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為什麼不是猶太人欺負德國

為什麼不是猶太人欺負德國

發布時間:2022-06-20 17:30:21

① 為什麼德國會屠殺猶太人,猶太人在德國不是有很多精英嗎,沒有猶太人不會削弱德國的實力嗎

不光德國人不喜歡猶太人,歐洲都不喜歡,主要原因是:

1.宗教上,基督教本來就是攻擊性的,排它性的宗教,再加上,那個猶大殺了耶酥,
2.經濟上的,猶太人很會做生意,它們有很多的財富,在有的地方猶太人幾乎壟斷了,

德國在雖侵略過歐洲其它國家,但是在殺猶上面,歐洲各國和德國的利益是一致的,

希特勒殺猶,還有兩個原因:
1.親身體會,切夫之恨
從小猶太人就有錢,而它沒有錢,猶太人的確太會做生意了,還有就是它喜歡的一個人被猶太人搶走了.

2.為了擴張的需要

希特勒想統一世界,第一步就是德國的,奧地利的,分布在中歐其它國家的日耳曼人統一在一個政權之下;第二部就是統一歐洲,第三部統一世界

為了讓人們都行動起來,就要號召人們,那種族宣揚的效果最好~`全世界都是下等民族,只有日耳曼族是上等的,那得到的效果是多麼的顯著啊!!自信心空前高漲,這和一戰的戰敗是相關的.

② 誰知道德國人和猶太人有什麼恩怨

猶太人被德國人迫害了一千多年。

猶太民族是一個相當古老的民族,大概也是人類歷史上命運最悲慘的一個民族。世人知道二戰時希特勒屠殺600萬猶太人,但很少人知道在此之前猶太人已被迫害了一千多年,對他們的屠殺已不知有多少次。

復國是他們在絕望中最後的自救之道。猶太人是在公元2世紀被羅馬帝國大屠殺150萬人亡國後被驅逐出巴勒斯坦,開始流散在歐洲各國。

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本是同源宗教,三教都崇拜同一個上帝。但自中世紀開始,在漫長的一千多年間,猶太人被歐洲基督教社會視為異教徒和殺基督者而遭到歧視、隔離,一波又一波的反猶浪潮以及一次又一次的大屠殺。

當時的猶太人等同賤民,被視為「道德上的麻瘋病患者」,不得與基督教徒混雜,被強迫集中在猶太人貧民區「隔都」(ghetto)實行圈禁,有的國家甚至規定猶太人外出必須配戴醒目的黃色標章加以羞辱和隔離。

(2)為什麼不是猶太人欺負德國擴展閱讀

為了將族民或者說人民團結在一起,就需要一個敵人,大敵當前,最好動員。猶太人就成了團結德意志人民的黏合劑,很快也成了經濟資源。

1936年希特勒頒布了臭名昭著的《紐倫堡種族法》,它剝奪了猶太人的公民權和選舉權,是將德國種族問題推向「最終解決」的法律步驟,因而被歷史學家稱為「歐洲有史以來最血腥的法律工具」。

劃分猶太人的標准並非來自人種學和遺傳學,這樣太繁雜,會引起太多的爭議,而是以祖孫四代人登記在案的宗教信仰為標准。這樣就出現了完全猶太人,半個猶太人,四分之一個猶太人的概念。

哪些人的婚姻是混合婚姻或特許混合婚姻,也都有明確的規定。於是便出現了不論出身論種族的「自動化分類過程」。

納粹聲稱要建立「真正的人民國家」,上台後所頒布的第一批法律就是確保債務人的權利而限制債權人的權利,目的是「遏止人民的貧困化」;1938年更是以法律的名義廢除成千上萬的債務。「惡意的債權人」有時被當作「德國人民的敗類」而予以嚴懲。

那時被稱為「我們的人民總理」的希特勒曾有言:「如果她最貧困的人民是她最忠誠的人民,德國將是最強大的。」戈林也放言:「房屋的所有者如果冷酷地和毫無顧忌地讓貧困的人民無家可歸,那麼他們在這樣做的同時也將失去國家的保護。」

