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蘇軍和德國哪個厲害

蘇軍和德國哪個厲害

發布時間:2022-06-21 16:33:14

『壹』 二戰時德國和蘇聯到底誰更強

綜合來說,德國較強於蘇聯。德國雖然是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完成了統一,但在此之前,德國的資本主義有所發展。而蘇聯的前身沙俄一直是個封建軍國,也是帝國主義國家中最薄弱的一環。蘇聯是1922年確立的,明顯晚於德國。二戰之前,德國的青少年都是必須要進行軍事化訓練的,自然戰鬥力較強,而對比蘇聯,我們可以從蘇芬冬季戰爭看出紅軍的戰鬥力。加之斯大林的肅反運動,5位元帥殺了3位,剩下2位地圖都不會看,其他各級將領更加不用說。搞得蘇聯國內人心惶惶,甚至在蘇德戰爭初期,出現過紅軍幫助德軍打自己人!可見當時斯大林多麼不得人心。

『貳』 二戰時期,蘇聯VS德國,哪個軍事實力更強

歸根結底戰爭不是軍事實力的較量而是國力的最終比拼。
1937年,蘇聯在完成第二個五年計劃後,已經超過德國成為歐洲第一工業大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工業國。從人口,資源,國土面積,工業製造(雖然可能工藝水平比德國低)等各個方面都是碾壓德國的。
但是蘇聯經歷了1937-1939年的對軍隊的大清洗,有經驗的軍官團幾乎損失殆盡,而且在士官層面也不如德國的士官素質高和富有經驗。在蘇德戰爭爆發時,蘇聯紅軍連營軍官平均年齡19歲,離開軍校和教導隊的時間平均不超過9個月。師級幹部平均年齡不超過37歲,而且90%以上都是在24個月內被從團以下職務迅速地提拔上來的。在集團軍-方面軍這個層面,除了朱可夫在諾門坎,鐵木辛哥在蘇芬戰爭獲得了寶貴的實際經驗外,其他高級軍官們基本都沒有現代戰爭的概念和經驗,像長期獲得斯大林信任,甚至被譽為是斯大林軍事知識的主要來源的,三次出任總長,一手帶出來華西列夫斯基的沙波什尼科夫元帥還停留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經驗認識。剩下的紅軍將領還是言必稱國內戰爭,稍微強一點,比如後來被斯大林斃了的西方方面軍司令員巴甫洛夫大將則是參加過西班牙內戰的,恰恰錯誤地總結了西班牙戰爭的經驗,主張把坦克降為步兵支援武器,解散獨立的裝甲部隊和機械化軍。而他參加西班牙內戰時才是一個上校團長,回國後2年不到就從少將旅長升任方面軍司令,大將軍銜。所以,在戰爭爆發時,德軍面對的紅軍是一個缺乏專業素養,毫無經驗的指揮員們所指揮的一個龐然大物(蘇軍在坦克,大炮,飛機等武器上的數量都幾倍於德軍,在一些坦克上甚至質量都超過德軍)。
蘇聯從其在內戰中甫一建立開始,就是一支片面甚至是偏執地強調進攻的軍隊。蘇聯紅軍是一支根本不會也不想防禦的軍隊。在1941年-1942年,蘇聯紅軍只知道徒勞地以反攻和德國對攻。在維亞濟馬戰役時,科涅夫手下的部隊,每一個集團軍從抵達戰場一下火車就狂熱地投入反攻開始計算,平均在4-7天就基本損失光,消耗速度比中國國民黨軍在淞滬會戰中平均一天打殘一個師的速度還要驚人。可以說,到了1942年夏季開始,蘇聯紅軍才真正開始學習如何防禦。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勝利後才算學會如何防禦。而朱可夫在莫斯科戰役後所發動的第二次勒熱夫戰役遭受到慘敗。用朱可夫的話,就是紅軍步炮協同幾乎沒有,步兵和坦克部隊之間的通訊和支援根本不存在。至於地空協同更是慘不忍睹,羅科索夫斯基的第16集團軍司令部被自己的方面軍空軍的伊爾-2強擊機夷為平地。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後,蘇軍乘勝發動的火星行動慘敗,證明紅軍在1943年還沒有學會如何進攻。到了庫爾斯克戰役勝利後,蘇軍才開始逐漸摸索出進攻的套路。
等到德國自己的有戰鬥力和經驗的部隊和指揮官和裝備都消耗光了,而付出了血的代價的蘇軍卻開始在戰爭中學會了戰爭,大批優秀將領也在實踐中涌現出來並成長起來,蘇聯的工業產能也開始發力,德國軍隊在數量和質量上都開始落後於蘇軍。蘇聯開始完虐德國了。

