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世界上第2強大的是哪個國家
德國。
德國是個歷史上的奇跡,它統一前的國際環境比現在的阿拉伯世界好不了多少,國內大大小小的上百個城邦林立,普魯士僅僅是其中較強的一個,和埃及差不多的地位。周邊強鄰環伺,又是四戰之地,稍有動靜,四面皆敵,而且每一面的敵人都非常強大,每一次看上去都有亡國的危險,中間還碰上了拿破崙這樣不世出的英雄,普軍幾乎是碰一次敗一次,可它的命就是硬,天才的統帥和驍勇善戰的士兵一次次挽救了國家。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到了鐵血宰相俾斯麥手中竟然奇跡般地實現了國家統一。在冷戰結束,二戰後遺留下來的三個分裂的國家(中朝德),也就它抓住了千載難逢的時機,重新統一了。雖說西德統一東德猶如大蟒蛇吞大水牛,險些給噎死,十幾年消化不良,但總算統一了,沒有內耗,可以勁往一處使,有了領銜主演的基本條件。
中國總在喊韜光養晦,實際上真正韜光養晦做得好的是德國。德國是世界第二貿易大國,第三經濟大國,戰後五十多年來不顯山不露水不出頭,一心一意謀發展。而中國現在才是世界第三貿易大國,就弄得舉世側目,滿世界對中國產品反傾銷。
與另一個戰敗國日本不同,德國充分反省自己的侵略歷史,得到了鄰國的諒解和信任,這對它的發展有極大的好處。德國也不像日本經濟發展起來後那樣招搖,滿世界張牙舞爪炫耀財富,活脫脫一個暴發戶,讓美國老大深感危機,最後被逼簽了個「廣場協議」,經濟增長就此結束。
德國就十分聰明,在經濟發展到一定規模後,積極倡導和推動歐元區,從經濟上把歐洲一幫各懷鬼胎的傢伙間接拉上了自已的戰車。表面上看,歐元損害了德國的主權,而歐元如果沒有德國馬克,根本不值一提,但這個微小的犧牲對德國是十分值得的!一方面歐元給了德國極好的掩護,美國即使嗅出了味道,也拿德國沒辦法,只能間接打擊。美國要像收拾日本那樣遏制德國,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歐元區一、二十個國家,美國想跟誰簽「廣場協議」呀?韜光養晦真是要有技巧的。
另一方面德國作為控股方或者說是歐元的主導方反而更有力量,美國盡管對於經濟挑戰十分敏感,但歐元區的經濟規模不亞於美國,美國想扼制德國經濟,不能不與整個歐元區較量,這就超出了美國的能力。美國事實上一直在想方設法阻撓歐元的誕生,在歐元誕生後又千方百計打擊歐元,戰爭、金融危機、石油危機,從各個角度沖出歐元的穩定,效果不是沒有,但不像收拾日本那樣成效顯著,關鍵是歐元的實力不亞於美元,美國成為老大的基石是美元帝國,而歐元一旦穩定下來,美元帝國的崩潰就不可避免了。德國在不經意間就向美國最脆弱的一面發起了挑戰,不動聲色就刺出了又准又狠的一劍。
德國在政治上能夠順利韜光養晦,很大程度得益於身邊有個好大喜功的法國。法國是個有意思的國家,常常自視過高,自拿破崙後,法國從來不能正確地估計自已的實力,彷彿拿破崙帶走了法國的全部國運和靈氣。
