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德國侵略過哪些國家
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丹麥,挪威,盧森堡,荷蘭,比利時,法國,蘇聯,南斯拉夫,錫蘭,非洲的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和利比亞被其控制。芬蘭,羅馬尼亞,匈牙利,保加利亞和芬蘭是追隨德國。只在英國的上空進行了空戰沒有佔領。
Ⅱ 德國是什麼時候侵佔青島的 德國侵佔中國青島的歷史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11月14日,德國以「巨野教案」為借口侵佔青島,青島淪為殖民地。
1897年,兩名德國傳教士在山東曹州府巨野縣張家莊因欺壓平民被殺,這本是當時在教會和中國民眾矛盾不斷的大背景下發生的一次偶然事件,卻因為德國以此為借口出兵佔領膠州灣而被載入史冊,這就是「巨野教案」。
1897年11月14日,德國的軍艦在清軍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輕而易舉從棧橋登陸,隨後迫使清政府簽訂了《膠澳租借條約》,1891年才開始建置的「年幼」的青島(當時稱膠澳)就這樣落入了日耳曼之鷹的爪牙之下,從此揭開了一段影響深遠的歷史。
民國三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取代德國佔領青島。民國八年(1919年),中國以收回青島主權為導火索,爆發了「五四運動」,這是中國近、現代歷史的分水嶺。
民國十一年(1922年)12月10日,中國北洋政府收回青島,辟為商埠。民國十八年(1929年)7月,國民政府設青島特別市,1930年改稱青島市。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佔青島。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國民政府接管青島,仍為特別市。
Ⅲ 二戰時德國,義大利,日本分別侵略了哪些國家與地區
朝鮮半島 中國 俄羅斯 蒙古 泰國 緬甸 印度 越南 東南亞的所有國家和美國
Ⅳ 山東是怎麼被德國佔領的,具體點
山東是被德國通過一系列不正當手段陰謀強占的。具體分為以下四個過程:
一、完成南線和北線封鎖
1897年11月1日「巨野教案」發生後,給德國人出兵提供了糾紛口實。11月6日,德皇威廉二世命令在上海的德國遠東艦隊司令棣利斯「立即開往膠州,占據該地,並威脅報復,積極行動」。
1897年11月10日,從上海率「開士」號、「晚蔡司」號、「康茂冷」號3艘軍艦兵分二路佔領了後海的清軍兵營和團島軍火庫,完成了對清軍的北線包圍。
與此同時,駐泊在前海的德軍重巡洋艦愷撒號兵分三路,先佔領了大鐵碼頭旁的清軍倉庫和前海兵營,最後一路去膠州灣清軍衙門送達退兵通牒,完成了對清軍的南線包圍。
二、切斷清軍與外界聯系
佔領行動全部完成後,德軍遠東艦隊司令棣特利斯少將派出特使安孟大尉,向還處於莫名其妙、手足無措的清軍總兵章高元遞交一封讓清軍退出膠州灣的退兵通牒。
文中提出:「膠州灣一地,限三點鍾將駐防兵勇全行退出女姑口、嶗山以外。只允帶火槍一車,其餘軍火炮位概不準帶,以四十八點鍾退清為限,過此即當敵軍辦理。」
德軍自佔領清軍的兵營和軍火庫後,切斷清軍與外界的一切聯系;控制各制高點,到處挖溝架炮,瞄準清軍衙門。面對清軍總兵章高元的「切實理論和厲聲責問」,德軍無動於衷,只是一味的向外驅趕清軍。
章高元一邊差人將危情飛報朝廷,一邊暫將隊伍帶至青島口以北8公里的四方村駐扎。當日下午2時許,德軍眼見目的達到,馬上在前海灣舉行慶祝儀式。
德國先在原清軍衙門的旗桿上升起一面德國旗,然後由艦隊司令棣特利斯少將發表了趾高氣揚的講話,海上的威廉王子號也施放禮炮二十一響。
三、清政府命令不輕舉妄動
11月16日下午,清政府來電指示:「惟有鎮靜嚴扎,任其恐嚇,不為所動,斷不可先行開炮,致釁自我啟。」嚴令清軍不得與德軍發生沖突,以免將事態擴大。
德軍則氣勢囂張,不斷來到四方清軍兵營門前無理取鬧。他們威脅挑釁,甚至砸壞清軍哨兵數支步槍,面對德軍的暴行,軍中士兵紛紛言戰,卻被章高元竭力安撫。
1897年11月19日,德軍以棣特利斯少將要與章高元總兵會面商談兩軍事宜為由,將章高元誘至威廉王子號巡洋艦上嚴加看守,割斷聯系,使清軍處於群龍無首的境地。
四、德國強占膠州灣
