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納粹為什麼那麼仇恨猶太人
提起猶太人,他們最無法磨滅的痛就是二戰時期看著自己的600多萬同胞被殺,世界上人種那麼多,為什麼德國人卻「偏愛」他們?什麼原因讓猶太人如此遭人恨?主要有以下幾點。
B. 德國納粹為什麼會那麼仇恨猶太人
希特勒為什麼殘殺迫害猶太人
一是因為猶太人太聰明。
猶太人在經濟、科學和藝術等方面涌現出一大批傑出的人才。幾十年來,諾貝爾獎的得主,猶太人所佔的比例遠比其他民族高。猶太人在智力活動中的優勢與他們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系。
(1)豐富的文化底蘊:猶太人雖在長期的民族災難中背井離鄉,分散於世界各地。他們卻頑強地保持著自己的文化,同時也吸收了所在國的文化精華。這樣就有更加開闊的視野和更加豐富的知識養料。
(2)執著的教育追求:國外一位作家寫道:「猶太人家庭在學問方面應受到高度評價,在這方面非猶太人的家庭相形見絀。這個因素構成了其他一切差異的基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8年一次調查表明,在以猶太人為主的以色列,14歲以上的以色列人平均每月讀一本書,全國450萬人,有100萬人辦有圖書證。
(3)理性的思維方式:諾貝爾獎獲得者、美籍猶太人赫伯特·布朗說:「我的祖父常問我,為什麼今天與其他日子不同呢?他是讓我自己提出問題,自己找理由,然後讓我自己知道為什麼。我的整個童年時代,父母都鼓勵我提出疑問,從不教育我依靠信仰去接受一件事物,而是一切都求之以理。」
(4)永恆的探索心境:猶太人家庭不但重視知識,而且更重視才能。他們崇尚創新,認為沒有創新的學習只是一種模仿,學習應該以思考為基礎,要敢於懷疑敢於發問。看得出馬克思主義無神論教育對大家的影響還是很大的。當然不能說它不對,但這種思維方式容易造成歷史的簡單化,因為任何事情的影響都來自方方面面,很難分析清楚。比如猶太人問題,納粹的反猶(anti-semitism)可能正如各位以前所受教育(及其推論)所言有經濟上的原因,但歸根結底是宗教上的,沒有這方面的背景知識,分析絕對是片面的。有時候分析不清的時候,就採取「利益判別法」,因為有利與不利相對於正義與非正義來說要容易判斷得多。
二是歷史背景的原因:
基督教一直以來都是反猶的,按照微軟網路全書(我看得頭都大啦)的描述,猶太人因為堅持其猶太教的教義,拒絕承認耶穌作為救世主,從而從4世紀君士坦丁接受基督教以來就受到歧視和迫害。
聖奧古斯丁認為猶太人應該為此受到懲罰:接受貧窮和羞辱。這一方面是對猶太人的迫害,另一方面卻又使猶太人在羅馬帝國及其後繼很長一段時間免於滅絕。8世紀之後,歐洲的日耳曼君主們(法蘭克的和神聖羅馬帝國的)紛紛鼓勵猶太人在其疆土的一定位置定居,其原因是猶太人善於經商,而實際上,猶太人不能擁有土地,也無法成為封建主的佃農,因此不會對領主們的權力構成威脅。但這些特權卻進一步加深了根源於宗教的怨恨,然而,由於領主們的保護,歐洲的猶太人至少過了兩百年生命無礙的日子。
十一世紀的十字軍運動重新點燃了基督徒們對猶太人的仇恨,Rhineland的猶太人定居點遭到清剿(1096年),在此之後直到文藝復興(16世紀),西歐、中歐的猶太人一直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並不斷遭到各地統治者的驅逐。納粹給猶太人上牌照的做法 古已有之,12世紀的羅馬天主教廷就有此規定,並禁止猶太人在復活節等節日中公開露面,也禁止基督徒以猶太人為鄰。因為教廷也禁止基督徒之間放貸,因此猶太人碰巧成為這一未來銀行業原型的鼻祖。和中國一樣,當時不務農的人就是不務正業的人,放貸更不是什麼好事。至於猶太人因此有了金融業的「天賦」,實在是因禍得福。這一時期,西歐、中歐很多被驅逐的猶太人都逃到了波蘭,並在那裡定居下來。至於原因,我沒查到,我只知道當時的波蘭(包括今天的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地)不是什麼好地方。
