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人喜歡被怎麼誇獎

德國人喜歡被怎麼誇獎

發布時間:2022-06-25 10:08:53

① 為什麼德國人不喜歡別人豎大拇指表揚

俗話講得好,德國人批評太多表揚太少。是這樣嗎?Eva Stern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調查作出結論:在德國確實很難得到表揚。
鋼琴家弗蘭茨還能清楚記得他得到的最美好的表揚。那是一場演出結束,觀眾們還在鼓掌,樂隊指揮來到他面前說:「就像洶涌的波濤中的一個磐石。」他想表達的是,鋼琴家為演出成功做出了重要貢獻,並用他的音樂支持了其他音樂家的成功演出。這件事發生在幾年前,弗蘭茨還歷歷在目。
這名59歲的鋼琴家確實與贊揚和批評有關。他是黑森州無線電台的管弦樂隊鋼琴家,並是法蘭克福音樂學院的大學老師。「一個老師必須會表揚,這樣人才能有動力繼續學習。」他說道,「他也必須會批評,這樣人才能進步。」
這不僅在教師中而且在領導中通用。不過在德國確實受到表揚稀少。一項調查顯示,60%的被調查者認為工作中受表揚太少。「我們德國人更容易看見不足。」交流指導員Elisabeth Bonneau說,「沒有特殊原因或機遇的表揚我們不會。相比在美國就是完全另一種狀況。在那裡很小的事情就會被感情洋溢地表揚。對於那些比如在美國工作的德國人來講,這就很奇怪。
在德國的表揚是一種特殊的東西。甚至如果發生了,被表揚的德國人有可能還有些許懷疑。比如領導說:「您的這個項目完成得很出色!」員工也許會首先懷疑他的領導到底想從他那得到什麼。他有可能把他的成果縮小,說:「啊,這不是那麼難!」Elisabeth Bonnneau 說:「我們將很高興,但是它不符合我們的世界觀。我們從一開始就學會了謙虛。整個教育系統就是以證明我們的錯誤為基礎建立的。
相反,美國人就很善於表揚。一個德國人曾經講述他經歷過的一件小事:一個美國人在一個自動取款機前卡了殼,不知道怎麼用,她幫助這個美國人成功地取了款。這個美國人結果超級激動地跟她說:哎呀太謝謝你了!沒有你我真不知道怎麼辦,太感謝了!!!把她表揚得天花亂墜。這個德國人很吃驚,覺得他表揚得有些過頭,她不喜歡。

② 德國人的特點有什麼樣的性格特徵

作為一個擁有八千多萬人口的德意志民族,其性格也是不可能一致的。德國人有的深沉、內向、穩重,有的開朗、豪爽、風趣……但多年來受到德國文化的不斷熏陶塑造,使德國人養成了一些較為共同的特點:實在、勤奮、准時、節儉和做事一板一眼。

和德國人初交,他們給人的印象往往是沉默寡言、不苟言笑,顯得呆板而沉重。接觸長了,你就會覺得德國人待人接物雖嚴肅拘謹,但態度誠懇坦直。如果你在街上向陌生的德國人問路,他會熱情地、不厭其煩地為你指點迷律。如果他也不知道,他會替你去問別人,或不辭勞苦地陪你走上一段,直至你明白為止。在公共社交場合,德國人顯得非常拘泥形式,不擅長幽默。他們一板一眼、正襟危坐,做事謹慎小心,一切按規矩和制度行事。但在私人交際圈中,德國人也會無拘無束地與朋友聚會,他們可以丟開自己經理、官員的身份,用小名稱呼朋友,與朋友坦率地談論生活中的煩惱。德國人十分喜愛歡樂場面,也利用一切機會舉行娛樂活動。

德國人受地形、氣候的影響,各個地區的人們在性格上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比如北德人就比較開放,特別是漢堡人地處港口城市,見多識廣,但也有些排外,對外地人或外國人顯得不那麼熱情好客。相反,南德人,特別是巴伐利亞人地處內陸山區,思想較為保守,但為人朴質、熱情、樂於助人。從總體上說,德意志民族是一個團結守紀律的民族,他們在公共場合禮讓老弱婦孺,不打鬧喧嘩,講究公共衛生,對別人也不喜歡在背後說長道短。德國人很維護國家的聲譽,盡管在大選時,各政黨間相互攻擊、揭短,但對外很少發表對本國的不滿之詞。

③ 德國人的幽默感體現在哪些方面

冷幽默,德國人的幽默他更多的就是冷幽默,突然之間跟你來了一個冷笑話一樣的東西,如果你不去仔細聽,不了解他們的文化,你不清楚他們突然之間來這一句到底是什麼意思,我們的幽默文化更多的就是語氣上的轉折,突然之間講到了某個場景,或者引用了某一個梗。德國人他們更多的側重於文字上的東西,就有一種文化人的搞笑一樣的東西,將文字拆開或者用文字的諧音這些東西。

④ 德國人的性格特點是什麼

德國人的主要性格特點是,嚴謹、實在、勤奮、准時、節儉、做事一板一眼。德國宗教革命時期的領袖人物馬丁路德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即使我知道整個世界明天將要毀滅,我今天仍然要種下我的葡萄樹。」這充分體現出德國人埋頭苦幹、不肯苟且的精神。

德國講求踏實,從事任何工作都從誠實可靠入手。德國建築就是最好的例子,德國建築並不一味追求外表美觀,而是朴實無華,整齊大方。十分注重細節,堅固牢穩,毫不馬虎。在德國,任何一座建築、一件傢具、一項設備,似乎都在為百年大計做打算。

