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德國總理默克爾屬於哪個黨派出身東德還是西德
默克爾上台初期在執政風格上偏低調謹慎,此後一方面致力於改善民生、保證經濟的穩健發展,另一方面憑借日漸成熟的政治技巧和外交手腕,在國際社會樹立起了冷靜、務實、可靠的形象。
青年時期的默克爾1.住所
從出任德國總理以來,默克爾就拒絕搬進總理官邸,而是依然住在位於柏林市中心米特區貝加蒙博物館對面的公寓內。從她的公寓內可以眺望到穿城而過的施普雷河。
由於公寓離著名的貝加蒙博物館很近,2006年博物館的安保攝像頭曾無意中拍攝到了默克爾的客廳。
如果你想探訪一下默克爾的居所,或者在這棟公寓前和警衛合影留念,那就記下地址:安庫普費爾格拉本大街6號。
2.走路上班,還是騎車上班?
從默克爾的公寓前門到帝國議會大廈後門只有短短的1.5公里,而距離總理府大約有2公里,因此默克爾經常走路上班,偶爾也和大多數德國人一樣,騎車上班。
3.新教牧師的女兒
在德國,天主教和新教得到了民眾同等對待。默克爾的父親就是一位新教牧師,默克爾則是家中長女。 2011年9月,默克爾的父親去世。
默克爾出生後不久,父親就從漢堡被派往了民德。兒時的默克爾在柏林附近的滕普林長大。長大後,默克爾積極參加父親所在的堂區教堂的活動。各種有關默克爾生平的傳記作品都反映了這段歷史。
默克爾本人也曾坦言,那個時期在一個對新教存有敵意的環境中很難恪守教規。但受到關注的並非只有這些,而是她在一個有嚴格通信審查制度的共產黨國家收集各種藝術作品的明信片。
5.物理學博士
默克爾的博士論文題目極為復雜,內容是涉及碳氫化合物反應的速度常數計算。
6.姓氏
「默克爾」這個姓是跟隨第一任丈夫。年輕時,她與名叫烏爾里希·默克爾的物理學系同學有過一段短暫的婚姻。盡管兩人已經離婚,但默克爾仍願意保留這個姓氏。
保留前任丈夫姓氏的另外一個原因是,現任丈夫約阿希姆·紹爾的姓氏有兩層含義,無論是哪個含義對於總理這樣一個應該注重公眾形象的職務來說都不太合適。其含義之一是「酸味的」,另一個是「粗暴的、尖刻的、生硬的」。
默克爾與丈夫盛裝出席拜羅伊特音樂節
7.第二次婚姻
安格拉·默克爾和約阿希姆·紹爾在步入婚姻殿堂之前曾有過長達8年的同居生活。在被選為總理之前,默克爾接受德國婦女雜志《布里吉特》雙周刊的專訪時曾坦言,任何情況下她都不會再離第二次婚,而且也不願意被人指責為機會主義者,讓人在背後說「她結婚了,因為對方是基督教民主聯盟的,否則她當不了總理」。
「如果我沒有從政,也許幾年前我早就已經結婚了。要是作為反對派.沒有人會說我是為了政治事業而結婚的。」默克爾說。
默克爾與丈夫赴意度假
8.愛好
默克爾是個十足的大自然愛好者,為了緩解政治生活的枯燥乏味,閑暇之餘她喜歡擺弄花園里的花花草草,每逢周末她還喜歡邊聽音樂邊下廚,或者上個人主頁發表一些評論。她最喜歡的是古典音樂。
她還喜歡穿上牛仔服或休閑服,輕松享受周末時光。
9.理發
默克爾的發型曾多次遭人詬病,甚至在她出任總理之前就曾被人指指點點。從《明星》周刊、《焦點》周刊到《明鏡》周刊,再到《布里吉特》這樣的八卦周刊,德國媒體對默克爾的每一根頭發都似乎情有獨鍾。
默克爾和名模克勞迪婭·希弗和坎貝爾,以及好萊塢明星黛米·摩爾都是柏林著名發型師烏多·瓦爾茨的常客。2003年,這位頗受明星青睞的發型師被選定為默克爾的形象顧問。
2007年瓦爾茨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默克爾的新形象是他最得意的作品之一,「她現在非常漂亮」。他還透露,每次默克爾到他的店裡和其他顧客沒什麼區別,她喜歡坐在其他人當中,靜靜地等候。每次默克爾前去打理頭發都沒有經過特殊預約,只是提前1小時通知瓦爾茨。