有意思的是,猶太人在當時的伊斯蘭世界中所享受的生活遠比基督教世界要滋潤。在文藝復興時期,與科技文化同時進步的是「宗教寬容」,波蘭以及其他各地的猶太人開始陸續返回西歐。但寬容不等於接受,此時的猶太人並沒有獲得公民權,人身和經濟生活受到很多限制,比如只能生活在擁擠的猶太區中。當時猶太人的地位大概和南北戰爭前的南方黑奴的地位差不多,需要他們貢獻力量,但不能享有平等的權利。十八世紀末的法國大革命,民族主義戰勝了宗教區別,自法國開始(1791)到德國(1871),西歐各國都承認了猶太人的公民權,猶太教也隨之發生了變革,其中一點就是祈禱中不再包含在巴勒斯坦建國的要求。當然,這些變革受到了傳統猶太教徒的敵視。
十九末開始的反猶在宗教的基礎上更融入了「種族主義」的因素。種族主義也有相當長時間的歷史了(至少比馬克思主義長),盡管我不同意,但我相信它的出現和相對繁榮肯定有其原因。不管其起因是否合理,它的結果就是猶太人的再次流亡,從反猶最劇烈的俄羅斯到西歐,從西歐又到美洲及其他地方。在巴勒斯坦建國正是此時作為猶太人的對策之一提出來的。
二十世紀猶太世界發生了什麼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了,因為它和「政治」很相關。說到「政治對歷史的姦汙」,我不贊同。歷史是什麼?歷史是昨天的現實,而政治則是今天的現實。歷史是原作,「政治對歷史的姦汙」是再創作。其實我們的歷史教育過程中最大的亮點就是基本上忽略了宗教對政治的影響力,而實際上至少歐洲歷史與基督教的聯系是千絲萬縷、無法分割的。
比如歐洲宗教改革,十五、十六世紀歐洲的各次戰爭基本上都與此有很大關系,這在我們這些長時間在「無神 論」教育(包括儒家的和共產主義的)中熏陶的人中可能很難理解甚至想像。從猶太人的歷史我學到了:1.猶太人受迫害和流亡是主流;2.強大的民族通常會自信、而自信的民族通常會寬容(當然,現在這都有反例,不知道該如何解釋);3.有信仰和堅持信仰的人應該得到尊敬(不一定要尊重),而不管其信仰是否合理。至於說反猶來源於猶大,猶大怎麼說也是耶穌的門徒,怎麼會是信猶太教呢?
三是宗教和經濟上的原因。
猶太人不信基督的,而是信猶太教,當年就是猶太教的人出賣了耶穌,所以基督徒對於猶太人有著難以化解的歷史冤讎。基督徒家庭的孩子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猶太人是邪惡的化身。
在經濟上,猶太人在寄居的各個國家總是屬於比較富有的階層,其實一些人確實為富不仁,其實現在很多猶太人也是一樣,比如搞得東南亞金融危機的金融大鱷索羅斯,雖然極度富有,但是對於同樣是猶太人建立的以色列國卻一毛都不拔。猶太人的富有和不會做人,造成了民眾的普遍厭惡。希特勒當年碰到了經濟危機,在無法解決社會矛盾的情況下,把矛頭對准猶太人,給所有的社會問題提供了一個發泄的渠道。
其實在他之前,其他國家也很討厭猶太人的,包括代表了正義的英國,事實上在二次大戰打起來之前,英國還和德國協調,和猶太復國主義份子一起把很多的德國猶太人強行移民到了巴勒斯坦猶太人區。後來就是在這個地方建立的以色列國,只所以直到現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還是沒能和平,禍根從30年代就存在了,那地方本來就是阿拉伯人的地方,硬被英國人打著國聯的名義劃了一塊給猶太人的。後來德國還曾經考慮把所有的歐洲猶太人流放到馬達加斯加島去,讓他們自生自滅,後來是發現根本沒這么多資源,特別是運輸的能力完成,乾脆來了個最終解決,才開始真正大規模的殺猶太人的。
