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誰能推薦幾部以德國或日本為主角的二戰電影
硫磺島家書
太平洋的奇跡.外號狐狸的男子_2011_BD
男人的大和
盛夏的獵戶座
沒有出口的海
太陽的遺產
血戰沖繩島
啊,海軍
坂上之雲
夕嵐之街櫻之國
虎虎虎
吾為君亡
五個偵察兵
戰爭彌撒曲
零式戰機
敵後縱橫800里
日本海大海戰
獨立
8月15日
大日本帝國
六零三高地
為我們所愛的
日本最長的一天
德國:
紅男爵
1933-希特勒少年旗幟引導我們前進
1941-U型艇向西!
柏林1936
帝國的毀滅
2009-我的奮斗
2011-奧斯維辛
從海底出擊
鐵十字勛章
斯大林格勒
⑵ 求一些關於二戰德國的電影。
二戰德國的電影這個命題太寬泛了
是需要佔領區的?集中營的?德國本土的?戰爭的?德軍視角的?
《易北河兩岸》《布達佩斯之戀》《最後的橋》《莉莉·瑪蓮》《歐洲!歐洲!》《玫瑰圍牆》《極地重生》《希望與反抗》《悲情火絨草》《何處是我家》《靡菲斯特》《我十九歲》《善意的謊言》《大遷徙》《鐵皮鼓》《亂世啟示錄》《納粹軍校》
電視劇
《我們的父輩》
⑶ 二戰的德國或者美國戰爭大片
《空襲德累斯頓》、《最後的空降兵》、《聖安娜的奇跡》、《紅色的尾巴》、《大突襲》等等,你在一個視頻門戶網站什麼的,找戰爭片,一堆一堆的
⑷ 你心目中最好看的日本戰爭片是哪部為什麼
我心目中最好看的日本戰爭片是《男人們的大和》
從一個角度來看,這是一部讓我能落淚的電影,為那群真實的男人間的感情、男人堅韌的戰斗精神。以及他們與家人的感情、幸運活下來的人充滿勇氣的面對生活的精神。譴責別人是沒有用的,關鍵是我們再做什麼,看著最後15歲的少年堅毅的駕駛著小船,我們是否應該做得更多。戰爭從來沒有對錯,對錯只有在決定勝敗之後,日本不肯道歉不肯認錯,是因為他們所做的只是為自己的種族創建生活的空間,也許可以說侵略別人是不符合道德的,但為了國家利益的戰略決策,在種族生死存亡的時候,相信任何一個人都會做出同樣的決定。我們應該同樣堅強的男人般的面對戰爭。片中有幾句話記憶比較深刻,一是,日本國需要戰敗才能認清狀況,才能新的崛起,犧牲為了更好的明白。另一句是,下達料全體撤退的命令就要棄艦。還有一句,打到這樣應該可以了。日本的中層軍官相當清楚二戰末期的情況,明白戰敗不可挽回,甚至明白自殺式攻擊微乎其微的意義,以及從容的結束戰斗,有勇氣的活下去。他們也是一樣有血有肉的人,有自己的家庭和感情。而且,他們那種堅韌的戰斗精神,為了國家利益視死如歸的精神,同樣值得敬重。
⑸ 日本人拍攝的戰爭片非常真實震撼,你覺得他們拍的哪一部最經典
個人最喜歡的日本戰爭片是《亂》,這部1985年的老電影由黑澤明執導,豆瓣評分8.8分,該片在國際各大電影節上獲獎無數。第58屆奧斯卡金像獎上,《亂》獲得了最佳導演、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攝影、最佳服裝設計4項提名,並最終成功斬獲最佳服裝設計獎。
影片的靈感來自於莎士比亞的戲劇,故事發生在日本戰國時期,歷史是真實的,但故事是虛構的。宏大的戰爭場面也讓《亂》成為當時日本花費最多的電影,高達24億日元。
⑹ 關於2戰潛艇的電影,德國一艘潛艇奉命運送2個日本人和絕密文件去日本,半途德國投降了,他們舉白旗了。
這部電影叫《最後一艘潛艇》(Das letzte U-Boot)
1990年拍攝
導演: Frank Beyer
編劇: Knut Boeser
主演: 烏爾里希·穆埃 Ulrich Mühe / 小林薰
類型: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德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1993
二戰末期,日本和德國在戰場上節節敗退,為了做最後掙扎,一艘有著特殊使命的潛艇從德軍佔領的挪威出發。潛艇上有著製造核武器用的設計圖和重要材料鈾,隨行的還有兩位日本技術軍官。潛艇在海上遇到美英艦艇圍攻,更要命的是當航行到一半時,希特勒的死訊和德國投降的消息先後傳到艇上,潛艇的艦長和船員應何去何從......
