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二戰時期,德國擁有眾多名將,為何他們會甘心聽命希特勒
因為對於這些德國將領來說,希特勒已經成為了他們心目中神一般的存在,正是希特勒上台以後的一些列軍事和經濟的改革才有了德國在一戰以後的迅速發展,使這些將領有了一雪前恥的機會,而且作為職業軍人,忠於自己的領袖和民選政府也是最基本的軍事素養,他們聽從希特勒的指揮其實也就是忠於自己的國家。
德國的眾多名帥都是參加過一戰的老兵,一戰中的失利一直在他們讓他們耿耿於懷,而希特勒在德國的眾多改革和軍事侵略計劃讓他們看到了復仇的機會,他們也相信只有在希特勒的領導下才能讓德國從一戰失敗國的陰影中走出來,所以他們會甘於聽從希特勒的指揮。
㈡ 德國二戰三大名將
曼施坦因、隆美爾和古德里安被後人並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從軍事角度來看,他們過人的軍事素質、出色的軍事指揮藝術
㈢ 二戰中德國為什麼會出現那麼多王牌部隊,名將啊!
是軍國主義國家.軍人有崇高的威望.當時許多德國人從小就受這一思想的影響.都把當軍人做為一種崇高的榮譽.所以才塑造了那麼多王牌軍..
自己的理解.僅為參考。
㈣ 關於二戰中,德國有什麼名將
能被授予 元帥 頭銜的, 都是在政治和軍事上特別出色的人,這些人都可以稱為 名將
德國二戰27名元帥:
姓名 軍銜 授銜時間 最高任職
戈林 空軍元帥1935 帝國元帥1940 總理兼內政部長
馮.布隆貝格 陸軍元帥 1936 國防部長
馮.布勞希奇 陸軍元帥 1940 陸軍總司令
馮.博克 陸軍元帥 1940 B集團軍群總司令,中央集團軍群總司令
凱特爾 陸軍元帥 1940 國防軍統帥部參謀長
克盧格 陸軍元帥 1940 中央集團軍群總司令
馮.勒布 陸軍元帥 1940 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
利斯特 陸軍元帥 1940 A集團軍群總司令
馮.龍德施泰德 陸軍元帥 1940 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D集團軍群總司令,西線總司令
馮.維茨勒本 陸軍元帥 1940 D集團軍群總司令,西線總司令
馮.賴歇瑙 陸軍元帥 1940 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
馮.屈希勒爾 陸軍元帥 1942 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
馮.曼施泰因 陸軍元帥 1942 頓河集團軍群總司令
隆美爾 陸軍元帥 1942 北非遠征軍司令,義大利北部集團軍群總司令,駐法國B集團軍群總司令
馮.布施 陸軍元帥 1943 中央集團軍群總司令
馮.克萊斯特 陸軍元帥 1943 A集團軍群總司令
保盧斯 陸軍元帥 1943 6集團軍司令
馮.魏克斯 陸軍元帥 1943 F集團軍群總司令
莫德爾 陸軍元帥 1944 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
舍爾納 陸軍元帥 1945 中央集團軍群總司令
雷德爾 海軍元帥 1939 海軍總司令
鄧尼茨 海軍元帥 1943 海軍總司令,德國總統
米爾契 空軍元帥 1940 空軍總監
凱塞林 空軍元帥 1940 空軍南軍區總司令,西線德軍總司令
施佩勒 空軍元帥 1940 駐法國空軍總司令
馮.里希德霍芬 空軍元帥 1943 第二航空隊司令
馮.格萊姆 空軍元帥 1945 空軍總司令
來源網路
㈤ 二戰中,德國有那麼多的名將,為什麼最終還是會輸呢
戰爭講究天時地利人和,而德國都不佔優。德國名將多,盟軍名將也多,比如艾森豪威爾,巴頓,朱可夫,蒙哥馬利,麥克阿瑟等等。
㈥ 踢館丨二戰德軍名將那麼多,戰敗全怪希特勒瞎指揮嗎
蘇德 和 北非 都是輸給了天氣 戰線太長
亞洲是中國太大,所謂星星之後可以燎原,國人比較頑強,可以說別人家的二戰都是39年開始的,我們家的抗戰是從31年開始的。
太平洋是美國太強
德軍雖有名將,但美 英 蘇俄 都有,我國還有十大元帥
㈦ 德國十大名將
