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為什麼打不過羅馬尼亞

德國為什麼打不過羅馬尼亞

發布時間:2022-06-18 20:54:21

❶ 二戰德國為什麼會失敗

很大的問題啊
從戰略上來說,我認為有如下原因:
1.戰略不合理
(1)在結束對法國的作戰之後,沒有馬上發動對英國的進攻,給了皇家空軍喘息的機會,直接導致了不列顛空戰的失敗
(2)在英國尚未屈服的情況下,進攻蘇聯,導致了德國重蹈一戰覆轍,兩線作戰。試想,如果拿下英國再進攻蘇聯,美國人可能橫渡大西洋開辟第二戰場嗎?
2.戰爭目標三心二意
(1)攻打蘇聯初期,並未將莫斯科列入作戰目標,但在列寧格勒攻擊受阻,攻克基輔後,又想攻打莫斯科,結果來自西歐的德國士兵自然不敵蘇聯士兵
3.統帥不夠理智
(1)在柏林初次遭到轟炸後,戈林和希特勒放棄攻擊英軍的機場和雷達站,轉而攻擊英國各大城市,使幾乎山窮水盡的皇家空軍奇跡般的再次絕處逢生
從戰術上來說,有如下原因:
1.統帥直接干預一線指揮,部隊指揮不力
(1)諾曼底登陸前,希特勒將縱深的裝甲師全部掌握在自己而不是隆美爾手中,導致了在最初登陸的十幾個小時里德軍未發動有效反擊,給了盟軍鞏固灘頭陣地的機會,登陸獲得了成功
2.對新式武器太過自信
(1)保盧斯第六集團軍被困斯大林格勒時,希特勒竟然以為憑借2個虎式坦克營就能打開包圍圈,結果增援部隊側翼的羅馬尼亞軍團被擊潰,第六集團軍全軍覆沒
3.保密工作沒做好
(1)英國破譯了恩尼格碼,仿製了密碼機,所以德軍大部分情報根本沒法保密。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北非戰場上,盟軍依靠破譯的電文,幾乎擊沉了所有德國運油船,掐斷了德軍的補給,阿拉曼戰役以德國的慘敗告終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一些原因:
1.德國人民的厭戰情緒
2.德國的戰爭生產能力與盟國相差太大

❷ 二戰時的敖德薩戰役,有德國支持的羅馬尼亞軍隊為何慘敗

因為二戰時期的羅馬尼亞部隊裝備跟不上,沒有重型武器,士兵還是在用步槍,關鍵是羅馬尼亞部隊還沒有交通工具就大大影響軍隊速度。加上在通過港口浪費時間,導致大量士兵送命,所以羅馬尼亞部隊才會在德國的支持下還慘敗。