⑺ 一部二戰題材電影的名字。
二戰電影中的愛情元素
——二戰電影中的愛情元素
正如愛的火焰在戰爭的無邊黑暗中帶來人類的力量與希望一樣,愛情元素也帶給了二戰電影更有力的敘事力量和更深刻的主題,帶著愛情的戰爭影片也帶給了觀眾更大的震動,同時引發了我們對人性更多更深的思索。
[b]戰爭毀滅世界,愛支撐世界[/b]
1943年的一天,盟軍的一架飛機在北非沙漠地帶被擊落,飛行員嚴重燒傷,被沙漠中的阿拉伯游牧民救活,兩年以後,他住進了駐扎在義大利的一所加拿大軍隊醫院。在醫院轉移途中,一個名叫哈娜的女護士不忍看到虛弱不堪的病人隨軍奔波,不顧一切阻擋和危險決定與他一起留在一座被轟炸過的教堂里,照顧他,直到他死去,或戰爭結束。在危險艱苦的環境、瀕臨死亡的痛苦中,這位英國病人奧爾馬希靠對愛的回憶支撐著自己的世界,而他的故事也支撐了哈娜的世界,使她更加堅定地守護著這個病人等待著戰爭的結束。
戰前的奧爾馬希是一名沙漠探險家,他與同事克林夫頓的新婚妻子凱瑟琳在北非相識並墜入情網。戰爭爆發後,克林夫頓帶凱瑟琳來到探險營地,他試圖將飛機墜毀在奧爾馬希身邊以將他除掉,結果卻使自己喪命於沙漠中,也讓凱瑟琳身受重傷。奧爾馬希將她藏在一座山洞裡,隻身冒險回到沙漠中去求救。然而這時附近的村子都被英軍佔領了,他們對奧爾馬希那聽上去一點英國味道都沒有名字產生了懷疑,把他抓了起來。後來奧爾馬希逃離了英軍的押運火車,為了心愛的人,不惜用探險地圖換取德軍的幫助。當他終於歷盡險阻找到凱瑟琳時,卻發現她早已傷重死去。奧爾馬希悲痛地將凱瑟琳的屍體帶上了飛機,想帶她遠離戰火,卻不幸被德軍擊落,奧爾馬希被燒得面目全非、危在旦夕……
哈娜與奧爾馬希共同沉浸在他的愛情回憶里,相互支撐著。不久後一位擔負排除炸彈任務的錫克族軍官基普來到這里,並成為了哈娜的情人。一天晚上,戰爭結束的消息終於傳來,然而就在他們興奮地慶祝時,基普的戰友哈迪卻被一顆地雷炸死了。
奧爾馬希從回憶中醒來,請求哈娜給他注射大劑量的瑪啡,哈娜充滿愛意地滿足了他的要求。
這就是《英國病人》(THE ENGLISH PATIENT)。這部在第69屆奧斯卡獎評選中贏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等九項大獎的影片,沒有宏大的戰爭場面,也不是以戰爭中英勇悲壯的前線戰士為主角,卻講述了毫不遜色的戰爭與愛情。
戰爭毀滅了他們的一切,愛人、朋友、愛園,但是愛支撐著他們等到了最後的光明。
而日本東寶映畫公司耗資12億打造的二戰影片《赤月》則講述了一個隨夫來到中國東北的日本女人波子,因為日本戰敗後軍國主義對日本平民的背叛和遺棄,無法返回日本在中國輾轉求生的經歷。家業、財產都沒了,丈夫死了,情人大杉也死了,一個日本女人領著兩個未成年的孩子,在那樣的年代,在中國,她面臨著巨大的生存考驗。因殺人如麻而飽受良心譴責,吸食鴉片成癮的冰室曾是波子喜歡的人,他的再次出現使波子重新燃起了愛和生命的渴望。她對孩子們說:「最重要的是,延續生命所必須的愛。」波子的愛使冰室終於戒掉了毒癮,更使他最後堅定了向中國人民自首贖罪的信心。
