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德國的風俗習慣
德國風俗習慣:德國的擇偶方式
今天,德國的男女青年有各種機會進行接觸,他們或經親友、同學、同事介紹,或在舞會、旅行等文娛活動中相識,然後經過一番交往的戀愛過程,最終決定結為夫婦。他們享有充分的戀愛自由,這一點同西方現代國家沒有什麼不同。 不過在擇偶方面,德國有一些有趣的風俗。
1.橡樹月老
在德國的杜道森林布里德格羅姆有一棵遠近聞名的老橡樹,人們稱它"橡樹月老"。關於這棵老橡樹有一段美麗的傳說。相傳六百多年前,一位王子在與敵人遭遇中遇險,被一位美麗的姑娘救起,王子與姑娘一見傾心,結成良緣。為報答姑娘的救命之恩,王子在森林中種下了這棵橡樹。後人羨慕王子的奇遇,紛紛到此觀賞,並希望巧識意中人。還真有一些男女通過橡樹傳遞情波,並在樹下舉行了婚禮。久而久之,老橡樹充當起了"月老"的角色。每天都有收信地址為"D-2420杜道森林布里德格羅姆的橡樹"的情書被郵遞員投進老橡樹的樹洞中。這些信是公開的,人人都可以拆閱,守候在"月老"身旁的青年男女通過閱讀來信,尋找自己的意中人。如找到情投意合者,便可通信聯系,約期相會。據說通過橡樹月老已使五千多對青年男女玉成佳偶。現在老橡樹的故事越傳越遠,以致其他國家的年輕人為尋找配偶也把情書投寄給這位橡樹月老,這種情書每年有八百封之多。
2.棋藝定終身
在柏林西南有個小鎮叫希喬貝克,這里的入幾百年來都非常熱衷於國際象棋活動,並且到了痴迷的程度,連值勤民警的帽徽都被設計成棋盤圖案,教堂的塔尖上也安裝了一個棋盤來表示風向。人們一早起來,就可以看到用棋盤夾著公文去上班的地方官員。這里的人從小學習下象棋,學校里設有"棋課",以輔導孩子們從小學習下棋。正是由於這一棋俗的緣故,姑娘們在選擇配偶時,小夥子棋藝的高低成為一個主要條件,一個小夥子在向姑娘求婚之前必須先同姑娘的父親對奔一盤。如果小夥子贏了,會受到姑娘全家的熱情款待,至於婚事也就十拿九穩了;如果小夥子輸了,那麼對不起,婚事只有等到棋藝長進以後再說了。
3.白樺樹寄深情
在德國波恩,小夥子向心愛的姑娘表達愛慕之情,是通過贈送白撣樹這一富有詩意的形式來實現的。每逢春暖花開的季節,小夥子要砍伐一株嫩葉滿枝的小白樺樹在4月30日或5月1日這天半夜放置在姑娘家的陽台或庭院中,借翠綠的小樹來表達自己深深的愛意。每到這一季節,波恩的大街小巷、家家的庭院和陽台都可以看到綠油油的小白柳樹。有些漂亮姑娘家的庭院中會同時放著好幾棵白樺樹。遇此情況,姑娘自會喜不自禁,而送白樺樹的小夥子們則只能耐心等待姑娘的迴音,不能操之過急。一旦得到姑娘首肯的迴音,小夥子就可再贈送給姑娘一枚寶石戒指,姑娘以親吻表示謝意並接受這枚求愛戒指。過一段時間,當雙方深信彼此間情投意合時,便互贈銀戒指,表示訂婚。到結婚時再互贈金戒指,表示雙方的愛情像金子般純潔。
4.電影擇偶
在德國,婚姻管理部門通過各種方式幫助年輕人解決婚姻問題,其中有一種方法是以拍電影廣告的形式幫助一些"待字閨中"的姑娘解決婚姻大事。姑娘們可以在影片中充分展現自己各方面的才能,尤其是烹調、縫紉、清潔房間等家政方面的特長。一位十分平常的姑娘通過攝影師和導演技巧高超的處理,展現在人們面前的往往是一位非常可愛、非常完美的姑娘。這些影片被拿到由孤男寡女組成的"寂寞的心協會"去放映,單身男子可從影片中選擇自己可心的配偶。美麗的電影往往能給人們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但許多人在與真人相見後,會覺得並不像電影中的人物那麼理想。
德國風俗習慣:德國人出生的風俗習慣
