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德國在二戰期間一共製造了多少艘航空母艦
一艘,名字好像叫齊柏林號,確切的說是沒建完,因為當時在一場海戰中德國禆斯麥號戰列艦僅用大炮就將英國一艘中型航空母艦擊沉。齊柏林號航母龍骨和船體鋪設完成後,被當時德國海軍司令(有可能是希特勒,記不清啦)叫停改成戰列艦
㈡ 二戰德國航空母艦是怎樣的
其實德國鑒於其他海軍強國都大力發展航空母艦,也感到航空母艦存在的價值和必要,於是決定建造第一艘航空母艦,於1935年開工建造,1938年12月8日下水,正式命名為:「格拉夫•齊柏林」號航空母艦。由於德國首次設計航空母艦缺乏經驗,因為一戰的失敗,德國軍事上的很多方面受到影響和約束.這艘航母最初的設計是參考當時的英國皇家海軍的航母設計風格,並結合德國自己軍隊的實際情況。因此「格拉夫•齊柏林」號設計上更加註重直接進攻性武器和裝甲防護,艦身的裝甲厚達到60毫米;島式上層建築最厚到150毫米。為了對付可能接近的敵艦,「格拉夫•齊柏林」號上面安裝8座雙聯150毫米主炮,可以看出德國的設計人員考慮到單艇的作戰可能。防空武器:6座雙聯105毫米防空炮,11座雙聯37毫米防空炮,28門20毫米機關炮,可以看出火力之強大,單艇自身的防禦和抗打擊能力都考慮進去了.而且航速也非常快,主要考慮用以躲避空襲,12台鍋爐共輸出200,000匹馬力,航速34節。載機方面採用空軍改裝後的陸上飛機,其中包括ME-109T型戰斗機12架、JU87C俯沖轟炸機30架合計42架。
1945年4月25日為避免落入蘇軍之手選擇而自沉,戰後蘇聯撈起了「格拉夫•齊柏林」號艦體,在拖往蘇聯途中觸雷沉沒。1947年8月蘇聯再次撈起,再度拖往列寧格勒,經過詳細的研究後,作為靶船被蘇聯海軍炸毀。從此消失在大洋的深處。
㈢ 英國,日本,美國二戰時各造了幾艘航母德國二戰時有沒有建成過航母
1、美國航母
埃塞克斯級:共24艘
列剋星敦級:2艘
獨立級:9艘
塞班級:2艘
中途島級:三艘
護航航空母艦(共建造了124艘護航航空母艦,其中有38艘提供給了英國皇家海軍)
博格級 11艘 其中「攻擊者」提供給英軍
卡薩布蘭卡級49艘
桑加蒙級4艘
科芒斯曼特灣級 19艘
2、英國航母
大中型航母:暴怒號、勇敢號、光榮號、皇家方舟號、光輝號、勝利號、可畏號、不屈號、無敵號、鷹號;
輕型航母:獨角獸號、巨人號、復仇號、尊敬號、戰神號、光榮號、海洋號、凱旋號、特修斯號、帕爾修斯號、勇士號、庄嚴號、華麗號、可怕號、列維坦號、有力號、仙座號、半人馬號、英格蘭號、競技神號、壁壘號。
3、日本航母
【艦隊航空母艦】
赤城號、加賀號
蒼龍級:蒼龍號、飛龍號
翔鶴級:翔鶴號、瑞鶴號
飛鷹級:飛鷹號、隼鷹號
大鳳號、信濃號
雲龍級:雲龍號、天城號、葛城號
【輕型航空母艦】
鳳翔號、龍驤號、龍鳳號
瑞鳳級:瑞鳳號、翔鳳號
千歲級:千歲號、千代田
【護航航空母艦】
神鷹號、海鷹號
大鷹級:大鷹號、雲鷹號、沖鷹號
水上飛機母艦有:
若宮號、能登呂號、日進號
瑞穗號、秋津洲號、神威號
此外還有
伊—400型潛水航空母艦 :伊400401402
航空戰列艦:伊勢號、日向號
4、德國航母
1938年12月8日下水了一艘「格拉夫·齊柏林」號航空母艦。但是,由於德國海軍和空軍之間對飛機所有權的爭論,建造計劃一直不斷地被推遲,二戰的爆發使得該航母於1940年5月被終止建造,工程大約完成85%,1945年4月25日為避免落入蘇軍之手選擇而自沉,戰後蘇聯撈起了「格拉夫·齊柏林」號艦體,在拖往蘇聯途中觸雷沉沒。1947年8月蘇聯再次撈起,再度拖往列寧格勒,經過詳細的研究後,作為靶船被蘇聯海軍炸毀。
