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上最大的炮是什麼
最大的炮是二戰時德國製造的阿加莎巨炮,該炮炮口直徑2.5米全長五十多米,維護人員多大3000多人,該炮發射的為實心彈丸,每發炮彈重48噸,曾創下的紀錄是47枚炮彈毀滅了一座大型城市,包括地下的兵工廠和電廠,堪稱世界之最
德國弗里德里奇·克魯普軍火公 司的武器專家們隨即向希特勒呈獻上了「古斯塔夫巨炮」——
—這是有史以來曾經製造過的最大的大炮,包括運輸車在內,它重達1344噸
,整門大炮有4層樓高、20英尺寬、140英尺長。操作「古斯塔夫巨炮」簡直是後勤部門的
夢魘,因為需要500名士兵一起合作,才能搬運和移動這個「超級怪獸」,並向敵人發射出
致命的炮彈。
「古斯塔夫巨炮」直徑近1米寬的炮膛可以容納兩發炮彈,一發10584磅重的高性能炸
葯彈和一發16540磅重的混凝土穿刺彈。「古斯塔夫巨炮」能擊中29英里外的目標,堪稱當
時的「超級武器」。
「古斯塔夫巨炮」共向塞瓦斯托波爾市發射了300枚炮彈,1944年,它又在波蘭華沙發
射了另外30枚炮彈,此後它再也沒有被使用過。由於它實在太過笨重,運送起來相當麻煩
,況且很容易成為敵方空軍轟炸的目標,這個「超級怪獸」最後並沒有讓瀕臨滅亡的納粹
帝國起死回生,相反自己卻在一次戰斗中成了美軍的戰利品,美軍士兵隨後就將這枚「超
級大炮」敲成了廢鐵。
納粹工程師後來又造出了另一門一模一樣的「克隆炮」———然而它還沒怎麼用於戰
斗,就在德軍敗退途中被自己人摧毀了,希特勒顯然不想讓它落入前蘇聯人的手中
古斯塔夫」列車炮
1942年夏天,希特勒調集237個師的兵力,在蘇德戰場南部地區發動大規模進攻,妄圖一舉全殲部署在頓河東岸的蘇軍,進而攻佔著名的高加索石油區。蘇軍為了抵抗德寇的進攻,在塞瓦斯托波爾戰略要地築起堅固的防禦工事和地下彈葯庫,決心進行持久防禦。不料有一天上午,突然傳來轟隆隆的巨響,一座秘密彈葯庫發生意外爆炸。這座彈葯庫是動員數千軍民經過長期苦戰建造起來的。為了防禦敵機轟炸或炮火襲擊,彈葯庫建造在地下30米的深處,上面覆蓋有厚厚的鋼筋混凝土,裡面儲藏了大量武器彈葯。究竟什麼原因引起這次爆炸?長期以來眾說紛壇。有人分析是德國斯圖卡轟炸機扔下了巨型炸彈,有的說是德國派遣間諜破壞的。直到戰爭結束後很長時間,美國某軍事刊物才披露真相,說是在清理廢墟時發現有個直徑特別大的彈坑,德軍使用超重型火炮發射的巨型炮彈擊中了彈葯庫,引起鏈式反應般的彈葯爆炸,毀滅了這座無比堅固的地下建築物。 這就是二次大戰中的納粹德國製造的駭人聽聞的超級大炮----800毫米的「古斯塔夫」(多拉炮)列車炮。 希特勒上台後不久,處心積慮地研究征服世界的策略。為了突破法國人構築的馬其諾防線,他下令研究超重型火炮。陸軍兵工署提出,這種重炮的射程應在32千米以上,炮彈的威力要能穿透1米厚的鋼板或2。5米厚的鋼筋溫凝土牆。克虜伯兵工廠在接受任務後,對當時所有的野戰火炮、鐵道炮、要塞炮進行研究後認為,現有武器無法達到要求,至少要用700毫米口徑的巨型火炮才能摧毀馬其諾防線。1936年3月,希特勒親自視察了兵工廠,決定試制800毫米的火炮。 1942年初,終於製成了這門超重型巨炮,它被用克虜伯家族的「古斯塔夫」前綴名命名,希特勒本人和軍需部長斯佩爾出席的驗收儀式,它被700萬馬克被軍方購買,以工程師的妻子的名字命名匿稱「多拉」。它的炮管長達32米,火炮在戰斗狀態的全長達53米,高12米,全重1488噸。這樣的龐然大物在裝配、運輸和射擊試驗時遇到極大困難。在試驗彈道性能時,裝彈機還不太完善,只好用一台起重機把4噸重的炮彈吊送到炮身尾部,再用一輛輕型坦克把它猛地推撞到炮膛里。