德國人口的年出生率始終是世界最低的,戰後人口的增長主要靠外來移民。在這樣一個低出生率的國家,一個家庭的添丁進口真可算是一件大喜事。 其實早在婦女懷孕之時,她便會受到來自各方面的保護,有許多風俗習慣都是為了保護孕婦的身體健康及胎兒的茁壯成長。在德國符滕堡地區的農村,孕婦是倍受敬重的貴客,她可以進入別人家的果園摘果品嘗,可到鄰家就席用餐。那裡的人認為孕婦的光臨象徵著新生和豐收。此外,還有這樣一些習俗:孕婦晚上不可出門,怕黑夜裡的巫婆鬼怪傷及胎兒;孕婦不能看醜陋的東西,怕嬰兒日後長得難看;孕婦不能走十字門、不能從晾衣繩下穿行,否則會造成難產、傷害胎兒。這些風俗雖不乏封建迷信的色彩,但從中也可看出人們對孕婦的關心。 在以基督教為主的德國,新生兒出生前,父母已為他找好了教父和教母;孩子一出生,家人便和教堂約定時間,由牧師或神甫為孩子施洗。
(一)教父和教母
在德國,新生兒的父母早在孩子出生前便會在親友中為孩子物色教父教母。由於教父教母與孩子的一生都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嬰兒的父母在選擇時是很審慎的。孩子的父母在為孩子選擇教父教母時不一定要選一對夫婦,但他們要由正直可靠、行為端正、受人尊敬的、名聲較好的人擔任。當然首先要取得他們本人的同意。一般被邀請做孩子教父教母的人會認為這是對自己的信任,是一種榮譽,而樂意承擔這份責任。 認教父教母的原意是為了在宗教信仰方面幫助孩子。如今,教父教母的責任已不僅僅局限在宗教方面,他們可使孩子在一出生後就有多位長輩關心他的成長,在他有困難時給予照顧,萬一在孩子未成年時父母雙雙早逝,那麼教父教母還要擔負起撫養他成人的義務。
(二)新生兒洗禮
洗禮是基督教接受入教時舉行的一個重要儀式。基督教認為:人生而有罪,須經過洗禮除去污垢,變得純潔,方能被接受為基督教的人,日後才有資格進入天堂。受洗的人不一定是嬰兒,耶酥本人就是在成年後接受"施洗者約翰"為他施洗的。但在基督教國家中,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在嬰兒時由家長抱到教堂受洗的。 嬰兒正式起名與洗禮同時進行,所以洗禮也叫"命名禮"。嬰兒父母在教堂定好日期後,即發請帖邀請親友參加,一般只請至親近友,人數不會太多。 施洗禮時,嬰兒由教母抱著站在教堂內聖壇前的"聖水盆"旁,孩子的父母等人圍攏過來,由牧師或神甫宣讀《聖經》中的有關章節,口誦規定的禮文,並接過孩子,用手蘸聖水滴在孩子頭上,口稱:"我奉聖父、聖子、聖靈之名給你施洗。"然後,再說幾句願孩子長大後要博愛人類、侍奉上帝之類的話,洗禮遂告完畢。 洗禮之後自然是要慶祝一番,嬰兒的父母要舉行一次午宴或茶會,邀請施禮的牧師或神甫、孩子的教父教母及親朋好友參加。被邀請者要給孩子帶一些禮物,如玩具、衣服、兒童畫冊等等。教父教母的禮物照例要貴重些。在巴伐利亞地區,在洗禮日那天,教父不僅自己要胸佩迷迭香,還要把迷迭香放在嬰兒的搖籃里。據這說這種香氣濃郁的葯草能祛病降妖,教父以此來表達自己的一份愛心。同時,他還會在教子尿布或枕頭下塞點兒錢,作為孩子日後操辦婚事的本金。有的教父送孩子書和筆,希望孩子聰明勤奮。如今,時髦的禮物是送男孩一個小巧玲瓏的銀制啤酒杯,送女孩子一條項鏈或一隻銀制咖啡杯,上面刻著孩子的姓名和洗禮日期。 在巴伐利亞農村,孩子的洗禮聚餐有個習慣,那就是餐後餐桌上要有剩餘的麵包,飯後要給賓客包裝點兒吃的東西帶走。給男客帶點兒香腸、烈酒,給女客帶點兒糕點、糖果,對教父則更是要厚禮相贈,以此來表示生活富裕、綽綽有餘。 在德國,洗禮用的蠟燭是要精心收藏的,它對孩子的一生具有特殊意義。據說點燃洗禮燭可逢凶化吉、祛除百病。在德國的一些農村,至今仍虔誠地遵循著這一古老的習俗。 在德國婦女生孩子可獲得一年的休假,可本人休,也可以夫妻雙方各休假六個月,共同擔負起養育孩子的責任。
德國風俗習慣:德國人的臨終慰藉和葬禮安排
在德國萊茵河地區,至今仍遵循著一個自中世紀流傳下來的古老習俗:喝臨終酒。人在臨終之時,必須喝一口陳年老酒。據說這種酒是聖酒,可喚醒死者亡靈,驅散圍繞在病床前的招魂魔鬼,使臨終者得到安寧。 人在臨終前,家人會將洗禮燭、聖餐燭、聖光燭點燃,並同時點燃一支紅色大蠟燭,把它們放在死者身旁,一是用燭光為亡靈祝福;二是為亡靈照亮通向天堂之路。
