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歐洲發達國家集中,畜牧業發達地區指的是
英國 ,法國 ,德國 ,荷蘭,奧地利,丹麥,比利時,盧森堡等國。
歐洲大部分地區位於中緯度大陸西岸位置,那裡以平原為主,有西歐平原、波德平原和多瑙河下游平原,地勢低平。中部平原廣大,平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西歐的南北部大多是山地,主要山脈有阿爾卑斯山脈、比利牛斯山脈、喀爾巴阡山脈、亞平寧山脈和斯堪的納維亞山脈,這些山脈大多東西走向,這樣的地形有利於來自大西洋的暖濕氣流深入內陸,給沿途地區帶來了豐沛的降水,從而形成了海洋性顯著的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溫帶海洋性氣候最明顯的特徵是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並且全年多雨,更適合多汁牧草的生長,而這種牧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牧草幼嫩多汁,適口性好;且含有各種酶、有機酸,消化率較高,所以西歐的人們都稱它為「綠色金子」。因為有了這種適合牛羊生長的牧草,畜牧業得到了大力發展。
Ⅱ 德國北部粗放畜牧業區位分析 分自然和社會經濟因素哦
典型地區:寧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南疆等分析自然區位因素:熱量充足,溫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不足:水資源短缺;冬季受寒潮和暴風雪影響;土壤的鹽鹼化等典型地區:東北地區分析區位因素:(1)自然因素: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地形平坦開闊;耕地面積廣大;土壤肥沃;水源充足。(2)社會經濟因素:地廣人稀,農產品商品率高;生產規模大,機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場廣闊;工業比較發達;國家政策扶持。不足:熱量不足;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劇;土壤肥力下降;冬季受寒潮和凍害的影響等。與美國商品穀物農業比較:相同點:農業地域類型相同;地廣人稀,農產品商品率高;生產規模大,機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場廣闊;工業比較發達;農業生產過程的自然條件相似。不同點:經營方式不同,美國以家庭農場主生產為主,我國以國營農場為主;科技水平存在差異;專業化水平不同;糧食單產不同,美國糧食單產高典型地區: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分析區位因素:(1)自然因素:熱量充足,雨熱同期;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網密布,水源充足。(2)社會經濟因素:機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場廣闊;工業比較發達;科技發達;國家政策扶持。不足:人多地少;受台風、暴雨造成的洪澇災害影響;酸雨危害典型地區:內蒙古草原(四大草場:內蒙古、青海、新疆、西藏)分析區位因素:(1)自然因素:草場面積廣闊;沒有大型食肉動物;東部地區夏季降水多些,有利於牧草生長(降水從東向西遞減)。(2)社會經濟因素:牧業生產經驗豐富;市場潛力廣闊;國家政策扶持等不足:氣候乾旱,降水少;草場退化;荒漠化加劇;冬季暴風雪、寒潮影響;鼠災、蝗災嚴重。典型地區:西歐、美國東北部、紐西蘭等地區和國家分析區位因素:(1)自然因素:氣候溫和濕潤,不利於種植業成熟,有利於多汁牧草的生長;草場面積廣闊;地形平坦,平原面積廣(紐西蘭除外)(2)社會經濟因素:城市分布集中,人口密集,消費市場廣闊;交通便捷。典型地區: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分析區位因素:(1)自然因素:氣候溫和,草類茂盛;草場面積大(2)社會經濟因素:地廣人稀,土地租金低;距離海港近;交通條件改善,冷藏技術的進步。典型地區:上海市郊區農業分析區位:(1)自然因素:熱量充足,雨熱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2)社會經濟因素:市場消費量大;交通方便;發展花卉、蔬菜等農作物單位面積的價值高,可獲得更高的經濟利益;土地面積小,有利於集約化生產。
