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蘭州的跨河大橋那座是德國人建造的
是蘭州中山鐵橋,俗稱「中山鐵橋」、「黃河鐵橋」,建於公元1907年(清光緒33年),清政府在蘭州道彭英甲建議和甘肅總督升允的贊助下,動用國庫白銀三十萬六千餘兩,由德商泰來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國人滿寶本、德國人德羅作技術指導建成。詳見http://ke..com/view/574250.htm
Ⅱ 誰知道關於德國人修橋的那個故事
哪座橋
Ⅲ 世界橋梁之最
世界橋梁之最
現存最古老的敞肩拱石橋是河北趙縣趙州橋。隋朝開皇十五年至大業元年(595~605年)建。
現存最早的也是橋洞最多的聯拱石橋是江蘇蘇州寶帶橋。唐元和十一年(816年)始建。
現存最早的十字橋是山西晉祠魚沼飛梁,北宋崇寧元年(1102年)建。
最早的開關活動式大石橋是廣州潮州廣濟橋。明宣德十年(1435年)建。
世界上跨度最大的石拱橋——1946年瑞典建成的綏依納松特橋,跨度為155m.
世界上第一座具有鋼筋混凝土主梁的斜拉橋——1925年在西班牙修建跨越但波爾河的水道橋,主跨為60.35m.
世界上跨徑最大的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西班牙的盧納巴里奧斯橋,跨徑達440m,採用了雙面輻射形密索布置.
世界第一的懸索橋——日本明石海峽橋,橫跨日本內海,使日本神戶與淡路島緊緊相連.這座大橋全長3190M,中央跨度1990m於1998年竣工.它可以承受里氏8.5級地震.
斜拉橋世界之最
1多多羅大橋890日本1999
2諾曼底大橋856法國1995
3南京長江二橋628中國2001
4武漢長江三橋618中國2002
5青州閩江大橋605中國1999
6揚浦大橋602中國1993
7徐浦大橋590中國1997
8名港中央大橋590日本1998
9Roin-Antirion3×560希臘2004
10斯卡爾桑德橋530挪威1991
11澩石大橋518中國1999
12鶴見航道橋510日本1994
13荊沙長江大橋500中國2002
懸索橋世界之最
1明石海峽大橋1991日本1998
2大帶橋1624丹麥1996
3恆伯爾橋1410英國1981
4江陰長江公路大橋1385中國1999
5香港青馬大橋1377中國1997
6費雷澤諾橋1298美國1964
7金門大橋1280美國1937
8HogaKuster橋1210瑞典1997
9梅克金海峽橋1158美國1957
10南備贊賴戶橋1100日本1988
11博斯普魯斯二橋1090土耳其1988
12博斯普魯斯橋1074土耳其1973
13喬治華盛頓橋1067美國1931
14來島第三大橋1030日本1999
154月25日橋1013葡萄牙1966
16來島第二大橋1010日本1999
17福斯橋1006英國1964
最不可思議的橋
在靜靜的劍河上,有一座古老的木質桁架橋———「數學橋」。這座當地最著名的橋,陪伴著劍河沿岸最古老的建築———紅磚壘砌的劍橋大學女王學院院長官邸,走過了250多個春秋。
「數學橋」的傳說在劍橋堪稱無人不曉。相傳這是大數學家牛頓在劍橋教書時親自設計並建造的,整個橋體原本未用一根釘子和螺絲固定。後來,女王學院的學生為探究這座橋的奧秘,曾把它拆開剖析,但卻無法復原,於是只好用釘子重新固定成現在的樣子。
還有人傳說,這是英國橋梁設計大師威廉姆·埃斯里奇在女王學院讀書時的傑作。而且,他是在游歷了東方以後,受中國橋梁的啟發而設計的。
實際上,這座橋是由詹姆斯·小埃塞克斯根據埃斯里奇的設計而建造的。它展示出現代鋼梁橋的雛形,其橋身相鄰桁架之間均構成11.25度的夾角。在18世紀,這種設計被稱為幾何結構,所以此橋得名「數學橋」。