默克爾曾不止一次在各個場合被拍攝到啜飲啤酒
10.默克爾的李子蛋糕
據悉默克爾從小喜歡吃柏林肉餅,偏愛蘋果汁和德國啤酒。如今,為丈夫親手烘焙李子蛋糕成為默克爾的最愛,李子蛋糕也成為默克爾家待客最喜歡的一道甜點。
11.想學法語
默克爾曾在自己的個人主頁上說,「我經常問自己,如果有更多時間該幹些什麼。我想說我最想學習一門新的語言,特別是法語」。
12.嫉妒男性深沉的嗓音
在被《布里吉特》周刊問到最嫉妒男性的什麼特徵時,默克爾回答,在政治上,男性總是擁有「更深沉的嗓音」,他們似乎被自動賦予了更多權威性。
這是默克爾在2005年給出的答案,時至今日,恐怕她自己都要改變看法了,因為她不再僅僅是德國的總理,整個歐洲都要聽從她的聲音。
13.月薪
作為歐洲最具權力的女性,默克爾每月的薪水大約為1. 617萬歐元(1歐元約合8.32元人民幣)。此外,德國媒體估計默克爾從演講等其他工作中賺取的收入約為8.4萬歐元,也就是說她一年的總收入約為27.8萬歐元。
14.度假
默克爾瑞士度假
默克爾在個人主頁上說:「如果日程允許,我和丈夫喜歡到田間走一走,比如回到我的家鄉,田園詩般的烏克馬克。」
默克爾和丈夫紹爾熱衷到阿爾卑斯山度假。「呼吸山上新鮮的空氣,欣賞周圍秀美的風景,可以讓我的思維變得清晰。」默克爾說。
她的夢想是能有一天橫穿西伯利亞,並從莫斯科一路游歷到符拉迪沃斯托克,但或許只有等到退休,她才能實現夢想了。
㈡ 默克爾如何贏得德國大選
近日,默克爾贏得德國大選 右翼民粹政黨首入議會
媒體稱,目前,德國由中右翼的基民盟/基社盟與中左翼的社民黨聯合執政,在默克爾第一任期也是這一組合。兩黨也是德國最大的黨派,二者攜手被稱為「大聯盟」組合。當前民調顯示,德國人對現任政府感到滿意,這意味著本次大選後德國可能會第三次出現「大聯盟」。
另一個可能組合是「黑黃配」,即基民盟與自民黨聯手。由於政見相近,自民黨是基民盟比較歡迎的搭檔,兩者曾在2009年至2013年聯合執政。但從大選出口民調來看,這一組合恐怕無法獲得議會多數席位。
㈢ 默克爾所在政黨是否承認購買選民
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領導的基督教民主聯盟、即基民盟1日證實,基民盟在2017年德國聯邦議院選舉前從德國郵政手中購買選民數據資料。
同時,反對黨自由民主黨承認,在聯邦議院選舉前從德國郵政購得選民數據。
德國2017年9月舉行聯邦議院選舉,默克爾所屬由基民盟和基社盟組成的聯盟黨保住第一大黨地位,但所獲民意支持率和得票率下降。幾經波折,聯盟黨與社民黨聯合組閣,默克爾3月14日在聯邦議院投票中第四次當選德國總理。
㈣ 2009年德國執政黨和在野黨是誰
1 執政黨。聯盟黨(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德國基督教社會聯盟)和德國社會民主黨聯合執政。
2 在野黨。綠黨`德國國家民主黨`德國統一社會黨`德國共產黨`左黨等等。
附
德國部分政黨簡介
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
Deutschlands Christlich-Demokratische Union,簡寫為CDU,簡稱基民盟,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最大的政黨之一,黨員成分主要是企業主、農場主、職員和知識分子。傳統上是一個天主教、男性的政黨。基民盟1947年與基社盟結成姐妹黨,1949年至1969年,1982年10月至1998年,2005年10月至現在為執政黨。現任德國總理默克爾即屬於該黨。