這是一部日本對戰爭罪惡進行反思的影片,同時它也通過波子與冰室的這一愛情元素展示了愛在絕境中支撐信念、生命、真理和正義的巨大力量。
同樣,二戰經典《辛德勒名單》(SCHINDLER』S LIST)也用高超的電影技巧、豐富的電影語言揭示了關於戰爭與人性的多重主題,逃難時相攜相伴的猶太夫婦和情侶,集中營里簡單而神聖的婚禮,鏡頭看似隨意而鬆散,卻向我們傳遞了強大的信息——戰爭毀滅了我們的現實世界,而愛情支撐著我們的精神世界,所以我們從不會被消亡。
[b]戰爭讓世界變成了血紅色,淹沒了玫瑰花紅[/b]
獲得奧斯卡及金球等多項大獎,由著名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執導的巨片《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被譽為「最真實反映二戰的影片」,其對戰爭場面毫不留情的真實刻畫,直白地表達了戰爭就是血淋淋的這一事實。成群倒下的人,剛剛打開艙門就被子彈打穿腦袋的戰士,重受重傷血流如注的身體,影片開始就向觀眾講述了諾曼底登陸的悲壯。變成了血紅色的海水不斷湧上海灘,沖刷著無數具屍體。在這樣一部以戰爭殘酷場面著稱的影片里,我們還是能找到有關愛情的溫柔角落。約翰·米勒上尉決定帶領小分隊留下來與瑞恩他們一起保衛橋梁。以十幾人、幾挺機槍的火力阻截德軍的裝甲部隊,每個人都知道等待他們的將是什麼。在最後的閑暇時間里,留聲機里放起了有關愛情的音樂,米勒上尉想起他的妻子和妻子種植的玫瑰花,他沒有講出來,他說:「那是留給我自己的。」瑞恩講起了戰死的大哥曾經的荒唐有趣的戀愛故事,邊講邊笑,流著淚的笑。小夥子們還都沒經歷過愛情,他們說著對愛情的嚮往,「等戰爭結束了,會有美麗的姑娘。」
那是最後的時刻,米勒心中的玫瑰花被他的鮮血淹沒,小夥子們還沒到來的愛情不會到來了……
被譽為史詩巨制的《鋼琴師》(THE PIANIST),取材於波蘭鋼琴家斯皮曼的真實經歷,它還帶著猶太籍著名導演波蘭斯基自己的慘痛印記。這部真實再現納粹鐵蹄下猶太人的凄慘命運及求生本能的影片,提醒著我們牢記法西斯的罪惡。
影片從1939年二戰剛剛爆發時的波蘭華沙市開始,遭到轟炸後,鋼琴師斯皮曼不得不放棄演奏,在混亂中他遇到了拉大提琴的美麗女孩杜羅塔並喜歡上了她。如果沒有戰爭,如果沒有法西斯對猶太人的瘋狂鎮壓,這將是一段美麗愛情的序曲。然而因為是猶太人,雖然是波蘭國內頂級的鋼琴師,斯皮曼仍然無法逃脫這場空前的劫難。父母及所有的兄弟姐妹都被送進了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毒氣室,斯皮曼被人救出,開始了非人的避難生活。再見到曾經心愛的姑娘時,她已為人妻子並懷了身孕,在殘酷戰爭的危難年代,在納粹統治下種族滅絕的陰影下,在無處不在的死亡籠罩中,斯皮曼只能偷偷看著杜羅塔的背影,把心頭的一切愛意埋葬。納粹的鎮壓掠奪了猶太人的財產、權利、作為人的尊嚴直至生命,當然也包括愛情。
前蘇聯著名影片《這里的黎明靜悄悄》雖然只是表現了一場小戰斗,但同樣滲透著無窮的力量。五個正值妙齡的美麗女兵投入了保衛祖國的戰斗,她們戰前美好的愛情不時閃回在戰斗最激烈的時刻。然而美麗生命終於被戰爭奪走,那些愛情也隨風而逝。
