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移民德國,還在擔心孩子怎麼入小學嗎
如果你是德國戶口 孩子就是德國人
如果你是中國戶口 哪天被抓到了就是遣送回國
不過據我了解德國移民不容易的
祝你好運
㈡ 德國的教育水平怎麼樣准備帶孩子過去上小學
德國教育質量高。 德國是歐洲強國,科技發達,經濟實力雄厚。而德國能這么強大原因很大一部分原因來源於高質量的教育。
德國實行免費教育。 德國大部分大學是免收學費留學生只要自己負擔生活費即可這樣大大減輕了去高等學校接受教育的花費,也讓高質量的教育更加平民化。
簽證通過率高。 近幾年,德國政府為了吸引更多留學生放寬了進入政策很多大學也擴大了招生。
德國和中國學歷互相承認。 中德兩國互相承認學歷在中國教育部網站上可以查到中國認可的德國大學。
留學德國畢業後就業容易。 由於德國大學高質量教育水平使得畢業生在找工作時接受程度往往都降低了難度。
㈢ 移民德國後,應如何安排子女在德國的教育
移民德國之後,德國政府會為孩子提供免費的德語語言課程。從心理學和教育學考慮,如果孩子在八歲以下,可以非常容易地接受新的語言以及新的教育,是不需要專門花時間在語言學校學習德語;但如果小朋友已經在中國上完小學三年級,已經超過了八歲,那麼當您在,比如法蘭克福落戶之後,當地的教育局會首先跟您取得聯系,然後會對孩子進行相關的考試,在這個過程中判斷小朋友下一步應該受到的教育,也就是說,這個免費德語學校是由教育局指定的。
㈣ 德國慕尼黑孩子們走著去學校,為什麼
德國太窮了,買不起私家車,小孩子連公交都做不起,只能走路去上學。
㈤ 在慕尼黑和德國的孩子怎麼去上學
題主你這個問題有點歧義,我決定兩方面都簡單回答一下。
1、慕尼黑和德國的孩子怎麼去上學?
德國小學規劃按照學區劃分,通學環境以住區為主,因此,住區建立兒童友好的道路交通管理是保證兒童獨立上學的第一步。兒童友好的道路交通管理主要分為非機動交通與機動交通兩類(見下表)。
並且由於德國人習慣選擇通學時間比較短的選校,所以大部分兒童是步行。等長大一點,還有騎自行車與公共交通的選項。和國內的上學方式相差不多。
2、移民去慕尼黑和德國的孩子怎麼去上學?
德國的教育體系為12至13年的義務教育,大致上即涵蓋基礎及中等教育的階段,今天小艾就為大家全面介紹一下德國從幼兒園到博士的教育概況。
德國幼兒教育
德國的幼兒園有公立和私立兩種,又分為Kita(0-3歲組Krippe,3-6歲組,6歲以上),Kindergarten(3-6歲組,也有3歲以下)等不同概念,混齡制,從6個月起就可以送去幼兒園,早上沒有時間限制,孩子們只要在某個時間前到齊就行。
Kita多提供午飯,下午接孩子,Kindergarten多不提供午飯,中午就要去接。入學也沒有特定時間,不存在幾十個孩子一起進入陌生環境一說,每個孩子單獨約定哪天開始去幼兒園,家長可以陪伴。
幼兒教育以地方或幼兒園為單位,沒有全國統一的課程改革方案或大綱,教育目標與方案在很大程度上是幼兒園開辦者自主決定的,多以游戲等自由活動為主,不進讀、寫、算等基礎知識的教學,有組織的教學活動包括由教師講故事、教唱歌、勞作、會話和帶領幼兒接觸自然界等等。
基礎教育層級
德國基礎教育層級的學校為小學Grundschule,凡是在當年六月30日前滿七歲的兒童皆須進入小學就讀,此為義務性教育不可拒絕。德國多數地區是一年級到四年級,柏林等地是一年級到六年級。
在這個階段的最大特色即是不給於孩子功利的分數成就導向Leistungsdruck,因此在小學的一、二年級並沒有各科成績單,而是以老師評論來作為學習成果的考量。
第二級初階
第二級初階也可稱為「中級」,主要有幾個分類:
職業預校Hauptschule(以職業教育為主)
實科中學Realschule(較高等的職業需求為主)
文理中學初階Gymnasium(以上大學為主)
綜合中學Gesamtschule(主要對於偏科嚴重的學生)
其畢業學位為綜合中學畢業證書Hauptschulabschluss,或是中級文憑mittleren Reife,而這也是文理中學進階的必要條件之一。這時候的教育就開始有側重點。
第二級進階