為了把火炮運送到試驗場,特地設計了3輛構造特別的巨型運輸列車。沿途的橋梁無法承受這樣大的重量,列車只好繞過很長的彎路而行駛。到達陣地後,先用2台巨型起重視吊裝底座,然後安裝炮架、炮管和裝彈機構,全部工作由1名少將指揮1400餘人奮戰3個星期才完成,高矗的巨炮十分雄偉壯觀。為了預防蘇軍飛機轟炸,陣地四局部署了高炮部隊和警戒飛機,大量步兵、巡警和警犬在周圍10千米內日夜巡邏。一旦發現敵機轟炸,立即由化學兵施放煙幕掩護。參加指揮、操作、警衛的總人數達到4000人以上,它的炮彈也是駭人聽聞,每一枚穿甲彈重7.1噸,一枚高爆彈重4.8噸,推進燃料在1.8噸到2噸。 巨炮製成後被命名為「多拉」炮,原計劃攻擊馬其諾防線,可是這時法國已經投降。蘇德戰場迫切需要重型火炮,於是「多拉」炮被運到黑海之濱,襲擊了塞瓦斯托波爾的地下工事,8月中旬又被運往斯大林格勒,但是德國在此戰中慘敗,9月為免被俘「多拉」又匆匆運回,「多拉」列車炮又會同「卡爾」「洛奇」和「迪沃」等巨型臼炮參與對1944年華沙起義的鎮壓行動,德軍在蘇聯重兵壓境,自身難保的情況下,為鎮壓波蘭人民的反抗,僅不顧彈葯吃緊,極其殘酷地有組織和分步驟的炮轟和爆破,將華沙全城幾乎痍為平地。1945年4月,德國工程師為免被繳獲,拆除的「多拉」,盟國軍隊繳獲了這門巨炮的部件,在德國希爾雷本靶場發現過一根炮管和幾發炮彈。
世界上最大的炮二戰時期德國800毫米多拉列車炮
多拉炮
全長 : 42.97米
寬 : 7米
高 : 11.6米
重 : 1,350噸
炮口徑 : 800毫米
炮長: 32.48米
炮重: 400噸
射擊角度: +53 度
炮彈重 :
7.1噸(穿甲彈)
4.8噸 (高爆彈)
1.8 - 2.0噸 (推進燃料)
炮彈射速:
720米/秒(穿甲彈)
820米/秒 (高爆彈)
射程 : 28 - 47 公里多拉大炮
2. 傳說在二戰時期,德國發明了一種巨炮,能從柏林打到巴黎是真的么
二戰期間,納粹元首希特勒就曾夢想製造出世界上威力最大的巨炮,納粹工程師也果然在他的要求下製造出了一種叫做「古斯塔夫」的超級大炮,它是世界上曾經出現過的最大的大炮,重達1344噸,足有4層樓高,需要500人一起合作才能發出一發炮 彈!盡管「古斯塔夫巨炮」的射程達到29英里遠,殺傷力也異常兇猛,然而由於它實在太過笨重,這個「超級怪獸」並沒能讓瀕臨滅亡的納粹帝國起死回生,相反它自己也在戰爭中成了美軍的「俘虜」。 二戰期間,納粹元首希特勒向德國工程師發布一道命令,要求他們設計出一種「可以穿透一米厚的鋼、7米厚的混凝土、30米深泥土的超級炮 彈」,德國弗里德里奇·克魯普軍火公司的武器專家們隨即向希特勒呈獻上了「古斯塔夫巨炮」———這是有史以來曾經製造過的最大的大炮,包括運輸車在內,它重達1344噸,整門大炮有4層樓高、20英尺寬、140英尺長。操作「古斯塔夫巨炮」簡直是後勤部門的夢魘,因為需要500名士兵一起合作,才能搬運和移動這個「超級怪獸」,並向敵人發射出致命的炮 彈。 「古斯塔夫巨炮」直徑近1米寬的炮膛可以容納兩發炮 彈,一發10584磅重的高性能炸 葯彈和一發16540磅重的混凝土穿刺彈。「古斯塔夫巨炮」能擊中29英里外的目標,堪稱當時的「超級武器」。
3. 關於二戰時德國的巨炮是怎樣的厲害不
1918年3月23日7時20分,—聲巨響突然在法國巴黎塞納河畔響起。伴隨著滾滾濃煙,從睡夢中驚醒的巴黎市民四處奔逃。之後,每隔15-20分鍾就有爆炸聲在巴黎城內響起,一直持續到下午。
當天黃昏,法國的電台廣播了這樣—則消息:「敵人飛行員成功地從高空飛越法德邊界,並攻擊了巴黎。有多枚炸彈落地,造成多起傷亡……」可是,對於電台的說法,巴黎市民並不相信,因為他們既沒有看到飛機,也沒有聽到飛機的轟鳴聲。
