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手風琴演奏水平怎麼樣

德國手風琴演奏水平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6-19 11:40:35

① 德國 HOHNER AMICA 4 120BS 手風琴類似於中國哪一種手風琴

德國 HOHNER AMICA 4 120BS 回聲琴,與 HOHNER OPUS 4 120BS 都是四排簧演奏琴 但是價格貴一點

這種價位的在國內可以買到很好的回聲琴了 效果好很多 有客戶比較過

② 德國克林跟塔爾德國有哪些手風琴比賽

Сказ о Тихом Доне

"Сказ о Тихом Доне" Вячеслава Семёнова (р. 1946) состоит из двух основных разделов. В первом мы слышим интонации плача и тему старинной хоровой песни донских казаков "Ой, да разродимая сторонушка", которой нежно отвечает женский хор "Туман яром". В основу следующего раздела положена тема плясовой казачьей песни "Из-за горочки туманик выходил", где автор воплощает стихию донской казачьей пляски с характерными волыночными, тянущимися звуками, заострённой акцентировкой. Вячеслав Семёнов известен не только как автор наиболее репертуарных на сегодняшний день сочинений для баяна, но и как исполнитель-баянист, педагог. Он ведёт постоянную концертную деятельность, выступая с сольными и ансамблевыми программами в России и зарубежом. Среди его воспитанников - десятки (!) лауреатов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конкурсов.

維阿切斯拉夫·謝苗諾夫(Viatcheslav Semionov),著名的手風琴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1946年3月29日,他出生在莫斯科以南大約300公里Bryansk地區的特魯布切夫斯克(Trubchevsk)市。他的家庭是一個音樂世家,祖父和父親都是優秀的巴揚手,父親曾擔任過文化宮的主任。七歲時,謝苗諾夫便追隨他們的足跡學習巴揚手風琴。1960年至1964年,就讀於羅斯托夫藝術中專,師從克拉郝特金,1964年至1969年,就讀於格涅辛國立師范學院(現格涅辛國立藝術學院),師從巴揚演奏家蘇爾可夫(1919—1983)。謝苗諾夫完成巴揚專業的學習後直至1974年,又繼續在該校師從阿卡爾科夫攻讀作曲專業並獲碩士研究生學位。1968年至1988年,謝苗諾夫執教於羅斯托夫音樂教育學院民族器樂系,並擔任系主任。

1974年,謝苗諾夫被評為副教授; 1983年,37歲的謝苗諾夫被評為教授,成為俄羅斯巴揚手風琴界最年輕的教授。1988年,他調入莫斯科格涅辛音樂學院工作直今,並於2004年當選為莫斯科格涅辛音樂學院巴揚鍵盤系系主任。

謝苗諾夫集演奏、創作、教學,巴揚製作與一身,是俄羅斯巴揚藝術的傑出人物,深受世界手風琴演奏者的喜愛。

在演奏方面,謝苗諾夫從21歲那年開始他的國際演奏生涯。1967年,他參加了德國克林根塔爾國際手風琴比賽獲第五名。1968年和1973年,分別在保加利亞的索非亞和德國的柏林舉辦的國際巴揚手風琴比賽中獲第一名。1977年被授予「功勛演員」稱號。1995年,被俄羅斯前總統葉利欽授予藝術家的最高榮譽——「人民藝術家」稱號,成為俄羅斯手風琴界僅有的此勛章的三個獲得者之一。他錄制了許多錄音帶和唱片。1994年在莫斯科國際「巴揚和巴揚演奏家」藝術節中獲「銀質唱片」(Silver Disk) 獎。1996年謝苗諾夫的第一張CD專輯《謝苗諾夫演奏他的改編曲》出版發行。他經常在世界各國舉辦音樂會,年近花甲仍活躍於舞台, 至今,已在30多個國家舉行過個人獨奏音樂會。

在作曲方面,謝苗諾夫自小就對創作感興趣。十至十三歲時,開始創作和改編一些作品。考入羅斯托夫師范音樂學院後,跟隨庫薩闊夫教授學習了三年的作曲專業,從而為創作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00年,在莫斯科舉辦的國際器樂作曲比賽中獲第一名。他創作和改編的手風琴樂曲,在俄羅斯乃至國際都具有一定影響。其涉獵內容廣泛,體裁不拘一格,無論是精美脫俗的兒童組曲,委婉凄美的幻想曲,還是熱情奔放的狂想曲,氣勢磅礴的奏鳴曲,在國際手風琴比賽和獨奏音樂會中,都得以重視和選用,尤其是一些大型作品已經成為衡量一名演奏者水平高低的標准。

