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美蘇吸收了多少德國技術

美蘇吸收了多少德國技術

發布時間:2022-06-25 10:22:31

㈠ 美蘇得到多少德國人才

美國從德國搶走的人才不計其數,人們最容易注意到的就是軍工方面的科學家,實際上除了軍工,方方面面的人才都被搶去了不少。

這其中有一隻特殊部隊的功勞,“阿爾索斯”突擊隊,作為一隻間諜性質的部隊,唯一目的就是搶在蘇聯之前,俘虜德國、義大利世界知名的科學家,搜集技術情報與資料,並且想盡辦法說服這些高端知識分子加入美國國籍,並為美國工作。

這個策略的效果是顯著的,二戰前,德國諾貝爾獎獲得者接近美國的3倍,僅僅50年後,全球自然科學諾獎得主40%都是“美國製造”,接近70%的諾獎得主為美國打工。這些高端人才促使美國科技方面領先世界10-20年左右。

1.航空技術:眾所周知,美國的B2轟炸機,驚艷又實用,雷達也難以發現,除了造價高以外,基本無敵於高空。然後這架飛機,大量技術都是借鑒自納粹德國的“霍頓IX”

㈡ 二戰後,美蘇從德國拿到什麼戰利品,對他們的國防起了啥作用

彈道導彈,空間技術,噴氣式飛機,潛艇技術

回紋針行動,是二戰德國投降後美蘇展開的搶奪德國太空技術科學家的行動。蘇聯的行動叫什麼名字不知道。反正一邊是CIA,一邊是克格勃在搶。總共都搶了大約有上百名科學家。而美國搶來的科學家基本上都送去了德克薩斯州的Fort Bliss,也就是新墨西哥州的白沙導彈試驗場附近。這些德國科學家對美蘇的彈道導彈和火箭技術的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也間接導致了美蘇在太空方面的競賽。
馮布勞恩等當年研發V2導彈的首席設計師大多數都去了美國。

㈢ 二戰結束後,美國和蘇聯從德國里搶了多少技術

最重要的是火箭技術,後來的蘇聯的衛星上天,和美國登月都在德國人的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要不現在的通訊怎麼會這么發達。
另外,現代戰斗機發動機技術也是德國的,世界上第一架噴氣式戰斗機是德國人發明的,也是現在先進戰斗機的基礎。

㈣ 二戰後美國盜用了德國的軍事科技了么

二戰後,美蘇叫板,兩國競爭日益激烈,美蘇都得認識到,只有科技發達,才能立足--重視科技發展,重視人才,全身心投入國防,科技建設,發展固然快。
美國從德國搶走科學家的99%,蘇聯只得1%。所以很多德國二戰的軍事科技成果都到了美國。

㈤ 眾所周知二戰末期德國戰敗後美蘇兩大國分別搶到了德國的大量科技,但哪一方掌握的更多一些

當然是美國搶到的更多!而且主要是體現在搶奪科技資料和人才方面。

美國當時對於德國科技資料和人員的爭奪可以說是「早有預謀」。舉個例子來說,比如在二戰後期,德國對英國本土發動V2飛彈攻擊的時候,就引起了美國人的注意。換句話說,從那時起,美國就做好了,要充分利用戰局向盟國方向越來越有利的大好時機,盡量將當時在德國研究V2導彈的人才(例如:馮.布勞恩等)以及相關資料弄到手的打算。

而反觀蘇聯,在爭奪科技資源和人才方面,不得不說,他們當時的反應確實是比美國人要慢一些。收獲自然也就少得多。

㈥ 德國戰敗後,技術人才遭到美蘇搶奪,為啥日本專家卻無人問津

德國科學技術一直廣受好評,在二戰時期,美國組建了一支叫做“阿爾索斯”的諜報組織,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到德國和義大利挖掘科學家和工程師,據說這個組織給美國帶來了幾千名科學家、工程師。

為美國的現在科學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說,搶奪德國人才,不止是在二戰後才開始的,早在二戰時期,甚至二戰前就已經啟動了。