說穿了,歐洲那些國家幾乎都討厭猶太人,但是希特勒是笨人動了手,其它國家歧視但是沒這么殺人,所以就顯得高尚一點。這種宗教上的敵視,就象基督徒和穆斯林之間的仇視,是我們中國人覺得很難理解的,因為我們中國人的宗教從來都不是排他的,無論道教佛教,都不是一個神,雖然有過佛道之爭,但起碼在百姓看來都是正教,不存在你死我活的問題。但是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不是這樣的,他們都是單神的,上帝就一個,信我的就對,不信我的就是異教徒,非常的不能兼容。歷史上十字軍東征有記載的大概就有11次的樣子,死了N多人,直到18世紀土耳其帝國還圍攻過維也納。現在也有很多阿拉伯人說美國和伊拉克的戰爭實際就是宗教戰爭。我想肯定不全是,起碼有一些原因是為了石油的,但是宗教因素很難說在現代社會就不起作用了。
四是其他方面的原因: 1、希特勒在沒有崛起之前,曾經吃了很多猶太人的虧或是受過其奇恥大辱。 2、殺雞儆猴,試想最聰明的民族我都可以殺絕,其他的民族就投降吧。 3、個人興趣,好玩。
C. 二戰德國,為什麼要仇恨猶太人
有這么以下幾點原因。
1、歷史上,猶太人沒有土地,所以大多經商,而經商在古代被人歧視,所以,歐洲有反對猶太人的情緒。
2、現實原因: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世界性經濟危機爆發,嚴重打擊了德國,同時由於一戰的打壓,使其工業生產倒退到了上世紀末的水平,國力漸衰。
深刻的經濟危機不僅激化了國內矛盾,而且刺激了壟斷資產階級對外擴張的野心。「德意志民族必須從掠奪的土地和生產空間中尋找出路」,希特勒的這一爭霸世界的主張,得到了德國壟斷資產階級的擁護和支持。然而,實施建立一個德意志民族的日耳曼帝國的罪惡計劃需要巨額資金提供財力保證。在國力衰落的情況下,把手伸向富有的猶太人成為了他們的理所當然。
3、另外,居住在歐洲各地的猶太人,較之於其他民族而言,不僅富有,而且素質也要高些。面對這樣一個民族,希特勒及其黨徒們,既感到仇恨,又覺得膽怯。
在他們的心中,猶太人這個特殊的社會群體,是他們實現「第三帝國」美夢的嚴重威脅。這些,無疑加劇了希特勒對猶太人的仇恨和政治嫉恨。
4、還有就是宗教原因了。
D. 納粹德國人為什麼恨猶太人
有學者專門寫過此方面的論文,您可以自己查看一下,以下為摘抄:
http://www.cjss.org.cn/newwangwen2.htm
反猶主義」一詞在英文中為「anti-semitism」,其動詞形式為「anti-semite」,它是由前綴「 anti」和詞根「Semite(閃米特族)」組合變化而來,從字面意思上看,應是「反閃主義」。但是由於歷史的原因,人們都習慣於用這一詞彙來指代反猶主義。有學者認為這一詞彙是在19世紀由德國記者威廉?馬爾因在《猶太教戰勝德意志社會》中首先提出來的,盡管這一詞彙出現於19世紀,對猶太人的迫害早在上古時期就已出現。我們一般認為反猶主義是一種把整個猶太人作為迫害和排擠對象的社會現象、社會思潮和社會行為,反猶主義在不同的社會時期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和內涵。在歷史上,歐洲的反猶主義最為嚴重,對歷史的影響也最大,歐洲之所以會頻頻發生反猶的惡浪是由其深刻的歷史根源和社會特點所決定的。