也許羅馬尼亞部隊就不會失敗那麼慘,可惜羅馬尼亞部隊就是浪費大量的時間,最後才大大影響整個戰爭的局勢。

❸ 羅馬尼亞戰役的戰爭分析

第一個問題是:首先,德國是否能避免這場慘敗?大家一定記得就在戰役開始前,德軍曾考慮過將防線後撤以縮短戰線,但由於希特勒覺得在羅馬尼亞德軍有足夠兵力守住原來的防線,而且由於顧慮不經戰斗就將蘇聯紅軍放入羅馬尼亞會使得羅馬尼亞失去繼續戰斗的意志,因而沒有批准這個計劃,7月底德國陸軍總部將5個裝甲師和6個步兵師調離了羅馬尼亞,這使得當地的德軍實力大為下降,這肯定是德軍失敗的一個原因,那麼是不是如果那些兵力不被調離羅馬尼亞,德軍就可以避免這場失敗?對於這個問題,可以用另一個問題來反問:為什麼德國陸軍總部要調走這些兵力?這些兵力調去了哪裡?由於蘇聯於1944年6月在白俄羅斯和北烏克蘭發動的大規模攻勢取得了巨大成功,到1944年8月,蘇聯紅軍已經兵臨波蘭首都華沙城下,通向德國心臟地區的門戶有被蘇聯紅軍沖破的威脅,為此德軍不得不通過削弱其他防線,集中一切可抽調的兵力於波蘭的辦法來穩定那裡的防線。所以駐羅馬尼亞的德國南烏克蘭集團軍群的兵力被抽調是根本無法避免的事。對於德軍來說十分不詳的是,到1944年蘇聯紅軍已經有足夠的實力在兩個不同的方向上發動大規模的攻勢,為了擋住蘇聯紅軍的主攻,德軍不得不削弱其他防線上的兵力以堵塞突破口,當蘇聯發現德軍其他防線已經被削弱到一定程度時,他們就會發動他們的第二號攻勢,雖然參加這個攻勢的蘇聯紅軍的實力無法和擔任主攻的蘇聯紅軍部隊相比,但由於當前的德軍實力更弱,所以還是有很大成功希望,還將看到到1945年,蘇聯紅軍將會有能力在3個方向上發動大規模進攻。1944年8月在羅馬尼亞的德軍無法避免戰敗,他們的命運可以說在1944年6月22日,蘇聯紅軍發起白俄羅斯戰役時已經決定了。
第二個問題是:為什麼德軍失敗得這么慘?他們在2個星期里損失了30萬人,其中陣亡人數高達15萬人,是蘇聯紅軍陣亡和失蹤人數13197人的10倍以上!在4年的蘇德戰爭中,無論是在此以前還是在此以後,蘇聯紅軍都從來沒有取得如此有利的陣亡比率,即使在以後會寫的《維斯圖拉戰役》中,無論是蘇聯紅軍軍隊的素質、裝甲兵力的規模都遠強於處於次要戰線上的第2和第3烏克蘭方面軍,而且蘇聯紅軍在兵力上的優勢更大(大約220萬蘇聯紅軍對56萬德軍),在這種優勢的情況下,雖然蘇聯紅軍取得了完勝,並使近20萬的德軍戰死在戰場上,但蘇聯紅軍陣亡和失蹤人數也達到43476人,雙方陣亡比率大約1:5,仍然低於羅馬尼亞戰役。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是德軍准備不夠充份嗎?顯然不是,從1944年4月到8月,德國人有整整4個月的時間來完善他們的防線,而德國人並沒有浪費這段時間,當蘇聯紅軍發起進攻時,德軍在東北的防線依託Dniester河,北部防線則有山地掩護,都相當堅固。那麼是德國守軍狀態不佳嗎?也不是,在南烏克蘭集團軍群的德國部隊中,老兵比率很高,有許多老兵曾在曼斯坦因麾下久經沙場,作戰經驗十分豐富,而在蘇聯紅軍方面,在戰役開始前不久,265000新兵被補充進蘇聯紅軍,這兩天我翻了一下資料,結果發現這個數字僅僅是補充進第2烏克蘭方面軍的新兵數字,另外補充進第3烏克蘭方面軍的新兵為8萬人,也就是說蘇聯紅軍參加進攻的88萬部隊中有近35萬人(40%)的兵力是毫無作戰經驗的新兵!他們別說無法和德軍相比,即使羅馬尼亞人也比他們強。那麼是不是蘇聯紅軍在兵力和武器裝備上佔了絕對的優勢?也不大可能,參加這場戰役的德國和羅馬尼亞人共有50萬人,蘇聯紅軍在兵力上占的優勢並不大,當然蘇聯紅軍在武器裝備上占的優勢很大,炮兵10:1,坦克和自行火炮5:1,飛機一開始是15:1,後來是4:1到5:1,德軍是防守的一方,一條完善的防線是可以多少抵消進攻者在人數和武器上占的優勢的,而且即使蘇聯紅軍憑借其在武器裝備上的優勢最後打敗德軍,但這仍然無法解釋為什麼德軍輸得這么「難看」。
那麼是不是由於德軍在戰斗中喪失了勇氣?這肯定不對,可以看到德軍打得多麼頑強,尤其在戰役最後的那段時間里,德國人所表現出來的勇敢和堅韌足以讓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軍隊引以為豪。最後大家也無法把這場戰役的失敗歸咎於希特勒「不準後退一步」的命令,因為僅僅在蘇聯紅軍發動進攻後不到3天,德軍就接到了全線後撤的命令。那麼德軍如此慘敗的原因是什麼呢?Friessner將軍在戰後曾把情報的失敗作為戰敗的主要原因之一。他回憶在戰役前不久,他接到的情報是這樣評價當前蘇聯紅軍可能採取的行動:「面對著南烏克蘭方面軍群的蘇聯紅軍在近期內發動大規模攻勢的可能行不大,但由於對羅馬尼亞發動攻勢在蘇聯總體計劃中佔有重要地位,所以蘇聯紅軍發動小規模局部攻勢的可能性還是不能排除的」。大家且不說這份情報可靠性如何,作為指揮一個戰略方向的高級將領,他肩頭上擔負著國家的危亡和部下數以十萬記士兵生命的責任,他必須採取一切措施以對付敵軍可能發動的進攻,哪怕他手下的情報軍官跪下來賭咒發誓,敵人不會進攻,他沒有權力有任何懈怠,這是作為一個統帥的命運,沒有比一個統帥企圖把責任推卸到手下情報軍官身上更墮落的事了!對蘇聯紅軍攻勢規模之大缺乏心理准備的根本原因,是由於當時蘇聯紅軍在波蘭已經投入了如此多的人力和物力,所以Friessner將軍(公正一點地說還包括古德里安和希特勒)都不相信蘇聯紅軍有能力同時在另一個地點發起大規模的進攻,這才是德軍對蘇聯紅軍的攻勢感到突然的原因。

