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羅斯邁爾怎麼樣

德國羅斯邁爾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6-24 19:07:55

Ⅰ Rauschmayer羅斯邁爾珠寶公司如何加盟加盟費貴嗎

來自德國 有50多年歷史了 是很多品牌的供應商,它家的鑽戒定製設計很棒

Ⅱ 莫扎特的資料

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英語: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於神聖羅馬帝國時期的薩爾茲堡,歐洲古典主義音樂作曲家。

1760年,開始學習作曲。莫扎特一生漂泊勞碌。1762年的寒冬,年幼的沃爾夫岡與姐姐南內爾的歐洲巡演拉開序幕。從慕尼黑、林茨到受弗朗西斯一世接見的維也納之行後,他經由波恩、科隆、布魯塞爾抵達法國,在巴黎他短暫碰壁,隨後在英國重整旗鼓,在義大利度過的歲月則為莫扎特日後的歌劇創作提供了無限源泉。

1773年,在義大利受挫的莫扎特重返故里,從糧食大街四層狹小局促的公寓遷至薩爾茨河對岸新城的馬卡特廣場八號。在薩爾茨堡,莫扎特被任命為大主教宮廷首席樂師,但是這個人生階段於他而言,卻充滿了憂郁壓抑。新任大主教科羅瑞多讓莫扎特深切體會到薩爾茨堡的保守封閉。1781年,莫扎特到維也納開始10年的創作生涯 。

1791年12月5日0時55分,莫扎特逝世,享年35歲,死因不明。

(2)德國羅斯邁爾怎麼樣擴展閱讀

莫扎特善於把藝術中美好的東西和滲透生活的深刻性結合起來,再把強大的力量、直率的氣質和剛毅的意志以及現實意義的感覺結合。其作品具有古典樂派的嚴謹,對稱的特點以外,還具有其自身的特點。在他的藝術歌曲中,令人稱道的是詩與音樂完美的結合,貫穿了他的創作時期的始終,因此也體現出不同時期的藝術特徵和創作特點 。他的音樂作品主題完整,有著鮮明的輪廓,細小的結構單位之間也有精緻的、動機的聯系。

作為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之一,其大量作品涉及各種體裁,其音樂博採德、奧、意、法諸國精華,風格典雅,感情真摯,朝氣明快。後期的作品,內容和形式完美統一。

鋼琴協奏曲是莫扎特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他的作品富於創新精神,思維活躍。他的小提琴協奏曲美妙動聽、晶瑩剔透、充滿幽默感。

Ⅲ 30分鑽戒多少錢

根據不同的品牌和成色,以2020年1月份的物價,30分的鑽戒價格在3000元—10000元不等

鑽石作為一種礦物,它本身就有一定的稀缺性,尤其是大體積鑽石,十分稀有。同時,裸鑽石加工成為珠寶,要經過比較專業化的加工,還有戒托、項鏈等附屬品的設計製作等,這些後續的加工、製作、營銷,就形成了品牌,有了品牌溢價問題。

衡量鑽石品質標準是鑽石的4C,即顏色、重量、凈度、切工。鑽石本身的真實價值,只與4C有關。另外,鑽石價格由國際鑽石組織RAPAPORT公司制訂的報價單來確定,形成全球珠寶商批發鑽石的價格依據。

(3)德國羅斯邁爾怎麼樣擴展閱讀

鑽石的4C

1、鑽石顏色:是指鑽石的無色程度。

對大多數珍貴鑽石來說,其顏色鑒定標准取決於它的無色程度。 一顆不含雜質且結構完美的鑽石就像純凈的水滴一樣,是沒有顏色的,具有很高的價值。GIA創立了 D-Z 的顏色分級系統, 通過在精確受控的照明、觀測條件下,把鑽石跟'比色石'比對,來鑒定其無色程度。

2、鑽石凈度:是指其無內含物和表面特徵的程度。

天然鑽石是碳元素在高溫高壓的環境下形成的。而這一過程,也導致了每顆鑽石有內部的特徵,稱為 「內含物」, 在鑽石表面的則稱為「表面特徵」。

3、鑽石切工:復雜的工序和精湛的切割技藝。

只有經過精心雕琢的切磨比率、對稱性和打磨拋光,才能完美展現鑽石獨有的璀璨光芒。切工對於鑽石的外觀和價值至關重要,並且是4C標准中最復雜、技術要求最高的鑒定標准。

4、鑽石克拉重量:克拉是鑽石重量的計量標准。

1克拉等於200毫克,鑽石越大, 其稀有程度越高。因此,鑽石的價格會隨著克拉重量的增加而上升。不過,即使兩顆鑽石的重量相同, 其價值(和價格)也可能有很大差異。因為鑽石的價值還取決於4C標准中的另外三個標准:凈度、顏色和切工。

Ⅳ 深圳羅斯邁爾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深圳羅斯邁爾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01月16日,主要經營范圍為珠寶研發銷售,電子商務,國內貿易(不含專營、專賣、專控商品),信息咨詢,商務信息咨詢、商業信息咨詢、企業管理咨詢及培訓,品牌管理及經營,首飾配件銷售等。
法定代表人:Rico Roland Rauschmayer
成立時間:2014-01-16
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0307108702497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深圳市龍崗區南灣街道寶嶺社區龍泉別墅12區F13

Ⅳ 莫扎特生平簡介,急需,快快快

莫扎特簡介

沃爾夫岡.阿瑪台烏斯.莫扎特(W.A.Mozart 1756-1791)
莫扎特是一位傑出的奧地利作曲家,出生於薩爾茲堡一個宮廷樂師家裡。他從少年時代就展現出傑出的音樂才能,一生作品極其豐富。他創作的最重要領域是歌劇,共22部,另一重要創作部分是交響樂,共45部。他的音樂創作即繼承和發展了海頓等前輩的成果,又對後來的貝多芬等人的創作產生了重要影響。