德軍則加緊派出600餘名士兵分頭向即墨、膠州等地進發。膠州灣這邊的德軍也是加緊武力恫嚇,擠占清軍營地,伺機搶奪清軍的武器彈葯。德軍此舉意在繼續向清政府施加壓力,威逼讓步。
11月30日,北京總理衙門李中堂來電:「本日奉旨,著章高元移扎煙台。務即知會德提督勿再逼迫,容汝從容督隊移扎。」
12月3日晚上6時,章高元才被德軍送到岸上,一路行至滄口回營。5日,清軍北移。自1897年12月5日起,膠州灣地區被德國陰謀強占。
(4)哪些省份被德國侵略過擴展閱讀:
1898年3月6日,由李鴻章、翁同龢代表清政府,與德國駐華公使海靖簽訂此條約。中德《膠澳租界條約》包括膠澳租界、鐵路礦務及山東全省辦事之法三端,共10款。主要內容有:
(1)膠州灣及灣內各島租與德國,為期99年。租期內膠州灣歸德國管轄,德國得以制定章程約束它國(包括中國)之來往船隻。
(2)膠州灣沿岸潮平100里內,劃為中立地區,德國官兵有權自由通行,清政府在該區域內"派駐兵營、籌辦兵法",須先與德國會商辦理。如德國須整頓水道等事,中國不得阻攔。
(3)中國允許德國在山東築鐵路兩條,一條由膠澳經濰縣、青州、博山、淄川、鄒平等處通往濟南,一條由膠澳往沂州經萊蕪縣至濟南。德國並有權開采鐵路沿線30里內礦產。
(4)山東省內任何工程須用外國人員、資本、器材時,首先應與德國商辦。
Ⅳ 鴉片戰爭時期,外國列強分別侵佔了我國哪些省份
1842年8月29日,中英兩國在南京江面的英國軍艦上簽訂了《南京條約》。它是中國近代史上外國侵略者強迫清朝廷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主要內容有割讓香港島給英國等。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戰敗後,清朝廷被迫於1858年先後與英、法、美、俄簽訂《天津條約》,與沙俄簽訂《璦琿條約》,俄國割佔中國東北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地區6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1860年又與英、法、俄簽訂《北京條約》,俄國割佔中國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約40萬平方公萬平方公里的領土。1864年簽訂《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俄國據此割佔中國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地區44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1881年簽訂的《中俄伊犁條約》,以及以後的五個勘界議定書,又使俄國割佔了中國西北部7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19世紀侵佔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是俄國。它強迫清朝廷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佔了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150多萬平方公里。
中法戰爭爆發於1884—1885年期間,是法國侵略越南時和中國發生的戰爭。1885年,清朝軍隊獲勝後反與法國簽訂了屈辱的《中法新約》。
1895年訂立的《馬關條約》中,有中國割讓遼東半島給日本的條款,俄國出於進一步侵略中國的目的,聯合德國、法國一起干涉此事。中國被迫向日本增加賠款白銀3000萬兩以「贖回」遼東半島。史稱三國干涉遠遼。隨後三國以此為機,強迫清朝廷給予許多侵略特權。
1898年,德國強迫「租借」膠州灣,以山東半島為其勢力范圍。
1898年,俄國強迫「租借」旅順和大連,將長城以北和新疆據為其勢力范圍。
1898年,法國強迫「租借」廣州灣,把廣東、廣西及雲南據為其勢力范圍。
1898年,英國強迫「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地區及附近島嶼(統稱新界),並將長江流域10個省據為其勢力范圍。
日本在割佔台灣和澎湖列島之後,又於1898年強據福建為其勢力范圍。
19世紀末,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狂潮時,美國正忙於同西班牙爭奪菲律賓。為擴大其在中國的侵略權益,1899年提出「門戶開放」的侵略政策,此後,美國在中國雖然沒有強占、「租借」中國領土和劃分勢力范圍,但卻以更狡猾的方式擴大對中國的侵略。