東西德統一後,德國最大的戰略目標就是消化東德,讓東德納入統一的經濟政*治體系,這個過程漫長而充滿痛苦,以致十幾年來德國在國際舞台上只能蟄伏。因此德國有技巧性地隱在法國身後,讓法國去沖鋒陷陣,大部分時候,德國只要隨大流即可。這次伊拉克戰爭,德國浮出了水面,實在是沒有辦法的事兒。沒有德國在後面撐腰,法國人恐怕早頂不住美國的威脅、利誘。
縱觀世界列國,能終結美國霸權的只可能是德國。德國可不像中國是維吾爾姑娘,小辮子一抓一大把,人權問題、民主問題、宗教問題、民族問題,匯率問題,血汗工廠問題(可笑不是,一個號稱工人為統治階級的國家要別人來關心工人的身心健康問題,盡管是不懷好意)等等。制裁、禁運、封鎖手段也是很多的,不要說中國不怕,至少中國某些既得利益集團是很害怕的,某些貪官污吏們唯一關心的,也許就是有沒有大把大把的錢拿,至於血汗工廠工人的艱辛、窮孩子有沒有學上、老百姓看不看得起病、住不住得起房子、到哪兒能找到工作、工作環境安全否等等,那就不是這幫「精英」們願意考慮的事兒。
德國就不同了,民主、自由、人權等等,德國不見得比老大差,分裂什麼的更是上不檯面。德國的民族單一,當然現在混了不少外國人,令光頭黨人很不高興,但也不足以掀起風浪,它的民族凝聚力遠非美、俄、中所能相比的。它的科技、教育、工業製造能力也毫不遜於黑老大,僅僅文攻是傷不了德國的,更何況還有一大幫小兄弟為它遮風擋雨。
在日本還在為自衛隊如何變成自衛軍苦惱時,德國軍隊早在科索沃、阿富汗大顯身手。德國的軍備規模不大,卻無一不精,德國能造出世界上最好的坦克、最好的常規潛艇,如果它真想武裝起來,德國人的效率那不是蓋的。當年希特勒可僅用四、五年的時間,就將德國從一戰後那個混亂、衰弱的國家,變成了歐洲大陸上令人顫抖的軍事強國!令黑老大切齒不已的伽利略系統,如果要抓幕後黑手,准又是德國。在歐洲大陸上除了德國,誰還有挑戰世界霸主的雄心和決心?!
更重要的是德國已經有兩次挑戰世界霸主的經歷,盡管都失敗了,但失敗者能學到的經驗教訓遠比勝利者為多,慘痛的歷史只會讓德國人更加的謹慎,更加的富有智謀,第三次總該是德國收獲的季節。美國現在一定後悔當初放任東西德統一,養虎為患,現在猛虎已行將出籠。
與日本不同,美國在沖繩的駐軍明裡是防中俄,實際上又何償不是控扼著日本的咽喉要道呢,日本就象一隻套著脖鏈的狗,被牢牢地拴在美國手心中。因此日本無法擺脫成為美國看門惡犬的命運。美國在德國也有駐軍,一是量不大,起不到威懾的作用,二是也沒有沖繩那樣良好的戰略要地,雙方如果交惡,駐德美軍就是送上門的人質。
當然如果只是德國單打獨斗,基本沒戲。歷史彷彿畫了一個圓,同二戰前一樣,德國又需要在亞洲尋找盟國,來分擔德國的壓力。歷史彷彿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德國又要武裝中國了,與二戰前不同的是,當時中國的實力太弱,幫不了德國什麼忙,因此盡管中國與德國曾有過一段蜜月期,蔣某人把他的二公子都送到德國留學,德國也送來了大量的軍事裝備和軍事顧問,不少德國軍官和中國結下了不解之緣,《蓋世太保槍口下的中國女人》那個中國女人為什麼那麼有面子,不就是有這段交情。德國最終還是選擇了日本,不管怎麼說,德國還是幫過中國大忙的。