在德國的民間傳說中,鏡子被視為魔鬼的工具,是死神隱蔽的場所,妖魔利用鏡子的反照能力,擾得人不得安寧。因此,人在臨終前要將鏡子用布蒙住,以使亡靈能安詳地解脫塵世罪孽,升入西方極樂世界。 在德國南部山區,人在3臨終時,家人要打開窗戶,揭開樓頂磚瓦。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給死者敞開一條通向另一個世界的通道,因為他們相信人在脫離凡塵之後,將到另一個世界生活。人們通過這些臨終慰藉,使亡者能安詳地離去。
葬禮
在西方信奉基督教的國家,葬禮一般都在教堂舉行。家裡如有人去世,先要與教堂商定舉喪日期,並要用適當的方式通知親友。此外,屍體要用清水洗凈,他們認為水有著無限的神力。它能凈化人的軀體、凈化人的心靈和靈魂,並能祛邪鎮妖。人降臨塵世要洗禮,離開塵世也要洗屍,洗刷塵世間的一切罪孽。
在教堂舉行葬禮的這一天,親朋好友手持鮮花或花圈陸續來到教堂。首先由牧師或神甫主持追思禮拜,參加葬禮者按事先的安排唱聖詩贊詩、奏哀樂、禱告、宣讀由喪家提供的死者生平。 教堂葬禮只是整個葬禮的前半部分,後半部分是在墓地舉行,只有死者的家屬、近親和親密的朋友參加,-般好友在參加完教堂葬禮後即可離去,不必去墓地。 在德國,葬禮多以土葬為主,親朋目送靈柩安葬在事先指定好的墓穴中安葬。人們圍繞在墓穴周圍,為死者禱告,願他安息、靈魂升入天堂。 應邀參加親友家的葬禮,惟一可送的禮物就是鮮花。可送成束的鮮花,也可送用鮮花做成的花圈(德國人不用紙花做花圈)。在鮮花的飾帶上要寫上死者、弔唁者的名字及"安息吧"、"永別了"之類的題詞。
在德國(以至整個西方國家)出席葬禮最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盡可能穿黑色的衣服,男子要系黑色無花圖案的領帶,如果沒有黑衣服就穿顏色暗淡、深沉的衣服,切忌鮮麗的服裝。同時,在葬禮上要保持肅穆、安靜,切不可大聲談笑,否則就被視為對喪家的不尊重,也顯得自己缺乏教養。整個葬禮自始至終都沉浸在一種庄嚴肅穆的氣氛中,沒有捶胸頓足、嚎陶痛哭的場面。除了小聲的抽泣聲,多數人都在沉思默禱,默默地為死者送行。 與人們肅穆的神情和暗淡的服裝相反,德目的墓地是萬紫千紅、鮮花盛開的。墓地四周是鬱郁蔥蔥的樹木,主要是四季常青的蒼松翠柏。在和暖的季節,百花齊放,鮮花既代表了人們對死者的追思,也是對生者的慰藉。每當想起死者,人們會到墓地去掃墓、獻花,靜靜地呆上一會兒,以寄託自己的哀思。
葬禮舉行後,喪家還有一個喪期。雖然近些年對這方面的要求已不那麼嚴格,但作為一名新寡的婦女在丈夫剛死之後就打扮得花枝招展,頻繁應酬,難免不招來非議。一般要求新寡的婦女所穿衣服要以素雅的顏色為主,除小型聚會外不要參加舞會、宴會及場面熱鬧的大型應酬,親友也要注意不要邀請她參加喜慶的聚會,以一段寧靜的生活度過喪期。對增值偶的男子要求不如寡婦嚴格,但也要求他在一定時期內穿著要規矩些,避免花天酒地的交際。
德國風俗,了解並知道德國人的生活習慣對於去德國學習、工作或者訪問的人來說,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如果事先一無所知,到時免不了會鬧出笑話,或者給自己帶來不便。所謂 入鄉隨俗 ,就是這個道理。但怎麼才能 隨 得好呢?這就要事先有所了解。
*守紀律 講整潔*
德國人非常注重規則和紀律,干什麼都十分認真。凡是有明文規定的,德國人都會自覺遵守;凡是明確禁止的,德國人絕不會去碰它。在一些人的眼中,許多情況下,德國人近乎呆板,缺乏靈活性,甚至有點兒不通人情。但細細想來,這種"不靈活"甚為有益。沒有紀律,何來秩序?沒有規矩,何有認真?