在教育方面,謝苗諾夫被譽為現代巴揚學派的創始人。在多年的教學中,謝苗諾夫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手風琴演奏人才。從早期的德蘭加(1975年克林根塔爾國際比賽第三名)、塞金(1980年克林根塔爾國際比賽第一名)、格里茨基(1981年克林根塔爾國際比賽第一名)、薩澤平(1982年在德國漢堡舉行的「世界盃」比賽第一名)等,到後來的希什金(1988年克林根塔爾國際比賽第一名)及近年來的索闊洛夫(1997年「克林根塔爾」比賽第一名),米加尼科(2000年莫斯科比賽第一名、與阿依達並列),波依魯夫(鍵盤手風琴家、2002年「世界盃」比賽第一名),西夫楚克(2003年「世界盃」比賽第一名),斯里瓦諾夫(2004年「世界盃」比賽第一名),科什托夫(鍵盤手風琴家、2004年「世界盃」比賽第三名)等等。他們在「世界盃」、「克林根塔爾」等國際比賽中的出色表演引起國際手風琴界的廣泛關注。

在理論研究方面, 2003年,謝苗諾夫編著的《現代巴揚演奏教程》一書正式出版,為巴揚進一步的普及與推廣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在巴揚製作方面,除了對音色,變音器的改進,謝苗諾夫設計出了PIGINI琴貼近演奏者身體的後置加裝板,以及保護右手鍵鈕的蓋板。著名的俄羅斯YUPITER和義大利PIGINI手風琴廠經常邀請他去講授關於巴揚製作的大師課。

謝苗諾夫在國際手風琴界享有很高的聲望。1982年他擔任CIA國際手風琴聯盟音樂委員會副主席,2004年,獲得CIA國際手風琴聯盟為他頒發的「榮譽獎」。他還經常擔任「世界盃」國際比賽、克林根塔爾國際比賽、西班牙國際比賽、莫斯科國際比賽等重大賽事的評委,對世界手風琴的發展有著傑出的貢獻。

如此矚目的成績,除了家庭的熏陶、自我的努力,當然也離不開他成長及生活的環境——俄羅斯民族深厚的音樂文化底蘊。

③ 請介紹德國產Roland standart 手風琴的質量及價格

是好手風琴 價格在一萬左右 好多也很貴

④ 請介紹一下手風琴

手風琴介紹

手風琴是一種既能夠獨奏,又能伴奏的簧片樂器,不僅能夠演奏單聲部的優美旋律,還可以演奏多聲部的樂曲,更可以如鋼琴一樣雙手演奏豐富的和聲。手風琴聲音宏大,音色變化豐富,手指與風箱的巧妙結合,能夠演奏出多種不同風格的樂曲。除了獨立演奏外,也可參加重奏、合奏,加之音高固定,易學易懂,體積小,攜帶方便,因此,手風琴很適合不同年齡的演奏者自娛自樂,也可以很方便的攜帶到學校、劇場參加演出。

手風琴演奏需要雙手同時參與,而且在練琴時,手指尖不停的與鍵盤和鍵鈕進行不同速度、不同時間的接觸,這樣便增加了神經末梢與大腦信息的傳遞機會,手指肌肉的控制能力也相應提

高,久而久之,左腦與右腦的信息處理能力將會大大加強,反應能力提高,手指更加靈活,經常練習將會提高雙手以及身體的協調能力。在讀譜並同時進行視奏時,注意力也會相應提高,注意力提高了, 記憶能力也隨之增長。此外,當琴發出聲音時,耳朵將聽到的聲音信號傳遞給大腦,大腦需要對聲音是否正確、音量是否合適、音符的長度是否符合樂譜的要求等等迅速做出判斷,因此練習手風琴的同時也使得眼睛、大腦、手指以及上肢的肌肉同步反應能力逐漸變得快起來,思維速度也隨之加快。隨著程度的加深,表現能力、想像力與表達能力也會相應的豐富起來。

手風琴的發展以及分類

手風琴屬於活簧類樂器。它是借鑒中國笙簧發音原理而形成的。

十八世紀下半葉,中國笙傳入歐洲,隨即便在歐洲開始出現了一些手風琴的前身樂器,但它們大都未能成形便被淘汰了。真正用手拉的風琴是由德國人布期曼(Friedrdch Buschman,1805—1864 )在一八二二年創制的,後經奧地利人德米安(cyrillus Demian 1772—1847)在布斯曼琴的基礎上,集當時手風琴的各種前身樂器之大成,成功地改良創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被定名為Accordion的手風琴。直到今天,在歐洲和美洲仍然沿用Accordion這個名稱。