第二艘還在圖紙上,叫「彼德·施特拉塞爾」號。
㈣ 世界上第一艘航母誕生的時間
航母的誕生
美國「伯明翰」號輕巡洋艦靜靜地停泊在美國東海岸漢普頓的錨地,它的艦首甲板上鋪設著木製飛行跑道。這條26米長的跑道從巡洋艦的艦橋開始向前甲板延伸。在跑道的起點,停放著一架「寇蒂斯」單座雙翼民用飛機--「金鳥」號。
試驗本應在軍艦逆風航行時進行,但現場突然颳起了狂風。為了完成試飛任務,駕駛員伊利決定:在軍艦停泊的條件下強行起飛。
飛機順利地發動了,但由於滑跑距離太短,它未能達到應有的起飛速度。剛一離開飛行甲板,「金鳥」號便因升力不足而越飛越低,幾乎是徑直向海面沖去。關鍵時刻,伊利沉著而巧妙地操縱著飛機的尾水平舵,終於在飛機扎進大海前的一剎那將它拉了起來。然後,「金鳥」號又在海面上飛行了幾千米,最後在海灘附近的一個廣場上安全著陸,觀看的人群中爆發出了熱烈的歡呼。
這是人類首次駕駛飛機從一艘軍艦上起飛,這次壯舉為航空母艦和海軍航空兵的發展邁出了艱難的第一步。
兩個月之後,即1911年1月18日,飛機著艦試驗在美國西海岸的舊金山進行。這一次的試飛員仍然是伊利,軍艦則換成了重巡洋艦「賓夕法尼亞」號。
這一天又是「天公不做美」,天氣很壞,風浪很大,艦長臨時決定讓艦尾朝著迎風方向,這給伊利帶來了更大的困難和風險。但面對考驗,伊利又一次顯示了英雄本色。他操縱飛機迅速降低高度,然後對准艦上跑道果斷俯沖下來。飛機急劇沖上跑道,伊利馬上向上拉起機頭,並關閉了飛機發動機。由於著艦速度過大,飛機只掛住了22道攔阻索中的後11道,但它還是在距跑道終端約9米的地方停了下來。
這兩次試驗是航空母艦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它證明飛機完全可以從軍艦上起飛和降落並執行戰斗任務,它奠定了航空母艦作為一種新型戰艦的生存基礎。不久的將來,作為主宰海空戰場的新一代海上霸王,航空母艦將正式走上歷史舞台。
航空母艦發展史之——歷史上第一艘航母的誕生
1917年3月,英國海軍決定將一艘正在建造中的大型巡洋艦「暴怒」號改建為飛機母艦。「暴怒」號的前主炮被拆除,在艦體的前半部加裝了69.5米長的飛行甲板,鋪設了木製的飛行跑道。改裝後的「暴怒」號被稱為「飛機載艦」,標准排水量19153噸,航速31.5節,共搭載10架飛機:6架「幼犬」式戰斗機和4架「肖特184」式水上飛機。但是,由於艦上高聳的塔式桅桿和煙囪的阻礙,起飛後的飛機無法返回母艦。
為了打破飛機著艦禁區,英國海軍少校鄧寧進行了勇敢的嘗試。1917年8月2日,鄧寧憑借著高超的駕駛技術,駕駛「幼犬」戰斗機用側滑著陸的方式艱難地降落到航行中的「暴怒」號前甲板上,在世界上首開飛機在航行的軍艦上降落的先河。幾天之後,當鄧寧又一次試圖重復這個驚險動作時,飛機翻出軍艦墜入海中,鄧寧不幸以身殉職。
血的教訓使英國人明白,僅依靠駕駛員的技術是無法彌補裝備方面的根本缺陷的,要實現常規飛機在軍艦上的安全起降,必須徹底改變母艦的結構。1917年底至1918年初,「暴怒」號進行了大改裝。這一次將軍艦後主炮和後桅拆除,在艦體後部加裝了86.6長的飛行甲板。這樣,以艦體中部上層建築為界,前部甲板用於飛機起飛,後部甲板用於飛機降落,飛機可以互不幹擾地同時進行起降作業。
盡管如此,「暴怒」號仍然不具有全通式的飛行甲板。飛機雖能勉強著艦,但由於艦體中部的艦橋、桅桿和煙囪引起的湍流的影響,飛機著艦仍然十分困難。所以,此時的「暴怒」號還是一艘很不完善的航空母艦。
