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古德里安的事跡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 (Heinz Wilhelm Guderian) 於1888年6月17日生於但澤南部魏克塞爾河附近的Culm(當時屬德國,現屬波蘭)。從 1901年到1907年,他就讀於軍事學校和柏林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後,他作為一名准尉加入了他父親指揮部隊。1908年,他到梅斯的軍事學院學習,晉升為少尉,後又回到了原部隊。1911年,古德里安和Margarete Goerne相愛,但他父親認為他還太年輕而不應該過早結婚,因此派他到第三無線電營執行任務。1913年,他終於和Margarete結婚,他們生有兩個兒子,二戰期間都跟隨裝甲部隊作戰,老大後來成為了一名將軍。 1913年10月,他與在漢羅福省駐防時相識的瑪加麗特哥爾尼小姐結婚。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在騎兵部隊擔任指揮官和參謀。1922年,他調到陸軍運輸處,開始確立機械化觀念。青年時的古德里安,就具有創造性的想像力,從不滿足於現有的戰術、技術和兵器。他經常在《軍事周刊》雜志上發表探討當代軍事問題的文章,以至這個周刊的主編阿托克將軍經常訪問這位年青的軍官。他常常利用戰術演習和兵棋推演的機會,發表自己關於戰車將成為地面戰場主宰的新觀念。於是,古德里安逐漸有了名氣。1931年,他出任摩托化部隊總監部的參謀長。 1934年7月,德國組建了裝甲部隊,希特勒派古德里安為裝甲兵總監。古德里安系統地研究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戰術方面的經驗教訓,特別是英國人利德爾·哈特和富勒的軍事理論,逐漸萌生了以機械化部隊為主體,各軍兵種密切協同的戰術思想,希特勒信奉的機動、攻擊、迅速的「閃擊戰」理論,也為古德里安欣然接受。裝甲兵總監這個職務,使古德里安得到了把自己的戰略戰術思想付諸實踐的機會。 1930年,德國的摩托化部隊只有幾輛陳舊的裝甲偵察車和幾個摩托車連。到1932年,參加演習的摩托化分隊還在使用模型坦克。古德里安擔任裝甲兵總監後,德國裝甲兵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希特勒非常欣賞古德里安坦克戰的理論和實踐,他不僅在財力物力上優先滿足裝甲兵發展的需要,而且每當演習和試驗新坦克時,他都親臨現場。當他第一次參觀古德里安組織的坦克群進攻演習時,面對排山倒海的鋼鐵洪流,他高興得手舞足蹈:「這正是我想要的東西!」1935年3月,希特勒徹底撕毀了凡爾賽條約,德國陸軍當年就把一個裝甲旅擴編為三個裝甲師,每個師有561輛戰車。古德里安是其中的師長之一。 古德里安的過人之處是他的戰術遠見。他設計的作戰形式就是坦克集群的高速進攻。1936年至1937年,他寫了一本名叫《注意——裝甲兵》的書,書中闡明了他以後在戰爭中運用的坦克戰術。1938年,希特勒任命古德里安為機動部隊總監,統管裝甲部隊的一切組織和訓練事項。這一年,德國又試製成功了兩種新型坦克,這兩種坦克在策二次世界大戰中是德國裝甲部隊的基本裝備。同年,希特勒吞並奧地利時,古德里安率兩個裝甲師打頭陣。盡管路上有些戰車因技術故障而拋錨,但還是在兩天之內前進了數百公里,創造了部隊機動速度的新記錄。從而顯示了裝甲部隊的優越性。 1939年,古德里安任第19軍軍長。這個軍包括一個裝甲師和兩個摩托化步兵師,在閃擊波蘭的戰役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出色地執行了希特勒速戰速決的戰術原則,也使自己提倡的「閃擊戰」理論獲得了驚人的成功。古德里安把他所在的「北方」集團軍群中的兩個裝甲師和兩個輕裝甲師集中起來使用,橫沖直撞,銳不可當,強渡了那累夫河。9月14日,突破了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的築壘地域,17日與「南方」集團軍群的前衛裝甲部隊在布格河畔的符沃達瓦會師。古德里安像隆美爾一樣,從來不在後方指揮,他總是乘坐裝甲指揮車與先頭部隊一同前進,靠無線電同他的指揮機關和各師師長保持聯系。有時由於前進速度過快,甚至進入己方的炮擊區而險遭厄運。 波蘭投降後,古德里安又轉戰西線。他所在的19軍屬倫德施泰特指揮的「A」集團軍群。1940年5月,該軍作為在色當地區的攻擊主力,從法軍防線上打開一個缺口,5月13日就渡過馬斯河。