Ⅲ 德國,阿根廷,加拿大的地形,氣候,自然資源,農業,工業,交通的概況。
德國。地形:北部北德平原,中部谷地和山地,南部巴伐利亞高原和阿爾卑斯山脈。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資源:煤鐵豐富。農業:混合農業為主,北德平原以畜牧業為主。工業:傳統工業為主,工業部門齊全發達,歐洲實力最強。交通:水運便利(萊茵河,漢堡港),鐵路運輸非常發達。
阿根廷。地形:中北東部拉普拉塔平原,西部北部安第斯山脈和巴塔哥尼亞高原。氣候:亞熱帶草原和沙漠氣候為主。(也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資源:油氣,有色金屬草場資源等。農業:大牧場放牧業為主,種植業為輔。工業:采礦業等。交通:海運便利。
加拿大。地形:北部群島,東部拉布拉多高原哈得孫灣,東南五大湖,西部科迪勒拉山系,中部多湖。氣候:西部海岸山脈以西溫帶海洋性氣候,以東高山氣候。中部溫帶大陸氣候,哈得孫灣附近和拉布拉多高原亞寒帶針葉林氣候,極圈附近極地氣候。資源。森林,礦產,水能,漁業,種類多儲量大。農業,西部草原:小麥,肉牛。五大湖區:玉米大麥乳牛。工業:采礦,木材,造紙,水產加工,鋼鐵等。交通集中分布在南部狹長的東西走廊地帶。
以上全部自己按著地圖資料整理的,手機打字很辛苦的,樓主給點辛苦分唄~
Ⅳ 德國的波德平原發展什麼業氣候類型是什麼
德國的波德平原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夏季溫涼,冬季陰冷,土地較貧瘠,.農村主要利用草場發展畜牧業,也種黑麥、燕麥、馬鈴薯,經營比較粗放
Ⅳ 簡介一下德國的地理位置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位於歐洲中部,東鄰波蘭、捷克,南接奧地利、瑞士,西接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北接丹麥,瀕臨北海和波羅的海。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簡稱德國(兩德統一前簡稱西德或聯邦德國),該國由16個聯邦州組成,首都為柏林,領土面積357167平方公里,以溫帶氣候為主,人口約8267萬人,是歐洲聯盟中人口最多的國家,以德意志人為主體民族。
德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其社會保障制度完善,國民具有極高的生活水平。以汽車和精密機床為代表的高端製造業,也是德國的重要象徵。
(5)德國的畜牧業主要分布在哪裡擴展閱讀:
德國的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德國的地形變化多端,有連綿起伏的山巒,高原台地,丘陵,有秀麗動人的湖畔,及遼闊寬廣的平原。整個德國的地形可以分為五個具有不同特徵的區域:北德低地、中等山脈隆起地帶、西南部中等山脈梯形地帶、南部阿爾卑斯前沿地帶和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區。
氣候特徵
德國處於大西洋東部大陸性氣候之間的涼爽的西風帶,溫度大起大落的情況很少見。降雨分布在一年四季。夏季北德低地的平均溫度在18℃左右,南部山地為20℃左右;冬季北德低地的平均溫度在1.5℃左右,南部山地則為-6℃左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德國
Ⅵ 德國的南部和北部分別種植什麼作物
德國的南部種植業,主要有馬鈴薯、甜菜等,德國的北部主要發展畜牧業。因為德國南部是大陸性氣候,。平均氣溫7月14~19℃,1月-5~1℃。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比較適合馬鈴薯、甜菜的種植,德國北部是是海洋性氣候,有眾多的平原和海洋氣候,非常適合發展畜牧業。所以德國的南部種植業,主要有馬鈴薯、甜菜等,德國的北部主要發展畜牧業。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簡稱德國(兩德統一前簡稱西德或聯邦德國),是位於中歐的聯邦議會共和制國家。
北部低地的特徵是丘陵起伏的沿海岸高燥地和粘土台地與草原,泥沼以及中等山脈隆起地帶前方向南伸展的黃土地之間有星羅棋布的湖泊。德國的北部是海洋性氣候,
南部逐漸向大陸性氣候過渡。平均氣溫7月14~19℃,1月-5~1℃。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山地則更多。
農牧業