『叄』 二戰時期是蘇聯厲害還是德國厲害

絕對力挺德國,只不過在二戰中德國發動了非正義戰爭,其失敗命運是不可避免的。但單從軍事角度來看,德國軍隊無論從官兵素質,裝備質量,還是戰術指揮,都是無可爭議的,從戰爭初期德國以劣勢裝備取得如此重大的戰果就能看出。基輔合圍,絕對是經典之戰。德國在戰場上的大部分失敗原因都是在戰場之外,戰略方面、經濟方面、政治方面,這些綜合因素導致了德國的戰敗。再看武器裝備,誰敢說虎式、豹式、三突、U-boat、俾斯麥、Me109、Stuka、Fw190這些武器不好?特別是在戰爭最後期的E系列坦克,絕對是現代主戰坦克的雛形。只是美英的戰略轟炸使德國的戰爭資源枯竭,才使得這些夢幻裝備無法交付部隊。假使讓戰爭初期的任何一個德國裝甲師裝備後期成熟的武器,可以橫掃在二戰任何一個時期的任何一支王牌部隊。

『肆』 二戰時期德軍強大還是蘇軍強大

從相同單元軍隊的能力來說,德國要高得多,它在二戰一開始,就是空地一體、機械化突擊為先導的閃擊戰。雖然德蘇開戰的比較晚,但是當時德國對於蘇聯的立體突擊還是非常有效的,蘇聯在西部的軍隊被德國的快速突擊加上鉗形攻勢大量圍殲,整個二戰,蘇聯的被俘人數達到二百六十二萬人,超過了抗日戰爭爆發時中國正規軍的總數。在紅軍全部77名被俘將軍中有6名中將,71名少將,他們有74人來自陸軍、2人來自空軍、1人來自海軍。
德國最終戰敗,不是因為蘇軍強大,而是因為以下原因:一、德國同時對西部歐洲和蘇聯開戰,還要支援在非洲作戰不力的義大利,兵力嚴重不足,犯了不當分兵的大忌;二是蘇聯的國土廣大,德軍的戰線不斷被拉長,機械化戰爭消耗巨大,戰爭成本大爭,後勤保障更加困難;三是德制武器為溫帶海洋氣候研究,在蘇聯高寒氣候條件下無法正常使用;四是蘇聯社會主義體制具有強大的動員能力,人力財力物力可以集中用於最重要的方面;五是蘇聯與日本訂立中立條約,解放了東部威脅,能夠把東部的軍隊調往西部戰場,這與德國分兵作戰形成鮮明對比。

『伍』 二戰蘇聯和德國到底誰強

蘇聯。德國先動手結果被人家把家推了,不得不認慫。
那些扯什麼援助的都是扯淡,那德國前期偷襲怎麼不算???而且斯大林格勒戰役之後才奠定同盟基礎,斯大林格勒完完全全是蘇聯軍事實力的體現。