德國有人戲稱施羅德每年都要去中國度假,其實很簡單,德國需要中國在太平洋牽制住黑老大,以後只會有更加密切的來往。德國人不見得歡迎中國人(德國人是骨子裡的種族主義者),德國政府卻是歡喜得緊。所以伽利略系統一定要把中國拉進來,意圖已經是昭然若揭,讓美國又氣又恨。中國是個能吸引眼球的國家,能夠掩護德國展開。與二戰不同的是,這次中國有能力給德國提供有力的支持,無論是政治、軍事還是經濟。這是歷史的宿命,希望中國這次爭點氣,能從德國身上多學點東西。不要像蔣某人只學了個皮毛,幾十個德械師一年就打光了。真正的盟友象是多年的夫妻,有事的時候,一個眼色就能心領神會,現在如此密切的來往,說明還只是在初戀階段,需要認真的觀察和體會。
德國最終認的是實力,有實力,自然就有交易,沒有實力,那就只有作魚肉了。
德國的第三次挑戰,不一定是使用戰爭手段。
Ⅱ 希特勒是怎麼帶領德國走出經濟危機,成為世界第二強國的
其實當時的希特勒,他在當政之後,僅僅用了6年半的時間,就已經讓德國成為了當時世界上的第二強國。而他其實所做的首先從精神上面來講的話,給民眾很多的精神鼓動,希特勒他在上台之後不得不說十分的具有煽動性以及感染力。
那麼在這個時候也興起了一大批的工程項目,而且當時的希特勒他在上位之後迅速的去修建高速路,以工代賑,其實這樣的方式可以說是很好的彌補了當時德國經濟的一種缺陷。以工代賑的方式可以減緩失業,而且還能夠創造大量的工作崗位,大量工程的開工,與此同時又可以拉動其他行業的生產,這樣的話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的產業鏈,使得德國經濟得到了迅速的提升。
Ⅲ 世界第2強國是哪個
軍事排行1.俄羅斯、2.中國、3.日本、4.德國、5.英國、6.法國.
經濟總量排行1.中國、2.日本、3.德國、4.英國、5.法國.、6.俄羅斯
高科技1.日本、2.德國、3.法國、4.英國、5.中國、6.俄羅斯.
政治1.法國、2.德國、3.俄羅斯、4.英國、5.日本、6.中國.
文化並列第一,沒有最好,各有所長。
綜合國力一般都是看軍事和經濟。經濟中國比俄羅斯富,軍事俄羅斯比中國強。(美國人認為1.美國2.俄羅斯3.中國)所以除掉美國第2和第3分別是俄羅斯、中國吧。中國暫時排第三.但超過俄羅斯是遲早的事。但超越美國是百年內不可能的事。
Ⅳ 世界上十大強國是哪幾個國家
經濟十大強國:
1 美國
2 日本
3 中國
4 德國
5 英國
6 法國
7 義大利
8 西班牙
9 加拿大
10 俄羅斯
軍事十大強國:
第一名 美國
作為唯一超級大國 作為世界超級警察的美國 實在無話可說
優勢:1,超強的經濟實力 2;世界第一的武備 3;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 4;人口
劣勢:1;軍力分散 2;世界警察不得民心 3;樹敵太多 潛在敵人更多 4;民眾戰爭承受力弱
第二名 俄羅斯
