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工人為什麼會演變成納粹

德國工人為什麼會演變成納粹

發布時間:2022-06-27 04:48:26

『壹』 德國和日本為什麼會成為法西斯主義國家

二十年代的德國和日本處於一個社會轉型和社會危機並存、內外壓力十分嚴峻的時期,最後走上了法西斯主義的道路。但在二十年代生活的德國和日本人,很少預計到這個結果,其原因正是當時政治上的民主化和社會的自由化掩蓋了潛在的危險。德國1918年革命後推翻了帝制,建立了魏瑪共和國,多黨制盛行一時,社會獲得了史無前例的自由,各種思潮此起彼伏,西方很多新潮哲學和先鋒藝術都起源或流行於此。經濟上,西方、特別是美國的投資(道威斯計劃和揚格計劃)巨量湧入,幫助戰後德國恢復了經濟,重新融入世界市場。拿日本來說,二十年代也是其近代史上議會民主政治第一次真正實施並取得一定成就的時期,政黨內閣出現,議會第一次對政府有了監督和限制權,民間討論政治甚至到了認為天皇是國家機器的一部分的程度,直接挑戰規定了天皇高於國家的明治憲法。所有這些,都是社會由專制向民主轉化的表現。

但是從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短短幾年,兩國的政治面貌發生了完全相反的變化,法西斯化取代了民主化。其原因雖然復雜,但就國際環境而言,兩國對西方的怨恨和抗拒,想融入以西方為主導的國際政治體系而不得是最直接的因素。德國是戰敗國,除失地賠款外多年被排斥在凡爾賽體系和國聯之外;日本雖是戰勝國,但自認為被華盛頓會議建立的以美英為主導的亞太秩序所壓制。經濟上,兩國都是後起的強國,認為必須用實力爭取生存空間。就德國而言,還有一個一戰遺留下來的領土問題和國家統一問題成為煽動民族情緒的焦點,它認為西方處心積慮不讓自己收復失地。總起來說,它們都認為國際秩序和規則是西方用來壓制自己的,不但不應該服從,相反必須去打破。此外,在國際經濟秩序中,這兩國都由於嚴重依賴外資或外貿而難以招架1929年的危機,於是鋌而走險踏上了武力解決生存空間問題的不歸路。

就國內因素而言,舊的專制主義傳統沒有得到徹底清算,老的帝制派和新的激進民族主義者相結合,軍方和民間法西斯勢力合流,製造所謂民族危機的緊迫感,直接推動了法西斯化,扭轉了社會轉型的健康趨勢。德國民主革命後,帝制派以舊軍人為核心,在多黨體制下組織政黨積極活動,和新的激進民族主義者聯合向魏瑪體制挑戰。在日本,獨立於國家體制之外的軍部成為法西斯主義的核心,少壯軍人組織了櫻會、一夕會等組織和社會上的法西斯主義知識分子北一輝、大川周明等合作。德國雖然經歷了民主革命,但在思想上對過去的專制主義歷史毫無認真的反省和批判,而日本則把天皇專制主義立為國本,這就為新形式的專制主義——法西斯主義——准備了土壤。

日本當年的軍隊是獨立於國家體制之外的,國家立法機構控制不了它,行政當局更限制不了它。日本軍隊統帥權屬日本軍部,軍部直接效忠天皇,天皇高於國家,軍部派員加入內閣,內閣卻無權過問軍政。德國軍隊也是向希特勒個人效忠,統帥部直屬希特勒本人。這樣的軍隊一旦對政局有不同於執政黨和政府的主張,而黨的最高領導人又約束不了,軍隊就會利用自己不受國家機器控制的優勢干預政局,當年日本軍部就是這樣通過施壓甚至兵變迫使內閣就範建立起法西斯體制的。

在經濟上,對外國資本和外國市場的依賴造成了經濟的脆弱性,值得一提的是,德國工人在1929年經濟危機中大量的失業使得他們成為納粹政權國家統制經濟和國民經濟軍事化的支持者,日本貧窮的小農又是日本軍隊中下層軍官和士兵中法西斯分子的社會基礎,兩國的這些社會力量都是社會變遷和經濟危機中的利益受損者,對外國資本和本國的自由派極端仇視。

