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戰時德國那麼強大,為何打不過蘇聯
二戰時德國那麼強大,為何打不過蘇聯呢?
翻開二戰的歷史就能夠看出,蘇德戰爭是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當時的德國號稱世界頭等軍事強國,值得注意的是,當時的德國不僅是軍事強國,更是工業強國,雖然當時的德國與蘇聯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但事實上,德國早就為蘇德戰爭做好了准備,甚至可以用勢在必得來形容,為此,他們早就策劃了巴巴羅薩行動,據了解,這個行動計劃最初是由時任德國陸軍總參謀部第1軍需部長保盧斯起草和指導的,1940年8月底就制定完成了,為了完成這個計劃,德國還將自己的仆從國匈牙利、羅馬尼亞、芬蘭也牽涉其中。
除此之外,由於蘇聯的大部分領土靠近北極區域,每年冬季的氣溫極其嚴寒,而德國軍隊當時根本無法應對這種極端嚴寒,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遲滯了德軍的進攻步伐為蘇聯方面爭取到了時間,這樣一來,等到蘇軍手中的武器裝備和兵員得到了極大補充之後,就開始對德軍展開了全面的反擊,而由於德國的戰略縱深較小,很快,蘇軍就攻打到了德國的首都柏林,並最終戰勝了德國。
2. 二戰時期德國那麼強大,為何會敗給蘇聯
德國和蘇聯是二戰時期歐亞大陸最強大的兩個國家。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違反《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夥同同盟國義大利和仆從國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國,出動190個師550萬人、3700輛坦克、4900架飛機、47000門大炮、190艘戰艦,劃分為三個集團軍群,從北方、中央、南方三個方向以閃擊戰的方式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蘇德戰爭全面爆發。
戰斗民族可不是好欺負的,但是贏得勝利的代價也是慘痛的。為贏得這場戰爭,蘇聯人民遭受了慘重的傷亡。據統計,蘇聯共有2700萬人死亡,其中1800多萬為平民,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人員傷亡。戰爭還給蘇聯帶來了巨大的物質損失。蘇聯共有1710座城市、7萬多個村鎮和31850個工業企業全部或部分被毀。
3. 為什麼在二戰中強大的德國還是被蘇聯打敗了
正確來說,德國並不是被蘇聯打敗的,單純戰力和戰術來說,蘇聯完全落後於當時的德國,蘇聯唯一的優勢在於國土的縱深,若不是當年的義大利給希特勒拖了三個月的後腿,蘇聯可能連這點縱深的優勢也會被抹殺。
德國的失敗最根本的原因並不是外部的,而是本身戰略資源儲備不足導致,這與整個軸心國的失敗緣由是完全一致的,德國所能夠獲取的資源從一開始就被限制在歐洲,這與英美兩國以全球的資源相比,完全就不是一個等級,當初英美的戰略就是通過外部限制德國對非洲資源的掠奪,逐漸消耗德國的戰力,當積累到一個爆發點時,再給於德國一擊重擊,而對於蘇聯的援助也是基於此,所以與其說德國是被英美蘇三國打垮的,還不如說是被三國拖垮的。
4. 蘇聯那麼強大,蘇聯為什麼擋不住德國的進攻呢
蘇德戰爭爆發初期,蘇聯的確沒能阻止住德軍的凌厲攻勢,致使其遭受了慘重的人員和物質損失!僅在基輔會戰時,就有70餘萬蘇軍被德軍圍殲。此戰被希特勒得意的宣揚:「這是史無前例的殲滅戰!」為什麼二戰初期,蘇軍沒能阻止住德軍的進攻?其原因大致有三個!
第一: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突然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向蘇聯發起「巴巴羅薩」行動時,打了蘇聯一個措手不及,致使蘇聯西部防禦體系傾刻崩盤!蘇聯認為希特勒在1938年3月吞並了奧地利,在1938年9月吞並了捷克,又剛剛在1940年6月5日擊敗法國。
而在此後又忙於在1940年7至10月,派空軍轟炸英倫三島,正在為其登陸進攻英國作準備。因此,在西線還有後顧之憂,英國仍然不肯屈服的情況下,希特勒是無睱東顧的!而且希特勒為了掩飾侵蘇企圖,也一直在對斯大林進行戰略欺騙,誤導了斯大林對形勢的正確判斷!
