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德國ja品牌的食物質量有保證嗎
還可以了 德國東西都沒問題的
㈡ 德國人主要吃什麼食物
德國人主要吃:
1、肉類:德國人普遍喜歡吃肉,跟中國一樣,豬肉非常受消費者的喜愛。德國人對於豬肉的消耗量位居世界第一,香腸是德國知名度最高的食物之一。光是香腸的品種就多達一千五百多種,都是用豬肉做成的香腸。
2、魚類:德國的北部靠近波羅的海,有著豐富的海產資源,尤以鯡魚最為常見。在德國人的餐桌上經常都可以看到各種魚類製成的美味食品。
3、蔬菜:德國農業發達,機械化程度很高。2013年共有農業用地1669.9萬公頃,約佔德國土面積的一半,蔬菜比較豐富多樣,像胡蘿卜、馬鈴薯、洋蔥、生菜、捲心菜、青豆等,通常會燉煮或用來煮湯。
4、麵包:德國主要食用黑麥麵包,麵粉來自黑麥,內含高纖維素,麵包顏色比全麥麵包還深。椒鹽8字麵包是德國很有名的麵包。
5、啤酒:根據官方統計,每個德國人平均每年啤酒消耗量為138升。在德國,除出口啤酒(德語:Bier)外,德國國內銷售啤酒一概不使用輔助原料。
(2)德國食物質量如何擴展閱讀:
德國由於身處歐洲大陸之中心,飲食文化與內陸地區之物產分布息息相關。整體上德國較為愛好肉類和啤酒(大致上德國啤酒可以分為白啤酒,清啤酒,黑啤酒,科什啤酒、出口啤酒、無酒精啤酒等六大類)。
德國人尤其愛吃豬肉,大部分有名的德國菜都是豬肉製品,例如香腸。相較於歐洲中南部精緻飲食,德國的傳統飲食普遍較粗獷,但仍具特色;傳統菜餚如烤豬肘、烤豬膝,常佐以馬鈴薯泥、酸甜甘藍食用。
㈢ 德國的飲食是很油膩嗎
德國人飲食有自己的特色。德國人多屬日爾曼族,愛好「大塊吃肉,大口喝酒」,每人每年的豬肉消費量達66千克,居世界首位。德國人愛吃豬肉,也喜歡自己養豬。在德國最大的工業區魯爾,盡管區內處處是高樓大廈,然而居民都在大樓之間辟出一個個養豬場,每年都僱傭屠夫宰殺自家養的豬,一家人吃上大半年。由於偏愛豬肉,大部分有名的德國菜都是豬肉製品,最有名的一道菜就是酸捲心菜上鋪滿各式香腸及火腿,有時用一隻豬後腿代替香腸及火腿。除了豬肉,德國人均麵包消費量也高居世界榜首,每人每年要吃掉80千克麵包。
提起德國,人們馬上就會想到啤酒。的確,德國的啤酒如同汽車、電器、足球一樣,舉世聞名,是當今世界上著名的啤酒王國。德國人均啤酒消費量居世界首位,是世界「第一啤酒肚」。
德國的飲食文化有其獨特之處,他們在「吃」和「請客」方面有很多做法值得我們深思。
德國的早餐比起午餐和晚餐是最豐盛的。在旅館或政府機關的餐廳,早餐大多是自助形式。有主食麵包、肉類、蔬菜、飲料、水果等,品種非常豐富,且色澤鮮亮悅目。麵包有精粉的、黑麥的、燕麥的、白面和雜糧摻和的等等。蜂蜜、果醬、奶油、乳酪、牛油等,都裝在比火柴盒略小的精美小盒內,撕去表面軟紙,即可食用,既方便又不浪費。辦公室內大多都設有專門煮咖啡和茶的房間,職工在上午10點和下午4點各有20分鍾的喝咖啡或茶的時間,他們同時還要吃一些糕點。這種點綴,可以防止中午和晚上因飢餓而過量飲食,是一種科學的「飲食習慣」。
德國的午餐和晚餐一般是豬排、牛排、烤肉、香腸、生魚、土豆和湯類等。在德國喝啤酒,酒量不大者不必擔憂,因為酒宴上,德國人互不勸酒也不逼酒,喝者各自量力而為。即使喝啤酒,他們也是先問你是否要,若不要絕不會給你送來。用餐是一人一份,食者大多會用麵包將盤內的肉末或湯汁蘸著吃盡,絕不浪費。德國的飲食特點是營養豐富,方便省時,文明科學,吃飽吃好。
德國城市的街頭小吃攤點滿目皆是,車站廣場上出售煎香腸、比薩餅、漢堡包的,隨時可見。街上的大小餐館很多,還有義大利、法國、土耳其、希臘、西班牙餐館,當然中國餐館也可見到。不過在中國餐館里,中國菜的吃法已被西化了,每道菜都要配上一套公用刀叉、勺子和筷子。每位即席的人都用公用餐具往自己盤里夾菜,然後再用自己的筷子吃。
德國人請客,在我們看來,幾乎是吝嗇。德國的一個國家機構為中國一個學習班學員結業舉行的宴會上,宴請大菜不過3道,形式隆重。晚上休息時,一位去過中國的德國朋友說:「你們也許覺得午餐不夠豐富,但我們的國務秘書請客也不過如此。」在州里宴請,只有部長以上的官員有權因公事請客送禮,其他官員一律自費請客。德國有個規定,宴席中凡多要了飲料和啤酒的需自己付錢。