德國民俗風情

德國人非常注重規則和紀律,干什麼都十分認真。凡是有明文規定的,德國人都會自覺遵守;凡是明確禁止的,德國人絕不會去碰它。

德國人很講究清潔和整齊,不僅注意保持自己生活的小環境的清潔和整齊,而且也十分重視大環境的清潔和整齊。

德國人非常守時,約定好的時間,無特殊情況,絕不輕易變動。德國人應邀到別人家做客或者是外出拜訪朋友,都會按點到達,不會讓主人浪費時間乾等或者不得不提前招待客人。

⑤ 德國人的風情

走近德國風俗,了解並知道德國人的生活習慣對於去德國學習、工作或者訪問的人來說,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如果事先一無所知,到時免不了會鬧出笑話,或者給自己帶來不便。所謂 入鄉隨俗 ,就是這個道理。但怎麼才能 隨 得好呢?這就要事先有所了解。
*守紀律 講整潔*
德國人非常注重規則和紀律,干什麼都十分認真。凡是有明文規定的,德國人都會自覺遵守;凡是明確禁止的,德國人絕不會去碰它。在一些人的眼中,許多情況下,德國人近乎呆板,缺乏靈活性,甚至有點兒不通人情。但細細想來,這種"不靈活"甚為有益。沒有紀律,何來秩序?沒有規矩,何有認真?
德國人很講究清潔和整齊,不僅注意保持自己生活的小環境的清潔和整齊,而且也十分重視大環境的清潔和整齊。在德國,無論是公園、街道,還是影劇院或者其它公共場合,到處都收拾得乾乾凈凈,整整齊齊。德國人也很重視服裝穿戴。工作時就穿工作服,下班回到家裡雖可以穿得隨便些,但只要有客來訪或外出活動,就一定會穿戴得整潔。看戲、聽歌劇時,女士要穿長裙,男士要穿禮服,至少要穿深色的服裝。參加社會活動或正式宴會更是如此。
*守時間 喜清靜*
德國人非常守時,約定好的時間,無特殊情況,絕不輕易變動。德國人應邀到別人家做客或者是外出拜訪朋友,都會按點到達,不會讓主人浪費時間乾等或者不得不提前招待客人。否則的話,就是不禮貌,如有特殊原因無法准時赴約時,都會向朋友表示歉意,並請求原諒。
德國人多喜歡清靜的生活,除特殊場合外,不大喜歡喧鬧。比方說,許多人雖在城裡上班,但卻把家安在鄉村或者城市附近的小鎮,圖的就是一個清靜。就是那些住在城裡的人,也十分注意住宅周圍的無噪音。例如,晚上8時至第二天早晨8時不可以演奏樂器、大聲喧嘩。如果晚上要搞聚會活動,事先要向鄰居講明情況,請求他們諒解,並盡可能安排在周末,盡可能不大聲喧鬧。否則,受干擾的鄰居會十分惱怒,可能會當面提出抗議,個別人甚至會請警察出面干預。
*待人誠懇 注重禮儀*
通常來講,同德國人打交道沒有太多的麻煩。多數情況下,他們都比較乾脆。凡是他們能辦的,他們都會馬上告訴你"可以辦"。凡是他們辦不到的,他們也會明確告訴你"不行",很少擺架子,或者給人以模稜兩可的答復。當然,人際關系和努力的程度對辦事也絕非沒有影響。
和西方許多國家相似,德國人比較注意禮儀。兩人相遇時,不管認識不認識,也不管在路上,或者辦公室、賓館、電梯等地方,都相互打招呼,問聲"您好"。餐館吃飯時,也要向已就坐的顧客點頭問候,真的是"斯文對斯文,禮多人不怪"。朋友見面以握手為禮,告別時亦如此。十分要好的、長時間未見的朋友相見或長期分開時可以相互擁抱。正式場合,仍有男子對女子行吻手禮,但多做個吻手的樣子,不必非要吻到手背上。在交往過程中,大多數人往往用"您"以及姓氏之前冠以"先生"或"女士"(也作"夫人"講)作為尊稱。只有親朋好友和年輕人之間互相用"你"以及名字稱呼。對女性,不管其婚否或長幼,都可以稱"某女士",但對已婚婦女應以其夫姓稱之。
送禮在德國也很受重視。應邀去別人家做客時,一般都帶禮物。大部分人帶束鮮花,也有一些男性客人帶瓶葡萄酒,個別人帶一本有意義的書(或者是自己寫的書)或者畫冊之類等。在歡迎客人(如車站、機場等場所)、探望病人時,也多送鮮花。在祝賀他人生日、節日或者婚嫁等時,可寄送賀卡,如送賀禮,則以實用和有意義為原則,而不是以價格高低論輕重。所送之禮物都要事先用禮品紙包好。許多人常在收到禮後會馬上打開觀看,並向送禮人表示感謝。
在德國和其它西方國家,女士在許多場合下都受到優先照顧,如進門、進電梯、上車等,都是女士優先。男士要幫女士開轎車門、掛衣服、讓座位等。女士對此只說聲"謝謝",而不必感到不好意思,或者認為對方不懷好意。在同人交談時,德國人很注意尊重對方。不詢問人家的私事(如不問女性的年齡,不問對方的收入等),也不拿在場的人開玩笑。就餐談話時,不隔著餐桌與坐得較遠的人交談,怕影響別人的情緒。

