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提供給中國什麼技術

德國提供給中國什麼技術

發布時間:2022-06-21 11:30:17

❶ 德國給過中國什麼技術

所謂的給技術其實是交換,並不是無常的,就算建國初期的蘇聯幫忙建立基礎工業,那也是有條件的,二戰時期的各種幫助其實也是有償的幫助,一切的關系都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礎上,就算我們改革開放時期和西方國家屬於蜜月期,但是他們給我們的東西也都是有償的,我們要付出很多很多才能獲取。

我們跟德國合作研發,都是建立在我們的完整工業體繫上面,德國汽車離不開我們中國市場,當然想要留下,必須要付出一點什麼,我們在動力技術上面是存在突出短板的,所以是最迫切需要的東西,現在跟德國聯合研發,說明了雙方都有對方擁有想要的東西,也可以說是相互之間的滿足吧,國與國之間其實就是這樣,沒有說對方無償給你什麼,而是你呢給人家什麼人家才會給你什麼。

❷ 德國為什麼敢於轉讓高鐵技術給中國

是不轉讓就沒機會了

開始之前,先要看一下國際上對高鐵的需求
高鐵市場在國際上實際上是比較雞肋的
這玩意的前提就是國土面積廣闊,而且有比較不錯的基礎配套設施(在印度那種電力供應也無法保障的國家,高鐵就是笑話)

這么算下來,潛在市場真心很小,地域廣闊且有良好配套設施的國家,也就是美國、俄國、加拿大、中國,四家,別無分號
但是美國和俄國以航空為主,加拿大人口稀少,不會發展
中國市場是唯一的機會
但中國開出的條件就是必須轉移技術,這種情況下,如果西門子拒絕,市場就是就是其他幾國的,連本也收不回

唯一的辦法就是清倉出售,搶了眼前的蛋糕再說

❸ 斯坦伯格德國總部對中國這邊的技術上有提供支持嗎

一定是有吧,不然中國這邊也不會出資去引進斯坦伯格在國內生產,主要看中也是德國製造鋼琴的技術吧,在中國的市場,有好產品也不愁沒有銷路,尤其是產品裡面有外國的技術數據。

❹ 請問德國有什麼東西可以引進中國來發展!

德國出口連續六年排名世界第一保持世界頭號商品出口大國的地位。德國的出口主要集中在汽車、機械和化工領域。其出口的主要商品有:汽車及配件,機械設備,化工產品,鋼鐵及非鐵金屬產品,發電及輸電設備,電信技術,收音機和電視機及元件,醫學、測量、控制、調節和光學產品及鍾表,食品,其它車輛,橡膠和塑料產品,金屬產品,辦公和數據處理設備等產品。汽車、機械製造、電子電氣、化工是德國的四大支柱產業,近年來,德可再生資源、納米技術和環保產業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成為德國優勢產業。
一、汽車製造業 德國是世界第三大汽車生產國,汽車工業是德國國民經濟的第一大產業,是帶動出口的驅動器、創新基地和就業保障。在德國,每七個從業人員中就有一個與汽車業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德國稅收的四分之一來自汽車及相關產業。 德國汽車工業歷史悠長,汽車技術高端先進,德汽車生產商每年申報約3000個專利,使德汽車工業保持世界領先地位。近年來,德國汽車工業在中端市場遭遇強大挑戰,市場競爭激烈,國內勞動力成本過高,觸動行業實施戰略轉移和尋找新的生產基地、建立新研發中心和開拓新的市場。從德國引進汽車製造技術也大有潛力可挖。
二、機械製造業 機械製造是德國產業的另一張王牌,「德國製造」已成為世界市場上「質量與信譽」的代名詞。德國不僅擁有激光技術國際領先的機床生產企業 Trumpf,更有眾多在某些方面獨樹一幟的專用機械生產商,且大多為中小企業。為了使德國機械製造業得以持續發展,德國確立了三大發展目標:「綠色製造」、「信息技術」和「極端製造」。所謂 「極端製造」指的在極端條件下,製造極端尺度或極高功能的器件和系統,集中表現在微細製造、超精密製造等方面。
三、化工業 德國是歐盟最大的化學工業國,占歐盟化工市場的26%。德國也是繼美、日之後世界第三大化工生產國,化工產品涵蓋7萬多個種類。德國共有1700多家化工企業,雇員總人數少於500人的中小企業佔90%以上,其銷售額占化工銷售總額的36%。
四、可再生能源 德國自然資源匱乏,重視環境保護,在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設備生產和技術研發方面都走在世界前列。目前,德國可再生能源設備生產總值在164億歐元左右,預計今後將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目前,世界上三分之一的水電設備、近二分之一的風力發電設備和近三分之一的太陽能電池都是德國製造的。德擁有世界第二大太陽能電池生產商Q-Cells公司。德Choren Instries公司發明了生物物質轉化新技術,用邊角木料、秸稈或稻草為原料生成生物燃料SunFuel。
五、納米技術 德國是最早開發納米技術的國家之一。政府高度重視納米技術的研發,聯邦教研部用於納米技術的專項經費已達1億多歐元,其中納米分析、納米生物技術、納米結構材料、納米化學、超薄層、超精度表面、納米光學、超精密加工、光晶體、分子電子學、二極體激光、系統集成、掩膜技術、生物晶元、磁電技術、功能納米顆粒等均是重點課題。 六、環保技術 德國是全球環保技術領先的國家。在德國工商會注冊的環保企業達1.1萬多家,從業人數超過140萬,約占總就業人數的4%。世界市場上近五分之一的環保產品來自德國,德國的環保技術貿易額佔世界總貿易額的六分之一,居世界領先地位。德環保產業涉及社會經濟的多個方面,如無公害食品行業、廢棄物處理和再循環、土地、大氣和水污染治理、環保產品和環保生產工藝開發。德國的環保產品中,技術含量高的高端解決方案佔主導地位。德國家族企業Kaercher是國際清潔技術市場的領跑者,其清潔器械銷往160多個國家和地區

