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治療鵝口瘡有什麼特別好的葯嗎,寶寶不吃母乳,總是哭鬧
鵝口瘡多是寶寶抵抗力低下,真菌感染引起的。建議可用制黴菌素研成末與魚肝油滴劑調勻,塗搽在創面上,每4小時用葯一次或是用維生素A調和制黴菌素,塗孩子口腔,3–5次/天。同時一定要提高寶寶的抵抗力的才能緩解的
㈡ 小孩鵝口瘡用什麼治療好
建議平時注意好寶寶口腔清潔衛生,可以使用小蘇打溶液清洗,然後再使用制黴菌素塗抹的,可以再補充維生素b和維生素c來改善的。
㈢ 鵝口瘡好治療嗎
1 局部用葯 鵝口瘡比較容易治療,可用制黴菌素研成末與魚肝油滴劑調勻,塗搽在創面上,每4小時用葯一次,療效顯著。 局部用葯鵝口瘡比較容易治療,可用制黴菌素研成末與魚肝油滴劑調勻,塗搽在創面上,每4小時用葯一次,療效顯著。 2 全身用葯 症狀嚴重的孩子也可口服一些抗真菌的葯物,如制黴菌素或克霉唑等,進行綜合治療。 用棉花千蘸些制黴菌素溶液(每10毫升冷開水中含20萬單位制黴菌素)塗在口腔患處,或用1%龍膽紫塗口腔;或用2—3%碳酸氫鈉(小蘇打)溶液洗口腔;或塗些冰硼散或硼砂甘油。以上葯物每天可塗3—4次。 吃奶後用1%龍膽紫溶液滴於新生兒的舌下,讓其舌頭活動而轉塗到整個口腔。一般每日滴2—3次,同時補充復合維生素B和維生素C,每日二次,每次各一片,壓碎成粉,加水溶解後喂。 飲食衛生:保持餐具和食品的清潔,奶瓶、奶頭、碗勺等專人專用,使用後用鹼水清洗,煮沸消毒。母乳喂養者每次餵奶前,母親應先洗手,清潔乳頭。 營養供給:應選擇容易消化吸收、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並適當增加維生素B和C的供給,如動物肝臟、瘦肉、魚類以及新鮮蔬菜和水果等。用弱鹼性溶液如2%—5%碳酸氫鈉(小蘇打)清洗塗擦冰硼油(中葯冰硼散做成糊狀蜜劑)制黴菌素混懸劑等效果良好,加強營養特別適量增加維生素B2和C。 3 按摩治療 1、清天河水300次,退六腑300次。 2、清肝經300次,清心經300次,揉小天心50次。 3、患兒俯卧,家長以手掌蘸少許麻油,沿脊柱兩側以小魚際著力上下推擦背、腰部,以熱為度。 4、清胃經50次,揉板門50次,然後,從橫紋推向板門20次。 5、按揉大椎穴1分鍾。 (隨證加減) 1、心脾郁熱型:口腔粘膜布滿白屑,白屑周圍紅暈較甚,伴心煩口渴,面赤,口臭,大便干結,小便短赤,舌尖紅,苔黃。常用手法加①清脾經200次,清心經加至500次。②推下七節骨300次。③按揉心俞、脾俞各1分鍾。 2、脾虛濕盛型:口腔粘膜布滿白屑,周圍紅暈色淡,伴面色白,身體瘦弱,四肢欠溫,口唇色淡,大便溏薄,小便清長,舌質淡,苔白膩。常用手法加①摩中脘5分鍾。②補脾經300次,揉板門加至100次。③按揉脾俞、胃俞穴各1分鍾。④按揉足三里穴1分鍾。 4 食物療法 1.木耳雞蛋湯:白木耳15克,黑木耳10克,山楂10克,雞蛋 1枚。 將木耳、山楂水煎,熟時將雞蛋打開放進湯里調勻,再煮片刻即可服用。每日1—2次。 2.當歸黑豆雞蛋湯:當歸頭15克,黑豆50克,雞蛋1枚。先煮當歸、黑豆1小時,然後將雞蛋打開,調勻,和當歸、黑豆一起煎煮至豆爛,便可服食。 3.