基督教社會聯盟
CSU – Christlich-Soziale Union in Bayern e.V. ,簡稱基社盟,是德國拜恩州的一個基督教保守主義政黨。在聯邦層面該黨和其姐妹黨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基民盟)在聯邦議會共同組成一個黨團,代表顏色與基民盟相同,為黑色。 黨的宗旨為:為人民謀幸福,給社會各種人從事政治的機會,創造良好的國家財政、福利、勞動崗位,注重家庭和教育、藝術和文化、環保、農業保護和消費者利益,以及全民的安全。 黨史和執政史:該黨以基督教社會主義為指導,在二戰後1945年由昔日的反法西斯人士成立,1957年擊敗州內對手巴伐利亞黨並執政延續至今,將近50年,創造了德國國內政黨的執政紀錄。 黨的指導思想:該黨奉行基督教社會主義和保守主義。「保守」此處指:保留基督教價值觀,保留傳統、自然的事物。
德國社會民主黨
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簡寫為SPD;簡稱社民黨。是德國現存的最古老政黨,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政黨之一。始建於1863年,是德國兩大社會政黨之一。社民黨來源於工人運動, 起初更加明確社會主義性質 (現在依然是社會黨國際的成員黨)。黨內35歲以下成員組織到社會民主黨青年團。 基本政見:在歷史上的整和,曾受到德國哲學家馬克思的協助,SPD至今仍奉馬克思為精神領袖,以馬克思的思想主張作為政黨政策的藍本。 黨員結構:如今,SPD擁有556185名黨員(2007年2月28日),從而超過CDU和CSU聯盟成為德國最大社會黨派。 凡14歲以上的德國人,在外國長期旅居的德國人,在德國生活的外國人,只要持相同政見,都可以加入SPD。 43%的社民黨黨員都在60歲以上,8%為35歲以下的青年,三分之二的黨員為男性;將近一半的黨員是工人或者公司雇員,12%為家庭婦女(或居家男性),11%為公務員。 歷史:
社民黨創立於1863年5月23日,命名為全體德國工人協會(ADAV)。1869年, 奧古斯特·倍倍爾和威廉·李卜克內西(愛森納赫派)創立德國社會民主工黨(SDAP),並在1875年5月兩黨在馬克思的調和下,合並拉薩爾派的全德工人聯合會合(ADAV),完成整合成為今天的社民黨。
德國綠黨
Bündnis 90/Die Grünen,縮寫:GRÜNE,中文常簡稱為德國綠黨。是德國的一個政黨,其前身是1970年代末期興起的新社會運動的一部分。1980年,綠黨(Die Grünen)正式在西德成立。這是當今世界上成立最早、同時也是最為成功的綠黨組織。 創立:1970年代末期,環境保護主義者和和平主義者組建了名為「綠色」(Die Grünen)的政治組織,中文稱之為綠黨其政治綱領是反對環境污染、核能的過分利用、北約的戰略以及其他各種過度的工業化行為。
左黨
左黨(德語:Die Linke)成立於2007年6月16日,由原左翼黨和勞動社會公平黨合並而成。該黨自認為比國會中其他政黨更左傾,謀求實現民主社會主義。
㈤ 默克爾代表哪個黨派
基民盟。
自2000年開始默克爾就是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主@席,同時也是德國聯邦議@院成員,代表包括北前波美拉尼亞與呂根等地區,以及梅克倫堡-前波美拉尼亞州施特拉爾松德市的選@民。
㈥ 德國現在是什麼黨統治權力