1、歷史的慣性作用。歐洲對猶太人的大規模迫害始於希臘羅馬時期,當時主要是為了推行希臘化政策,鎮壓猶太人的抵制和反抗。羅馬帝國的滅亡以後,一方面帝國內長期推行的反猶政策在社會中形成的反猶排猶思潮並沒有一下子消失。另一方面羅馬帝國推行的反猶措施被後羅馬時代各國所繼承。日耳曼部落打敗羅馬帝國以後,最初並沒有積極的學習希臘羅馬的優秀文化,而是去繼承和發展基督教,也包括對被稱為「異教徒」的猶太人的迫害。例如在公元438年生效的羅馬提奧爾西法典中規定的針對猶太人的附加條款,後來就成為一些人反猶的法律依據。
2、經濟上的偏見和短視。由於猶太人一直被視為魔鬼和異教徒,所以他們的就業和經營也受到了很大限制,不少人只能去從事商業和金融業,特別是高利貸行業。流散到各地猶太人憑借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努力,很快就聚斂起大量財富,但這又會成為當地人妒嫉和仇視的對象。基督教禁止基督徒進行放貸食息,所以猶太人的放貸一直被視為是「罪惡勾當」,實際上「這是一個為自己掘墓的怪圈,其背後則是基督教歐洲對猶太民族的宗教迫害和種族歧視。」1莎士比亞在《威尼斯商人》中所描繪的猶太高利貸商夏洛克的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少歐洲人心中對猶太人的偏見。
歐洲統治者一方面迫害猶太人,另一方面又把猶太人作為「敲竹杠」的榨取對象。法國統治者在這方面的表現尤為滑稽,從公元1182年到1321年,法國曾四次驅逐猶太人,為了財稅收入又四次召回猶太人。1361年法國國王好人約翰被英國俘虜,為了籌集巨額贖金,允許猶太人返回法國,1394年又把他們驅逐了出去。以色列著名歷史學家阿巴·埃班在《猶太史》中曾寫道「他們(猶太人)在英國短暫的定居史逼真而深刻地反映了中世紀猶太人的命運:始則受鼓勵,繼而受辱,受迫害,最後則遭驅逐。」2近代歐洲資本主義興起以後,猶太人在經濟競爭中的優勢也成為非理性反猶的新借口,一些反猶組織通過聯合抵制的辦法反對猶太人,把猶太人排除在一些行業和社團組織之外。在奧地利,一些反猶主義者在報紙上和集會上就公開打出「不從猶太人處購貨」的口號。法國反猶分子愛德華·阿道夫·德律蒙在《法國猶太人》一書中竟然提出:法國的經濟蕭條和社會貧困是猶太人的罪過。他認為猶太人在法國人口中雖然只佔0.25%,可是他們卻掌握著法國一半以上的財富,所以要徵收猶太人「顯然用非法手段牟取的財產」。這本書在出版的當年就售出了十萬冊,在社會上起到了極大的蠱惑作用。
3、政治地位的缺乏。猶太人在客居地基本上都是以少數族裔的面目出現的,他們的經濟地位凸顯了他們這一群體的獨特性,但他們始終沒有完全獲得相應的政治權利來保障自身的利益,這使得他們始終是一個脆弱的群體,再加上一些當權者別有用心的縱容和挑唆猶太人常常會無端的成為權力爭斗犧牲品。在中世紀,一些歐洲國家統治者為了討好教會,不遺餘力的迫害猶太人。到了近代,歐洲各國的統治者為了轉移國內社會矛盾和階級斗爭的視線,又往往拿猶太人作為「替罪羊」。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的沙皇政權就利用反對猶太人來轉移國內的不滿,在當時的反猶浪潮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20世紀三十年代,希特勒的納粹勢力同樣是利用人們對猶太人的仇視來一步一步奪取權力的。從歷史上來看,從《聖經》中在埃及為相的約瑟到在波斯國為後的以斯貼,從近代歐洲的「宮廷猶太人」到當今美國的猶太人,凡是猶太人有一定政治地位的時候,其權利就可以得到較好的維護,就可以有效的抵禦反猶主義的攻擊。