德國人很講究清潔和整齊,不僅注意保持自己生活的小環境的清潔和整齊,而且也十分重視大環境的清潔和整齊。在德國,無論是公園、街道,還是影劇院或者其它公共場合,到處都收拾得乾乾凈凈,整整齊齊。德國人也很重視服裝穿戴。工作時就穿工作服,下班回到家裡雖可以穿得隨便些,但只要有客來訪或外出活動,就一定會穿戴得整潔。看戲、聽歌劇時,女士要穿長裙,男士要穿禮服,至少要穿深色的服裝。參加社會活動或正式宴會更是如此。
*守時間 喜清靜*
德國人非常守時,約定好的時間,無特殊情況,絕不輕易變動。德國人應邀到別人家做客或者是外出拜訪朋友,都會按點到達,不會讓主人浪費時間乾等或者不得不提前招待客人。否則的話,就是不禮貌,如有特殊原因無法准時赴約時,都會向朋友表示歉意,並請求原諒。
德國人多喜歡清靜的生活,除特殊場合外,不大喜歡喧鬧。比方說,許多人雖在城裡上班,但卻把家安在鄉村或者城市附近的小鎮,圖的就是一個清靜。就是那些住在城裡的人,也十分注意住宅周圍的無噪音。例如,晚上8時至第二天早晨8時不可以演奏樂器、大聲喧嘩。如果晚上要搞聚會活動,事先要向鄰居講明情況,請求他們諒解,並盡可能安排在周末,盡可能不大聲喧鬧。否則,受干擾的鄰居會十分惱怒,可能會當面提出抗議,個別人甚至會請警察出面干預。
*待人誠懇 注重禮儀*
通常來講,同德國人打交道沒有太多的麻煩。多數情況下,他們都比較乾脆。凡是他們能辦的,他們都會馬上告訴你"可以辦"。凡是他們辦不到的,他們也會明確告訴你"不行",很少擺架子,或者給人以模稜兩可的答復。當然,人際關系和努力的程度對辦事也絕非沒有影響。
和西方許多國家相似,德國人比較注意禮儀。兩人相遇時,不管認識不認識,也不管在路上,或者辦公室、賓館、電梯等地方,都相互打招呼,問聲"您好"。餐館吃飯時,也要向已就坐的顧客點頭問候,真的是"斯文對斯文,禮多人不怪"。朋友見面以握手為禮,告別時亦如此。十分要好的、長時間未見的朋友相見或長期分開時可以相互擁抱。正式場合,仍有男子對女子行吻手禮,但多做個吻手的樣子,不必非要吻到手背上。在交往過程中,大多數人往往用"您"以及姓氏之前冠以"先生"或"女士"(也作"夫人"講)作為尊稱。只有親朋好友和年輕人之間互相用"你"以及名字稱呼。對女性,不管其婚否或長幼,都可以稱"某女士",但對已婚婦女應以其夫姓稱之。
送禮在德國也很受重視。應邀去別人家做客時,一般都帶禮物。大部分人帶束鮮花,也有一些男性客人帶瓶葡萄酒,個別人帶一本有意義的書(或者是自己寫的書)或者畫冊之類等。在歡迎客人(如車站、機場等場所)、探望病人時,也多送鮮花。在祝賀他人生日、節日或者婚嫁等時,可寄送賀卡,如送賀禮,則以實用和有意義為原則,而不是以價格高低論輕重。所送之禮物都要事先用禮品紙包好。許多人常在收到禮後會馬上打開觀看,並向送禮人表示感謝。
在德國和其它西方國家,女士在許多場合下都受到優先照顧,如進門、進電梯、上車等,都是女士優先。男士要幫女士開轎車門、掛衣服、讓座位等。女士對此只說聲"謝謝",而不必感到不好意思,或者認為對方不懷好意。在同人交談時,德國人很注意尊重對方。不詢問人家的私事(如不問女性的年齡,不問對方的收入等),也不拿在場的人開玩笑。就餐談話時,不隔著餐桌與坐得較遠的人交談,怕影響別人的情緒。
⑵ 花生枕詳細尺寸
1、我國短枕標准規格一般在45*70CM左右,誤差不超過5CM。長枕一般是45*120CM。
2、美國枕頭尺寸一般分為三種。分別是標准枕頭,51 cm × 66 cm;中號枕頭,51 cm × 76 cm;大號枕頭,51 cm × 91 cm。
3、歐洲的枕頭一般是正方形的。歐式方枕的尺寸是66 cm×66cm。
4、德國人的使用的是80cm×80cm的正方形枕頭。
⑶ 德國人的風俗習慣及禁忌
在德國和荷蘭的一線城市之中使用英語進行交流是沒有問題的,因為在這2個國家英語普及還是很高的。德國的電壓220V/50Hz,插座和插頭形式和中國不一樣,用的是兩項圓柱項插頭,需要轉換插頭。
