需要,來替代仍在試用的一戰時期的鋼盔。M35在基本的東西上和一戰時的M17很象,但是M35比M17更輕,功能也更強。另外M35採用了新的LINER(內盔)來減少佩戴時頭部的疲 勞。事實證明,M35新的內盔比一戰時的頭盔佩戴更舒適。
M35在1935年開始生產,當時德國陸軍和空軍滿懷熱情的希望可以馬上裝備,可是結果卻令他們失望,他們並沒有 拿到第一批出廠的M35,直到1936年,德國陸軍和空軍才開始正式裝備。德軍沒有在第一時間裝備的原因是,因為 當時德國接到了大批的M35的出口訂單,在1936年以前生產的M35進行都出口到了中國和西班牙。
M35可以通過觀察鋼盔的外沿來判斷是否為M35。另外,M35的形狀和M40,M42比較,更接近卵形。這個差別很細微 ,如果不是把M35和M40,M42放在一起比較的話,很難會發現。
M35里外都有噴漆,盔的兩側有陸軍,空軍或黨衛軍的標志(有些M35隻有一側有標志)。很多M35是綠色的(粗燥的外表面),而且多數的M35上的漆,看起來會比M40和M42上的顯的暗。
很多M35在現在被重新油漆過,所以上邊的德軍標記已經看不到了。
令附加補充:M35型鋼盔最初是埃森霍滕公司於1934年應德國軍方的要求開始進行新型作戰鋼盔的原型設計和測試工作的。這種新型鋼盔是在一戰時鋼盔外形的基礎上改良而成的,雖然外觀相似,但二者比較起來新鋼盔的重量更輕便,內襯結構更加緊湊堅固,給人以全新的感受。1935年7月1日,德國國防軍陸軍和海軍軍部在柏林正式將新鋼盔定型為M1935型(簡稱M35型鋼盔),並正式配發部隊。該型頭盔是用一整片鉬鋼板經過多次沖壓後才成形的,其邊緣是圓滑的弧線卷邊,內襯採用了更有利於保護頭部的M1931型,佩帶起來更加舒適。我們通常也可以通過觀察它的弧線形狀和底部的金屬卷邊來鑒別是否是M35型鋼盔,其下巴皮帶上還壓印有生產編號和製造商的標號。另外,對比M35型和後期改進生產的M40和M42型鋼盔圓形頂部還可以發現M35的外形從前到後有些呈橢圓狀。但這個差別很細微,只有將這三款鋼盔同時作細微對比才可以看出來。
M35型鋼盔自1935年正式投產後的兩年時間內,便生產了大約一千四百萬頂。盡管如此,但德國陸軍直到1936年才接收了第一批新型鋼盔,因為當時鋼盔的大量定單都優先用於出口國外了。二戰爆發前,M35型鋼盔最大出口定單的買家便是中國和西班牙政府。
M35型鋼盔投產後,陸續配發給了包括國防軍陸軍、海軍和空軍部隊,還在稍晚些時候發放給了武裝黨衛隊使用,其各軍種之間的差別則只能通過鋼盔出廠前噴塗的半光底油漆和不同的盔徽來區分了。具體的差別如下:陸軍的鋼盔是用有光澤的「田野灰」色塗裝,其左、右兩側分別是銀色的國防軍鷹徽和帝國國旗(黑白紅)三色盔徽;海軍的鋼盔最初塗裝了同陸軍一樣的「田野灰」色,後來則使用了偏暗些的「軍艦灰」色,其左、右兩側分別是金色的國防軍鷹徽和帝國國旗(黑白紅)三色盔徽;空軍的鋼盔是用有光澤的藍灰色塗裝的,其左、右兩側分別是展翅狀的空軍鷹徽和帝國國旗(黑白紅)三色盔徽;武裝黨衛隊的鋼盔由於其組織的特殊性質,它的塗裝和陸軍一樣使用了「田野灰」色(後期也曾使用過純黑色的塗裝),其左、右兩側分別是納粹黨的黨徽和古北歐文字的雙閃電樣式的盔徽。
二戰期間,德軍還使用了多種方法在不同作戰環境下對M35型鋼盔進行了偽裝。最常見的偽裝方式主要有迷彩塗裝、迷彩盔布、網狀鐵絲和纏繞樹葉等。其中,迷彩塗裝主要使根據部隊所處的環境而定,以起到相應的防護效果。如非洲軍使用的棕褐色、法國作戰部隊使用的綠色加棕褐色、東線部隊在冬季使用的雪白色等。對於鋼盔盔布的使用主要是專用於武裝黨衛隊,戰爭後期國防軍也少量發放給了前線部隊。武裝黨衛隊的偽裝盔布種類繁多,其是將盔布整體罩在鋼盔上,再用三個側面的鐵夾固定。在他們使用的迷彩圖案中,最常用的有棕櫚柃迷彩、橡樹葉迷彩、梧桐葉迷彩和模糊形薄荷迷彩等。相比較來說,國防軍的迷彩盔布樣式則比較單一,多是用小布條縫制而成的,稱為「碎片」迷彩和「沼澤」迷彩,它是將邊緣帶松緊帶的盔布整體套在鋼盔上使用的。還有一種就是鐵絲結構的偽裝,它是用鐵絲編成多種網狀結構固定在鋼盔外殼上的,多用於戰爭後期的法國和義大利戰場。有時還可以用樹葉插在上面進行偽裝。