《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是英國強迫清朝廷訂立的關於「租借」九龍的條約,於1898年6月9日在北京簽訂。主要內容為:九龍(不包括九龍城)租給英國,租期99年。
1898年英國強迫清朝廷「租借」九龍半島,激起九龍人民的義憤。1898年4月15日16日,九龍民眾武裝數千人在大埔墟阻擊英國侵略軍。後在英軍和清軍的鎮壓下,斗爭失敗。
中美華工條約是美國強迫清廷訂立的關於限制旅美華工的條約,1894年3月在華盛頓訂立。主要內容有不準華人入美國國籍等。
《中葡北京條約》是葡萄牙在英國支持下強迫清廷訂立的不平等條約,1887年12月1日在北京簽訂。主要內容有:中國准許葡萄牙永駐和管理澳門以及屬澳之地等。
Ⅵ 二戰時德國侵佔了哪些國家
直接佔領的是15個。
二戰德國佔領的有:波蘭、挪威、瑞典、丹麥、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法國、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希臘等巴爾干半島諸國(因二戰到現在巴爾干半島政治格局變化太大,只說出幾個二戰時的主要國家);
還有原蘇聯西部的加盟共和國,主要有摩爾多瓦、烏克蘭、白俄羅斯、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以及俄羅斯一部分。
在戰爭後期義大利投降後,德國一度佔領義大利北部。此外德國還有一些仆從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匈牙利、芬蘭、匈牙利、義大利。
Ⅶ 二戰蘇聯哪些地方被德國佔領了
1941年6月22日,蘇德站長爆發後,德國與他的仆從國芬蘭,羅馬尼亞,匈牙利,義大利等國共出動了190個師,305萬人,其中德國陸軍出動了3/4,裝甲師更是出動了95%。在從波羅的海到黑海2000多公里的戰線上,向蘇聯發動了大規模進攻。蘇軍因措手不及,損失慘重,不得不邊戰邊退,陸續撤往內陸地區防守,隨後德軍攻佔了拉脫維亞,立陶宛全部,白俄羅斯,烏克蘭大部,直逼列寧格勒,並佔領了斯摩棱斯克與基輔。五個月的時間德軍便佔領了蘇聯150 萬公里的土地,相當於4.2個德國的面積。
二戰中德國佔領的蘇聯的主要城市有基輔、明斯克、布良斯克、斯摩棱斯克、哈爾科夫、敖德薩、塞瓦斯托波爾、克里木、克林、伊斯特臘、圖拉、加里寧、列寧格勒、柳班、錫尼亞維諾、托斯諾、新索克利尼基。發生過重大戰役的有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列寧格勒、庫爾斯克 、斯摩棱斯克、布良斯克.莫日艾斯克戰役。其中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又被稱為二戰的重大轉折點。
Ⅷ 德國侵佔中國青島的歷史事件是
1897年,兩名德國傳教士在山東曹州府巨野縣張家莊因欺壓平民被殺,這本是當時在教會和中國民眾矛盾不斷的大背景下發生的一次偶然事件,卻因為德國以此為借口出兵佔領膠州灣而被載入史冊,這就是「巨野教案」。1897年11月14日,德國的軍艦在清軍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輕而易舉從棧橋登陸,隨後迫使清政府簽訂了《膠澳租借條約》,1891年才開始建置的「年幼」的青島(當時稱膠澳)就這樣落入了日耳曼之鷹的爪牙之下,從此揭開了一段影響深遠的歷史。
覬覦膠州灣:提前一年制訂計劃
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經過跳躍式發展已經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個資本主義強國。經濟的強大促使德國向外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德國外交已經放棄了俾斯麥時代保守的「大陸政策」,轉向更為冒險的「世界政策」,德皇威廉二世公開宣稱要爭奪更多「陽光下的地盤」。