❹ 二戰德國納粹為什麼會輸

二戰的時候,歐洲國家和美國都演技進入了工業時代。
而工業時代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是石油
德軍大規模閃擊戰,短時間內集結大量軍隊,集中優勢突破的戰術稱為閃擊戰。
而閃擊戰大量坦克飛機能動起來的基礎就是石油。
德國是個富煤少油的國家。
而當時全世界產油的地方是 美國 委內瑞拉 墨西哥 羅馬尼亞 蘇聯高加索 亞洲是菲律賓
美國產量最大,其次是墨西哥 委內瑞拉 然後是蘇聯高加索。

而德軍准備不足,開始發動戰爭的時候就只有五百萬噸石油的資本。
開始閃擊歐洲的時候,打得比較輕松,英法綏靖政策,德國打下整個歐洲也沒消耗超過100萬噸石油。
所以這時候德國高層就開始制定進攻蘇聯的計劃。
但是德國高層錯誤的遺漏了一個信息,那就是歐洲這邊面積小建設比較好,坦克跑起來不怎麼費油,而蘇聯建設比較落後都是泥地,坦克集團軍石油消耗很大。
德軍控制的羅馬尼亞年產量1000萬噸石油只夠德國和平時期的年消耗,根本支撐不了多條戰線同時開戰。
所以這時候德國就是要集中力量進攻蘇聯控制的高加索油田。高加索年產量2000萬噸,可以解決德軍的問題。
但是因為希特勒錯誤的決定,而導致這個計劃泡湯。這時候日本也是遇到了同樣問題,石油短缺,日本本島的軍艦沒有油,菲律賓有油但是沒有軍艦護航油運不到日本本島,軍艦就開不出來。同時石油無法輸送到日本在前線的戰場,導致日軍攻勢大減,中國戰場的國君和日軍陷入膠著狀態。
同時41年的時候美國參戰,同盟國得到大量補給和支持,美國是當時世界主要產油國,年產量2億噸,因為有石油,所以美國前線一艘軍艦被打沉,後面工廠已經有5艘下水,前線一架飛機被擊落,後面已經有幾十架交付軍隊。
強勁的物資補給保證了同盟國必勝無疑。因為打仗其實就是拼資源,拼家底。
德意日三國雖然控制了不小的領地但是大部分都是沒油的地方。小日本與大慶油田戲劇性的錯過而導致了整個失敗。本來如果得到大慶油田,日本在中國戰場的優勢還會繼續保持。
德國如果得到高加索油田加上羅馬尼亞就有年產3000萬噸石油,再加上德國強大的生產能力,就能保證前線軍隊的物資補給,從而就能保證德軍的攻勢。
這些就是德軍失敗的原因一
原因二就是德國高層錯誤的估計形勢,導致錯誤的戰略戰術制定,消耗了大量資源和兵力。
原因三就是核武器,當時美國在研製核武器德國也在研製,但是可惜的是德國動作太慢了。
這種外掛式的決定性的大殺器,出來的太慢了。