莫扎特也許不是最偉大的作曲家,但他絕對是公認的最偉大的音樂天才。就連偉大的音樂家柴可夫斯基都把他稱作是音樂的基督。曾有人這么說:「在音樂史上有一個光明的時刻,所有的對立者都和解了,所有的緊張都消除了,那光明的時刻便是莫扎特。」

1756 年,沃爾夫岡·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出生於薩爾茲堡,自幼他便展現出那無與倫比的音樂天賦:3歲開始彈琴,6歲開始作曲,8 歲寫下了第一部交響樂,11歲便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歌劇,14歲是指揮樂隊演出了該歌劇。可以這么說,莫扎特是為音樂而生的,從他出生的那一刻開始,他就和音樂熔為一體了。

16歲時的莫扎特被任命為薩爾茲堡宮廷的管風琴師。雖然在這段時間,莫扎特創作了大量的優秀作品,但他無法忍受薩爾茲堡大主教的頤指氣使,任意欺凌。在那裡,莫扎特只是一個會彈琴的傭人,他曾向他的父親這樣 描述他在宮廷晚餐上的同伴:兩名男僕,管家,點心師父,兩名廚師,男 仆坐在上座,莫扎特位列廚師之上。終於在1781年,莫扎特脫離了對大主教的依附,成為了歷史上第一位自由作曲家,並來到了維也納發展。在維也納,莫扎特靠教私人學生,舉行音樂會演出和出版作品為生。在這段時間,莫扎特接觸到了巴赫、亨得爾的作品,並結識了海頓,從而豐富了他的音樂理念。

在維也納,莫扎特的音樂成就是令人驚嘆的,他曾這樣來描述他的音樂創作:「無論多長的作品都在我的腦中完成。我從記憶中取出早已儲存好的東西。因此,寫到紙上的速度就相當快了,因為一切都已完備,它在紙上的模樣跟我想像的幾乎毫無二致。所以在工作中我不怕被打擾,無論發生什麼,我甚至可以邊寫邊說話。」可憐就是這樣一位天才,在他正當壯年的時候卻因為感染風寒而去世了,死時年僅35歲。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天(1971年12月9 日),他仍在創作,可惜天嫉英才,莫扎特留下了他那未完成的《安魂曲》,而撒手人間,成為了音樂史上最大的遺憾之一。

盡管莫扎特的一生充滿坎坷和艱辛,但他的音樂始終給人帶來的是真正的純美。著名的音樂評論家羅曼·羅蘭為莫扎特作出了如下的評價:「他的音樂是生活的畫像,但那是美化了的生活。旋律盡管是精神的反映,但它必須取悅於精神,而不傷及肉體或損害聽覺。所以,在莫扎特那裡,音樂是生活和諧的表達。不僅他的歌劇,而且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如此。他的音樂,無論看起來如何,總是指向心靈而非智力,並且始終在表達情感或激情,但絕無令人不快或唐突的激情。」

當然,想要完整的評論莫扎特的音樂,絕非這區區近千字能夠表達的。而想要真正地體會莫扎特,最主要地還是去聽他的作品,而他的千餘部作品,幾乎每一部都是超凡脫俗的經典之作。

主要作品:
歌劇 《費加羅的婚禮》
《唐.璜》
《魔笛》
交響樂 《 降E調第39號交響曲》〈帝王〉
《G小調第40號交響曲》
《C大調第41號交響曲》〈丘比特〉
協奏曲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第四號 》
《降B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第五號》
《C大調鋼琴協奏曲第21號 》
《A大調鋼琴協奏曲第23號 》
其它 《弦樂四重奏〈狩獵〉》
參考資料:http://www.shu.net/aiyue/m1.htm

Ⅵ 斯諾克世界排名是怎麼樣的

:57
選手 臨時積分 2004/05上賽季積分 2005/06本賽季積分

1 2 斯蒂芬-亨得利(Stephen Hendry) 31,837 21,337 10,500

2 1 羅尼-奧沙利文(Ronnie O'Sullivan) 28,212 23,162 5,050

3 7 約翰-希金斯(John Higgins) 27,662 15,812 11,850

4 6 肯-達赫蒂(Ken Doherty) 26,037 15,887 10,150

5 3 斯蒂芬-馬奎爾(Stephen Maguire) 25,525 19,725 5,800

6 8 史蒂夫-戴維斯(Steve Davis) 24,375 15,775 8,600

7 4 肖恩-墨菲(Shaun Murphy) 23,025 16,375 6,650

8 9 彼得-艾布頓(Peter Ebdon) 20,600 15,650 4,950

9 18 巴里-霍金斯(Barry Hawkinsn) 20,425 13,225 7,200

10 13 尼爾-羅伯遜(Neil Robertson) 20,025 14,425 5,600

11 15 阿里斯特-卡特(Allister Carter) 19,775 14,175 5,600

12 5 阿蘭-邁克馬努斯(Alan McManus) 19,375 15,975 3,400

13 22 馬克-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 18,637 12,837 5,800