再接再厲的英國人下決心建造一艘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從1917年開始,英國海軍將建造中的客輪「卡吉林」號改裝成世界上第一艘具有全通飛行甲板的航空母艦--「百眼巨人」號。艦上原有的煙囪被拆除,設計人員設計出從主甲板下面通向艦尾的水平排煙道,從而清除了妨礙飛機起降的最大障礙。飛行跑道前後貫通,形成了全通式的飛行甲板,極大地方便了艦載機的起降作業。這種結構的航母被稱為「平原型」。「百眼巨人」號初具了現代航母的雛形。
1918年5月,「百眼巨人」號的改裝工程完工。該艦標准排水量為14450噸,最大航速20節,可搭載飛機20架。同年9月,該艦編入皇家海軍的作戰序列。然而,由於此時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接近尾聲,匆忙入役的「百眼巨人」號尚未來得及接受戰火的洗禮,戰爭便結束了。「百眼巨人」號只能默默地呆在皇家海軍的艦隊中,無法在真正的戰爭中一顯身手。但是,作為世界上第一艘具有全通飛行甲板的航空母艦,「百眼巨人」號在航母發展史上的開拓性地位是無法抹殺的。
1917年,英國按照航空母艦標准全新設計建造了競技神號航空母艦,第一次使用了在飛行甲板右舷的島狀上層建築。第一艘服役的從一開始就作為航空母艦設計的船隻是日本的鳳翔號航空母艦,它1922年12月開始服役。全通式飛行甲板、上層建築島式結構的航空母艦,成為各國航空母艦的樣版。
本世紀出現的最主要的海上兵器當首推航空母艦。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戰斗艦艇,作為各國海軍的中堅力量和海上實力的重要象徵,航空母艦以其強大的制海、制空能力、續航能力和輝煌的戰績而著稱於世。然而,航母的問世卻經歷了一番不尋常的曲折和坎坷,留下了令人驚嘆的故事。
1909年,法國著名發明家克雷曼·阿德第一次向世界描述了飛機與軍艦結合這個迷人的夢想。他在當年出版的《軍事飛行》一書中,前無古人地提出了航母的基本概念和建造航母的初步設想。並第一次使用了"航空母艦"這一概念。
然而,當時法國軍方正以極大的熱情研製水上飛機,似乎沒有多少心思去關心這種"異想天開"的航母。阿德的創意卻在英倫三島得到了熱烈的反響,並為英國人實現航母之夢帶來了希望之光。
1912年,英國海軍對一艘老巡洋艦"競技神"號進行了大規模改裝。工程技術人員拆除了軍艦上的一些火炮和設備,在艦首鋪設了一個平台用於停放水上飛機;另外在艦上加裝了一個大吊桿,用來搬運飛機。這樣,"競技神"號就成了世界上第一艘水上飛機母艦。然而,它卻並不是阿德所勾畫的那種航空母艦,也不是現代意義上航母的雛型,因為艦上所載的飛機並不能夠在艦上直接起降,所有飛機都需要從水上起飛和在水上降落,然後再從水中提升到軍艦上。
1914年,3架索普威斯807式水上偵探機在英國"皇家方舟"號戰列巡洋艦起飛獲得成功。很快,英國海軍即將此艦改裝成為水上飛機搭載艦。次年底,這艘水上飛機母艦作為英國海軍的第一艘正式的水上飛機母艦加入現役。後來,它改名為"柏伽索斯"號,也就是有些史料上所說的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艦。但實際上,"柏伽索斯"號只能稱之為可以在艦上起飛飛機的第一艘水上飛機母艦,因為飛機仍然不能在艦上降落。