(3)德國人習慣使用什麼樣的枕頭擴展閱讀——德國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德語:die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簡稱德國(兩德統一前簡稱西德或聯邦德國),是位於中歐的聯邦議會共和制國家,北鄰丹麥,西部與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接壤,南鄰瑞士和奧地利,東部與捷克和波蘭接壤,該國由16個聯邦州組成,首都為柏林,領土面積357167平方公里,以溫帶氣候為主,人口約8267萬人,是歐洲聯盟中人口最多的國家,以德意志人為主體民族。
德國人的祖先是古代居住在中歐的日耳曼人。10世紀時日耳曼人建立神聖羅馬帝國,後發生分裂。1871年普魯士王國統一除奧地利帝國以外的日耳曼各邦國建立德意志帝國。1914年和1939年,德國先後挑起兩次世界大戰並戰敗。1945年分裂為東西兩部分。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簡稱東德或民主德國)正式加入聯邦德國,實現兩德統一。目前,德國是歐洲第一大經濟體,也是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之一、還是北約、申根公約、八國集團、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重要成員國。
德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其社會保障制度完善,國民具有極高的生活水平。以汽車和精密機床為代表的高端製造業,也是德國的重要象徵。
⑷ 用什麼材質的枕頭最好
軟硬適中的蕎麥皮
這是最常見的枕頭填充物,它軟硬適中、塑型和吸水性能都不錯,也比較輕。缺點是彈性較差,而且頭頸部活動時枕頭有響聲,對於易失眠的人來說,可能影響入睡。
吸水性好的稻穀殼
比蕎麥皮的塑型和吸水性能更好,但會稍微重一些,人活動時也會有響聲。
塑型好的稻糠皮
有一定的塑型性能,但是其鋒芒容易刺破布料,刺激皮膚,而且它也有容易發出響聲的缺點。
透氣蓬鬆的羽絨
羽絨纖維有很好的回彈性能,而且有調溫、調濕功能,透氣性高,可為人體提供乾爽舒適的「小環境」。羽絨枕不能水洗,過敏體質的人最好避免使用這種枕頭,以免引起呼吸道不適。
很多質量上乘的人造填充物,在保暖吸濕性能、回彈性能等諸多方面絲毫不輸天然填充物,並且有的因為材料或添加物的特性,還具有很好的抗菌防霉和預防疾病的功能。
方便清洗的普通人造纖維
這種填充物以化纖棉絮製成,方便水洗,甚至可用洗衣機洗滌,也可以用真空壓縮袋壓縮收納,而且價格便宜。但化纖棉絮不太透氣,用久了易結球結塊,從而缺乏彈性,壽命也會變短。
科技含量高的中空纖維
中空纖維是高科技的產物,是一種復合材料,在透氣性差的普通人造纖維中貫穿一條至數條孔道,這樣使每根纖維都能夠儲存更多的空氣。用這種填充物製作的枕頭,在回彈性、保暖性、蓬鬆度及使用壽命等方面均有大幅提高。由於材質和添加物的差別,有的還具有保健和醫療功能。
過敏體質者也能使用的乳膠填充物
乳膠是採用天然橡膠經「發泡」工藝一次成型而製成的填充材料。由於它來源於純天然材料,無毒無味,對人體無不良影響。乳膠整體一塊的構造免除了細小纖維對人體的干擾,特別適合過敏體質者及氣喘病人使用。另外乳膠透氣性好,不易變形也易於塑型,能為頸椎提供較合適的支撐。但由於原料因素,乳膠枕的價格相對較貴。
⑸ 德國
德國人與中國人不同的生活習慣很多。本來嘛,分在地球的兩端,人類的習俗肯定完全不同了,無所謂孰優孰劣。 (1)中國人曬衣物,通常是掛滿戶外陽台,臨空而飄,猶如彩旗高高飄揚,手法高調張揚。德國人曬衣物卻是在地下室,若天氣好的話,則曬在自家花園里。(因為國人多沒有地下室、花園之類。)(2)中國人曬衣服用衣架撐著,德國人則用小夾子夾在繩子上,而且衣服和褲子都倒著曬。(3)中國的窗戶向外開,德國的窗戶向里開。(因為德國干凈;國內窗子如往裡開,泥水滴落一地。)(4)中國人家庭夏天沒空調不行,睡涼席,吹風扇,悶熱蚊子多。德國人家庭不裝空調,夏天中午熱一陣,晚上還要蓋被子,不悶不熱蚊子少。(其實德國蚊子一點也不少,個頭大,叮人更厲害。)(5)中國人騎自行車愛怎麼騎就怎麼騎,帶人載物,管它有燈沒燈,只要自己不摔交就OK。德國人騎自行車有專門自行車道,夜晚必須得亮起自行車燈,假如騎遠途還得帶上頭盔,穿上自行車服,就象一個專業賽車族。