從19世紀60年代起,德國就對中國東部沿海的澎湖、大鵬灣、廈門、舟山 、膠州灣等港口進行過調查,其中德國的地質學家李希霍芬於1869年3月踏上齊魯大地,開始了3個月的實地勘測。他的到來,對於山東來說,是殖民者罪惡的開端,是德國殖民統治的前期准備。李希霍芬對山東的礦產、物產、交通、港口等方面做了詳細調查,尤其以煤炭資源描述甚詳。通過考察他得出以下結論:山東地區極為富庶,有可供使用的豐富資源和大量廉價勞動力,並且有位置優越的可供作軍港和商港的膠州灣。
甲午戰爭之後,攫取青島就成為德皇威廉二世孜孜以求的目標,並開始制訂佔領計劃。1896年德國東亞艦隊海軍上將梯爾匹茨乘「皇帝號」駛抵膠州灣考察,同年12月15日,德國海軍一份佔領膠州灣的計劃就送達到德皇手上,其完整、詳細、可行的程度都令人驚訝。
巨野教案:德國人期待已久的借口
進入1897年,德國把巡演艦隊駐扎在中國沿海,伺機發動侵華戰爭,又派水質工程師弗蘭西斯前來考察膠州灣的水質情況,看能否用做軍事基地。1897年10月1日,德國駐華公使海靖蠻橫地「通知」中國政府:「我們保留帝國軍艦在今冬必要時停泊膠州灣。」這實際上就是佔領前的戰書和宣言。而1897年11月1日夜爆發的巨野教案,則成為德軍出兵膠州灣的借口,威廉二世曾在一封信中寫道:「華人終於給我們提供了期待已久的理由和時間,我決定立刻動手。」
現在回看巨野教案,這是一個偶然事件,但也是當時歷史背景下的一種必然 。19世紀,世界列強把垂涎中國變成侵略實際步驟,派出大量「馬前卒」傳教士來華。僅據山東一地統計,當時有大小教堂1300餘處,其中很多都成為侵略活動的據點。胡繩在1952年所著《帝國主義與中國政治》一書中,就揭露說:「他們正是假慈假悲,在中國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外國人 ,所以教會成為群眾憤怒的對象。」巨野教案中的兩名傳教士也是因欺壓平民引發不滿,才被殺害的。
清軍零抵抗:德軍不費一兵一卒
巨野教案發生後,清政府嚴飭山東巡撫派司道大員查辦,限期15天內拿獲真凶,向德國政府表示道歉,藉此表明中國對這一案件的重視,企圖杜絕德國侵奪中國的口實。
但1897年11月7日深夜,威廉密令停泊在上海的剛剛代替梯爾匹茨擔任遠東艦隊司令的棣特利希海軍少將:「全部艦隊立即開往膠州,使用最大可能的力量,堅決地去獲取最充分的滿足。此行目的必須保持秘密。」棣特利希接到密令後,命令在上海的德國艦隊立即進入戰爭狀態。13日下午,棣特利希率領艦隊駛入青島前海。「駐防清軍哨兵從三色旗上判斷出是德國軍艦。總兵章高元已從哨兵快報得到德艦進港的消息,正欲令清兵前去詢問,卻見德艦放出短艇向岸邊駛來,安孟大尉和兩名士官,隨帶漢語翻譯,奉艦隊司令棣特利希將軍前來拜訪章總兵」,周兆利說,見到三名德國軍官,得知德艦乃「借地操演」而進港駐泊,逗留幾日便可離港,章總兵懸起的心才一塊石頭落了地,「安孟大尉的恭敬禮讓,使章總兵頗為舒服,提出是晚特在總兵衙門設宴款待將軍,為其接風洗塵,以重邦交,德使一番虛於委蛇之後,拒絕了清軍好意,11月13日這一天就在波瀾不驚中滑落過去。」
11月14日,清晨7時許,艦隊司令棣特利希發布了佔領膠州灣的命令。由「羚羊號」及「威廉號」兩艦官兵組成500人的陸戰隊,分乘三艘快艇,從棧橋登陸,並分頭佔領了軍火庫、電報局、棧橋、青島炮台,包圍了總兵衙門和4個兵營。中午,棣特利希派員向章高元遞交了通牒:把膠州灣交給德軍,清軍必須在3個小時之內撤到女姑口和嶗山以外,以四十八小時退完為限,「過此即當敵軍辦理」。
在德軍威逼之下,章高元沒開一槍一炮於14日下午三時下令清軍拔隊後撤,由青島村退往山後的四方,當日德軍宣布佔領膠州灣及其附近一切海島及屬地。隨後的18天中,章高元在德軍威逼下一退再退,由四方退至滄口,最後調駐煙台,青島從此淪為德國殖民地。
屈辱的條約
「給的比要求的多」
巨野教案發生後,清政府試圖與德國展開談判,但沒有任何對策又怕得罪洋人的清政府和總理衙門一直謹小慎微,一步步落入德國人的圈套。德國派兵佔領膠州灣後,清政府內部一片愕然。山東巡撫李秉衡和部分御史主張對德開戰,而以李鴻章為首的實權派大臣則主張「以夷制夷」,11月15日深夜,李鴻章還輕裝簡從,前往俄國駐華使館,「以中國政府名義懇切地乞求俄國支援」。但德俄很快達成妥協,俄國不反對德佔膠州灣,作為交換,德國亦支持俄國佔有旅順和大連。
在德國的步步緊逼下,1898年3月6日,李鴻章、翁同龢與海靖在北京正式簽訂《膠澳租界條約》,德國強租青島海陸面積計551.5平方公里,租期99年,並獲得膠濟、青萊兩路的築路權及鐵路兩旁的采礦權,8萬多青島居民及整個山東淪入德國殖民統治之下。此外,還賠償了德國建築教堂費用22.5萬兩白銀,德國外交大臣說:「其准備給我們的,竟比我們要求的還要多。」
