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二戰時德國為什麼要攻打蘇聯
侵蘇聯是納粹黨長期的「即定國策」。這直接決定了攻蘇的必然性。
西歐糧食恐慌,石油短缺,給希特勒擴大戰爭帶來很大困難,要拿下英掄三島反而會增加這種困難。因此他迫切需要奪取烏克蘭的糧食和高加索的石油,給武裝部隊輸血。
在希特勒的全球戰略中,蘇聯是主要敵人,而英國則是可以妥協的不對象。當時歐洲大陸的戰略態勢是蘇德兩雄對峙。
B.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為什麼要打蘇聯
原因如下:
1、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永遠的只有利益。希特勒這么做,也是利益所然,但原因卻一點也不簡單。德國占據蘇聯,才能和日本形成亞歐一體的地緣戰略聯盟。在1941年之前,德軍已經佔領了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法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等國。換言之,歐洲絕大部分國家都被德軍拿下了,就連隔著一條英吉利海峽的「日不落帝國」英國也被打趴下了。再者,希特勒的愛將隆美爾在非洲戰無對手。
2、要想稱霸世界,那麼必須要佔領蘇聯,唯有佔有蘇聯,既能聯合1937年攻佔中國的日軍,形成東線聯盟一體,成為亞非歐三洲一體的超級聯盟帝國。接下來,拿下美洲和大洋洲,稱霸世界指日可待。這一層的原因,相信大家都能理解。我們下面要說的是一些很細節性的原因,其實蘇德戰爭在很大程度上有可避免的可能,畢竟德國要惹的是一個超級大國。
首先,在德國看來,蘇聯是最不能讓人放心的「盟友」德國要攻打全球,離不開蘇聯的戰略資源。二戰打得就是現代化武器的戰爭,諸如飛機、坦克、自行火炮、潛艇、卡車等都離不開石油,而德國自己缺乏石油資源。希特勒當初之所以攻佔羅馬尼亞,是因為羅國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德國的戰略供需都來自羅馬尼亞油田。而蘇聯的石油比羅馬尼亞更多。
(2)德國怎麼攻打蘇軍擴展閱讀
希特勒的「海獅計劃」失敗,並且蘇聯當時用攻打芬蘭失利,被希特勒看到可乘之機,最終選擇了進攻蘇聯。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違反《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莫洛托夫—里賓特洛甫條約》),夥同同盟國義大利和仆從國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芬蘭以事先擬訂好的一份代號為「巴巴羅薩」的計劃,出動190個師550萬人、3700輛坦克、4900架飛機、47000門大炮、190艘戰艦,劃分為三個集團軍群,從北方、中央、南方三個方向以閃擊戰的方式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蘇德戰爭全面爆發。
為贏得這場戰爭,蘇聯人民遭受了慘重的傷亡。據統計,蘇聯共有2700萬人傷亡,其中1800多萬為平民,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人員傷亡。戰爭還給蘇聯帶來了巨大的物質損失。蘇聯共有1710座城市、7萬多個村鎮和31850個工業企業全部或部分被毀。