這個昔日的超級大國繼承了蘇聯70%的軍力,重工業基礎雄厚,軍事科技發達雖然解體軍事實力下降但俗話說的好「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其戰爭機器(造船廠 飛機廠)並沒有因為解體而受到致命沖擊飛機和軍艦的性能仍居世界前列其具有毀滅性的核打擊力量 仍讓世界所有國家包括美國感到恐懼!~它的軍隊有著無上的光輝歷史榮譽其軍隊的危機都是暫時的其潛力不可預測個人感覺軍事實力會隨著俄羅斯的經濟復甦而復甦所以俄羅斯不懼怕打大戰反而大的戰爭可能會讓其軍力迅速復甦(戰爭狀態時戰爭機器是要全部充公的)相對現在的俄羅斯更害怕的是拼消耗的局部戰爭和看不見影子的反恐戰爭
優勢:1;龐大的戰爭機器是其軍事潛力的基礎 2;廣大的國土和豐富的戰略資源
劣勢:1;其糟糕的經濟讓人絕望 2;國內人心不穩 社會動盪 3;惡劣的周邊環境 分裂勢力猖獗 4;解體的俄羅斯仍然無法擺脫歐洲和美國的戒心
第三名歐盟
把戰爭潛力低下的歐洲任何一國單拿出來排 都是非常可笑的 其國土面積的狹小和人口的數量根本無法適應現代戰爭的高破壞力和大殺傷力戰爭一打起來 如果造船廠 軍工廠遭到毀滅性打擊 其戰斗持續力從何而來???所以 排第三的應該是整個歐盟因為現在的法國德國等歐盟中任何一國糟到侵略 而其他國家袖手旁觀的情況根本不會出現了所以以後對敵不會是單個的法國或德國單獨對敵必定是聯合軍隊或是相互協調的軍隊共同對敵
優勢:1;強大的經濟實力是其軍力的保障 2;歐盟國家的先進軍事技術
劣勢:1;多國軍事合作的程度有限 戰時可能會形成各打各的狀態 2;歐盟能否成為一個堅強的實體 要受到其經濟一體化的程度的制約 3;歷的史陰影 使得絕大多數國家的民眾「厭戰」其民眾的戰爭承受力值得懷疑
第四名 無論從軍事實力還是戰爭潛力 中國都是當之無愧
中國擁有完善的軍事工業體系,軍事科技在跟蹤世界先進技術的同時,不斷提高,並且有很多創新,擁有較強的武器自主開發能力和武器整和仿製吸收能力。空間技術和導彈技術領先歐洲。軍隊再進行信息化建設的同時正邁向外層空間
中國是世界少有的幾個能夠單獨設計製造飛機和坦克的國家單憑這一點中國的戰爭潛力就是無窮的因為戰爭打起來如果你的武器飛機都是從外國進口的而本國不能獨立製造那樣的情況將是很悲慘的。。。。二戰中為什麼蘇聯的坦克越打越多美國的航母越打越多 其超強的戰爭潛力根本不是德國和日本所能比擬的
優勢:幅員遼闊的國土 讓我們有能力和有信心不懼怕任何國家的任何打擊
「有限的核力量」 能夠有效喝阻「核訛詐」
5000年的文化底蘊 使我們再與外敵抗爭中 有更加深厚的底氣
超強的戰爭承受力 無與倫比 (為祖國統一為人民犧牲 為打敗侵略者犧牲 舉國認同)
「人民解放軍」是老百姓心中的「定海神針」
而我們更加不能忽略的是 現在的政府不是媚外割地的「滿清政府」 不是親美賣國的「國民政府」 是一個說話算數 威嚴的有影響力的大國政府!~一個敢於為了國家統一不怕任何犧牲的政府
劣勢:海軍 空軍的劣勢再短期內無法徹底改變
軍隊長期沒有現代化作戰的經驗 能否打贏一場高科技戰爭有待實戰檢驗