震撼著我們的還有《廣島之戀》,這部小說一樣的影片從原子彈襲擊後的廣島開始,同樣如廣島一樣被無情摧殘、不堪回首的還有一個法國女孩兒的初戀。她永遠無法忘卻那種痛苦,忘卻她那等待與她約會時倒在血泊中的德國愛人,忘卻她因為這「叛國」的愛所遭受的打擊。先不說正義與邪惡的劃分,所有國家的人民都是戰爭的受害者,他們的一切,都被戰爭無情地踐踏了。愛情的玫瑰花兒在被鮮血染紅的世界中已看不出顏色。
[b]戰爭可以結束生命,愛情卻將得到永生[/b]
描述二次世界大戰珍珠港戰役的戰爭愛情巨片《珍珠港》(PEARL HARBOR),將戰爭的殘酷、勝利的輝煌、軍人的精神和愛情的偉大結合得天衣無縫。影片的時代背景是1941年日本偷襲美國海軍在夏威夷珍珠港的基地,美國因此全面投入戰爭,使第二次世界大戰全球性的爆發。
雷夫和丹尼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好朋友,他們熱愛飛行並都夢想成真當上了美國陸軍飛行大隊的飛行員。雷夫愛上了在海軍服役的年輕美麗的女護士伊夫琳,但是不久戰爭爆發了,雷夫志願加入英國皇家空軍,離開伊夫琳和丹尼奔赴歐洲戰場。丹尼和伊夫琳的苦苦等待換來的卻是在一次戰役中,雷夫的戰機被擊落,雷夫犧牲的消息,他們悲痛萬分,兩人漸漸相愛,互相安慰和支持。
可就在此時,雷夫卻從歐洲戰場回來了,三人之間的感情面臨痛苦抉擇,伊夫琳忘不了雷夫,但是她卻已經懷了丹尼的孩子。而國家的命運也面臨危機時刻,日本從海空偷襲了珍珠港的美國基地,珍珠港遭受毀滅性的打擊,美國宣布加入戰爭。為了成全好友與自己所愛的女人,雷夫毅然參加了敢死隊,與杜萊特上尉一起奔赴前線執行「奇襲東京」計劃;在珍珠港,丹尼同樣為了愛情和信念在堅強地戰斗著。戰爭還是奪走了丹尼的生命,他對伊夫琳的愛卻在他和伊夫琳的孩子與雷夫身上延續著。
戰爭中的愛情總會有不一般的浪漫與力量。男女主角坐上戰斗機看落日的情景深深打動著我們的心;無論是美國還是日本,所有飛行員的機艙中,都會有自己愛人的照片或是禮物。英勇的戰士們心底藏著溫柔的愛戀,他們相信即使失去生命,那份愛也會在終有一天硝煙散盡的藍天中永生。
國產大片《黃河絕戀》同樣講述了一段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愛情悲劇。渤海上,一艘日本軍艦被一架盟軍飛行擊中沉沒,而盟軍飛機也受傷迫降在長城腳下,飛行員歐文被一個中國孩子救出。八路軍戰士黑子和女軍醫安潔奉命護送歐文前往根據地。在途中,他們與日本鬼子進行了機智的周旋和勇敢對抗,而愛也在安潔和歐文之間萌生。安潔的父親和黑子的親人為了保護歐文被日本人殺害,黑子也犧牲了。橫渡黃河時他們再次遭到日軍的襲擊,受傷的安潔為了愛情和使命,毅然割斷了連在歐文身上的繩子,消失在滾滾的波滔中。半個世紀後,已經步入老年的歐文再次來到黃河邊,將安潔的照片放在黃河中,祭奠自己永生在黃河中的戀人。
[b]戰爭是黑暗的使者,愛情閃耀希望的光芒[/b]