德國人擇偶方式
今天,德國的男女青年有各種機會進行接觸,他們或經親友、同學、同事介紹,或在舞會、旅行等文娛活動中相識,然後經過一番交往的戀愛過程,最終決定結為夫婦。他們享有充分的戀愛自由,這一點同西方現代國家沒有什麼不同。 不過在擇偶方面,德國有一些有趣的風俗。
1.橡樹月老
在德國的杜道森林布里德格羅姆有一棵遠近聞名的老橡樹,人們稱它"橡樹月老"。關於這棵老橡樹有一段美麗的傳說。相傳六百多年前,一位王子在與敵人遭遇中遇險,被一位美麗的姑娘救起,王子與姑娘一見傾心,結成良緣。為報答姑娘的救命之恩,王子在森林中種下了這棵橡樹。後人羨慕王子的奇遇,紛紛到此觀賞,並希望巧識意中人。還真有一些男女通過橡樹傳遞情波,並在樹下舉行了婚禮。久而久之,老橡樹充當起了"月老"的角色。每天都有收信地址為"D-2420杜道森林布里德格羅姆的橡樹"的情書被郵遞員投進老橡樹的樹洞中。這些信是公開的,人人都可以拆閱,守候在"月老"身旁的青年男女通過閱讀來信,尋找自己的意中人。如找到情投意合者,便可通信聯系,約期相會。據說通過橡樹月老已使五千多對青年男女玉成佳偶。現在老橡樹的故事越傳越遠,以致其他國家的年輕人為尋找配偶也把情書投寄給這位橡樹月老,這種情書每年有八百封之多。
2.棋藝定終身
在柏林西南有個小鎮叫希喬貝克,這里的入幾百年來都非常熱衷於國際象棋活動,並且到了痴迷的程度,連值勤民警的帽徽都被設計成棋盤圖案,教堂的塔尖上也安裝了一個棋盤來表示風向。人們一早起來,就可以看到用棋盤夾著公文去上班的地方官員。這里的人從小學習下象棋,學校里設有"棋課",以輔導孩子們從小學習下棋。正是由於這一棋俗的緣故,姑娘們在選擇配偶時,小夥子棋藝的高低成為一個主要條件,一個小夥子在向姑娘求婚之前必須先同姑娘的父親對奔一盤。如果小夥子贏了,會受到姑娘全家的熱情款待,至於婚事也就十拿九穩了;如果小夥子輸了,那麼對不起,婚事只有等到棋藝長進以後再說了。
3.白樺樹寄深情
在德國波恩,小夥子向心愛的姑娘表達愛慕之情,是通過贈送白撣樹這一富有詩意的形式來實現的。每逢春暖花開的季節,小夥子要砍伐一株嫩葉滿枝的小白樺樹在4月30日或5月1日這天半夜放置在姑娘家的陽台或庭院中,借翠綠的小樹來表達自己深深的愛意。每到這一季節,波恩的大街小巷、家家的庭院和陽台都可以看到綠油油的小白柳樹。有些漂亮姑娘家的庭院中會同時放著好幾棵白樺樹。遇此情況,姑娘自會喜不自禁,而送白樺樹的小夥子們則只能耐心等待姑娘的迴音,不能操之過急。一旦得到姑娘首肯的迴音,小夥子就可再贈送給姑娘一枚寶石戒指,姑娘以親吻表示謝意並接受這枚求愛戒指。過一段時間,當雙方深信彼此間情投意合時,便互贈銀戒指,表示訂婚。到結婚時再互贈金戒指,表示雙方的愛情像金子般純潔。
4.電影擇偶
在德國,婚姻管理部門通過各種方式幫助年輕人解決婚姻問題,其中有一種方法是以拍電影廣告的形式幫助一些"待字閨中"的姑娘解決婚姻大事。姑娘們可以在影片中充分展現自己各方面的才能,尤其是烹調、縫紉、清潔房間等家政方面的特長。一位十分平常的姑娘通過攝影師和導演技巧高超的處理,展現在人們面前的往往是一位非常可愛、非常完美的姑娘。這些影片被拿到由孤男寡女組成的"寂寞的心協會"去放映,單身男子可從影片中選擇自己可心的配偶。美麗的電影往往能給人們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但許多人在與真人相見後,會覺得並不像電影中的人物那麼理想。

出生
德國人口的年出生率始終是世界最低的,戰後人口的增長主要靠外來移民。在這樣一個低出生率的國家,一個家庭的添丁進口真可算是一件大喜事。 其實早在婦女懷孕之時,她便會受到來自各方面的保護,有許多風俗習慣都是為了保護孕婦的身體健康及胎兒的茁壯成長。在德國符滕堡地區的農村,孕婦是倍受敬重的貴客,她可以進入別人家的果園摘果品嘗,可到鄰家就席用餐。那裡的人認為孕婦的光臨象徵著新生和豐收。此外,還有這樣一些習俗:孕婦晚上不可出門,怕黑夜裡的巫婆鬼怪傷及胎兒;孕婦不能看醜陋的東西,怕嬰兒日後長得難看;孕婦不能走十字門、不能從晾衣繩下穿行,否則會造成難產、傷害胎兒。這些風俗雖不乏封建迷信的色彩,但從中也可看出人們對孕婦的關心。 在以基督教為主的德國,新生兒出生前,父母已為他找好了教父和教母;孩子一出生,家人便和教堂約定時間,由牧師或神甫為孩子施洗。
(一)教父和教母
在德國,新生兒的父母早在孩子出生前便會在親友中為孩子物色教父教母。由於教父教母與孩子的一生都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嬰兒的父母在選擇時是很審慎的。孩子的父母在為孩子選擇教父教母時不一定要選一對夫婦,但他們要由正直可靠、行為端正、受人尊敬的、名聲較好的人擔任。當然首先要取得他們本人的同意。一般被邀請做孩子教父教母的人會認為這是對自己的信任,是一種榮譽,而樂意承擔這份責任。 認教父教母的原意是為了在宗教信仰方面幫助孩子。如今,教父教母的責任已不僅僅局限在宗教方面,他們可使孩子在一出生後就有多位長輩關心他的成長,在他有困難時給予照顧,萬一在孩子未成年時父母雙雙早逝,那麼教父教母還要擔負起撫養他成人的義務。
(二)新生兒洗禮
洗禮是基督教接受入教時舉行的一個重要儀式。基督教認為:人生而有罪,須經過洗禮除去污垢,變得純潔,方能被接受為基督教的人,日後才有資格進入天堂。受洗的人不一定是嬰兒,耶酥本人就是在成年後接受"施洗者約翰"為他施洗的。但在基督教國家中,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在嬰兒時由家長抱到教堂受洗的。 嬰兒正式起名與洗禮同時進行,所以洗禮也叫"命名禮"。嬰兒父母在教堂定好日期後,即發請帖邀請親友參加,一般只請至親近友,人數不會太多。 施洗禮時,嬰兒由教母抱著站在教堂內聖壇前的"聖水盆"旁,孩子的父母等人圍攏過來,由牧師或神甫宣讀《聖經》中的有關章節,口誦規定的禮文,並接過孩子,用手蘸聖水滴在孩子頭上,口稱:"我奉聖父、聖子、聖靈之名給你施洗。"然後,再說幾句願孩子長大後要博愛人類、侍奉上帝之類的話,洗禮遂告完畢。 洗禮之後自然是要慶祝一番,嬰兒的父母要舉行一次午宴或茶會,邀請施禮的牧師或神甫、孩子的教父教母及親朋好友參加。被邀請者要給孩子帶一些禮物,如玩具、衣服、兒童畫冊等等。教父教母的禮物照例要貴重些。在巴伐利亞地區,在洗禮日那天,教父不僅自己要胸佩迷迭香,還要把迷迭香放在嬰兒的搖籃里。據這說這種香氣濃郁的葯草能祛病降妖,教父以此來表達自己的一份愛心。同時,他還會在教子尿布或枕頭下塞點兒錢,作為孩子日後操辦婚事的本金。有的教父送孩子書和筆,希望孩子聰明勤奮。如今,時髦的禮物是送男孩一個小巧玲瓏的銀制啤酒杯,送女孩子一條項鏈或一隻銀制咖啡杯,上面刻著孩子的姓名和洗禮日期。 在巴伐利亞農村,孩子的洗禮聚餐有個習慣,那就是餐後餐桌上要有剩餘的麵包,飯後要給賓客包裝點兒吃的東西帶走。給男客帶點兒香腸、烈酒,給女客帶點兒糕點、糖果,對教父則更是要厚禮相贈,以此來表示生活富裕、綽綽有餘。 在德國,洗禮用的蠟燭是要精心收藏的,它對孩子的一生具有特殊意義。據說點燃洗禮燭可逢凶化吉、祛除百病。在德國的一些農村,至今仍虔誠地遵循著這一古老的習俗。 在德國婦女生孩子可獲得一年的休假,可本人休,也可以夫妻雙方各休假六個月,共同擔負起養育孩子的責任。

