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德國入侵挪威和丹麥的原因是什麼
挪威和丹麥位於北歐,對於英、法和德國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德國若佔領了挪威和丹麥,就可打破英、法對德國海軍的封鎖,使德國艦艇能夠暢通無阻地進入北海和大西洋;而且德國一旦在挪威西海岸建立起海、空軍基地,它就能限制英國海軍的活動,從北面威脅英國。
② 德軍怎樣開始了侵佔挪威計劃
在1940年4月9日天還未亮的時候,德國部隊的先遣支隊,大多數都是乘坐軍艦,到達了挪威的各主要港口,從奧斯陸起到納爾維克——並且很輕松地就把它們都攻佔了。德軍指揮官向各地方當局宣布他們是來保護挪威,以免其受到聯軍即將發動的攻擊——同盟國發言人對於這一點立即予以駁斥。
但是德國人的最後沖刺式的行動卻比較迅捷,也比較有力。所以他們才終於以極短的差距領先,而贏得了這一場競賽。
③ 德國侵略者採用什麼戰術進攻挪威
德國侵略者以先炸後攻的同一戰術一一攻陷挪威城鎮。奧弗特峽灣是進攻納爾維克港的必經之路,德軍艦隊大兵壓境,挪威海軍四面出擊,力量分散,遠遠抵擋不住敵艦的進攻。
④ 德國入侵挪威的原因是什麼
鑒於挪威重要的戰略地位,1939年10月,德國海軍總司令雷德爾海軍上將在一份報告中向希特勒提出:英國海軍一旦封鎖和佔領挪威,將給德國造成巨大的軍事和經濟壓力。1940年1月,希特勒明確指示德軍總參謀部制定入侵挪威的計劃。2月16日,一艘從南大西洋向德國運送英國戰俘的德國商船「阿爾特馬克」號在挪威水域被英艦截獲,以及英法宣布於4月8日之前在挪威沿海布雷阻止德國從納爾維克港運出鐵礦石的聲明,最終導致了德軍入侵挪威的軍事行動。
⑤ 德軍如何使挪威淪陷
德國人橫行無忌,一點不在乎英國在海權方面的優勢,使同盟國領袖們大吃一驚。當英國首相張伯倫先生那天下午在下議院致詞時,他說德軍已在挪威西岸登陸,其地點為卑爾根和特隆赫姆,同時在南岸也已有德軍登陸,他又補充說:「此外還有報道說在納爾維克也有類似的登陸,但我卻很懷疑此項報導是否正確。」從英國當局眼中看來,希特勒居然敢冒險在那樣遙遠的地方去登陸,簡直是令人難以置信,尤其是因為知道他們自己的海軍有很強大的兵力正留在那個現場的附近,掩護布雷行動及其他意圖中的步驟,所以就更覺得不可思議。他們以為納爾維克一定是拉爾維克的誤傳,後者是南岸上的一個地方。挪威國土面積為32萬平方公里(不含斯瓦爾巴群島),人口300多萬。武裝力量只有6個步兵師,約1.5萬人。此外,還有飛機190架,超齡艦艇64艘。鑒於領海形勢趨於緊張,挪威政府決定從4月7日開始實施全國動員。
4月9日凌晨5時20分,德國政府向挪威政府遞交了一份與1小時前送給丹麥政府的內容幾乎完全相同的最後通牒,要求挪威政府立即答應接受「德國保護」。半小時後,挪威政府嚴詞拒絕,並表示決不自動屈服。
在此之前,德軍的入侵行動已正式展開。德軍登陸和空降部隊冒著風雪,同時對奧斯陸、納爾維克、斯塔萬格、特隆赫姆、卑爾根、克里斯蒂安桑等挪威重要港口發起突然襲擊。挪軍裝備差,戰鬥力不強,在敵人進攻面前,節節敗退。德軍除在奧斯陸進攻受阻外,迅速攻佔了其餘5個重要港口。
納爾維克為挪威北部運輸瑞典鐵礦石的鐵路終點,是「威悉河演習」行動的首要目標之一。納爾維克駐防司令康拉德•孔德洛上校是法西斯的狂熱追隨者,德軍剛抵納爾維克港口,他就命令部屬投降,港口的海軍指揮官對其賣國行徑極為憤慨,拒絕服從,命令挪威艦艇向逼近的德軍開火。當10艘德軍驅逐艦向峽灣逼近時,港內的挪威「艾德斯沃爾德」號裝甲艦開炮警告,試圖阻止德艦前進。隨後,德國人假裝聽從,待「艾德斯沃爾德」號放鬆警惕之際,以魚雷將其擊沉。另1艘挪威裝甲艦「諾爾格」號立即開火反擊,但因力量懸殊,很快也被擊沉,300名挪威水兵陣亡。到上午8時,納爾維克落入德軍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