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德國最終會被蘇聯打敗
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可謂強大,但是卻不是蘇聯的對手,說起來這也不能說德國不夠強大,主要還是因為三個原因:第一,蘇聯陸地上比德國更強大;第二,德國要面臨東西兩線作戰;第三,德國的海軍不夠強大,被英美包圍在歐洲出不去。
海上的封鎖更為致命,德國無法獲得歐洲沒有的黃金、橡膠等戰略物資,只能使用大型潛艇通過遠洋航行到日本那裡獲取相關物資,可見其被封鎖的有多困難了,在蘇聯奪取了羅馬尼亞後,德國也失去了8成的石油供給,實際上,從斯大林格勒戰役後,即便沒有其他因素,單憑蘇聯也能擊敗德國,畢竟德國的命脈還是資源和工業,失去了這些,德國也就失去了作戰潛力。
② 如果二戰時美國不援助蘇聯,蘇聯打得過德國嗎
打得過的。美國是後期加入歐洲戰場的,當時蘇聯正在進行戰略反攻,拿下德國只是時間問題。蘇德戰爭前,蘇德土地面積差距很大,人口相當。在國土面積、尤其是石油等支撐戰爭的自然資源,德國遠遠比不上蘇聯,所以蘇聯的戰爭潛力和綜合實力當在德國之上。
德國人在佔了天時地利條件下,依然未能打下莫斯科,那年提前一個月入冬,10月份就下了大雪,天不滅蘇聯,幫了蘇聯人大忙,未做好徹底過冬准備的德國人,在莫斯科城下遭到可恥的失敗。蘇聯人終於緩過神來,朱可夫、科涅夫、鐵木辛哥、華西列夫斯基、羅科索夫斯基等名將被啟用,且在戰斗中成長,所以即便沒有美國參戰,蘇聯最終戰勝德國,也只是時間問題,盟軍開辟第二戰場,讓德國腹背受敵,加速了德意志帝國的滅亡進程。
③ 二戰沒有英美的幫忙,蘇聯能不能打敗德國
還是有可能的。原因是從德國對蘇聯的基本戰略考慮存在很大問題。
德國過高估計對蘇聯最初打擊的效果,因此士兵是穿著春秋裝進入蘇聯,後勤上根本沒有考慮冬天的需要;
德國對蘇聯這以農業為基礎放棄民生建設重點發展工業的國家特點缺乏了解,機械化部隊進入廣袤的農村爛泥道路無法快速推進,而恰恰蘇聯在8、9月份是雨季;
斯大林採取了消耗戰術,也就是用大量的現役師「喂」德軍。德軍原來預計蘇軍邊界被突破後,蘇軍將有200個師來增援阻擋,但當德國按計劃消滅了這200個師後,蘇聯又送來了200個師。
由此,當德軍打到莫斯科城下,已經是白雪皚皚。士兵凍餓病死大量減員,德軍不得不退兵休整等待後援。
上述是德國對蘇聯第一波打擊,也就是「巴巴羅薩」計劃失敗的原因。應該說,計劃不錯,差一點就成功了。但顯然對於蘇聯整個政治經濟軍事判斷有誤(德軍認為斯大林殘酷清洗國內反對勢力,軍事的失敗會導致政變推翻斯大林,由此導致全面崩潰),居然還連蘇聯的氣候特點都不知道!太輕敵高傲了。
德軍接著發動了斯大林格勒戰役,而對北方的列寧格勒採取了圍困戰術。這是一個致命的敗筆!
