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二戰後的德國
德國在二戰之後被英美法蘇四國分開管理,分為東德(又稱民主德國)和西德(又稱聯邦德國)。而柏林也是這樣,由於德國一直處於分裂狀態,所以科技進步較慢,直至1991年蘇聯解體,德國才得以統一,經濟發展速度明顯加快,但是東西德兩邊的人都討厭另一邊的人,在東德人看來,西德人好吃懶做,而在西德人看東德人則是貪得無厭。不過由於德國採取了許多民族融合的政策,相信時間會讓他們慢慢融合
Ⅱ 二戰後的德國是什麼意思
二戰後德國被柏林牆分為二個 西方集團控制的聯邦德國、蘇聯集團控制下的民主德國二戰後的德國一般是指 聯邦德國
Ⅲ 二戰結束後,為什麼德國成了東德和西德東德後來為什麼又並入了西德
二戰結束以後,德國戰敗,盟國為了均衡各方面的利益,將德國劃分為聯邦德國(西德)和民主德國(東德),西德採用資本主義制度,東德採用社會主義制度,西德屬於資本主義陣營(受英美影響),東德屬於社會主義陣營(受前蘇聯影響)。德國被蘇、美、法、英分區佔領,冷戰開始後,在美國首先慫恿下,美、法、英三區成立「聯邦德國」,蘇聯隨後在其佔領區建立民主德國,並築建柏林牆,這標志德國分裂。
聯邦德國俗稱西德,民主德國俗稱東德。
其實德國的分裂是倆大對立陣營冷戰的直接產物
東德後來為什麼又並入了西德?
是因為冷戰結束或者說蘇聯失敗,最後在蘇聯解體、東歐巨變時隨著柏林牆的拆除東西德也就合一了,現在已經沒有東西德的劃分了。當然那時東德屬蘇聯管制,西德歸以美國為首的二戰勝利的資本主義國家管制,但是現在獨立了是純粹的資本主義國家
望採納!!
Ⅳ 「二戰」後,德國為什麼會被分裂為東德和西德兩個國家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作為戰敗國,被當時國際兩大陣營的老大——美國和前蘇聯接管,從中修起一面柏林牆,把德國分成了東德和西德,美國控制的是西德。不過90年以後柏林牆被推倒,東德西德又合並,於是成為現在的德國。 雖然合並,但是東西德經濟差距還是不小,每年前西德要補助給前東德500億歐元左右的資金。德國的分裂是因為2大當時的巨頭的權益分配。
Ⅳ 德國原本是一個不太強的國家,為什麼能在二戰之後迅速崛起
說起二戰,我們現在都知道是因為以希特勒為首的德國、日本和義大利三大法西斯國家挑起的,從而引發了人類歷史上最災難深重的一次戰爭。後來二戰的結束,當然也是伴隨著這三個國家的失敗而來的,作為戰敗國,這三個國家自然是受到了國際社會的譴責和制裁。
原因二:有援助
前面說到第一個原因里,他們具備崛起的必要條件,但是還缺少一件東西,那就是錢。所以這第二個條件,就是錢,這時,一個重要的角色出場了,那就是美國。美國當時給日本和德國都提供了援助,而且一開始給日本的援助還是無償的。
Ⅵ 二戰時期德國為什麼叫德國納粹
社工黨與共產黨是兩個不同的政黨,而且彼此對立。社工黨能夠上台,就是興登堡希望藉助社工黨對抗當時在德國日益強大的共產黨。納粹是社工黨德文簡寫的音譯。
希特勒領導的政黨叫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德語為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或縮寫為NSDAP).其中的國家社會主義德語為Nationalsozialismus,縮寫為Nazi.音譯過來就是納粹.所以國家社會主義或者民族社會主義也較納粹主義
(6)為什麼叫二戰後的德國擴展閱讀:
納粹主義最重要的來源被認為是19世紀的德國哲學家約翰·戈特利布·費希特。
希特作為德國愛國思想家,一生不斷地宣傳要求民眾覺醒、抵抗法國侵略者。1806年,柏林被拿破崙佔領期間,費希特發表了數篇《對德意志民族的演講》,激發了德國國家主義。文中,他繼續他早期作品中對宗教和法國大革命的辯論,並提出德國民族比其他民族更為優越。
在他其它的早期作品中,他稱猶太人將侵蝕德國,公開表示希望將猶太人驅逐出德國。他還對波蘭表示厭惡,宣稱他們的文化是野蠻的,波蘭人都是尚未開化的蠻族。
納粹主義主要的來源不是法西斯主義,而法西斯主義經典著作《我的奮斗》只能算是它的舊約而已。納粹主義此一歷史現象前所未有。它不像法國大革命,前仆後繼地由一大堆「哲學家」來為它做准備;法西斯「思想家」可謂鳳毛麟角。
事實上,法西斯一詞本身明示此一現象的本質:它是種種不同勢力的統合,其一致性、甚而其理念,都是先有事實然後成立的。法西斯獨裁者全憑經驗;「領袖」高高在上,他的行動就是群眾的表率,他的言語就是真理。
法西斯主義者到處都在對抗、揭發真正的或虛構的敵人,由他們所定義的敵人來印證自己;他們的爭斗主要是為了某種排斥。與此同時,他們也會追求一些目標,明定規劃,研擬出多少有一致性的思想。
所以法西斯是有共同理論基礎的,它是一種由所排除的與所建議的融合而成的混合物,類似某種復雜總體的最低要求,而在這個要求之上盡可有所變卦。
如果說法西斯主義曾是一種國際性現象,曾經為控制全世界而奮斗;如果說以它為名的所有國體和政權都擁有某種「共同背景」,共同到令人尋思;
如果說各個都自命反共卻並沒有組成另一個新「國際」,無論如何,在各種不同的國家,社會,種族環境下,主義到底是進展出來了,也有其實行的作法。
所以說法西斯主義的性質是單一的,同時也是多樣的。全都因國家主義的昭示而成,也可因國家主義而彼此敵對--要不是在希特勒的鐵腕控制下,匈牙利的箭形十字團與羅馬尼亞的鐵衛隊一定會為特蘭西瓦尼亞而大打出手;
義大利法西斯和德國納粹黨也曾長年彼此敵視,在奧地利與多瑙河盆地有所爭執;而在法國法西斯里,各派從來無法團結;墨索里尼所攻打的希臘竟然也是法西斯政權,等等。
各個法西斯主義達到執政的方法都有所不同,雖然他們都受到同類的支持;共同的特徵在各國里都有不同的重要性,為求有所節制,僅舉一例:反猶太主義在義大利出現得很晚,如同是從德國進口的一般。而我們想要研究出來的也就是這些法西斯主義的種類。
Ⅶ 為什麼二戰後德國分為東德和西德
二戰結束以後,德國被蘇、美、法、英分區佔領,冷戰開始後,在美國首先悚涌下,美、法、英三區成立「聯邦德國」,蘇聯隨後在其佔領區建立民主德國,並築建柏林牆,這標志德國分裂。
聯邦德國俗稱西德,民主德國俗稱東德。
總的而言,德國的分裂是倆大對立陣營冷戰的直接產物!
與此類似的還有朝鮮和韓國。
Ⅷ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是個什麼性質的國家
二戰後德國被一分為二,東德是社會主義國家,西德是資本主義國家,直到 1990年10月3日0時德國再次統一。
Ⅸ 二戰後的德國為什麼迅速崛起他們有什麼准備嗎
一方面,因為馬歇爾計劃,西德和其他歐洲國家一樣,得到了大量的支持,尤其是資金,恢復了工業生產。一方面,德國本來就是歐洲工業強國,人口素質,工業水平都很高。機器可能被戰爭毀壞,但那些充滿了高級技術的工人,卻依舊大量存在。
學校可能被炸毀,但大量的學生依舊在。
一句話,軟實力依舊在,讓德國和歐洲再次崛起。當然,德國特殊的嚴謹,也是有利於工業發展的一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