第二級進階也可稱為「高級Oberstufe」,其中主要包含職業教育體系的雙元制度(上課和實踐結合,比如一周上課一周實踐等)以及文理中學的高年級。
文理中學高年級
從第11年級開始進入文理中學的高年級階段,依據各邦的規定不同為2至3年的時間。在這個階段,授課方式採取課程制Kurssystem,也就是學生可以依據其喜好與發展方向自由選擇學習課程與重點科目,並以此作為進入大學院校的准備。或者選擇自己喜歡的職業進行培訓。
職業學校
德國職業教育的類型,依據不同專業的需求有不同新的發展,有許多針對不同的情況所設立的學校,例如:職業學校Berufsschule、職業專門學校Berufsfachschule、專科學校Fachschule等。
德國的高等院校根據其任務性質可分為三種類型:
綜合大學:這是一種學科較多、專業齊全、特別強調系統理論知識、教學科研並重的高等院校。
應用科學大學:此類大學大部分建校時間較短,規模不大,但其特色極為突出。分別設有工程、金融、工商管理、 護理等專業。其課程設置和內容除必要的基礎理論外,多偏重於應用,專業分類較細,教學安排緊湊,要求較多實習。
藝術學院和音樂學院:其中包括戲劇學院和電影學院等。此類大學相對來說數量不多,規模不大,本著因材施教的原則實行小班或個別教學,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個性和藝術才能。
碩士學位
教育改革以來,為了加強國際間接軌的可能性,多數大學都設置了本科學位Bachelor(學習年限3-4年)以及碩士學位Master(學習年限2年)。當然由於有實習論文等各種壓力,部分學生都需要延長學習時間。
博士學位
博士學位是德國最高一級的學位,「特許任教資格」(Habilitation)是一種專為博士而設的資格考試,通過該考試的博士擁有在高校任教的資格,具備了成為教授的基本條件。
與我國的高校體制不同,德國的大學沒有「博士點」的概念,所有的大學教授都可以是博士生導師,因此,從理論上講,凡是獲得第一級學位的學生都可以申請在德國大學的有關專業中攻讀博士學位(Promotion),通常不需要進行資格考試,但有一個前提條件,申請人必須成績優秀且必須先找一個博士導師,在德國稱為「Doktorvater」或「Doktormutter」,他或者向申請攻讀博士學位的學生建議一個論文題目,或者接受申請者建議的題目。
還有別的想知道的歡迎小窗。
望採納。
㈥ 世界各國的小學生是怎麼迎接開學的
進入九月,世界大部分國家迎來開學季。不同國家的中小學課堂迎接開學的方式不同,德國以歡快玩樂的方式讓孩子們做好暑假與課堂的准備,法國有的地方會給家長們專門放假去陪孩子上第一堂課,韓國新入學的孩子將會體驗到老生們熱情周到的校園向導服務,為他們盡快熟悉校園提供很多便利。讓我們一起看國外的熊孩子如何萌萌噠開始迎接新的 semester吧。
法國
大企業會給家長專門放假陪孩子
法國小學秋季開學日是每年九月的第一個周二。父母十分重視開學日,一般都會陪伴孩子到學校,法國一些大型企業還會專門給有孩子上學的家長放假一天,這樣就方便家長帶孩子去購買文具。
而學校方面,一般不會舉行隆重的開學典禮,孩子們只需到校半天,認識老師、同學,熟悉教室,了解校規,氣氛相當輕松。另外,學生還會拿到一張學慣用品購買清單。不過,法國孩子在開學第一天無法像中國孩子一樣領到新課本,因為這里的小學生和初中生都是從學校的圖書館免費借課本來用的,一個學期結束後必須完璧歸趙。這種免費教科書循環使用制度在法國已經有百年歷史。
俄羅斯
開學第一課叫做「勝利課」
「這是我們期待已久的第一聲鈴響,馬上就要開學啦!你好,愉快的節日!你好,親愛的學校!」這首歌在俄羅斯耳熟能詳。每年9月1日,俄羅斯學生都會唱起這首歌。對他們來說,開學第一天就是隆重的節日,而鮮花和蝴蝶結則是節日不可缺少的元素。按照傳統,這一天,孩子們要將鮮花送給老師,而所有女生都要在頭發上系白色蝴蝶結。在開學日活動的最後,一名高年級的男生要將一名1年級的女生扛在肩上,同時她會得到一隻大鈴鐺。當男生帶著她經過所有人時,她要搖響鈴鐺,鈴聲將標志著新學年的開始。