德軍的觀點是蘇軍要維持戰爭必須要有石油。斯大林格勒是蘇聯石油基地中重要據點。與蘇軍在斯大林格勒決戰取勝後,蘇聯將丟失石油基地而中斷石油供應,則所有機械化部隊就癱瘓了(如同隆美爾在北非就因為石油中斷,這個「沙漠之狐」也只能敗退)。但沒想到斯大林繼續在那裡進行了消耗戰,不斷投入兵力和德軍拼消耗,而實際上就是牢牢把德軍吸引在這個對蘇聯有利的地方,由此贏得時間,將後方重新動員裝備的師團組織了起來。當然在這其中希特勒是意識到有問題的,但前方給他的信息卻反復是再給幾小時就能拿下斯大林格勒或者再增加幾個師團就能壓碎敵人,要知道斯大林格勒的最高指揮官就是「巴巴羅薩計劃」的設計人和執行官!由此希特勒對取捨始終處於搖擺之中耽誤了反敗為勝的時機,個人認為是中了斯大林的拖延之計。
德軍重點進攻斯大林格勒這一步棋本來就是錯誤的。德軍的戰線太長,必須要考慮後勤保障問題。由此應先佔領列寧格勒,由此得到從德國用火車運輸到北冰洋基地,從北冰洋基地由水運到列寧格勒的供應線。這遠遠要比德軍用汽車、空投保障前線需要來得有利。接著,從列寧格勒和斯大林格勒方向南北夾擊莫斯科(對斯大林格勒監視、牽制,讓蘇軍無法從中抽調兵力北援莫斯科戰場),並從列寧格勒再分出一支部隊向莫斯科以東開辟戰場打擊後方,則不僅莫斯科、斯大林格勒都守不住,連後方都起了戰火,蘇聯必敗。
正因為在斯大林格勒德軍前鋒重兵已失,又拖延得太久給了蘇軍充分時間,蘇聯反攻的時機就到了。德軍因為供應線太長,不得不退縮防禦。所謂一步錯步步錯。德軍並未在深入蘇聯的沿途設置完善的防禦,如此一來大勢已去。雖然在庫爾斯克進行了規模最大的坦克集群戰役,但即便勝利也只能是阻滯蘇軍的腳步了。
蘇軍在所獲得的喘息中恢復過來,接著就是講雙方人員、工業能力和糧食。到了二戰末期,蘇軍總兵力達到了1000萬;坦克、飛機的數量無不遠高於德國。而且德國在蘇軍接近邊境的時候才進入全國總動員,把工業生產力全部轉向軍事工業,如何能不輸!有人認為蘇聯在初期就損失了大部分重工業,後期是靠美國支持才活下來,這是誤讀。美國對蘇聯的支持重點在糧食等輔助物資。蘇聯是依靠極大的戰略縱深恢復了戰爭工業生產能力。
綜上所述,蘇聯能夠生存下來的關鍵是對第一波的成功防禦。當蘇聯進入反攻階段(以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勝利開始),德國就進入了被動防禦的狀態,失敗不可避免了。英美開辟第二戰場雖然對減輕蘇聯的壓力有很大的作用,但注意,第二戰場是在英美(尤其是英國)確定德國在東方戰線的失敗已經不可逆轉的情況下開辟的。當然,美國大量的援助使得蘇聯渡過了最艱難時期站穩了腳跟,這個後勤保障支持的作用還是比較重要的。
④ 二戰時期蘇聯為什麼打不過德國
國內戰爭時期最優秀最出色,最著名 的紅軍將領幾乎全部清洗了。大清洗使蘇 聯的軍事人才幾乎損失殆盡。
在這次運動中,共有3.5萬名軍官被鎮 壓,其中包括高級軍官的80%,元帥的 3/5,涉及所有的軍區司令和絕大部分集 團軍司令;第一批被授予元帥軍銜的5人 中,有圖哈切夫斯基、布柳赫爾、葉戈羅 夫3人被處死;15名集團軍司令中,也有 13名被殺;85名軍長中,處決57人;159 名師長,110名被處決;4萬多名營級以 上高中級軍官遭到迫害。
這一切都發生在人類歷史最殘酷的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蘇聯紅軍骨幹 的喪失,使不久後的蘇聯衛國戰爭深受影 響。
⑤ 二戰德國帶小弟打蘇聯,為什麼蘇聯那麼難打
蘇聯雖然和西方不是一路,但也是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大國,和西方關系錯綜復雜,是歐洲乃至世界戰略平衡重要的一環。蘇聯在被德軍打的幾乎崩潰時,英國和美國很快伸出來援助之手,讓蘇聯從死亡線上起死回生。二戰中英美給蘇聯的物資多到嚇人,這些物資幫助蘇聯人度過了難關。大家都是一條繩上的螞蚱,蘇聯當然不好打。
⑥ 二戰時德國蘇聯兩個硬碰硬,蘇聯沒有國際援助,德國會贏么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德戰場可以說是二戰最大的戰場。那蘇德雙方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兩者單挑誰更勝一籌呢?想要知道問題的答案,就需要對雙方的戰略戰術、武器裝備、後勤、軍隊編制規模等方面的實力進行評估。