在戰爭結束後,蘇聯將偽滿洲國的設備拉回日本,卻對日本的技術人才嗤之以鼻,尤其是關東軍的那些裝備,在蘇聯看來,運回去煉廢鐵,還不夠運輸成本的。

而對於日本本土的高端科學人才,蘇聯是沒有機會下手的,因為對日本本土美國是單獨佔領的,所以也只有美國有機會挖這些人才。

而實際上,日本的科研方向都充滿了小家子氣,充其量能適合亞洲,並不對美國的胃口,並不像德國的人才,跟美國的都是配套的,可以移花接木,甚至德國沒有完成的科研項目,美國撥錢就啟動。

而美國對日本感興趣的,估計只有那些高尖端的,當然,即使如此,日本人才對美國的吸引力依然有限。

㈦ 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聯和美國獲得多少德國的技術

太多了。

很多網友認為2戰時德國軍工科技不如美國,最好的例子就是戰略轟炸機和原丶子彈,航母。這些德國都沒有。
其實,1戰後協約國限制了德國發展飛機,戰斗機睜隻眼閉隻眼就算了,轟炸機還是看的很嚴,德國人只好發展一些民用運輸機,這些運輸機,在戰爭時期稍加改裝就成了著名的轟炸機,比如ju88斯圖卡轟炸機。而戰略轟炸機卻不是幾年就能研製出來的。那麼大的轟炸機也不可能以民用的幌子遮蓋。所以一直到終戰德國也沒有戰略轟炸機。

至於航母,德國人有佔領的地盤上的強大的陸基空軍和兇猛的潛艇狼群保護,從來沒有認識到航母的重要性。直到末期才知道航母很重要,可是已經晚了。投降時,德國 的第一艘航母還在船台上。
德國在二戰時的軍工科技實力在美國之上。且先於美國研製原·子·彈,但是被英美精銳小部隊(那時候還不叫特種兵)和轟炸航空兵破壞了n次,德國人於是轉到本土研製原·子·彈。誰知剛有所進展時,盟軍已經打到本土來了,本土遭到戰略轟炸,甚至柏林都被炸得稀巴爛,原·子·彈的材料工廠、設施幾乎被燒為灰燼,材料來源也被截斷。
而美國人卻有天下太平的本土研製原·子·彈,而且因為一直沒有戰火,加上好多科學家都被高薪網羅到了美國,促進了美國首先研製成功原·子·彈。

德國在末期已經有了噴氣式戰斗機服役了。美國的第一架F80戰斗機在二戰結束以後才出現。49年才服役。
有網友說p51戰斗機是二戰中最好的戰斗機,曾擊落過德國的噴氣式,但是那是在德國噴氣式戰斗機在機場上沒起飛時被突然到來的P51摧毀的。美國人自己都認為p51和速度快機動性好的德國噴氣式戰斗機沒得比,認為「1架至少比得上我們三架野馬式」。(除了噴氣式以外,蘇聯的拉7、拉9、拉11也全面超過了P51)

德國先於美國造出了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v1、v2,造出了地空導彈「萊茵女兒」,造出了「小紅帽」反坦克導彈,造出「超級秘密」密碼機、造出第一部戰斗機裝載的對空雷達,造出了k1空空導彈,研製出自導魚雷、研製出潛射火箭、無線電制導炸丶彈。研製出無人機...

雖然德國技術先進,但是德國軍工相比美蘇而言,規模太小了,剛開始閃電戰把蘇聯打懵了,等蘇聯緩過勁來,開動戰爭機器,德國就開始吃不住勁了。更別說美國英國當時和蘇聯都是一夥的,一個蘇聯都難以對付,又來了同樣難對付的英美。以飛機為例,德國的噴氣式當然比盟軍的螺旋槳先進,但是每次出動,盟軍少則幾百,多則上千,而德軍只能幾架、幾十架噴氣式,這有的比嗎?一隻猛虎遇見100頭惡~狼,誰贏?