14 29 喬-佩里(Joe Perry) 18,400 11,250 7,150

15 17 格雷姆-多特(Graeme Dott) 18,200 13,500 4,700

16 24 巴里-皮奇思(Barry Pinches) 17,963 12,700 5,263

17 10 斯蒂芬-李(Stephen Lee) 17,825 15,625 2,200

18 40 斯圖亞特-賓漢姆(Stuart Bingham) 17,625 9,475 8,150

19 12 艾倫-邁克庫洛奇(Ian McCulloch) 17,500 14,537 2,963

20 11 馬修-斯蒂文斯(Matthew Stevens) 17,462 15,262 2,200

21 30 馬克-金(Mark King) 17,225 11,075 6,150

22 19 保羅-亨特(Paul Hunter) 17,200 13,200 4,000

23 14 安東尼-漢米爾頓(Anthony Hamilton) 17,150 14,312 2,838

24 28 奈傑爾-邦德(Nigel Bond) 17,125 11,725 5,400

25 16 羅伯特-米爾金斯(Robert Milkins) 16,713 14,000 2,713

26 23 吉米-懷特(Jimmy White) 16,437 12,787 3,650

27 20 賴安-達(Ryan Day) 16,225 13,025 3,200

28 26 大衛-格雷(David Gray) 16,038 12,100 3,938

29 31 邁克爾-霍爾特(Michael Holt) 15,837 10,662 5,175

30 21 安蒂-希科斯(Andy Hicks) 15,763 12,925 2,838

31 56 丁俊暉(Ding Junhui) 15,300 7,225 8,075

32 39 傑勒德-格林(Gerard Greene) 14,887 9,487 5,400

33 47 多米尼克-戴爾(Dominic Dale) 14,775 8,575 6,200

34 32 詹姆斯-瓦特那(James Wattana) 14,525 10,575 3,950

35 35 里基-沃爾頓(Ricky Walden) 14,450 10,175 4,275

36 33 傅家俊(Marco Fu) 14,362 10,412 3,950

37 25 馬克-塞爾比(Mark Selby) 14,350 12,325 2,025

38 37 馬克-戴維斯(Mark Davis) 14,225 9,975 4,250

39 50 喬-思威爾(Joe Swail) 13,537 8,137 5,400

40 41 大衛-哈羅德(Dave Harold) 13,350 9,075 4,275

41 27 奎恩特-漢恩(Quinten Hann) 13,263 11,950 1,313

42 36 喬-亨利(Drew Henry) 13,187 10,062 3,125

43 34 艾得里安-加諾(Adrian Gunnell) 12,750 10,225 2,525

44 48 邁克爾-加傑(Michael Judge) 12,550 8,275 4,275

45 38 約翰-帕洛特(John Parrott) 12,363 9,650 2,713

46 48 羅里-邁克雷歐德(Rory McLeod) 11,850 8,275 3,575

47 46 羅德-羅爾(Rod Lawler) 11,775 8,625 3,150

48 43 托尼-德拉高(Tony Drago) 11,737 9,012 2,725

49 42 湯姆-福德(Tom Ford) 11,725 9,025 2,700

50 44 馬庫斯-坎貝爾(Marcus Campbell) 11,700 8,950 2,750

51 54 羅賓-赫爾(Robin Hull) 11,413 7,525 3,888

52 52 詹米-伯內特(Jamie Burnett) 11,225 7,975 3,250

53 54 福格-奧布雷恩(Fergal O'Brien) 10,750 7,525 3,225

54 45 修卡特-阿里(Shokat Ali) 10,513 8,875 1,638

55 51 邁克-達恩(Mike Dunn) 10,313 8,025 2,288

56 53 吉米-米歇爾(Jimmy Michie) 10,013 7,725 2,288

57 58 保羅-戴維斯(Paul Davies) 9,650 6,750 2,900

58 59 肖恩-斯多瑞(Sean Storey) 9,625 6,725 2,900

59 67 安德魯-諾曼(Andrew Norman) 9,525 5,625 3,900

60 71 斯圖亞特-佩特曼(Stuart Pettman) 9,450 5,375 4,075

61 62 沙雷斯-喬治亞(Shailesh Jogia) 9,175 6,275 2,900

62 60 達雷恩-摩根(Darren Morgan) 9,050 6,700 2,350

63 82 詹米-卡普(Jamie Cope) 8,612 0 8,612

64 70 大衛-羅(David Roe) 8,437 5,412 3,025

65 82 馬克-艾倫(Mark Allen) 8,237 0 8,237

66 57 西蒙-貝德福德(Simon Bedford) 8,150 6,950 1,200

67 65 萊奧-弗蘭德(Leo Fernandez) 7,800 5,675 2,125

68 63 斯科特-邁克肯茲(Scott MacKenzie) 7,575 6,125 1,450

69 66 喬-德萊尼(Joe Delaney) 7,525 5,650 1,875

70 72 保羅-威克斯(Paul Wykes) 6,850 5,250 1,600

71 64 阿爾弗雷德-伯頓(Alfred Burden) 6,825 6,075 750

72 68 帕特里克-華萊士(Patrick Wallace) 6,713 5,525 1,188

73 61 克里斯-斯邁爾(Chris Small) 6,662 6,662 0

74 82 克里斯多佛-羅布里(Christopher Norbury) 6,625 0 6,625