納粹黨各省部頭目反對官僚作風,聲稱要貼近人民大眾,要求公務員「既要不辭勞苦,又要不怕犧牲自我利益,從而才能夠公正地實現社會福利思想」。

③ 為什麼希特勒認為是猶太人導致一戰時德國的失敗

戰爭需要以及猶太人掌握了太多財富,還有,希特勒是個極端的種族主義者和反猶主義者。他在《我的奮斗》中寫道:「雅利安人的最大對立面就是猶太人。」他把猶太人看作是世界的敵人,一切邪惡事物的根源,一切災禍的根子,人類生活秩序的破壞者。這些觀點成了希特勒後來屠殺數百萬猶太人,企圖滅絕猶太人的理論依據。

猶太人是沒有祖國的遊走民族,是隨資本流向而出走的一群善於操縱政治的人。猶太人非常有商業頭腦,幾乎壟斷了所有企業,一戰的失敗德國簽署不平等條約《凡爾賽條約》需要賠償戰爭賠償款等等,導致國內物價飛漲。價格高的離譜牛奶和麵包一度變為奢侈品猶太商人寧願把過期食品倒掉扔掉也不願放低價格,導致國內怨氣高漲。

和當時的德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大部份的資本卻掌握在猶太人的手中,希特勒正是利用了德國人的不滿心理,才登上了德意志帝國最高統帥的寶座,仇恨猶太人,只不過是為了掩蓋掠奪和屠殺猶太人的借口。

大家都知道猶太人做生意,也許是無奸不商的原因,猶太人很喜歡壓貨,然後哄抬物價,當時造成了整個德國的物價大漲,讓老百姓的生活陷入了萬劫不復。

當時整個歐洲都反猶太人,不是僅希特勒一人對猶太人有偏見,反猶是人心所向,希特勒只是開了個頭,可以說他那樣做也是為了籠絡人心。希特勒並不痛恨猶太人,說白了是因為戰爭需要,帶動自己軍隊的情緒,因為歐洲人都不喜歡猶太人。

二戰期間德國納粹從服裝到武器是世界第一,那些先進的裝備不是希特勒變戲法變出來的,更不是從慕尼黑郊區的山洞裡撿來,製造這些裝備的錢都是從猶太商人那裡借來的,甚至有些是高利貸,借錢還錢天經地義希特勒也一樣。

希特勒是參加過一戰的人,深知商人重個人利益,不重國家利益,尤其是像猶太人這樣利益至上的民族。國家危機時,猶太商人屯積商品物資,不清除猶太富商控制的國家經濟命脈,納粹掌權也無法繼續執政。

為了支持戰爭必須接管國家經濟命脈,只好對猶太富商下手。在萬分困難時候希特勒看到了一線生機,就是把猶太人一股腦的全部送進了集中營。

(3)為什麼不是猶太人欺負德國擴展閱讀

納粹黨打著當時在德國流行的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塊招牌,宣揚德意志民族是優秀民族,把猶太民族視為劣等民族。為了蠱惑人心,欺騙德國廣大民眾,希特勒對這種種族歧視理論從兩個方面進行了周密的包裝。

一是按照他自己的社會邏輯,斷章取義地摘取前人論述人口問題中的某些詞句,拼湊成一個種族優劣的理論,為把猶太人打入劣等人種製造理論依據。二是利用早就深植於德及奧人心中的反猶意識和宗教情結,大肆鼓吹「猶太瘟疫」的謬論。

經過希特勒的蓄意「嫁接」,使得這個理論再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種族歧視了。他利用歷史的宗教的因素,為其滅絕猶太人而創設了廣泛的社會基礎,使得這一理論更加具有普遍的煽動性。

希特勒一上台,之所以能夠順利推行一整套瘋狂迫害猶太人的反猶滅猶政策,無疑得益於他這個荒謬絕倫的理論。其次,納粹黨還利用當時德國國內廣大群眾痛恨凡爾賽和約的心理,煽動復仇主義情緒,並把這種情緒轉移到猶太人身上。

④ 二戰時期德國為什麼敵視猶太人

一是因為猶太人太聰明。

猶太人在經濟、科學和藝術等方面涌現出一大批傑出的人才。幾十年來,諾貝爾獎的得主,猶太人所佔的比例遠比其他民族高。猶太人在智力活動中的優勢與他們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系。

(1)豐富的文化底蘊:猶太人雖在長期的民族災難中背井離鄉,分散於世界各地。他們卻頑強地保持著自己的文化,同時也吸收了所在國的文化精華。這樣就有更加開闊的視野和更加豐富的知識養料。

