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為什麼沒進攻莫斯科

德國為什麼沒進攻莫斯科

發布時間:2022-06-18 05:10:37

① 二戰時期,莫斯科為什麼沒被德軍佔領

第一輕敵。早在對蘇戰役准備階段,希特勒就對蘇聯估計不足,原本情報部門通過調查得出蘇聯總共有200個師,但等到開戰後卻發現達360個師之多,蘇軍的戰損補充讓德軍望其項背,德軍將領往往抱怨:「蘇軍被消滅了一個師,馬上就有12個師補充上來」。加上希特勒對德軍戰鬥力的過高估計,加上盲目樂觀,計劃六周之內徹底打敗蘇聯,在冬季到來之前結束整個戰爭,所以,壓根沒給德軍准備冬季裝備,不巧的是41年的冬季提前來了,先是九月份的雨季讓德軍裝甲部隊吃足了苦頭,到了十月份寒流襲來,溫度頓時降到零下30多度,這對大多穿著夏裝的德軍來說,厄運來了,紛紛埋怨:「上帝不公平,都加入了俄國籍。」使德軍進攻速度大大減緩,大量德軍被凍死、凍傷,技術裝備也大量被凍壞,坦克發動機被凍住、槍栓拉不開、炮兵瞄準器凍壞,無法瞄準、、、使德軍的戰鬥力大打折扣。希特勒強令軍需部門生產300萬套棉大衣,但為時已晚,只有少量的棉衣真正送到德軍手中。相反蘇軍早已習慣冬季嚴寒,一個個穿的暖和和的,他們的武器也進行了防寒保護,大炮都套上了防寒套,槍上都抹了潤滑油、、、如此,雙方優勢發生了傾斜。
第二南北分兵。長期以來,史學界都對德軍的八月南北分兵褒貶不一,有的認為沒錯,他消滅了大量的蘇軍有生力量,為保障莫斯科會戰,徹底掃清了蘇軍南翼威脅。也有的說這樣給了蘇軍已喘息之機,他們給了蘇軍兩個月的時間,使其得以在莫斯科城外布置防線,發動群眾,增調軍隊,加強防守。似乎二者都沒錯、、我個人較傾向後者,雖然基輔會戰得勝,使蘇軍損失了一個龐大的戰略機動兵團,使整個南翼的戰線瀕臨崩潰,但相對於莫斯科而言,這個犧牲是值得的,莫斯科作為蘇聯的首都,是經濟、文化、更是軍事中心,其一半的兵工廠都在莫斯科,其位置處在蘇聯的心臟,鐵路交通,地鐵通向全國,整個蘇維埃政府機構都設在這,一旦失守,就像是巨人被摘了心臟一樣,其他的部位都成廢物了。也有人會說照拿破崙和克勞塞維茨原則,殲滅敵國有生力量 比佔領敵國土地更重要。不錯,但這句話不適用每個對象,像法國、比利時、荷蘭、波蘭、、這些小國適用。但對這個有著龐大人口數量,極大戰略縱深的國家是否有效?蘇聯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動員了數千萬後備役部隊,所以拼消耗,德國耗不起。唯一的辦法就是打掉它的中樞神經,使其龐大的軍隊陷入混亂,蘇軍的指揮體系本來就不健全,一旦失去指揮,就會全面崩潰,這在戰爭初期可見一斑。所以基輔的損失對蘇聯來說影響不大,這使得蘇軍利用近兩個月時間 ,發動莫斯科群眾,在城外建立了縱深配置的三條防線,正嚴陣以待。德軍雖然取得了勝利,但裝甲部隊損失嚴重,銳氣大減、、伴隨著秋葉落地,冬媽媽正向遠方來的德國客人招手呢、、到此,希特勒才大夢初醒,但為時已晚,他犯的戰略上的錯誤使其失去了對蘇的唯一的,也是最後一次勝利的機會。
第三缺乏戰略遠見。很少有人知道,在莫斯科會戰最關鍵的時候,斯大林投入了秘密武器,才使局勢轉危為安,這就是蘇聯特地為嚴寒作戰訓練的精銳的西伯利亞軍團。三十多個師的生力軍投入戰斗,局勢立即得到逆轉。這三十多個師是用來防備駐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的,其實早在蘇德戰爭前夕,蘇聯為了防範未來的德國和日本的南北夾擊,在四月份和日本簽訂了「日蘇中立條約」先穩住了日本。在蘇德戰爭爆發後,蘇聯通過在日本和中國的情報人員得知日本內閣通過討論放棄了和蘇聯開戰的北進戰略,轉而去和英美去爭奪東南亞,實行南進。順便說一句,這可能和1939年皇軍在諾門坎吃了俄國人的大虧有關,俄國人不好對付,還是和美國的少爺兵扳扳手腕吧。這就給斯大林吃了一顆定心丸,當德軍的先鋒卯著勁沖到距離莫斯科不到三十英里,拿望遠鏡都能看到克里姆林宮尖頂的紅星時,別提多高興了,希特勒從骨子裡瞧不起日本人,他認為日本人個子矮,不講道理,對一戰的過節還耿耿於懷。所以對後來的侵蘇戰爭,壓根就沒有支會日本人,也沒有做好必要的戰略協調,任其與蘇聯簽訂了中立條約,其實這是一個大錯,如果當初希特勒和日本協調一致,使日本對蘇聯處於敵對狀態,哪怕不參戰,在蘇聯邊境搞個演習,製造點摩擦什麼的,總沒問題吧,這將使蘇聯抽出一大部分兵力在遠東防範日本。如果說服日 本對蘇參戰,蘇德南北夾擊,二戰恐怕要改寫了。希特勒為他的自負付出了代價。在莫斯科會戰會戰關鍵時刻,雙方都筋疲力盡時,遠東部隊猶如神兵天降,突然投入的生力軍使天平發生了傾斜,德軍此時已是強弩之末,此時看到蘇聯還有預備隊,頓時軍心大亂,紛紛潰退,最終功虧一簣