最長的雙層橋
JP明石海峽大橋,位於本州與四國之間,主跨1991米(960+1991+960),全長3910米,為三跨二鉸加勁桁梁式吊橋,鋼橋283米,高出333米橋寬35.5米,雙向六車道,加勁梁14米,抗震強度按1/150的頻率,承受8.5級強烈地震設計,為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懸索橋。歷經神戶大地震,至今仍屹立不倒。
自殺者最喜歡的橋
金門橋建於1937年,耗資達三百萬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單孔吊橋之一,金門橋長達2780米,從海面到橋中心部的高度約為67米。橋兩端有兩座高達227米的塔。金門橋桔黃色的橋梁兩端矗立著鋼柱,用粗鋼索相連,鋼索中點下垂,幾乎接近橋身,鋼索和橋身用一根根細鋼繩連接起來。整座金門橋顯得樸素無華而又雄偉壯觀。為了紀念設計者工程師史特勞斯,人們把他的銅像安放在橋畔。金門橋落成當天,有20萬人興高采烈地走過大橋來慶祝這個日子。今天金門橋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橋梁之一,每天都約有10萬輛汽車從橋上隆隆駛過。
「世界最著名自殺場所」這個稱號給美國舊金山美麗的金門大橋蒙上了一層黑色的面紗。自1937年大橋落成以來,已有1300多個困惑的靈魂從這里殞落,美國媒體透露,舊金山市政府准備給當地標志性景觀金門大橋加建防止自殺的設施。
開放時間最短的橋
在2000年世紀之交的時刻,英國除新建了倫敦東南的「千禧大棚」和市中心的「摩天轉輪」之外,在泰晤士河的水面上也架起了一條耀眼的「銀帶」——千禧橋。比起那些古老、雄偉、茁壯、鋼勁的的28位「前輩」來這位剛出生的「小妹妹」就以她簡潔明快的結構、輕巧纖細的造型和連續流暢、充滿活力的美感顯得格外與眾不同。
最無奈的橋
作為威尼期象徵之一的嘆息橋,建於1600年,是一座連著總督府和旁邊地牢的,幾乎全封閉的石橋。橋的一面是總督府,十五世紀的時候那裡是審訊犯人的地方.不過到這里受審的犯人,都不會再活著出去.因為他們都是被判了無期徒刑或者死刑的犯人.
行刑之前,他們走的最後一條路就是這座橋,因為要過橋到另一頭的監獄行刑.那時候,橋上有窗戶,犯人可以看這個世界最後一眼.
過橋的時候,看著即將離去的世界,犯人會後悔的嘆息.久而久之,連橋都受了感染,然後嘆息.
每年有無數的戀人會跑到這座橋上來接吻,因為傳說在嘆息橋上接吻,愛情會永生永世.
最不對稱的橋
德國科隆的塞晤林大橋建於1960年,這座斜拉橋只有一個橋塔,這種不對稱的單橋塔設計是因為兩個橋塔將影響從河上觀看科隆大教堂.
最超現代的橋
1996年建於鹿特丹的超現代伊拉斯繆斯大橋,得名於著各的人文主義者和神學家D.伊拉斯繆斯(1469-1536)。橋身向修長的少女玉腿輕輕彈出,足尖直指蒼穹。
最恩愛的橋
1903年落成的布達佩斯達努伯河上的伊麗莎白大橋,是當時最長的眼桿鏈懸索橋,跨度290米.幕色降臨時,燈光強調了優美的懸索鏈和雄偉的橋塔的對比.該橋通體白色。匈牙利人自己形容為猶如「白鷗凌波」。
最多的橋
聖彼得堡坐落在涅瓦河口的42個小島上,由300多座橋梁相連,因此聖彼得堡成為世界著名的橋城,有「橋梁博物館」的美譽。
最高的橋
在2004年以前,世界上最高的橋是科多拉多州阿肯色河上的羅伊.喬治大橋,該大橋主跨268米,橋面高出水平面321米.該橋僅用了3個月時間建成,1929年12月通車。不過,現在這個紀錄已經被法國的米約大橋打破,米約大橋於2004年12月14日舉行落成典禮,大橋橋面離地270米,而斜拉索最高點離地有343米,比埃菲爾鐵塔還要高出23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橋梁。這座大橋位於法國首都巴黎通往地中海地區的公路上。