手風琴的種類和規格很多,從結構、形態上看,大致可分為四類,即全音階手風琴,半音階手風琴,鍵鈕式手風琴和鍵盤式手風琴。

全音階手風琴的結構非常簡單,相當於口琴增加了風箱;右手部分有十來個鍵鈕供演奏曲調,左手部分有兩個和弦鍵鈕擔任伴奏;在同一鍵鈕上,推拉風箱發出不同高度的兩個音(與口琴發音相似);琴上沒有背帶,完全靠雙手托琴;全音階手風琴的最大缺點是不能轉調,如若變調則需另換一架琴演奏。

半音階手風琴首先是為轉調帶來了方便;左右手兩部分的鍵鈕數量都有所增加,加之此琴推拉風箱發音高度不同,所以這種琴音域很寬;半音階手風琴也無背帶,仍靠雙手托琴演奏。

鍵鈕式手風琴(亦稱新半音階手風琴)裝上了背帶,這對雙手來說是一大解放;另外推、拉風箱發音高度一致,這樣使風箱的變換和運用也獲得了很大的自由;鍵鈕式手風琴左手部分的鍵鈕數量大大增加而且排列相當科學,因此沿用至今。

在上世紀的六十年代開始出現了鍵盤式手風琴

從此手風琴便分成鍵鈕式、鍵盤式兩大類,二者並行發展。鍵盤式手風琴左手部分其結構與鍵鈕式手風琴完全一樣,只是將右手部分的鍵鈕改為鋼琴式的鍵盤。可能是由於鋼琴的原因,這一改進使手風琴這件歐洲民間樂器迅速在全世界得到最廣泛的普及。

透過上述幾種手風琴結構類型的變化,大致可以看出手風琴發展過程中所經歷的幾個主要階段。當今鍵鈕式手風琴主要是在蘇聯以及北歐一些國家中流行,在其它國家和地區流行最廣泛的還是鍵盤式手風琴。

自手風琴的創制至今,在製造工藝、演奏技巧和手風琴專業音樂創作等方面都有極大的、變革性的發展。當今西德荷萊琴廠生產的185貝司的高級手風琴,已成為國際手風琴界所驚贊、神往、欲求不得的珍品。現代手風琴不僅可以擔任伴奏、獨奏,參加重奏、合奏、協奏,而且可以單獨演奏古典各派音樂大師們的大型音樂作品的原作。隨著手風琴這種樂器的不斷完善和演奏技巧的迅速發展,手風琴專業音樂創作引起了眾多作曲家們的重視,為手風琴專門寫作的作品越來越多。總之,在一百多年的時間內,手風琴由原來的雛形發展成現在這樣完善精美的樂器,其發展速度是相當驚人的,在樂器發展史上也是少見的。

手風琴是在全世界范圍的,最為廣泛普及的樂器之一。在當代,手風琴不僅在專業樂壇上,而且在大眾音樂文化生活中也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早在一九三一年,德國便在特洛辛根市建立了一所手風琴專業學校。到一九四八年學校進而改為州立手風琴學院。在英國,則把手風琴作為發展音樂教育事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一九三六年建立了「英國手風琴演奏者學院」,為發展英國的音樂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也使英國成為手風琴音樂創作最為繁榮、文獻資料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現在國際音樂組織建有國際手風琴協會,並經常舉辦國際性的手風琴比賽。在西方一些著名音樂校里都建立了手風琴系,在一些普通大學里,也設有手風琴專業。

在世界手風琴史上,蘇聯手風琴藝術的發展道路是值得注意的。 眾所周知,手風琴在蘇聯早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俄羅斯民間樂器。早在上世紀中葉,即在手風琴剛剛誕生不久,這種新生的樂器就流傳到了古俄羅斯。俄羅斯人對這件還不夠完善的樂器的熱愛,是以一種特殊的方法表示的,他們對手風琴掀起了一場改良再造的風潮。一時間,在俄羅斯各地,同時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經過改頭換面的手風琴,義大利手風琴,德國式手風琴,多調式手風琴,雙排式手風琴,改良式手風琴等等。這些在今天看來似乎有些過於狂熱的行為,大概正是手風琴能夠成為典型的俄羅斯民間樂器的重要原因。現在,蘇聯能生產專供手風琴樂隊使用的高音、中音、次中音、低音、倍低音手琴,也生產專供管弦樂隊使用的手風琴,還有大管、大號、低音大號、圓號、小號、單簧管等特種音色的手風琴。現代蘇聯生產的最大型號的鍵鈕式手風琴的音域,從大字一組的E1音到小字四組的f 4之間,包託了所有七十七個半音音級,超出了六個八度,這在當今世界樂器王國里也是屈指可數的。