(2)執著的教育追求:國外一位作家寫道:「猶太人家庭在學問方面應受到高度評價,在這方面非猶太人的家庭相形見絀。這個因素構成了其他一切差異的基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8年一次調查表明,在以猶太人為主的以色列,14歲以上的以色列人平均每月讀一本書,全國450萬人,有100萬人辦有圖書證。

(3)理性的思維方式:諾貝爾獎獲得者、美籍猶太人赫伯特·布朗說:「我的祖父常問我,為什麼今天與其他日子不同呢?他是讓我自己提出問題,自己找理由,然後讓我自己知道為什麼。我的整個童年時代,父母都鼓勵我提出疑問,從不教育我依靠信仰去接受一件事物,而是一切都求之以理。」

(4)永恆的探索心境:猶太人家庭不但重視知識,而且更重視才能。他們崇尚創新,認為沒有創新的學習只是一種模仿,學習應該以思考為基礎,要敢於懷疑敢於發問。看得出馬克思主義無神論教育對大家的影響還是很大的。當然不能說它不對,但這種思維方式容易造成歷史的簡單化,因為任何事情的影響都來自方方面面,很難分析清楚。比如猶太人問題,納粹的反猶(anti-semitism)可能正如各位以前所受教育(及其推論)所言有經濟上的原因,但歸根結底是宗教上的,沒有這方面的背景知識,分析絕對是片面的。有時候分析不清的時候,就採取「利益判別法」,因為有利與不利相對於正義與非正義來說要容易判斷得多。

二是歷史背景的原因:

基督教一直以來都是反猶的,按照微軟網路全書(我看得頭都大啦)的描述,猶太人因為堅持其猶太教的教義,拒絕承認耶穌作為救世主,從而從4世紀君士坦丁接受基督教以來就受到歧視和迫害。

聖奧古斯丁認為猶太人應該為此受到懲罰:接受貧窮和羞辱。這一方面是對猶太人的迫害,另一方面卻又使猶太人在羅馬帝國及其後繼很長一段時間免於滅絕。8世紀之後,歐洲的日耳曼君主們(法蘭克的和神聖羅馬帝國的)紛紛鼓勵猶太人在其疆土的一定位置定居,其原因是猶太人善於經商,而實際上,猶太人不能擁有土地,也無法成為封建主的佃農,因此不會對領主們的權力構成威脅。但這些特權卻進一步加深了根源於宗教的怨恨,然而,由於領主們的保護,歐洲的猶太人至少過了兩百年生命無礙的日子。

十一世紀的十字軍運動重新點燃了基督徒們對猶太人的仇恨,Rhineland的猶太人定居點遭到清剿(1096年),在此之後直到文藝復興(16世紀),西歐、中歐的猶太人一直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並不斷遭到各地統治者的驅逐。納粹給猶太人上牌照的做法 古已有之,12世紀的羅馬天主教廷就有此規定,並禁止猶太人在復活節等節日中公開露面,也禁止基督徒以猶太人為鄰。因為教廷也禁止基督徒之間放貸,因此猶太人碰巧成為這一未來銀行業原型的鼻祖。和中國一樣,當時不務農的人就是不務正業的人,放貸更不是什麼好事。至於猶太人因此有了金融業的「天賦」,實在是因禍得福。這一時期,西歐、中歐很多被驅逐的猶太人都逃到了波蘭,並在那裡定居下來。至於原因,我沒查到,我只知道當時的波蘭(包括今天的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地)不是什麼好地方。

有意思的是,猶太人在當時的伊斯蘭世界中所享受的生活遠比基督教世界要滋潤。在文藝復興時期,與科技文化同時進步的是「宗教寬容」,波蘭以及其他各地的猶太人開始陸續返回西歐。但寬容不等於接受,此時的猶太人並沒有獲得公民權,人身和經濟生活受到很多限制,比如只能生活在擁擠的猶太區中。當時猶太人的地位大概和南北戰爭前的南方黑奴的地位差不多,需要他們貢獻力量,但不能享有平等的權利。十八世紀末的法國大革命,民族主義戰勝了宗教區別,自法國開始(1791)到德國(1871),西歐各國都承認了猶太人的公民權,猶太教也隨之發生了變革,其中一點就是祈禱中不再包含在巴勒斯坦建國的要求。當然,這些變革受到了傳統猶太教徒的敵視。