水上飛機母艦問世後不久就在海戰中初露鋒芒。1914年12月25日,以"恩加丹"號、"女皇"號和"里維埃拉"號三艘水上飛機母艦及巡洋艦和驅逐艦組成的一支英國特混艦隊,受命前去襲擊庫克斯港的德國飛艇基地,因濃霧彌漫,飛行員沒有找到目標,遂改襲停泊在港內的艦隊。然而,由於水上飛機所攜帶的炸彈威力太小,最終也未能對艦隊造成損害,只好無功而返。這次襲擊雖然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但它卻向世人展示了用以母艦為主的特混編隊從空中攻擊敵艦的全新戰法和光明前景。正如負責制定這次作戰計劃的塞西爾·萊斯克蘭奇海軍少校後來所指出的那樣:"12月25日發生的事件是海軍作戰原則發生變化的明顯證據。可以想像,如果我們的飛機攜帶的是魚雷而不是小型炸彈,那麼德國的軍艦就有可能被擊沉。"
時隔不久,水上飛機母艦在達達尼爾海戰中開始大顯身手。1915年8月12日,英國海軍飛行員埃蒙斯駕駛一架從水上飛機母艦上起飛的肖特184式水上飛機,成功地用一枚367公斤重的魚雷擊沉了一艘5000噸級的土耳其運輸艦。這是水上飛機誕生後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戰果。
1916年,英國的航母設計師總結水上飛機參戰以來的經驗教訓,重新提出了研製可在軍艦上起降飛機的航母的問題,並建議把陸基飛機直接用到航母上去。
此後,英國的設計師們開始對航母的結構進行新的重大修改,並由此導致了世界上第一艘全通甲板的航母--"百眼巨人"號的誕生。 "百眼巨人"號原名"卡吉士"號,是英國造船商為義大利造的一艘客輪,開工不久即被英國海軍買下,准備改建成航母。改建工作始於1917年,次年9月方告完成。在改建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難題就是"不定常渦流"的問題。正當英國的造船專家們一籌莫展之時,一名海軍軍官卻想出了一個奇妙的辦法。這個辦法就是:把艦橋、桅桿和煙囪統統合並到上層建築中去,然後把整個建築的位置從飛機甲板的中間線移到右舷上去,這樣,起飛甲板和降落甲板就能連為一體,而"不定常渦流"的影響也將不復存在。這位海軍軍官把自己的高招稱之為"島"式設計。
"百眼巨人"號的艦載機採用了一種原來在陸基起降的"杜鵑"式魚雷攻擊機,它有折疊式的機翼能攜帶450公斤重的457毫米魚雷,具有很強的進攻能力。由於這種飛機建造的速度太慢,以致於第一批准備上艦的飛機,未能趕上第一次世界大戰。
今天的航母霸主美國也一直在做不懈的努力,美國飛行員尤金-伊利於1910年11月14日駕機從「伯明翰」號輕巡洋艦起飛,2個月後又在「賓夕法尼亞」號重巡洋艦上實現了降落。1922年3月美國人將運煤船「木星」號改建成「蘭利」號航空母艦。
而世界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卻被日本海軍捷足先登,日本於1922年12月建成了「鳳翔」號,由於它不是改裝的,因此它被認為是世界上專門設計建造的第一艘航空母艦。這一時期,可以說是航空母艦的初創階段。
1922年初,華盛頓海軍裁軍會議簽約,協定除對各國航空母艦總噸位的限額作了分配外,還給航空母艦第一次正式下了定義。當時把標准排水量在1萬噸至2.7萬噸、為裝載和起降飛機的專門目的而建造的軍艦定義為航空母艦。根據條約規定的特別條款,美國把在建的2艘戰列艦改建成了「列剋星敦」號和「薩拉托加」號航空母艦;日本改建成了「赤城」號和「加賀」號,英國改建成了「勇敢」號、「光榮」號,並對「暴怒」號進行了翻新大改裝;法國則改建了「貝亞恩」號。20年代是航空母艦的改建階段。