75 76 李-沃克(Lee Walker) 6,550 4,337 2,213

76 82 馬修-卡克(Matthew Couch) 6,337 0 6,337

77 81 喬-漢威爾(Bjorn Haneveer) 6,287 3,837 2,450

78 69 布萊恩-摩根(Brian Morgan) 6,213 5,475 738

79 - 加里-威爾金森(Gary Wilkinson) 5,962 3,587 2,375

79 82 大衛-吉爾伯特((David Gilbert) 5,962 0 5,962

81 82 李-斯比克(Lee Spick) 5,762 0 5,762

82 77 加里-威爾遜(Gary Wilson) 5,675 4,275 1,400

83 82 亞里克斯-伯格(Alex Borg) 5,637 0 5,637

84 78 亞當-戴維斯(Adam Davies) 5,400 4,200 1,200

85 75 大衛-邁克丹尼爾(David McDonnell) 5,350 4,600 750

86 79 尼克-蒂申(Nick Dyson) 5,275 4,075 1,200

87 - 梁文博(Liang Wenbo) 5,262 0 5,262

88 80 休-阿布雷斯(Hugh Abernethy) 5,250 4,050 1,200

89 82 斯圖亞特-曼恩(Stuart Mann) 5,237 0 5,237

90 82 賈德-特魯姆普(Judd Trump) 5,037 0 5,037

91 73 尼克-沃克(Nick Walker) 5,025 5,025 0

92 74 安東尼-戴維斯(Anthony Davies) 4,912 4,912 0

93 82 詹姆斯-泰特((James Tatton) 4,900 0 4,900

93 82 賈斯汀-阿斯特雷(Justin Astley) 4,900 0 4,900

95 82 哈比-蘇巴 (Habib Subah) 4,587 0 4,587

95 82 摩-肯-豪 (Moh Keen Hoo) 4,587 0 4,587

97 - 史蒂夫-詹姆士(Steve James) 4,150 3,600 550

98 82 金龍(Jin Long) 3,250 2,500 750

1

Ⅶ 結婚鑽戒買什麼牌子的比較好

我姐結婚時選的是萊紳通靈的,他家之前是給比利時 王 室打 造珠寶首飾的,款式經典大方,而且鑽石的色度、凈度、切工等方面都很不錯,價 位 適中,工薪家庭也可以接受,整體來說還不錯。

Ⅷ 誰有莫扎特的第2、3、4號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的音頻啊

莫扎特,W. A.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奧地利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
1756年1月27日生於薩爾茨堡,1791年12月5日卒於維也納。
奧地利音樂家莫扎特的智商:165

生平
莫扎特出生在一位宮廷樂師的家庭。3歲起顯露音樂才能,4歲跟父親學習鋼琴,5歲作曲,6歲又隨父親學小提琴,8歲創作了一批奏鳴曲和交響曲,11歲寫了第1部歌劇。他僅僅活了36歲。繁重的創作、演出和貧困的生活損害了他的健康,使他過早地離開了人世,他的音樂作品成為世界音樂寶庫的珍貴遺產。

少年時期(1762~1773)1762年,6歲的莫扎特在父親的帶領下到慕尼黑、維也納、普雷斯堡作了一次試驗性的巡迴演出,獲得成功。1763年6月~1773年3月,他們先後到德國、比利時、法國、英國、荷蘭、義大利等國作為期10年的旅行演出均獲成功。這些旅行演出對莫扎特的藝術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他有機會接觸到歐洲當代最先進的音樂藝術——義大利歌劇、法國歌劇、德國的器樂,又結識了作曲家J.C.巴赫G.B.馬蒂尼、G.B.薩馬蒂尼等,跟他們學習作曲技術,這使他以後能夠成為他那個時代在創作上風格最為廣泛的一位作曲家。少年莫扎特在旅行演出中一方面熏染了貴族上流社會的風尚禮儀和華麗的藝術風格,另方面因處於市民音樂家的低下地位,也養成了清高自傲、蔑視權貴的性格。而帶有商業性質的繁重的演出任務,又摧殘了他的健康。

這一時期,莫扎特在倫敦出版了6首哈普西科德和小提琴(或長笛)的奏鳴曲,寫作了3首交響曲和歌劇《虛偽的善意》(1768)、《巴斯蒂安與巴斯蒂娜》(1768)、《本都國王米特里達特》(1770)、《盧齊奧·西拉》(1772)等作品。有些作品反映了他受J.C.巴赫的影響。這一時期的作品已經顯示莫扎特創作體裁的廣泛性和他對歌劇創作的興趣。

成熟時期(1774~1781)1773年底,莫扎特返回薩爾茨堡,在父親的輔導下,彌補被中斷了的音樂與文化的學習,同時利用旅行中獲得的知識與素材,創作了大量的作品。包括歌劇《假園丁》(1775)和《牧人王》(1775)。

這時已經成人的莫扎特,對自己卑微的奴僕地位感到不滿。為了爭取人身與創作的自由,他經過激烈的斗爭,終於在1777年9月獲得大主教的同意,又跟母親進行了兩年的旅行演出。為了另謀職位,以便永遠離開薩爾茨堡,他先後在慕尼黑和曼海姆教學、演出,進一步加深了對不平等制度的認識和體會。在曼海姆時,他得到一些市民音樂家的幫助與同情,並接觸到當時歐洲重要的曼海姆樂派,聽到第一流管弦樂隊的演奏。1778年5月,他回到巴黎,由於母親病逝,加上未能謀到職位,不得不在1779年1月返回薩爾茨堡。

這一時期,莫扎特在曼海姆創作了2首長笛協奏曲1首雙簧管協奏曲、7首鋼琴小提琴奏鳴曲、3首鋼琴奏鳴曲,這些作品反映了曼海姆樂派的影響。在巴黎,他還寫了《巴黎》交響曲、交響協奏曲、管弦樂序曲、長笛和豎琴協奏曲、長笛弦樂四重奏、4首鋼琴變奏曲、4首鋼琴奏鳴曲等。第2次途經曼海姆時,寫了一些宗教音樂3部交響曲、小提琴中提琴的交響協奏曲、小夜曲、嬉遊曲、兩架鋼琴的協奏曲、3首風琴協奏曲等。1780年完成了歌劇《伊多梅紐》的創作。

這一時期莫扎特的作品,在內容上反映了當時狂飆運動思潮的影響,在形式上出現了新的要素,如奏毒鳴曲式第1樂章的呈示部,出現了與第1主題相對比的第2(或更多的)主題在再現部中,常常改換主題出現的次序,有時對主題材料也進行了不同於呈示部的處理,在第1、2樂章間,有了強烈的力度對比等等。這些手法,增強了他的音樂作品的戲劇性,使古典奏鳴曲式進一步形成。