4、宗教文化上的不兼容性。公元4世紀後隨著基督教被羅馬帝國宣布為國教後,它就逐漸在歐洲取得了統治地位。但其地位一直受到來自猶太教的質疑,被基督教奉為經典的《新約》和基督耶穌一直為猶太教所否認,這種否認實際上就是對基督教合法性的一種質疑「幾千年來,上帝、托拉、以色列一直是猶太教所包含的內容,猶太人對這些東西的忠誠就成為反猶主義的一個借口。它們使猶太人被視為局外人,更為重要的是被視為是對非猶太人神祗合法性的一種挑戰。」3這是基督教占統治地位的歐洲社會所不能容忍的。其次是宗教傳說中的猶太人對基督耶穌的迫害,以及一些人別有用心的把猶太人附會成為出賣耶穌的猶大的後裔,這些宗教傳說不論其真實與否,在基督教會不厭其煩的鼓吹下,都在一定程度加深著基督徒對猶太人的偏見,並導致了一種強烈的宗教復仇情緒。最後是在宗教價值觀上的對立。
猶太人自認為是上帝的「特選子民(the Chosen People)」,與上帝有著某種契約關系;基督教雖脫胎於猶太教,但已演變成一種普世的宗教,它認為所有的人都可以歸化為上帝的子民,基督徒負有拯救人類和世界的使命。所以,當基督教與具有優越感的猶太教迎頭相撞時,沖突就不可避免了,要麼被歸化,要麼成為「萬惡不赦」的異教徒。正因為如此,那些狂熱的十字軍戰士在東征時就提出了「幹掉一個猶太人,以拯救你的靈魂」的口號,基督教會也想盡辦法包括使用暴力手段來迫使猶太人改變信仰乃至消滅掉他們。
猶太人由於在宗教和價值觀上的獨特性,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表現出了有別於基督教世界。這種差異使他們往往被視為是「非我族類」,進而形成一種深刻的偏見。按理上說這種差異並不一定能成為現實的沖突,一般而言,任何民族文化內部都存在兩種機能:排斥性和包容性。排斥性有助於傳統文化的延續和穩定,它是一種文化出於保護自身的本能而對外來異質文化的做出的反應。包容性則有利於吸收外來文化並適應社會的發展。這兩種機能發揮作用並不是同步的和均衡的,它與這種文化自身的自信程度和開放程度及其所處的社會環境等有著密切的聯系。由於希臘羅馬以後的歐洲世界不具有中國文化上的那種優越和自信,再加上基督教占據社會思想主體地位後所帶來的偏執和非理性因素,所以對異質的猶太人和文化表現出了強烈的排斥而不是寬容。這樣,以兩種不同宗教信仰為主體的社會在文化生活上表現出的差異竟然成了一種現實沖突的借口。
E. 二戰時期德國為什麼那麼討厭猶太人有什麼仇恨嗎
要是講到猶太人,我們還真沒見過,如果說要是了解的話,我們只能從一些歷史書上或者是影視資料裡面進行了解,一般有大人很多人就會想到那些富豪或者是將很多財產聚集在一起的人。畢竟在現在的華爾街,仍然是很多猶太人的天下,但是猶太人只佔美國總人口的百分之二而已,但是卻擁有著美國70%以上的財產,這個數據非常令人吃驚。還有一個令人吃驚的數據,就是在美國人獲得諾貝爾獎當中五分之一的都是猶太人。最看出猶太人是非常聰明和智慧的一個種類。
一時之間猶太人在全世界都遭到了迫害,並且流落到世界的各個地方。所以才發生了德國人討厭猶太人的這些事件
F. 納粹殺了那麼多猶太人,為什麼希特勒恨猶太人
宗教排斥
首先,對猶太人的排斥不僅僅只是德國,而是幾乎當時整個歐洲都不喜歡猶太民族,其一便是因為宗教的原因,歐洲大部分國家都是政教合一的狀態,大多數國家和民族信奉的都是天主教、基督教或者是正東教(源自希臘文明的救世主),但猶太人信奉的是自己民族的「猶太教」,而且,根據《聖經》的記載,主耶穌基督的受難是因為被猶太人出賣,才被釘死在了十字架上,因此,不僅僅是德國,可以說整個歐洲都十分排斥猶太人,歐洲歷史實際上曾發生過多次「排猶」和「屠猶」事件,只是二戰時期希特勒的行為太狠了,幾乎將整個歐洲的猶太人給消滅了一半。
