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二戰後期德軍會喪失制空權
BF109 bf110 等型戰機無法和噴火式相抗衡 相對航程較短 又沒有蘇式戰機的數量優勢 後期希特勒迷信所謂的超級武器梅賽施密特220、420等噴氣式戰機 這些戰機技術是上不成熟的 掛載的武器有限 性能有不穩定 缺乏燃油和飛行員
但主要的原因是戰略資源短缺和缺乏戰略縱深和領導人的短視和迷信
⑵ 二戰中德國強大的"虎式"坦克為什麼會被大批的擊毀呢
那麼虎式坦克是不是二戰德國最好的坦克呢?答案是否定的。從宏觀的角度看,虎式坦克名不符實,甚至可以稱為「一個美麗的錯誤」,致命弱點是機動性太差,機械性能太不可靠,數量太少。
公平地說,虎式坦克的發動機、傳動和懸掛都是一流的,從紙面上看機動性並不算差。引擎是梅巴赫12缸汽油發動機,功率700馬力,推重比是每噸12.5馬力,這自然比不上T-34的19馬力和M4謝爾曼的16馬力,但至少和4型坦克一個水平。事實上虎式坦克的公路最高時速達38公里,一點也不慢。問題出在油耗和重量。虎式坦克油耗驚人,公路上一箱油只能跑100公里,如果是越野航程至少減半。也就是說,一輛虎式坦克每推進兩、三個小時就得後撤加油,經常在戰斗白熱化的時候不得不離開戰場,戰斗效能大打折扣。其次虎式坦克56噸的重量,歐洲絕大多數橋梁承重極限是36噸,因此虎式坦克所到之處,都必須有工兵在前開路,測試路面,加固橋梁。南俄草原到處是窪地沼澤,對虎式坦克來說遍地都是陷阱,稍不留心就會深陷泥潭,根本談不上什麼越野機動能力
虎式坦克的動力系統雖然一流,應付56噸的重量也相當勉強,動輒引擎過熱,傳動失靈。為了保證虎式坦克正常運行,德軍要求重坦克營官兵個個精通機械保養維修,即便如此,拋錨也是家常便飯。整個戰爭中,德軍損失的虎式坦克,多數是因為機械故障被乘員遺棄,被擊毀的真是不多。許多坦克甚至不能完好無損地從火車站開到前線。1943年庫爾斯克戰役前夕,黨衛軍希特勒衛隊裝甲師下屬的第13重坦克連擁有17輛虎式坦克,向前線集結途中就有6輛拋錨被拖回修理,7月4日開始進攻時只剩下11輛。隨著希特勒衛隊師向北急速突進,幾乎每天都有虎式坦克因為故障掉隊,到11日舉世聞名的普羅霍羅夫卡坦克大戰爆發時,希特勒衛隊師只有3輛虎式坦克投入戰斗。1944年6月盟軍諾曼底登陸時,駐扎比利時的黨衛軍第一裝甲軍下屬重坦克營有30輛虎式坦克需要維修,8輛坦克正在大修,沒有一輛能夠立刻出動。
最要命的是,虎式坦克每次戰役都如同電影里友情客串的大牌明星,只能壯個聲勢,無法發揮實質性的作用,就是因為數量太少。德國整個戰爭期間只生產了1,355輛虎式坦克,還抵不上蘇聯T-34坦克一個月的產量高。通常情況下虎式坦克只有四、五百輛分散在東線、西線、和北非戰場,每次戰役最多能夠集中數十輛參戰。1944年盟軍諾曼底登陸時德軍裝備部隊的虎式坦克達到歷史最高點,一共也就613輛,到這年底整個西線只剩下23輛能夠作戰
為什麼說虎式坦克是一個美麗的錯誤呢?虎式坦克的費效比實在太差了,如果德國用同樣的人力物力生產其他更實用的坦克型號,德軍裝甲部隊的戰鬥力會提高一個檔次。虎式坦克是二戰德國武器設計弊病的濃縮體現,性能設計優越,生產設計拙劣。製造一輛虎式坦克需要30萬個工時,造價30萬馬克,是豹式坦克兩倍, 4G型坦克或者M-109戰斗機的三倍,Stug 3型突進炮的四倍。雖然虎式坦克名氣之大二戰坦克無出其右,它實際上卻是典型的資源浪費。
然而1944年的希特勒已經充滿狂想,期望一兩件超級武器可以扭轉乾坤,反敗為勝。如果說虎式坦克還只是個美麗的錯誤,那麼這年8月開始生產的虎王坦克則完全是個華而不實的廢物。紙面上的虎王設計理念先進,性能堪稱完美,絕對是一款終極坦克。正面50度斜角的裝甲厚達150毫米,側面裝甲也有100毫米,二戰中還沒有虎王坦克被火炮擊毀的記錄。裝備的主炮是88毫米71倍身管加農炮,1,000米的距離上可以擊穿215毫米的裝甲,可謂所向無敵。然而虎王坦克戰斗全重高達70噸,動力系統卻是跟虎豹一樣的700馬力發動機,因此機動性非常可憐,公路最高時速只有30公里,越野時速通常只有15公里。175升容量的巨型油箱,只能支持虎王坦克跑100公里。引擎和傳動無法承受70噸的份量,故障率高得出奇。阿登戰役中虎王坦克本來應該突前殺開一條血路,事實上德軍裝甲部隊突破以後,絕大多數虎王坦克跟不上行進速度落到後面,而且不斷地拋錨退出戰斗,沒有發揮任何作用。納粹德國依然將寶貴的資源投入到這個黑洞裡面,到戰爭結束一共生產了489輛虎王坦克。這些資源足夠生產1,000輛豹式坦克,多裝備5個裝甲師,也許阿登戰役的結果就會因此而改變。毫不誇張地說,德軍不是毀在盟軍手裡,而是毀在元首手裡。
⑶ 同為二戰軸心國,為什麼德國大城市大多都被猛烈轟炸
德國的實力集中在城市!