❺ 納粹德國為何在中日戰爭前與中國關系如此密切甚至在戰爭中秘密給中國提供幫助

主要是中國和德國有相互合作的利益關系,德國想要中國的資源並牽制蘇聯,中國需要先進的技術和武器,希望德國的幫助。
德國有求於中國的是稀有戰略金屬——鎢礦砂,它是製造鎢合金鋼的關鍵材料,與製造槍炮有密不可分的關系。當時亞洲的產量佔全球產量的80%,中國華南地區的產量又占亞洲第一,中國的鎢產量佔有世界舉足輕重之地位。雙方議定用以貨易貨方式來進行貿易,中德兩國通過這樣的雙邊經濟往來均深蒙其惠。
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在德國大選中獲勝,出任德國總理。在中德軍事合作領域,阿道夫·希特勒見蔣介石政府驅逐蘇聯顧問、與蘇聯交惡、發動四一二事變、圍剿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等行動與其堅決反共的立場非常合拍,同時中國蘊藏的豐富自然資源(特別是如鎢、銻等戰略資源)和廣闊的工業品市場,也正是德國復興的重要便利條件,而且作為蘇聯的鄰國,完全可以作為有效的牽制力量和共同反蘇的政治盟友,加之他上台之後廢除了凡爾賽條約的種種限制,因此來華德國軍事顧問的級別與規模逐漸提高,原先帶有遮掩耳目的私人性質而逐漸轉為公開的官方援助。
雙方簽署了《五年軍事工業發展計劃》,德國開始幫助中國建立軍事工業,並在中國軍事工業尚未建成前向中國提供軍事裝備,而且第四任德國軍事總顧問前德國國防軍總司令漢斯·馮·塞克特上將(他是歷任德國軍事總顧問中最受蔣介石器重,待遇最高、地位最高的,甚至可以以「委員長委託人」的身份,代表蔣介石向國民黨政府各部門首腦下達指令!)在協助中國整軍建軍方面,提交《陸軍改革建議書》,提出了以有限的物力財力,首先建立一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小型核心示範武裝,再分批分期完成全國60個師的整編,他認為中國有這樣60個師的精銳常備軍就足以應付各種狀況了,這就是國軍30年代60個整編師方案的來源。
7.7事變後,德國顧問沒有對華北抗戰給予支持,列強及德國都不願意調停中日戰爭,只有蘇聯支持中國,雙方簽訂互不侵犯條約,為防止中蘇聯合,德國被迫參與調停中日戰爭,在淞滬抗戰失利,南京陷落後,日本侵略戰爭野心膨脹,在德國陶德曼調停中提出中國無法接受的亡國條件,遭到拒絕。德國的調停失敗後,1938年初,其國內的親日的法西斯勢力大增,控制了國防和外交,他們認為中國已經失敗了,所以親日的里賓特洛甫取了一系列措施,來解決德日關系中的幾大障礙——承認滿洲國問題、在華軍事顧問問題和軍火出口問題。1938年2月21日,德國承認滿洲國為獨立的國家。同年3月3日,德國決定在中日戰爭結束前不再接收中國軍事學員,並遣散現有的中國在德軍事學員。4月22日,令在華的德國軍事顧問返回德國。可以說隨著在東北、山東以及華北有德國利益的中國領土落入日本手中,以及江南富庶地區被攻佔,德國法西斯政權認為同中國政治、經濟上的往來都是沒有價值了,而完全和日本侵略者勾結起來,中德兩國關系逐步由合作轉為敵對。