綠豆雞蛋飲:雞蛋1枚,綠豆30克。將雞蛋打人碗中調成糊狀; 綠豆用冷水浸泡10—20分鍾,煮沸約5分鍾,取綠豆湯沖入雞蛋糊內,成蛋花狀服之,每日早晚各1次。 4.藕節冬瓜豆腐湯:鮮藕節50克,冬瓜100克,豆腐100克,共煎湯服,每日2次。 5.銀花綠豆湯:金銀花20克,綠豆60克,紅糖30克。 先將金銀花煎水,去渣,入綠豆煮至熟爛,再加入紅糖,飲湯食豆。 6.西瓜甘蔗汁:西瓜250克,甘蔗150克,共絞汁飲用。每日 2次。 5 鵝口瘡的預防 1.產婦有陰道黴菌病時應積極治療,切斷傳染途徑。 2.嬰幼兒進食的餐具清洗干凈後再蒸10~15分鍾。 3.哺乳期的母親在餵奶前應用溫水清洗乳暈和乳頭;而且應經常洗澡、換內衣、剪指甲,每次抱孩子時要先洗手。 4.對於嬰幼兒的被褥和玩具要定期拆洗、晾曬;寶寶的洗漱用具盡量和家長的分開,並定期消毒。 5.嬰兒室應注意隔離和哺乳的消毒,以預防傳播。 6.幼兒應經常性地進行一些戶外活動,以增加機體的抵抗力。 7.在幼兒園過集體生活的幼兒,用具不可混用。 6 注意事項 鵝口瘡往往會突然發病,比如說睡一覺起來之後嘴唇以及口腔部位就出現了發腫的情況,這個時候可以首先選用百分之二濃度的梳打水來清洗患處,然後選用百分之一的龍膽紫塗抹患處,一天兩次。
㈣ 鵝口瘡怎麼樣能治好
當發現寶寶口腔內有類似奶瓣的斑塊時,不要隨便揩洗,以免粘膜損傷引起細菌感染。確診孩子患有鵝口瘡後,爸爸媽媽可以用消毒葯棉蘸2%的小蘇打水擦洗口腔,擦洗的時候動作要輕,再用1%龍膽紫塗在患處,每天1--2次。
㈤ 小兒口瘡的中醫治療
小兒口瘡以齒齦、舌體、兩頰、上齶等處出現黃白色潰瘍,疼痛流涎,或伴發熱為特徵。若潰瘍面積較大,上覆糜腐,稱為口糜;潰瘍只發生在口唇兩側,稱為燕口瘡。本病可單獨發生,也可伴發於其他疾病之中。嬰幼兒較為多見,預後良好。若體質虛弱,則口瘡反復出現,遷延難愈。
本病在辨證上,一要辨虛實。起病急,病程短,口腔潰爛及疼痛較重,局部有灼熱感,或伴發熱者,多為實證;起病緩,病程長,口腔潰爛及疼痛較輕者,多為虛證。二要辨臟腑。舌上、舌邊潰爛者,多屬心;口頰部、上齶、齒齦口角潰爛為主者,多屬脾胃。在治療上,實證治以清熱解毒;虛證治以滋陰降火,引火歸原。 症見唇舌或頰內齒齦及軟齶等處有黃白色大小不等的潰爛斑點,少則1-2個,多則5-6個,呈圓形或橢圓形。邊緣微紅,疼痛不能進食並出現煩躁口渴、小便赤、大便干、舌紅苔黃、脈細數等症狀。宜用清熱解毒、通便瀉火之法治療。常用糖漬西瓜肉:將西瓜肉去籽、切成條,曝曬至半干,加白糖攪勻腌漬,再曝曬至干,再加白糖少許即可。西瓜清熱瀉火,生津止渴。經常食用可治口瘡以及目赤、熱病、消渴等症。
治法:疏風清熱解毒。方用涼膈散:黃芩9克,連翹12克,梔子7克,大黃5克,芒硝5克,竹葉6克,薄荷7克,甘草3克。若大便不實者,可用瀉白散:藿香7克,梔子6克,石膏10克,防風6克,甘草3克。
若為口瘡實證伴發熱者,也可用以下驗方:大青葉、鮮生地黃、生石膏、蘆根各15~30克,玄參、赤芍、丹皮各6~10克,甘草3克。