一天之後,古德里安坦克軍在色當以西和以南擴大了橋頭陣地,並擊退了法軍第三裝甲師的多次反擊。當時在他看來,只有兩件事可以阻止裝甲部隊的前進,即汽油耗盡和到達英吉利海峽。但是,德國最高統帥部包括希特勒在內都對裝甲部隊高速進攻獲得的巨大戰果感到驚疑,為防止法軍發動翼側反擊,急令各坦克部隊停止前進。對前線情況了如指掌的古德里安及一些前線指揮官們認為,這無異於放棄奇襲,會喪失一切初步戰果。於是他們據理力爭,終於獲准作進一步的「強力偵察」,「擴大橋頭陣地」。古德里安對這項命令加以靈活解釋,率領部隊沿索姆河一線神速前進。5月18日到達聖康坦,19日強渡索姆河,20日其前衛抵達阿布維爾和英吉利海峽,接著又由阿布維爾向北推進,22日佔領布倫。6月初,古德里安被任命為第二集團軍司令,率領所部又取得了一連串的重大勝利。古德里安和他的坦克兵拖著德國陸軍前進,創造了現代史上空前的勝利。 1941年6月22日,德國發動侵蘇戰爭,古德里安指揮的裝甲兵團屬中央集團軍群,擔負了向莫斯科方向突擊的任務。戰爭初期,他們節節獲勝,10月份,曾攻到距莫斯科幾十公里的地方。但到12月初,由於冬季的來臨、蘇軍的英勇抵抗和德軍戰略目標分散等各種原因,進攻莫斯科之戰以失敗告終。12月6日,古德里安被撤職,編入預備役,過了一年多閑散生活。1943年2月,希特勒在斯大林格勒遭到慘敗之後,又重新起用古德里安,任命他為坦克兵總監,讓其負責裝甲部隊的發展、組織和訓練。在他任職期間,德國著名的虎式和豹式坦克投入生產並裝備部隊。 1944年7月,謀殺希特勒的事件敗露後,與此事無關的古德里安出任德國陸軍總參謀長。但這時德軍的失敗已成定局,第三帝國大廈將傾,已是獨木難支。1945年3月底,希特勒免去了古德里安總參謀長的職務,再次將其貶入預備役。5月10日,古德里安被美軍俘虜。不久獲釋。 1954年,古德里安病逝。這位坦克戰專家雖然到底沒有擠進元帥的行列,但他為法西斯德國稱雄一時所起的作用以及所負盛名,並不亞於納粹德國26位元帥中的任何人。他的肖像至今仍掛在德國的裝甲兵軍營中。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是德軍坦克兵的創建者,陸軍上將,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犯之一。 1888年6月生於東普魯士的庫爾姆城的一個軍官家庭。13歲入軍校學習,19歲畢業於武備學校。1914年26歲畢業於軍事學院,從此開始了他的職業軍人生涯。 一戰時在騎兵部隊任職,戰後服役於國防軍。 1922年在汽車和坦克部隊中任職。30年代初開始研究坦克作戰理論,認為坦克是在戰略上具有決定性作用的武器,提出了集中使用坦克作戰的思想。 1934年倡議組建了3個坦克師,他任第2坦克師師長。 1938年任坦克軍長。在德國兼並奧地利的行動中,指揮所屬部隊長驅近千公里,48小時全部抵達維也納。 1939年9月閃擊波蘭,以他所指揮的坦克部隊為主,只十幾天就擊敗了波蘭。因此成為遠近聞名的「閃擊英雄」。 1940年5月閃擊西歐,又是他指揮所屬坦克部隊作為先鋒,勢入破竹,使德軍不到兩個月征服了荷、比、盧、法等國。 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他的坦克閃擊戰術在戰爭初期盡管曾獲得某些成功,但在蘇軍有效的抵抗下,很快遇到了剋星,並迅速走向了沒落。 1941年12月,他作為坦克第2集團軍司令,在指揮所部參加莫斯科會戰時,受到蘇軍極為沉重的打擊,被迫下令撤退,因而被希特勒解職。 1943年2月,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失敗,他又被召回擔任坦克兵總監。雖在他組織下研製出了虎式、豹式坦克,並風景點、並進行大量生產和裝備部隊,但在庫爾斯克坦克大戰中,德軍還是以慘敗告終。 1944年希特勒遇刺後,曾一度代理陸軍參謀總長,但不久在1945年3月又因戰場失利而被再次解職,從此轉入預備役。德軍投降後,古德里安被美軍俘虜,不久獲釋。1954年病死。 古德里安是一個優秀的戰術指揮官,他具有歷史上一般著名將領所普遍具有的優秀品質。在他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他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能夠在戰場上及時找到對對手發動攻擊的有利時機、從而使對手措手不及。作為一個新的作戰理論的創立者,古德里安是幸運的,他不但建立了新型的部隊,還能有機會在戰場上實現自己理論的機會。 1940年2月7日是,德軍在柯布侖茲舉行了一次圖上推演,目的是對曼施因的從阿登地區穿越的計劃進行驗證。