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戰後,作為資本主義國家的芬蘭,為什麼會被推到了紅色陣營里
在二戰後作為資本主義國家的芬蘭成為了紅色陣營里邊的一份子,主要是因為芬蘭站錯了隊,更多的說是因為芬蘭自己的選擇導致了它成為了紅色陣營裡面的一份子。
所以也就是這一個條約將芬蘭從資本國家的陣營將它推到了蘇聯紅色政權的懷抱裡面。因為這個條約是,一方不能加入反對另一方的聯合體,那也就是說蘇聯是社會主義國家,那麼雖然芬蘭就不能加入反對蘇聯的社會主義國家。所以就是因為這一個條約讓當時的芬蘭就被迫投入了紅色陣營里邊。
❷ 芬蘭曾在蘇芬戰爭中失去大片國土,為什麼卻拒絕與德軍共同合擊蘇聯
芬蘭主要是為了保證自己的獨立性,所以才會拒絕德國的幫助,因為德國肯定不會無緣無故的幫助它,但是為了保持獨立,芬蘭願意像蘇聯求和。
當時的芬蘭因為多次戰爭所以經濟非常的落後,而且還是一個很貧窮的農業國家,雖然當時有很多國家表示想要向芬蘭伸出援手,但是芬蘭害怕他們趁機參與自己的內政,所以拒絕了所有國家的幫助與示好,而且在二戰結束後,芬蘭還拒絕了蘇聯的經濟援助。
❸ 二戰芬蘭為什麼穿德國的軍裝
因為二戰期間芬蘭是德國的盟國,接受了德國的軍事援助。
❹ 芬蘭一戰二戰打過仗嗎
芬蘭在一戰前屬於俄羅斯,1917年12月6日,議會宣布芬蘭為獨立共和國,這一天後來成為芬蘭的國慶日。蘇俄政府率先承認了芬蘭獨立,俄國的新主人已自願無保留地承認芬蘭是一個主權國家,享有選擇自己道路的自由。到1918年1月23日時,德國、瑞典、法國、挪威、丹麥和其他一些國家也承認了這個新國家。這樣,芬蘭就成為一個獨立國家,脫離了與俄國的聯合關系。
盡管蘇聯政府承認了芬蘭的獨立,但他們對芬蘭的獨立一直耿耿於懷,所以蘇聯策動了芬蘭國內布爾什維克進行起義,導致芬蘭陷入了內戰中。芬蘭人平定了國內起義後,遂對蘇聯採取了嚴重的敵視政策。內戰結束後,蘇聯和芬蘭的關系一直非常緊張,兩國甚至在邊境地區劍拔弩張。由於當時蘇聯內憂外患,而芬蘭和西方關系不錯,蘇聯不願意惹麻煩,所以一直沒有對芬蘭動手。但隨著蘇聯實力的膨脹和外交環境的改善,蘇聯開始對芬蘭產生了想法。
蘇芬和解後,德國人自然不會高興,所以芬德矛盾不斷激化。按照和蘇聯達成的協議,芬蘭決定驅逐德國人,所以和德國人又打了起來,芬蘭軍隊和德軍爆發了激烈的戰斗。在拉普蘭戰役中,芬蘭人很快就把德國人趕走了。而在這場戰役中,芬蘭傷亡不過1000人,而德國損失高達2000人,芬蘭人的戰鬥力可見一斑。在二戰中,芬蘭簡直就是歐洲的平頭哥,和德國、蘇聯兩大強國先後交手。面對強大的對手,芬蘭人一點沒有畏懼,沒有退縮,靠著一股狠勁硬是把兩大強敵都趕走了,而且把強大的蘇聯打的遍體鱗傷,提起芬蘭就頭疼。
❺ 二戰時期的芬蘭到底站在哪一邊都有什麼突出貢獻
芬蘭因為蘇芬戰爭的緣故站在了德國那一邊。
蘇芬戰爭是蘇聯與芬蘭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爆發的戰爭,自1939年11月30日由蘇聯向芬蘭發動進攻而展開,而後於1940年3月13日雙方簽訂《莫斯科和平協定》結束。最終蘇聯付出巨大軍事損失打敗了芬蘭,令其割讓與租借部份領土。