城市現存古橋之最: 八字橋
特長型古橋梁之最: 纖道橋
古准懸鏈線拱橋之最: 迎仙橋
馬蹄型拱橋多孔之最: 涇口橋
國內最早獨塔斜拉橋: 章鎮橋
日本明石海峽大橋,位於本州與四國之間,主跨1991米(960+1991+960),全長3910米,為三跨二鉸加勁桁梁式吊橋,鋼橋283米,高出333米橋寬35.5米,雙向六車道,加勁梁14米,抗震強度按1/150的頻率,承受8.5級強烈地震設計,為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懸索橋
德國漢堡的Kohlbrand大橋於1974年建造,塔架為A字型,並向內彎曲,包住橋面.高架引橋及主橋墩皆為混凝土所建,橋塔和中跨為鋼結構。
橋型 橋 名 國名 主跨徑(m) 完成年 附 注
吊橋 明石海峽大橋 日本 1991 1998 世界第一位吊橋
大貝爾橋 丹麥 1624 1998 世界第二位吊橋
恆比爾河橋 英國 1410 1981 三角形斜吊桿吊橋
江陰長江大橋 中國 1385 1999.9 中國第一位吊橋
香港青馬大橋 中國 1377 1997 回歸前完工
斜拉橋 多多羅橋 日本 890 1999 鋼斜拉橋
諾曼底橋 法國 856 1995 鋼斜拉橋
武漢白沙洲大橋 中國 618 1999.9 中孔鋼箱梁、邊孔鋼筋混凝土箱梁
上海揚浦大橋 中國 602 1993 鋼與鋼筋混凝土組合斜拉橋
上海徐浦大橋 中國 590 1996 鋼與鋼筋混凝土組合斜拉橋
拱橋 新河橋 美國 518 1982 鋼拱橋
萬縣長江大橋 中國 420 1997 鋼管拱、外包混凝土、轉體施工
克拉克橋 南斯拉夫 390 1979 混凝土拱橋
江界河橋 中國 330 1996 混凝土懸臂桁架拱橋
南寧邕江大橋 中國 312 1995 鋼管拱、外包混凝土
連續梁橋 阿斯托里亞橋 美國 396 1966 鋼連續梁橋
科羅·巴島橋 美國太平洋島 241 1978 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
連續剛構 虎門輔航道橋 中國 270 1997 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
門道橋 澳大利亞 260 1989 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
重慶黃花園大橋 中國 250 1999 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
黃石長江大橋 中國 245 1995 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
浜名大橋 日本 240 1976 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
還沒整理,稍微有點亂。
Ⅳ 世界第一大橋是什麼橋哪個國家建設的
數學橋
在靜靜的劍河,有一座古老的木質桁架橋——「數學橋」。這座橋是由詹姆斯·小埃塞克斯根據威廉姆·埃斯里奇的設計而建造的。它展示出現代鋼梁橋的雛形,其橋身相鄰桁架之間均構成11.25度的夾角。在18世紀,這種設計被稱為幾何結構,所以此橋得名「數學橋」。
開放時間最短的橋
2000年世紀之交時,英國泰晤士河的水面上架起了一條耀眼的「銀帶」——千禧橋。簡潔明快的結構、輕巧纖細的造型和連續流暢、充滿活力的美感使其顯得格外與眾不同。
2000年5月13日千禧橋正式開放。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如潮水般涌來的遊人的腳步使輕盈的「銀帶」開始在水面搖擺,振動。最後千禧橋只開放了二天,英國當局就下達了暫停使用的命令。
自殺者最喜歡的橋