十九末開始的反猶在宗教的基礎上更融入了「種族主義」的因素。種族主義也有相當長時間的歷史了(至少比馬克思主義長),盡管我不同意,但我相信它的出現和相對繁榮肯定有其原因。不管其起因是否合理,它的結果就是猶太人的再次流亡,從反猶最劇烈的俄羅斯到西歐,從西歐又到美洲及其他地方。在巴勒斯坦建國正是此時作為猶太人的對策之一提出來的。

二十世紀猶太世界發生了什麼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了,因為它和「政治」很相關。說到「政治對歷史的姦汙」,我不贊同。歷史是什麼?歷史是昨天的現實,而政治則是今天的現實。歷史是原作,「政治對歷史的姦汙」是再創作。其實我們的歷史教育過程中最大的亮點就是基本上忽略了宗教對政治的影響力,而實際上至少歐洲歷史與基督教的聯系是千絲萬縷、無法分割的。

比如歐洲宗教改革,十五、十六世紀歐洲的各次戰爭基本上都與此有很大關系,這在我們這些長時間在「無神 論」教育(包括儒家的和共產主義的)中熏陶的人中可能很難理解甚至想像。從猶太人的歷史我學到了:1.猶太人受迫害和流亡是主流;2.強大的民族通常會自信、而自信的民族通常會寬容(當然,現在這都有反例,不知道該如何解釋);3.有信仰和堅持信仰的人應該得到尊敬(不一定要尊重),而不管其信仰是否合理。至於說反猶來源於猶大,猶大怎麼說也是耶穌的門徒,怎麼會是信猶太教呢?

三是宗教和經濟上的原因。

猶太人不信基督的,而是信猶太教,當年就是猶太教的人出賣了耶穌,所以基督徒對於猶太人有著難以化解的歷史冤讎。基督徒家庭的孩子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猶太人是邪惡的化身。

在經濟上,猶太人在寄居的各個國家總是屬於比較富有的階層,其實一些人確實為富不仁,其實現在很多猶太人也是一樣,比如搞得東南亞金融危機的金融大鱷索羅斯,雖然極度富有,但是對於同樣是猶太人建立的以色列國卻一毛都不拔。猶太人的富有和不會做人,造成了民眾的普遍厭惡。希特勒當年碰到了經濟危機,在無法解決社會矛盾的情況下,把矛頭對准猶太人,給所有的社會問題提供了一個發泄的渠道。

其實在他之前,其他國家也很討厭猶太人的,包括代表了正義的英國,事實上在二次大戰打起來之前,英國還和德國協調,和猶太復國主義份子一起把很多的德國猶太人強行移民到了巴勒斯坦猶太人區。後來就是在這個地方建立的以色列國,只所以直到現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還是沒能和平,禍根從30年代就存在了,那地方本來就是阿拉伯人的地方,硬被英國人打著國聯的名義劃了一塊給猶太人的。後來德國還曾經考慮把所有的歐洲猶太人流放到馬達加斯加島去,讓他們自生自滅,後來是發現根本沒這么多資源,特別是運輸的能力完成,乾脆來了個最終解決,才開始真正大規模的殺猶太人的。

說穿了,歐洲那些國家幾乎都討厭猶太人,但是希特勒是笨人動了手,其它國家歧視但是沒這么殺人,所以就顯得高尚一點。這種宗教上的敵視,就象基督徒和穆斯林之間的仇視,是我們中國人覺得很難理解的,因為我們中國人的宗教從來都不是排他的,無論道教佛教,都不是一個神,雖然有過佛道之爭,但起碼在百姓看來都是正教,不存在你死我活的問題。但是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不是這樣的,他們都是單神的,上帝就一個,信我的就對,不信我的就是異教徒,非常的不能兼容。歷史上十字軍東征有記載的大概就有11次的樣子,死了N多人,直到18世紀土耳其帝國還圍攻過維也納。現在也有很多阿拉伯人說美國和伊拉克的戰爭實際就是宗教戰爭。我想肯定不全是,起碼有一些原因是為了石油的,但是宗教因素很難說在現代社會就不起作用了。

四是其他方面的原因: 1、希特勒在沒有崛起之前,曾經吃了很多猶太人的虧或是受過其奇恥大辱。 2、殺雞儆猴,試想最聰明的民族我都可以殺絕,其他的民族就投降吧。 3、個人興趣,好玩。

⑤ 為什麼德國人和猶太人有仇恨

事實上,是全歐洲都恨猶太人

猶太人長久以來就是個流浪的民族,猶太人在二戰勝利之前沒有國家。

這還不算什麼,吉普賽人也是流浪民族,別人頂多歧視他們是男的都是小偷,女的都是那啥,沒有上升到生命威脅的程度。

為什麼全歐洲都仇恨迫害猶太人呢?