綜上:蘇軍在戰爭初期的失敗原因,既有斯大林對戰爭爆發時間的誤判,也有受希特勒蒙蔽的原因。更是因「大清洗」給蘇軍造成了嚴重內傷,大大的削弱了蘇軍的戰鬥力!並且蘇軍也缺乏應對「閃擊戰」的手段,導致其指揮體系的混亂,從而才會出現在戰爭初期節節敗退的局面!5. 蘇聯那麼強大,蘇聯為什麼擋不住德國的進攻
答案是:如下
評價坦克的強度,主要依據坦克的三個指標:火力、機動性和防護性。我們用這個標准來觀察二戰初期蘇聯和德國的坦克。二戰初期,蘇聯主要裝備T-34和KV-1,德國主要裝備3、4號坦克。
在保護方面,德國除了二戰初期失敗的nbfz重型多炮塔坦克外,沒有任何重型坦克。因此,3號和4號坦克在保護方面都遠遠不如KV-1重型坦克。那麼讓我們看看中型坦克。蘇德戰爭初期,德軍4號坦克主要為4型C/D/e型,該系列坦克前部最厚部分為50毫米,側面為15-20毫米。3號坦克在防護方面與4號坦克相似,其前裝甲厚度大於50毫米。不過,蘇聯的T-34坦克四面都有45毫米裝甲,但使用不同的傾斜角度來分配不同的防禦重量。前傾角為60度,相當於水平90毫米裝甲。在保護方面,無疑是蘇聯坦克佔主導地位。
然後我們看看火力。在二戰初
第四,蘇軍對德軍的進攻沒有做太多准備。雖然斯大林等蘇聯高級領導人通過情報分析早就知道德國有針對蘇聯的陰謀,但在《蘇聯互不侵犯條約》簽署後,蘇聯對德國的備戰意識暫時被打壓了,也沒想到德國會這么快發動對蘇聯的侵略戰爭。
雖然武器裝備的質量對戰爭的最終勝負有一定的影響,但最終的決定性因素仍然在於操作武器的人。
6. 二戰德國入侵蘇聯,蘇聯為何不被世界看好
上世紀爆發了兩場大戰,第二次大戰的時候,德國人利用自己獨特的戰術幾乎橫掃整個歐洲,並且,德國的野心也越來越大,想要將蘇聯也掌握到自己手中,進而吞並全世界。
當時蘇聯並不被西方國家看好。而且每個人都把它列為討厭的對象。因為社會制度的不一樣。當蘇聯受到侵略的時候,西方國家也沒有怎麼理會,也不管德國怎樣在蘇聯胡作非為。他們想的就是只要不侵略自己的國家就行。
在蘇德戰爭剛剛開始的時候。蘇聯因為沒有準備好戰斗,導致蘇聯部隊損失慘重。而且一開始的時候蘇聯與德國傷亡士兵相比,幾乎十個蘇聯士兵才能殺死一個德國士兵。就這樣,德國很快的便打到了莫斯科附近這時候,蘇聯人開始著急了。並且開始努力的突破德軍封鎖,當時德國,擁有最先進的武器裝備,而且裝備非常的多,並且每一個德國士兵都有很多的單兵武器,而且在前期糧食補給也非常的好。而剛開始戰斗的蘇聯軍隊武器裝備落後,幾十個人才配有一把槍,多數人都是拿著鐮刀錘子上場打仗,並且在自己的國家糧食補給,都不如德國部隊,當時蘇聯非常的寒冷,很多蘇聯士兵都沒有較厚的防寒服裝,而且食物都是涼食。
德國人的推進速度特別快,一直到了斯大林格勒,蘇聯士兵已經到了沒有退路的地步。因為這將是他們最後的防線,假如失去了這道防線,那麼就意味著莫斯科將被攻陷。於是,蘇聯士兵開始燃起了鬥志,是要與斯大林格勒共存亡。
緊接著蘇聯通過繳獲的德國坦克,研製出了更加先進的坦克。而且還利用地理優勢,與德軍打巷戰,因為在巷戰中坦克的用處非常的小,而且很容易被摧毀。就這樣,蘇聯士兵在一次又一次的巷戰中,與德軍打消耗戰,並且新的武器裝備研製也越來越快,這導致德軍在後期非常的被動。到了嚴寒時期德軍甚至沒有了補給,而且供他們保暖的衣物也中斷供應,包括坦克使用的燃油,槍支的彈葯,所需要的糧食等補給都被蘇軍切斷了,並最終蘇聯研製出了更厲害的武器,一舉便打到了德國並攻陷德國首都柏林。
就這樣蘇聯通過自己的作戰方式保住了自己的家園,但損失也是非常的慘重。
7. 二戰中,德國橫掃西歐,蘇聯為什麼功不可沒
二戰初期法國投降後,整個西歐只剩下英吉利海峽對面的英國,德國達到了其歷史上最鼎盛的一刻。殊不知,原本以為會求和的英國,卻堅稱將戰斗進行到底,自我感覺良好的德國元首惱羞成怒,決定實施“海獅計劃”,逼迫英國就範。
生氣歸生氣,德國元首對入侵蘇聯始終沒有放下,在空襲倫敦的同時,巴巴羅薩計劃也在悄悄地擬定。仍蒙在鼓裡的蘇聯卻依然在“撿漏”,絲毫沒有感到危險的來臨,而“幹啥啥不行”的義大利也在趁機擴大地盤,德國該何去何從呢?