1579年英國探險家弗朗西斯·德萊克發現了一個連接太平洋和舊金山的海峽,這就是後來的「金門」。
金門大橋的設計和建成歷時4年,於1937年投入使用。它橫跨於聖弗朗西斯科灣入口處,把舊金山城與北加利福尼亞連接起來。大橋憑借兩根94厘米粗的鋼纜懸掛著。兩橋塔之間的主跨度為1280米,是世界跨度最長的大橋之一。橋塔高227米,是當時世界最高的橋塔,也因此使其成為自殺者十分青睞的地方。金門大橋是世界上第一座真正的巨型懸索橋。
最恩愛的橋
「伊麗莎白」大橋是以奧地利皇後「茜茜公主」命名的,該橋通體白色。匈牙利人自己形容其猶如「白鷗凌波」,值得一提的是,它還有—座與其相對應的,始建於1886年,並以茜茜公主的丈夫、當時的奧匈帝國皇帝弗朗茲·約瑟夫命名的橋。該橋通體綠色,現已被改名為「自由大橋」。橋名雖改,但至今每座橋柱的頂端還赫然鑲嵌著哈布斯堡的王徽。
在二戰期間,「伊麗莎白」大橋曾被德軍炸毀,現在的大橋是1961-1964年間重修的。
最長的雙層橋
花了1.0年工夫,於1998年3月完成的日本明石海峽大橋,位於本州與四國之間。全長3910米。橋的主塔高約333米,相當於東京鐵塔的高度,而兩座支撐纜線的主塔,相距約2000米,使其成為世界上最長的雙層橋,雙向6車道,加勁梁14米,抗震強度按l/50的頻率,承受8.5級強烈地震設計,歷經神戶大地震,至今仍屹立不倒。
最不對稱的橋
德國科隆的塞晤林大橋建於1969年,這座斜拉橋只有一個橋塔,這種不對稱的單橋塔設計是因為兩個橋塔將影響從河上觀看科隆大教堂。
最高的橋
科羅拉多州阿肯色河上的羅伊·喬洽大橋是世界上最高的橋,橋面高出水平面321米。該橋僅用了3個月時間建成,1929年12月通車。
最無奈的橋
作為威尼斯象徵之一的嘆息橋,建於1600年,是一座連接著總督府和旁邊的地牢的,幾乎全封閉的石橋。上部穹窿覆頂,在造型上屬早期巴洛克風格。聽說戀人們在橋下接吻就可以天長地久。
事實上,當犯人在總督府接受審判之後,重罪犯被帶到地牢中,可能就此永別俗世了,所以在經過這座密不透氣的橋時,不自主地發出嘆息之聲。該橋因此而得名。
Ⅳ 100多年才建成,馬格德堡水橋的建造時間為何如此之長
馬格德堡水橋是位於德國境內的一座非常奇妙的橋,也是一座橋中橋。設計者把橋的中間跟運河連接在一起,但在橋的兩邊是公路,給車輛和行人留下了空間。所以這座橋中間是水路,兩邊是公路,構思巧妙造型獨特,可謂是世界第一奇觀。
據說這座橋從開始提出設計構想到全部完成總共耗資達5個億的歐元,相當於人民幣50多個億,可見工程是非常巨大的。這條河的建成解決了德國航運的一大難題,雖然全長只有918米但是它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現在建成之後,這條橋成了重要的一條集中水路、公路與鐵路於一身的重要樞紐。
Ⅵ 世界歷史上橋梁的發展歷史
橋梁是道路的組成部分。從工程技術的角度來看,橋梁發展可分為古代、近代和現代三個時期。
人類在原始時代,跨越水道和峽谷,是利用自然倒下來的樹木,自然形成的石樑或石拱,溪澗突出的石塊,谷岸生長的藤蘿等。人類有目的地伐木為橋或堆石、架石為橋始於何時,已難以考證。古巴比倫王國在公元前1800年(公元前19世紀)就建造了多跨的木橋。
據史料記載,中國在周代(公元前11世紀~前256年)已建有梁橋和木浮橋,如公元前1134年左右,西周在渭水架有浮橋。,橋長達183米。古羅馬在公元前621年建造了跨越台伯河的木橋,在公元前 481年架起了跨越赫勒斯旁海峽的浮船橋。
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在公元前 4世紀時建起挑出石拱橋(拱腹為台階式)。
古代橋梁在17世紀以前,一般是用木、石材料建造的,並按建橋材料把橋分為石橋和木橋。
石橋的主要形式是石拱橋。據考證,中國在東漢時期(公元25~220年)就出現石拱橋,如出土的東漢畫像磚,刻有拱橋圖形。