德國則因為與蘇聯的戰爭消耗了大量的實力,大量德軍無法撤出蘇德戰場,甚至被大量殲滅,因而極其有力地支援了美英在北非、義大利的作戰以及盟軍第二戰場的開辟。戰後,德國被分割為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兩個國家,被蘇聯和美英法分區佔領。德國的經濟也毀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直到二戰後的馬歇爾計劃得到了大量的經濟援助後才得以恢復。
東歐各國,包括民主德國、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國由於均受到了蘇聯紅軍不同程度的佔領,其國家政權被蘇聯清洗,換以聽命於莫斯科的共產黨傀儡政權,其政權形式完全仿造蘇聯,並且都留有大量的蘇聯紅軍駐扎在這些國家,因此這些國家從戰後一直到東歐劇變期間都是蘇聯的衛星國。
C. 二戰的時候德國進攻蘇聯的路線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軍分北、中、南三路進攻蘇聯:
1、北方戰線,由德軍威廉·里特爾·馮·勒布元帥指揮的北方集團軍群負責進攻,蘇聯紅軍24個師被徹底擊潰,20個師損失60%的人員和裝備,德軍北方集團軍群進抵列寧格勒城下。
2、中部戰線,德軍突擊的重點地區,由德軍費多爾·馮·博克元帥指揮的中央集團軍群從格羅德諾和布列斯特要塞方向進攻,白俄羅斯首府明斯克淪陷,蘇聯紅軍敗退350公里,30個師被殲滅,70個師損失50%以上的人員。
3、南方戰線,由德軍倫德施泰特南方集團軍群的主要目的在於佔領蘇聯在烏克蘭的農業和工業基地,在戰爭初期,由於蘇聯紅軍在兵力和裝備上對德軍有明顯的優勢,德軍在這個方向的進展最為緩慢。
1941年12月6日,蘇聯發起反擊,突破德軍防禦並將其擊退200-300公里,莫斯科會戰以蘇聯勝利而結束,德軍損失了50多萬人和大量的技術裝備,這也是不可一世的德國陸軍在二戰中第一次受到重大損失,希特勒「三個月滅亡蘇聯」的狂言徹底破滅。莫斯科局勢得以穩定。
1941年冬天,蘇聯紅軍在各條戰線上發動冬季攻勢,在南部,蘇聯紅軍越過刻赤海峽,在克里米亞半島登陸;在北部,蘇聯紅軍試圖解列寧格勒的圍並且殲滅包圍列寧格勒的德軍和收復迭米揚斯克。
1942年5月,蘇聯又在准備不足的情況下,發起第一次哈爾科夫戰役,試圖收復哈爾科夫,但被德軍分割包圍後殲滅,曼施泰因指揮的德軍席捲克里木半島,攻克塞瓦斯托波爾要塞,並在刻赤戰役中將紅軍徹底擊潰。最終,蘇聯紅軍的冬季攻勢以失敗告終。
D. 一戰之後,二戰之前,德國怎麼進攻蘇聯
說了這么多沒怎麼看懂
不過當時為了應和英法綏靖政策蘇聯人秘密與德國接觸,相信你也知道斯大林的野心不亞於希特勒,甚至要吞並德國,在納粹進攻波蘭的同時他也沒閑著也在進攻他國,具體國家你可以去找,甚至當時在巴巴羅薩行動蘇聯人開始之前,蘇聯人還與德國人討論如何合作的問題,說明了什麼,說明了當時蘇聯人看到納粹進攻波蘭是有所預料的,甚至已經與蘇聯人討論過並達成了某些協議,而英法並不知道,認為蘇聯人會有所反應,故英法會沒有所反應
而蘇聯人忘記了德國人為了什麼,他們要石油,土地,而這些蘇聯都有,(北非也是一樣)
俗話說沒有永遠的朋友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而且進攻蘇聯還可以與當時日本關東軍大會師,並且當時德國科技大於蘇聯科技這不免是一個不錯的主義。
希望你能滿意。(別忘了有分的話多加幾分,手都酸了)
E. 塞瓦斯托波爾防禦戰,德國第一次進攻蘇聯軍隊是如何突擊的
德軍第一次進攻發生在11月11~21日。德軍集中4個步兵師、1支摩托化部隊和1個羅馬尼亞摩托化旅,沿雅爾塔公路向第一分區的巴拉克拉瓦方向實施主要突擊,並在第二、第三分區的結合部從切爾克茲—克爾緬地區沿卡拉—科比亞谷地實施輔助突擊。經過10天激烈戰斗,德軍只在個別地段上突入前沿防線l~4公里。進攻部隊損失大量兵員和技術裝備,有的師減員達60%。為了重新組織進攻,德國法西斯統帥部不得不把東部戰線其他地區的部隊調到克里木半島,以圖盡快攻佔黑海艦隊的主要基地。