❻ 從清末到民初為何德國一直援助中國

個“援助”應該打個引號。首先必須明確,咱們可是連個螺栓都沒有“白拿”人家德國的,沒占人家半毛錢的便宜。

國與國之間的關系,什麼“歷史傳統友誼”、“兩國文化歷史的深厚感情”等等,幾乎都是裝樣子的說辭,可不能真信。相距甚遠的中德兩國,在20世紀初的密切往來與合作,那是基於戰略需要和國家利益的需求,基本可以排除所謂的“感情因素”。

此外,由於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失去了在中國的租界和殖民地。這讓中德合作沒有歷史包袱,較為輕松。

還是如我文章開頭所說,那是基於戰略需要和國家利益的需求,基本可以排除感情因素。

此時,德國有求於中國的是稀有戰略金屬——鎢礦砂,它們都是製造鎢合金鋼的關鍵材料,是生產槍炮的必需品。此外還有中國的豬鬃和桐油德國也有大量需求。

對,就是豬鬃,這個絕對是非常重要的戰略物資,大家想想,機械化戰爭時期的作戰平台和作戰武器,哪一個可以不上漆,直接就開出來用的;此外還有清理大口徑火炮炮管內的火葯殘渣的重要用途。通過合作,中國拿到了德國軍事、工業、科技的“援助”。

其實“援助”這個詞用的不妥,這些技術、軍火都是用高於國際市場價的價格,或者是以貨易貨方式購買的,軍事顧問也是八抬大轎高薪聘請的。咱們可是連個螺栓都沒有“白拿”人家德國的,怎麼就老被一廂情願的描述成“援助”?

而且,據當時史料記載,德國出口中國的工業品,尤其是軍工類,往往是二等品,甚至質檢淘汰掉的“殘次品”,為此,國民政府代表還多次跟德國有關部門進行了交涉。

到了三十年代中期,德國與日本開始勾搭,為了表示對日本“大東亞共榮”計劃的支持,德國開始逐漸疏遠了中國,在日本的壓力下,一度在收到貨款後,拒絕交貨。到了1938年,德國顧問團就已經基本全部撤回德國。蔣介石的軍事顧問——法肯豪森回國後拒絕接受任何工作,在蓋世太保的監視威脅下,還堅持宣傳中國抗戰,直到德國下令預備役軍人全部恢復現役,才重加入了德軍。

法肯豪森才是咱們中國真正的朋友,可惜現在網有們總認為狂熱的種族主義者——希特勒是中國抗日的大恩人........

客觀地看,國軍的德械師規模很有限,而且主力基本在淞滬會戰和南京保衛戰中損失殆盡.....在漫長的抗戰中,發揮的作用不是特別大,遠不及美國的支援。

總的來講,二戰前後,德國的外交思想是非常務實的:和日本結盟是謀求牽制蘇聯;而援助中國就是為了換取戰爭資源....於是中德成了貿易兼軍事合作夥伴,其他的就別想太多了。