德國喪葬習俗
婚喪嫁娶是人生旅途中的大事,一個人一生可不嫁不娶,獨身終生,但萬物之中,有生就有死,這是無法避免的。人與塵世告別是痛苦的,人死了就要辦喪事,這是天下皆然的風俗,為了讓死者能安詳地離去,各國民問都有種種習俗。
(一)臨終慰藉
在德國萊茵河地區,至今仍遵循著一個自中世紀流傳下來的古老習俗:喝臨終酒。人在臨終之時,必須喝一口陳年老酒。據說這種酒是聖酒,可喚醒死者亡靈,驅散圍繞在病床前的招魂魔鬼,使臨終者得到安寧。 人在臨終前,家人會將洗禮燭、聖餐燭、聖光燭點燃,並同時點燃一支紅色大蠟燭,把它們放在死者身旁,一是用燭光為亡靈祝福;二是為亡靈照亮通向天堂之路。
在德國的民間傳說中,鏡子被視為魔鬼的工具,是死神隱蔽的場所,妖魔利用鏡子的反照能力,擾得人不得安寧。因此,人在臨終前要將鏡子用布蒙住,以使亡靈能安詳地解脫塵世罪孽,升入西方極樂世界。 在德國南部山區,人在3臨終時,家人要打開窗戶,揭開樓頂磚瓦。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給死者敞開一條通向另一個世界的通道,因為他們相信人在脫離凡塵之後,將到另一個世界生活。人們通過這些臨終慰藉,使亡者能安詳地離去。
(二)葬禮
在西方信奉基督教的國家,葬禮一般都在教堂舉行。家裡如有人去世,先要與教堂商定舉喪日期,並要用適當的方式通知親友。此外,屍體要用清水洗凈,他們認為水有著無限的神力。它能凈化人的軀體、凈化人的心靈和靈魂,並能祛邪鎮妖。人降臨塵世要洗禮,離開塵世也要洗屍,洗刷塵世間的一切罪孽。
在教堂舉行葬禮的這一天,親朋好友手持鮮花或花圈陸續來到教堂。首先由牧師或神甫主持追思禮拜,參加葬禮者按事先的安排唱聖詩贊詩、奏哀樂、禱告、宣讀由喪家提供的死者生平。 教堂葬禮只是整個葬禮的前半部分,後半部分是在墓地舉行,只有死者的家屬、近親和親密的朋友參加,-般好友在參加完教堂葬禮後即可離去,不必去墓地。 在德國,葬禮多以土葬為主,親朋目送靈柩安葬在事先指定好的墓穴中安葬。人們圍繞在墓穴周圍,為死者禱告,願他安息、靈魂升入天堂。 應邀參加親友家的葬禮,惟一可送的禮物就是鮮花。可送成束的鮮花,也可送用鮮花做成的花圈(德國人不用紙花做花圈)。在鮮花的飾帶上要寫上死者、弔唁者的名字及"安息吧"、"永別了"之類的題詞。
在德國(以至整個西方國家)出席葬禮最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盡可能穿黑色的衣服,男子要系黑色無花圖案的領帶,如果沒有黑衣服就穿顏色暗淡、深沉的衣服,切忌鮮麗的服裝。同時,在葬禮上要保持肅穆、安靜,切不可大聲談笑,否則就被視為對喪家的不尊重,也顯得自己缺乏教養。整個葬禮自始至終都沉浸在一種庄嚴肅穆的氣氛中,沒有捶胸頓足、嚎陶痛哭的場面。除了小聲的抽泣聲,多數人都在沉思默禱,默默地為死者送行。 與人們肅穆的神情和暗淡的服裝相反,德目的墓地是萬紫千紅、鮮花盛開的。墓地四周是鬱郁蔥蔥的樹木,主要是四季常青的蒼松翠柏。在和暖的季節,百花齊放,鮮花既代表了人們對死者的追思,也是對生者的慰藉。每當想起死者,人們會到墓地去掃墓、獻花,靜靜地呆上一會兒,以寄託自己的哀思。
葬禮舉行後,喪家還有一個喪期。雖然近些年對這方面的要求已不那麼嚴格,但作為一名新寡的婦女在丈夫剛死之後就打扮得花枝招展,頻繁應酬,難免不招來非議。一般要求新寡的婦女所穿衣服要以素雅的顏色為主,除小型聚會外不要參加舞會、宴會及場面熱鬧的大型應酬,親友也要注意不要邀請她參加喜慶的聚會,以一段寧靜的生活度過喪期。對增值偶的男子要求不如寡婦嚴格,但也要求他在一定時期內穿著要規矩些,避免花天酒地的交際。