維也納時期(1781~1791)莫扎特再也無法忍受大主教的凌辱,毅然向大主教提出了辭職,到維也納謀生。他是奧地利歷史上第一個有勇氣和決心擺脫宮廷和教會,維護個人尊嚴的作曲家。但是以後他雖然名義上是一位自由作曲家,實際上仍然無力抗爭封建社會對他的壓迫。生活的磨難對他的思想和創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維也納的10年,成為他創作中最重要的10年。1781年,他和大主教決裂後,寫出了著名的歌劇《後宮誘逃》。該劇於1782年7月首演,獲得很大成功。1782年,他在沒有徵得父親的同意的情況下,同一位曼海姆音樂家的女兒康施坦絲·韋伯結了婚。莫扎特和當時正在維也納的J海頓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向海頓學習了四重奏和交響曲創作的經驗,並寫了6首弦樂四重奏贈送給海頓。1784年,他參加了「共濟會」,是維也納第八支部的成員。他熱心地參加了這個帶有資產階級啟蒙思想色彩的秘密宗教團體的活動,對它所宣揚的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有強烈共鳴,並在這種思想的啟示下寫出了許多作品。

1785年,一度倒閉了的維也納民族劇院恢復,莫扎特有了從事歌劇創作的機會。他寫了一部滑稽戲《劇院經理》(1786年演出)。1786年完成並上演了《費加羅的婚姻》,該劇的影響很大,甚至在布拉格也家喻戶曉。1787年《唐璜》完成並得到演出。 在維也納,莫扎特發現了J.S.巴赫的作品。他對巴赫的復調技法進行了深入的學習和研究。這對他後期的創作起了重要影響。

1789年4月,貧困中的莫扎特,由他的學生卡爾·利希諾夫斯基公爵帶領,到柏林德累斯頓,萊比錫等地演出。雖然轟動一時,卻未能解脫他的經濟困境。1790年1月,他的歌劇《女人心》上演。2月,皇帝去世,莫扎特向繼任皇帝利奧波德二世請求接任宮廷樂長L.霍夫曼的職位,得到同意,但未實現。1791年,他寫了歌劇《蒂托的仁慈》,未獲成功。同年9月寫了最後一部歌劇《魔笛》,並在重病中寫作大型宗教音樂作品《追思曲》,未能全部完成,便與世長辭了。死後被葬在維也納貧民公墓的一個不知名的地方。

創作
莫扎特的短暫一生寫出了大量的音樂作品,體裁形式涉及到各個領域,留下了許多不朽的傑作。

歌劇
莫扎特的主要創作領域是歌劇。他一生的36年中,有25年在從事歌劇創作,共寫了20餘部。其中《費加羅的婚姻》、《唐璜》和《魔笛》最具代表性。
《費加羅的婚姻》取材於當時在奧地利被禁演的P.A.C.de博馬舍的話劇,歌劇腳本由義大利詩人L.達·蓬泰改編,1786年首演。改編後的腳本雖然削弱了原劇對封建社會的抨擊,增添了抒情性的描寫,但仍不失原作的批判精神而且揭露和諷刺了以伯爵為代表的封建貴族的虛偽和驕奢淫逸的生活,頌揚了以費加羅、蘇珊娜為代表的「第三等級」人民正直、機智、勇敢的品質,表現了同封建主義斗爭必勝的樂觀主義精神。莫扎特這部歌劇的主要貢獻是沒有沿用當時流行的義大利趣歌劇的滑稽誇張、和雜耍式的手法,而著重描繪了人物的性格,進行了心理刻劃,增強了歌劇的抒情性,並在劇中發揮了重唱的技巧和表現力。

《唐璜》的腳本也自達·蓬泰改編。1787年首演。它取材於西班牙一個有名的民間傳說。當時,該傳說有各種版本廣泛流傳於歐洲各國,並已有話劇、歌劇、芭蕾等藝術形式,莫扎特和達·蓬泰選用了G.貝爾塔蒂的歌劇腳本《石客記》(義大利作曲家G.加扎尼加作曲),在劇情和人物方面作了較大的改動。通過貴族唐璜這個矛盾的人物及其欺騙、損害婦女行為的可鄙下場,揭露了封建貴族的腐爛生活,同時又肯定了主人翁蔑視封建禮教,追求幸福的一面。這是一部具有倫理道德意義的歌劇,反映了18世紀80年代末開始的德奧知識界對道德倫理問題的興趣和關心。它是莫扎特在義大利趣歌劇的基礎上發展歌劇式戲劇的重要作品。在處理這部歌劇的音樂時,莫扎特加強了對人物的心理刻劃,使人物的形象更為復雜、真實,同時運用戲劇化的重唱,增強歌劇的矛盾沖突。

《魔笛》是莫扎特1791年逝世前幾個月寫完和演出的最後一部歌劇。其腳本是由莫扎特的老朋友熱心於德國民族歌劇的一座小劇院經理E.希卡內德提議並編寫的。歌劇取材於維蘭德的神話《露露》。通過主人公為追求理想而進行艱苦鬥爭,最後取得勝利的故事,歌頌了光明必將戰勝黑暗的思想。這部歌劇所反映的思想,和莫扎特追求啟蒙主義和對「共濟會」的自由、平等、博愛的理想有密切的關系。其中幾個主要角色可能隱喻了當時社會現實中的人物。例如大祭司薩拉斯特羅使人聯想到前不久去世的共濟會首腦、莫扎特的朋友博恩。莫扎特採用了典型的新教眾贊歌式的音樂塑造,使他的音樂具有庄嚴、崇高的性質;反面角色夜後,則可能是影射瑪麗亞·特蕾西亞(她在位期間曾鎮壓共濟會),這個角色需自技巧較高的花腔女高音扮演,其音樂表演難度較大而沒有內在的感情,劇中的英雄塔米諾王子可能是比喻同情共濟會的約瑟夫二世,他的音樂優美動人,採用的是正歌劇中的抒情詠嘆調,帕米娜是人民高尚精神的象徵,音樂十分優美,半人半鳥的幻奇性人物帕帕蓋諾及其妻子是勞動人民的化身,他們的音樂帶有鮮明的德奧民間風格。這部歌劇是莫扎特在德國及奧地利歌唱劇和神話劇的基礎上,發展德國民族童話歌劇的代表作,它標志著18世紀德奧小歌劇發展告一段落,並為後來德國的浪漫主義歌劇的產生打下了基礎,成為後者的先驅。