② 二戰德軍離莫斯科10公里,古德里安為何放棄進攻

古德里安不是放棄進攻了,而是德軍突然停止進攻了,主要是由於蘇軍遠東部隊在兩軍力量消耗過大的關鍵期突然出擊,導致德軍無力對抗新出現的援軍而被迫敗退,和1644年山海關戰役一樣,導致德軍真的打不動了。

第六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德軍低估了蘇聯軍隊的嚴寒。

總而言之,中國有句古話,叫「強弩之末,其勢不能穿魯縞」。德國佬拿著絕對優勢兵力,吃著搶來的糧食,用搶來的蘇聯 車代替自己損耗的車,穿著搶來的冬衣,為了維持攻勢已經無所不用其極了,還打不下莫斯科,這些也是命中註定的事。

③ 二戰時,德軍沒有攻下莫斯科到底是因為什麼是因為天氣的原因嗎

天氣原因只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德軍後勤補給已經打到了極限,在保證戰略進攻的彈葯補給的情況下,已經沒有鐵路資源可運輸防寒補給,更深層次原因是希特勒與國防軍之間的矛盾。當國防軍要求直接進攻莫斯科時,希特勒卻要求先獲得基輔糧倉,國防軍高層希望修整時,希特勒卻要求不停進攻。根本原因還是在於物資匱乏導致的爭議。當然天氣原因是最重要的表面因素。

④ 二戰時,德國為什麼不直接進攻進攻莫斯科

一步一步慢慢吞噬掉蘇聯,因為蘇聯太大了,如果直接進攻莫斯科,蘇聯北方軍和南方軍會對德軍形成一個大的包圍圈,德軍四面受敵,很難應付的,加上天氣的影響,德軍進攻沒那麼快。而且莫斯科比較遠,直接進攻莫斯科,德軍補給線是很容易被蘇軍切斷的。