還是如文章開頭所言,國與國之間搞關系,就是利益的交換,國際社會上還真沒出現過,有哪個國家無目的去支援別國。

❼ 二戰中 德國作為日本盟國為什麼還給中國提供武器

中國四川當時有很多的鎢,德國需要中國的鎢來做坦克裝甲和穿甲彈 中國需要德國的技術來建立國防基礎。

抗戰開始中日並未對對方宣戰 一旦宣戰則中國和日本不得對外國進行貿易 中國需要德國的武器 日本需要美國的鋼鐵 直到反法西斯陣營成立後中國才正式對日宣戰。而且,雖說是同盟,但自己的利益最重要嘛!(中央電視台看的,和很權威)

❽ 德國對外貿易的主要產品,特別是對中國都出口哪些產品

精密機床,鐵路技術。保時捷,西門子,賓士,寶馬,大眾,奧迪等等。更多資訊可以瀏覽五A中德商務。

❾ 二戰德國援助中國多少物資為什麼

德國當局在抗戰初期對華有有限的援助行為,但是二戰期間則沒有。
一、區分時間段:
「抗戰」通常是指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中日雙方開始的全面軍事行動。
「二戰」是指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後開始的包括歐洲、非洲、亞洲和大洋洲地區在內的世界級軍事行動。德國宣布停止軍售應為1938年2月,軍事顧問團是6月撤離。

二、德國援助中國原因:
在抗戰初期,因為國民政府與德國簽有軍事物資購買和軍事人員培訓的協議,所以德國納粹當局派遣了大量的技術和軍事人員來華,輔導國軍進行戰術和技術的培訓。這里主要是國民政府付了錢了,而希特勒也需要錢來助其完成裝備德國武裝力量的計劃。

三、德國援助中國物資
1、 飛機:400架,其中短程轟炸機300架、戰斗機100架

2、 坦圞克:小型坦圞克或中型坦圞克合計1100輛,帶機圞槍的小型戰車200輛

3、 高射炮(37mm、45mm、75mm、90mm)連同彈圞葯:2700門

4、 反坦圞克炮(37mm、60mm)連同彈圞葯:2400門(義大利供應37mm炮756門)

5、 反坦圞克槍連同彈圞葯:2000支每支附彈200發
6、 偵察車:1000輛
7、 貨車:4500輛

8、 戰地電圞話:有聲感應電圞話6000部,自沖電源電圞話600部

9、 戰地電圞話用電線(七股絞線):200000公里

10、 水底電纜(古塔波膠):50公里

11、 粗鋁:4000噸
12、 碾軋硬鋁:500噸(德國提供)

13、 錫:1500噸(義大利提供)

14、 鉛:7000噸(德國提供)

16、 鎳:800噸

17、 鉬:300噸(德國提供)

18、 鈷:10噸(義大利提供)

19、 電解銅:3000噸(義大利提供)

20、 黃銅:5000噸(德國提供)

21、 鎂合金:300噸

22、 鋅:1500噸(義大利提供)

23、 復合金屬:3000噸

24、 銅管和其他銅製品:300噸

25、 鐵硅合金:7000噸

26、 鐵鉻合金:2000噸

27、 坦圞克用裝甲板:10000噸

28、 硬合金和刀具:50萬美元

29、 銀鋼:50噸

30、 高速鋼:300噸

31、 工具鋼:1500噸

32、 刻度鋼:13000噸

33、 熱軋鋼:7000噸

34、 短鋼條(鉻-硅-錳):8000噸

35、 冷軋鋼條:8000噸

37、 錫板:4000噸

——摘自帕多瓦大學Thomas Alberto Salvatore教授的

四、補充:
德國的資源有限.而其他的資源大國.美國俄羅斯等等都是德國的死對頭.但德國需要大量的稀有金屬.中國在這個時候,大量的出口這些金屬給德國.所以德國和中國成為了貿易上的夥伴。

蔣最佩服的人是希特勒.所以外交上,也和德國搞好關系.當時中國和德國的關系非常好.德國還派遣軍事顧問.向中國出口武器。在國民黨內部,還成立了半法西斯組織。
但後來中國和德國的政治立場不同,所以導致了關系決裂。

❿ 德國幫助過中國嗎

德國自1982年起向中國提供無償的「技術合作」資金,從1985年起提供軟貸款性質的「財政合作」,迄今兩項合作進展順利。聯邦政府還結合大項目提供專項貸款或混合貸款。

閱讀全文

與德國提供給中國什麼技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9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