紮根於俄羅斯民間音樂活土之中的俄羅斯手風琴演奏藝術的繁榮與發展,對手風琴專業音樂創作也發生著積極的影響。偉大的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和普羅科菲耶夫,都曾把手風琴用在大型管弦樂隊中。尼古拉?柴金為手風琴寫的奏鳴曲和帶有管弦樂隊伴奏的手風琴協奏曲,引起國際手風琴界的重視。目前,蘇聯手風琴界,正在為手風琴在管弦樂隊中爭取一個固定的席位而不懈的努力著。

我國的手風琴藝術,是在新中國成立後才開始興起和發展的。 從五十年代初期至七十年代初斯,手風琴在我國經歷了一個漫長的啟蒙階段,並循著從部隊到地方、從工廠到學校、從城市到農村這樣一條獨特的路線,在我國人民群眾中得到了極為廣泛的普及。同時,各級各類師范院校和部分音樂藝術院校也逐步開設了手風琴必修課、選修課和主修課。 到了七十年代後期我國的手風琴教育事業和演奏藝術有了較大的發展。國內外手風琴學術交流日益增多,專業手風琴演奏隊伍和教學隊伍不斷壯大。特別是一九八一年中國音協北京手風琴專業組的成立,一九八三年全國音樂藝術院校手風琴學術會議的召開,一九八四年全國高等師范院校手風琴學會的建立,一九八九年全國手風琴學會的成立標志著我國手風琴演奏藝術已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為手風琴藝術的繁榮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隨著手風琴藝術的繁榮,我國的手風琴製造工藝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天津、上海、營口三家手風琴廠已成為我國手風琴生產的重要基礎。其中,天津手風琴廠和上海手風琴廠都成功地研製了具有當代國際先進水平的自由低音高級演奏手風琴,分別榮獲國家金質獎章和銀質獎章。

然而,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們的手風琴藝術還太年輕,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我們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在手風琴基礎理論研究上我們還是空白,專業手風琴音樂創作也才剛剛起步,高等手風琴專業教學體系還未形成,完整系統的教材建設更是急待解決的問題。

我們相信,在我國廣大手風琴專業工作者和愛好者的繼續合作努力下,具有中華民族風格特色的手風琴藝術之花,必將在我們社會主義百花園地里,開放得更加芬芳艷麗,手風琴所具有的作用,也必將在發展我國音樂事業、開展群眾文化娛樂活動和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得到充分的發揮。

手風琴基本演奏技巧

一、無視覺觸感的需要。

眾所周知,其它鍵盤樂器的鍵盤平面方向都是向上時。在演奏中,觸鍵的准確性和可靠性是通過人體的兩種觸感來提供:第一是視覺觸感,二是手指觸感。手風琴的鍵盤平面和鍵鈕平面卻與眾不同,是背向演奏者而向外的,演奏中一般要求不看鍵,因此,演奏時的准確性和可靠性只能靠一種觸感來提供,即手指觸感。這種有限的准確性和可靠性,就要求我們在演奏中下定要貼鍵,才能改善手風琴演奏中,人體所提供的觸感的不足。我們知道世界上許多生物的視覺觸感是很差的,或者根本沒有,但它們的其他器官的異常靈敏,彌補丁這種先天不足。如鼻子的嗅覺,觸須的敏感,聲納的導向等等。手風琴的貼鍵演奏,實際上是增強了手指尖的靈敏度。

二、地面引力偏向影響的需要。

我們在其它鍵盤樂器上觸鍵時,手指的作用力正好與地面的引力方向相同,地面引力不會對手指產生偏向影響。在手風琴上觸鍵時,手指作用力與地面引力是相互垂直的,所以地面引力對手指會產生偏向影響。當然。克服這種偏向影響,主要是靠手臂力量的自我調節。但如果貼鍵演奏,手指與鍵盤之間的摩擦力也能起到一定的,抵消地面引力偏向影響的作用。提高手風琴觸鍵的准確性和可靠性。

三、減小動作幅度的需要。

手風琴構造決定了它的音量強弱不是靠右手觸鍵的力度來控制的,而是靠左手的風箱。所以任何靠大幅度的手指動作,對音量的控制來說都是毫無意義的。再說,手風琴鍵盤的硬度與其它鍵盤樂器的硬度相比,只比電子琴稍硬一些,用不著大力度來按鍵。而且手風琴演奏的風格,應該是輕捷華麗的,不應帶有笨重感。如果我們貼鍵演奏,這時手指與鍵盤距離最近,只要以微小的動作就可按下鍵盤。這樣我們才能去掉使准確性和可靠性受到影響的多餘動作,而容易使手風琴的聲音效果具有輕捷、華麗之感了。