(6)中國加油站有專門的工人為車主加油。德國的加油站里車主得自己動手加油。(國內加油站是怕車主把加油器具搞壞,甚至失火;俺問過他們。)(7)中國的地攤可以討價還價,喊價上天還價下地,復雜但其樂無窮,鍛煉智力。德國的地攤沒人討價還價,明碼銷售,簡單而不用動腦。(8)中國人幹活靠眼力。德國人幹活靠工具。(9)中國人累了蹲地上。德國人累了坐地上。(10)中國的周末街上熱鬧非凡。德國的周末街上冷冷清清,死氣沉沉。(11)中國的汽車在路上多按喇叭。德國的汽車在路上很少按喇叭(車主按喇叭等同罵人)。(12)中國人開車大多是搶道,搶紅燈,搶車位,搶空間。什麼次路讓主路、拐彎讓直行、汽車讓行人,都是瞎扯。德國人開車習慣把步行者當作重要角色,在路上行使的各種車輛各行其道,遵守秩序是德國人認真嚴謹的表現。(13)德國人大夏天愛燒烤,烤肉、烤香腸、烤玉米、烤辣椒,每到周末家家戶戶在花園里烤得「烏煙漲氣」,炭火烤得肉上的油吱吱地冒。中國人大夏天愛吃清補涼,綠豆湯、苦丁茶、龜令膏、小米粥。(因為德國夏天不熱,而且雨水多,空氣較潮濕,需要驅濕氣。) (14)德國人做菜少不了牛油和黃油。中國人做菜少不了鹽和醬油。(15)德國的雞肉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中國的三黃雞又嫩又鮮,吃了讓人回味。(16)德國的雞蛋殼薄,無腥,質嫩,個大。德國人喜歡水煮雞蛋,7成熟加鹽加胡椒粉拌著吃。中國的雞蛋殼厚,個小,有腥味。(17)德國人吃生番茄愛撒點鹽和胡椒粉。中國人吃生番茄愛撒白糖。(18)德國人吃完美食,遺留在手上的還要舔手指。中國人把遺留在手上的美味趕快用紙擦掉,用水洗凈。(19)德國的小孩是先吃早飯後刷牙。中國的小孩是先刷牙再吃早飯。(20)德國人吃冰淇淋愛伸舌頭舔個圓滑。中國人吃冰淇淋不伸舌頭用牙齒咬。(21)中國人吃面喝湯的聲音嚇德國人一跳。德國人擰鼻涕清鼻子的聲音嚇中國人一跳。 (22)中國女人做月子,吃好休息好,整整一個月不出門。德國女人不知月子是啥,生完小孩一周後又去游泳,又去散步吹吹風。(23)德國人愛點蠟燭。中國人愛掛燈籠。(24)德國人的枕頭都是80x80cm正方形。中國人的枕頭是長方形。(25)德國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淡薄,人與狗之間的感情特別深厚。中國人親情友情濃厚,富有人情味。(26)德國人與家人朋友吃飯買單AA制(平攤分帳),中國人與家人朋友吃飯搶著買單。(27)德國人同事、朋友、熟人分得清清楚楚。中國人喜歡稱兄道弟,相識即是朋友。(28)德國很多女人的鬍子、腿毛得經常刮,因為又長又粗硬。中國女人的肌膚光滑又細嫩。
⑹ 德國人的生活習慣
網上搜搜就有啦。
德國人的精細,讓大大咧咧的中國人不太容易與他們親近,沒關系,您注意以下幾十個生活習慣就不會讓您覺得德國人不可思議了,克服了心裡問題,也就自然了。
1)中國人曬衣物,通常是掛滿戶外陽台,臨空而飄,猶如彩旗高高飄揚,手法高調,張揚.德國人曬衣物卻是在地下室,若天氣好的話,則曬在自家花園里.
(2)中國人曬衣服用衣架撐著,德國人則用小夾子夾在繩子上,而且衣服和褲子都是倒著曬的.
(3)中國的窗戶向外開或是左右開,德國的窗戶向里開.
(4)中國人家庭夏天沒空調不行,睡涼席,吹風扇,悶熱蚊子多.德國人家庭不裝空調,夏天中午熱一陣,晚上還要蓋被子,不悶不熱蚊子少.
(5)中國人騎自行車愛怎麼騎就怎麼騎,帶人載物,管它有燈沒燈,只要自己不摔交就OK.德國人騎自行車有專門自行車道,夜間得亮起自行車燈,假如騎遠途的還帶上頭盔,穿上自行車服,就象一個專業賽車族.
(6)中國加油站有專門的工人為車主加油.德國的加油站車主就得自己動手加油.
(7)中國的地攤可以討價還價,喊價上天還價下地,復雜但其樂無窮.鍛煉人腦.德國的地攤沒人討價還價,明碼銷售,簡單,不用動腦.
(8)中國人幹活靠眼力.德國人幹活靠工具.
(9)中國人累了蹲地上.德國人累了坐地上(因為街道干凈)
(10)中國的周末街上熱鬧非凡.德國的周末街上冷冷清清,死氣沉沉.
(11)中國的汽車在路上多按喇叭.德國的汽車在路上很少按喇叭(在歐洲車主按喇叭等同罵人,是不禮貌的行為).