德國的交際禮儀
(一)初次相識
德國人之間初次見面,如果需要第三者的介紹,作為介紹人要注意:不能不論男女長幼、地位高低而隨便把一人介紹給另一人,一般的習慣是從老者和女士開始。向老年人引見年輕人,向女士引見男士,向地位高的人引見地位低的人。雙方握手時,要友好地注視對方,以表示尊重對方,如果這時把眼光移向別處,東張西望,是很不禮貌的行為。初相識的雙方在自報姓名時,要注意聽清和記住對方的姓名,以免發生忘記和叫錯名字的尷尬局面。在許多人相互介紹時,要做到盡量簡潔,避免拖泥帶水。 由於德語語言自身的特點,在與德國人交往中還會遇到一個是用尊稱還是用友稱的問題。一般與陌生人、長者以及關系一般的人交往,通常用尊稱"您";而對私交較深、關系密切者,如同窗好友、共事多年關系不錯的同事,往往用友稱"你"來稱呼對方。交換稱謂的主動權通常在女士和長者手中。稱謂的變換,標志著兩者之間關系的遠近親疏。對此必須熟練掌握和運用,這樣才能得心應手地與德國人交往。
(二)遵約守時
西方人一般都講究遵守時間,德語中有一句話"准時就是帝王的禮貌"。德國人邀請客人,往往提前一周發邀請信或打電話通知被邀請者。如果是打電話,被邀請者可以馬上口頭作出答復;如果是書面邀請,也可通過電話口頭答復。但不管接受與否,回復應盡可能早一點兒,以便主人作準備,遲遲不回復會使主人不知所措。如果不能赴約,應客氣地說明理由。既不赴約,又不說明理由是很不禮貌的。在德國,官方或半官方的邀請信,注往還註明衣著要求,這並非多此一舉,因為誰也不想在此穿戴莊重的場合,由於穿戴不符而出自己的洋相。接受邀請之後如中途有變不能如約前往,應早日通知主人,以便主人另作安排。如由於臨時的原因,遲到10分鍾以上,也應提前打電話通知一聲,因為在德國私人宴請的場合,等候遲到客人的時間一般不超過15分鍾。客人遲到,要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 電影院中的遲到,人們可以習以為常,但對於音樂會的遲到,則是令人討厭的。這時遲到者最好等到一幕或一個樂章結束後再入座。如等不急,需慢慢走到座位上,千萬別走錯排數,並且要對站起來讓路的人輕說"謝謝"。 赴約赴宴,如遇交通高峰期,一定要提早出門,以免遲到。遲到固不禮貌,但早到人家,也欠考慮。德國人如遇正式邀請,往往提前出門,如果到達時間早,便開車轉一圈或在附近散散步,到時再進主人家。
(三)付小費
在西方國家,給服務行業的工作人員付小費已成為習慣,小費已成為服務員的重要收入來源。給小費不但是對其服務的一種酬勞,同時也是對別人勞動的尊重。因此,它也屬於禮貌范圍之內的事。 那麼,對哪些人應付小費呢?飯店招待、門房、女服務員、房間清潔工、旅館中的行李搬運員、火車站和機場上的行李搬運員、輪船招待、卧鋪車廂乘務員、酒吧調酒師、理發師、出租汽車司機、加油站工人、廁所服務生、擦皮鞋者、導游、旅遊車司機、摩托遊艇司機、領座小姐和停車場看守等。經驗證明,付適當的小費可提高你在度假場所、餐館中的舒適程度。同時,通過小費也表達了你對服務員熱情周到服務的感謝。 小費不等同於服務費,服務費是顧客所付的附加費,一般為消費的10%一15%,它列在帳單的末尾。一般如果帳單上已列出了15%的服務費,那就不用再付小費,如果服務費只收10%,顧客要另加5%的小費。當然,如果你對這里的服務十分滿意,可以把錢湊個整數,或單獨把硬幣放在桌上或侍者的盤中。誰幫了我的忙,我就給他2-5馬克的小費,這已成為一種規矩。提早把幾馬克的小費塞到賓館房間清潔女工的手裡,可保證你房間的整潔舒適。早一點兒把小費塞給出租太陽傘和躺椅的人,可保證你及時租到這兩種東西。多付幾馬克的小費,可使你得到熱情周到的服務,其實這是很實惠的。千萬不可小看小費,這也是你禮貌是否周全的標志。
(四)如何送禮
朋友之間交往、遇有婚喪喜慶、做客赴宴、送往迎來、逢年過節、慰問病人等等,自要送些禮品,這是人之常情。德國人不習慣送重禮,所送禮物多為價錢不貴、但有紀念意義的物品,以此來表示慰問、致賀或感謝之情。去友人家赴宴,客人帶上點兒小禮物,俗話說禮輕情意重,一束鮮花、一盒巧克力糖果或一瓶酒足已。當然,去德國朋友家做客的中國人如能送給女主人一件富有民族風格的小紀念品,那定會受到主人由衷的贊賞。如果只是順便看望,那就不必帶什麼禮物了,最多給小孩子帶點兒小玩意兒。如果是業務的聚會,雙方往來都是公事,只要按時應邀出席,不必另有表示。 在德國,如遇朋友喬遷或新婚,你可以事先同受禮者開誠布公地談談送些什麼禮物好。有的德國新婚夫婦會把自己所需的日常用品列一份清單,送禮的朋友可在此單上劃上自己送的東西,這樣既可使新婚夫婦得到實惠,又令饋贈者高興。 對送報員、清潔工、看門人或照顧病人的護士,德國人一般也會送些禮品,感謝他們的辛勤勞動,不過對他們送錢更為實惠。你可把一張鈔票裝在信封里或直接塞到他們手中,同時對他們的勞動表示感謝。

德國生活小事忌諱多
在德國,忌諱「13」。要是13日碰巧又是個星期五,人們會特別小心謹慎。此外,德國人祝賀生日的習慣也不同於中國人。在中國,友人生日臨近,你方便時,送他生日禮物並祝他生日快樂,他一定會為你的關心及熱情而感激不盡。但如果這事發生在德國,則只能收到適得其反的效果,這是因為按德國的習俗,生日不得提前祝賀。
在原聯邦德國,年齡、職業、婚姻狀況、宗教信仰、政治面目甚至個人收入都是隱私,相識或共事多年而不知對方底細是司空見慣的事。另外,別人買到一樣東西,即使喜歡,也不要問價格。遇到別人生病,除傷風感冒或外傷等常見的病外,不要問及病因及病情,否則會招來好窺視別人秘密之嫌。訪友時,切不可搞「突然襲擊式」的登門拜訪,都要事先約定。
原民主德國居民樓的煙囪都比較大,因此,城市中有一種專門從事清掃煙囪的工人。人們相信,誰要是出門在半路遇見煙囪清掃工,誰一整天就會順利;如果有人在和煙囪清掃工擦肩而過時在他身上摸一下,他這一天就會交好運。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過去德國人的房子都比較簡陋,爐灶、煙道都比較簡單,很容易引來火災,有煙囪工人清掃就會避免這類災難。這種習慣延續至今。

