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部二戰電影,叫什麼寒冬,好想八個字,幾個德國軍人,幾個英國軍人,其中有一個得了病,後來被割斷了手
白色嚴冬
雪野求生
荒漠求生》(Into the White)是由彼特·納斯執導,魯伯特·格林特、大衛·克勞斯、弗羅里安·盧卡斯等人主演的一部戰爭片。
影片講述了因飛機墜落而被困於白色荒漠之中的兩位英軍士兵、三位德軍士兵之間從敵人到朋友的故事。
名字都不一樣 內容都一樣。。
⑵ 五個人和一群德國人在沙漠里打仗最後因為一口井而和好的是什麼電影
撒哈拉 Sahara (TV) (1995)
又名: 沙漠英豪 / 撒哈拉沙漠狙擊戰
翻拍自老電影
孤城虎將 Sahara (1943)
⑶ 有一部戰爭電影,好像是二戰的,裡面有幾個士兵分別叫巴登,賽博特,
影片《拯救大兵瑞恩》是夢工廠1998年出品的一部戰爭電影,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湯姆·漢克斯、湯姆·塞茲摩爾和馬特·達蒙等聯袂出演。影片於1998年7月24日在美國上映。
電影描述諾曼底登陸後,瑞恩家4名於前線參戰的兒子中,除了隸屬101空降師的小兒子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仍下落不明外,其他3個兒子皆已於兩周內陸續在各地戰死。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上將得知此事後出於人道考量,特令前線組織一支8人小隊,在人海茫茫、槍林彈雨中找出生死未卜的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並將其平安送回後方[1]。
2014年12月17日,影片入選2014年美國「國寶影片」名單。[2]
中文名
拯救大兵瑞恩
外文名
Saving Private Ryan
其它譯名
搶救雷恩大兵/雷霆救兵
出品時間
1998年
出品公司
夢工廠/派拉蒙
製片地區
美國
製片成本
7000萬美元
拍攝日期
1997年6月27日
導演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編劇
羅伯特·羅達特
製片人
伊恩·布萊斯、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類型
動作,劇情,戰爭,歷史
主演
湯姆·漢克斯,湯姆·塞茲摩爾,馬特·達蒙,亞當·戈德堡
片長
170分鍾
上映時間
1998年9月26日(中國台灣)
票房
$216,540,909(北美)
分級
R
對白語言
英語/法語/德語/捷克語
色彩
彩色
imdb編碼
tt0120815
主要獎項
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幅面
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
混音
杜比數碼環繞/SDDS
⑷ 戰壕里的希望。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幾個德國士兵和幾個法國士兵(沒看全,好像是)在戰壕里對峙的故事。謝謝
是下面這部電影嗎?
英文名: A Midnight Clear
中文名: 戰火赤子心
導 演: ( 吉恩·戈登 Keith Gordon )
主 演: (彼德·貝格 Peter Berg) (凱文·狄龍 Kevin Dillon) (阿依·格羅斯 Arye Gross) (伊桑·霍克 Ethan Hawke) (加利·西尼斯 Gary Sinise) (弗蘭克·威利 Frank Whaley)
上 映: 1992年04月24日
本片講述了1944年12月的二戰中,美軍的一支偵查小分隊被派去執行任務,遭遇一德軍小分隊.幾番碰面下來才發現對方並不想作戰.他們竟然異想天開的想和德軍小分隊演一出戲,目的是使自己成為戰斗英雄!一切都很順利,德軍小分隊也很配合,在雙方互放空槍時,他們特意支開的一名隊員由於不明真相,聞聲趕來向德軍開火.形勢一時混亂起來,演戲變成了你死我活的廝殺......
⑸ 阿登戰役三個德國兵和三個美國兵電影
平安夜遭遇戰
德國,二戰即將結束的1944年平安夜,為了逃避戰亂,伊麗莎白帶著兒子躲到樹林中的小屋。
大雪紛飛的夜裡,母子倆迎來兩隊截然不同的客人帶著傷員的美國兵以及一隊德國兵。
在女主人伊麗莎白的堅持下,這兩隊敵對的客人達成了不把武器拿進屋子裡的協議。渴望戰爭結束,和平到來的伊麗莎白用愛心感化了敵對的雙方,化干戈為玉帛,讓他們紛紛拿出不多的儲備准備這難得的聖誕大餐,度過了一個祥和的平安夜。
二戰給人們帶來的災難,不論是美國兵或是德國兵,他們的內心深處都同樣嚮往著和平的生活。
本來感覺一般的電影,卻意外地給我過多的沉重與驚喜。
⑹ 納粹德國歧視迫害殘疾人,那他們如何對待因作戰受傷而致殘的軍人