(12)中國人開車大多是搶道,,搶紅燈,搶車位,搶空間.什麼次路讓主路,拐彎讓直行,汽車讓行人,都是瞎扯.德國人開車習慣把步行者當作重要角色,在路上行使的各種車輛各行其道,遵守秩序是德國人認真,嚴謹的一種表現.
(13)德國人大夏天愛燒烤,烤肉,烤香腸,烤玉米,烤辣椒,每到周末家家戶戶在花園里,烤得"烏煙漲氣",炭烤得肉上的油吱啦吱啦的冒.中國人大夏天愛吃清補涼,綠豆湯,苦丁茶,龜令膏,小米粥.
(14)德國人做菜少不了牛油和黃油.中國人做菜少不了鹽和醬油.
(15)德國的雞肉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中國的三黃雞又嫩又鮮,吃了讓人回味.
(16)德國的雞旦殼薄,無腥,質嫩,個大,(德國人喜歡水煮雞旦7成熟加鹽加胡椒粉拌著吃)中國的雞旦殼厚,個小,有腥味.
(17)德國人吃生番茄愛撒點鹽和胡椒粉.中國人吃生番茄愛撒白糖.
(18)德國人吃完美食,遺留在手上的還要舔手指.中國人把遺留在手上的美味,趕快用紙擦,用水洗
(19)德國的小孩是先吃早飯後刷牙.中國的小孩是先刷牙再吃早飯.
(20)德國人吃冰淇淋愛伸舌頭添個圓滑.中國人吃冰淇淋不伸舌頭用牙齒咬.
(21)中國人吃面喝湯的聲音嚇德國人一跳.德國人擰鼻涕清鼻子的聲音嚇中國人一跳.
(22)中國女人做月子,吃好休息好,整整一個月不出門.德國女人不知月子是啥東東,生完小孩一周後又去游泳,又去散步吹吹風.
(23)德國人愛點蠟燭.中國人愛掛燈籠.
(24)德國人的枕頭都是80x80cm正方形.中國人的枕頭都是長方形.
(25)德國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淡薄,人與狗之間的感情特別深厚.中國人親情友情濃厚,富有人情味.
(26)德國人與家人朋友吃飯買單AA制(平攤分帳),中國人與家人朋友吃飯搶著買單.
(27)德國人同事,朋友,熟人分得清清楚楚.中國人喜歡稱兄道弟,相識即是朋友.
⑺ 德國風俗習慣
1、服飾禮儀
德國人在服飾方面不喜歡太過花哨,所有的衣服都非常的注重整潔,如果是穿西裝的話一定要系領帶。參加宴會或者是去劇院等正式場合的時候,男士多穿深色禮服,女士則穿長裙。在德國的東部地區,如果是已婚人士,出門在外多佩戴金質戒指。
2、相見禮儀
德國人在社交場合和他人會面的時候基本上行握手禮。如果是遇到熟人、朋友或者是家人的話,通常是行擁抱禮。和客人交流的時候,更喜歡稱呼對方的頭銜,但是大多數德國人不喜歡別人的恭維。如果你和對方剛認識的話除非他說可以直接稱呼其名字,否則不宜直呼其名。
3、儀態禮儀
德國人對於任何事情、工作總是一絲不苟,在公開場合注重禮儀,講究風度。德國女性一個顯著的特點是樸素,不僅僅體現在衣服打扮上,同時在她們的行為舉止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和德國人交流的時候基本上不會看見他們皺眉頭等漫不經心的動作,
因為德國人對自己的一些小動作很克制,認為這些動作是對客人的不尊重,也是自身缺乏友善和教養的表現。
4、餐飲禮儀
德國人在用餐的時候多注意兩個禮節,分別是以右為上合女士優先。德國人在舉辦宴會的時候通常情況下都需要在兩個星期之前就要把請帖發出去了,宴請賓客時,桌子上擺滿了各種的酒杯盤子,在刀叉的使用上有個很特別的地方,那就是吃魚的刀叉是不可以用來吃別的食物的。
5、商務禮儀
德國人對待工作非常的嚴謹,思考深刻敏銳,擁有很強的時間觀念,所以只要是約定的時間的話就必須要及時到達,不管是遲到或者是太早到的話都被看作是不禮貌的行為。
⑻ 枕頭尺碼,長寬分別多少
一、中國:我國短枕標准規格一般在45×70CM左右,誤差不超過5CM,長枕一般45×120CM;
二、美國:一般分為三種,分別是標准枕頭51 cm × 66 cm,中號枕頭51 cm × 76 cm,大號枕頭51 cm × 91 cm;
三、歐洲:歐洲枕頭多為正方形的,一般尺寸是66 cm×66cm,德國人的使用的是80cm×80cm的正方形枕頭。
(8)德國人習慣使用什麼樣的枕頭擴展閱讀:
對枕頭來說,「高度」是一個更為重要的衡量尺寸,不同的睡姿,對枕頭的高度要求不同:
一、仰卧:枕頭的高度約為自己的一拳,約5至8厘米。
二、側卧:枕頭高度約為一拳加一掌的厚度,女性約7至12厘米,男性約11至14厘米。
三、側卧與仰卧交替:女性枕頭約8至10厘米高,男性可以在女性枕頭高度上加2厘米左右,老年人的枕頭可以稍高一點,9至15厘米為宜。
⑼ 中國人與德國人旅遊習慣有什麼不同
中國人取代德國人成為新科世界旅遊冠軍。他們一個愛物質滿足,一個喜歡身心放鬆;一個來去匆匆,一個不緊不慢;一個是獵奇看新鮮,一個是內心蘊藏真愛。有趣的是,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走出來,他們更願意接受德國人的旅行理念。
(1)中國人曬衣物,通常是掛滿戶外陽台,臨空而飄,猶如彩旗高高飄揚,手法高調,張揚。德國人曬衣物卻是在地下室,若天氣好的話,則曬在自家花園里。
(2)中國人曬衣服用衣架撐著,德國人則用小夾子夾在繩子上,而且衣服和褲子都是倒著曬的。
(3)中國的窗戶向外開或是左右開,德國的窗戶向里開。
(4)中國人家庭夏天沒空調不行,睡涼席,吹風扇,悶熱蚊子多。德國人家庭不裝空調,夏天中午熱一陣,晚上還要蓋被子,不悶不熱蚊子少。
(5)中國人騎自行車愛怎麼騎就怎麼騎,帶人載物,管它有燈沒燈,只要自己不摔交就OK.德國人騎自行車有專門自行車道,夜間得亮起自行車燈,假如騎遠途的還帶上頭盔,穿上自行車服,就象一個專業賽車族。
(6)中國加油站有專門的工人為車主加油。德國的加油站車主就得自己動手加油。
(7)中國的地攤可以討價還價,喊價上天還價下地,復雜但其樂無窮。鍛煉人腦。德國的地攤沒人討價還價,明碼銷售,簡單,不用動腦。
(8)中國人幹活靠眼力。德國人幹活靠工具。
(9)中國人累了蹲地上。德國人累了坐地上(因為街道干凈)
(10)中國的周末街上熱鬧非凡。德國的周末街上冷冷清清,死氣沉沉。
(11)中國的汽車在路上多按喇叭。德國的汽車在路上很少按喇叭(在歐洲車主按喇叭等同罵人,是不禮貌的行為)。
(12)中國人開車大多是搶道,搶紅燈,搶車位,搶空間。什麼次路讓主路,拐彎讓直行,汽車讓行人,都是瞎扯。德國人開車習慣把步行者當作重要角色,在路上行使的各種車輛各行其道,遵守秩序是德國人認真,嚴謹的一種表現。
(13)德國人大夏天愛燒烤,烤肉,烤香腸,烤玉米,烤辣椒,每到周末家家戶戶在花園里,烤得"烏煙漲氣",炭烤得肉上的油吱啦吱啦的冒。中國人大夏天愛吃清補涼,綠豆湯,苦丁茶,龜令膏,小米粥。
(14)德國人做菜少不了牛油和黃油。中國人做菜少不了鹽和醬油。
(15)德國的雞肉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中國的三黃雞又嫩又鮮,吃了讓人回味。
(16)德國的雞旦殼薄,無腥,質嫩,個大,(德國人喜歡水煮雞旦7成熟加鹽加胡椒粉拌著吃)中國的雞旦殼厚,個小,有腥味。
(17)德國人吃生番茄愛撒點鹽和胡椒粉。中國人吃生番茄愛撒白糖。
(18)德國人吃完美食,遺留在手上的還要舔手指。中國人把遺留在手上的美味,趕快用紙擦,用水洗
(19)德國的小孩是先吃早飯後刷牙。中國的小孩是先刷牙再吃早飯。
(20)德國人吃冰淇淋愛伸舌頭添個圓滑。中國人吃冰淇淋不伸舌頭用牙齒咬。
(21)中國人吃面喝湯的聲音嚇德國人一跳。德國人擰鼻涕清鼻子的聲音嚇中國人一跳。
(22)中國女人做月子,吃好休息好,整整一個月不出門。德國女人不知月子是啥東東,生完小孩一周後又去游泳,又去散步吹吹風。
(23)德國人愛點蠟燭。中國人愛掛燈籠。
(24)德國人的枕頭都是80x80cm正方形。中國人的枕頭都是長方形。
(25)德國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淡薄,人與狗之間的感情特別深厚。中國人親情友情濃厚,富有人情味。
(26)德國人與家人朋友吃飯買單AA制(平攤分帳),中國人與家人朋友吃飯搶著買單。
(27)德國人同事,朋友,熟人分得清清楚楚。中國人喜歡稱兄道弟,相識即是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