交響曲
莫扎特一共寫了約50部交響曲,其中41部有編號,並象其他器樂作品一樣可以分為若干組。交響曲大部分是早年受各種不同音樂風格影響寫成的,因而帶有模仿不同風格的痕跡。其中可以看到J.C.巴赫,G.C.瓦根賽爾M.G.莫恩,特別是海頓以及以J.斯塔米茨為代表的曼海姆樂派等風格的影響。

莫扎特最有代表性的交響曲有7部。其中《第三十一交響曲》(《巴黎》)是為當時歐洲最傑出的交響樂團之一的巴黎交響樂團譜寫的,具有巴黎的音樂風格和豐富的音響,《第三十五交響曲》(《哈夫納》)實際上是一首小夜曲,《第三十八交響曲》(《布拉格》)常被人們稱作「沒有小步舞曲的交響曲」,它只有3個樂章,不再是對義大利交響曲的風格模仿,而是一部地道的維也納交響曲,《第三十六交響曲》(《林茨》)反映了莫扎特受海頓交響曲創作的影響。

莫扎特的最後3部交響曲——降E大調、g小調和C大調交響曲是他最優秀的交響樂作品。它們都寫於1788年6~8月的6個星期之內。人們通常將它們劃歸為一個組,但三者之間各有其特點:降E大調《第三十九交響曲》明朗愉快,充滿了詩意;g小調《第四十交響曲》富有戲劇性,有海頓式的樂觀主義情緒,但在技法上又完全不同於海頓,被稱為莫扎特的「英雄」交響曲;C大調《第四十一交響曲》(通常被稱為《朱庇特》)宏偉豪邁,樂觀向上,預示了L.van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的出現。

莫扎特的交響曲(尤其最後3首),是貝多芬之前的全部交響曲創作的最高成就。他的突出貢獻在於重視各樂章之間以及樂章中的主題之間的對比性。

協奏曲
是除歌劇以外,莫扎特在音樂創作上貢獻最為突出的體裁之一。他一生寫了50餘部各種獨奏樂器與樂隊的協奏曲。這些作品在巴羅克協奏曲的基礎上,確立了18世紀古典主義協奏曲的結構原則:3個樂章對比並置的套曲結構(第1樂章奏鳴曲式,第2樂章是類似詠嘆調式的抒情樂章,第3樂章具有舞蹈性或通俗性格);雙呈示部,獨奏樂器有技巧性的華彩段等。同時加強了獨奏樂器的地位,強調了它不同於協奏樂隊的音樂性格。由於莫扎特的這些成就,使協奏曲不再片面表現技巧,而使之具有與交響曲同樣深刻的意義。莫扎特成為近代協奏曲形式的創始人。

在莫扎特的協奏曲中,鋼琴協奏曲佔有突出的地位。共寫了27部,其中代表作有d小調、c小調、A大調等。此外,還有7首小提琴協奏曲,其中G大調、A大調、D大調的3首比較突出。在管樂協奏曲方面,《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也很突出。其他是4首圓號協奏曲,1首《長笛豎琴協奏曲》等。

奏鳴曲套曲
莫扎特寫了17部鋼琴奏鳴曲、6部小提琴奏鳴曲和35部鋼琴小提琴奏鳴曲等,對古典奏鳴曲套曲的發展有一定的貢獻,確立了維也納古典樂派3個樂章的奏鳴曲套曲形式。在鋼琴奏鳴曲方面,他完成了從哈普西科德風格到鋼琴風格的過渡。在他80年代的鋼琴奏鳴曲中,已使鋼琴的效果和音域得到了發揮,如《A大調鋼琴奏鳴曲》(1783)《c小調奏鳴曲》(1785)等。前者體現了他的生活風俗性的特點,後者顯示了尖銳的對比並置與戲劇性的力量,預示了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誕生。莫扎特的鋼琴小提琴奏鳴曲,從義大利A.科雷利G.B.薩馬蒂尼等人的影響中逐步解放出來,形成了自己獨立的風格。從1778年開始,莫扎特就將鋼琴和小提琴兩件樂器擺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如降E大調(1781)、降B大調(1784)、降E大調(1785)、A大調(1787)等幾首都較成功。

室內樂
在莫扎特寫作的23首弦樂四重奏中,最好的是獻給海頓的6首(1773),它們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莫扎特的思想和風格——真摯親切、明快開朗的性格和樂觀主義的精神狀態。與海頓、貝多芬不同的是莫扎特的天才不是表現在四重奏方面,而表現在五重奏上。其中最為突出的是《C大調弦樂五重奏》(1787)和《g小調弦樂五重奏》(1787)。前者在曲式結構、主題處理等方面有創新,後者是一部悲劇性的作品,反映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憂慮與思考。此外,《A大調單簧管五重奏》和幾首中提琴五重奏也被譽為他的代表作。

宗教音樂
由於職務的關系,宗教音樂在莫扎特的作品中佔有很大部分。其中以他臨終前創作的《追思曲》最有代表性。這部作品注入了作者對整個人生的深刻感受,表現了他作為市民音樂家一生所遭受到剝削、屈辱冷遇、貧困的痛苦和他對光明歡樂始終不渝的追求與嚮往。莫扎特寫了樂曲的大部分,剩下的由他的學生F.X.敘斯邁爾忠實地按照他的計劃和風格予以完成,並於1793年12月以瓦爾澤格伯爵作曲的名義演出。