首先來看德軍。在生產力方面,在德軍在入侵蘇聯之前,基本上掌控了整個西歐,超過350萬平方公里和3億多人口都被囊括在德國佔領區內。並且有數百萬的勞動力進入德國工廠,包括猶太人,法國、荷蘭義工等。德國工業集中在了重工精工方面,其製造的車主配件、引擎等都是世界頂級的。
在戰略資源上,德國依賴羅馬尼亞,蘇聯高加索方向上的油田。即便在蘇德戰爭爆發後,德國仍然在第一時間咬住高加索,因此戰略前期,資源劣勢不大。
只是蘇軍整體戰略偏向拉扯和消耗戰,畢竟蘇聯廣袤的領土,能夠讓任何侵略者感到力不從心。而且蘇軍士兵的體質能適應西伯利亞的寒冷,在戰場上更具有優勢。
而蘇軍的後勤如果沒有盟軍支援,同樣也很糟糕。因為它的糧食產值嚴重跟不上龐大的士兵數量,但蘇聯人比德國人更加耐吃苦耐勞。即便沒有物資,單兵作戰時間要比德軍長的多,因此蘇聯的後勤其實並不是很差。
雙方對比之下一目瞭然,蘇聯強在數量,德國強在質量,至於後勤方面半斤八兩,戰略戰術上各有優勢,那麼到底誰更厲害呢?這個問題沒有標准答案。不過更多的還是傾向於德軍,雖然德軍戰敗了,但它並不僅僅敗給了蘇聯,而是敗給了整個盟軍聯盟。
⑦ 蘇聯那麼強大,蘇聯為什麼擋不住德國的進攻
答案是:如下
評價坦克的強度,主要依據坦克的三個指標:火力、機動性和防護性。我們用這個標准來觀察二戰初期蘇聯和德國的坦克。二戰初期,蘇聯主要裝備T-34和KV-1,德國主要裝備3、4號坦克。
在保護方面,德國除了二戰初期失敗的nbfz重型多炮塔坦克外,沒有任何重型坦克。因此,3號和4號坦克在保護方面都遠遠不如KV-1重型坦克。那麼讓我們看看中型坦克。蘇德戰爭初期,德軍4號坦克主要為4型C/D/e型,該系列坦克前部最厚部分為50毫米,側面為15-20毫米。3號坦克在防護方面與4號坦克相似,其前裝甲厚度大於50毫米。不過,蘇聯的T-34坦克四面都有45毫米裝甲,但使用不同的傾斜角度來分配不同的防禦重量。前傾角為60度,相當於水平90毫米裝甲。在保護方面,無疑是蘇聯坦克佔主導地位。
然後我們看看火力。在二戰初
第四,蘇軍對德軍的進攻沒有做太多准備。雖然斯大林等蘇聯高級領導人通過情報分析早就知道德國有針對蘇聯的陰謀,但在《蘇聯互不侵犯條約》簽署後,蘇聯對德國的備戰意識暫時被打壓了,也沒想到德國會這么快發動對蘇聯的侵略戰爭。
雖然武器裝備的質量對戰爭的最終勝負有一定的影響,但最終的決定性因素仍然在於操作武器的人。
⑧ 二戰時德國那麼強大,為何打不過蘇聯
二戰時德國那麼強大,為何打不過蘇聯呢?
翻開二戰的歷史就能夠看出,蘇德戰爭是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當時的德國號稱世界頭等軍事強國,值得注意的是,當時的德國不僅是軍事強國,更是工業強國,雖然當時的德國與蘇聯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但事實上,德國早就為蘇德戰爭做好了准備,甚至可以用勢在必得來形容,為此,他們早就策劃了巴巴羅薩行動,據了解,這個行動計劃最初是由時任德國陸軍總參謀部第1軍需部長保盧斯起草和指導的,1940年8月底就制定完成了,為了完成這個計劃,德國還將自己的仆從國匈牙利、羅馬尼亞、芬蘭也牽涉其中。
除此之外,由於蘇聯的大部分領土靠近北極區域,每年冬季的氣溫極其嚴寒,而德國軍隊當時根本無法應對這種極端嚴寒,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遲滯了德軍的進攻步伐為蘇聯方面爭取到了時間,這樣一來,等到蘇軍手中的武器裝備和兵員得到了極大補充之後,就開始對德軍展開了全面的反擊,而由於德國的戰略縱深較小,很快,蘇軍就攻打到了德國的首都柏林,並最終戰勝了德國。
⑨ 為什麼在二戰中強大的德國還是被蘇聯打敗了
正確來說,德國並不是被蘇聯打敗的,單純戰力和戰術來說,蘇聯完全落後於當時的德國,蘇聯唯一的優勢在於國土的縱深,若不是當年的義大利給希特勒拖了三個月的後腿,蘇聯可能連這點縱深的優勢也會被抹殺。
德國的失敗最根本的原因並不是外部的,而是本身戰略資源儲備不足導致,這與整個軸心國的失敗緣由是完全一致的,德國所能夠獲取的資源從一開始就被限制在歐洲,這與英美兩國以全球的資源相比,完全就不是一個等級,當初英美的戰略就是通過外部限制德國對非洲資源的掠奪,逐漸消耗德國的戰力,當積累到一個爆發點時,再給於德國一擊重擊,而對於蘇聯的援助也是基於此,所以與其說德國是被英美蘇三國打垮的,還不如說是被三國拖垮的。