你把兩個東西搞混了
納粹德國破壞的殘疾人是指那些先天存在障礙的人,如質量障礙、精神病等等,他們的超人理論認為,這些人不適合繼續生存
實際上這種觀念並非德國獨有,當時歐洲盛行這種觀念,就連蕭伯納也鼓吹過這種理念,認為應該消滅他們
但對於因作戰受傷的軍人,就很不一樣了,德國一貫有尚武傳統,對軍人,尤其是為國負過傷的軍人還是很尊重的,他們有一系列特權
別人不說,元首為什麼那麼得人心,和他在一戰中當過兵,受過傷很有關系
⑺ 因戰鬥力太強,全球三位士兵被禁止上戰場,分別是誰
引子
可能有不少人會覺得電視劇中古代將領武藝高強的樣子是杜撰出來的,歸根結底人類的極限就那麼大,怎麼可能那麼神奇呢?其實你要是這么想,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現實中的他們可要比你們想像中厲害的多。說到孫武大家可能都會想到他所著的《孫子兵法》,所以他在大家的想像中肯定也是溫文爾雅的文人模樣了,但你可曾想到他也是個英勇善戰的將領,《左傳》中記載:孫武身高七尺有餘,曾以三萬破楚國二十萬士兵,其戰鬥力可想而知。
其實在近代戰場上,我國還有許多像他一樣的神槍手,特別是在志願軍的隊伍中,這些人也是聲名遠揚成為了敵軍的夢魘,美國的哨兵甚至在堡壘中都不敢往外看,甚至在作戰的過程中都把頭埋得極低,基本上就是盲射,在被我軍俘虜時,一些好奇的士兵問他們其中的原因,他們也只能苦笑著說道「你們的狙擊手實在是太准了,一露頭命就沒了。」可想而知,當時志願軍的隊伍中是怎樣卧虎藏龍的存在了。
結語
看到他們的事跡之後,想必你應該就明白了吧,現實生活中他們的傳奇故事往往要比電視劇中精彩的多。但對於他們來說,這些保護可能並不是他們最想要的,就像上文中所說的一樣,軍人的使命應該在戰場之上完成,對他們來說這種保護或許也成為了他們的一種遺憾吧。
⑻ 二戰時7個德國兵攻破敵人首都的事 詳細點
1941年春,納粹德國准備用大兵團會戰的方式佔領貝爾格萊德。黨衛軍「帝國」師,沖在了最前面。
4月11日,「帝國」師上尉弗里茲·克林根貝格奉命帶領一個摩托化偵察小分隊,沖在主力部隊前面,刺探南斯拉夫軍隊情報。他們一路前行,很快就把大部隊遠遠甩在後邊,來到多瑙河邊,通過望遠鏡仔細觀察著近在咫尺的貝爾格萊德市郊。
這時,一名士兵報告說,他發現河岸邊有條摩托艇。克林根貝格一聽大喜過望:這不是渡過多瑙河、把偵察矛頭伸入貝爾格萊德市郊的大好機會嗎?於是,克林根貝格當即帶著8名士兵,冒險渡過河對岸。到達對岸後,克林根貝格派兩名士兵駕艇返回對岸,繼續運載剩下的人員。可這次他們卻沒有那麼幸運,在湍急的河水中,摩托艇一頭撞上河裡的暗石沉沒了。這樣一來,只留下克林根貝格他們一行7人被困在了對岸,是待在岸邊等待後援部隊,還是繼續向貝爾格萊德前進?克林根貝格決定孤注一擲,繼續向貝爾格萊德前進。
在前進的路上,他們繳獲了幾輛南斯拉夫軍隊的卡車,俘虜了20名南軍士兵。在俘虜軍服的幫助下,7名德國士兵順利通過了好幾道入城的關卡。
這些德國人開著卡車進入城區,找到了德國駐貝爾格萊德公使館,於4月12日下午5時在公使館上空升起了納粹德國的國旗。
貝爾格萊德的軍民雖然已經做好了長期受困的心理准備,但他們沒有想到德國軍隊會這么快攻入城內,頓時驚慌失措。貝爾格萊德市的市長聞訊,嚇得趕忙跑到德國公使館詢問情況。
克林根貝格見市長身穿正式禮服,對他們彬彬有禮,知道貝爾格萊德軍民對他們的突然到來不知所措,心理防線極其脆弱,便對市長說,他們是好幾個黨衛軍裝甲師的先頭部隊,並要求市長盡快通過自己攜帶的無線電下令,要求城內外的所有部隊停止抵抗。如果不這樣做,那麼德國空軍今天夜裡會把這座城市整個抹掉。第二天清晨,德軍的所有大炮、坦克和步兵就會全面進攻。到那時,貝爾格萊德城裡的一草一木都難以保全。
克林根貝格的話不但把市長嚇得要死,而且也把自己的部下嚇得瞠目結舌。他們覺得自己的指揮官簡直是瘋了:要知道,他們手裡的無線電出了故障,只能接收不能發送,與大部隊根本無法聯繫上,別說空軍、坦克不可能會馬上出現,就連大部隊也不知道他們身在何方。更要命的是,他們的彈葯已經快用完,吃的干糧也所剩無幾。如果貝爾格萊德的軍民奮起一擊,就算一人只打一拳,他們都會死無葬身之地。
就在克林根貝格的部下擔心大禍臨頭時,貝爾格萊德市的市長卻深信克林根貝格所說的每一句話,趕緊轉身去安排投降事宜。
經過短暫的會商,城內的軍人和民兵同意放下武器。
就這樣,僅有7人的小分隊進入貝爾格萊德市區後沒放一槍,就俘虜了1300名南斯拉夫士兵,佔領了貝爾格萊德。
4月13日深夜,克林根貝格所說的大部隊才陸續抵達貝爾格萊德。當這些准備大打一場惡仗的士兵,得知克林根貝格帶著6名士兵佔領了貝爾格萊德的奇跡後,無不倍感吃驚。
那位當初宣布貝爾格萊德投降的市長,在得知自己其實是被幾名德國士兵愚弄了的真相後,為自己當初驚慌失措犯下的錯誤愧疚不已,舉槍自殺了。
⑼ 決戰斯大林格勒最後凍死在雪地的2個德國士兵叫什麼
中尉漢斯,和士兵費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