⑤ 二戰時德國人為何攻不下莫斯科

二戰時與世界第一強國美國打高檔海空大戰的一艘東洋日本航母相當於一萬輛蘇聯坦克的工程量和技術含量,(二戰日本有29艘航母,相當於造了29萬輛蘇聯坦克)。
在低檔坦克陸戰方面,靠購買世界第一強國美國的發明家克里斯蒂底盤專利(美國國內瞧不起陸戰故美國沒人重視克里斯蒂的發明)造出來的蘇聯T34是只有無法快速越野的蠢笨底盤和低技術厚鋼皮德國坦克無法抗衡的。
可見,日本德國都是美國一己之力擊敗的!

⑥ 二戰時期為什麼德軍沒能佔領莫斯科,如果佔領了莫斯科會對世界形勢發生巨大影響嗎

沒能集中力量攻其一點(列寧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北中南三點突擊兵力已是相對分散了)喪失了閃電戰希望達成的局部優勢。
沒有為持久戰准備,對俄國冬季天候評估不足。
戰線過長,收到蘇軍游擊部隊騷擾,後勤保障不力
對城市攻堅戰准備不足,武器裝備不甚適應(這個各國都一樣)

如果侵佔莫斯科除了會在一定程度上打擊蘇聯的士氣,不一定會對蘇聯造成多大的影響,蘇聯的軍工企業早已搬至烏拉爾山沿線,烏拉爾山以西的中東部地區又有大量兵員,因而即使占據莫斯科只要蘇聯不發生內亂導致投降的話,蘇聯扔有相當機會擊敗德國的。
當然人心的因素不是我們能夠設想的,也不排除莫斯科被佔領斯大林因此威信掃地,蘇聯內亂、白俄復辟等因素最終導致蘇聯投降等結果的情況,如果蘇聯投降那麼.......德國掌握的工業能力足以與美國對抗了,如果德日同盟不會因對待遠東事物的態度而解體那麼.......烏拉爾山是條界東邊日本西邊德.........

⑦ 德軍為什麼沒有攻下莫斯科

二戰時期的莫斯科保衛戰離現在時間是越來越久了,但是該戰無論從戰略戰術思想到規模都是空前的.我是個軍事愛好者,也是個二戰謎.我查找了很多的相關資料。找到了莫斯科保衛戰德軍失敗的原因:

1.在戰爭初期的1941年8月的戰役結束之後,德軍大本營在進攻莫斯科還是烏克蘭上面徘徊,最後希特勒不顧前方將領的反對決定先進攻烏克蘭.他的理由是烏克蘭的原料和農產品對德軍戰時的重要以及烏克蘭的蘇聯空軍嚴重威脅羅馬尼亞油田.而古德里安的理由是如果像烏克蘭的基輔方面進攻就無異於將前方的軍隊往德國方面打,若是以後再進攻莫斯科再調回來回幾百公里不僅浪費時間還要造成裝甲部隊的損耗.而且要浪費很多時間就不可能在冬季到來之前結束戰爭.而莫斯科是蘇聯的心臟和政治中心也是蘇聯的交通樞紐和工業基地.拿下莫斯科不管從哪方面都有很大的意義.而且不及時發動向莫斯科方面的進攻蘇聯會有足夠的時間來進行新的防線.而希特勒覺得先佔領烏克蘭再進攻莫斯科一樣可以在冬季之前結束戰爭.最後希特勒決定了先進攻烏克蘭.

2.蘇聯著名特工理查德·佐爾格在這場戰爭中的重要那是蘇聯取得勝利的決定性原因.他不但在戰前提供了德國將在6.22發動巴巴羅薩計劃,而且在日本決定了東進還是南進的戰略問題後的幾小時後這個絕密情報就放在了斯大林的辦公桌上面,而斯大林立即做出了決定。從遠東火速抽調幾十個師的生力軍到莫斯科.這幾十個師的力量改變了戰爭的進程.