趙州橋(又名安濟橋),建於公元605~617年,凈跨徑為37米,首創在主拱圈上加小腹拱的空腹式(敞肩式)拱。中國古代石拱橋拱圈和墩一般都比較薄,比較輕巧,如建於公元816~819年的寶帶橋,全長317米,薄墩扁拱,結構精巧。
羅馬時代,歐洲建造拱橋較多,早在公元前200~公元200年間就在羅馬台伯河建造了8座石拱橋,其中建於公元前62年的法布里西奧石拱橋,橋有2孔,各孔跨徑為24.4米。
公元98年西班牙建造了阿爾橋,高達52米。此外,出現了許多石拱水道橋,如現存於法國的加爾德引水橋,建於公元前1世紀,橋分為3層,最下層為7孔,跨徑為16~24米。羅馬時代拱橋多為半圓拱,跨徑小於25米,墩很寬,約為拱跨的三分之一。
羅馬帝國滅亡後數百年,歐洲橋梁建築進展不大。11世紀以後,尖拱技術由中東和埃及傳到歐洲,歐洲開始出現尖拱橋,如法國在公元1178~1188年建成的阿維尼翁橋,為20孔跨徑達34米尖拱橋。英國在公元1176~1209年建成的泰晤士河橋為19孔跨徑約 7米尖拱橋。
西班牙在13世紀建了不少拱橋,如托萊多的聖瑪丁橋。拱橋除圓拱、割圓拱外,還有橢圓拱和坦拱。公元1542~1632年法國建造的皮埃爾橋為七孔不等跨橢圓拱,最大跨徑約32米。當時橢圓拱曾盛行一時。
1567~1569在佛羅倫薩的聖特里尼塔建了三跨坦拱橋,其矢高同跨度比為1∶7。11~17世紀建造的橋,有的在橋面兩側設商店,如義大利威尼斯的里亞爾托橋。
石樑橋是石橋的又一形式。中國陝西省西安附近的灞橋原為石樑橋,建於漢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公元11~12世紀南宋泉州地區先後建造了幾十座較大型石樑橋,其中有洛陽橋、安平橋。安平橋(五里橋)原長2500米,362孔,現長2070米,332孔。英國達特穆爾現存的石板橋,有的已有2000多年。
木橋早期木橋多為梁橋,如秦代在渭水上建的渭橋,即為多跨梁式橋。木樑橋跨徑不大,伸臂木橋可以加大跨徑。中國 3世紀在甘肅安西與新疆吐魯番交界處建有伸臂木橋,「長一百五十步」。公元405~418年在甘肅臨夏附近河寬達40丈處建懸臂木橋,橋高達50丈。
八字撐木橋和拱式撐架木橋亦可以加大跨徑。16世紀義大利的巴薩諾橋為八字撐木橋。
木拱橋出現較早,公元104年在匈牙利多瑙河建成的特拉楊木拱橋,共有21孔,每孔跨徑為36米。中國在河南開封修建的虹橋,凈跨約為20米,亦為木拱橋,建於公元1032年。日本在岩國錦川河修建的錦帶橋為五孔木拱橋,建於公元300年左右,是中國僧戴曼公獨立禪師幫助修建的。
中國西南地區有用竹篾纜造的竹索橋。著名的竹索橋是四川灌縣珠浦橋,橋為8孔,最大跨徑約60米,總長330餘米,建於宋代以前。
古代橋梁基礎,在羅馬時代開始採用圍堰法施工,即打木板樁成圍堰,抽水後在其中修築橋梁基礎和橋墩。1209年建成的英國泰晤士河拱橋,其基礎就是用圍堰法修築,但是,那時只能用人工打樁和抽水,基礎較淺。中國11世紀初,著名的洛陽橋在橋址江中先遍拋石塊,其上養殖牡蠣二三年後膠固而成筏形基礎,是一個創舉。
(6)德國大橋修了多少年擴展閱讀:
我國的橋梁,大致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以西周、春秋為主,包括此前的歷史時代,這是古代橋梁的創始時期。此時的橋梁除原始的獨木橋和汀步橋外,主要有梁橋和浮橋兩種形式。
當時由於生產力水平落後,多數只能建在地勢平坦,河身不寬、水流平緩的地段,橋梁也只能是寫木樑式小橋,技術問題較易解決。而在水面較寬、水流較急的河道上,則多採用浮橋。
第二階段以秦、漢為主,包括戰國和三國,是古代橋梁的創建發展時期。秦漢是我國建築史上一個璀璨奪目的發展階段,這時不僅發明了人造建築材料的磚,而且還創造了以磚石結構體系為主題的拱券結構,從而為後來拱橋的出現創造了先決條件。