執政黨。聯盟黨(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德國基督教社會聯盟)和德國社會民主黨聯合執政。
德國部分政黨簡介
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
Deutschlands Christlich-Demokratische Union,簡寫為CDU,簡稱基民盟,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最大的政黨之一,黨員成分主要是企業主、農場主、職員和知識分子。傳統上是一個天主教、男性的政黨。基民盟1947年與基社盟結成姐妹黨,1949年至1969年,1982年10月至1998年,2005年10月至現在為執政黨。現任德國總理默克爾即屬於該黨。
基督教社會聯盟
CSU – Christlich-Soziale Union in Bayern e.V. ,簡稱基社盟,是德國拜恩州的一個基督教保守主義政黨。在聯邦層面該黨和其姐妹黨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基民盟)在聯邦議會共同組成一個黨團,代表顏色與基民盟相同,為黑色。 黨的宗旨為:為人民謀幸福,給社會各種人從事政治的機會,創造良好的國家財政、福利、勞動崗位,注重家庭和教育、藝術和文化、環保、農業保護和消費者利益,以及全民的安全。 黨史和執政史:該黨以基督教社會主義為指導,在二戰後1945年由昔日的反法西斯人士成立,1957年擊敗州內對手巴伐利亞黨並執政延續至今,將近50年,創造了德國國內政黨的執政紀錄。 黨的指導思想:該黨奉行基督教社會主義和保守主義。「保守」此處指:保留基督教價值觀,保留傳統、自然的事物。
德國社會民主黨
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簡寫為SPD;簡稱社民黨。是德國現存的最古老政黨,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政黨之一。始建於1863年,是德國兩大社會政黨之一。社民黨來源於工人運動, 起初更加明確社會主義性質 (現在依然是社會黨國際的成員黨)。黨內35歲以下成員組織到社會民主黨青年團。 基本政見:在歷史上的整和,曾受到德國哲學家馬克思的協助,SPD至今仍奉馬克思為精神領袖,以馬克思的思想主張作為政黨政策的藍本。 黨員結構:如今,SPD擁有556185名黨員(2007年2月28日),從而超過CDU和CSU聯盟成為德國最大社會黨派。 凡14歲以上的德國人,在外國長期旅居的德國人,在德國生活的外國人,只要持相同政見,都可以加入SPD。 43%的社民黨黨員都在60歲以上,8%為35歲以下的青年,三分之二的黨員為男性;將近一半的黨員是工人或者公司雇員,12%為家庭婦女(或居家男性),11%為公務員。 歷史:
社民黨創立於1863年5月23日,命名為全體德國工人協會(ADAV)。1869年, 奧古斯特·倍倍爾和威廉·李卜克內西(愛森納赫派)創立德國社會民主工黨(SDAP),並在1875年5月兩黨在馬克思的調和下,合並拉薩爾派的全德工人聯合會合(ADAV),完成整合成為今天的社民黨。
㈦ 施泰因邁爾和默克爾是一個黨派嗎
基民盟。
自年開始默克爾就是德國教@民@主@聯盟主@席,同時也是德國聯邦議@院成員,代表包括北前波美拉尼亞與呂根等地區,以及梅克倫堡-前波美拉尼亞州施特拉爾松德的選@民。
㈧ 急求關於德國總理默克爾的政治經歷和現行對外政策方面的資料!!!!