而俄羅斯學生每年開學第一課「勝利課」,也獨具特色。2010年,莫斯科教委決定在開學第一課講授國家和民族勝利史。「勝利課」每年一節,內容並不相同,目的是增加學生的國家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德國
收到特色糖果,包塞滿文具小玩具
德國小學生入學第一天,學校會為他們舉行盛大的入學儀式。這一天,新生和他們的家長都會盛裝參加入學儀式,最有特色的是每個新生都會捧著一個碩大的圓錐形糖果包。這種糖果包外表是色彩鮮艷的各式圖案,裡面塞滿了文具、小玩具、糖果等各種小禮物,慶祝孩子真正邁入人生課堂。
漫長的學校生活就要開始了。為了使嚴格的學校生活多一份甜意,德國的家長都要為新入學的孩子准備一個紙喇叭筒。喇叭筒各式各樣,有大有小,有的畫著米老鼠、唐老鴨、獅子王等孩子們喜歡的卡通形象,有的畫著白雪公主、七個小矮人等童話人物,也有的做工精細,色彩斑斕,傾注著家長的一片愛心。孩子去學校報到的那一天,家長就要將喇叭筒送給孩子,回家後繼續由家長保管。等分班那天,也就是等孩子正式成為學生後,才允許孩子將喇叭筒打開,孩子才知道裡面的內容。一般,除糖果外,喇叭筒里還有彩筆、卷筆刀、小玩具等。
韓國
享受學長關愛,開學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很重要
韓國的學校雖然說也是有兩個學期,但與我們不同的是,3月份開學是第一個學期,九月份開學是第二個學期。所以,眼下九月的開學季一般不會有什麼大的活動。學生是在3月份的學期升入高一年級,那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學年裡,新入校的學生都會享受老生熱情的「校園導游」的服務,學期初始的各種集體活動也會幫助新生迅速的融入新環境、結交新的朋友。
韓國小學開學的第一堂課通常不講課,也不傳授學生任何知識。因為學生之間都是陌生的,每個人心裡都充滿了好奇。大家非常注重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班主任和學生會做一番自我介紹,讓班級關系變得更加融洽,具有親和力。老師會特別向學生強調,進入小學後應該抱有一種怎樣的態度去學習,並且讓學生們懂得熱愛和遵守禮節。
英國
請家長離孩子遠一點
小學一年級新生開學的第一天,學生們的主要活動就是認識新同學和老師們,而老師往往會在開學第一天對陪孩子來學校的家長提一點要求,那就是「離孩子遠一點」。因為孩子們一般會對第一天上學表現出興奮和積極的態度,反而是他們的父母會因為擔心孩子在學校不適應、遇到各種問題而焦慮不安。
日本
安全防災教育很重要
在日本,新學期的第一天不上課。師生們從打掃衛生開始一個新學期,然後才是開學典禮、校長講話、唱校歌等。開學儀式後,學生回到自己的班級教室,教師會檢查學生的健康狀況,看是否發生過傷害事故;老師會帶領學生們了解新學期的日程安排,制定學期目標,了解在學習和生活(包括安全問題)上需要注意的事項,最後是學慣用餐禮儀。
此外,日本的開學第一天也是全國的「防災日」,學校會安排一系列以防災、安全為主題的教育活動,包括學生避難演習、安全回家指導、交通安全教室等。教師和家長進行交接學生的訓練後,學生由各自的家長領回。新學期第一天的「功課」結束。
美國
老師家長共同制訂學期計劃
美國小學的老師會在開學的第一天站在教室門口,和每一位新生握手,並帶領學生到早已安排好的座位坐下。開學伊始,學校大都要將新學期開設的課程以及學校的活動安排告訴學生和家長,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課程,老師也可以結合家長的建議為學生制訂新學期的計劃,通過召開家長會設定新學年的目標。
有的老師還會交給家長一本「老師——家長日誌」,這將成為老師和家長聯系的紐帶。從開學第一天起,學生的種種表現,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都會被記錄下來,老師和家庭共同關注孩子的發展。學生們在老師和家長的幫助下,可以從第一天起就努力糾正自己過去的缺點,在新學期里養成好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