實驗結果證明了作戰計劃是完全成功的。在這次圖上練習過程中,古德里安建議在攻勢發起的第五天,應該使用強大的裝甲摩托化部隊在色當附近強渡馬斯河,在這里突破法軍防線,並繼續向阿敏斯推進,但是陸軍參謀總長哈爾德卻認為古德里安這個意見毫無意義,沒有任何價值。他振振有詞的駁斥道:「將軍,即使坦克部隊已經渡過馬斯河,占據了橋頭陣地,也必須等待步兵趕上來之後,才可能發動一個全面的攻勢,僅靠裝甲部隊的力量是不夠的。我認為不到戰役進攻發起後的第九天或第十天,這個攻擊是不可能的。」 古德里安強烈反對他的全面攻擊理論,一再申辯:「作戰中最重要的就是充分利用德軍目前所有裝甲部隊,在一個決定性的地點上,給對方以突然的打擊。而且,使用大量的裝甲部隊實施突擊,可以使突破口具有足夠的深度和寬度,裝甲部隊可以不必顧慮側翼的安全,而應盡量擴展進攻戰果,不必等待步兵部隊。」 整個二戰時期德軍的裝甲兵始終受到如哈爾德這樣的習慣於傳統步兵作戰的陸軍元帥們的指揮和牽制,他們總是在裝甲兵的指揮官們急於向前快速推進時,下令讓他們停下來等待步兵趕上來,以至錯過戰機,令被擊潰的敵軍有機會利用這一機會搞清楚形勢,重新調配和布置攔截德軍裝甲兵的突擊。雖然如古德里安一樣的諸多裝甲兵指揮官們經常故意拖延執行這些命令,努力向前擴展自己的攻擊,但最終還是迫於上司的壓力停止下來,以至半途而廢。 1941年春天,蘇聯一個軍事代表團參觀德軍坦克,希特勒原想向蘇聯人顯示一下自己的軍事工業能力,並麻痹俄國人,允許他們參觀德軍的所有先進武器。但蘇聯軍官們參觀完之後卻決不相信德軍的T-4型坦克就是他們最新式的坦克,他們堅持說德軍隱藏了最新式的坦克,並沒有遵照元首的命令。德軍有關部門懷疑蘇聯人有更為先進坦克。最後德國兵工生產主管部門總結出了這樣一個結論:「蘇聯人有可能已經擁有了一種更好和更重要的坦克!」 結果也正是如他們所料,當1941年7月底蘇聯的T-34型坦克,在東線的戰場出現的時候,德國的這個懷疑終於有了准確的答案。 當時,蘇軍坦克不但在質量上比德國先進一步,而且在數量上也是德國不能比較的。德國人全年的坦克生產總量,大概也很難超過1000輛以上,而遠在1933年的時候,古德里安參觀的一個蘇聯兵工廠,它一天生產的坦克就可以達到22輛之多。 1941年7月4日,負責記錄最高統帥部作戰日記的格雷納曾狂妄的斷言:「蘇聯人失去了這么多飛機和4600輛坦克,他們一定所剩無幾了。」 可是到了7月末,德軍俘虜或毀壞了蘇軍1200輛坦克後,卻還是見到不斷湧出的蘇聯軍隊。德國人的囂張氣焰被打下去了。希特勒在8月4日走訪中央集團軍群時,就鬱郁寡歡的向古德里安承認:「要是戰前知道蘇軍有這么多坦克,我就會對戰爭作出重新考慮的!」絲毫沒有了戰爭之初取得勝利的狂喜。 德國的腓德烈大帝曾說過:「你得對俄國人的屍體開兩槍,而且還得把他翻過來,看看是否真的死了。」
B. 古德里安是誰一生有何成就
古德里安1888年6月17日生於東普魯士的一個軍人家庭,他的父親是一位陸軍軍官。古德里安13歲進入軍官學校,1907年畢業後,被分配到一個輕步兵營任見習官,而這個營的營長就是他的父親。1913年10月,他與在漢羅福省駐防時相識的瑪加麗特哥爾尼小姐結婚。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在騎兵部隊擔任指揮官和參謀。
1922年,他調到陸軍運輸處,開始確立機械化觀念。青年時代的古德里安,就具有創造性的想像力,從不滿足於現有的戰術、技術和兵器。他經常在《軍事周刊》雜志上發表探討當代軍事問題的文章,以至這個周刊的主編阿托克將軍經常訪問這位年青的軍官。他常常利用戰術演習和兵棋推演的機會,發表自己關於戰車將成為地面戰場主宰的新觀念。於是,古德里安逐漸有了名氣。1931年,他出任摩托化部隊總監部的參謀長。1934年7月,德國組建了裝甲部隊,希特勒派古德里安為裝甲兵總監。古德里安系統地研究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戰術方面的經驗教訓,特別是英國人利德爾·哈特和富勒的軍事理論,逐漸萌生了以機械化部隊為主體,各軍兵種密切協同的戰術思想,希特勒信奉的機動、攻擊、迅速的「閃擊戰」理論,也為古德里安欣然接受。
裝甲兵總監這個職務,使古德里安得到了把自己的戰略戰術思想付諸實踐的機會。1930年,德國的摩托化部隊只有幾輛陳舊的裝甲偵察車和幾個摩托車連。到1932年,參加演習的摩托化分隊還在使用模型坦克。古德里安擔任裝甲兵總監後,德國裝甲兵得到了迅速發展。希特勒非常欣賞古德里安坦克戰的理論和實踐,他不僅在財力物力上優先滿足裝甲兵發展的需要,而且每當演習和試驗新坦克時,他都親臨現場。當他第一次參觀古德里安組織的坦克群進攻演習時,面對排山倒海的鋼鐵洪流,他高興得手舞足蹈:「這正是我想要的東西!」1935年3月,希特勒徹底撕毀了凡爾賽條約,德國陸軍當年就把一個裝甲旅擴編為三個裝甲師,每個師有561輛戰車。古德里安是其中的師長之一。