⑤ 德國霍納手風琴好嗎

名牌琴,好啊。

⑥ 哪個琴更好德國的霍納還是義大利的博羅威尼

德國霍納20年前就沒做手風琴了,現在霍納都是在中國江陰生產的,好像只有7萬多的是在義大利代工的。

⑦ 手風琴的音樂風格

【摘 要】手風琴傳統意義上被運用在民間或民族音樂、流行音樂的表演中,它從歌劇和輕古典音樂的全部曲目中改編而來。【1】如今,這種樂器的身影時常出現在當今流行風格的樂曲中,如搖滾、流行搖滾音樂等等,有時甚至在嚴肅的古典音樂會上以及廣告中使用。
【關鍵詞】 手風琴 音樂風格 傳統音樂 流行音樂 古典音樂

手風琴傳統意義上被運用在民間或民族音樂、流行音樂的表演中,它從歌劇和輕古典音樂的全部曲目中改編而來。【1】如今,這種樂器的身影時常出現在當今流行風格的樂曲中,如搖滾、流行搖滾音樂等等,有時甚至在嚴肅的古典音樂會上以及廣告中使用。
在傳統音樂中的使用手風琴於1829年被發明出來後,就風靡全球,這種狂潮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功於當時流行的波爾卡音樂。「
一度波爾卡在1844年春天成為巴黎和倫敦的時尚,很快普及到世界各地……,在1844年3月,波爾卡狂熱了巴黎:普通民眾、公務員、工人….設想一下,只要不是太守舊的人都會在首府的街道上伴隨著波爾卡舞動。同時,這種熱潮也很快蔓延到波爾多(法國西南部城市)和法國的其它城市。一個星期左右後,這個風暴也席捲了倫敦。波爾卡從這兩個時尚、帝權,極具影響力的國家,迅速的擴散到了法國和英國的他城市以及世界的各個角落。」【2】
除了1830年到1840年法國貴族在沙龍音樂會上演奏手風琴這一短暫時期,這種樂器一直是與普通老百姓緊密相連的。在1800年末期和1900年早期,伴隨著一波又一波的歐洲人遷居到世界各個國家,手風琴也風全球。
18世紀中期手風琴成為人們喜愛的流行樂器有幾個原因:獨特的品質導致了新樂器的流行(在大眾當中)。首先,他比所有老式民間樂器加在一起的音量還要大,甚至在最狂野的酒館里的狂亂的舞步聲中都能清楚地聽見手風琴的聲音。她也是「一人樂隊」的雛形,就是左手拿著貝斯和弦樂器,右手是旋律的按鈕,你可以一起唱,有腳打排子。這種樂器不需調音,隨時就可以演奏,但對於早期六角形手風琴設計最獨特的是令你的演奏效果不會太差,即使走調了也會聽起來很動聽。【3】
自從手風琴被發明後,已廣泛地與世界各種傳統樂器類型融為一體,從歐洲的波爾卡和哥倫比亞的Vallenato(一種哥倫比亞民間音樂)到韓國的trot music狐步樂曲。請參閱並入手風琴的傳統音樂類型目錄。
有時,某些傳統音樂風格可能被某些手風琴風格所束縛,像為施拉莫爾音樂而演奏的施拉摩爾手風琴,或為演奏巴斯克音樂的Trikitixa(一種全音階手風琴)。很難列舉一個國家,手風琴在其音樂傳統中不起到重要的作用,他甚至在文學作品中被理想化。【4】
在流行音樂中的運用從1910年前後開始直到1960年左右,在流行音樂中會頻繁的聽到手風琴獨特的聲音,這半個世紀經常被稱作「手風琴黃金時期」。三個演奏者,比其他的更多,開創了手風琴的流行紀元,所有義大利移民到美國的人:Pietro Frosini和他的兩個兄弟Count Guido Deiro和Pietro Deiro。在Vaudeville(歌舞雜耍表演)時期他們的演出遍及全北美、歐洲和澳大利亞,因此而成名。他們為維克多留聲機公司、哥倫比亞唱片、德卡唱片、愛迪生唱片、Cylinders和其他唱片公司創造了數以百計的錄音記錄【5】。他們中的Guido Deiro是1910和1920年之間最著名的手風琴家,擁有跑車和美女,過著明星般的奢華生活【6】。當時許多流行樂隊,例如Paul Whiteman管弦樂隊,專門僱傭了手風琴師。
1929-1930年的經濟大蕭條時期,許多歌舞劇院紛紛倒閉。而在這不景氣的時期,手風琴師仍就能找到在電台中教授和演奏手風琴的工作, Charles Magnante被認為是最偉大的美國通俗手風琴家。在他的職業頂峰時期,他每周在無線電廣播中現場演奏30首樂曲,在演播室錄制8首樂曲【7】。另一位顯著的美國流行樂手是Dick Contino,他和Horace Heidt管弦樂隊巡迴演出,被列為世界最著名的手風琴演奏者。他創下為The Ed Sullivan Show(美國電視綜藝節目)演出隊表演48次的記錄【8】。此外,在1930年、1950年到1960年期間,John Serry, Sr.和Shep Fields and His Rippling Rhythm多次在百老匯劇院巡迴演出爵士樂;著名的音樂家、手風琴演奏家Myron Floren在Lawrence Welk(音樂劇綜藝節目)的出色表演,又掀起了手風琴的狂潮。然而,隨著1950年末期和1960年早期搖滾樂和新一代年輕人的出現,手風琴漸漸退出了流行音樂,因為新生代認為手風琴是他們父輩和祖輩們喜愛的輕松愉悅的音樂的縮影,並不是他們所喜愛的時髦的,流行的,時尚的音樂。
這種樂器也經常用在迪斯尼歌曲《鯨魚的傳說》中,《唐老鴨》歌曲《嘎嘎嘎》中,也經常用在聖誕節背景歌曲《聖誕果》中。
在古典音樂中的運用
盡管手風琴最初被人們認為是一件民族樂器,但使用它的古典音樂作曲家也越來越多。現存最早為手風琴而寫的音樂會片段是由巴黎手風琴師、業余作曲家Louise Reisner小姐於1836年寫成的,至今還廣為流傳。
俄羅斯作曲家Piotr Ilyitch Tchaikovsky,在他的C大調管弦樂組曲2號中加入了全音階手風琴,簡單地在第三樂章中添加了一點諧虐、滑稽的色彩。