德國人招待客人講究節約、簡單,飯菜僅夠主客吃飽,營養足夠就可以了。例如,一個大工業集團的技術工程部負責人為訪問學者舉行正式宴會。參加宴會前會見和商談的人很多,但宴會開始,主人方面作陪的只有5人,其他人都回家吃飯去了。宴會上只有一湯兩菜,剛好夠吃,一點也不浪費,主人也不覺得這樣做就顯得小氣了。
德國在世界上是屈指可數的富裕國家之一,他們不僅本國社會福利種類多,而且還為許多發展中國家提供援助。把錢花在刀刃上,從這點看,德國的精打細算真是令人佩服。
㈣ 為什麼德國菜那麼平淡無奇
西餐總是給人留下「精緻」的印象。在我小時候看電視劇的時候,每當有重要的場合,男女主角都會拿著刀叉去吃西餐,這是一種令人羨慕的優雅。
另一方面,德國菜是歐洲烹飪體系中一個獨特的分支。「這道菜太大了,看起來一點都不『歐洲』,」他說。對於更多的中國人來說,它甚至有點熟悉,以至於人們不得不感嘆,嗯,這是非常東北的。
足夠的和實質性的
說到東北菜,大多數人腦海中總會浮現出一圈比其他餐館大的菜。菜餚都是用真正的食材做成的菜餚和肉。老闆用東北方言熱情地問候顧客。因此,東北菜總是可以與「現實」等同起來。
但是酸菜和東北酸菜之間有一些細微的區別。
從原料上看,東北酸菜是正宗的東北大白菜。
德國沒有捲心菜,所以要用捲心菜腌制。但最近我聽說大白菜也出口了,有些德國人把酸菜和大白菜一起吃。
㈤ 德國的麵包憑什麼被全世界公認最好吃
在德國,烘烤是一項嚴肅的工作。這個國家甚至有一家麵包研究所。因此,德國比世界上大多數其他國家擁有更多的麵包店和更多種類的麵包。根據德國麵包協會的記錄,德國現在有3,200多種官方認可的麵包類型。 2015年,德國麵包文化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有機健康食品大火之前,德國人正在烤營養全麥麵包。盡管一些連鎖超市已經開始在商店裡烘烤自己的商品,但是大多數德國人喜歡他們當地的街角麵包店,而大多數德國大賣場實際上都有自己的小麵包店。時至今日,德國人對麵包的感覺與眾不同,世界各地也有許多德國麵包店。
㈥ 二戰期間,德軍的伙食怎麼樣
作者:匿名用戶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39673865/answer/8304968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
二戰時德軍的基本配賦量:餅干250克、罐頭肉200克、罐頭蔬菜150克、咖啡25克、鹽25克,野戰配賦量:麵包750克、肉375克、蔬菜250克、咖啡25克、茶3克、糖20克、鹽25克。
二戰德國士兵的伙食標准以東線德軍為例。食品先由後勤部門收集在各佔領區內的倉庫,由集團軍群後方的火車終點站輸送。然後抵達各個集團軍,軍和師的火車站。有時後方集團軍群倉庫內的物資將會送至集團軍的後勤站,然後經由軍倉庫或者直接送出到各師的補給點。然後各師內的團和營分配好物資,最終送往前線。
德軍伙食:德軍的伙食基本上是一日三餐。其中午餐佔50%,晚餐佔33%,早餐佔13%這遵照了德國人的生活習慣--以午餐為日常用餐的中心。士兵伙食供應的數量分為四級:I級,戰斗地域; II 級,佔領區;III級:本土駐守部隊;IV級:國內辦公機構文職人員。其中以I級數量最多,以下逐漸遞減。這里就介紹最主要的戰斗地域伙食。
I級伙食(Verpflegungssatz I)最高優先配給。
主要包括:黑麥麵包750克、黃油(植物奶油)或者食用脂肪45克、香腸(生罐裝食物)120克(有時是熏魚)、果醬或人造蜂蜜200克、煮過的土豆750克、肉類120克、蔬菜或動物脂肪45克、調料15克、咖啡豆(有時以紅茶代替)8克、巧克力或糖果1袋、香煙紙7卷、煙草2卷(這里很有趣的是SS第12「阿道夫-希特勒青年」裝甲師,該師將常規配給的煙草全部以糖果代替,而酒精飲料則以牛奶代替)。
其它調味品:而在其它的一些資料中所列出的清單如下(根據戰況,時間以及地點,標准會有不同的差異):黑麥麵包700克、黃油(植物奶油)或者食用脂肪60克、連骨肉136克、蔬菜和水果250克、土豆320克、豆類80克、魚類(無頭)30克、大豆粉7克、布丁粉20克、咖啡豆(有時以咖啡代替)9克、煉乳25克、砂糖40克、鹽25克、調味品3克、辛香料1克、酒0.26盎司(7.37克))、香煙紙7卷