古德里安的過人之處是他的戰術遠見。他設計的作戰形式就是坦克集群的高速進攻。1936年至1937年,他寫了一本名叫《注意——裝甲兵》的書,書中闡明了他以後在戰爭中運用的坦克戰術。1938年,希特勒任命古德里安為機動部隊總監,統管裝甲部隊的一切組織和訓練事項。這一年,德國又試製成功了兩種新型坦克,這兩種坦克在策二次世界大戰中是德國裝甲部隊的基本裝備。同年,希特勒吞並奧地利時,古德里安率兩個裝甲師打頭陣。盡管路上有些戰車因技術故障而拋錨,但還是在兩天之內前進了數百公里,創造了部隊機動速度的新記錄。從而顯示了裝甲部隊的優越性。
1939年,古德里安任第19軍軍長。這個軍包括一個裝甲師和兩個摩托化步兵師,在閃擊波蘭的戰役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出色地執行了希特勒速戰速決的戰術原則,也使自己提倡的「閃擊戰」理論獲得了驚人的成功。古德里安把他所在的「北方」集團軍群中的兩個裝甲師和兩個輕裝甲師集中起來使用,橫沖直撞,銳不可當,強渡了那累夫河。9月14日,突破了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的築壘地域,17日與「南方」集團軍群的前衛裝甲部隊在布格河畔的符沃達瓦會師。古德里安像隆美爾一樣,從來不在後方指揮,他總是乘坐裝甲指揮車與先頭部隊一同前進,靠無線電同他的指揮機關和各師師長保持聯系。有時由於前進速度過快,甚至進入已方的炮擊區而險遭厄運。
波蘭投降後,古德里安又轉戰西線。他所在的19軍屬倫德施泰特指揮的「A」集團軍群。1940年5月,該軍作為在色當地區的攻擊主力,從法軍防線上打開一個缺口,5月13日就渡過馬斯河。一天之後,古德里安坦克軍在色當以西和以南擴大了橋頭陣地,並擊退了法軍第三裝甲師的多次反擊。當時在他看來,只有兩件事可以阻止裝甲部隊的前進,即汽油耗盡和到達英吉利海峽。但是,德國最高統帥部包括希特勒在內都對裝甲部隊高速進攻獲得的巨大戰果感到驚疑,為防止法軍發動翼側反擊,急令各坦克部隊停止前進。對前線情況了如指掌的古德里安及一些前線指揮官們認為,這無異於放棄奇襲,會喪失一切初步戰果。於是他們據理力爭,終於獲准作進一步的「強力偵察」,「擴大橋頭陣地」。古德里安對這項命令加以靈活解釋,率領部隊沿索姆河一線神速前進。5月18日到達聖康坦,19日強渡索姆河,20日其前衛抵達阿布維爾和英吉利海峽,接著又由阿布維爾向北推進,22日佔領布倫。6月初,古德里安被任命為第二集團軍司令,率領所部又取得了一連串的重大勝利。古德里安和他的坦克兵拖著德國陸軍前進,創造了現代史上空前的勝利。
1941年6月28日,德國發動侵蘇戰爭,古德里安指揮的裝甲兵團屬中央集團軍群,擔負了向莫斯科方向突擊的任務。戰爭初期,他們節節獲勝,10月份,曾攻到距莫斯科幾十公里的地方。但到12月初,由於冬季的來臨、蘇軍的英勇抵抗和德軍戰略目標分散等各種原因,進攻莫斯科之戰以失敗告終。12月6日,古德里安被撤職,編入預備役,過了一年多閑散生活。1943年2月,希特勒在斯大林格勒遭到慘敗之後;又重新起用古德里安,任命他為坦克兵總監,讓其負責裝甲部隊的發展、組織和訓練。在他任職期間,德國著名的虎式和豹式坦克投入生產並裝備部隊。
1944年7月,謀殺希特勒的事件敗露後,與此事無關的古德里安出任德國陸軍總參謀長。但這時德軍的失敗已成定局,第三帝國大廈將傾,已是獨木難支。1945年3月底,希特勒免去了古德里安總參謀長的職務,再次將其貶入預備役。5月10日,古德里安被美軍俘虜。不久獲釋。
1954年,古德里安病逝。這位坦克戰專家雖然到底沒有擠進元帥的行列,但他為法西斯德國稱雄一時所起的作用以及所負盛名,並不亞於納粹德國26位元帥中的任何人。他的肖像至今仍掛在德國的裝甲兵軍營中。
C. 閃電戰創始人古德里安,他對納粹德國究竟有何重大貢獻
古德里安是二戰時期德國軍隊中最著名的指揮官之一,其創造了閃電戰的先河,而且波蘭,法國都因為閃電戰而被德國打敗。讓德國的領土擴張了好幾倍,並且工業產值也上去了。所以古德里安對於納粹德國的貢獻還是非常多的。首先就是古德里安創造了閃電戰,而且他也是德國軍隊的裝甲兵之父。其次就是其性格和德國其他幾個著名將領不一樣,沒有太多的性格缺陷。最後就是由於在莫斯科戰役中失敗,被希特勒撤職,從此告別了前線作戰。
最後就是由於在莫斯科戰役中失敗,被希特勒撤職,從此告別了前線作戰。其實這和莫德爾經常作為執行者這個角色有很大的關系,畢竟古德里安個人在作戰的時候,能夠很好的指揮成建制的裝甲部隊,戰術指揮能力優秀,但是戰役指揮能力卻有所欠缺。