義大利作曲家Umberto Giordano,在他的歌劇Fedora(1898)加入了全音階手風琴。
1915年,美國作曲家查爾斯,在他的管弦樂2號中加入了全音階手風琴(或六角形手風琴)——還有兩架鋼琴、鍾琴、豎琴、風琴、齊特琴和泰勒明電子琴,手風琴部分——僅為右手演奏部分。上述全部樂曲由作者為全音階鍵鈕式手風琴而寫。
第一個專門為半音階手風琴(能演奏半音階的12個音)譜曲的作曲家是Paul Hindemith,1921年,他在Kammermusik No. 1,中加入了腳踏式風琴,由12個演奏者演奏四個樂章,但後來他將原腳踏風琴的部分改寫成了手風琴。其他的德國作曲家也為手風琴譜曲。
1922年,奧地利作曲家Alban Berg奧爾本伯格,在他的里程碑式的歌劇Wozzeck第7樂章中加入了簡短的手
風琴舞台表演部分,在美國,幾位作曲家在這方面也做出了努力,其中包括John Serry, Sr.,他的特色體現在為傳統手風琴和自由低音手風琴的寫作中。
在20世紀的前半葉為手風琴譜曲的著名作曲家是:
·Virgil Thomson: Four Saints in Three Acts (1928) 《四位聖者的三幕劇》
·Serge Prokofiev: Cantata for the 20th Anniversary of the October Revolution, op. 74 (1936)《紀念10月革命20周年大合唱》·Paul Dessau: Mother Courage (1936) and Die Verurteilung des Lukullus (1949)
·Dmitri Shostakovich: Jazz Suite No. 2 (1938)《爵士第2組曲》
·Jean Fran·aix: Apocalypse According to St. John (1939) 《聖約翰的啟示》
·Darius Milhaud: Prelude and Postlude for "Lidoire" (1946) 《"Lidoire"的序幕和終曲》Henry Brant: All Soul's Carnival (1949) 《靈魂嘉年華》
·George Antheil—of Ballet mécanique fame: Accordion Dance for accordion and orchestra
(1951) 《手風琴和管弦樂的舞蹈》
·John Serry, Sr.: American Rhapsody (1955), to name a few.[16] 《美國狂想曲》
自由低音手風琴在古典樂中的運用盡管手風琴表演者和組織者努力把手風琴作為一種嚴肅樂器帶到古典音樂世界,並想進一步突破成為嚴肅音樂圈的主流,但並沒能如願,直到一些著名的手風琴師或多或少地摒棄了傳統低音手風琴,接受了自由低音手風琴,作曲家發現自由低音手風琴更吸引人,也容易譜曲,因為它從低音和預制按鈕的束縛中解脫出來,
盡管早在1912年被發明出來,手風琴直到20世紀中葉才開始普及,被古典手風琴師所「發現」。丹麥手風琴師Mogens Ellegaard,被許多人認為是手風琴革新運動之父,他介紹手風琴時這樣說道:「 「我起初完全沒有手風琴這方面的文化,除非你把手風琴文化定義為「oom-pah-pah」或那一類東西。自由低音手風琴不存在,當我還是小孩子時他完全不被大家所了解,在那個時代手風琴世界處於光榮的孤立之中,與外面的音樂世界隔絕,音樂會對於我們是由Frosini,Deiro節目或民俗類節目所組成。獲得正式、高品質教育的可能性【在手風琴方面】幾乎為零。手風琴不被任何一所高等院校所接受……獨奏者、最好的樂者只能通過夜總會、星期六演出等地方使用它……這就是我還非常年輕時所做的事。「
Ellegaard繼續說:「但是在1953年第一架自由低音手風琴在丹麥被採用,巧合的是,我是最早得到這種樂器的學生之一……1957年,鋼琴家Vilfred Kjaer也是我國著名的輕音樂作曲家,為我寫了首協奏曲,通過他熱心聯系,他將組織Jubilesse infameuse舉行世界首場公演,這為低音手風琴帶來了希望,但無論怎樣這僅是開始。也是巧合,在那場音樂會上,作曲家Ole Schmidt正坐在觀眾席上,他不贊賞Kjaer的作品,但很喜歡這種樂器,他後來坦率地告訴了我。所以我挑戰性地寫了更好的曲子。1958年,他為手風琴和管弦樂寫了《交響樂的幻想和急速樂章》,這是由一位好作曲家第一部為手風琴而作的真正嚴肅的作品。」【9】
作曲家指揮的《交響樂的幻想和急速樂章》由丹麥廣播交響樂團首次公演,Ole Schmidt對這次演出發表了評論「我過去憎惡手風琴直到遇見了Mogens Ellegaard,他使我決定為他寫一部手風琴協奏曲」。
其他丹麥作曲家迅速步了Schmidt的後塵:
Niels Viggo Bentzon為手風琴寫了協奏曲(1962-63),為六個手風琴隊,弦樂隊和打擊樂隊譜寫了《在動物園里》和《交響協奏曲》。
Per N·rg·rd寫了手風琴獨奏曲《Anatomic Safari》(1967),手風琴和管弦樂《回想》(1968),他從師丹麥手風琴學院主任Lars Dyremose門下。
Karl Aage Rasmussen寫了《發明》(1972)
Hans Abrahamsen寫了手風琴獨奏曲《合組歌》(1977-78)
Steen Pade,N?rg?rd的學生,寫了一部手風琴協奏曲和三個獨奏作品:《繞道遠足》(1984),《開花