30年代,美國建成了「突擊者」號等共5艘,並著手埃塞克斯級的研製;英國於1935年3月開工建造性能優良的「皇家方舟」號(II),隨後又開工建造該艦的改進型光輝級;日本更是磨刀霍霍,相繼建成了「龍驤」號、「蒼龍」號、「飛龍」號,並開工建造「翔鶴」號和「瑞鶴」號。這一時期是航空母艦的發展階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航空母艦大顯身手,一舉取代了戰列艦,確立了自己在艦隊中的霸主地位。
現代航空母艦及艦載機已成為高技術密集的軍事系統工程。航空母艦已成為一個國家軍事、工業、科技水平與綜合國力的象徵。
目前世界上現役航空母艦共26艘,在建4艘;直升機母艦3艘;兩棲攻擊艦15艘,在建2艘。航空母艦從問世至今,世界上建造過的有8個國家,即英國、日本、美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和俄羅斯(前蘇聯);擁有過的國家達14個,加上正在建造的泰國,總計將達15個。建成服役的各種類型的航空母艦總數,據統計為300餘艘;其中艦隊航空母艦佔45%,護航航空母艦42%,水上飛機母艦6%,直升機母艦2%,兩棲攻擊艦5%。未來的航空母艦將具有更強、更全面的防天、防空、防潛、防艦、防導等一切反攻擊手段的綜防能力,而自身用於爭奪制空權、制海權的主動攻擊能力將更加全面。
1958年2月4日,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航母CVN65「企業」號在紐波特紐斯船廠開工建造,1960年9月24日下水,1961年11月25日正式服役。在近40年的服役期內,「企業」號上艦載機的搭載情況有過多次更改,現在上艦的是第11艦載機聯隊,採用的是「標准型」配置。
在漫長的海上生涯中,「企業」號共四次更換核燃料:在航行了20.7萬海里之後,於1964年11月第一次更換;又航行了30萬海里之後,於1969年10月第二次更換;在航行了50萬海里之後,於1979年第三次更換;在1991年該艦實行「延長服役期改裝計劃」時,第四次更換核燃料。
企業號性能參數:
總長 342.9米
型寬 40.5 米
吃水深 11.9米
飛行甲板長 331.6米
飛行甲板寬 76.8米
艦員 3215名,其中軍官171名
航空人員 2480名,其中軍官358名
旗艦人員 70名,其中軍官25名
滿載排水量 93970噸
艦上載航空燃油 8500噸
航速 33節
動力 8座威斯汀豪斯(Westing-house)A2W壓水堆,
4台威斯汀豪斯蒸汽輪機,209000KW;
4台應急柴油機,8000KW,4軸
武器 3座8聯裝「海麻雀」艦對空導彈發射裝置;
3座MK15密集陣;4座MK36-S-RBOC
彈射器 C13-1型4座
載機 一般配備20架F-14「雄貓」、36架F/A-18「大黃蜂」(Hornet)
4架EA-6B「徘徊者」(Prowler)、4架E-2C「鷹眼」(Hawkeye)
6架S-3B「北歐海盜」(Viking)、2架ES-3A、4架SH-60F
2架HH-60H「海鷹」(Seahawk)直升機
㈤ 德國人有航空母艦嗎
德國在二戰時期造過航母,也就是「齊柏林伯爵號」(Graf Zeppelin),也是歷史上德國唯一下水過的一艘航空母艦,排水量約33,000噸。