德國旅店男女隨意同居
德國人對性的態度極為開放,無論走到哪裡,都無法避免有人要與你探討性問題的可爭議之處,如果你表現出一絲尷尬,就會被人視作心理有障礙。德國的色情業也遍布各個城市。漢堡紅燈區的妓女們身著三點式扭動著腰身出現在櫥窗里,其開放程度簡直可以與荷蘭阿姆斯特丹的紅燈區相媲美。德國人常常嘲笑美國人在性問題上放不開,說美國人把好萊塢的三級片以及性自由的觀念輸出給全世界,卻不能容忍自己的總統在性問題上的不檢點。而在德國,這一切不過是平常之事。當你走到大街上或打開電視機,動不動就會有赤裸裸的畫面映入眼簾,真令人覺得有些驚異:這還是以嚴謹、保守著稱的德國人嗎?
德國人在十三四歲就開始接受性生理教育了。校園、商店裡到處都是免費的避孕物品。有調查顯示,18歲的中學生中,90%以上有過性行為。在德國人的觀念中,所謂「貞操觀」、「處女膜情結」,乃是對女性性權利的壓抑,早已被歷史唾棄。
在德國人眼中,性權益也是人權之一,神聖不可侵犯。德國人因性生活不合而離婚的人很多,離婚率高達40%以上。同居和獨身是大部分現代德國人的選擇。同居者經濟獨立,彼此以感情維系。有的同居幾十年,到老才結為夫妻。而結婚的年輕人中,大多數也有多年的同居史。獨身者在事實上也有不固定的同居對象,維持性夥伴關系。
家庭內部,夫妻之間是非常重視性生活質量的:孩子一般要早早哄睡;晚餐得精心准備;餐桌上燭光閃爍;音響里傳出輕柔的樂曲;夫妻彼此用眼神、用語言、用親密舉動為共度良宵精心鋪墊。如果丈夫違背妻子意願,粗暴行事,有可能被指控犯「婚內強奸罪」。
在德國旅店,男女同宿一室非常自然,無需出示結婚證件。無論是旅行團還是大學里的實習隊在外住宿都是兩人一屋,自由搭伴,不分男女。即使兩個熟悉的異性搭伴同住,也常常是互不侵犯,西線無戰事。
德國的裸體日光浴非常有名。到了夏天,在露天游泳場、沙灘上經常可以看到一群群仰卧或俯卧著的享受裸體日光浴的人們。曾經有個來自國內的女同胞斗膽走進裸體人群,想親身體驗一番日光浴的滋味。可她一進去又膽怯了,狠了幾次心都不好意思解開她那身黑衣裙,萬般無奈,只好著裝躺下。沒過兩分鍾,她就自知沒趣地逃離了。事後她說,她成了那天沙灘上白花花的人群中惟一的一個黑色怪物。其實,在專心致志日光浴的裸體人群中,人人閉目養神,沒人看你,完全是你自己心虛,放不開。
對於性開放,德國人自有他們的解釋。他們說,德國人的個性是凡事務實認真,對性也一樣。性既然是人的自然屬性,就無需迴避,這樣反而見怪不怪了。德國的性犯罪率相對較低就能說明問題。德國人說:「性忌諱那已經是我們三四十年前的老黃歷了,沒有當年亞當、夏娃赤身裸體在伊甸園里偷吃禁果,哪有我們這些上帝的子民?」

⑥ 關於德國的風土人情 德國人的優點

德國風土人情

德國人的特點是勤奮、自信。嚴於律己的德國人很講究形式和准時,公私事宜必須事先約定時間並准時赴約。
未經預先約定想與德國人會面,是辦不到的事,如果因故需要推遲約會或取消約會的話,一定要打電話通知對
方。否則,不僅失禮,也被認為是對其的莫大侮辱。 德國人工作中講求效率,注重紀律,一絲不苟。

在業餘生活中社交活動繁多。有招待會,雞尾酒會,冷餐會,舞會等。此外,德國人酷愛旅遊,尤其是在冬夏
兩季。旅遊歸來後,喜歡聚集到朋友家中,設宴洗塵。

德國人是一個講究秩序的民族。每人都的有自己的"歸屬",甚至連每一樣東西也都有其"合適"的位置。外國人
在德國旅遊。第一個感覺是那裡的一切都是井井有條。維持秩序的標志牌和禁令牌隨處可見。德國人出現在公
開場合以及與人交往時,講究舉止端莊,對人敬重適度,事事循規蹈矩。

俗話說:各地有各地風俗,德國當然也不例外。過去德國人把「作客」分為禮節性訪問,告別訪問、致謝訪問
、回訪、就職訪問、留宿作客和未婚妻作客等等。後來有人還發現了先生作客和女士作客兩種。首次接觸性的
作客,一刻鍾或半小時已經夠了。客人不帶什麼禮品,花束也不帶,主人也不招待什麼。作客的最佳時間是晚
上6點到6點半,或者是中午將近12點鍾。最好,事先通知一下被訪者。

在德國,用餐有很多規矩,像樣的用餐總要先喝點開胃酒。不管是在飯店裡還是在家裡掌勺,德國人總愛來點

苦味的開胃酒,所有客人認識後,大家先圍在一起站著聊聊天,講些無關緊要的和輕松愉快的事情,因為美酒
佳餚需要有良好的氣氛。入席時,在女主人和其他女客人就坐前,男的不能先坐下,男的要幫助女的移動座椅
。要將身子挺直、放鬆、雙腳踏在地上,不要多動。等女主人拿起餐具時,方可用餐。

德國人送禮比較實惠,送東西都有所緣由,如生日、訂婚、結婚等。客人只帶點小東西,像一束花、一瓶酒,
或自己製作的東西。被喻為「小小禮物,滋吞友誼」的美號。

德國全年法定節假日有:新年(1月1日);國際勞動節(5月1日);耶酥開天節(復活節後的第七個星期日)

;德國統一日(10月3日);懺悔節(11月);聖誕節(12月25日-26日);慕尼黑啤酒節(每年9月最後一周
至10月第一周);基本法頒布日(5月23日)。 遊客應注意,聖誕節,復活節前後兩周勿訪。