德國佔領膠州灣及《膠澳租界條約》的簽訂產生了重大影響,不但引發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也直接推動了戊戌變法的發生。對青島來說則開始了被奴役、被掠奪的殖民歷史,將青島城市功能和結構都打上鮮明的殖民化烙印。記者 王法艷
膠州灣風雲備忘錄
至少自1869年起,德國人便開始有計劃地對膠州灣及周邊進行調查研究,當年3月,近代德國著名的地理地質學家李希霍芬在齊魯大地上穿梭1165公里,對山東境內礦藏、貿易、交通等都進行了詳密考察,並於 1877年向德國政府提交《山東地理環境和礦產資源》報告,強調了膠州灣的優越地理位置,建議在此建築港口。
1897年1月29日,德使海靖再度受命要求租借膠州灣。
1897年11月6日,威廉二世諭德國外交部:如果中國政府不對巨野教案以巨額賠款,並立即追緝嚴辦兇手,艦隊必須佔領膠州灣並採取嚴重報復行動。德皇在信中說:中國人終於把我們渴望已久的理由和「意外事件」提供給我們了。
1897年11月14日早上7時許,德國士兵在晨霧迷濛中登上膠州灣陸地,中午過後,章高元即令清軍撤退至青島山後四方村一帶,慌忙中竟將14門鋼炮丟給了德軍,清政府營建了7年多的膠澳海防基地在沒有發揮作用的情況下失陷。就這樣,膠州灣落入日耳曼之鷹的利爪之下。
1898年3月6日,76歲的李鴻章已無力回天,他和翁同龢代表清政府與德國簽訂了《膠澳租借條約》。德國不僅強租膠澳99年,整個山東也成為其勢力范圍,膠州灣畔的小漁村由此成為當時遠東最繁忙的建築工地,並以自由港的身份被拉入到世界格局中,德皇威廉二世將租借地內的新市區命名為「青島」。
Ⅸ 德國對中國的侵略有哪些
德國搶奪了法國的傳教權後,在山東菏澤巨野傳教,唆使教徒欺壓老百姓,官方對洋大人不管不顧,當地老百姓10幾個人把2個傳教士殺了,第12天軍艦開赴膠州灣,要和清廷開戰,光緒怕了,簽到賠款條約,還把山東的官全治罪撤職,自此山東脫離清政府管轄,東北被沙皇俄國侵佔,山東被德國侵佔,自此,帝國主義的鐵蹄開始了對羸弱的中國開始了半殖民的封建社會的統治,自己可以網路查查,是德國威廉二世的很早計劃,要在遠東建立軍港
Ⅹ 二戰德國侵略過哪些國家
波蘭、法國、蘇聯、挪威、比利時等。
1、波蘭
波蘭共和國(波蘭語:Rzeczpospolita Polska,英語:The Republic Of Poland),簡稱波蘭,是一個位於中歐,由16個省組成的民主共和制國家。
東與烏克蘭及白羅斯相連,東北與立陶宛及俄羅斯的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西與德國接壤,南與捷克和斯洛伐克為鄰,北面瀕臨波羅的海。
1939年9月1日,德國以閃電戰突襲波蘭,迅速侵佔波蘭大部分領土。1940年9月17日,蘇聯領導人斯大林以建立東方防線為由,命令60萬蘇聯紅軍越過蘇波邊界,進攻波蘭東部,佔領了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
9月18日,蘇軍與德軍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會師,蘇、德兩軍以皮薩河—那累夫河—維斯瓦河—桑河一線為界瓜分了波蘭。9月28日,德軍攻陷華沙,波蘭再次淪亡。波蘭人民開始了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戰爭。
戰後建立波蘭人民共和國,1980年爆發團結工會大罷工,1989年實行總統和議會制,同年改名為波蘭共和國,後加入歐盟和北約。
2、法國
法蘭西共和國(法語:République française,英語:French Republic),簡稱「法國」(France),是一個本土位於西歐的半總統共和制國家,海外領土包括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地區。
1939年9月1日,德軍入侵波蘭,法國實行全國總動員。9月3日,法國對德宣戰,但法國節節敗退。
1940年6月22日,貝當元帥與德國簽訂投降協定,法蘭西第三共和國覆滅。7月在法國中部的維希建立了的傀儡政府。
二戰後,建立法蘭西第四共和國,1958年被夏爾·戴高樂建立的第五共和國所取代。在漫長的歷史中,該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文學家和思想家,此外還具有全球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3、蘇聯