D. 古德里安
他是納粹德國陸軍一級上將古德里安,德國裝甲之父 ,閃電之父,因為他是閃電戰英雄。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堪稱二戰中陸戰上最優秀的將領之一。初戰波蘭,閃電般的一舉擊敗了堅強的波蘭人。二戰法蘭西,他在兩周之內橫掃法國。他的進攻速度不僅令對手,甚至令他的上級和希特勒都感到震驚。(沙漠之狐隆美爾那時才是裝甲7師的師長)三戰蘇聯,他更是將閃電戰發揮至極詣。在五個月內,連戰連捷,兵鋒所指,擋者披糜,戰車直逼莫斯科城下,俘虜蘇軍幾達兩百萬人。雖然德國戰敗了,但是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的名字將永遠記在人們的腦海之中。
E. 介紹一下二戰時德國的古德里安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 (Heinz Wilhelm Guderian) 於1888年6月17日生於但澤南部魏克塞爾河附近的Culm(當時屬德國,現屬波蘭)。從 1901年到1907年,他就讀於軍事學校和柏林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後,他作為一名准尉加入了他父親指揮部隊。1908年,他到梅斯的軍事學院學習,晉升為少尉,後又回到了原部隊。1911年,古德里安和Margarete Goerne相愛,但他父親認為他還太年輕而不應該過早結婚,因此派他到第三無線電營執行任務。1913年,他終於和Margarete結婚,他們生有兩個兒子,二戰期間都跟隨裝甲部隊作戰,老大後來成為了一名將軍。
1913年10月,他與在漢羅福省駐防時相識的瑪加麗特哥爾尼小姐結婚。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在騎兵部隊擔任指揮官和參謀。1922年,他調到陸軍運輸處,開始確立機械化觀念。青年時的古德里安,就具有創造性的想像力,從不滿足於現有的戰術、技術和兵器。他經常在《軍事周刊》雜志上發表探討當代軍事問題的文章,以至這個周刊的主編阿托克將軍經常訪問這位年青的軍官。他常常利用戰術演習和兵棋推演的機會,發表自己關於戰車將成為地面戰場主宰的新觀念。於是,古德里安逐漸有了名氣。1931年,他出任摩托化部隊總監部的參謀長。
1934年7月,德國組建了裝甲部隊,希特勒派古德里安為裝甲兵總監。古德里安系統地研究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戰術方面的經驗教訓,特別是英國人利德爾·哈特和富勒的軍事理論,逐漸萌生了以機械化部隊為主體,各軍兵種密切協同的戰術思想,希特勒信奉的機動、攻擊、迅速的「閃擊戰」理論,也為古德里安欣然接受。裝甲兵總監這個職務,使古德里安得到了把自己的戰略戰術思想付諸實踐的機會。
1930年,德國的摩托化部隊只有幾輛陳舊的裝甲偵察車和幾個摩托車連。到1932年,參加演習的摩托化分隊還在使用模型坦克。古德里安擔任裝甲兵總監後,德國裝甲兵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希特勒非常欣賞古德里安坦克戰的理論和實踐,他不僅在財力物力上優先滿足裝甲兵發展的需要,而且每當演習和試驗新坦克時,他都親臨現場。當他第一次參觀古德里安組織的坦克群進攻演習時,面對排山倒海的鋼鐵洪流,他高興得手舞足蹈:「這正是我想要的東西!」1935年3月,希特勒徹底撕毀了凡爾賽條約,德國陸軍當年就把一個裝甲旅擴編為三個裝甲師,每個師有561輛戰車。古德里安是其中的師長之一。
古德里安的過人之處是他的戰術遠見。他設計的作戰形式就是坦克集群的高速進攻。1936年至1937年,他寫了一本名叫《注意——裝甲兵》的書,書中闡明了他以後在戰爭中運用的坦克戰術。1938年,希特勒任命古德里安為機動部隊總監,統管裝甲部隊的一切組織和訓練事項。這一年,德國又試製成功了兩種新型坦克,這兩種坦克在策二次世界大戰中是德國裝甲部隊的基本裝備。同年,希特勒吞並奧地利時,古德里安率兩個裝甲師打頭陣。盡管路上有些戰車因技術故障而拋錨,但還是在兩天之內前進了數百公里,創造了部隊機動速度的新記錄。從而顯示了裝甲部隊的優越性。
