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德國第三季度GDP破紀錄環比增漲8.5%,為何經濟形勢那麼好
主要是疫情後期,德國的經濟得以恢復,所以GDP才迅速增長。根據德國統計部最新公布的數據,最新季度德國GDO增長了8.5%,創下了疫情期間,最好的GDP成績,其中個人的消費增長了10%,而投資方面增長了3.6%。德國相關部門表示,這次經濟數據得以迅速反彈主要是因為,德國的疫情得以有效控制,加上消費和出口的大增,彌補了疫情帶來的下滑缺口,導致德國經濟相對於二季度的大幅下滑,三季度的經濟數據得以大增。
有商業分析機構也將德國的商業景氣指標下降到91.5,這個數字甚至遠低於經濟學家的預計,其中餐廳,酒店行業面臨的沖擊將會最嚴重。而且除了德國外,歐盟其他國家也將面臨一定程度的衰退,屆時整個歐盟經濟都會面臨較大的挑戰。
B. 一季度德國經濟下降3.3%,為何GDP卻變得更高,突破1萬億美元呢
按照德國國家統計局公開的信息,今年一季度德國完成的名義GDP為8418.2億歐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剔除物價變動因素後,實際縮減3.3%。若經過季調後,則是環比縮減1.7%,同比下降3%。
這或許就是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等組織採用貨幣實際購買力換算GDP的一個重要原因。但與貨幣購買力換算的GDP相比,匯率法的優點是能更符合「現實中的交易」——我們在國際上買賣石油、天然氣、糧食、鐵礦石等,都是按照匯率兌換貨幣。
因此,在不斷推進經濟發展的背景下,積極推動本國或本地區貨幣的國際化,建設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化金融、支付、結算體系,在保持貨幣競爭力的同時,讓其在一定范圍內的正常波動,就成了多國的首選。本文由【南生】整理並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
C. 德國人每天只工作4小時,GDP卻穩居「歐洲第一」,是怎麼做到的
說到工作時間,最有名的當屬馬雲的996,什麼是996呢?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一周工作6天,每周工作時間高達:12*6=72小時,一周7天,相當於平均每天的工作時間長度在10個小時以上;而這不是最誇張的,本月初西貝的創始人及董事長賈國龍在其微博上說到:西貝是一家715+白加黑+夜總會的公司,即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5個小時,白天+晚上,夜裡還總開會,同時也是靠著這種715的精神,才讓西貝有了這么一點成就。
總結
任何事物都是有對比的,全球也就受儒家文化思想影響的東亞和東南亞國家對上班時間、加班時間不敏感;其他地區如果也執行996工作制度,可能連工人都招不到。另外,別看德國人平均一天工作還不到4小時,但如果與歐洲其他國家、與非洲、與拉美相比,德國人的工作時間並不算短,屬於正常水平,特別是德國的自動化效率遠遠高於大部分其他國家,這也是德國人一天僅工作不到4個小時,但GDP總量卻可以穩居歐洲第一,世界第四的原因。
D. 二戰後,德國和日本gdp增長率很高,為什麼
首先,這兩個國家原本的工業基礎就好,雖然戰爭使得兩個國家變成廢墟,但是兩國的技術人員還在,這也是德國和日本在戰後可以迅速崛起的基礎。第二,美國的扶持。戰後美國為了對抗蘇聯,推行馬歇爾計劃,這使得德國從中獲益最大,大量的貸款,投資等了重振了德國經濟。而日本除了獲得美國的扶持以外,又經歷了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等,大量的軍需品訂單刺激了日本經濟的發展。第三,德國和日本在戰後還是成功的掃清了封建殘余,走上了民主化道路,這就為德國日本的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第四良好的國民素質。主要是德國和日本都重視教育,培養了大量的人才。並且兩者都具有踏實嚴謹的工匠精神,教育和精神促進了日本德國工業的飛速發展。
E. 德國人口不到1億,gdp這么高,為什麼
GDP是國內生產總值
和人口沒有關系