3月29日,德軍的一發炮彈擊中了巴黎市中心的聖熱爾瓦大教堂,造成91人死亡、100多人受傷的慘劇。巴黎市民人心惶惶,紛紛議論是否德國人已經攻入了巴黎。
就在人們驚慌失措的時候,法國的特工在靠近法德邊界的克雷彼發現了德國的一種遠程大炮,並認定轟炸是從這里發起的。但當時普通大炮的射程最遠不過一二十公里,而克雷彼距離巴黎120公里之遙,不要說法國人,就是不明就裡的德國人也認為這是無稽之談。可事實上,這種被命名為「威廉火炮」的超級巨炮就是德軍最新研製的秘密武器。鑒於其威震巴黎的業績,德軍又把它稱為「巴黎大炮」。它是由艾貝哈德博士所研發設計,並且得到了當時海軍武器部門的洛戈上將(Admiral Rogge)的支持和全力幫忙。
「巴黎大炮」由大名鼎鼎的克虜伯公司製造,艾貝哈德通過物理、數學等公式的運算,建立了一套炮彈、推進火葯量、地球表面曲率等等因素之間的關聯性,設計出一具12層樓高的炮身。
「巴黎大炮」一開始設計出雛型作測試時,先是發現他的長徑比(即炮管長除以口徑寬,約為172),對於當時鋼材的負擔太大,在頭幾次測試中,沒打幾發就讓炮管因熱及炮管太長的因素而下垂,艾貝哈德博士為了在測試期間盡快地解釋這個問題,設計了一個簡易支撐系統,就在大炮的兩側豎立起兩根高二十幾公尺的鐵架,再用數條鋼索綁在鐵架與炮身上、但是可以從鐵架調整鋼索、以方便在進行不同角度試射時的需要,最後在量產時為了使用上的方便性(整備時間要盡量短),這項支撐系統簡化為如同下圖的鋼性支架。
再來又碰到一個大問題——整體系統太重,炮身加炮膛就已重達125噸,整體系統更重達375噸(光是支撐用的支架及其配套對象就占超過一半),當時的各種車輛沒有一種能搬運其中的任一次系統(同樣地是為了整備時間不能托太長,所以無法拆的太細以供搬運),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還是靠艾貝哈德博士,他在巴黎大炮的底座加裝了自己專門設計出的特殊路輪,使得巴黎大炮能夠運用鐵路系統快速移轉陣地,這也讓巴黎大炮成為列車炮的族系中、能夠第一個擁有超長程打擊火力的一員。
盡管「巴黎大炮」威風凜凜,但它無法挽救行將土崩瓦解的同盟國。隨著戰場形勢急轉直下,為了防止「巴黎大炮」落入對手手中,德軍不但破壞了其設計圖紙,而且將這3門大炮拖回工廠重新投入熔爐。如此一來,雖然「巴黎大炮」一鳴驚人,但卻只是曇花一現。不過,它卻給世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和無盡的思索。
「巴黎大炮」(Pairs Gun)性能諸元:
口徑:210mm
入役:1918年
炮管長:36.1m
炮彈重:120—126kg
系統重:375噸(炮身加炮膛重125噸)
最大射程:131km(設計時推算的理論值是120km,備注:全射程需要180kg的推進火葯)
生產數量:7門
製造廠商:克虜伯
一戰結束後,因為看到了「巴黎大炮」的傑出表現,德國一直沒有放棄研製新的超級巨炮。
1935年,為了突破法國的馬奇諾防線,希特勒下令研製一種超過「巴黎大炮」的新型超級巨炮。依舊由德國著名的的克虜伯兵工廠承擔這一艱巨的任務。經過7年的努力,1942年春,克虜伯兵工廠終於造出了一種800毫米口徑的超級巨炮。它大得出奇,炮膛內可蹲下一名大個子士兵。為紀念該廠的創始人古斯塔夫·克虜伯,希特勒叫它「重型古斯塔夫」。而設計師穆拉為紀念自己的妻子,將巨炮命名為「多拉」[Dora(穆拉妻子的名字)],但德國炮兵則更喜歡叫它「大多拉」炮。