的日子》(1987)和《裝飾樂段》(1987)Vagn Holmboe譜寫了《奏鳴曲》。
在歐洲,自由低音手風琴的演奏已達到非常高的水平,人們認為這種樂器在音樂殿堂中值得認真的研究。
時尚和開拓的作曲家如Sofia Gulina, Edison Denisov, Luciano Berio, Per Norgard, Arne Nordheim, Jindrich Feld, Franco Donatoni, Toshio Hosokawa, Mauricio Kagel, Patrick Nunn 和 Magnus Lindberg為自由低音手風琴譜曲,這種器樂越來越頻繁地與新音樂和即席創作的群體融為一體。
在美國,很少聽說自由低音手風琴,直到1960年,通過音樂大師的努力,手風琴的成就能與古典鋼琴作品相媲美,盡管在大的音樂場景下從沒成為主流,但這種與傳統古典音樂的集合推動了年輕的手風琴師與古典音樂最大限度的聯系,這種聯系在此之前是從沒體驗過的。
當在國家最好的音樂會場演奏時,許多美國樂器演奏家在詮釋管弦樂自由低音的獨特性能上的表演是成功的。這個過程中,他們鼓勵同時代的作曲家為這種樂器譜曲,包括重要的管弦樂藝術家John Serry, Sr,一位音樂會手風琴師,獨奏者,作曲家和爵士合奏者,也在廣播電視直播中演奏,是20世紀早期的傑出的
古典音樂家和指揮家,他的經過改良的詩歌藝術為正式音樂會使用的樂器——自由低音手風琴獲得了尊重。此外,他的《自由低音手風琴協奏曲》在1966年完成,展示了這種樂器廣闊的管弦樂的潛力。
近來,由於把大眾風格和古典形式融合在一起,並且廣泛地應用了自由低音,Guy Klucevsek贏得了聲譽。紐約的William Schimmel,創作並表演了許多風格的樂曲,是「五度音」類型自由低音系統的主要倡導者,並與斯特得拉低音系統進行廣泛的合作。
在加拿大,幾位表演者也力推自由低音手風琴作為整個北美管弦樂合奏的一個重要成員,在這些主要的表演者、教師和作曲家中,Joseph Macerollo作為當代和古典作品的演繹者收到了廣泛的歡迎。