1939年,古德里安任第19軍軍長。這個軍包括一個裝甲師和兩個摩托化步兵師,在閃擊波蘭的戰役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出色地執行了希特勒速戰速決的戰術原則,也使自己提倡的「閃擊戰」理論獲得了驚人的成功。古德里安把他所在的「北方」集團軍群中的兩個裝甲師和兩個輕裝甲師集中起來使用,橫沖直撞,銳不可當,強渡了那累夫河。9月14日,突破了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的築壘地域,17日與「南方」集團軍群的前衛裝甲部隊在布格河畔的符沃達瓦會師。古德里安像隆美爾一樣,從來不在後方指揮,他總是乘坐裝甲指揮車與先頭部隊一同前進,靠無線電同他的指揮機關和各師師長保持聯系。有時由於前進速度過快,甚至進入己方的炮擊區而險遭厄運。
波蘭投降後,古德里安又轉戰西線。他所在的19軍屬倫德施泰特指揮的「A」集團軍群。1940年5月,該軍作為在色當地區的攻擊主力,從法軍防線上打開一個缺口,5月13日就渡過馬斯河。一天之後,古德里安坦克軍在色當以西和以南擴大了橋頭陣地,並擊退了法軍第三裝甲師的多次反擊。當時在他看來,只有兩件事可以阻止裝甲部隊的前進,即汽油耗盡和到達英吉利海峽。但是,德國最高統帥部包括希特勒在內都對裝甲部隊高速進攻獲得的巨大戰果感到驚疑,為防止法軍發動翼側反擊,急令各坦克部隊停止前進。對前線情況了如指掌的古德里安及一些前線指揮官們認為,這無異於放棄奇襲,會喪失一切初步戰果。於是他們據理力爭,終於獲准作進一步的「強力偵察」,「擴大橋頭陣地」。古德里安對這項命令加以靈活解釋,率領部隊沿索姆河一線神速前進。5月18日到達聖康坦,19
日強渡索姆河,20日其前衛抵達阿布維爾和英吉利海峽,接著又由阿布維爾向北推進,22日佔領布倫。6月初,古德里安被任命為第二集團軍司令,率領所部又取得了一連串的重大勝利。古德里安和他的坦克兵拖著德國陸軍前進,創造了現代史上空前的勝利。
1941年6月28日,德國發動侵蘇戰爭,古德里安指揮的裝甲兵團屬中央集團軍群,擔負了向莫斯科方向突擊的任務。戰爭初期,他們節節獲勝,10月份,曾攻到距莫斯科幾十公里的地方。但到12月初,由於冬季的來臨、蘇軍的英勇抵抗和德軍戰略目標分散等各種原因,進攻莫斯科之戰以失敗告終。12月6日,古德里安被撤職,編入預備役,過了一年多閑散生活。1943年2月,希特勒在斯大林格勒遭到慘敗之後,又重新起用古德里安,任命他為坦克兵總監,讓其負責裝甲部隊的發展、組織和訓練。在他任職期間,德國著名的虎式和豹式坦克投入生產並裝備部隊。
1944年7月,謀殺希特勒的事件敗露後,與此事無關的古德里安出任德國陸軍總參謀長。但這時德軍的失敗已成定局,第三帝國大廈將傾,已是獨木難支。1945年3月底,希特勒免去了古德里安總參謀長的職務,再次將其貶入預備役。5月10日,古德里安被美軍俘虜。不久獲釋。
1954年,古德里安病逝。這位坦克戰專家雖然到底沒有擠進元帥的行列,但他為法西斯德國稱雄一時所起的作用以及所負盛名,並不亞於納粹德國26位元帥中的任何人。他的肖像至今仍掛在德國的裝甲兵軍營中
古德里安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Heinz Wilhelm Guderian,1888.6.17~1954.5.15),德國陸軍一級上將(1888-1954),傑出的軍事家、軍事理論家、統帥,裝甲戰的倡導者。
1888年6月17日,一個星期天的上午,古德里安在維斯托拉河邊的庫爾門地方出生了。他的父親菲特烈?古德里安是第二波美安里亞輕步兵營的中尉,而他的先世只有地主和律師兩種職業。他的母親。卡拉娜克爾齊霍夫。
F. 德國「陸軍大將」古德里安簡介 他到底有多厲害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Heinz Wilhelm Guderian,1888.6.17~1954.5.15),德國「陸軍大將」,軍事家、理論家、戰術家,是「閃擊戰」的創始人,也是「裝甲戰」、「坦克戰」的倡導者,被稱為「德軍裝甲兵之父」。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一位著名的德國陸軍將領,最高軍階為大將。
古德里安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提倡坦克與機械化部隊使用於現代化戰爭的重要推動者,在他組織與推動理論下,德國建立了一支當時作戰最具效率的裝甲部隊,屢屢擊敗敵軍,是聯合兵種作戰和前線指揮等戰爭型態發展的推動者。
古德里安是陸軍戰術「閃擊戰」的創始人(閃電戰原型是施里芬提出的),被歷史學家稱作「閃擊戰之父」,與曼施坦因、隆美爾被後人並稱為二戰期間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也被稱為德意志第三帝國的「帝國之鷹」。