戰國時鐵器的出現,也促進了建築方面對石料的多方面利用,從而使橋梁在原木構梁橋的基礎上,增添了石柱、石樑、石橋面等新構件。不僅如此,它的重大意義,還在於由此而使石拱橋應運而生。
因此,秦漢建築石料的使用和拱券技術的出現,實際上是橋梁建築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故從一些文獻和考古資料來看,約莫在東漢時,梁橋、浮橋、索橋和拱橋這四大基本橋型已全部形成。
第三階段是以唐宋為主,兩晉、南北朝和隋、五代為輔的時期,這是古代橋梁發展的鼎盛時期。隋唐國力較之秦漢更為強盛,唐宋兩代又取得了較長時間的安定統一,工商業、運輸交通業以及科學技術水平等十分發達,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
這些橋在世界橋梁史上都享有盛譽,尤其是趙州橋,類似的橋在世界別的國家中,晚了七個世紀方才出現。縱觀中國橋梁史,幾乎所有的重大發明和成就,以及能爭世界第一的橋梁,都是此時創建的。
第四階段為元、明、清三朝,這是橋梁發展的飽和期,幾乎沒有什麼大的創造和技術突破。這時的主要成就是對一些古橋進行了修繕和改造,並留下了許多修建橋梁的施工說明文獻,為後人提供了大量文字資料。
此外,也建造完成了一些像明代江西南城的萬年橋、貴州的盤江橋等艱巨工程。同時,在川滇地區興建了不少索橋,索橋建造技術也有所提高。 到清末,即1881年,隨著我國第一條鐵路的通車,迎來了我國橋梁史上的又一次技術大革命。
歷史和現狀上看,絕大多數橋梁均架設在水面上,只有閣道橋和現代城市的行人天橋和行車天橋,是架設於高樓崇閣之間或通衢大道之上。
從對天生橋的利用到人工造橋,這是一個歷史的飛躍過程。從簡單的獨木橋到今天的鋼鐵大橋;從單一的梁橋到浮橋、索橋、拱橋、園林橋、棧道橋、纖道橋等;建橋的材料從以木料為主,到以石料為主,再到以鋼鐵和鋼筋混凝土為主,這是一個非常漫長的發展過程。然而,中國橋梁建築都取得了驚人的成就。
著名的科學技術史學家、英國劍橋大學李約瑟博士( J. Needham )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說,中國橋梁「在宋代有一個驚人的發展,造了一系列巨大的板梁橋」。到了當代中國,所建造的武漢、南京長江大橋等,更受到世人稱贊。
可見,中國的橋梁,經過了一個從童年、少年、青年到壯年的發展過程,愈趨成熟。中國在發展橋梁方面於 14 世紀以前處於領先地位,今天,她依然是世界上舉足輕重的橋梁大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橋梁
Ⅶ 一座橋用幾年
這個主要要看設計的情況了啊,一般來說設計的使用年限都是比較保守的,按照邏輯,大概可以使用50-100年。實際使用年限應該是比設計年限要長一些,但是根據不同的設計,架構,施工材料,還有後期維護情況,和實際使用荷載情況等等都會對使用年限有影響。一般情況下,如果不是質檢發生重要的問題橋梁也是不會直接拆除的,像四川省宜賓市的南門大橋,因為實際荷載超過設計荷載,加之平時的維護不是很到位,所以發生了系桿斷裂導致橋面垮塌。這樣的悲劇相信你也是經常聽說的,所以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國家會專門派出質檢員每年對所有橋梁進行審評,有重大問題隱患的橋梁才會強制拆除,但是這也是極少的,像你說的,他們其實完全可以再建一個橋,然後老橋在進行修復一下即可。所以說使用十年拆除的情況,基本上可以斷定是一下幾種情況,
1,當時建橋的橋基建設和橋面厚度並沒有預想達到現在的負荷程度,一旦達到負荷絕對值有可能發生坍塌。(這是最有可能的情況,而且還極有可能是有人當時貪了很大一部分工程款,導致橋梁只能建造成在當時的橋梁負荷區間里)