3.蘇聯的政治宣傳鼓動以及著名的紅場閱兵等舉措加強了蘇聯人民的戰勝信心.

4.戰爭初期的T-34坦克危機,這種坦克無論在各個方面都優與德國的坦克。直到德國研發出了虎式重型坦克和豹式輕型坦克才拿回了坦克技術上的優勢.

5.嚴寒的冬季,德軍最高決策層根本沒有想到戰爭會進行到冬季.沒有在8月時聽取古德里安等將領的建議准備冬季作戰所需要的皮大衣等等設備.結果造成了德軍前線官兵80%以上都是單衣,造成嚴重的傷亡.具古德里安回憶錄裡面的話秒說因冬季惡劣天氣傷亡的人員比跟蘇軍作戰傷亡的人員還要多.而德軍裝甲部隊在惡劣天氣下喪失了機動作戰能力.

從以上可以看出德國主要是在戰略上執行錯誤,沒有在8月就開始進攻莫斯科.沒有繼續執行閃擊戰理論而速戰速決.從而導致了蘇聯能夠及時的進行布防和從遠東抽調生力軍而贏得了時間.最後在蘇聯生力軍和和惡劣天氣的幫助下對德軍的疲憊之師進行反擊而取得了決定性質的勝利.假如德軍在8月就開始進攻莫斯科的話,以莫斯科當時的情形是根本擋不住士氣高昂的德軍的進攻的.可能當然二戰的勝負就是另外一個結局了.可是歷史恰恰是沒有如果.

⑧ 德軍真的能攻下莫斯科如果無法攻下莫斯科,為什麼還要進攻呢

1941年的莫斯科戰役,是蘇德戰爭初期最受關注的戰役。在這場匯聚了敵我雙方三百餘萬部隊的戰場上,蘇德兩軍圍繞莫斯科展開了慘烈的搏殺。然而如果我們回顧歷史,我們會發現,進攻莫斯科本身的難度,其實是非常巨大的。嚴格說,這不亞於一場軍事上的賭博。那麼既然如此,德國統帥部為什麼甘冒奇險去進攻莫斯科呢?難道他們真的不知道,這是一場自殺式的賭博嗎?

事實上,如果嚴格計算的話,德軍其實已經錯過了進攻莫斯科的最佳時間。當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在戰爭之初取得巨大成功,於比亞韋斯托克——明斯克戰役消滅了蘇聯西方方面軍大部分力量後,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卻發現自己處於了一個十分不利的態勢,盡管他們攻下了明斯克,但是他們的南翼卻遲遲沒有進展。雖然說在杜布諾戰役中,德國南方集團軍群一口氣重創了蘇聯西南方面軍六個機械化軍,但是他們卻沒能做到全殲西南方面軍的主力,從戰略上來看,他們反而陷入了一個不利態勢之中。