G. 古德里安是什麼人.
你知道閃電戰、坦克戰么?如果知道,那你一定聽說過古德里安這個名字。因為他是納粹德國陸軍一級上將古德里安,德國裝甲之父 ,閃電之父,因為他是閃電戰英雄。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堪稱二戰中陸戰上最優秀的將領之一。初戰波蘭,閃電般的一舉擊敗了堅強的波蘭人。二戰法蘭西,他在兩周之內橫掃法國。他的進攻速度不僅令對手,甚至令他的上級和希特勒都感到震驚。(沙漠之狐隆美爾那時才是裝甲7師的師長)三戰蘇聯,他更是將閃電戰發揮至極詣。在五個月內,連戰連捷,兵鋒所指,擋者披糜,戰車直逼莫斯科城下,俘虜蘇軍幾達兩百萬人。雖然德國戰敗了,但是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的名字將永遠記在人們的腦海之中。
H. 二戰德國三大名將的「裝甲怪傑」——古德里安
古德里安(1888——1954)德國陸軍上將。曾任裝甲集群司令、坦克兵總監、陸軍總參謀長等職。
古德里安是個理論結合實踐的典型高手,他是世界現代裝甲戰的先驅,即使今天,痛恨納粹的德國人仍將他奉為「裝甲之父」。相比同時代的裝甲戰高手朱可夫、巴頓、隆美爾等人,古德里安在坦克戰發展歷史上的影響要大多了。他提出的「在狹窄正面上集中使用大量坦克實施高速突貫」的理論,結合他那震驚世界的坦克突擊戰,使他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裝甲第一將」。
當英、法的軍人們還在高談闊論的時候,古德里安已經開始對裝甲作戰進行了深入研究,並進行了實踐,這在當時被看作是根本不可能的,也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而古德里安仍堅持追求自己的目標,終於以自己超前的軍事思想和過人的組織才能一手創建了強大的德國坦克部隊。
二戰爆發後,古德里安終於得到了施展的機會,他先是率領他的坦克軍迅速擊潰波蘭,後又揮師橫掃法國,經色當之戰,直抵英吉利海峽。在蘇德戰爭初期,他指揮坦克部隊在基輔等地多次合圍蘇軍,連續創造了坦克突擊戰的經典戰例。正是他的裝甲理論和實踐,才使得希特勒的侵略戰爭能如此震撼。
當二戰前夕古德里安用汽車代替坦克積極演練裝甲集群戰術時,法國敗亡的慘劇似乎已埋下了伏筆。德軍的勝利,勝就勝在戰場觀念領先、訓練設計領先。
I. 古德里安擔任過哪些職務
古德里安1888年6月17日生於東普魯士的一個軍人家庭,他的父親是一位陸軍軍官。古德里安13歲進入軍官學校,1907年畢業後,被分配到一個輕步兵營任見習官,而這個營的營長就是他的父親。1913年10月,他與在漢羅福省駐防時相識的瑪加麗特哥爾尼小姐結婚。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在騎兵部隊擔任指揮官和參謀。
1922年,他調到陸軍運輸處,開始確立機械化觀念。青年時代的古德里安,就具有創造性的想像力,從不滿足於現有的戰術、技術和兵器。他經常在《軍事周刊》雜志上發表探討當代軍事問題的文章,以至這個周刊的主編阿托克將軍經常訪問這位年青的軍官。他常常利用戰術演習和兵棋推演的機會,發表自己關於戰車將成為地面戰場主宰的新觀念。於是,古德里安逐漸有了名氣。1931年,他出任摩托化部隊總監部的參謀長。1934年7月,德國組建了裝甲部隊,希特勒派古德里安為裝甲兵總監。古德里安系統地研究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戰術方面的經驗教訓,特別是英國人利德爾?哈特和富勒的軍事理論,逐漸萌生了以機械化部隊為主體,各軍兵種密切協同的戰術思想,希特勒信奉的機動、攻擊、迅速的「閃擊戰」理論,也為古德里安欣然接受。
裝甲兵總監這個職務,使古德里安得到了把自己的戰略戰術思想付諸實踐的機會。1930年,德國的摩托化部隊只有幾輛陳舊的裝甲偵察車和幾個摩托車連。到1932年,參加演習的摩托化分隊還在使用模型坦克。古德里安擔任裝甲兵總監後,德國裝甲兵得到了迅速發展。希特勒非常欣賞古德里安坦克戰的理論和實踐,他不僅在財力物力上優先滿足裝甲兵發展的需要,而且每當演習和試驗新坦克時,他都親臨現場。當他第一次參觀古德里安組織的坦克群進攻演習時,面對排山倒海的鋼鐵洪流,他高興得手舞足蹈:「這正是我想要的東西!」1935年3月,希特勒徹底撕毀了凡爾賽條約,德國陸軍當年就把一個裝甲旅擴編為三個裝甲師,每個師有561輛戰車。古德里安是其中的師長之一。
古德里安的過人之處是他的戰術遠見。他設計的作戰形式就是坦克集群的高速進攻。1936年至1937年,他寫了一本名叫《注意——裝甲兵》的書,書中闡明了他以後在戰爭中運用的坦克戰術。1938年,希特勒任命古德里安為機動部隊總監,統管裝甲部隊的一切組織和訓練事項。這一年,德國又試製成功了兩種新型坦克,這兩種坦克在策二次世界大戰中是德國裝甲部隊的基本裝備。同年,希特勒吞並奧地利時,古德里安率兩個裝甲師打頭陣。盡管路上有些戰車因技術故障而拋錨,但還是在兩天之內前進了數百公里,創造了部隊機動速度的新記錄。從而顯示了裝甲部隊的優越性。