此外,國家統一和領土爭端。當年的德國在中歐提出的領土要求,這里的問題不是這些要求合不合理,而是它們成了和西方矛盾的一個焦點並為煽動民族狂熱製造了機會。就德國來說,民族主權的要求還和國家體制改造結合在一起,成為法西斯化的催產素。而日本當年對中國和東南亞的擴張雖然已經不再是領土主權的爭執,但在兩個意義上仍然值得人們反思:一是這個擴張打的是反對西方對亞洲殖民統治的旗幟,主張亞洲是亞洲人的亞洲;另一個就是在三十年代上半期,以軍部為核心的法西斯勢力製造了一系列外部事件,以既成事實強迫政黨內閣採取軍部規定的國策,這是利用外部矛盾製造國家危機,完成對內體制改造。

值得注意的文化動向。德國和日本法西斯的思想根源都是強烈的反西方文化、反資本主義和對國粹的頌揚。這一點在德國尤其突出。德國近代文化本來就有強烈的反資傾向。一次大戰後,在二十年代的文化繁榮和思想多元化中,德國人在心理上為戰敗尋求補償採取的形式是強化對西方資本主義和物質文明的批判,以及對德國文化和歷史傳統盲目頌揚。斯賓格勒《西方的沒落》、《決定性的時刻》、羅森伯格《二十世紀的神話》、布魯克《第三帝國》和《年輕民族的權利》等等就是突出的例證。這些思想家(有的相當有學理,有的則純粹是聳人聽聞)總的傾向是認為西方文化是物質的、機械的、腐敗的、沒落的,但同時又在實力上佔有暫時優勢的。德國文化則是有機的、充滿生命力的、有能力把世界從西方文化中拯救出來的。在政治經濟觀點上,他們仇視魏瑪共和,因為它是西方類型的民主體制;他們也無視正是西方投資復興了被戰爭摧垮的德國經濟的事實,認為西方把不公正的世界經濟體系強加於德國,德國正在被西方資本所奴役。

與此相關聯,二十和三十年代德國文化的另一個特點是把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推到極端,竭盡感性煽動之能事。「母親」、「土地」、「血」、「德意志之魂」等等詞語充斥報刊。「德意志高於一切」是政治也是道德律令。當時的民族主義煽情甚至到了有人說「一提起德意志母親我的眼裡就充滿淚水」的程度。

『貳』 德國為什麼會出現納粹主義

納粹
納粹主義,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mus」縮寫「Nazismus」的音譯,意譯為「民族社會主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希特勒等人提出的政治主張。納粹主義的基本理論包括:宣揚種族優秀論,認為「優等種族」有權奴役甚至消滅「劣等種族」;強調一切領域的「領袖」原則,宣稱「領袖」是國家整體意志的代表,國家權力應由其一人掌握;鼓吹社會達爾文主義,力主以戰爭為手段奪取生存空間,建立世界霸權;反對共產主義思想體系和社會主義制度,惡毒攻擊馬克思主義理論。

納粹主義萌芽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德國,是德國內外矛盾尖銳的產物。當時的德國面臨承擔戰爭責任和戰爭賠償,以及遷出非德意志人居住地等問題,經濟上陷入困境,民族感情遭受挫折。希特勒等人正是利用了德國民眾對《凡爾賽和約》的仇恨和經濟危機爆發的絕佳時機,將民族主義演變為民族復仇主義,使納粹主義得以形成。德國納粹主義首先把矛頭指向國內的猶太人,宣稱雅利安—北歐日耳曼人是上蒼賦予了「主宰權力」的種族,而猶太人是劣等民族,應予淘汰和滅絕。反猶主義得逞後,納粹主義又主張世界是弱肉強食、優勝劣汰的叢林,各民族必須在激烈的生存競爭中求勝,實行對外侵略擴張,將全世界引向戰爭和災難。