第十位:愛德華·迪特爾,德國山地步兵大將,和南方驕陽將軍隆美爾並稱的北國雪之將軍。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後在國防軍中供職。1938年晉升為少將。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參加入侵波蘭的作戰。1940年4月10日起率領山地師在挪威納爾維克作戰,首獲騎士十字勛章,晉升中將。蘇德戰爭初期率部隊從芬蘭侵入蘇聯北極地區。
第九位:阿爾貝特·凱塞林(德語:Albert Kesselring,1885年11月30日-1960年7月16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位德國空軍元帥。在橫跨兩次世界大戰的軍事生涯中,凱塞林成為了納粹德國最具指揮能力的將領之一,並躋身僅有27人的鑽石橡葉帶劍騎士鐵十字勛章獲得者之列。凱塞林是二次大戰德軍將領中最受歡迎的一位,其對手盟軍也給他取了個「微笑的阿爾貝特」的綽號。
第八位:奧托·莫里茨·瓦爾特·莫德爾(Otto Moritz Walter Model,1891年1月24日-1945年4月21日),德國陸軍元帥。1935年被任命為陸軍參謀本部技術司司長。他當時的長官曼斯坦因將軍誇他是群人中的強者,並喻之為「鯉魚池中的梭魚」。
第七位:倫德施泰特(1875-1953),納粹德國元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最能乾的指揮官。曾指揮第2集團軍入侵捷克,指揮南方集團軍群入侵波蘭。對蘇聯的入侵期間,倫德施泰特指揮的南方集團軍群,圍殲了當面蘇聯元帥布瓊尼部隊的主力。」1945年5月1日,倫德施泰特被美軍俘獲,後來又被引渡給英國人。1949年因身體虛弱,他在一所養老院里度過餘生,1953年2月24日死於心臟病。
第六位: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Heinz Wilhelm Guderian,1888.6.17~1954.5.15),德國「陸軍大將」,軍事家、理論家、戰術家,是「閃擊戰」的創始人,也是「裝甲戰」、「坦克戰」的倡導者,被稱為「德軍裝甲兵之父」。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一位著名的德國陸軍將領,最高軍階為大將。
第五位:埃里希·馮·曼施坦因(德語:Erich von Manstein,1887年11月24日—1973年6月10日),原名埃里希·馮·萊溫斯基(Erich Von Lewinski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納粹德國名將,納粹德國德意志國防軍中最負盛名的指揮官之一。與隆美爾和古德里安,並稱為二戰期間納粹德國三大名將。
第四位:埃爾溫·隆美爾(德語Erwin Rommel),1891年11月15日出生於符騰堡邦海登海姆市,納粹德國陸軍元帥,世界軍事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術家、理論家。 綽號「沙漠之狐、帝國之鷹」,與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被後人並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
第三位:赫爾穆特·詹姆斯·馮·毛奇(Moltke, Helmuth von, 1907-1945),德國名將赫爾穆特·卡爾·貝恩哈特·馮·毛奇的侄孫,從1940年開始結合中產、軍方、教會、社會主義及工會人氏,意圖推翻納粹政權以重整德國秩序。1944年7月20日暗殺希特勒失敗後被捕,於1945年1月在柏林被處決。
第二位:格布哈德·列博萊希特·馮·布呂歇爾,瓦爾施塔特侯爵(Gebhard Leberecht von Blücher, Fürst von Wahlstatt,1742年12月16日-1819年9月12日),普魯士元帥,在數次重大戰役中名聲遠揚。他積極進攻的指揮風格為他贏得了「前進元帥」的稱號。布呂歇爾在1816年被評為柏林和羅斯托克的名譽市民。德意志名人紀念堂建有他的胸像。