『陸』 德軍和蘇軍,哪個戰鬥力更強

他認為——不知道真的假的——他認為,說德軍的戰鬥力比蘇軍強很多,他雖然是一個小兵,他的視野不過是方圓數十里,他所接觸的只是一個連,充其量是一個營這樣的戰斗,但是他有發言權,他說他那兩個連,就幾百人就能擊潰幾倍於他的蘇軍,我們看不到他有什麼強大的火力支援。當時在1943年、1944年,特別是1945年,制空權已經是蘇軍的了,那麼制空權沒有了,你的炮如何呢?炮也是兩倍、三倍、四倍是蘇軍的占優勢,它的步兵連,步兵營充其量只有迫擊炮,頂多有機槍,然後就是手裡的沖鋒槍和步槍了,就靠著這點火力,手榴彈,居然能夠擊潰數倍的蘇軍,那麼在他的角度。在這個庫爾斯克會戰的時候,它是八百人打敗兩千人。
所以他就根據德國的戰報說,在整個庫爾斯克戰役當中,有一個方面是8萬德軍擊潰了40萬蘇軍,這個是有歷史記載的,靠什麼?我想就是靠紀律,德軍的紀律是相當不錯的,他寫了一個親身的體會,是什麼呢?是被俘了以後,整個德軍被俘了以後,他們的紀律還是非常之肅靜,肅靜到什麼地步呢?肅靜到還是把一些罕有的帳篷和熱的食物先讓給傷員。肅靜到、嚴肅到一個軍官在受到盟軍指揮,說你們這幫俘虜給我集合起來,他一聲口令,馬上大家就非常整齊地,雖然是衣衫襤褸,雖然是血跡斑斑,缺胳膊斷腿,還是能夠很快地排成行列。這個紀律性是德軍一個傳統,就幾百年來,普魯士軍團傳到國防軍這一個傳統。雖然他是十七歲當兵,經過很短的訓練就上戰場,但是做出整個德軍的戰鬥力,還是比較高的,要不然的話,也不可能小小的一個德國幾千萬人,居然能夠在一年多長的時間里邊,把這個一億多,接近兩億的蘇聯人打敗,一直打到莫斯科,一直打到斯大林格勒,這是事實。

『柒』 二戰時期德國和蘇聯誰最強

綜合來說,德國較強於蘇聯。德國雖然是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完成了統一,但在此之前,德國的資本主義有所發展。而蘇聯的前身沙俄一直是個封建軍國,也是帝國主義國家中最薄弱的一環。蘇聯是1922年確立的,明顯晚於德國。二戰之前,德國的青少年都是必須要進行軍事化訓練的,自然戰鬥力較強,而對比蘇聯,我們可以從蘇芬冬季戰爭看出紅軍的戰鬥力。加之斯大林的肅反運動,5位元帥殺了3位,剩下2位地圖都不會看,其他各級將領更加不用說。搞得蘇聯國內人心惶惶,甚至在蘇德戰爭初期,出現過紅軍幫助德軍打自己人!可見當時斯大林多麼不得人心。
其次,蘇聯的衛國戰爭是主場作戰,德國樹敵眾多要多線作戰。

『捌』 二戰時到底是德國強還是蘇聯強

1937年蘇聯完成第二個五年計劃後,已經超過德國成為歐洲第一,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的)工業國家。除了在機床,精密儀表,化工等領域還落後德國外,在其他工業類別和部門指標上都是把德國遠遠甩在了後面。蘇聯經受了衛國戰爭的考驗最終贏得了勝利,成為和美國並列的超級大國不是偶然的。
德國充其量不過是一個中等規模國家,一戰失敗丟掉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為了賴掉背負著凡爾賽賠款的重負,德國故意地認為地進行惡性通貨膨脹,搞得德國民窮國困,元氣大傷。因為過於依賴美資實現戰後復興,在1929-1931年的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中遭受重創,損失在歐洲國家是最大的。雖然在納粹上台後擴軍備戰暫時刺激了德國的經濟增長(也讓德國在世界主要軍事強國中第一個轉入戰時經濟體制),但是對於元氣大傷的德國經濟來說是引鴆止渴。1939年9月德國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完全是迫不得已,大量戰略物資需要進口卻又嚴重缺乏外匯和黃金等硬通貨的德國的戰時經濟緊綳到已經不能等了,時間拖久了,德國連先轉入戰時經濟體制所帶來的先發時間差優勢也將喪失掉了,如果等英法蘇聯都開始動員轉入戰時體制,德國更是連孤注一擲的機會都沒有了。所以,德國在1939年9月還沒有完成戰爭准備的情況下就急匆匆地發動了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戰爭史上的第一次總體戰,各個國家所較量的不再是單純的軍事力量,而是整個國家的綜合國力的比拼。最終德國自身的實力限制導致了無法支持其戰略野望。德國可以說是毫無意外地戰敗了。