看你的一及應該沒什麼分
一、 默克爾1954年7月出生於德國北部港口城市漢堡。出生6星期後,她隨身為路德教會牧師的父親遷往距柏林80公里的東德小鎮滕普林,並在那裡長大。默克爾是家中三個孩子中的長女。
默克爾能說一口流利的俄語。14歲和15歲時,她曾參加過華沙條約組織國家奧林匹克數學競賽。1973年,憑著數學、科學和語言幾門功課的優異成績,默克爾進入萊比錫大學學習物理學。1986年她獲得萊比錫大學物理化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她在原東德科學院物理化學研究中心從事科研工作,說一口流利的俄語。
丈夫低調
默克爾經歷過兩次婚姻。第一次結婚是在1977年,但婚姻僅維持了5年。不過,她一直保持了前夫的姓氏。1998年,她與現任丈夫、55歲的洪堡大學化學教授約阿希姆·紹爾結為伉儷。
在默克爾成為德國政壇矚目焦點之後,紹爾仍盡量保持低調。他拒絕接受媒體采訪,當他難得地出現在公眾場合時,人們看到的紹爾是一個少言寡語、不苟言笑甚至於近乎冷漠的人。
平步青雲
1989年,35歲的默克爾加入「民主覺醒」運動,正式開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1990年,她隨該黨加入基督教民主聯盟。在時任基民盟領袖、德國總理赫爾穆特·科爾提攜下,默克爾先後出任德國青年婦女部長、環境部長、基民盟秘書長和副主席等職。同僚眼中,默克爾沉穩、務實、工作勤奮。
2000年基民盟陷入政治獻金丑聞,默克爾被推選為基民盟主席,成為該黨歷史上第一位擔任黨領袖的女性,也成為德國戰後首位女性大黨領袖。當時就有人猜測,默克爾可能會顯露鋒芒,爭奪總理職務。
2002年總理選舉,默克爾本想爭奪黨內總理候選人提名,但當她看到黨內很多人沒有準備好接受一位女性總理時,就主動「讓路」,由基民盟的姊妹黨———基督教社會聯盟主席施托伊貝爾出面挑戰施羅德。這被認為是一招妙棋。因為,施托伊貝爾挑戰施羅德未果,也喪失了黨內領導地位,再無法與默克爾叫板。從此,默克爾確立了在黨內的絕對領導地位。
二、 默克爾上台後,其國內外政策會有微調,但不會大變。德國前總理科爾離任時當被問及其繼任者施羅德會採取何種政策時曾表示:「德國是一個無論在政治層面還是社會層面都實現了一定穩定的歐洲國家,大選對政黨來說就是如何維持富裕生活而制定遠景目標的競爭。根據各屆政府的政策不同,政府的具體做法可能會有微小調整,但導致內外路線大幅度搖擺及政治不穩定的可能性不大。」這也可以作為判斷默克爾政府今後政策走向的基準。
聯盟黨內一位頗具影響力的人物在評價施羅德的外交政策時曾說:「德國的傳統是推進超黨派外交。施羅德反對伊拉克戰爭,堅持歐盟的作用,這也是我們的意見。」所以盡管默克爾本人對美國的態度較為親密,但民意當前,況且在歐盟中與法國合作直接關繫到德國的國家利益,默克爾不會也不敢逆民意大幅度調整德國目前的對外政策。
至於國內政策,默克爾提出的進一步降低最低工資標准,提高稅收,修改《解聘保護法》以允許相關企業聘用新員工時不再提供解聘保護等等總體思路上和施羅德提出的《2010議程》相吻合,在一些德國經濟痼疾懸而難決之時,默克爾的主張能否開創一個新局面,人們仍需拭目以待。
㈨ 默克爾所在黨派同意與社民黨聯合執政嗎
據外媒報道,當地時間11月26日,德國總理默克爾所在的基民盟(CDU)領導層同意與社會民主黨(SPD)組建「大聯合政府」,以打破目前的政治僵局。
另據民調機構Emnid26日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52%的德國人支持組建大聯合政府。
據悉,幾位歐洲領導人均曾強調德國迅速確立一個穩定政府的重要性,這樣歐元區才能夠討論未來,包括法國總統馬克龍有關歐元區改革的提議以及英國退歐問題。
11月25日,默克爾明確表示,將尋求組建大聯合政府,並在新的執政聯盟組建之前,將領導代理政府處理政府事務。
㈩ 默克爾領導的聯盟黨在德國聯邦議院選舉中列第一是真的嗎
9月24日,在德國柏林洪堡大學投票站,德國總理默克爾(前)參加聯邦議院選舉投票。據德國媒體報道,初步出口民調顯示,現任總理默克爾領導的聯盟黨在當天舉行的德國聯邦議院選舉中得票率為32.5%,領先其他各黨。
德國16個聯邦州按照人口數量被分為299個選區,6100多萬人擁有投票權。本次選舉的投票率為75%,高於上一次大選時的71.5%。
目前,各方根據最新數據預測選後最有可能出現的組閣方式為聯盟黨與社民黨或聯盟黨與自民黨和綠黨結盟。但有德國媒體報道說,社民黨高層已達成共識,在此次大選後不再加入由聯盟黨主導的執政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