本證可用錫類散少許,塗敷患處,1日2~3次。 症見舌上糜爛或潰瘍,色紅疼痛、飲食困難、煩躁常哭、口乾欲飲、小便短赤、舌紅尖赤、苔薄黃、脈細數,宜用清心瀉熱之法治療:1、荷葉冬瓜湯:每次用鮮荷葉一塊,鮮冬瓜500克,加水煮湯另加食鹽調味,飲湯食冬瓜。此湯清熱利尿,生津止渴,對心火上炎之口瘡有效。2、竹葉燈心乳:每次用淡竹葉6克、燈心草1.5克先煎,取汁10毫升放入乳汁中和勻,每日數次,不拘多少。此乳能清心火、利濕熱,適用於小兒鵝口瘡、口舌生瘡、小兒夜啼等症。
治法:清心泄熱。方用瀉心導赤湯:黃連5克,生地9克,竹葉9克,木通3克,甘草3克。若口渴甚者,可加生石膏12克,天花粉9克以清熱生津。若尿少者可加車前子9克,滑石9克以利尿瀉熱。外塗青梅散(見鵝口瘡),1日3~4次。也可用冰硼散少許,塗敷患處,1日2~3次。 症見口腔潰爛、斑點較少,表面色黃白,周圍顏色淡紅,神疲顴紅、虛煩口乾、舌紅少苔、脈細數,且反復發作。宜用滋陰降火法治療。常用冰糖銀耳羹:將銀耳10-12克洗凈後放碗內,加冷開水浸,以浸過銀耳為度,泡浸一小時左右,待銀耳發脹後揀出雜物,再加冷開水及冰糖適量,放蒸鍋內蒸熟,一頓或分頓食用,食銀耳飲汁,每日一次。銀耳滋陰潤肺,養胃生津;冰糖和胃潤肺,可治口瘡。對虛熱型小兒口腔疾病,治療效果更佳。可改善小兒虛弱體質。
治法:滋陰降火,引火歸原。方用甘露飲(見鵝口瘡)加肉桂1克。外塗口瘡散(見鵝口瘡)。若久瀉或吐瀉之後患口瘡,治宜氣陰雙補,方用七味白術散加味:人參5克,茯苓6克,白術9克,藿香葉6克,木香4克,葛根12克,甘草3克,烏梅5克,兒茶0.5克。
㈥ 鵝口瘡怎麼治療
鵝口瘡是一種酵母狀真菌引起的真菌性口炎,各種家禽和動物都能夠感染,其特徵為上部消化道口腔、食道、嗉囊、喉頭、黏膜形成白色假膜和潰瘍,有時也可蔓延侵害胃腸黏膜。本病的病原體是酵母狀真菌,白色念珠菌,屬於酵母菌群,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菌體寬2~5微米,長50~500微米,除菌絲體外,還有酵母狀細胞呈圓形、卵圓形,直徑3~5微米,一般培養基能生長。
(1)流行病學
在自然條件下,本病主要發生在鵝、雞、火雞、珠雞和鴿等禽類,豬、牛和人也可被感染,不論何種畜禽幼齡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老齡高,飼養管理不好,飼料配合不當,維生素缺乏,導致抵抗力降低,天氣濕熱都是促使本病發生和流行的因素。
(2)臨床症狀
食慾減少,羽毛松亂,精神委頓,眼瞼、口角可見痂皮樣病變,腿有皮膚病變,舌面可見潰瘍壞死。由於上消化道受損害,嗉囊脹大,吞咽困難。
(3)剖檢
嗉囊黏膜增厚,表面見有灰白色、圓形隆起的潰瘍,黏膜表面常見有假膜性斑塊和易刮落的壞死物。口腔和食道黏膜上的病變常形成黃色、豆渣樣的「鵝口瘡」,腺胃偶然也受感染,黏膜腫脹、出血,表面附有卡他性或壞死性滲出物。
(4)診斷
必須採取病料作塗片檢查,發現有酵母狀的孢子體和菌絲體,並結合臨床症狀及病理變化而確診,必要時可進行分離培養和動物接種,實驗動物中家兔最為敏感,皮下注射白色念珠菌液,在腎臟和心臟形成局部膿腫,有時發生全身性反應,在產生病變的組織中可見有孢子和菌絲體。
(5)防治措施
應加強衛生管理,通風良好,保持乾燥的環境。避免濫用抗微生物葯物,以免影響消化道正常菌群區系。保證飼料營養全面,防止繼發感染,避免可造成機體抵抗力下降的不良因素刺激。種蛋入孵前,要清洗消毒。