納粹主義是政治投機者可恥地偷換了社會主義的概念,操縱病態的民族主義,演變成的極端化、惡質化的民族主義。納粹主義自我標榜為「社會主義」,卻與社會主義「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本質背道而馳,主張通過對內獨裁和對外侵略謀求發展,實質是極端野蠻的帝國主義、種族主義和恐怖主義,必會對人類文明造成毀滅性的災難。

第三帝國為(1933.1--1945.5)德國納粹政權的正式名稱。1923年由德國民族主義作家布魯克(1876-1925)在其著作《第三帝國》中首先提出,後被希特勒採用,1933年1月納粹執政後正式命名。其含義有二

(1)表明納粹德國繼承"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既第一帝國.962-1806 )和"德意志帝國" (既第二帝國.1871-1918),系德意志民族歷史上可以延續千年的最大國家

(2)因在中世紀神話傳說中,"第三帝國"被視為持續千年的太平盛世社會,以此美化納粹政權。

《二十五點綱領》

《二十五點綱領》是於1920年2月制定並公布的,為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的綱領性文件,是納粹的行為指導!在此綱領中,只是由於迫於形勢,希特勒才給納粹黨打著批判資本主義的社會主義旗幟,並在這面旗幟上圖上了民族主義的色彩,以適應戰後德國要求變革、要求振興民族的願望,從而欺騙了不少德國人。「社會主義」和「民族主義」的兩面旗幟掩蓋了希特勒代表壟斷資產階級利益的本質面目。在希特勒上台後,才徹底暴露出了納粹黨的本來面目,適合壟斷資產階級利益的條文則幾乎都實現了,而反映工人、小資產階級利益的條文則拋到九霄雲外了 第一條,我們要求基於民族自決的權利,聯合德意志人為大德意志帝國。6 第二條,我們要求德意志民族應與其他民族享有平等的權利,廢除凡爾塞條約和聖日爾曼條約。>

第三條,我們要求國土和領土(殖民地)足以養育我們的民族及移植我們的過剩人口。

第四條,只有德意志同胞,才能取得德意志公民的資格;凡屬德意志民族血統,不管其職業如何,方能為德意志國民。因此猶太人不能為德意志國民。

第五條,凡在德國的非德意志公民,只能視為僑民,應受治理外國人法律的待遇。

第六條,只有德意志公民,才能決定德意志國家的領袖和法律的權利。因此,我們要求一切公職,不管何等種類,不管它是聯邦的,還是各邦的,或是市區的,必須由德意志公民擔任。我們反對腐敗的議會制度,因為議會政治只根據黨派利益,任用私人,而不顧及品德和能力。

第七條,我們要求國家應供給公民工作及生活為其首要任務。如果國家不能養育其全部人口,則應驅逐外國人(非德意志公民)出德國國境。

第八條,禁止非德意志人遷入德國。我們要求將1941年8月2日以後遷入德國的一切非德意志人應驅逐出境。)8e

第九條,一切德意志公民應享有同等的權利和義務。

第十條,每個德意志公民的首要職責是從事體力勞動或腦力勞動,個人的活動不許損害全體的利益,而應受全體的制約並對所有人有利。

因此,我們要求:

第十一條,取締不勞而獲的收入,廢除利息奴隸制。:

第十二條,鑒於每次戰爭都給人民帶來生命財產方面的巨大犧牲,必須把戰爭橫財看作對人民的犯罪。因此,我們要求完全沒收一切戰爭利潤。

第十三條,我們要求將一切托拉斯收歸國有。

第十四條,我們要求分配大企業的利潤。

第十五條,我們要求大規模改組養老設施。

第十六條,我們要求建立並維持一個健全的中產階級。我們要求立即將大百貨商店收歸國有,廉價租賃給小工商業者,要求國家或各邦在收購貨物時特別要照顧一切小工商業者。

第十七條,我們要求一種適合民族需要的土地改革制度,要求制定一項為了公益而無代價的沒收土地的法令,要求廢除地租,要求制止一切土地投機活動。

第十八條,我們要求嚴厲鎮壓那些危害公共利益得人;對於危險的民族犯罪、高利貸者、投機者等,不管其信仰及種族如何,必須處以死刑。

第十九條,我們要求用德國的教材代替為唯物主義世界秩序服務的羅馬教權。

第二十條,為使一切有能力而又勤奮的德意志人有高等教育、並能有機會走上領導崗位的機會,我們要求改革現存的教育制度。一切教育機關的課程設置,必須適應實際生活的需求。兒童一到有理解能力時,即應啟發他們的民族觀念。我們要求貧寒子弟特別優秀者,不論其父母職業及社會關系如何,應享有國家免費教育。