但無論是再有能力的政客都免不了需要耍點政治手段,希特勒雖然得到了人民的擁護,但這還不夠,於是,希特勒便將矛頭指向了「令人厭惡的猶太種族」,大肆吹捧「優秀人種論」,不得不說,德國人民當時十分吃這一套,跟著,希特勒又大肆鼓吹「反猶、排猶」的思想,激起了德國人民內心對猶太人的仇恨,這點也使得他得到了德國人民的大力支持,一步一步走到了德國元首的位置,而在這樣的政治手段中,猶太人便淪作了必要的犧牲品。
G. 二戰時期,為什麼德國納粹那麼仇恨猶太人
原因很多,歷史上,猶太人沒有土地,所以大多經商,而經商在古代被人歧視,所以,歐洲有反對猶太人的情緒。
還有就是宗教原因了。
現實原因: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世界性經濟危機爆發,嚴重打擊了德國,同時由於一戰的打壓,使其工業生產倒退到了上世紀末的水平,國力漸衰。
深刻的經濟危機不僅激化了國內矛盾,而且刺激了壟斷資產階級對外擴張的野心。「德意志民族必須從掠奪的土地和生產空間中尋找出路」,希特勒的這一爭霸世界的主張,得到了德國壟斷資產階級的擁護和支持。
然而,實施建立一個德意志民族的日耳曼帝國的罪惡計劃需要巨額資金提供財力保證。在國力衰落的情況下,把手伸向富有的猶太人成為了他們的理所當然。
另外,居住在歐洲各地的猶太人,較之於其他民族而言,不僅富有,而且素質也要高些。面對這樣一個民族,希特勒及其黨徒們,既感到仇恨,又覺得膽怯。
在他們的心中,猶太人這個特殊的社會群體,是他們實現「第三帝國」美夢的嚴重威脅。這些,無疑加劇了希特勒對猶太人的仇恨和政治嫉恨。
H. 二戰時德國人為什麼要殺猶太人
1.大部分的歐洲地區都是信奉基督教的,而基督教當中的耶穌被他們當做了他們的救世主。耶穌死因是被猶太人給釘在十字架上而死,所以很多基督教信徒都對猶太人有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恨意。
信奉基督教的教徒不能原諒猶太人,隨著時間的流逝下,猶太人在資深的基督教徒眼中變得更不能原諒。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就慢慢的形成了一種種族仇視,是不可能一時半會兒就消除掉的。
2.歷史原因。 在很久以前猶太人的祖先是一直生活在阿拉伯土地上的,後來羅馬佔領這片土地後,長期棲息在這的猶太人不服羅馬管制,奮力抵抗。
但是在被羅馬的暴虐鎮壓下,猶太人死傷無數,剩餘的猶太人只能往歐洲遷徙。耶路撒冷這座老城也在風雨中見證了猶太人這個民族百年的心酸和苦楚。遷徙到歐洲的猶太人只能在社會底層生活,他們被歐洲人看不起。
那個時候歐洲一樣也是重農抑商的,土地主不願意讓他們接觸自己的土地,就把他們趕去為商。猶太人經歷了民族的變遷和困境後,他們從中有很豐富的閱歷和飽滿的智慧。
他們在自己的努力下,逐漸的變得富有起來。隨之而來的不是安逸,而是災難。在歐洲進行革命後,新的富商和猶太人起了利益沖突,再加上本有的宗教仇視,猶太人開始了又一次的遷徙。
3.就是二戰自身的原因。在猶太人的精心經營下,他們變得特別的富有。在二戰前,希特勒籌備戰爭的時候需要大量的資金和物資,剛經歷了金融危機的猶太人寧願把成箱的牛奶倒掉,也不願意將他們的物資贊助給德希特勒。
希特勒就打算用武力讓他們妥協,不僅把成批的猶太人送去集中營,還瘋狂的搜刮他們的財物。
4.希特勒是個私生子,從小他就被人歧視。心理扭曲,喪失人性,再加上他從小沒有得到好的教育和指導。讓他變得自私、極端、殘暴,讓他後來做出的事情慘絕人寰。
他身為德國納粹的領導,不會體恤自己的下屬,也不會善待為他浴血奮戰的將士。只把他們當成他殺人的工具,讓無數生靈慘死在他的手中。
(8)二戰德國納粹為什麼憎恨猶太人擴展閱讀:
在當時,猶太人控制德國乃至整個歐洲的經濟,也間接地控制德國的長遠發展和戰略擴張,而德國在歐洲並不具備地理優勢,沒有石油,沒有出海口並且被英法等國家的壓制德國的任何產品都打開市場德國就只能等死!