「大多拉」除了在身管長度和射程不如「巴黎大炮」外,在許多方面都堪稱世界之最:全炮約長43米、寬7米、高12米、重1350噸,幾乎是「巴黎大炮」的兩倍。炮彈也大得驚人,其中榴彈丸重4.81噸。另一種用於破壞混凝土掩蔽部的彈丸則重達7.1噸,內裝200公斤炸葯。據說它的威力足以擊穿3公里以外厚度為850毫米的混凝土牆。
不過,由於個頭太大,「大多拉」的運輸、操作、保障都極為不便,這極大地影響了它的實戰能力。僅就運輸而言,需要首先把各部件卸下來分別裝車,運炮車與兩層樓的樓房相當。整座大炮及所需的彈葯需動用60節車皮。而且,由於炮身過寬,標准寬度的鐵路無法運輸,需要專門鋪設特製的軌道。到達發射陣地後,還需要藉助巨大的吊車將各部件安裝在炮架上。僅安裝好這門巨炮,就需要大約1500人整整忙活3個星期。
1942年4月,德軍進攻克里米亞受挫,德軍高層遂決定把「大多拉」派上戰場。從6月7日起,「大多拉」火炮向久攻不下的塞瓦斯托波爾要塞發射了48發巨型炮彈。其中有一發擊毀了埋在岩石下數米深的一個巨型彈葯庫。盡管「大多拉」也取得了一些戰果,但與人們對它的期望相差很遠,與製造它的成本更是不成比例。後來,「大多拉」又連續參加了進攻斯大林格勒及莫洛托夫城的作戰,但也沒有建立什麼特殊功勛。
二戰結束時,「大多拉」炮成為蘇聯紅軍的戰利品,以後又被運到盟軍佔領區,成為盟軍研究巨炮的樣品。最後,這座空前絕後的超級巨炮被盟軍拆解,結束了它短暫而奇特的—生。
「大多拉」炮(Dora Gun)性能諸元:
口徑:800mm
入役:1942年
全炮長:約43m
炮彈重:7100kg
炮高:12m
系統全重:1350噸
最大仰角:53℃
有效射程:40km
製造廠商:克虜伯
由於「巴黎大炮」和「大多拉」相繼被毀,其製造技術也成為一個難解的謎題。二戰之後,隨著火箭和導彈的異軍突起,超級巨炮的蹤影便再也沒有在戰場出現過。正當人們以為這類巨炮已壽終正寢之時,20世紀中後期,它卻再次驚現在世人面前。
說到後來的巨炮,就不能不提到一個天才的火炮設計師加拿大人吉拉德·布爾(Gerald Bull)。1964年,他曾設計過一種「超高效豎琴系統」。這種武器系統管筒長40米,口徑1米,可把兩噸的彈頭射入低層地球軌道。
憑借這一成就,布爾很快名聲鵲起。1965年,一位曾參與「巴黎大炮」計劃的德國工程師的女兒悄悄來到蒙特利爾,專程拜訪了布爾。在她的幫助下,布爾燃起了重新研製超級巨炮的念頭。聞訊後,美國和加拿大軍方都喜出望外,並相繼向他提出了合作意向。
不久,在美、加軍方的大力支持下,布爾在加勒比海的巴貝多島建立了一個試驗場,開始了代號為「高空飛行研究計劃」[High Altitude Research Project(HARP)]的秘密使命。
藉助最新的火箭技術,布爾在較短的時間內,成功地將美國海軍的兩門大炮焊接起來,製造出一門長達36米、口徑424毫米的巨炮。在隨後的試射中,大炮成功地將90公斤重的炮彈拋向了180公里的高空。這門巨炮也因其試驗地而稱為「巴貝多大炮」。
在世界上現存的可實用的大炮中,「巴貝多大炮」所保持的記錄至今仍未被打破。不過,盡管「巴貝多大炮」取得了很大成功,但由於加拿大官方不希望將空間計劃和軍事工程連在一起,於1967年6月突然宣布終止「高空飛行研究計劃」。布爾的信心備受打擊。
鑒於布爾的傑出成就,1968年,加拿大政府授予他具有極高榮譽的「麥克迪獎」。在此鼓舞下,布爾很快振作起來,並成立了一家專門研製並銷售常規火炮的公司,決心單槍匹馬研製超級巨炮。
布爾很快就贏得了美軍一筆價值1100萬美元的研製合同,並為美軍研製了一種技術性能十分優異的常規火炮。為表彰他的貢獻,美國國會於1972年通過秘密議案,給予布爾10年內隨時可加入美國國籍的待遇。
