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想問一下二戰時德國的貨幣有哪些
帝國馬克,
當時主要貨幣匯率:
1939年的大致匯率,以美元為基準,一盎司(31.1035克)黃金價格是35美元
帝國馬克兌美元:2.5:1
英鎊兌美元:
0.25:1
法郎兌美元: 5:1
里拉兌美元: 18~20:1
日元兌美元: 4.3:1(1940)2:1(20年代)
8:1(金融危機)
法幣兌美元: 4.15:1(戰前)20:1(1942)
B. 德國在二戰中軍隊有1000萬,而蘇聯在損失這么多人的前提下還是取勝了,為什麼德國不在增加兵源
首先更正一下,其實德軍並非都是德國人。
德國軍隊最多的時候總數為1040萬(官方統計),但是很多是僱傭軍和其他部隊,也就是說由純正的德國人組成的軍隊不是全部(但是德國軍隊一般都是精銳,如黨衛軍)。所以在戰爭初期,德國的軍隊人數方面給它國家本身造成的壓力還不是這么大。軍費可以從所侵略的國家那裡榨(如維希法國),軍隊可以組成僱傭軍(如匈牙利)。攻佔重要礦點可以獲得礦石資源等。
人數雖然多,但是到了後期能用的並不多。因為自從1941年蘇德戰爭開始以來,德國就一直兩線作戰,戰線大幅拉長,這種戰略極為不利。在這種情況下,德國不能再派出更多的部隊。一個蘇聯,就能讓400多萬德軍被拖住,其他地方肯定也是很緊張的。
我們可以分析一下當時德意志第三帝國的情況:蘇聯戰場還在艱苦作戰,北非那邊也在掙扎,大西洋上也不太平,本土時不時的還總被轟炸。雖然基本徵服了歐洲(除了英國等),但是戰爭形勢還不能太樂觀。德國在一開始攻入蘇聯的時候很順利,但是隨著戰線拉長和時間推移(到了冬季),蘇聯戰場上德軍就開始逐漸由戰略進攻轉向戰略防守,進攻的步伐緩慢,大城市屢攻不下。
德軍一開始的確是增兵的,因為1941年一開始用來進攻蘇聯的軍隊只有150——200萬(平攤到幾百幾千公里的戰線上)。在戰爭前期德軍取得重大進展,比如創造過全殲蘇軍一個方面軍的戰績(基輔大會戰,擊斃蘇軍司令基爾波洛斯,使蘇聯損失66.5萬人),蘇軍也確實遭到了極大損失。
但是由於戰略的失誤、冬季的來臨和蘇軍的反擊,德軍也有損失,雙方開始僵持,德軍於是增加兵力。但1942年春季蘇聯大反攻失敗,而德軍又沒有趁機集中兵力擊破蘇軍防線,終於喪失戰機。之後再增多少兵也幾乎沒有起到什麼作用。這里涉及到雙方對於戰爭之「勢」的把握。一旦蘇聯開始了有效的反攻,德軍就很難再站住腳了。
到了中後期,德軍幾個方向兵力已經不佔什麼優勢了。所以幾乎也派不出什麼兵。有的時候軍隊派過去並沒有起到多大作用。蘇聯及其所在的同盟國擴大優勢,逐步收復失地,擊敗第三帝國。
到了攻克柏林之前,希特勒的一次講話中就指出,男人作為戰士應該去戰斗,而女子就要為帝國培養未來的戰士。這句幾乎是厚顏無恥的一句話也確實道出了德國那時的窘況。所以軍隊的銳減當然在情理之中。
說句題外話,蘇聯進攻柏林的時候,德軍有70萬,蘇軍200萬。戰役結果是蘇軍勝利,損失30.8萬(據說因為圍攻柏林的時候蘇軍人太多,很多人是被自己人的炮彈打死的)。德國到了最後關頭的時候,已經無力回天,200萬人戰線分散、士氣低下,不可能與同盟國抗衡。
所以總結一下:
1、蘇德戰爭一開始,德軍取得巨大勝利,沒有增兵,也沒有必要增兵。但是希特勒錯誤地估計了蘇聯軍隊的頑強意志和反擊決心,認為擊敗蘇聯就如同踢倒一座腐朽的老木屋一般簡單。
2、蘇德戰爭中前期和中期,由於蘇聯的反擊和一些其他因素,德軍付出一定的傷亡。由於那個時候歐洲戰場基本已經被德國占據,在這種戰略局面下,德國增兵蘇聯來試圖達到其擊敗蘇聯的目的。蘇聯領土上的德軍最多達到400萬。我個人認為這個時期完全結束的標志是斯大林格勒會戰。是役,德國損失數十萬精銳(保盧斯部),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3、中後期,開始於盟軍的大規模反擊。德軍在蘇聯的情勢已經逐漸走下坡。由於其他戰場軍力分配不均勻,及軍力的匱乏,各地的戰場均要求增加援兵(比如隆美爾就是因為得不到補給和援兵而被迫撤退的)。德軍已經不可能穩定住蘇德戰場的局面。