再加上南斯拉夫發生兵變,德國決定同時出兵希臘和南斯拉夫,僅24天就佔領希臘全境,再一次狠狠地扇了“墨老大” 一巴掌。從此,心甘情願地跟在德國後面不敢造次,但意軍糟糕的戰鬥力,不僅幫不上忙,反而成了德軍的累贅。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全史》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8. 二戰中德國為什麼輸給了蘇聯
德國是輸給了包括蘇聯在內的、以美、英、蘇等為主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中國也在這個同盟裡面,實力不濟是失敗的最主要原因,單是美國的軍工生產能力就超過德、日、意軸心國的總和,英、蘇的生產能力也是相當強的,強勝弱,軸心國總體實力不如同盟國失敗是遲早的事。
戰略上,德國兩面作戰,超過了自己的極限,在沒有完全擊敗英國的情況下,貿然進攻蘇聯,盡管有100個理由去打蘇聯,更有1000個理由不要兩面作戰,又沒有能管住日本不進攻美國,導致美國參戰,失敗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策略上,德國沒有發展戰略空軍,盡管不列顛空戰失敗,但空軍實力還在,但錯失發展戰略空軍和空中進攻的機會,43年後,美英空軍對德國本土進行大規模空襲,德國的工業被摧毀了,軍隊補給不上,實力不斷下降,到了後期,在蘇聯戰場上一直都是以弱勢兵力和兵器作戰,只有節節敗退。
技術上,德國武器過於強調完美,成本太高,靠質量勝數量,不如蘇軍實用,坦克只要跑得動、打得響就是好武器,靠數量勝質量,好虎架不住群狼。
戰術上,希特勒往往不顧軍官的意見,一意孤行,巴巴羅薩計劃如此、馬爾他如此、斯大林格勒如此,導致軍隊力量運用不佳,損失巨大。
德國的失敗就連自己的小弟西班牙、土耳其都看得出來,死活不入伙,德國失道寡助,小弟義大利又不爭氣,10打1都會輸,先把力量浪費在北非,還得希特勒出手相助(隆美爾)。日本也是不得已才入伙,又不幫他打蘇聯,自個去惹美國,如此失策不輸才怪。最可憐的是日本,原也想動一下蘇聯,不想再張鼓峰、諾門坎戰役中輸得褲子都沒了,只好借海軍的強大去欺負一下英法荷,想搶印尼的石油(當時美國以日本入侵中國為由,停止向日本出口石油),不小心動了美國,結果地球人都知道。石油嘛,現在3歲小兒都知道東北地下多的是,不知道小日本怎麼沒找出來,要是有了石油,歷史可能就是另一個寫法,想到這一點,每個中國人夢里都能笑醒,日本鬼子都心痛。
9. 二戰末期明顯是蘇聯占優勢了,當年為什麼蘇聯人不氣得把德國佬全都殺光,以至於今天的我們見不到德國呢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二戰歐洲戰場最後佔領區上來是英美等與蘇聯平分德國(後來修了柏林牆)。蘇聯後期是存在一定優勢的,到不足以侵吞德國,因為這是英美法等國家不允許的,而且二戰歷經數年,全世界人民渴望結束戰爭,民心私定,而且德國已經投降,反法西斯聯盟已經沒有敵人,如果此時對德國人開始屠殺滅族,必引起世界嘩然,給美英法等國,出兵的理由。
屠殺一個戰敗的德國,手無寸鐵的士兵婦孺,沒有好處,只會落人口舌,得不償失。
此時蘇聯占據優勢,足夠的優勢,在戰後世界秩序建立鍾充當重要角色,有分戰後這塊蛋糕的權利,自然不會做出損己利人之舉。
況且德國與蘇聯中間還隔著波蘭,蘇聯不能佔領統治一塊飛地,屠了劉便宜了英法美。
師出有名加之利益不夠巨大,與己無益還有害,所以才沒有出現德國沒有的情況。
10. 為什麼二戰時期德國擊敗了歐洲各國。卻在蘇聯戰場上慘敗
德軍在蘇聯的慘敗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氣候。中緯度的人跑到高緯度地區,高緯度的奇冷使他們喪失戰鬥力;
二,戰線過長,使德軍失去了善於偷襲,重點突破的優勢;
三,戰線過長,使得德軍的後勤供應無法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