蘇聯和芬蘭之間的戰爭。1938年4月納粹德國入侵奧地利後,蘇聯多次以維護西北邊界和列寧格勒的安全為由,要求同芬蘭交換領土和租借軍事基地,1939年11月9日談判徹底破裂。11月28日,蘇聯單方面廢除《蘇芬互不侵犯條約》,次日中斷了兩國外交關系。
11月30日,蘇軍以20個師(45萬人)、2000輛戰車和1000餘架作戰飛機向芬蘭發起全線進攻,宣布在其佔領區帖里約基成立了以O.V.庫西寧(1881~1964)為首的芬蘭民主政府,聲稱紅軍是應該政府要求越過邊界的。
芬軍憑借在卡累利阿地峽修建的曼納海姆防線的堅固工事,利用嚴寒和沼澤森林的有利地形,展開反擊,蘇軍除在北冰洋的貝柴摩和薩拉地區進展較快外,在卡累利阿地峽和拉多加湖一帶傷亡較大,對芬軍主陣地久攻不克。
1940年1月蘇軍重新組織攻勢,總兵力增加到46個師,以密集炮火和重型坦克在地峽發動總攻,空軍對芬後方城市和交通線狂轟猛炸,突破曼納海姆防線,芬軍於2月26日退守維堡一線。
3月13日兩國簽定了和平協定,芬蘭將其東南部包括維堡(芬蘭第三大城市,重要工業中心和塞馬運河出海口)在內的卡累利阿地峽、薩拉地區和芬蘭灣的大部島嶼割讓給蘇聯,並把漢科港租給蘇30年。
(5)芬蘭為什麼選擇德國擴展閱讀:
蘇芬戰爭的影響:
1940年的奧運會舉辦地點原本定在日本東京,但由於日本在1937年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奧委會將舉辦地點改到了芬蘭首都赫爾辛基。
可沒多久,蘇芬戰爭爆發,1940年1月1日芬蘭通知國際奧委會主動放棄主辦權。隨後,戰火遍及歐洲大陸和世界各地,第十二屆奧運會也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中流產了。
❻ 二戰芬蘭為什麼加入法西斯陣營
1809年,俄羅斯帝國擊敗瑞典,芬蘭成為沙皇統治下的一個大公國。隨著俄國爆發十月革命,芬蘭於1917年12月6日宣布獨立。1918年的芬蘭內戰使俄國布爾什維克勢力退出芬蘭國土。在短暫的王國政體倒台後,芬蘭共和國於1919年成立。1939年,蘇聯發動了蘇芬戰爭,芬蘭被迫割地,此後,芬蘭在1941年加入德國陣營參加了對俄戰爭。
❼ 二戰中芬蘭為什麼要投降呢
二戰時期的芬蘭最初是堅守中立的中立國,但也在後來因為利益因素最終加入了戰爭,爆發了蘇芬戰爭。但是盡管是被蘇聯壓制了,但也讓蘇聯付出了巨大代價。根據資料記載,最終雙方是在各種壓力之下選擇了和談,並且簽訂了《莫斯科和平協定》,芬蘭保留了獨立地位。
而且看當前的形式,如果再不採取措施就可能會被蘇聯整個吞下。基於這樣的情況,當時的芬蘭政府還是做出了對自己最有利的決定,與蘇聯進行和談,選擇同意蘇聯提出的要求,割讓自己的領土求得和解停戰的協議。
當時的蘇聯應該也沒有想到在對戰這個小國的時候,會用到了自己的上百萬軍隊,而且還損失慘重,所以處於及時止損的目的,他們對於芬蘭的求和要求就這樣接受了,雙方選擇停戰,並簽訂了和平協定。
在蘇芬戰爭後,芬蘭還借著德國的勢奪回了自己的領土,不過他們並沒有參與其他戰爭,只是參與了奪回自己領土主權的戰爭,他們最終還是保持自己的中立地位直到二戰結束。
在二戰結束後,盡管他們和德國進行過共同作戰,但是他們獨立的地位和現有的國土領主權得到了國際的認可,因為他們得到的也只是自己應得的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