6. 二戰各國鋼盔型號,最好能帶圖

1、M35頭盔(德國)

顏色為黑色,盔檐很明顯,盔型弧線比較淺。形狀與星球大戰中的黑武士的頭盔類似。德國的陸軍部隊在二戰期間普遍性的裝備此頭盔。中國的抗戰初期,國民黨軍主力曾經大量裝備此頭盔。

(6)二戰德國m42有多少鋼擴展閱讀

由於軍事的發展和和平時期現代工作、生活的的日益多樣化,人們對生命安全的日益重視,頭盔的使用方面也越來越廣泛,大致可分為軍事、工作、運動三類。

一、步兵頭盔:

亦稱鋼盔,主要用於防禦彈頭和彈片對頭部的傷害。盔殼多採用特種鋼製作,為提高防彈性能,有的還增加一層防彈尼龍或玻璃鋼襯里。懸掛系統通常用皮革、塑料或纖維織品製成,固定在盔殼內。頭盔重量一般為1~1.5千克。

二、飛行員頭盔:

飛行員和機組人員等佩戴的飛行員頭盔,盔殼多用玻璃鋼或塑料等輕質材料製成,主要用於防止頭部震傷或磕傷,並能防噪音。這種頭盔能包住耳朵和兩腮,裝有耳機和送話器等,有的還裝有可上下移動的面罩,以保護眼睛和面部。

三、空降兵頭盔:

用於防止開傘瞬間被操縱帶或傘繩擊傷和著陸時碰傷頭部,著陸後的用途則和步兵頭盔相同。這種頭盔一般也是鋼質的,常採用雙盔帶,佩戴牢固可靠,以免在跳傘過程中被氣流沖脫。

四、坦克員頭盔:

俗稱坦克帽,坦克乘員頭盔內則裝有泡沫塑料或泡沫橡膠等防震襯墊,盔殼有的類似飛行員頭盔,也有用皮革、纖維織品等縫制而成的,這種軟體頭盔,中國俗稱坦克帽。

五、馬術頭盔:

又稱為馬術安全帽,英文Equestrian Helmet。和其他用途的頭盔一樣,是給騎手提供頭部防護的。馬術頭盔很重要的一個安全標準是騎手不幸落地時要破裂開來,從而減輕外力對騎手頭部的沖擊以達到保護騎手的目的。

7.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的制式鋼盔的型號是什麼

m1935

8. 德軍鋼盔m35和m42大小一樣嗎

大小差不多,只是質量差很多,M42是德國為滿足戰爭需要而把生產工藝簡化後的產物,如果你想扮德軍的話還是M35吧,看上去要精良點。

9. 德國現役頭盔聯邦德國目前裝備的是什麼頭盔

德軍鋼盔共有4個型號,分別為M35,M40,M42和傘兵盔 二戰的德軍鋼盔是在一戰的M16,M17,M18三種鋼盔上發展而來 在1935年,德國的M35定型 M35採用了新的LINER(內盔)來減少佩戴時頭部的疲 勞 大批的M35的出口訂單,在1936年以前生產的M35進行都出口到了中國個西班牙 M35可以通過觀察鋼盔的外沿來判斷是否為M35。另外,M35的形狀和M40,M42比較,更接近卵形。這個差別很細微 ,如果不是把M35和M40,M42放在一起比較的話,很難會發現 M35里外都有噴漆,盔的兩側有陸軍,空軍或黨衛軍的標志(有些M35隻有一側有標志)。很多M35是綠色的(粗燥的外表面),而且多數的M35上的漆,看起來會比M40和M42上的顯的暗 M40取消了M35另外安裝通風孔的做法,而是直接在盔的兩側打了兩個通風孔 M40的油漆有兩種,一種是外表和內盔都是無光的平滑漆(細微顆粒)。另外一種是內盔是平滑漆,而外盔表面是粗 糙的大顆粒漆。除了黨衛軍的M40以外,所有的M40隻有在外盔的一側有標記。另外一側沒有 M42是整個二戰中最常見的鋼盔,這是因為M42較長的生產時間(1942-1945),而且在1945年5月德國投降後,M42還被繼續使用 M42和M40幾乎一模一樣,唯一的不同就是外盔的邊緣--M42的外盔沒有滾邊 多數的M42的外盔都沒有標記,少量在1943年以前生產的,在頭盔的一面有陸軍,空軍,或SS的標記。另外 一側沒有標記

閱讀全文

與二戰德國m42有多少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9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