病鵝發病後,應立即隔離病鵝,並進行治療。口腔黏膜上潰瘍灶的治療,可塗以碘甘油。食道膨大部中潰瘍的治療,可灌服數毫升2%硼酸溶液消毒。
大群鵝治療可在每千克飼料中添加制黴菌素50萬~100萬單位,連喂1~3周;也可用1∶2000~3000硫酸銅溶液飲水,連服1周,均可減少疾病的發生及發展。
㈦ 鵝口瘡有沒有又快又好的治療方法
問題分析:
確診孩子患有鵝口瘡後,可以用消毒葯棉蘸2%的小蘇打水擦洗口腔,擦洗的時候動作要輕,再用1%龍膽紫塗在患處,每天1--2次。還可以取制黴菌素一粒研成末,加入5ml甘油調勻,塗搽在患處。
意見建議:
通常用葯幾天以後病症就會消失,但是鵝口瘡特別容易反復發作,所以家長應注意平時防護
㈧ 孩子多大以後鵝口瘡不容易發作能一直用德國Mykoderm的鵝口瘡凝膠嗎
任何年齡段的孩子都是容易得鵝口瘡疾病的,這種疾病是不分年齡的,還有很多大人也會得這種疾病,這種疾病患了之後也不要擔心,因為鵝口瘡疾病其實是很好治療的,並且對身體來說也沒有什麼太大傷害。Mykoderm的鵝口瘡凝膠可以用,但康復之後就不需要一直用了。由於TA是可吞咽的,淡淡的巧克力味道寶寶更易接受,新生兒也是可以使用的,當然成人也是可以使用的。作用原理也簡單:主要是干擾真菌的代謝,損壞真菌的結構,抑制真菌的生長和繁殖,最終殺死真菌。對鵝口瘡有很好的治療作用。用葯後0.5小時-1小時不要寶寶餵食任何食物,盡量讓葯在口腔里停留久一點就好啦。
㈨ 治療鵝口瘡的方法有哪些
鵝口瘡是兒童口腔的一種常見疾病,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這種病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母乳喂養的孩子,媽媽的乳頭不清潔會導致鵝口瘡的產生,奶粉喂養的孩子,奶瓶和奶嘴一定要注意消毒,保持干凈。
鵝口瘡早期症狀:
1、寶寶變得莫名哭鬧,不愛喝奶進食。有時還會伴有輕度發熱等現象。
2、輕症可見口腔粘膜表面覆蓋白色乳凝塊樣小點或小片狀物,可逐漸融合成大片,不易擦去,強行剝離後局部粘膜潮紅、粗糙、可有溢血,不痛,不流涎。
3、鵝口瘡看上去像是白色鮮乳酪或牛奶的凝結物。通常長在寶寶口腔內壁兩側、上齶,有時甚至會長在舌頭上。出生不到2個月的寶寶最容易長鵝口瘡,但大一點的寶寶也是可能得鵝口瘡的。
4、擦拭後受損的粘膜,治療不及時的話會不斷擴張到咽部、扁桃體、牙齦等,更為嚴重者病變可蔓延至食道、支氣管,引起念珠菌性食道炎或肺念珠菌病,出現呼吸、吞咽困難,少數可並發慢性粘膜皮膚念珠菌病可影響終身免疫功能。甚至可繼發其他細菌感染,造成敗血症。
下面我給各位媽媽們推薦三種治療鵝口瘡的方法,大家可以選擇嘗試:
1、可以使用制黴菌素塗口腔,並服用益生菌。將3-4根棉簽浸滿制黴菌素讓孩子吸吮,稍微吞下一些不用擔心,這樣也有利於殺滅咽部及消化道白色念珠菌。
2、去醫院讓醫生開氟康唑片,碾碎了滴一點水用棉簽擦患處,反復多次擦拭即可。
3、媽媽們,推薦試試朱氏青梅散凝膠,專門治療孩童鵝口瘡的,凝膠狀,無味可以食用,無需擔心吞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