與德國人交往

對德國人的第一印象大都會給你一種很友善的感覺。的確這樣,無論你有什麼問題求助於同學或者剛認識的德國人甚至在街上邂逅的人,都會耐心的給你指點。原來在國內學德語的時候,上過一段聽力練習,就是關於問路的事情。一個異鄉人向德國人打聽路,因為被問的人也不清楚,那個德國人就拉住旁邊的人幫他問,結果最後兩個德國人之間為了走哪條路最近爭執了起來。當時聽的時候覺得是笑話,來到這里發現這種情形是太可以理解了。如果說要把和德國人的交往都寫出來,可能會是幾本書都不夠的。甚至每個人的體會都會是不同的。這里說一下我們應該注意的問題,還有剛到的學生容易犯的錯誤吧。以後想起什麼再說吧。首先,如果你有問題要象德國人請教,盡管相信他們都是膚色不同的洋雷鋒吧。涉及法律方面問深了可能會不妥,因為他們的回答可能會要付法律責任的。不過一般問題無論生活上還是學習上都可以請教,並且不要覺得問的多了好象過於麻煩。如果你問了一個開頭,聽了他的解釋還是不太明白,又不好意思問下去,要是讓他覺察了,反倒會覺得你對他的解釋不重視。不要隨便送德國人很重的禮物,他對貴重禮物的第一個反應是戒心,小禮物比如一小合中國茶葉,幾張剪紙等等都會很受歡迎。如果有機會到德國人的家裡做客,要比約定的時間晚十到十五分鍾,要是邀請你吃飯的話,你可以帶上一瓶酒,一小束花,或者你自己做的一份菜都可以。和德國人交往最有特徵的就是Termin。干什麼都要事先約定好。沒有約定的上門,無論是私事還是公事都不會受歡迎的。誠實,也是打交道的一個原則。小到吃飯上,到了德國人家裡,如果主人給你添菜的時候你客氣一下說夠了,那麼不會象國內那樣有人再給你加。德國人到你家裡來吃飯,如果他說夠了,你也不要象國內那樣沒完沒了地來讓。了解德國人,就要了解他們的思維習慣。直接而簡單的想法可能會是和中國幾千年的謙讓溫和的習俗不太適應。呆久了,慢慢也會接受。和德國人的談話,可以海闊天空,該爭論的時候就爭論。經常會為了台灣,人權等問題和他們爭的面紅耳赤,可過後他們忘的比你要快好幾倍。並且不要以為你能夠說服他。

和德國人打交道,我想每個人都希望留給他們一個好印象。我的體會是,誠實,會是最基本也是最好的一個好印象。而這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的。剩下的就看你的努力了。在我們大多數人的經驗里,德國人是很願意和中國人交朋友的。並且對中國的各種飯菜也是贊不絕口的。如果你想在剛開始的時候練練口語,那就講幾個中國的小故事吧。告訴你一個秘密,每個德國人都對塞翁失馬這個寓言有極大的興趣,我發現這是對他們的思維里的一個很有誘惑力的亮點。試試吧。同時讓他們陶醉在中國幾千年的文化的時候,順便幫你糾正一下表達上的語法錯誤。

好象有點跑題了,不過既然寫了,就放在這里吧。下次我整理一下,看看把另外一些有意思的東西放上來。一定要記住:

不要試圖欺騙德國人,除非你想失去你的德國朋友,或者失去你在這里做人的尊嚴。

⑦ 德國的民族風情特點

1、服飾禮儀

德國人在服飾方面不喜歡太過花哨,所有的衣服都非常的注重整潔,如果是穿西裝的話一定要系領帶。參加宴會或者是去劇院等正式場合的時候,男士多穿深色禮服,女士則穿長裙。在德國的東部地區,如果是已婚人士,出門在外多佩戴金質戒指。

2、相見禮儀

德國人在社交場合和他人會面的時候基本上行握手禮。如果是遇到熟人、朋友或者是家人的話,通常是行擁抱禮。和客人交流的時候,更喜歡稱呼對方的頭銜,但是大多數德國人不喜歡別人的恭維。如果你和對方剛認識的話除非他說可以直接稱呼其名字,否則不宜直呼其名。

3、儀態禮儀

德國人對於任何事情、工作總是一絲不苟,在公開場合注重禮儀,講究風度。

德國女性一個顯著的特點是樸素,不僅僅體現在衣服打扮上,同時在她們的行為舉止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和德國人交流的時候基本上不會看見他們皺眉頭等漫不經心的動作,因為德國人對自己的一些小動作很克制,認為這些動作是對客人的不尊重,也是自身缺乏友善和教養的表現。

(7)德國人喜歡被怎麼誇獎擴展閱讀:

德國人的忌諱

1、在顏色方面,德國人不喜歡使用茶色、紅色或深藍色。

2、飲食上忌食核桃。

3、非常的尊重傳統和權威。

4、和德國人打招呼的時候最好是要帶上對方的頭銜,不能夠隨意的直呼他們的名字,通常情況下稱呼他們的姓是可以的。

5、和他們交流的時候不要討論打壘球、籃球或美國式的橄欖球,如果不知道要談及哪些內容的話,建議大家可以談談德國的原野、個人的業余愛好等其他的一些類似於足球等體育項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德國