作者:匿名用戶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39673865/answer/8304968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
攜帶食物:這是由士兵們隨身攜帶的食物。
行軍食物(Marschverpflegung)這是供應給行軍途中部隊的伙食,不可進行烹飪。這種伙食對於前線來說是很常見的一種。通常由各部隊的炊事員做好一日一份套餐式。行軍中的士兵們每人每次領取3-4份。黑麥麵包700克、凍肉或芝士200克、黃油60克、咖啡9克或紅茶6克、砂糖10克、 煙草6卷,這些食物用罐頭和紙包好,放入紙箱內。
攜帶食物(全份)(Eiserne Portion):其餅干通常以紙和罐頭包裝。餅干250克、凍肉200克、乾燥蔬菜150克、咖啡25克、鹽25克。這裡面的餅干也叫作Zwieback,和一種經過烘烤後的硬餅干相似。
攜帶食物(半份)(Halbeiserne Portion):餅干250克、加工保鮮肉200克(主要是罐頭食品)
戰斗食物:1943年經戰斗要求供應的無需烹飪的特殊食物。特點是方便攜帶和含有高熱量分為:大型戰斗食物(Grosskampfpaeckchen) 和近距離戰斗食物(Nachkampfpackchen) 兩種,只供應給前線作戰部隊。主要包括:餅干,糖果,罐裝巧克力和煙草,這些食物裝在補給車上,然後在出擊前由指揮官下令食用。<img src="https://pic3.mg.com/_b.png" data-rawwidth="504" data-rawheight="3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4" data-original="https://pic3.mg.com/_r.png">
二戰德軍口糧內容:
第一號口糧(戰地部隊)(單位:公克)第二號口糧(佔領地的駐軍伙食)(單位:公克)
麵包---------------700 麵包--------------700
帶骨鮮肉---------136 帶骨鮮肉--------107
黃豆粉------------7黃豆粉------------7
魚肉(無頭)-----30 魚肉(無頭)-----30
蔬菜水果---------250 蔬菜水果---------250
馬鈴薯------------320 馬鈴薯------------320
蘆筍---------------80 蘆筍---------------80
布丁粉------------20 布丁粉------------20
煉乳---------------25 煉乳---------------25
鹽------------------15 鹽------------------15
點心---------------3 點心---------------3
辣味品------------1 辣味品------------1
奶油與脂肪------60奶油與脂肪------50
咖啡----------------9 咖啡----------------9
糖-------------------40 糖-------------------35<img src="https://pic3.mg.com/_b.png" data-rawwidth="584" data-rawheight="4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4" data-original="https://pic3.mg.com/_r.png">
二戰德軍口糧內容:
第三號口糧(國內駐軍)(單位:公克)第四號口糧(國內軍政單位)(單位:公克)
麵包---------------700 麵包--------------600
帶骨鮮肉---------90 帶骨鮮肉--------56
黃豆粉------------7黃豆粉------------7
魚肉(無頭)-----30 魚肉(無頭)-----30
蔬菜水果---------250 蔬菜水果---------250