因為猶太人擅長經商,而且喜歡從事借貸等金融活動,聚集了數不清的財富,平常還好,旁人也就嫉妒嫉妒編排點段子,比如《威尼斯商人》就是大奸商莎士比亞編的。不過一旦經濟出現問題,大家日子都過得不好的時候,歐洲其他民族的小情緒,就會變的極端,爆發出難以置信的丑惡。而沒有國家的猶太人,對這種事情絲毫抵抗能力都沒有。當一群人富有而沒有保護的時候,不要指望道德能起什麼作用,尤其是大家吃不上飯的時候。

時間長了,搶劫猶太人就從一般狀況成了習慣,成了政治正確,為了標榜自己劫掠的正確,就要找些冠冕堂皇的借口。猶太人就此成為歐洲禍根

一戰剛結束,同盟國戰敗,整個歐洲老百姓的日子都極其不好過,尤其是戰敗方。那時候德國馬克飛速貶值,堪比48年的金圓券,整個國家一窮二白。至此,德國極右翼的納粹上台,宣揚復仇的納粹上台後發現一個問題,沒錢。

⑥ 猶太人為什麼至今不肯饒恕德國

倫敦猶太人和美國猶太人的不同,第一批猶太人移民倫敦最早的一年是在1608年,跟莎士比亞一個時期,因為每個國家紀念猶太人大屠殺日期不一樣,有的是二戰時期希特勒消滅猶太人的日期有的是早期猶太人打仗而消滅他們自己的日子。

猶太博物館還保存了猶太大屠殺留下的物品(1933-1945),保存了犯人穿的囚服和鞋子和那時候猶太人的生活用品。猶太大屠殺在歐洲殺了接近600萬名猶太人,希特勒在德國建了一個猶太大屠殺的監獄,讓所有的猶太人都要拿出自己的重要物品包括首飾、手錶、腰帶、鞋子和身上的衣服全部脫下來並且沒收。讓他們都住在一個很大的屋子裡,或者讓他們去幹活,還有一些女人、中老年人和小孩都要進一個毒室,讓她們聞到毒氣而去死。太多太多的猶太人都是被餓死,所以很多士兵無法把他們埋在土裡,直接讓他們都堆成一堆屍山,時間長了,人體會變得很臭,所以後來他們只好用火把他們全部燒光。

猶太大屠殺的元兇希特勒

大屠殺時期猶太人的生活

猶太人在集中營的生活用品

還有一些猶太人都是被活埋在土裡而憋死,如此殘忍的大屠殺,讓猶太人無法忘記他們自己民族的痛。倖存下來的猶太人Ben,那個猶太人在那時失去了自己的老婆和兩個兒子,之後他移居了英國,從來沒有再結婚。因為這次猶太大屠殺對他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傷痛,使他無法忘記之前曾經所有的家庭和孩子。當一個記者問他,他恨不恨那些法國人和希特勒。他卻說,他不希望還有這樣的事情再發生,他很樂觀很隨和的活到了92歲,2014年去世。

這次猶太大屠殺能夠讓我聯想起中國南京大屠殺,日本僅在南京就殺了30萬中國人,將南京變成「血河」,面對歷史猶太人跟中國人的想法不太一樣,中國人嘴上罵著心裡恨著日本人,但很多日本戰犯卻逃過戰後的懲罰,而猶太人摒棄了對德國人的記仇,卻從來沒有放過一個大屠殺參與者,以色列國內有史以來執行唯一的一起死刑就是納粹頭子艾希曼。

我在紐約讀高中的時候,問了一個猶太好朋友恨不恨希特勒和德國人,因為他的家族也遭遇了這樣的不幸,他卻很淡定地回答我,這是一段非常值得紀念的歷史,使得猶太人更珍惜生活與和平,只求不希望再有這樣的事情再發生了。

以色列每年都在大屠殺紀念日來銘記這段歷史,目的是為了紀念那些死去的遇難者,而不是銘記德國納粹所犯下的滔天大罪。他們並不仇恨德國人,因為他們懂得尊重每一個人的生命並愛惜來之不易的和平。
雖然猶太人不恨德國人,但是猶太人只是在戰後毒殺了幾萬德國士兵,全球追殺納粹分子,現在還安排15萬美軍駐扎在德國。這其實不是恨,是愛!!!!!哈哈哈!!!!