通常對GDP的定義為: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提供勞務的市場價值的總值
看看現在市場上有多少寫著「德國製造」的東西,包括德系的汽車,寶馬 賓士,德國生產能力太強了
F. 德國gdp為什麼遠超英法 知乎
我認為有兩大原因:首先,德國擁有西歐最強大和完善的工業體系,在某些領域占據世界領先優勢,而英法經濟中金融為代表的服務業佔比過大,使得他們在經濟規模上遠不如德國。
其次,東西德合並後德國人口數量也是所有西歐國家中最多的,較大的人口基數和人口素質都會增加gdp。
G. 德國第三季度GDP破紀錄環比增漲8.5%,為何勢頭如此強勁
德國調整了物價、季節和工作日,以至於第三季度GDP破紀錄環比增漲8.5%。在第二季度,德國經濟因特殊情況導致創紀錄的環比下跌9.8%後,復甦勢頭強勁。德國聯邦統計局當地時間24日公布的最終數據顯示,經價格、季節和工作日調整,受私人消費、商業投資以及出口增加影響,德國今年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環比增長8.5%,創下歷史最高漲幅,且超過此前預期的8.2%的增幅。前幾年日本的GDP是4.87萬億美元,按照日本央行公布的0.9%增速計算,之後日本的實際GDP大概是4.91萬億美元左右。也就是說日本的GDP要比德國高,可以看出德國的GDP總量跟日本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而根據目前兩個國家GDP增速,德國要想趕上日本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H. 二戰後德國和日本實際gdp增長率很高,如何解釋這個事實
戰爭後期德國和日本都是被長期轟炸的,各種產業處於停滯狀態。戰後GDP增長點起點低,增長率自然就很高了。
況且從一片廢墟上重建,相當於一次產業結構調整,優化資源分配,對GDP的增長也有很好的帶動作用
I. 歐洲第一工業強國的德國,為什麼經濟能夠如此強勁
德國作為歐洲第一工業強國,我們所熟悉很多的手錶、汽車都是 源自德國的,德國的經濟的強勁很大程度上還是依據當時工業革命的福利還有在二戰中的受益。而且德國就注重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大規模推行義務教育也讓經濟發展得到一個很好的保障。
最後在對於美國和蘇聯的冷戰時期,美國在對於德國也是支持了很多。美國在馬歇爾計劃中對聯邦德國進行了大量援助,在技術、金融、設備等方面對德國進行大力扶持,德國經濟迅速復甦。聯邦德國被納入北約,從此搭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快車,戰後僅10多年,聯邦德國經濟就重新成為世界第一。
J. 希特勒上台後,德國為何突然有錢了錢從哪裡來
德國在希特勒上台之前,國內經濟蕭條,大批民眾吃不上飯,古代中國歷史告訴我們,一旦底層人民朝不保夕,那麼天下就亂了,所以古時候才那麼多古代農民會造反,他們失去了生的希望,自然就不會畏懼死了,很多人不過是想在絕望的生活中,爭取到一絲希望而已。而現代不少人不理解,為什麼希特勒這么一個殘忍的人,可以獲得全德國人的支持,不是他們天性殘忍,喜歡給納粹賣命,只是生在一個不幸的年代,把希望寄託在納粹的身上,結果引火燒身。其實希特勒沒有人們想像中那麼臉譜化,他是個聰明人,比世界上大多數人都要聰明許多,從他拯救德國經濟的舉措中就可以看出來。
當初希特勒在競選總理時,就向民眾承諾過,自己會恢復德國的經濟能力,讓所有人都可以工作,不必再為生活所發愁,希特勒不僅是個演說高手,更是一個堅定的執行者,他的話說到了普通民眾的心裡,他的行為更是讓民眾看到了希望,從1932年到1934年,僅僅兩年的時間,德國的經濟就超過了百分之百。可能很多人只看到了二戰德國的強大,實際上它也曾參加過一戰,只不過在這場世界戰爭里,德國不僅失敗還傷亡慘重,幾乎掉出強國行列,直到希特勒上台,才把德國的經濟扭轉過來。除了以上兩種方法,希特勒也爭取外界的支持,首先是國際貸款,沙赫憑借德國的國家信用,去華爾街獲得快貸款,完了又用這筆錢,去買了軍火和技術,中間得來的利潤,全部用來擴大德國軍工業以及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