⑷ 德國在二戰後期斯圖加特被轟炸嗎
斯圖加特是德國重要的工業城市,賓士汽車和保時捷汽車的總部就在這里。二戰時是德軍的軍火庫,因此在二戰後期被盟軍轟炸的幾乎夷為平地,現在斯圖加特的建築大多是二戰後建起來的,充分體現了現代建築簡約、實用和美學的完美結合,德國像斯圖加特這樣有現代感的城市並不多。
⑸ 為什麼二戰中後期德國眼看的日本零式被打炸而不象其
德國後期自己飛機也不怎麼夠啊。
雖然德國軍事實力強,科技等級高。但是,資源少總是沒法改變的。整個二戰德國造了十一萬多飛機,其中戰斗機五萬三千多。但是在後期,代表最高科技的me262(噴氣式飛機),只有一千四百架。BF109倒是有過不少,可是同為螺旋槳飛機,也不會比零式強太多。
況且零式有問題,主要也是日本資源不足,導致這個飛機質量一般,且易損。德國也沒法支援什麼,自己的262也不多,日本更是沒有資源造這種東西,那就只能看零式挨打順便當神風自殺了。
⑹ 為什麼二戰後德國許多被炸成一片廢墟的城
納粹德國在1944--1945陷入兩線作戰,尤其是在蘇德戰場上使用堡壘戰略,就是將城市變成一座座堡壘來制約蘇軍的進攻,蘇軍為打擊德軍早日解放柏林,經常進行大規模的攻城戰和巷戰。在交戰中,許多城市化為廢墟
⑺ 為什麼二戰後德國許多被炸成一片廢墟的城市又能修復得和原來一樣
從高空俯瞰地面顏色明顯偏黑,再加上德國基礎設施完善, 大多數為灰色的馬路和建築,把房屋塗成黑色使其與大體環境基本融合, 混淆敵機視覺,使其找不到轟炸重點(畢竟當時都靠人眼尋找轟炸目標, 根據航拍照片判斷,加上防空力量干擾,敵機在慌亂之中只能看見一片灰黑, 找不到重點.
⑻ 德國二戰為什麼會戰敗
主要原因:
1、德國的短板天下皆知:絕不能兩線作戰(一戰的教訓已經足夠深刻了)。希特勒和他的將軍們深諳此道,為避免兩線接敵,從一開戰就全力猛攻英法,企圖在與蘇俄動手前先解決西線,但他們的努力沒能成功,只能在西線轉攻為守,靜候盟軍登陸。
2、海軍沒有做好准備,開戰後德國海軍既沒有能取得制海權,也沒能切斷英國的運輸線,導致1944年6月盟軍從英國出發攻打諾曼底,德國人最不願意看到的兩線作戰變成了現實。
3、日本襲擊美國並拖著德國與美國開戰,這等於是替德國樹了個大敵,大大加速了德國的敗亡。
4、對蘇作戰時過於自信,准備不充分,如果先拿下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地區(另外兩路德軍負責牽制住紅軍主力),再調頭攻擊莫斯科,或者先力攻莫斯科,迫使斯大林同志簽下城下之盟,再北上攻打列寧格勒與芬蘭連成一體,東方戰場就算大局已定!
5、派隆美爾去非洲支援義大利也是敗筆,北非之戰對德國意義不大,卻使大量物資和軍隊填到了非洲這個無底洞中,實在是得不償失。
以上幾條主要是從戰略上來分析德國的敗因,其實技術上和物資上的短板也是導致失敗的原因之一,比如原子彈研發的滯後,人少國小,缺乏戰略縱深,石油,橡膠,有色金屬等戰略物資匱乏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德國納粹的敗亡。
⑼ 二戰德國為什麼在戰爭後期輸得越來越快
希特勒對部下的不信任,獨攬大權,固執己見。j加之親信們的背叛,隆美爾就這么死的,後來的希姆萊也是。而且莫斯科的冬天來的早,希特勒沒有預料到,結果物資運不進來,士兵們穿著夏季作戰服在零下40度的地方作戰凍死了好幾萬。而且希特勒擔心英法那邊會有反擊,在西方戰場上還留了上萬的士兵直到戰爭結束。
⑽ 為什麼二戰後德國許多被炸成一片廢墟的城市又– 手機
廢墟的瓦礫會妨礙到交通的,所以必須清除,但總不能人人住避難所吧,所以一般被炸成廢墟的城市的居民會回家重建房子,對於他們來說保住命就很幸運了,何必為一房子去一蹶不振呢看城市的公共設施是靠志願者們去建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