這是「大國軍力排名」也就是第一檔的排名
其他的雖然名次排第5第6但絕對不是一個檔次的
第5名 印度
印度地大人口多 可其戰爭潛力 卻很差 沒有自己成熟的軍工系統 多數都依賴進口~打一個克什米爾戰爭竟然要從外國緊急進口炮彈!~~其軍工產業可見一般 但畢竟印度戰略縱深大 任何一個大國想一下子吃掉印度都是不可能的所以其短期的軍力在南亞地區仍可稱雄
並且再對陣小國上絕對不處下風 但要對陣「大國」實力稍遜
但其政府對軍事的熱衷和投資是一些國家所無法比的
優勢:1;政府的大力支持 2;地大物博 人口眾多 3;印度民眾的戰爭承受力強(可能與其宗教有關)4;優越的地理位置--很爽!~~
劣勢:1,武器多為進口 沒有自己成熟的軍工業 2;其獨特「民主體制」對於一些決策性的東西總是猶豫不決
第6名 日本
其強大的經濟實力是其軍事實力的基礎和保證並且再常規力量的建設上其投入和高科技都是讓人羨慕的有規劃的軍隊建設和有步驟的武器引進使其戰力超強 但其狹窄的戰略縱深對於現代戰爭來說是其致命的弱點 其高科技和現代化即是優勢也是劣勢就如美麗的花瓶 根本承受不起一次象美軍空襲巴格達那樣烈度的打擊國內的資源貧乏對於消耗戰來說更是天大的災難所以現在的日本根本沒有能力來單條任何一個大國 相對於中國日本更懼怕現代戰爭!~~ 但其對陣「小國」還是有一定的優勢但如果與其勢力相當的法德對抗 其差不多是平手
第7名 以色列
這是一支世界上少有的有著豐富現代作戰經驗的國家 其強大的經濟財富和高科技是其軍隊的強力保障 有著完善的軍工體系 和全民一心的作戰精神 這也是為什麼國小人少 仍能在阿拉伯世界的包圍中生存下來的原因!~
但其沒有戰略縱深 所以根本沒有與「大國」對抗的可能 「國小人少」的客觀事實照日本比更是不及所以其也只能排在日本之後但再對抗阿拉伯國家的表現上看 其優秀的軍事才華 和 適合本國國情的戰略戰術上比一般的國家有很大的優勢並且其戰爭動員和情報網也是海灣和許多國家所無法比的 排名第7當之無愧
(國家雖然只有幾百萬人 但其戰爭動員是世界第一 可以再短時間內可組織10幾萬的預備軍開赴前線)
其他的國家我真的找不出誰還能排得上 有人把加拿大 澳大利亞等國家拿出來排 我覺得有些可笑因為這2個國家的軍隊再歷史上從來沒單獨作戰過 都是配合別國作戰 從現在的形勢來看這2個國家繼續獨立作戰可能還是微乎其微
澳大利亞 總兵力不到6萬人 海軍空軍都不到2萬人 由於其周邊國家太弱所以顯現澳大利亞很強 但放眼到世界其軍事實力是排不上的
加拿大與澳大利亞非常相似 總兵力也是6萬左右 但其海軍連1萬人都不到 由於與美國是天然的盟友 所有加拿大軍隊總是跟隨美國軍隊作戰
Ⅳ 二戰十大強國是誰
二戰十大強國是美國、蘇聯、德國、日本、法國、義大利、中國、波蘭、塞爾維亞、瑞典。
Ⅵ 一戰時德國被義大利坑苦了,為何二戰時還不長記性
文/寂寞的紅酒
有句話叫「上帝創造義大利就是為了坑德國的」。一戰德國被義大利坑,二戰德國被義大利坑,就連踢足球還是被義大利坑,義大利簡直是坑德國專業戶。不禁有人要問,為何德國一戰被義大利坑了,二戰還不長記性?