其它
除上述各種體裁外,莫扎特還寫了大量的嬉遊曲小夜曲、舞曲等。在這些風俗性的作品中,莫扎特採用了民間音樂的因素。反映了他和民間音樂的聯系,它們大都具有輕松活潑的特點。其中《G大調弦樂小夜曲》影響較大,它既包含了清新、生動活潑的情緒,又具有寬廣、純朴的抒情性。 總的說來,莫扎特的創作成就遍及各個音樂領域。它們反映了18世紀末,處在被壓迫地位的德奧知識分子擺脫封建專制主義的羈絆,對美好社會和光明、正義人的尊嚴的追求。他的音樂風格具有誠摯、細膩、通俗優雅、輕靈、流麗的特徵,大都充滿了樂觀主義的情緒,反映了上升時期的德奧資產階級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在維也納後期的創作中,也出現了悲劇性、戲劇性的風格,對社會矛盾的反映更趨深刻。

辭世
莫扎特去世後,屍骨安葬在聖馬克斯墓地。 地址:St. Marx Friedhof, Leberstrasse 6-8, 1110 Wien。
他的墓碑於一八九一年從聖馬克思墓地移到了中央陵園名人墓地32A的第55號墓穴,莫扎特的一座大理石紀念像創作於一八九六年,如今這座塑像坐落在城堡花園,是遊客們樂於觀光的地方。

電影《莫扎特傳》
原 名:Amadeus
◆譯 名:莫扎特傳
◆導 演:米洛斯·福爾曼 Milos Forman
◆編 劇:Peter Shaffer (play) Peter Shaffer (screenplay)
◆演 員:默里·亞伯拉漢 F. Murray Abraham 湯姆·休斯克 Tom Hulce 伊麗莎白·貝里奇 Elizabeth Berridge 西蒙·卡洛 Simon Callow 羅伊·多特里克 Roy Dotrice 克里斯汀·艾伯塞爾 Christine Ebersole 傑弗里·瓊斯 Jeffrey Jones 查爾斯·凱 Charles Kay
◆類 型:劇情
◆片 長:160 分鍾
◆上 映:1984年
◆國 家:美國
◆語 言:英語/義大利語
◆鏈 接:http://us.imdb.com/title/tt0086879/
◆評 論:8.3/10 (30,021 votes) 展現一位「並非完人的樂聖」的坎坷人生 反映人生道路上善與惡的沖突 深刻洞悉人性的經典之作 但是並非完全忠實於歷史,歷史中的安東尼奧.薩利埃雷並非莫扎特的仇敵。
◆簡 介: 本片講述了偉大的音樂天才沃爾夫崗.阿巴迪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的一生。影片採用倒敘手法,由安東尼奧.薩利埃雷(Antonio Salieri)講述。他是一位宮廷樂師、莫扎特的天才使他既羨慕又震驚,心理上發生了變態,決定除掉莫扎特。音樂在全片中具有敘述和點出主題的作用,將莫扎特的音樂和他的生平事件串連在一起,刻劃了莫扎特與薩利埃雷在音樂上的沖突。

作品列表
Wolfgang Amadeus Mozart(沃爾夫岡·阿瑪迪烏斯·莫扎特 1756-1791) 列表

交響曲:
第1交響曲,降E大調,K16(伯姆指揮柏林愛樂)
第2交響曲,(疑作)(Naxos,沃德指揮北方室內管弦樂團)
第4交響曲,D大調,K.19(伯姆指揮柏林愛樂)
第5交響曲,降B大調,K.22(伯姆指揮柏林愛樂)
第6交響曲,F大調,K43(1767)
第7交響曲,D大調,K45(1768)
第8交響曲,F大調,K48(1768)
第9交響曲,C大調,K73(1771)
第10交響曲,G大調,K74(1770)
第11交響曲,D大調,K84(1770)
第12交響曲,G大調,K110(1771)
第13交響曲,F大調,K112(1771)
第14交響曲,A大調,K114(1771)
第15交響曲,G大調,K124(1772)
第16交響曲,C大調,K128(1772)
第17交響曲,G大調,K129(1772)
第18交響曲,F大調,K130(1772)
第19交響曲,降E大調,K132(1772)
第20交響曲,D大調,K133(1772)
第21交響曲,A大調,K134(1772)
第22交響曲,C大調,K162(1773)
第23交響曲,D大調,K181(1773)
第24交響曲,降B大調,K182(1773)
第25交響曲,g小調,K168
全曲(伯恩斯坦指揮維也納愛樂)
第一樂章(馬里納指揮聖馬丁樂團)
第26交響曲,降E大調,《塔莫斯》序曲,K184(1773)
第27交響曲,G大調,K199(1773)
第28交響曲,C大調,K200(1773)
第29交響曲,A大調,K201(1774)(Otmar Suitner指揮Staatskapelle Dresden)
第30交響曲,D大調,K202(1774)
第31交響曲《巴黎》,D大調,K297(1778)
第32交響曲,G大調,可能是歌劇《扎伊德》「Zaide」,K344序曲 (1779)(馬格指揮倫敦交響樂團)
第33交響曲,降B大調,K319(1779)
卡克萊伯指揮巴伐利亞國立管弦樂團DVD版
約胡姆指揮班貝格交響樂團
第34交響曲,C大調,K338(1780)
哈農庫特指揮阿姆斯特丹音樂會堂樂團
第35交響曲《哈夫納》,D大調,K385
第二樂章,哈農庫特指揮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
第36交響曲《林茨》,C大調,K425
第一樂章,哈農庫特指揮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
全曲(克萊伯版)
第37交響曲,G大調,K444,(1783)(僅作引子,其餘為M.海頓所作,在海頓的作品編號中為MH334,1783年完成)(暫無)
第38交響曲《布拉格》,D大調,K504
全曲(克倫貝勒指揮柏林戰時廣播交響樂團)
全曲(伯姆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
第39交響曲,降E大調,K543
第三樂章(演奏者不詳)
第三樂章(朱里尼/柏林愛樂)
全曲(伯姆指揮柏林愛樂)
第40交響曲,g小調,K550
第一樂章(旺德指揮北德廣播交響樂團)
第一樂章(伯姆指揮維也納愛樂)
第一樂章(伯姆指揮柏林愛樂)
第一樂章(托斯卡尼尼指揮NBC交響樂團)
第二樂章(伯姆指揮柏林愛樂)
第三樂章(伯姆指揮柏林愛樂)
第四樂章(伯姆指揮柏林愛樂)
四合一版(富特文革勒+瓦爾特+卡拉揚+老克萊伯)(維也納愛樂+哥倫比亞交響+柏林愛樂+倫敦愛樂)
第41號交響曲《朱庇特》,C大調,K551
第一樂章(伯姆指揮柏林愛樂)
第一樂章(伯恩斯坦指揮維也納愛樂)
全曲(伯姆指揮柏林愛樂)
全曲(伯恩斯坦指揮紐約愛樂樂團)
全曲(史科瓦澤夫斯基指揮日本讀賣交響樂團)
第43號交響曲,KV76
全曲(格拉夫指揮薩爾茨堡莫扎特管弦樂團)