馬鈴薯------------320 馬鈴薯------------320
蘆筍---------------80 蘆筍---------------80
布丁粉------------20 布丁粉------------20
煉乳---------------25 煉乳---------------25
鹽------------------15 鹽------------------15
點心---------------3 點心---------------3
辣味品------------1 辣味品------------1
奶油與脂肪------40 奶油與脂肪------35
咖啡----------------9 咖啡----------------9
糖-------------------30 糖-------------------30
德軍的食物主要構成是全麥麵包、紅腸、罐裝牛奶。 而從歐洲各地搜刮來的紅酒起到了同俄國產茶葉一樣的作用。 正是靠著這些德國從挪威一直打到希臘,再從希臘打到莫斯科城下。
㈦ 二戰時,德軍的伙食怎麼樣
二戰雖然已經過去了很久,但是,這場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波及范圍最廣、傷亡人數最多的世界大戰,依然在很多人心裡留下深刻記憶。這場由德國發震動的世界戰爭,在瘋狂獨裁者希特勒的帶領下,徹底打破了一戰後的世界秩序,給人類造成了不可磨滅的戰爭傷痛。
德國軍隊
當然,這樣的伙食供應指的是德國在戰爭初期和中期物資供應充足,後勤供應便利的情況下。事實上,隨著蘇德戰場上德國陷入戰爭的泥潭,尤其是蘇聯緩過氣之後,德國軍隊在戰場上愈發困難。數百萬德國大軍在蘇德戰場上,不但在無法得到充足的食物供應,甚至連最基本的棉衣等禦寒產品都無法得到滿足。
也因此,蘇德戰場上,許多戰役中德軍由於嚴寒飢餓等原因造成的傷亡數據,甚至不比戰場上倒下的少。在那個時候,德國軍隊不但無法滿足營養豐富、能量均充足的後勤補給食物,甚至連最基本的吃飽穿暖都無法實現,德國軍隊的戰鬥力因此出現了大幅下降,德國軍隊最終在戰場上失利,許多人認為的“非戰之罪”,並非毫無道理。
㈧ 德國的一日三餐都吃啥有我們吃得好嗎
世界各國的飲食文化是各不相同的,千篇一律的只有食物,每個地方所處的地理位置不一樣,所以種植的農作物也有很大差別,這就造成了飲食上的差異。中國人飲食文化是豐富多樣的,各個季節能夠產出的水果蔬菜還有糧食的種類都不一樣,所以每個季節都會有時令蔬菜和那些在溫室里種植的蔬菜,應季的水果才會是新鮮的。
這位德國姑娘,還是快點到中國來生活吧,畢竟習慣了這里的生活,也不用天天被土豆圍繞著。
㈨ 德國製造為什麼質量特別好
作為全球的工業品製造基地,我們的產品一直以價格低廉著稱。但要說到產品品質,那還得數人家日本和德國。不信你看看當下銷量和口碑最好的汽車品牌,無一例外來自這兩個國家。尤其是德國,賓利、奧迪、保時捷、賓士、寶馬、勞斯萊斯、邁巴赫這些世界名車,全是他們的傑作。
按說英國在搞工業革命時,德國還只是個農業國家,可為何德國僅用了短短幾十年,工業指數就全面超越英國,始終保持著工業強國地位,產品質量也一直雄冠全球呢?
(德國的匠人精神)
三、目光長遠持續發展。
德國人不打產品價格戰,不和同行競爭,也不搞同質化仿造,每家企業都靠自己的產品品質和個性特色吸引客戶。他們知道,價格戰只會讓整個行業陷入惡性循環。雖然他們也追求利潤,但也只是在成本核算後加上基本利潤,而不是像某些國家的私企那麼貪得無厭,甚至不惜犧牲質量降低成本。
在德國,所供3歲以下兒童的食品,不得含有任何人工添加劑,必須是純天然的。奶粉也被列入葯品監管,只能在葯店出售,根本不可能出現含三聚氰胺這樣的毒奶粉。行業監管的到位,也是德國企業自覺提升品質的一個原因。
正是由於每一位德國企業家,都有著辦百年企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所以幾乎所有德國出產的產品,質量都非常過硬。
對於為什麼德國產品,動不動就以“能用100年”作為廣告詞,德國某媒體解釋道,德國資源匱乏,所有的工業原材料都依賴進口,只有把品質做好,延長使用壽命,才能實現對原材料的最大節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