⑧ 想了解德國的一切,德國人都有什麼特點

德國人的特點是勤奮、自信。嚴於律己的德國人很講究形式和准時,公私事宜必須事先約定時間並准時赴約。
未經預先約定想與德國人會面,是辦不到的事,如果因故需要推遲約會或取消約會的話,一定要打電話通知對方。否則,不僅失禮,也被認為是對其的莫大侮辱。 德國人工作中講求效率,注重紀律,一絲不苟。
在業餘生活中社交活動繁多。有招待會,雞尾酒會,冷餐會,舞會等。此外,德國人酷愛旅遊,尤其是在冬夏兩季。旅遊歸來後,喜歡聚集到朋友家中,設宴洗塵。
德國人是一個講究秩序的民族。每人都的有自己的"歸屬",甚至連每一樣東西也都有其"合適"的位置。外國人在德國旅遊。第一個感覺是那裡的一切都是井井有條。維持秩序的標志牌和禁令牌隨處可見。德國人出現在公開場合以及與人交往時,講究舉止端莊,對人敬重適度,事事循規蹈矩。俗話說:各地有各地風俗,德國當然也不例外。過去德國人把「作客」分為禮節性訪問,告別訪問、致謝訪問、回訪、就職訪問、留宿作客和未婚妻作客等等。後來有人還發現了先生作客和女士作客兩種。首次接觸性的作客,一刻鍾或半小時已經夠了。客人不帶什麼禮品,花束也不帶,主人也不招待什麼。作客的最佳時間是晚上6點到6點半,或者是中午將近12點鍾。最好,事先通知一下被訪者。
在德國,用餐有很多規矩,像樣的用餐總要先喝點開胃酒。不管是在飯店裡還是在家裡掌勺,德國人總愛來點苦味的開胃酒,所有客人認識後,大家先圍在一起站著聊聊天,講些無關緊要的和輕松愉快的事情,因為美酒佳餚需要有良好的氣氛。入席時,在女主人和其他女客人就坐前,男的不能先坐下,男的要幫助女的移動座椅 。要將身子挺直、放鬆、雙腳踏在地上,不要多動。等女主人拿起餐具時,方可用餐。
德國人送禮比較實惠,送東西都有所緣由,如生日、訂婚、結婚等。客人只帶點小東西,像一束花、一瓶酒,或自己製作的東西。被喻為「小小禮物,滋吞友誼」的美號。
德國全年法定節假日有:新年(1月1日);國際勞動節(5月1日);耶酥開天節(復活節後的第七個星期日);德國統一日(10月3日);懺悔節(11月);聖誕節(12月25日-26日);慕尼黑啤酒節(每年9月最後一周
至10月第一周);基本法頒布日(5月23日)。 遊客應注意,聖誕節,復活節前後兩周勿訪。

⑨ 德國人的特點

德國人非常注重規則和紀律,干什麼都十分認真。凡是有明文規定的,德國人都會自覺遵守;凡是明確禁止的,德國人絕不會去碰它。

德國人很講究清潔和整齊,不僅注意保持自己生活的小環境的清潔和整齊,而且也十分重視大環境的清潔和整齊。在德國,無論是公園、街道,還是影劇院或者其它公共場合,到處都收拾得乾乾凈凈,整整齊齊。

德國人非常守時,約定好的時間,無特殊情況,絕不輕易變動。德國人應邀到別人家做客或者是外出拜訪朋友,都會按點到達,不會讓主人浪費時間乾等或者不得不提前招待客人。否則的話,就是不禮貌,如有特殊原因無法准時赴約時,都會向朋友表示歉意,並請求原諒。

從自身做起,愛護環境,懂得謙讓,注重紀律、守規...其實只要做到《弟子規》的內容就可以。

(9)德國人喜歡被怎麼誇獎擴展閱讀:

在國籍上,德國人指的是擁有德國國籍的人在族群上,德國人可以包括以下幾個特徵:和德意志文化有關聯以德語為第一語言德意志裔人:祖先來自德國或是曾經屬於德國的地區者。

德國出生的知名人士:

哲學:黑格爾,馬克思(德裔猶太人),恩格斯(德國容克族叛族者),康德,尼采

政治:西西公主,喬治一世,葉卡捷琳娜二世,阿登納,俾斯麥,默克爾

經濟:卡爾·本茨,費迪南德·保時捷,維爾納·馮·西門子,梅耶·羅斯柴爾德,卡爾·蔡司,羅伯特·博世,埃米爾·貝利納(唱片之父,百代EMI創始人),保羅·路透,賽奧·阿爾布萊希特兄弟,阿道夫·達斯勒

文學:歌德,席勒,格林,海涅

宗教:馬丁路德

音樂:貝多芬,巴赫,Enigma(英格瑪),ZEDD,David Garrett

德國人非常守時,約定好的時間,無特殊情況,絕不輕易變動。在德國,公交車有著嚴格的發車時刻表,每條線路根據具體情況,發車間隔5~30分鍾不等,公交車晚點一般不會超過1分鍾。待人誠懇,凡是他們能辦的,他們都會馬上告訴你「可以辦」。凡是他們辦不到的,他們也會明確告訴你「不行」。

德國人很少亂扔垃圾,因為他們知道環境的重要性,即便身在外國,他們也多數如此。一個故事非常有名,一個中國人和一個德國人在中國爬山,由於沒找到垃圾箱,這個德國人拿著自己的冰糕棍一路走下山,找到了一個垃圾桶後才扔掉。

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數據,德國家庭平均每月花在吃飯上的錢(包括飲料和煙、酒)只佔凈收入的14.3%。德國人去別人家造訪帶很簡單的禮物:一瓶酒、一板巧克力、一本書或者一束花……價值從幾歐元到幾十歐元不等。

德國人的消費比較個性化,並不相互攀比。追時尚的人首先是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品牌,而不會輕易受他人的影響或跟大牌明星看齊。所以在德國人身上,你不會看到很多LV手包或奢華的手錶。

德國的人在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時,上車時沒人查票,買票、檢票全憑自覺。德國實行垃圾分類處理已有多年,廢紙、玻璃瓶、塑料包裝和生活垃圾都分別傾倒在外觀顏色不同的垃圾箱里。

經常見到有人提著一大堆廢瓶,一一扔進相應的垃圾箱,而不是不分青紅皂白地一扔了之。行人過街時,即便無車駛過,也仍規規矩矩地等在路邊,直到綠燈亮時才起步。聽音樂會,樂隊指揮的指揮棒一揮起,全場傾刻之間變得鴉雀無聲。

⑩ 怎樣誇美國人, 加拿大, 德國人 ,他們會很開心用英語

"怎樣做才能讓對方感覺到你很真誠?"
呵呵.你是真心想說的話他們會感到的. "What touches heart comes from heart."
贊美的話永遠不會閑多的.說話時,很自然的帶點微笑,說上一句贊美的話,很讓人舒服的.
1 hi/how are u/how is everything/what's new/what's up?
2.You look great/you look great in pink/nice top!/nice tie
3.you seem to lose a lot of weight. (這是跟熟悉的朋友說話,熟人很高興知道別人注意到她減肥有成果.)不熟就不要提.
4.thank u so much for your help.?I really appreciatethat./thank u so much for ur time.
5. have a good day/a good weekend/ a good holiday

閱讀全文

與德國人喜歡被怎麼誇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9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