農業發達,機械化程度很高。2008年共有農業用地1693萬公頃,約佔德國土面積的一半,其中農田面積1193.3萬公頃。2008年農林漁業產值為195.6億歐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0.8%。農業就業人口85.5萬,占國內總就業人數的2.12%。2013年共有農業用地1669.9萬公頃,約佔德國土面積的一半,其中農田面積1187.6萬公頃。2013年農林漁業就業人口63.7萬,占國內總就業人數的1.5%。
種植即植物栽培,包括各種農作物、林木、果樹、花草、葯用和觀賞等植物的栽培,有糧食作物、經濟作物、蔬菜作物、綠肥作物、飼料作物、牧草等。
作物指油料作物、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等。
德國的南部種植業,主要有馬鈴薯、甜菜等,德國的北部主要發展畜牧業。因為德國南部是大陸性氣候,。平均氣溫7月14~19℃,1月-5~1℃。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比較適合馬鈴薯、甜菜的種植,德國北部是是海洋性氣候,有眾多的平原和海洋氣候,非常適合發展畜牧業。所以德國的南部種植業,主要有馬鈴薯、甜菜等,德國的北部主要發展畜牧業。
Ⅶ 從地形和氣候角度分析德國農業的分布有什麼特點
從地形和氣候角度分析德國農業的分布有什麼特點
德國北部地形以平原為主,但由於緯度較高氣候濕冷,為溫帶海洋性氣候,熱量不足且多陰雨天氣,不適宜發展種植業,故以畜牧業為主;
南部以山地高原為主,但由於緯度位置較低,在海拔較低山谷地區,光熱資源豐富,可以發展種植業,而較高的山地與高原則以林業與畜牧業為主.
Ⅷ 德國北部地區最主要農業地域類型是什麼
【答】乳畜業。【分析】德國北部,有波德平原(或稱為中歐平原),氣候溫和濕潤多牧草,且城市水平高而對乳蓄產品需求大,滿足發展畜牧業的飼料因素和市場因素。。。另外,北美五大湖周圍地區、西歐、澳大利亞及其紐西蘭亦如此。(ps:本團觀點,僅供參考)
Ⅸ 德國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相對位置
讀圖可知,(1)德國是歐洲西部的發達國家,地處北半球、中緯度、北溫帶;緯度范圍大約在48°N~53°N 之間;地處歐洲中部,北臨波羅的海,東鄰捷克、波蘭,南鄰瑞士、奧地利,西鄰荷蘭、法國等.
(2)首都柏林位於波德平原上,德國以平原、山地、高原為主;地勢南高北低.
(3)德國主要的農業部門是畜牧業和種植業.從圖中看出,德國的畜牧業分布在北部沿岸地區;這里地形平坦,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濕潤的氣候特點,適合牧草生長;有利於畜牧業的發展.
故答案為:
(1)地處北半球、中緯度、北溫帶;緯度范圍大約在48°N~53°N 之間;地處歐洲中部,北臨波羅的海,東鄰捷克、波蘭,南鄰瑞士、奧地利,西鄰荷蘭、法國等.
(2)波德平原;以平原、山地、高原為主;地勢南高北低.
(3)種植;主要分布在北部沿岸地區;地形平坦;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濕潤,適合牧草生長.
Ⅹ 歐洲西部的工業 畜牧業 位置 輪廓 氣候 地形
工業:以製造業為主
工業地位:歐洲西部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目前也是世界上工業發達的地區之一。這里升差的產品出口到世界各地。
工業特點:歐洲西部的工業以製造業為主。(製造業是指把原料進行加工,製成各種各樣產品的部門)
工業分布特點:本區工業中心多,分布密集。自英國到波蘭境內,自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南部到義大利,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字形工業密集地帶。
主要工業區:法國巴黎盆地工業區;德國魯爾工業區;英格蘭中部工業區;倫敦地區工業區。
畜牧業發達,人們稱牧草為『綠色金子』。英國畜牧業佔全部農產值的70%。法國和德國農業產值中,畜牧業比重也略高於種植業。荷蘭、丹麥等國是世界著名的乳畜大國。
位置:在東半球的西北部,亞歐大陸的西部。西臨大西洋、北臨北冰洋、南到地中海、黑海。位於北緯40度---北極圈之間。
氣候:大部處於北溫帶,以溫帶海洋性氣候為主,從西至東,海洋性減弱,大陸性增強
地形:地形以平原、山地為主。深受冰川的影響:波狀丘陵、峽灣、冰蝕湖、冰磧湖、冰磧平原
輪廓如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