1976年4月,並不滿足已有成績的布爾在美國中央情報局一名軍官的秘密協助下,與當時聯合國明令武器禁運的南非一家國有軍火製造公司簽訂了合同。不承想,1977年8月25日,由於布爾的公司在向南非運送炮彈時出現事故而被新聞媒體曝光。此事立即在美國引起軒然大波,並發展成一場政治丑聞。
1980年6月,布爾以走私軍火罪被送進監獄6個月。出獄後,布爾的精神十分低落,他的公司也被迫宣布破產。1982年,布爾離開美國,移居比利時,並在那裡重建了自己的公司。
布爾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是,他的才智很快受到掌管伊拉克武器裝備大權的伊拉克總統薩達姆的外甥卡邁勒的青睞。他對布爾的巨炮製造技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85年夏,伊拉克與布爾簽訂了秘密合同,由布爾主持一項旨在製造超級巨炮的「巴比倫計劃」(Babylon Project)。
計劃很快獲得進展。一門綽號為「巴比倫嬰兒」的實驗型超級巨炮不久便亮相並成功進行了試射。由於伊拉克當時沒有製造超級巨炮所需要的鋼管的能力,1988年,布爾被迫以修建石油化工廠為名,同一家英國鋼鐵公司簽訂了訂購合同。此舉引起了英國軍方的注意。不久,英國海關便沒收了准備運往伊拉克的40個引爆裝置,而這些引爆裝置很可能就是為布爾的超級大炮訂購的。這一事件讓西方世界,特別是伊拉克的對手感到了恐慌。
1990年3月22日傍晚,布爾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自己的住所門前遭槍擊身亡。
消息傳出,西方輿論一片嘩然,大都認定布爾是英國、美國、南非或伊拉克軍火集團的犧牲品,而且極有可能是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所為。不過,以色列堅決否認與布爾的遇害有任何關系。這樣一來,布爾之死成了一個謎。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布爾是死於給他帶來極高榮譽的超級巨炮。
4. 2戰時期的德國巨炮的型號和資料和具體的駐地
2戰時期德國最大火炮:古斯塔夫巨炮
誕生於1942年初
這種超級大炮的炮管長32米,火炮在戰斗狀態下的全長達53米,高12米,全重1488噸
這種超級武器原本是用來對付馬其諾防線的,但是德國裝甲部隊在西線迅速取勝後,它就失去了用武之地,現在希特勒正好拿它來對付蘇聯人
1942年8月中旬,這種大炮被運往斯大林格勒,但是它也無法改變德軍遭到慘敗的命運,為免被繳獲,超級武器又被匆匆運回。1944年華沙起義時,「多拉」列車炮又會同一些巨型臼炮對起義者進行了無情的鎮壓,將華沙全城夷為平地。1945年4月,德國人為免它被繳獲,將「多拉」拆毀,盟國軍隊繳獲了這門巨炮的一些部件,並在德國希爾雷本靶場發現過一根炮管和幾發炮彈
5. 戰爭中的巨無霸,德國多拉巨炮威力有多大
多拉巨炮是由希特勒下令研究的一種超重型火炮。這種重炮的射程在32千米以上,炮彈的威力在射程之內能穿透1米厚的鋼板或2.5米厚的鋼筋混凝土牆。
6. 二戰中德國製造的巨炮叫什麼
那玩意叫多拉列車炮。
多拉列車炮相關參數:
全長:42.97米
寬:7米
高:11.6米
全重:1350噸
口徑:800毫米
炮長:32.48米
炮重:400噸
射擊角度:+53 度
彈重:7.1噸(穿甲彈);4.8噸(高暴彈)
1.8—2.0噸(推進燃料)
射速:720米/秒(穿甲彈);820米/秒(高暴彈)
射程:28—47公里
詳情請參見以下鏈接:
7. 以前我在書上看到了德國製造了世界上口徑最大的火炮,這門火炮的數量很稀有請問這門火炮的名稱和威力。