其他管弦樂作品:
遣興曲 K63,第五樂章(NAXOS,內拉特指揮薩爾茨堡室內樂團)
遣興曲 K99,第七樂章(NAXOS,內拉特指揮薩爾茨堡室內樂團)
第2號嬉遊曲之1,D大調,K131(NAXOS內塔指揮伊斯特羅波利坦樂團)
第2號嬉遊曲之2,D大調,K136(山度·威格指揮薩爾茲堡莫扎特管弦樂團演奏)
第2號嬉遊曲之3,降B大調,K137(山度·威格指揮薩爾茲堡莫扎特管弦樂團演奏)
第2號嬉遊曲之4,F大調,K138 第3樂章(庫普曼指揮阿姆斯特丹巴洛克樂團)
第2號嬉遊曲之4,F大調,K138(山度·威格指揮Camerata Salzburg樂團)
第11號嬉遊曲 K251,第三樂章,稍快的快板(聖馬丁室內合奏團)
第12號嬉遊曲 K252,第三樂章,波蘭舞曲(霍利格爾管樂合奏團)
第14號嬉遊曲 K270,第二樂章,小行板(霍利格爾管樂合奏團)
第15號嬉遊曲 K287,第四樂章(聖馬丁室內合奏團)
第16號嬉遊曲 K289,第一樂章(荷蘭管樂合奏團)
第17嬉遊曲K334,第三樂章,小步舞曲(聖馬丁室內合奏團)
第17嬉遊曲K334,第三樂章,小步舞曲(演奏者不詳)
第1號小夜曲,D大調,K100,第六樂章(博斯科夫斯基指揮維也納莫扎特合奏團演奏)
第3號小夜曲,D大調,K185,第二樂章(NAXOS,內拉特指揮薩爾茨堡室內樂團)
第3號小夜曲,D大調,K185,第六樂章(馬里納指揮聖馬丁室內樂團)
第4號小夜曲,D大調,K203,第八樂章(NAXOS,內拉特指揮薩爾茨堡室內樂團)
D大調進行曲K215和第5號小夜曲,D大調,K204第一樂章(馬里納指揮聖馬丁樂團)
第6號小夜曲,D大調,K239,「月下小夜曲」(Serenata Notturna)
第一樂章:進行曲(伯姆指揮柏林愛樂)
全曲(SandorVegh指揮薩爾茨堡莫扎特音樂學院樂團)
第7號小夜曲,D大調,K250,「哈夫納小夜曲」
第四樂章:迴旋曲(伯姆指揮柏林愛樂樂團演奏)
第9號小夜曲,D大調,K320
全曲(伯姆指揮柏林愛樂樂團演奏)
第六樂章,小步舞曲(伯姆指揮柏林愛樂樂團演奏)
第10號小夜曲,降B大調,K361
第三樂章(NAXOS,德國管樂家重奏團)
第七樂章(NAXOS,德國管樂家重奏團)
全曲(伯姆指揮柏林愛樂管樂團)
全曲(富特文革勒指揮維也納演奏家樂團)
第11小夜曲,降E大調,K375(芝加哥交響樂團/ 莫斯科愛樂)
第12小夜曲,C小調,K388(邁耶爾管樂合奏團)
第13號小夜曲,《G大調弦樂小夜曲》(K525)
第一樂章(瓦爾特指揮哥倫比亞交響樂團,CBS報紙版)
第一樂章(Traunfellner指揮維也納室內愛樂樂隊)
第四樂章:(伯姆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
全曲(馬里納指揮聖馬丁樂團EMI-LD版)
全曲(馬里納指揮聖馬丁樂團PhlipsCD版)
第一樂章(室內樂團版,馬里納指揮聖馬丁室內樂團)
音樂玩笑(F大調,K522)
(菲拉德指揮菲拉德室內管弦樂團)
(奧菲斯室內樂團)
德國舞曲,K605,第3首「雪橇」(博斯科夫斯基指揮維也納莫扎特合奏團)
德國舞曲 K586 No.5(Johannes Wildner指揮Capella Istropolitana)NAXOS8.550412
英雄科堡之勝利(K587)
(奧菲斯室內樂團)
Promenade en Traineau(里德/慕尼黑藝術家管弦樂團)
(馬里納指揮聖馬丁室內樂團)
參考資料:網路知道http://bk..com/view/4431.htm

Ⅸ Rauschmayer羅斯邁爾如何加盟

可以拔打Rauschmayer羅斯邁爾的全國統一熱線400-678-7866,將有專門的區域經理跟您一對一的洽談。

閱讀全文

與德國羅斯邁爾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9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