第二十一條,國家必須保護母親和兒童,禁止僱傭童工,制定獎勵體育運動和進行體格鍛煉的法律,大力支持一切增進青年體力的團體,以提高國民的身體的健康水平。

第二十二條,我們要求取締僱傭軍,建立國民軍.

第二十三條,我們要求制定法律,禁止惡意的政治謠言及其在報紙上的宣傳。我們要求德意志機關必須做到:-a;

1.凡德文報紙的編輯及工作人員應為德意志公民。

2.凡非德意志報紙,應經德國的特別許可,才能發行,但不許其用德文印刷。

3.凡非德意志人,而參與了德意志報紙的財政,或企圖使德意志報受其影響,必須依法禁止,違犯者應關閉這類報社,並且立即驅逐與該報紙有關的非德意志人出境。違反公共利益的報紙,必須堅決取締。

我們要求制定法律,堅決禁止對於我國人民生活有不良影響的藝術與文學,並封閉與此種要求相沖突的機關團體。

第二十四條,我們要求在不危害國家的生存,或不違背德意志民族的風俗道德的范圍內,承認一切宗教、信仰的自由

本黨主張積極的基督教,但不為任何宗教所約束。

本黨反對國內外的猶太人的唯物主義的思想。本黨深信只有以「先公後私」為原則,才能郅力於我民族的永久的復活

第二十五條,我們要求在聯邦內建立強大的中央集權政府,以便實現本政黨所主張的一切;中央和國會對於整個及其各種機關,應有絕對的權威;為了實施聯邦所頒布的法律,應創設各種職業會議。

本黨的領導者,誓為完成上述目的而奮斗,必要時,即犧牲征途,也在所不惜

納粹主義或國家社會主義指1933年至1945年間統治德國的獨裁政治,即「第三帝國」。盡管納粹通常聲明支持極權民族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形式(與馬克思的馬克思主義相反),但納粹主義通常與法西斯主義有關聯。

獨裁者阿道夫·希特勒成為國家社會德國工人黨(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或縮寫為NSDAP)這一政黨的領袖。這一時期的德國也稱為納粹德國。納粹主義也稱為國家社會主義(德語Nationalsozialismus)。納粹主義的信徒稱為納粹。當代德國已取締納粹主義,盡管有少量的殘余份子仍在德國和其他國家活動,即新納粹。一些歷史修正主義者仍然散布否認和淡化大屠殺及其他納粹行徑的宣傳,並努力美化納粹政權的政策和行為。
納粹主義,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mus」縮寫「Nazismus」的音譯,意譯為「民族社會主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希特勒等人提出的政治主張。納粹主義的基本理論包括:宣揚種族優秀論,認為「優等種族」有權奴役甚至消滅「劣等種族」;強調一切領域的「領袖」原則,宣稱「領袖」是國家整體意志的代表,國家權力應由其一人掌握;鼓吹社會達爾文主義,力主以戰爭為手段奪取生存空間,建立世界霸權;反對共產主義思想體系和社會主義制度,惡毒攻擊馬克思主義理論。
納粹主義萌芽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德國,是德國內外矛盾尖銳的產物。當時的德國面臨承擔戰爭責任和戰爭賠償,以及遷出非德意志人居住地等問題,經濟上陷入困境,民族感情遭受挫折。希特勒等人正是利用了德國民眾對《凡爾賽和約》的仇恨和經濟危機爆發的絕佳時機,將民族主義演變為民族復仇主義,使納粹主義得以形成。德國納粹主義首先把矛頭指向國內的猶太人,宣稱雅利安—北歐日耳曼人是上蒼賦予了「主宰權力」的種族,而猶太人是劣等民族,應予淘汰和滅絕。反猶主義得逞後,納粹主義又主張世界是弱肉強食、優勝劣汰的叢林,各民族必須在激烈的生存競爭中求勝,實行對外侵略擴張,將全世界引向戰爭和災難。
納粹主義是政治投機者可恥地偷換了社會主義的概念,操縱病態的民族主義,演變成的極端化、惡質化的民族主義。納粹主義自我標榜為「社會主義」,卻與社會主義「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本質背道而馳,主張通過對內獨裁和對外侵略謀求發展,實質是極端野蠻的帝國主義、種族主義和恐怖主義,必會對人類文明造成毀滅性的災難。