蘇聯全稱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俄語:Союз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俄語縮寫:СССР)。
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1922年12月30日,俄羅斯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南高加索聯邦組成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後擴至15個加盟共和國)。
二戰時期,德國入侵蘇聯,剛開始蘇聯節節敗退,1941年12月6日,蘇軍從莫斯科城郊開始反攻,到次年4月下旬擊潰德軍50多個師,擊斃擊傷德軍80多萬人,將敵軍擊退150多公里,解除了對莫斯科的威脅,奪回了60多座城市。
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宣告了希特勒「閃擊戰」的徹底破產,粉碎了德軍自二戰開始以來不可戰勝的神話,也成為蘇聯衛國戰爭的一個轉折點。1941年至1945年間,英國與加拿大共同向蘇聯提供了大約150萬噸的軍用補給品和糧食。
1943年初,蘇聯紅軍經過頑強抵抗,獲得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後,蘇軍才在戰場上掌握了主動。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蘇聯成為了與美國並稱的世界超級大國,世界進入到兩極格局,蘇聯主張通過大力發展軍事力量來同美國爭奪世界霸權,之後蘇聯與美國的冷戰在1946年3月正式拉開序幕。
1991年12月25日,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宣布辭職,蘇聯最高蘇維埃於次日通過決議宣布蘇聯停止存在,葉利欽領導的俄羅斯聯邦繼承蘇聯主要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蘇聯解體,蘇共解散,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遭受重大挫折。
4、挪威
挪威王國(挪威語:Kongeriket Norge或 Kongeriket Noreg),簡稱「挪威」(挪威語:Norge 或Noreg), 意為「通往北方之路」,是北歐五國之一,位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部。
挪威領土南北狹長,海岸線漫長曲折,沿海島嶼很多,被稱為「萬島之國」,領土與瑞典、芬蘭、俄羅斯接壤,屬地還包括斯瓦爾巴群島和揚馬延島。首都為奧斯陸。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法西斯德國佔領,哈康國王及他的政府流亡英國。1945年獲得解放。
5、比利時
比利時王國(荷蘭語:België,法語:Belgique,德語:Belgien),簡稱「比利時」,位於歐洲西部沿海,東與德國接壤,北與荷蘭比鄰,南與法國交界,東南與盧森堡毗連,西臨北海與英國隔海相望。海岸線長66.5公里。
全國面積2/3為丘陵和平坦低地,全境分為西北部沿海佛蘭德倫平原、中部丘陵、東南部阿登高原三部分,最高點海拔694米,主要河流有馬斯河和埃斯考河,屬海洋溫帶闊葉林氣候,四季明顯。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比利時被法西斯德國佔領,1940年5月28日利奧波德(neobored)三世簽字投降,比利時政府流亡英國。比利時人民積極展開反法西斯斗爭。1944年9月比利時光復。
1944年比利時同荷蘭、盧森堡結成關稅同盟(1958年發展為比、荷、盧經濟聯盟)。並同法國、英國、盧森堡和荷蘭締結區域性的防禦組織。1949年4月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波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比利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挪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蘇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