⑦ 為什麼二戰時德國要反對猶太人

德國領導人是納粹黨希特勒,而希特勒是個極端的種族主義者和反猶主義者。

⑧ 二戰時期德國為什麼反對猶太人

反猶主義」一詞在英文中為「anti-semitism」,其動詞形式為「anti-semite」,它是由前綴「 anti」和詞根「Semite(閃米特族)」組合變化而來,從字面意思上看,應是「反閃主義」。但是由於歷史的原因,人們都習慣於用這一詞彙來指代反猶主義。有學者認為這一詞彙是在19世紀由德國記者威廉?馬爾因在《猶太教戰勝德意志社會》中首先提出來的,盡管這一詞彙出現於19世紀,對猶太人的迫害早在上古時期就已出現。我們一般認為反猶主義是一種把整個猶太人作為迫害和排擠對象的社會現象、社會思潮和社會行為,反猶主義在不同的社會時期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和內涵。在歷史上,歐洲的反猶主義最為嚴重,對歷史的影響也最大,歐洲之所以會頻頻發生反猶的惡浪是由其深刻的歷史根源和社會特點所決定的。

1、歷史的慣性作用。歐洲對猶太人的大規模迫害始於希臘羅馬時期,當時主要是為了推行希臘化政策,鎮壓猶太人的抵制和反抗。羅馬帝國的滅亡以後,一方面帝國內長期推行的反猶政策在社會中形成的反猶排猶思潮並沒有一下子消失。另一方面羅馬帝國推行的反猶措施被後羅馬時代各國所繼承。日耳曼部落打敗羅馬帝國以後,最初並沒有積極的學習希臘羅馬的優秀文化,而是去繼承和發展基督教,也包括對被稱為「異教徒」的猶太人的迫害。例如在公元438年生效的羅馬提奧爾西法典中規定的針對猶太人的附加條款,後來就成為一些人反猶的法律依據。

2、經濟上的偏見和短視。由於猶太人一直被視為魔鬼和異教徒,所以他們的就業和經營也受到了很大限制,不少人只能去從事商業和金融業,特別是高利貸行業。流散到各地猶太人憑借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努力,很快就聚斂起大量財富,但這又會成為當地人妒嫉和仇視的對象。基督教禁止基督徒進行放貸食息,所以猶太人的放貸一直被視為是「罪惡勾當」,實際上「這是一個為自己掘墓的怪圈,其背後則是基督教歐洲對猶太民族的宗教迫害和種族歧視。」莎士比亞在《威尼斯商人》中所描繪的猶太高利貸商夏洛克的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少歐洲人心中對猶太人的偏見。

歐洲統治者一方面迫害猶太人,另一方面又把猶太人作為「敲竹杠」的榨取對象。法國統治者在這方面的表現尤為滑稽,從公元1182年到1321年,法國曾四次驅逐猶太人,為了財稅收入又四次召回猶太人。1361年法國國王好人約翰被英國俘虜,為了籌集巨額贖金,允許猶太人返回法國,1394年又把他們驅逐了出去。以色列著名歷史學家阿巴·埃班在《猶太史》中曾寫道「他們(猶太人)在英國短暫的定居史逼真而深刻地反映了中世紀猶太人的命運:始則受鼓勵,繼而受辱,受迫害,最後則遭驅逐。」2近代歐洲資本主義興起以後,猶太人在經濟競爭中的優勢也成為非理性反猶的新借口,一些反猶組織通過聯合抵制的辦法反對猶太人,把猶太人排除在一些行業和社團組織之外。在奧地利,一些反猶主義者在報紙上和集會上就公開打出「不從猶太人處購貨」的口號。法國反猶分子愛德華·阿道夫·德律蒙在《法國猶太人》一書中竟然提出:法國的經濟蕭條和社會貧困是猶太人的罪過。他認為猶太人在法國人口中雖然只佔0.25%,可是他們卻掌握著法國一半以上的財富,所以要徵收猶太人「顯然用非法手段牟取的財產」。這本書在出版的當年就售出了十萬冊,在社會上起到了極大的蠱惑作用。