❺ 二戰不可一世的德國 為什麼會輸

二戰的時候,歐洲國家和美國都演技進入了工業時代。
而工業時代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是石油
德軍大規模閃擊戰,短時間內集結大量軍隊,集中優勢突破的戰術稱為閃擊戰。
而閃擊戰大量坦克飛機能動起來的基礎就是石油。
德國是個富煤少油的國家。
而當時全世界產油的地方是 美國 委內瑞拉 墨西哥 羅馬尼亞 蘇聯高加索 亞洲是菲律賓
美國產量最大,其次是墨西哥 委內瑞拉 然後是蘇聯高加索。

而德軍准備不足,開始發動戰爭的時候就只有五百萬噸石油的資本。
開始閃擊歐洲的時候,打得比較輕松,英法綏靖政策,德國打下整個歐洲也沒消耗超過100萬噸石油。
所以這時候德國高層就開始制定進攻蘇聯的計劃。
但是德國高層錯誤的遺漏了一個信息,那就是歐洲這邊面積小建設比較好,坦克跑起來不怎麼費油,而蘇聯建設比較落後都是泥地,坦克集團軍石油消耗很大。
德軍控制的羅馬尼亞年產量1000萬噸石油只夠德國和平時期的年消耗,根本支撐不了多條戰線同時開戰。
所以這時候德國就是要集中力量進攻蘇聯控制的高加索油田。高加索年產量2000萬噸,可以解決德軍的問題。
但是因為希特勒錯誤的決定,而導致這個計劃泡湯。這時候日本也是遇到了同樣問題,石油短缺,日本本島的軍艦沒有油,菲律賓有油但是沒有軍艦護航油運不到日本本島,軍艦就開不出來。同時石油無法輸送到日本在前線的戰場,導致日軍攻勢大減,中國戰場的國君和日軍陷入膠著狀態。
同時41年的時候美國參戰,同盟國得到大量補給和支持,美國是當時世界主要產油國,年產量2億噸,因為有石油,所以美國前線一艘軍艦被打沉,後面工廠已經有5艘下水,前線一架飛機被擊落,後面已經有幾十架交付軍隊。
強勁的物資補給保證了同盟國必勝無疑。因為打仗其實就是拼資源,拼家底。
德意日三國雖然控制了不小的領地但是大部分都是沒油的地方。小日本與大慶油田戲劇性的錯過而導致了整個失敗。本來如果得到大慶油田,日本在中國戰場的優勢還會繼續保持。
德國如果得到高加索油田加上羅馬尼亞就有年產3000萬噸石油,再加上德國強大的生產能力,就能保證前線軍隊的物資補給,從而就能保證德軍的攻勢。
這些就是德軍失敗的原因一
原因二就是德國高層錯誤的估計形勢,導致錯誤的戰略戰術制定,消耗了大量資源和兵力。
原因三就是核武器,當時美國在研製核武器德國也在研製,但是可惜的是德國動作太慢了。
這種外掛式的決定性的大殺器,出來的太慢了。

❻ 二戰期間德國侵略過哪些國家後來為何戰敗

在二戰正式打響(1939.9.1)之前:
1935-1936,德國幫助義大利侵略衣索比亞
1936-1939,與義大利一同干預了西班牙的內戰,也就是侵略的西班牙
1938.3,吞並了奧地利
1938.9通過《慕尼黑條約》佔領了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地區
1939年掌握捷克斯洛伐克全境

正式開始二戰後:
1939.9.1開始進攻波蘭
1940.4-1940.5進攻北歐和西歐,佔領了丹麥,挪威,盧森堡,荷蘭和比利時,同時進入法國,1940.6.22日,法國投降
1940.7-1940.9進攻英國
1941.6.22開始進攻蘇聯
那時,南斯拉夫和錫蘭也被佔領,芬蘭,羅馬尼亞,匈牙利,保加利亞和芬蘭是追隨德國,而西班牙,葡萄牙,瑞士,瑞典和愛爾蘭是中立。
在非洲還有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和利比亞被其控制。

德軍同時在多個戰場作戰,戰線拉的太長!最終是被蘇聯、美國等共同打敗

❼ 二戰德國戰領法國1年,還有和義大利 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芬蘭聯合起來,為什麼還打不過蘇聯