⑩ 德國為什麼在跟蘇聯戰爭中失敗
樓上2個純粹亂說
蘇聯前期的軍事實力連法國的都不如,法國好歹還有馬其諾防線,坦克技術前期和德國沒什麼兩樣!德國當時有II號,III號坦克,而法國有雷諾,技術和防護能力都差不多,屬於輕型坦克
德國敗北的原因我分析有三點:
1,德國憑借當時的閃電戰和新投入的IIII號坦克及改進型完全有能力在蘇聯秋雨季節到來之前攻佔莫斯科(而當時的實際情況也差不多,離莫斯科只有7公里之遙),但是老天幫了斯大林一把,秋雨提前到來了,由於蘇聯沒有道路,只有泥濘,所以德軍以現代機械化推進,在泥濘中受阻,輜重和坦克都無法及時跟進,導致了戰爭拖延,進入冬季,德軍後勤補給和禦寒裝備跟不上(當時壓根就沒想到蘇聯秋雨的提前到來,所以都沒有準備)!這也是現在大家所熟知的:元首不是敗給了蘇聯,而是敗給了上帝
2,元首對天時地利的運用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可是俗話說:人算不如天算!元首的估計沒有錯,可是老天爺卻給元首開了個玩笑!導致元首沒有為自己留後路,也就是後勤補給沒有及時考慮
3,德國在打蘇聯之前,與蘇聯是合作關系,即:蘇聯給德國提供原材料和糧食,德國給蘇聯提供軍事科技技術和武器設備!後來的戰爭大家就都清楚了!所以,與其說是德國與蘇聯的戰爭,不如說是德國的科技在打德國的武器!這就好比是矛盾的故事,究竟是矛厲害還是盾厲害!其實都是德國的技術和武器厲害
其他:比如美國對蘇聯的援助和蘇聯的產能大,資源多等原因,也對德國長期戰爭失利有絕對影響的!可是如果不是第1條原因導致了元首的閃電戰失利,那麼蘇聯的資源多、產能大這些有利因素都將成為元首日後對英美算帳的重要砝碼!
我覺得應該是這3點,而最主要的是第1點,而第2點是導致長期戰爭失利的主要原因,第三點算是1條線索吧!
對於樓主的補充問題,我給自己的拙見!
1,被佔領國的統治其實是很寬松的,比如法國\烏克蘭等國!在盟軍空襲的時候,就經常轟炸法國,對法國民眾造成的傷害比德國侵入法國的時候更大,而德國佔領的法國一切都是貝當政府在做,德國管理的很少;記得有1張照片就是德國在打到烏克蘭的時候,1個農婦給1個德國騎摩托車的士兵喝牛奶!而且在這些國家中還有很多自願兵參戰,這就是我們說的:外籍軍團!這些人來自:法國\波蘭\芬蘭\挪威\烏克蘭\白俄\英國(據說只有1個)\伊朗\土耳其等國!你說,要是真像勝利國所說的德國那麼殘暴,那這些是不是更加腦子有問題?!在這里,我的觀點是:正史看完,只信8%,剩下的都是扯蛋!
2,猶太人就像瘟疫,當時元首把他們驅逐出境,可是有哪1個同盟勝利國接收了他們,一樣把他們推了出去;而1部分千里迢迢來到了中國,落戶在當時的偽滿州國和上海,並且在日本的大力幫助下想在中國東北和上海復國,拿我們的土地復國,你們見過這么不要皮的嗎?!跟日本有分別嗎?!而後,元首建立了猶太人隔離區,相當於美國現在的唐人街,割塊地給你,讓你在這圈子裡生活!可是有些猶太人呈能,對美英陰謀家的話偏聽偏信,在隔離區內搞反抗,不該殺?而後隔離區無法控制,而且無法充分利用這些勞動力和資本,因此才逐漸的把他們部分趕到了集中營(相當於現在的監獄,不是關押平民的,而是關押政治犯\叛國者等罪犯的),據03年1位英國的學者認為,2戰當中死亡的猶太人只有60W人,而不是書上說的600W人,而這誤差產生的原因有2種可能:1,下級為了完成政治指標任務,向希姆萊虛報死亡人數;2,勝利的正義國家為了體現這場"看似正義的戰爭"的正義性,所以刻意誇大事實!而且根據他的報告,這60W人中,大部分人是因為戰爭後期,德國缺乏必須的生活醫\葯\品而導致的,因為這些東西普通的德國民眾和前線的士兵需求都成問題,自然不會管你這些監獄里的囚犯需求了,所以等待他們的當然只有惡劣的自然環境\生活條件\生病等死了!而另外有1部分人確實活生生的生活在德國,並且上前線參加德國軍隊的猶太人,為什麼同是1種人種會有2個待遇,而出現1個說法呢!那隻能說明勝利國在說謊!其實戰爭是野蠻的,根本沒有正義與否的區分,只有永遠的利益,只是這些所謂的勝利國家要在戰後書寫自己的歷史,美化自己的戰爭罪行而整出的1個冠冕堂皇的詞:解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