第一位:克勞塞維茨卡爾·菲利普·戈特弗里德·馮·克勞塞維茨(1780~1831年),德國軍事理論家和軍事歷史學家,普魯士軍隊少將。1792年,參加了普魯士軍隊。1795年晉升為軍官,並自修了戰略學、戰術學和軍事歷史學。著有《戰爭論》一書。
㈧ 二戰德國為什麼就3大名將,我覺得象倫德斯泰特,鄧泥瓷==都可以進的
日耳曼人的軍事素養和嚴謹作風是不可置疑的 可為名將多了 像曼施坦英 凱瑟林 古德里安 等等
㈨ 納粹德國名將為什麼這么多
有扎實的基礎教育和軍事教育,有一戰的軍事經驗和教訓總結,有二戰初期的實際作戰經歷,所以可以練出大批人才。
㈩ 二戰德國十大名將
二戰時期德國三大名將
曼施坦因(1887-1973),德國軍事家、戰略家,被後人譽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之首。他過人的軍事素質、出色的軍事指揮藝術,對世界軍事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他令人驚嘆的軍事造詣,使他贏得了敵國的尊敬和歷史學家、軍事學家的客觀評價。
1940年,法國戰役。曼施坦因為德軍制訂了著名的「曼施坦因計劃」。曼施坦因的計劃充分展示了閃電戰的思想以及其個人獨特的創造力。德軍集中使用裝甲部隊穿越了阿登森林,然後迅速佔領了馬斯河的橋頭堡,向東進攻迂迴馬其諾防線,將英法軍切斷在北部。法國戰役中德軍裝甲洪流席捲而下,英法聯軍全線崩潰,著名的馬奇諾防線成為擺設,英法軍部隊被迫丟棄大量的武器裝備,從敦克爾克撤回英國,很快法國便被德軍佔領。
1945年5月,曼施坦因被英軍逮捕,被送到戰俘營關押,後來又被轉到紐倫堡。1949年8月戰爭罪犯審判期間,曼施坦因被判入獄18年,不過在1952年因為健康狀況即被釋放。1955年,他出版了自己的戰爭回憶錄--<失去的勝利>以及1958年的<士兵的一生1887-1939>。1973年6月11日,曼施坦因死於西德巴伐利亞州,享年86歲。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1888.6.17~1954.5.15),德國"陸軍大將",軍事家、理論家、戰術家,是"閃擊戰"的創始人,也是"裝甲戰"、"坦克戰"的倡導者,被稱為"德軍裝甲兵之父"。
古德里安所提倡的閃電戰術有三個要素,即奇襲、快速和集中。他認為在作戰中應大量而集中使用坦克,坦克與飛機密切配合,突破對方的某一狹窄地區,其後由坦克和步兵的合成軍隊著手掃盪對方的陣地及據點,迅速擴大佔領區域,實施包圍、合圍,殲滅對方部隊,迅速向縱深發展勝利。古德里安認為這種戰術對進攻戰役的勝利和整個戰爭的勝利將起著重要的作用。
1939年8月,率領裝甲集群參加閃擊波蘭。1940年5月,參加法國戰役,創造了現代戰爭史上的最快的進攻速度,指揮他的裝甲軍在短短幾天時間里長驅直入400多公里,橫貫法國,將幾十萬英法聯軍合圍。1941年6月,參加蘇德戰爭。1945年5月10日,古德里安向美軍投降,隨後被關押了三年。1954年5月14日,古德里安因心臟病去世。
埃爾溫·約翰尼斯·尤根·隆美爾(1891-1944),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德國的陸軍元帥,世界軍事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術家、理論家,綽號"沙漠之狐、帝國之鷹"。他不僅成為戰時軍民的偶像,同時也贏得了敵人的尊重。
隆美爾出生於符騰堡邦的首府海登海姆市。1910年7月從軍,一戰後曾擔任過步兵營長、陸軍學院教官。1938年隆美爾少將任元首大本營司令。1940年2月任德軍第7裝甲師師長,使該師贏得了"魔鬼之師"的稱號。1941年1月希特勒挑選隆美爾中將任駐非洲軍團軍長。在北非戰場上,隆美爾進入了其軍事生涯的頂峰。在這里,他充分顯示了他的戰術天才,指揮非洲軍數次以少勝多擊敗英軍,贏得了不朽的聲名,被提拔為上將。1942年6月隆美爾上將被晉升為德國陸軍元帥。戰爭後期,隆美爾被卷進了密謀推翻希特勒的計劃中,被迫於在1944年10月14日在卡車上服毒自盡,時年5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