參考文獻
【1】Henry Doktorski,《Guido Deiro》中CD小冊子說明:《完美錄音作品》第1卷
【2】Charles Keil, Angeliki V. Keil, Dick Blau,的《歡樂波爾卡》(坦普爾大學出版社,Philadelphia: 1992), 9, 11
【3】Christoph Wagner,《關於手風琴如何改變世界的短暫歷史》。六角形手風琴的CD小冊子說明,有不同藝術家演奏。
【4】Wallace, Len《手風琴——大眾的樂器》(1989)
【5】《手風琴的黃金時期》,作者Flynn, Davison和Chavez,第3版本(Schertz,德克薩斯:Flynn聯合出版公司,1992)
【6】Henry Doktorski,《Deiro兄弟和他們的手風琴》
【7】編輯Helmi Strahl Harrington《Charles Magnante的故事:美國偉大的手風琴家自傳》,或Zello Cassolino第四版(Harrington藝術中心,2002)
【8】《手風琴人》:《傳奇Dick Contino》(父子出版,佛羅里達首府塔拉哈西,1994)
【9】Mogens Ellegaard,在訪談中引用《加拿大通訊:古典手風琴社會》
研究方向:手風琴演奏與教學

(文章來自新疆師范大學音樂學院06級研究生/婷婷)

⑧ 德國的手風琴好還是義大利的手風琴好

摘要 您好,手風琴還是偏向於個人手感,各有各的好處,親,您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選擇一款性價比高的就可以哈!當然手風琴的好處挺多的有它自己不同的風格,所以演奏的特點是不同的。當然,大多數手風琴的曲子都是比較歡快的,明朗的,節奏感較強,彈琴的時候要讓自己融入到樂曲中,這樣,彈奏出的樂曲才會讓人產生共鳴,才會有情感。而且,演奏手風琴也是要有很好的協調力的,因為要同時處理風箱、貝司和右手的鍵盤。當然,所有的技巧都要建立於處理好風箱上。

⑨ 德國霍納120貝斯41鍵手風琴的音質如何

非常好!
我這幾天剛剛買了一部,12000元。是霍納opus系120貝司、41鍵、4排簧、11/3變音器。是德國霍納在天津的分廠組裝的。音色相當好,金屬感很強。比我以前用的鸚鵡41鍵的好。
做工也比較精緻!我非常喜歡!盡管貴了點。
唯一的不足就是缺少了鍵盤外側的變音器總還原,將來演奏大型的獨奏曲可能會有點不習慣。

⑩ 手風琴好學嗎多久都學會了,買一個進口手風琴多少錢。

手風琴相對好學,2-3個月可以學會基本操作,進口手風琴價格在3000-10000元之間,品牌不同,價格也會不同。

手風琴不僅能夠演奏單聲部的優美旋律,還可以演奏多聲部的樂曲,更可以如鋼琴一樣雙手演奏豐富的和聲。手風琴聲音宏大,音色變化豐富,手指與風箱的巧妙結合,能夠演奏出多種不同風格的樂曲,這是許多樂器無法比擬的。

除了獨立演奏外,也可參加重奏、合奏,可以說一架手風琴就是一個小型樂隊。加之音高固定,易學易懂,體積小,攜帶方便,因此,手風琴很適合不同年齡的演奏者自娛自樂,也可以很方便地攜帶到學校、劇場參加演出。

手風琴學習注意事項

手風琴的各部件均有一定的耐潮和抗腐蝕能力,但在使用保管中仍應防止受潮,更不能受雨淋。否則,不僅會使簧片生銹,影響音準,而且會使風箱破損或松緊程度減退。如遇到緊急情況已被雨水淋濕,請盡快到附近的維修點進行維修。

手風琴簧片使用鋁合金及特殊鋼片製成,為保持音片發音的高度靈敏性,因此對音片縫隙在工藝上縮小到了最小限度。由於兩種金屬材料的膨脹系數不同,在溫差變化較大或0℃以下時,會出現暫時性簧片聲音沙啞、發音不靈現象。

閱讀全文

與德國手風琴演奏水平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9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