德國在二戰製造的最大口徑(800mm)的火炮:古斯塔夫式800毫米列車炮(通常稱為多拉大炮)
這是是一種超射程炮,是希特勒上台後秘密研製的超巨型火炮。多拉大炮身管長32.48米,全長42.9米,口徑800毫米,火炮全重1329噸。這是世界上口徑最大的巨炮,炮膛內可蹲下一個士兵。
為紀念該廠的創始人古斯塔夫· 克虜伯,希特勒把第一門炮稱為「重型古斯塔夫」。而設計師穆拉為紀念自己的妻子,將第二門巨炮命名為「多拉」,但德國炮兵則更喜歡叫它「大多拉」炮。
它發射的炮彈有兩種,一種是榴彈,彈重4.81噸,射程47千米;另一種是混凝土破壞彈,彈重7.1噸,射程38千米。高爆彈重4.81噸,內裝700公斤炸葯。另一種用於破壞混凝土掩蔽部的穿甲彈則重達7.1噸,內裝250公斤炸葯。它的威力足以在最大射程處擊穿1000毫米厚的裝甲鋼板或7000毫米厚的鋼筋混凝土牆。
戰例:
1942年5月,德軍圍攻蘇聯的塞爾斯托波爾要塞,久攻不下。「多拉大炮」被調往前線。6月7日,在攻克塞瓦斯托波爾要塞的戰斗中,火炮特別是「大多拉」炮立下了汗馬功勞。「大多拉」火炮向該要塞的7個主要目標共發射了48發巨型炮彈(占其炮管壽命 150發的三分之一),目標全部被摧毀。劇烈的爆炸聲似電閃雷鳴,驚天動地,一股股濃煙從要塞升起。炮彈降落之處, 立即化為廢墟,尤其是其中有一發炮彈擊毀了在席費拉亞灣北岸埋在岩石下30米深的一個巨型彈葯庫。令德軍和蘇軍都為之震驚。它平均每發射7發炮彈便能摧毀一個目標,精度驚人。
基本參數:
口徑:800mm
入役:1942年
全炮長:47.3m
炮彈重:7100kg
炮高:12m
系統全重:1350噸
最大仰角:65度
有效射程:47km
製造廠商:克虜伯
類型:古斯塔夫式800毫米列車炮。
一號炮:古斯塔夫;二號炮:多拉。
8. 誰有二戰時德國的古斯塔夫巨型炮的詳細資料嗎
二戰期間,希特勒向德國工程師發布一道命令,要求他們設計出一種「可以穿透一米厚的鋼、7米厚的混凝土、30米深泥土的超級 炮彈」,德國弗里德里奇?克魯普軍 火公司的武器專家們隨即向希特勒呈獻上了「古斯塔夫巨炮」―――這是有史以來曾經製造過的最大的大炮,包括運輸車在內,它重達1344噸,整門大炮有4層樓高、20英尺寬、140英尺長。操作「古斯塔夫巨炮」簡直是後勤部門的夢魘,因為需要500名士兵一起合作,才能搬運和移動這個「超級怪獸」,並向敵人發射出致命的炮 彈。
採納哦
9. 二戰德國的巨炮擊中現在美國的航空母艦,會一炮擊沉嗎 德國的最大的炮叫什麼名字
是「多拉」火炮。「多拉」除了在身管長度和射程不如「巴黎大炮」外,在許多方面都堪稱世界之最:全炮約長43米、寬7米、高12米、重1350噸,幾乎是「巴黎大炮」的兩倍。炮彈也大得驚人,其中榴彈丸重4.81噸。另一種用於破壞混凝土掩蔽部的彈丸則重達7.1噸,內裝200公斤炸葯。據說它的威力足以擊穿3公里以外厚度為850毫米的混凝土牆。
作為對比,依阿華級戰列艦 有9 門 406 毫米主炮,每發炮彈的重量才是 1200
多公斤,就足以在地面上炸出足球場那麼大的大坑,一發炮彈就足以摧毀一個炮兵連,更不要說 多拉大炮的 7.1 噸重炮彈威力了。(不過人家全艦才 2000 艦員。) 多拉」作為德軍最高統帥部的王牌,由一名陸軍少將擔任總指揮。射擊時則由一名上校具體指揮。直接操作大炮的士兵多達1400多名,加上兩個擔任防空任務的高炮團、警衛人員、維修保養人員,共需
4000 多人。 樓下說的「古斯塔夫」其實就是「多拉」,「多拉」才是列裝後的正式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