F. 1941年6月22日,德軍是如何向蘇聯發起了進攻的
1941年6月22日,在凌晨4時,德軍向蘇聯發起了進攻。德國飛機對蘇聯西部的重要城市、交通樞紐、橋梁渡口和軍事基地進行了猛烈的轟炸。接著,在猛烈的炮火准備之後,德軍以數十個坦克師和摩托化師為先導,在巴倫支海到黑海3000公里的正面發動了進攻。蘇聯西方軍區在22日的整個上午失去了指揮,被迫節節抗擊向後撤退。
G. 二戰中德國為何進攻蘇聯
今天,教師給大家講一個二戰時期的故事。
1941年夏至日,蘇德戰役全面迸發,初期,蘇軍一潰千里,德軍「霹靂戰」在歐亞大陸持續發威。為何兩國蜜月簽署尚缺乏兩年,兩邊就要撕臉離婚,為何實力適當的蘇德兩軍竟如此出現一邊倒的態勢,情節讓人撲朔迷離。
1940年,德國在西歐摧古拉朽,很快,僅剩餘英國一個孤島。如果蘇聯持續視而不見,乃至斯大林答應德軍自在經過蘇聯邊境向印度這個英國後方基地發起進攻,那結果將無法想像。英國人乃至愈加懼怕蘇德聯手,那英國早晚亡國。
萬般無奈之下,施行挑撥蘇德同盟的禍水東移戰略,就成為當時英國丘吉爾政府生死攸關的大事。
對此,丘吉爾不斷經過諜報組織散發「日耳曼人重新武裝」的各種珍聞,並成心泄露給外界,這些信息天然被蘇聯情報人員送到了斯大林的案頭。乃至丘吉爾還親自給過斯大林一份備忘錄稱,「如果英德戰役持續時間過長,英國將受誘惑而與德國達成完畢戰役的平和協議」。這意味著,如果比及德英簽署平和協議,德國就能集中一切軍力來對付蘇聯了。
但這些假情報卻讓斯大林以為,要是英德和談一直在進行的話,那麼丘吉爾為何要通知他這一點呢?
但之後,當丘吉爾發現希特勒真得開端計劃進攻蘇聯時,認定斯大林是一位潛在盟友時,就現已不再發送這些假狀況,而是誠心誠意地告誡時,斯大林明顯現已被「狼來了」的這種工作麻痹了,對丘吉爾出現的真情報也理所當然的以為是假情報了。
H. 鋼鐵雄心2德國怎麼打蘇聯
我說說我的打法(我是玩困難)····我是在佔領波蘭後開始全面集結部隊,我也跟樓主東線差不多兵力,但我基本把全部攻擊機,戰斗機,轟炸機,拉到前線機場,古德里安領一支全機械化裝甲部隊,坦克越多越好,馮·曼施坦因帶領一支全機械化部隊,一位元帥帶領步兵師,我是這種思路的。古德里安為一集團,基本為德國本土步兵師。馮·曼施坦因為二集團,帶領大部分德國步兵師跟少部分聯軍部隊。第三位元帥為三集團,只有自己部隊。開戰後採用少數幾個戰區突破,攻擊機立即轟炸,1,2集團共同佔領華沙,1集團北上(分一部分三集團進攻白俄羅斯);2集團分兵給3集團,其餘南下進攻斯大林格勒。華沙是一個重要據點,一定要快速佔領。佔領後戰機要及時到位,立即屠殺逃跑部隊。北上部隊要層層突破後續部隊立即圍攻,希望可以包小餃子,這樣可以以最快速度強攻列寧格勒,我進攻列寧格勒時候,蘇聯只有5個師駐防,大部分還在逃跑中。中路不要抱大希望,盡力攻佔明斯克然後依託河流設防。下路2集團此時已經是抵達基輔,戰術也是採用1集團那樣,基輔佔領後緩一緩,因為此時,你的補給能力已經開始紅了···(我是這樣,不知道其他大神能力厲害,大神就不說了)。這時期蘇聯應該發生紅牆閱兵···這是惡夢開始了···本來蘇聯已經給我宰了將近100個師,他們只能緊縮在白俄羅斯,莫斯科地區跟斯大林格勒地區。大約180個師左右,紅牆閱兵後短短一個月,蘇聯爆出400+的步兵師跟民兵師,真正一步一步打出來的人肯定有這個心情···就是可怕跟絕望,這時候我是一直在造守備師,不斷在駐守佔領地,提高補給力度,這時候蘇聯大反攻很可怕,一定要利用城市優勢,河道優勢,跟空中優勢守住到第二年。不過我實際是白俄羅斯地區丟失,只能固守華沙。基輔利用10+衛兵師跟主力部隊勉強守住,最南邊盟國雜牌給打得滿地找牙,連理他們的時間都沒有。熬過冬天,就可以重復這種戰術,集中地區突破,飛機轟炸,左右圍殺。