「卐」是上古時代許多部落的一種符咒,在古代印度、波斯、希臘、埃及、特
洛伊等國的歷史上均有出現,後來被古代的一些宗教所沿用。最初人們把它看成是
太陽或火的象徵,以後普遍被作為吉祥的標志。
隨著古代印度佛教的傳播,「卍」字也傳入中國。這個字梵文讀「室利踞蹉洛剎
那」,意思是「吉祥海雲相」,也就是呈現在大海雲天之間的吉祥象徵。它被畫在佛
祖如來的胸部,被佛教徒認為是「瑞相」,能湧出寶光,「其光晃昱,有千百色」。中

國佛教對「卍」字的翻譯也不盡一致,北魏時期的一部經書把它譯成「萬」字,唐
代玄奘等人將它譯成「德」字,強調佛的功德無量,唐代女皇帝武則天又把它定為
「萬」字,意思是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
「卍」字有兩種寫法,一種是右旋,—種是左旋(「卐」)。佛家大多認
為應以右旋為准,因為佛教以右旋為吉祥,佛家舉行各種佛教儀式都是右旋
進行的。這個被佛教徒視為吉祥和功德的具有神秘色彩的符號,竟被德國
法西斯頭子希特勒用來做了他的黨旗標志。當然這與佛教毫無關系。希特
勒親自設計的黨旗為紅底白圓心,中間嵌一個黑色「卐」字。希特勒對他
們設計非常滿意,認為「這是一個真正的象徵」。他在《我的奮斗》一書
中說:「紅色象徵我們這個運動的社會意義,白色象徵民族主義思想。
『卐』字象徵爭取雅利安人勝利斗爭的使命。」後來,希特勒還為他的沖
鋒隊員和黨員設計了「卐」字臂章和「卐」字錦旗。

『叄』 二戰時為什麼稱德軍為「納粹」「納粹」是什麼意思謝謝

因為當時德國的執政黨是納粹! 納粹(Nazi)是德語國家社會主義(Nationalsozialismus)的縮寫,是德國國家社會工人黨(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縮寫為NSDAP,簡稱為納粹黨)的制度化意識形態

『肆』 為什麼稱德國人為納粹

「納粹」的稱呼來自德語的「Nazi」,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t」的簡寫。納粹主義,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mus」縮寫「Nazismus」的音譯,意譯為「民族社會主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希特勒等人提出的政治主張。納粹主義的基本理論包括:宣揚種族優秀論,認為「優等種族」有權奴役甚至消滅「劣等種族」;強調一切領域的「領袖」原則,宣稱「領袖」是國家整體意志的代表,國家權力應由其一人掌握;鼓吹社會達爾文主義,力主以戰爭為手段奪取生存空間,建立世界霸權;反對共產主義思想體系和社會主義制度,惡毒攻擊馬克思主義理論。

『伍』 什麼是德國「納粹」為什麼叫「納粹」

納粹是民族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的簡稱,而當時的德國又是這個黨執政,所以簡稱就是納粹黨,或納粹德國。

『陸』 一戰德國納粹為什麼叫納粹

一戰沒有納粹……納粹黨是德國工人黨演變過來的,然後納粹黨掌握政權發動戰爭,所以叫德國納粹

閱讀全文

與德國工人為什麼會演變成納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9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