⑨ 二戰時為什麼德國沒能攻下莫斯科原因

莫扎伊斯克防禦線成了莫斯科接近地上的主要抵抗地區。4個集團軍總共只有9萬人左右。這些兵力不足以在整個地帶建立堅固防禦。為了改進軍隊指揮,西方面軍和預備隊方面軍於10月10日合編為西方面軍,朱可夫大將任司令。10月月中-11月初,在莫扎伊斯克防禦地區展開的多次激烈戰斗中,蘇軍對德軍優勢兵力進行了頑強抵抗,將其阻止於拉馬河、魯扎河、納拉河等地區。
10月14日,德軍突入了加里寧地域。10月17日,以西方面軍右翼(第22、第29、第30、第31集團軍)為基礎組成了加里寧方面軍(司令為科涅夫上將)。德軍想從加里寧向東南發展進攻並前出西北方面軍和西方面軍後方的企圖被粉碎。
德軍雖然對維亞茲馬—布良斯克戰役中消滅了大量的蘇軍有生力量,但隨著天氣的變冷秋雨把道路變成泥沼,幾乎癱瘓了德軍的進攻。德軍於是被迫全線停止前進,以待大地封凍。德軍暫時的停進使蘇軍贏得了寶貴的喘息時間。到10月底,蘇軍最高統帥部開始抽回一些部隊作為預備隊,使其得到必要的休息,新的預備隊也在源源不斷地趕到。10月末,前線如下:加里寧-庫賓卡-謝爾普霍夫-阿列克辛-圖拉。德軍雖遭重大損失,但仍增調兵力,變更部署,企圖在冬季到來以前合圍並佔領莫斯科。
莫斯科成為德軍的空襲目標。莫斯科防空部隊同空中德軍空軍作了頑強斗爭,10月間,德軍對莫斯科進行了31次空襲,共有2000架飛機參加,其中278架被擊落,只有72架闖入莫斯科上空。
軍隊和勞動者在莫斯科近接近地構築新防禦地區,為構築防禦工事動員了45萬首都居民,其中75%為婦女。莫斯科疏散許多政府機關和最重要的企業;10月20日,國防委員會在莫斯科及其附近地域實行戒嚴。當局命令居民在街道築起防禦工事,連克里姆林宮附近都不例外,組建新的民兵師,使全城做好巷戰准備。蘇聯政府向東撤退到古比雪夫(現在的薩瑪拉),但斯大林仍然留在莫斯科。為了提升國民及軍隊的士氣,斯大林命令在11月7日於紅場舉行紀念十月革命的閱兵式。隊伍在克里姆林宮前檢閱,然後直接開赴前線。蘇軍以預備隊和補充兵員加強了西方面軍。11月10日,布良斯克方面軍撤銷。各方面軍受領命令扼守所佔領的地區,阻止德軍從西北和西南迂迴莫斯科。
11月15日-18日,德軍經過調整和補充後,向莫斯科重新發起進攻。德軍在加里寧沿克林、羅加切沃方向和圖拉方向分別實施主要突擊企圖從北面和南面迂迴莫斯科。11月底-12月初,德軍付出了巨大損失的代價,前出到莫斯科運河。12月4日加里寧淪陷。12月5日莫斯科以南165公里的小鎮圖拉被局部包圍。德軍遇到蘇軍頑強抵抗。莫斯科附近的戰斗變得越來越激烈。蘇軍派了無數新兵和自願者,甚至一個婦女營投入到德軍的機槍炮火中。首都保衛者的口號是「俄羅斯雖大,但已無處可退,後面就是莫斯科!」蘇軍經過11月底-12月初的頑強防禦和多次反突擊,德軍突向莫斯科的最後企圖破產了。蘇軍雖然經常處在危急狀態,但終於堅持下來並消耗了德軍。僅11月16日-12月5日,德軍在莫斯科附近就死傷15.5萬餘人,損失坦克約800輛、火炮300門、飛機近1500架。
1941年-1942年的冬季就算以俄國人的標准來看都異常地嚴寒。德軍因戰線過長,補給不足,戰役中消耗過大,沒有既設防禦陣地和戰役預備隊,又無在冬季條件下作戰的准備。11月上旬入冬,雖然道路能夠使用,但德軍的冬季裝備不足,由於認為在入冬前就能結束戰事。保暖衣服和白色偽裝服都不足,坦克和其它車輛都因為低溫而不能動彈。德軍士氣嚴重受挫。而蘇軍則士氣高漲。
蘇軍轉入反攻並粉碎莫斯科城下德軍的條件已經具備。斯大林任命華西列夫斯基中將擔任代理總參謀長,並命令他立即擬定反攻作戰計劃。蘇軍反攻的指導思想是,同時粉碎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分別從北面和南面威脅莫斯科的最危險的突擊集團。反攻的基本任務賦予了西方面軍。加里寧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分別在其北面和南面實施突擊。

閱讀全文

與德國為什麼沒進攻莫斯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9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