我是重心是放在1集團,集中攻打莫斯科地區,困難電腦智能超高,一旦北部壓力很大,南部中部的部隊會放棄許多地方,把兵力集中在莫斯科跟斯大林格勒一帶,把3集團部隊開入莫斯科地區南部,把莫斯科包圍進攻。我包圍莫斯科地區大約都會有100個師以上,集中空中力量去轟炸,不斷的突破,停止進攻,攻擊機屠殺,去消耗兵力,大約可以在3個月內吃掉這個百萬集團,並佔領莫斯科,這時候我的兵力大約在200個師,其中50個為守備師(個人很鍾愛守備師,性價比高,佔領反游擊專用,甚至可以拿來防禦)蘇聯已經是下降到300個師左右(大部分為沒有士氣兵力的殘廢部隊),這時候你只是一直在追,對方跑的狀態。把中路南下,上路我是直接順便把芬蘭都宣戰了,下路跟中路一起,圍攻斯大林格勒,這里就不用多說了,直接閃電戰打垮後,飛機屠殺···佔領後迅速南下把石油地區全部佔領。之後蘇聯打出苦澀的和平事件,可以選擇,不過我是無視,繼續進攻從南部波斯灣地區殺入以色列地帶,把蘇伊士拿下了。配合非洲軍團作戰。中路繼續作無用功,佔領蘇聯(為了出氣,完全佔領分數城市我跑了一年···)。上路可以選擇性地回防或者可以組織進攻印度(印度沒有什麼資源,而且佔領後美國人無時無刻的登陸作戰,煩死你的),我是把精力集中在蘇伊士運河的奪取跟阿拉伯半島的佔領。把你最缺的石油拿到手了,游戲後部分你可以任意的玩了。這是我打德國的路線。還有,可以包餃子就包餃子,不能包就打垮他,拿飛機射他
還有不要亂入末日德國,每次玩都是自虐····玩普通的還可以頂一陣,困難的你等著給人踩扁吧····
I. 德軍在17日對蘇軍的進攻策略是怎樣的
17日上午,敵軍以兩個坦克師和一個摩托化師的強大兵力,向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所屬的近衛第6集團軍正面實施了猛烈的反突擊。近2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向該集團軍的兩個步兵師結合部猛沖。由於反坦克武器的缺少和後援坦克部隊沒有到達,該部敵軍曾一度突破蘇軍防線達四五公里。
J. 二戰中德國怎樣才能打贏蘇聯
當時的德國准備並不充分,怎麼打都是輸。如果真的要問怎麼才能打贏蘇聯的話,我個人認為,德國要重視蘇聯的大縱深作戰理論。德國應該奪取土耳其(至少要建立支持納粹的政權)然後南方集團軍奪取巴庫油田。同時在41年時期應該選在四五月份進攻,這樣有半年的時間天氣不是那麼惡劣的。希特勒並沒有重視天氣的問題!中央和北方集團軍以及仆從國應該分別奪取明斯克和基輔,並且打幾次大的殲滅戰。然後中央集團軍應該往回打和南方集團軍在斯大林格勒會合。切斷蘇聯的戰略補給線,同時積極招募在烏克蘭的仆從軍。北方集團軍應在莫斯科附近進行大縱深防禦以抵禦蘇聯的反擊。德軍應當以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山脈等作為戰略後方。之後德軍應集中力量攻下莫斯科,繼而和芬蘭聯手攻下列寧格勒,這時日本看蘇聯支撐不住應該會進攻西伯利亞。這是戰略層面。在戰術方面德軍在戰爭初期應該集中相當力量的機動化部隊和裝甲部隊運用鉗形攻勢分割包圍殲滅敵軍,並積極的將戰術勝利發展至戰役勝利,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和獲取戰略資源為目的,以充分發揮閃電戰為手段迅速摧毀敵人抵抗的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對蘇戰爭必須在42年冬天來臨前結束。也就是在一年半之內奪取蘇聯重要的大城市。否則拉鋸戰對於德國來說就是失敗!
以上只是個人依據歷史做的一個沙盤模擬。即使德軍真如以上方案進攻蘇聯,也很難擊敗蘇聯。勝率渺茫到德軍甚至無法承受一個戰役的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