拯救德國唯一的辦法只有戰爭,無論輸贏都沒有更壞的結果!但是控制歐洲經濟,占據德國議會的猶太人對德國的前途並不在乎他們更關心的是自己的錢袋會受到戰爭的影響,猶太人便成了德國自救的阻礙。
I. 德國人為什麼最恨猶太人
首先說明一下,猶太人不僅被德國人仇視,其實被很多國家的人仇視,而且這種仇視並不是從二戰開始的。事實上,猶太人受迫害,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仇視猶太人,尤其是希特勒大肆屠殺猶太人,只是眾多迫害猶太人事件的一個極端代表而已,下面簡單說說我個人的看法。
從上面兩點就可以得出結論,希特勒之所以做出大肆屠殺猶太人的做法,主要是為了「錢」。一方面猶太人確實會賺錢,而且猶太人在德國深陷戰爭泥潭之時,確實發了大財,而且這些「財」都是戰爭財,可以說取之不「義」,並且猶太人由此做大做強,歐洲很多領域都被猶太人壟斷;另一方面德國要發展,需要大筆的啟動資金,而國家又缺乏這些資金,所以希特勒就以「種族」優秀論,開始大量屠殺猶太人,從而搶奪猶太人的資產。
J. 二戰時期.為什麼納粹德國那麼恨猶太人
1、歷史的慣性作用,歐洲對猶太人的大規模迫害始於希臘羅馬時期,當時主要是為了推行希臘化政策,鎮壓猶太人的抵制和反抗。羅馬帝國的滅亡以後,一方面帝國內長期推行的反猶政策在社會中形成的反猶排猶思潮並沒有一下子消失。另一方面羅馬帝國推行的反猶措施被後羅馬時代各國所繼承。
2、經濟上的偏見和短視,由於猶太人一直被視為魔鬼和異教徒,所以在就業和經營也受到了很大限制,不少人只能去從事商業和金融業,特別是高利貸行業。流散到各地猶太人憑借著聰明才智和努力,很快就聚斂起大量財富,但這又會成為當地人妒嫉和仇視的對象。
3、政治地位的缺乏,猶太人在客居地基本上都是以少數族裔的面目出現的,經濟地位凸顯了這一群體的獨特性,但始終沒有完全獲得相應的政治權利來保障自身的利益,始終是一個脆弱的群體,再加上一些當權者別有用心的縱容和挑唆猶太人常常會無端的成為權力爭斗犧牲品。在中世紀,一些歐洲國家統治者為了討好教會,不遺餘力的迫害猶太人。
4、宗教文化上的不兼容性,公元4世紀後隨著基督教被羅馬帝國宣布為國教後,它就逐漸在歐洲取得了統治地位。但其地位一直受到來自猶太教的質疑,被基督教奉為經典的《新約》和基督耶穌一直為猶太教所否認,這種否認實際上就是對基督教合法性的一種質疑「幾千年來,上帝、托拉、以色列一直是猶太教所包含的內容,猶太人對這些東西的忠誠就成為反猶主義的一個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