4、蘇軍全面反攻,大舉收復失地;德國丟失大量侵略地,全面收縮的時候,德國幾乎是捉襟見肘。
5、戰爭末期,德國覆滅。
所以,德國不是沒有增兵,具體的增兵情況及原因和後來的戰況是有聯系的。而當德國想再往蘇聯增兵的時候,因為各地區的戰略原因,已經缺兵可增。
希望對你理解這段歷史有幫助。我不是專家,但是我對歷史也有些興趣。我的分析你可以參考。
C. 二戰德國國旗 二戰德國國旗為什麼是卍字的
1933年納粹黨贏得德國大選,希特勒上台執政,他很快就開始實行其專制獨裁政策,取締全國除納粹黨外的一切政黨,實行納粹黨的一黨專政,並廢除黑、紅、黃三色國旗,以納粹黨的萬字旗為德國的國旗:
1935年9 月15日頒布的《帝國國旗法》規定到,從這一天開始德國國旗只能是卐字旗(帶左旋的卐字),不能再使用黑-白-紅三色旗作為國旗。赫爾曼·戈林以國會主席的身份在紐倫堡的一次談話中解釋了這個改變的原因: 「舊的國旗(指黑-白-紅三色旗)飽含了榮譽,但是她只是代表了德國過去的榮譽。我們對舊的黑-白-紅三色旗的尊重,妨礙了我們對這種旗幟隱含在勝利的標志下的反動意義的注意」。
禁止使用黑-白-紅三色旗的一個比較公認的原因是於1935年7月26日發生在紐約的「不萊梅號事件」:在德國班輪「不萊梅號」在紐約港口靠岸時,一群「反納粹遊行」參與者爬上不萊梅號並將納粹的卐字旗撕成碎片投入哈德遜河。四天後德國大使向美國政府投了封尖刻的抗議信,文中指出德國國旗被「玷辱」了。美國方面卻以卐字旗只是納粹黨旗,而作為德國國旗的黑-白-紅三色旗並沒有受到損壞為理由推卸責任。這個事件最終讓希特勒決定修改國旗法。
D. 在二戰時期,為何德國沒有去侵略有錢的瑞士
因為瑞士的作用非常的大,德國肯定不會動手的。雖然瑞士富得流油,但是在更大的裡面去,德國肯定是選擇選擇讓瑞士幫助自己獲取更大的利益的。
而且瑞士有著一個其他國家無可替代的能力,那是他們的金融服務能力。瑞士的銀行在全球都是非常出名的,所以德國搶來的黃金,一般都是放在瑞士銀行,然後換錢,這樣就可以不怕同盟國的封鎖了。所以德國光是這一點,就沒有必要對瑞士動手了。
E. 為什麼二戰游戲中很少有用德三的旗子作為納粹德國的標志大部分都是德二的旗子
西方的政治敏感
所以大部分的德軍造型都進行了適當的和諧,其實還有德三的旗幟但是中間變成了鐵十字
不過偶爾也有例外,像是《重返德軍總部》,但是德國特供版里倒是對游戲內容進行了單方面和諧,比如德版游戲里的元首是沒有小鬍子的
F. 二戰時,瑞士手中掌握大量財富,為何德國沒有攻佔它
瑞士地處歐洲中南部,是一個風景優美、高山聳立的典型內陸國家。它東接奧地利和列支敦斯登,南鄰義大利,西壤法國,北面是德國,總面積不過4萬平方公里。
這樣的一個中歐小國,在戰火紛飛的二戰中,雖然被軸心國重重包圍長達4年之久,卻生生躲過了納粹德國的肆虐,逃脫了戰爭的破壞。
G. 二戰時瑞士手中掌握大量財富,為何德國沒有攻佔它
當時的瑞士所處的地位都是比較特殊的,所以說德國根本沒有理由去攻打瑞士,我們都知道在二戰的時候戰亂是非常常見的,但是作為手中最有錢的都瑞士卻安然無恙,那是因為瑞士的地理位置非常的重要,許多國家都是想要這個地方,但是幾個超級大國都想要,所以說大國之間制定了一個條件,那就是不論如何都不要動瑞士,這也就是為什麼德國即使是有能力但是也不敢去打瑞士,我們都知道瑞士銀行的存在,瑞士銀行可以說是全世界最大的銀行,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瑞士都是一個寶貝。
所以說瑞士的特殊地位導致了德國沒有任何理由去攻佔,這樣德國也就根本沒有辦法對瑞士動心思了。
H.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為什麼沒侵略瑞士
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瑞士的國土面積很小,對德國而言,沒有必須攻取的戰略價值,從資源、從地緣政治等多方面考慮,瑞士都不是納粹的必需品和擴張的障礙,瑞士不盛產礦藏與石油、糧食,阿爾卑斯山的另外一邊是德國的盟友義大利,也不是德軍的戰略方向。