說氣候寒冷的幾乎就是地攤文看多了
德國佔領法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丹麥,挪威,波蘭,捷克和南斯拉夫,但是你能保證在這些地方能拉出足夠多的且足夠忠誠的軍隊嗎?這些地方,如法國難道不需要部署部隊來防備西方盟軍嗎?其次,盟友中,義大利主要在北非與英國交戰,匈牙利和羅馬尼亞雖然參戰,但缺乏重武器和反坦克武器,保加利亞沒有參與對蘇作戰,芬蘭在「收復失地」後就消極怠工了。
德國自己的戰術和戰略也有問題,雖然初期擊潰了蘇聯,但隨著蘇聯的廣闊的領土帶來的戰略緩沖,蘇聯可以一次又一次的組織軍隊抵抗德軍,抵消了德國最擅長的閃電戰。同時蘇聯開戰之後很快速度進入了戰時狀態,而德國直到蘇聯反攻才進入戰時狀態。

❽ 為何有人說如果二戰沒了羅馬尼亞幫忙德國人甚至連仗都打不了呢

羅馬尼亞是二戰德國主要的石油來源地,這里每年生產大約1000萬噸石油,基本喂飽了德國的戰爭機器,而德國沿海省份的石油產量只有每年50萬噸,該國煤制油的最高產能也就是每年500萬噸的樣子,而它消耗石油最多的1943年需要大約1200萬噸石油供應,很明顯沒有羅馬尼亞是絕對不行的。


(羅馬尼亞和德軍的士兵,注意頭盔差別)

但是,二戰時期的羅馬尼亞工業基礎有限,這就導致它的部隊裝備不是太好,當巴巴羅薩計劃開始之時,全部部署在蘇羅邊境的19個羅馬尼亞師只裝備捷克生產的ZB-24步槍,輕機槍五花八門包括捷克的ZB-263053和奧地利生產的施瓦茨羅德輕機槍,基本沒有攻堅武器。由於裝備不足,羅馬尼亞部隊還使用繳獲的莫辛-納甘步槍、PPD-4041沖鋒槍和托卡列夫手槍,尤其是蘇聯火炮最受歡迎,不僅羅馬尼亞軍隊就連德軍也很喜歡蘇聯火炮,只可惜一直受到彈葯奇缺的困擾。羅馬尼亞軍隊的裝備總體尚屬可觀,至少它有裝備可用,但缺乏反坦克炮和交通工具是個致命傷!

❾ 二戰德國為什麼會戰敗!