1936年12月28日在基爾的德意志造船廠(Deutsche Werke)安放龍骨起造的齊柏林伯爵號是德國海軍在二戰時充滿野心的「Z計劃」(Plan Z)之一部分,根據當時德國海軍元帥埃里希·雷德爾(Erich Raeder)的規劃,除了代號A航艦(Flugzeugträger A)的齊柏林伯爵號外,原本它還有一艘姊妹艦「B航艦」(Flugzeugträger B,德國海軍在新艦實際下水之前並不會正式賦予艦名,而是以代號稱呼之),後者在建造中途停工報廢,從未實際下水也未能獲得命名。
1945年4月,納粹德國搖搖欲墜,倉惶逃竄的德軍為了不讓「齊柏林伯爵」號航空母艦落入蘇軍之手,將其鑿沉什切青港口附近的淺水裡。
㈥ 德國之前有航空母艦嗎
其實德國鑒於其他海軍強國都大力發展航空母艦,也感到航空母艦存在的價值和必要,於是決定建造第一艘航空母艦,於1935年開工建造,1938年12月8日下水,正式命名為:「格拉夫·齊柏林」號航空母艦。
由於德國首次設計航空母艦缺乏經驗,因為一戰的失敗,德國軍事上的很多方面受到影響和約束.這艘航母最初的設計是參考當時的英國皇家海軍的航母設計風格,並結合德國自己軍隊的實際情況。因此「格拉夫·齊柏林」號設計上更加註重直接進攻性武器和裝甲防護,艦身的裝甲厚達到60毫米;島式上層建築最厚到150毫米。為了對付可能接近的敵艦,「格拉夫·齊柏林」號上面安裝8座雙聯150毫米主炮,可以看出德國的設計人員考慮到單艇的作戰可能。防空武器:6座雙聯105毫米防空炮,11座雙聯37毫米防空炮,28門20毫米機關炮,可以看出火力之強大,單艇自身的防禦和抗打擊能力都考慮進去了.而且航速也非常快,主要考慮用以躲避空襲,12台鍋爐共輸出200,000匹馬力,航速34節。載機方面採用空軍改裝後的陸上飛機,其中包括ME-109T型戰斗機12架、JU87C俯沖轟炸機30架合計42架。但是,由於德國海軍和空軍之間對飛機所有權的爭論,建造計劃一直不斷地被推遲,二戰的爆發使得該航母於1940年5月被終止建造,工程大約完成85%,主要由於希特勒決定將海軍的大部分資金用於發展U系列潛艇,所以其第一艘航母最終也沒能竣工。
1945年4月25日為避免落入蘇軍之手選擇而自沉,戰後蘇聯撈起了「格拉夫·齊柏林」號艦體,在拖往蘇聯途中觸雷沉沒。1947年8月蘇聯再次撈起,再度拖往列寧格勒,經過詳細的研究後,作為靶船被蘇聯海軍炸毀。從此消失在大洋的深處......
說真的,我很佩服德國,二戰的時候他對人類的軍事進步做了不少貢獻的,他們有著超前的軍事眼光,今天的很多武器都是受了當時的啟發的。當然,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傷害.
㈦ 為什麼德國二戰沒有建造航母
德國是有建造航母的,名字叫齊柏林。由於德國海軍和空軍之間對飛機所有權的爭論,建造計劃不斷被推遲。主要是因為俾斯麥號的沉沒要希特勒對水面艦隊失去信心,海軍方面的鄧尼茨提出的「狼群戰術」在戰爭的中前期效果顯著,因此深得人心。希特勒決定將海軍的大部分資金用於發展潛艇,該級航母最終沒能竣工,而隨後的二戰的爆發使得該航母於1940年5月被終止建造,工程完成85%。
㈧ 在歷史上德國有航母嗎
德國當然有航母了,德國的航母建造時間只比鬼子晚了一小點。當德國看到鬼子跟老美那種大規模的航母大戰後它也意識到必須要有自己的航母才行,所以它後來計劃是建造兩艘航母,但是只完成了一艘,那就是齊柏林號。不過戈林一直沒給海軍飛機,所以齊柏林號自完工之日起就一直在艦隊里當戰列艦用。直到德國戰敗也沒啥大的戰績。而且再加上當時英國的航母也不少,所以一直壓著齊柏林號不敢動窩。德國戰敗後齊柏林號被前蘇聯拉走當作靶船,後來前蘇聯最輝煌時期的9艘航母差不多看上起全有齊柏林號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