2、納粹德國一定要破壞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的中立,是因為裝甲部隊需要通過這幾個低地國家進攻法國,德法邊界被「馬奇諾防線」和阿登台地所屏障,僅僅通過阿登地區的突破是不能兩翼包抄英法聯軍的,搞不好就形成「頂牛」戰局,成為一戰的翻版。
而瑞士國土比阿登山區海拔更高,根本不是德軍裝甲部隊所能逾越的,對閃擊法國毫無價值,所以希特勒也就沒有侵略。
3、瑞士雖然國小兵少,但是保持了足夠的警惕性和高昂的鬥志,動員了43萬多人的山地部隊准備萬一,在重裝備很難使用的山地,德國人實在不想用步兵去拼搶一個毫無意義的地區。
事實上,德國總參謀部曾經在1940年制定過入侵瑞士的「冷杉計劃」,希特勒在反復權衡了入侵的利弊之後,最終選擇放棄了計劃實施。
4、瑞士雖然號稱「永久中立國」,實際上是親德的,它的人口中64%是日爾曼人,極右翼政黨和親納粹勢力比較強大,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為了自保也偷偷為納粹德國提供了不少便利,比如藏匿納粹高官的資產等。
5、在絕大多數歐洲國家被佔領或被捲入二戰後,希特勒保留瑞士這個中立國實際上也開了個窗口,與英美西方國家的許多交易和秘密談判,也都是在瑞士進行的。
(8)二戰德國為什麼沒有雙旗幣擴展閱讀:
發生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背景
1、義大利入侵衣索比亞
1929年,世界性的經濟危機嚴重沖擊了義大利,墨索里尼斷定領土擴張是減輕國內經濟壓力所必需的辦法,進而走向了擴張的道路。於1935年10月3日,發動了侵略戰爭,在經過7個月的抵抗之後,因西方國家的出賣和兩國實力差距過大,衣索比亞寡不敵眾,最終淪陷。這次戰爭進一步暴露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軟弱無能,助長了法西斯的囂張氣焰。
2、慕尼黑陰謀
1938年3月,德意志第三帝國並吞了奧地利。接著,希特勒以保護捷克斯洛伐克境內德意志少數民族的利益為借口,對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領土要求。面對德意志第三帝國法西斯的咄咄逼人的侵略,英法兩國以犧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並與希特勒達成協議,希望把德意志第三帝國的侵略矛頭引向蘇聯。
3、日本侵華
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了中國東北,從而在世界東方形成第一個戰爭策源地。這場事變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形成的相對穩定的世界格局,二戰已經浮現。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盧溝橋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進一步加劇了國際形勢的緊張態勢。
I. 二戰時瑞士手中掌握大量財富,為何德國沒有攻佔它
第二世界大戰的爆發導致世界各國都陷入了戰亂的局面,給世界各國人民帶來慘重的災難。這次戰爭爆發的原因就在於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性的加劇。挑起戰爭的國家就有德國、義大利、日本,他們被稱為法西斯國家。
在戰爭的初期,德國賴以生存的法寶就是裝甲部隊的閃擊戰。在瑞士這樣的地形下,德國的閃擊戰根本沒有辦法展開,所以德軍的威力就大大減弱了。希特勒也不是傻子,他自然不會去做那些費力不討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