1,德國在不列顛戰役初期取得巨大勝利,丘吉爾曾指出,針對皇家空軍的空襲如繼續,帝國將面臨崩潰的邊緣,後希特勒為報復英國對柏林的轟炸,下令轉為恐怖空襲,對倫敦進行轟炸,這樣使英國有了喘息之機,使德國空軍始終無法擊敗英國空軍,在美國加入後,以美國強大的工業實力和遠離歐洲的地緣優勢,盟國空軍得到源源不斷的補充,而德國陷入蘇聯戰場,工業實力要首先滿足蘇聯戰爭的需要,空軍飛機補充緩慢,自然就不是盟國的對手.
德國雖然佔領歐洲大陸,但工廠都已經癱瘓,只有德國本土的工廠還在全力運轉,以魯爾區為最,在戰前曾作出統計,美國的工業生產潛力是的國的3倍,再加上德國的裝甲生產有希特勒插手,德國的武器種類繁多也給武器的維修,零部件的補充,設備的更換帶來困難,加劇了德國的兵力劣勢,蘇聯自始至終始終生產T-34,積蓄多年的裝甲兵精銳已在蘇聯戰場上損失過多.
雖然德國控制的人口不少,但希特勒只相信德國日爾曼人可以為他效忠,所以他只徵召具有日爾曼血統的人參軍,而英國,美國,蘇聯本來人口就比德國多得多,又全國總動員,美國戰爭實力的85%,英國的99%,蘇聯的100%全用來對付德國,德國8000萬人怎能敵美國當時的2億人口和蘇聯的1.4億人口?還加上英國的5000萬.而德國盟國的軍隊的戰鬥力普遍低下,德軍吃了他的盟友的很多苦,斯大林格勒就因為羅馬尼亞的第3集團軍和匈牙利的第7集團軍不戰而逃,放棄伏爾加河防線,最終導致德第6集團軍的被圍.
二戰初期的德國空軍是世界第一,這是英國人承認的,但飛機質量並不先進,英國的噴火式戰斗機的性能完全超過同期服役的德國戰斗機,這也是英國皇家空軍能經受住德國空軍的一個因素.到1942年,德國空軍的劣勢已開始在東西線同時顯現,蘇聯空軍開始掌握制空權,美國研製的大批新式戰斗機被編入第8航空隊進入英國服役,而德國的ME-262則因為希特勒的干預而變成轟炸機,導致德國的軍工生產遭到盟國空軍的全面破壞,更加劇了德國空軍的劣勢.
德國海軍在初期就十分弱小,根據1935年的英德海軍條約,德國海軍只允許擁有英國皇家海軍的35%的噸位,而希特勒也不注重海軍的建設,開戰之初,德國只擁有戰列艦2艘,袖珍戰列艦3艘,巡洋艦5艘,驅逐艦22艘,潛艇57艘,而英國則擁有航空母艦8艘,戰列艦12艘,巡洋艦數不詳,驅逐艦144艘,牢牢控制大西洋制海權,雖然俾斯麥是西方海軍中戰列艦的王牌,但單艦的作戰實力不能代表全體海軍的實力,而且航空母艦的誕生標志著大炮巨艦時代的結束,而德國竟沒有1艘航空母艦服役!海軍的劣勢也是德國失敗的原因之一.不可否認,鄧尼茨的狼群戰術是偉大的發明,但到1943年美國海軍和英國海軍聯手獵殺狼群後德國的狼群就走向窮途末路.
希特勒是一個狂熱的民族主義者,出色的演講家和政治家,經濟學家,戰略家,但性格怪異,孤僻,剛愎自用,蠻橫無理,在勝利時可以保持克制,但失敗時就完全喪失理智,疑心很重.這就是我眼中的希特勒.
當德國的裝甲兵生產由古德里安領導後,曾一度將坦克的月產量提高到800輛每月,但當時盟國的空軍已佔據優勢地位,德國的主要工業區完全在盟國空軍的空襲范圍之內,所以德國工廠被摧毀的速度遠在建造速度之上,而且當時德國人力危機也十分嚴重,大批技術工人和工程師都被強行徵兵服役,沒有工人的工廠還怎麼開工?所以德國的軍工生產在二戰後期可以說已是癱瘓.

❿ 德國沒他打不起閃電戰,二戰中的羅馬尼亞到底有多重要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德意日三大軸心國一起侵略世界,打算瓜分地球的邪惡戰爭。但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中,「軸心國」遠不止三個,綁在這架戰車上的國家為數眾多,只是後來不被提起。

我們都知道,二戰時中國不是孤軍作戰,而是跟美國、英國、蘇聯等國組成盟國。其實德國當時也有自己的小聯盟,除了日本和義大利兩大軸心之外,歐洲的芬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都是德國的盟友,這些國家被稱作「仆從國」,為德國的侵略出錢出力。

其中羅馬尼亞的地位最重要,是德軍主要的的石油來源,被現代的軍迷戲稱為「德軍的奶媽」。

前線傷亡慘重,本土慘遭轟炸,加上德國的敗相已露,羅馬尼亞政府開始動搖了。1944年,蘇聯紅軍打到了羅馬尼亞北部,羅馬尼亞國內又發生了政變,新政府決定向盟國投降,跟盟軍結盟。繼義大利之後,羅馬尼亞成為第二個投降的軸心國。

羅馬尼亞的投降比義大利投降更讓德國受傷,因為重要的石油供給中斷了,德軍的裝甲部隊只能趴窩。羅馬尼亞的投降加速了納粹德國的滅亡,因為這次陣營的轉變,羅馬尼亞在二戰結束後沒有遭到清算,保持了自己的領土主權完整。

二戰後,羅馬尼亞成為社會主義陣營的一部分,跟納粹德國的合作是它的黑歷史。當年跟納粹合作的獨裁者安東內斯庫在1946年被處決,新政府絕口不提二戰歷史,這段不光彩的過去至此被徹底塵封。

閱讀全文

與德國為什麼打不過羅馬尼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9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