1939年,古德里安任第19軍軍長。這個軍包括一個裝甲師和兩個摩托化步兵師,在閃擊波蘭的戰役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出色地執行了希特勒速戰速決的戰術原則,也使自己提倡的「閃擊戰」理論獲得了驚人的成功。古德里安把他所在的「北方」集團軍群中的兩個裝甲師和兩個輕裝甲師集中起來使用,橫沖直撞,銳不可當,強渡了那累夫河。9月14日,突破了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的築壘地域,17日與「南方」集團軍群的前衛裝甲部隊在布格河畔的符沃達瓦會師。古德里安像隆美爾一樣,從來不在後方指揮,他總是乘坐裝甲指揮車與先頭部隊一同前進,靠無線電同他的指揮機關和各師師長保持聯系。有時由於前進速度過快,甚至進入已方的炮擊區而險遭厄運。
波蘭投降後,古德里安又轉戰西線。他所在的19軍屬倫德施泰特指揮的「A」集團軍群。1940年5月,該軍作為在色當地區的攻擊主力,從法軍防線上打開一個缺口,5月13日就渡過馬斯河。一天之後,古德里安坦克軍在色當以西和以南擴大了橋頭陣地,並擊退了法軍第三裝甲師的多次反擊。當時在他看來,只有兩件事可以阻止裝甲部隊的前進,即汽油耗盡和到達英吉利海峽。但是,德國最高統帥部包括希特勒在內都對裝甲部隊高速進攻獲得的巨大戰果感到驚疑,為防止法軍發動翼側反擊,急令各坦克部隊停止前進。對前線情況了如指掌的古德里安及一些前線指揮官們認為,這無異於放棄奇襲,會喪失一切初步戰果。於是他們據理力爭,終於獲准作進一步的「強力偵察」,「擴大橋頭陣地」。古德里安對這項命令加以靈活解釋,率領部隊沿索姆河一線神速前進。5月18日到達聖康坦,19日強渡索姆河,20日其前衛抵達阿布維爾和英吉利海峽,接著又由阿布維爾向北推進,22日佔領布倫。6月初,古德里安被任命為第二集團軍司令,率領所部又取得了一連串的重大勝利。古德里安和他的坦克兵拖著德國陸軍前進,創造了現代史上空前的勝利。
1941年6月28日,德國發動侵蘇戰爭,古德里安指揮的裝甲兵團屬中央集團軍群,擔負了向莫斯科方向突擊的任務。戰爭初期,他們節節獲勝,10月份,曾攻到距莫斯科幾十公里的地方。但到12月初,由於冬季的來臨、蘇軍的英勇抵抗和德軍戰略目標分散等各種原因,進攻莫斯科之戰以失敗告終。12月6日,古德里安被撤職,編入預備役,過了一年多閑散生活。1943年2月,希特勒在斯大林格勒遭到慘敗之後;又重新起用古德里安,任命他為坦克兵總監,讓其負責裝甲部隊的發展、組織和訓練。在他任職期間,德國著名的虎式和豹式坦克投入生產並裝備部隊。
1944年7月,謀殺希特勒的事件敗露後,與此事無關的古德里安出任德國陸軍總參謀長。但這時德軍的失敗已成定局,第三帝國大廈將傾,已是獨木難支。1945年3月底,希特勒免去了古德里安總參謀長的職務,再次將其貶入預備役。5月10日,古德里安被美軍俘虜。不久獲釋。
1954年,古德里安病逝。這位坦克戰專家雖然到底沒有擠進元帥的行列,但他為法西斯德國稱雄一時所起的作用以及所負盛名,並不亞於納粹德國26位元帥中的任何人。他的肖像至今仍掛在德國的裝甲兵軍營中。
J. 為何要稱古德里安,曼施坦因,隆美爾這三個人為納粹的「三大名將」
這三位將領以他們非凡的軍事指揮藝術幫助阿道夫改寫了世界歷史,使德國在二戰初期戰無不勝.不論是曼施坦因的"閃擊戰略",還是隆美爾的"沙漠戰術",以及古德里安的"裝甲突擊理論和實踐",都對二戰的進程乃至世界軍事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們的軍事理論和戰例推動了現代作戰樣式的發展,直到今天仍值得我們借鑒和研究.
古德里安,德國陸軍一級上將(1888-1954),傑出的軍事家、軍事理論家、統帥,裝甲戰的倡導者,也是「閃電戰」「坦克戰」的提出者,被譽為「德國裝甲兵之父」。
曼斯坦因,在第三帝國名將中排名第一。1939年登峰造極的「曼施坦因計劃」,直接導致了英法戰敗;1941年,指揮了「克里木戰役」,俘虜蘇軍超過46萬,晉升為德國「陸軍元帥」 。1943年2月-3月,指揮德軍南方集團軍群發起「哈爾科夫反擊戰」(著名的「反手一擊行動」),達到其軍事生涯的頂峰。他的一生幾乎未有過敗績。
隆美爾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著名的德國陸軍元帥,通稱「沙漠之狐」,也是德國極少數以中產階級出身以及未進入過參謀學校而獲得此頭銜的軍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璀璨將星中,能做到生前顯赫,死後殊榮不斷,特別是被敵對雙方都認可的,惟有隆美爾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