2,我國建設這方面確實沒有什麼前瞻性,極少會有為了未來考慮很多的建築,德國在建築這一塊非常有前瞻性,我國一些大城市的排水系統有些是德國在戰爭年代建造的,對比中國自己後期建造的,德國建造的不管未來下多大的雨,城市人口翻100倍都不會出現積水,而我們自己建造的,隨著人口一增加,城市污水廢品就把下水道擠得水泄不通,一下大雨,整個城市直接可以游泳上下班了。這就是前瞻性的問題。
3,如果你們當地近幾年發生過地震之類的,導致產生坍塌隱患也是有一點點可能的。
我們縣城這邊近幾年在同一個江面,建造了四座橋,最開始也是只有一座老橋,現在老橋也已經在去年修復了一下。老橋大概有二三十年的歷史了,而新橋最早的是06年建造通車,最晚的是17年,所有橋都是可以通往市區的,所以我們縣城如今沿江兩岸都在建設房產,商業和公共設施,未來10年我估計縣城都可以達到地級市規模了。這就是橋梁的作用。
Ⅷ 德國馬格德堡水橋大橋
馬格德堡水橋-工程建設 馬格德堡水橋 工程師們連通兩條水道的最初構思,早在1919年即已提出,而羅騰湖(Rothensee)升船機及大橋錨碇也於1938年安裝就位,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建設工程被推遲。隨後的冷戰時期,德國分裂,該項目被東德政府無限期地擱置下來。德國重新統一後,隨著道路交通重大工程規劃的編制,水橋再次成為一個優先項目。建造於1997年開始,經過六年時間的建設,耗資5億歐元,巨大的水橋,現在連接柏林的內陸港與萊茵河沿岸港口。為使運輸船舶得以跨越易北河而建設的這龐大的「浴缸」,共耗費了2.4萬噸鋼材和六點八萬立方米混凝土。直到水橋於2003年10月開通運營之前,在米德蘭運河和易北河-哈維爾運河之間運行的船舶不得不繞道12公里,通過易北河羅騰湖船閘(Rothensee Lock)和涅格利普船閘(Niegripp Lock)通行。 馬格德堡水橋-結構特點 馬格德堡水橋 馬格德堡水橋是用來跨越道路、鐵路、河、峽谷或其他障礙而建造的結構。印象中的橋梁不外乎就是讓車輛、火車、行人來穿越的。但在德國,這橋主要是來給船過的,所以有一天過橋時,看到大船跟著一起過時不用太慌張。馬格德堡水橋,位在馬格德堡(Magdeburg)的易北河上,將東部的"米特蘭德運河"( Midland Canal)與西部的「易北-哈威爾運河」( Elbe-Havel Canal)跨越易北河連接起來。由於馬格德堡通過易北河可到達漢堡的海港和南部的德雷斯頓、捷克,讓馬格德堡的地理位置使它成為水路、鐵路和公路的交通樞紐。 馬格德堡水橋,分別於1919年、1938年都曾有過建造計畫,但因為經歷世界大戰、冷戰一直未能執行。終於在1997年正式開工建造,歷經6年、花費5億歐元,於2003年10月完成了這座918公尺長的大水橋,讓大型船舶可在橋上航行。
馬格德堡水橋使用了24000噸鋼筋、68000kg/立方米水泥量, 水橋除了給船舶航行外,也開放給行人、自行車行走。 馬格德堡水橋的完工讓船隻通過運河縮短到達魯爾區、柏林,疏通東西方向的水陸交通。
Ⅸ 世界上著名的橋梁有哪些
1、杭州灣大橋(中國):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
雙向6車道,全長36公里的杭州灣大橋是世界最長的跨海橋。據中國經濟網報道,它的建成為長三角區域的經濟發展做出重大貢獻,上海到寧波的車程也由之前的4個小時縮短到2.5小時。
關於這座橋的建設光進行可行性分析就花費了十年的時間,於2003年通過審核,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車,修建的經費高達118億人民幣,可謂是中國的世紀工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