『玖』 二戰後期的德軍和蘇軍誰更強大

二戰後期,德國的工業原料供應的缺口增大,而蘇軍得到的美國援助日益增加,所以蘇軍比德軍強大

『拾』 二戰時,蘇聯和德國哪個整體軍事實力較強

在不列顛戰役失利之後,希特勒不得不把目光東移。當時德國可選擇的餘地已經非常小,不過兩處,一是經希臘進入土耳其進入中東,從反向打擊英國勢力,一是強行佔領蘇聯,從蘇聯尋找突破口。二戰中土耳其和德國的關系類似西班牙瑞典和德國的關系,都是親德但卻拒絕捲入戰爭,這種半同盟關系使德國無法直接對其進行軍事佔領,而且經土耳其進入亞洲,同樣要和蘇聯發生正面沖突,而從土耳其進攻其補給線要通過情況復雜的巴爾干半島,不如進攻蘇聯便利。另外有幾個錯誤判斷使德國認為進攻蘇聯是最佳選擇。一是三九年到四零年的芬蘇戰爭蘇聯損失巨大,人員損失達百萬之眾,此戰充分暴露了蘇軍戰鬥力非常低下軍隊組織能力差指揮員在遭到大清洗後素質不高的一面,而德國陸軍的實力顯然不是芬軍能相比的,芬蘇戰爭中德國向芬蘭派了大量的軍事觀察員,其主要目的是考察蘇軍的作戰能力,他們得出了錯誤的結論,影響了德國統帥部的決策。二是西線的速勝使德國統帥部對德軍的信心大增,二戰時一般認為法軍是歐洲最強大的陸軍,其戰鬥力在蘇軍之上,而這支最強大的陸軍不過一個多月就被消滅掉,使德國統帥部高估了德軍的實力。三是在蘇聯剛經歷前所未有的大請洗,有經驗的軍隊指揮員被大量清洗掉,嚴重影響了蘇軍的實力;四是蘇聯剛經歷的大清洗使德國人錯誤地覺得蘇聯人已經不會再支持斯大林政權,錯誤地估計了政治形式。五是對蘇聯後續作戰能力和英美等國對蘇聯超越意識形態的堅決支持估計不足,錯誤地判斷西方會因為意識形態的分歧坐視蘇聯滅亡,而英國在歐洲一貫的方針是縱容德國人東進,這種方針加深了德國統帥部的錯誤判斷。
此外從經濟上考慮,蘇聯當時已經是一個工業化國家,其重工業尤其是軍事工業相當發達,烏克蘭則是蘇聯的糧倉,高加索有歐洲最重要的油田,頓巴斯有最大的煤礦,這些生產能力及資源,是德國異常渴望得到的,德國希望通過佔領蘇聯而獲得巨大的戰略物質,可以成倍地加強德國的持續作戰能力,以應付將來可能的美英聯合對德作戰。
此外,從更大的戰略方針考慮,擊敗蘇聯可以迅速和日本匯合,打通更有意義的亞歐大陸線,徹底切斷英國殖民主與本土的聯系,徹底突破英國現實乃至美國潛在的封鎖,將美國孤立在美洲,進行反封鎖。
至於說奪取生存空間等等希特勒在《我的奮斗》中的說法,不過是一種宣傳報道,希特勒是個政客,政客的特徵之一就是不為情緒左右只為利益左右,他的野心只有在具體的利益驅動及利害關系的衡平下才有實現的可能,而且德國總參謀部、最高統帥並不僅僅只有希特勒一個人,實際上德國的將軍們在四一年也對進攻蘇聯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因為德國已經上了戰船,只有兩條路,勝利或毀滅,希特勒的賭徒心態只是加重了下注的籌碼而已。
那麼,德國不進攻蘇聯可以不可以呢?這對德國同樣是危險的,德國軍事指導思想就是速勝而不是相持,相反,英國的指導思想卻是相持,可以說,德英相持,對德不利,對英有利。作為蘇聯來說,尤其希望看到這種相持,當德國在相持中逐漸被弱化的時候,蘇聯必然會採取和德國一樣的方法:撕毀互不侵犯條約,單方面進攻,這一點,德國統帥部應該有共識,而且看得非常清楚,從蘇聯在波蘭戰役及其後的吞並波羅地海各國、芬蘇戰爭來看,蘇聯的胃口不亞於德國。現實的危險是,德英已經進入相持階段,德國在空前的勝利下暗藏著致命的危機,就好比一個人練就了吸星大法但卻損害了心臟一樣。德國進攻蘇聯是看到戰勝英國無望而且有著非常現實的失敗危險時,不得已採取的賭博行為。這才是德國在四一年進攻蘇聯的真正原因。

閱讀全文

與蘇軍和德國哪個厲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9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