德國失敗時,美國和蘇聯搶走了大量的科技專家和裝備,後來在戰後蘇美才有的這些武器。

㈧ 二戰後,德國科學家美蘇各分得多少

這事還點故事,美國很早就意識到搜集德國科學家的重要性,在蘇聯全力進攻柏林時,專門派出精銳的空降兵,四處搜捕德國專家和技術設備等資料,搬不走的就炸掉,幾乎把德國所有頂尖的專家和技術人員一卷而空,等到蘇聯反應過來的時候,美國人早卷著東西和大批專家回國了,不甘心的蘇聯人進行地毯式的搜查,雖然沒什麼專家,但技術工人和工作人員還是有的,都被統統收走,還找到德國掩埋的一些導彈,也都被統統運回去了。

㈨ 二戰結束時美蘇科技水平只有德國的一半嗎

也不能這么說,你比如同樣是研究導彈,不可能只有一個科學家研究吧,假設10個科學家的話美國重視可能搶走7個,蘇聯搶走3個,不是說美國一件裝備都沒搶到,蘇聯一個德國科學家也沒帶回去,而且德國並不是所有的軍事科技都是先進的,在坦克方面就不如蘇聯嘛,只能說戰敗前略高於美蘇而已。

㈩ 1945年美蘇分了德國的科技成果。美國得到了導彈之父,而蘇聯得到了什麼

1944年10月,英國首相丘吉爾給斯大林發了一封私人信函。丘吉爾在信中說,納粹德國從當年9月8日起向英國發射了4300枚神秘的V-2導彈,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經皇家空軍偵察,這些導彈都是由德國佩內明德火箭中心設計開發的,該中心恰好位於蘇聯紅軍的進攻區域,丘吉爾請求蘇方允許英國專家進入紅軍進攻區域,以便搜集納粹導彈的情報。出於對英國的傳統戒心,斯大林把丘吉爾的來信視為重要情報,立即指示有關部門搶在西方盟國前獲取德國導彈。

隨著納粹德國失敗的跡象日趨明朗,同盟國紛紛派秘密使團到前線,以求最先得到德國先進軍事技術。1945年6月1日,蘇聯專家組趕到佩內明德,但一些德國專家攜帶V-2導彈的關鍵圖紙向美軍投降,這令蘇方扼腕不已。原來美國也在進行絕密的「回形針」行動,目的是把所有德國導彈專家弄到手,並趕在紅軍到來前找到導彈技術設備並運回美國。圖林根州有德國最大的導彈工廠,美軍率先開進該州。後來根據同盟國分區佔領的協定,美軍才不情願地撤離導彈工廠所在地,並拉走絕大多數有價值的設備。就在美國人撤離24小時後,蘇軍便進入圖林根州。面對人去樓空的廠房,蘇聯專家組欲哭無淚。為彌補損失,朱可夫元帥決定實施「麵包換人」的計劃。朱可夫簽署命令,允許蘇占區單方面開放邊界,開動所有宣傳機器向德國全境呼籲,只要參與過導彈工作的德國人肯過來合作,蘇占區能提供充足口糧和優越的工作崗位。在美蘇佔領區交界的小鎮卡本霍夫,蘇軍把黃油和麵包直接擺在檢查站邊上,還在一側掛出標語:「來吧,這里有生存的希望。」這一招果然奏效,部分沒有跟美國人走的德國專家陸續匯集到蘇占區。赫爾穆特·格羅特魯普是其中最有價值的「收獲」,此人在佩內明德火箭中心專門負責制導控制系統的研究工作。

莫斯科非常重視這批德國專家,蘇聯兵器工業部部長烏斯季諾夫專程趕到圖林根,經過調查,決定就地組建諾德豪森研究所,負責恢復V-2導彈發動機及其零部件的生產。由於蘇聯人對導彈還沒有形象的概念,諾德豪森研究所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讓德國專家回憶整理出全套V-2導彈生產組裝流程。在克格勃軍官的監督下,格羅特魯普每天叼著煙斗,對著掛在牆壁上的幾張導彈結構圖比比劃劃,時不時地用德語說出一些關鍵詞彙,旁邊的蘇聯專家則像學生一樣進行記錄,本子上密密麻麻的速記符號讓外人根本看不懂。很快,格羅特魯普等人就整理出了V-2導彈技術手冊和生產規范綱要。鑒於美蘇兩強都在發揮德國導彈專家的余熱,西方媒體曾編出一個流傳很廣的冷戰笑話:當美蘇導彈在空中相會時,它們都能夠用同樣的母語——德語互致問候。

閱讀全文

與美蘇吸收了多少德國技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9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