3、政治地位的缺乏。猶太人在客居地基本上都是以少數族裔的面目出現的,他們的經濟地位凸顯了他們這一群體的獨特性,但他們始終沒有完全獲得相應的政治權利來保障自身的利益,這使得他們始終是一個脆弱的群體,再加上一些當權者別有用心的縱容和挑唆猶太人常常會無端的成為權力爭斗犧牲品。在中世紀,一些歐洲國家統治者為了討好教會,不遺餘力的迫害猶太人。到了近代,歐洲各國的統治者為了轉移國內社會矛盾和階級斗爭的視線,又往往拿猶太人作為「替罪羊」。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的沙皇政權就利用反對猶太人來轉移國內的不滿,在當時的反猶浪潮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20世紀三十年代,希特勒的納粹勢力同樣是利用人們對猶太人的仇視來一步一步奪取權力的。從歷史上來看,從《聖經》中在埃及為相的約瑟到在波斯國為後的以斯貼,從近代歐洲的「宮廷猶太人」到當今美國的猶太人,凡是猶太人有一定政治地位的時候,其權利就可以得到較好的維護,就可以有效的抵禦反猶主義的攻擊。

4、宗教文化上的不兼容性。公元4世紀後隨著基督教被羅馬帝國宣布為國教後,它就逐漸在歐洲取得了統治地位。但其地位一直受到來自猶太教的質疑,被基督教奉為經典的《新約》和基督耶穌一直為猶太教所否認,這種否認實際上就是對基督教合法性的一種質疑「幾千年來,上帝、托拉、以色列一直是猶太教所包含的內容,猶太人對這些東西的忠誠就成為反猶主義的一個借口。它們使猶太人被視為局外人,更為重要的是被視為是對非猶太人神祗合法性的一種挑戰。」3這是基督教占統治地位的歐洲社會所不能容忍的。其次是宗教傳說中的猶太人對基督耶穌的迫害,以及一些人別有用心的把猶太人附會成為出賣耶穌的猶大的後裔,這些宗教傳說不論其真實與否,在基督教會不厭其煩的鼓吹下,都在一定程度加深著基督徒對猶太人的偏見,並導致了一種強烈的宗教復仇情緒。最後是在宗教價值觀上的對立。

猶太人自認為是上帝的「特選子民(the Chosen People)」,與上帝有著某種契約關系;基督教雖脫胎於猶太教,但已演變成一種普世的宗教,它認為所有的人都可以歸化為上帝的子民,基督徒負有拯救人類和世界的使命。所以,當基督教與具有優越感的猶太教迎頭相撞時,沖突就不可避免了,要麼被歸化,要麼成為「萬惡不赦」的異教徒。正因為如此,那些狂熱的十字軍戰士在東征時就提出了「幹掉一個猶太人,以拯救你的靈魂」的口號,基督教會也想盡辦法包括使用暴力手段來迫使猶太人改變信仰乃至消滅掉他們。

猶太人由於在宗教和價值觀上的獨特性,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表現出了有別於基督教世界。這種差異使他們往往被視為是「非我族類」,進而形成一種深刻的偏見。按理上說這種差異並不一定能成為現實的沖突,一般而言,任何民族文化內部都存在兩種機能:排斥性和包容性。排斥性有助於傳統文化的延續和穩定,它是一種文化出於保護自身的本能而對外來異質文化的做出的反應。包容性則有利於吸收外來文化並適應社會的發展。這兩種機能發揮作用並不是同步的和均衡的,它與這種文化自身的自信程度和開放程度及其所處的社會環境等有著密切的聯系。由於希臘羅馬以後的歐洲世界不具有中國文化上的那種優越和自信,再加上基督教占據社會思想主體地位後所帶來的偏執和非理性因素,所以對異質的猶太人和文化表現出了強烈的排斥而不是寬容。這樣,以兩種不同宗教信仰為主體的社會在文化生活上表現出的差異竟然成了一種現實沖突的借口。

⑨ 為什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摧殘猶太人而猶太人不反擊呢

猶太人太聰明了``而且猶太人也很有錢``德國人殺了猶太人就可以獲得猶太人的財產去提高德國的軍備力量``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

⑩ 二戰為什麼德國要欺負猶太人

因為猶太人壟斷了德國的經濟,而德國又認為日耳曼人是最優秀的民族,且他們信仰也不同.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不是猶太人欺負德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9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