其實這也不能怪德國,一戰時德國被義大利坑,是因為第一次和義大利合作,德國沒有想到義大利會那麼坑,連非洲黑叔叔都打不過。更沒有想到,一戰爆發後,義大利一直在觀望,壓根就沒拿三國同盟條約當回事。打了一年後,義大利感覺在德國身上沒什麼油水可撈,所以搖身一變,投入了協約國的懷抱,反過來打同盟國,坑苦了德國和他的盟友。不過義大利的首鼠兩端卻讓義大利在二戰中大撈了一筆。德國雖然恨義大利,但一點辦法沒有。如果一戰德國獲勝,估計第一個收拾的就是他。
二戰時,德國雖然知道義大利靠不住,但還是選擇了義大利,因為當時沒辦法。30年代,歐洲局勢風雲變幻,在嚴重的經濟危機沖擊下,除蘇聯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都損失慘重,經濟一落千丈,國民生活直線下降,失業潮和破產潮席捲各地,各國都焦頭爛額。為擺脫困境,各國紛紛採取措施補救,美國通過羅斯福新政擺脫了危機,英國通過清算渡過了難關,法國採取下放權力緩解了矛盾,其他國家也採取了各種辦法。不過義大利、日本兩國因為底子比較薄,實力比較差,沒法解決矛盾,因此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德國雖然實力不錯,但由於缺乏殖民地,又遭到英法的壓迫,所以也同樣走上了法西斯道路。三國都希望通過擴張擺脫困境,因此走到了一起。
此外,由於英法不願意和德國同流合污,美國奉行中立政策,蘇聯陽奉陰違,因此德國能拉攏的只有日本和義大利。義大利雖然弱,也比較坑,但起碼也算個強國,有總比沒有強。再說,義大利的墨索里尼是法西斯老前輩,不管義大利怎麼想,起碼墨索里尼是真心想和德國干一票大的。就這樣三國達成合作意向,形成了軸心國集團。只是希特勒沒有想到,義大利還是那麼坑,開打後,一路狂送。希特勒表示:義大利太坑,德國是真心帶不動。
Ⅶ 二戰十大強國是誰
二戰前期:
1.德國,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的科技迅猛發展,帶動工業與軍事發展,經過一戰之後,還能迅速崛起。
2.英國,19世紀基本是英國的天下,即使到了二戰,還有一定的威望。
3.日本,19世紀60年代,明治維新,開始學習西方,在東方開始崛起。
4.俄國,1961年農奴制改革之後,19世紀末20世紀初有一定的發展,再加上是個大國。
5.法國,18世紀到19世紀初,是法國的天下,到20世紀威望已經將近消退,再加上地盤也不夠大,尊敬前輩,勉強排個第五。
6.美國,1861年發生內戰,統一了全國,從此逐步走向發展,地處美洲,遠離戰場,自由逍遙,真正發家是在二戰中,各國在倒退,他邊發展,邊收錢。
7.中國,怎麼說也是個大國,不能委屈自己,勉強排上。
二戰後期:
1.美國,這個不用多說了
2.俄國,軍事實力強,怎麼說也有一項拿的出手。
3.英國,畢竟也是戰勝國嘛。
4.日本,雖然大戰失敗,可戰場不在他們家。
5.法國,人家也是戰勝國,總的排在德國前吧。
6.德國,科學家都跑了,設備都被搶了,挺慘。
7.中國,好歹咱也算勝了,給個名分還是要的。
下面的8,9,10的咱就別排了。
Ⅷ 一戰德國戰敗後為何迅速發展成為二戰強國
德國在第1次世界大戰之後能夠迅速崛起,主要是由2點原因造成的。首先要明白當初雖然德國失敗了,但是德國的基礎非常雄厚。由於當時德國還是有著一定實力的,所以並沒有那麼容易被打敗。並且在第1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美國和英國等戰勝國都反對削弱德國,所以德國就利用這個機會可以有發展的機會。當時美國和英國也想要利用德國來壓制蘇俄的勢力。那些戰勝國不僅沒有懲罰德國,反而向德國提供了非常大的經濟支持。就是因為當時這個決定,所以德國才可以在戰爭結束後迅速崛起。
Ⅸ 歐洲三大強國是哪三個國家
1、英國,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本土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面的不列顛群島,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
2、法蘭西共和國(法語:République française,英語:the French Republic),簡稱法國,是一個本土位於西歐的總統共和制國家,海外領土包括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地區。
3、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德語: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簡稱德國,是位於中歐的聯邦議會共和制國家,北鄰丹麥,西部與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接壤,南鄰瑞士和奧地利,東部與捷克和波蘭接壤,該國由16個聯邦州組成,首都為柏林,領土面積357167平方公里,以溫帶氣候為主,人口約8110萬人 ,是歐洲聯盟中人口最多的國家,以德意志人為主體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