誰也無法忘記《卡薩布蘭卡》。這部好萊塢在二戰期間拍攝的影片上映之初,正逢盟軍登陸和美英首腦會談,這為《卡薩布蘭卡》成為經典提供了不朽的歷史條件。該片獲得1943年度第16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三項大獎,而漢佛萊鮑嘉和英格莉褒曼也因本片成為永留影史的銀幕情侶。轉眼之間60年過去了,隨著時間的流逝,《卡薩布蘭卡》卻日久彌新,那段戰爭中凄美而偉大的故事成為了永遠的愛情經典。
1941年,二戰中的卡薩布蘭卡還沒有落入德軍手中,不少反法西斯戰士以這里作為中轉站獲得自由,捷克反納粹領袖維克多和妻子伊爾莎也來到了卡薩布蘭卡,希望獲得通行證離開這里。為擺脫德軍的阻撓,維克多和伊爾莎不得不逗留在卡薩布蘭卡的里克夜總會,老闆里克也是一名反法西斯戰士,而且竟是伊爾莎的昔日戀人。重逢令這對生離死別的戀人感慨萬千,里克因愛生恨,拒絕幫助伊爾莎夫婦。伊爾莎為了丈夫再次求助里克,並以死相脅。對戰爭的憎恨、正義感和對伊爾莎依然強烈的愛使里克戰勝了自己,諒解了伊爾莎,兩人再次相擁在一起。最後在里克的幫助下,伊爾莎夫婦來到了機場。為了愛情,也為了更大的博愛,里克再一次面臨與愛人的生離死別,他長久地注視著伊爾莎,那充滿著堅毅、熱烈、包容和愛的眼神,令《卡薩布蘭卡》超越了戰爭的傷痛,成為一個愛的傳奇,它穿通戰爭的黑暗,像明燈一樣照亮了我們心底的希望。
《兵臨城下》(ENEMY AT THE GATES)里的愛情浪漫色彩是它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影片取材於著名作家威廉姆·克雷格同名紀實小說,講述了蘇聯傳奇狙擊英雄瓦西里·扎伊采夫的戰爭經歷與愛情,再現了二戰期間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上蘇德狙擊手之間的生死決斗。
蘇軍狙擊英雄瓦西里射殺了大批德國軍官,在德軍中造成了極大的恐慌。德國王牌狙擊手、狙擊教官柯尼格少校來到了斯大林格勒的戰場,奉命射殺瓦西里。瓦西里與美麗的猶太姑娘、勇敢的女戰士塔妮婭相愛。決戰前的夜,塔妮婭鑽到了瓦西里的毛毯下面,把自己給了心愛的人。
瓦西里隱蔽在掩體里與敵人對峙著,而就在這決戰前最危急的時刻,塔妮婭在掩護平民撤退時被敵機炸彈擊中,彈片深深嵌入她的腹部,鮮血像泉一樣止不住地湧出。瓦西里得知消息,強忍傷痛,終於在對決中找到敵人的破綻,射出了一顆制勝的子彈。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勝利了,在後方醫院里,塔妮婭在灑進窗子的溫暖陽光中慢慢睜開了眼睛。瓦西里拿著塔妮婭寫給他的信來到了這里,在上百個人的病房裡一眼找到了自己心愛的姑娘。火熱的愛情,緊握的雙手。戰火中的分離,陽光下的重逢。這段鐵血戰士的至愛柔情使影片的戰爭主題有了更深的含義,帶給人希望的力量。
[b]戰火終會燃盡,愛火卻永不會熄滅[/b]
根據路易·德·伯爾尼埃小說改編的電影《戰地情人》(又譯《科萊利上尉的曼陀鈴》)將二戰烽煙中被義大利和德軍入侵的希臘小島塗上了一抹玫瑰紅。安東尼奧·柯萊利是義大利上尉軍官,雖然身為軍人,但他和他的戰友們仍保有著浪漫善良的天性,在戰爭的壓力和背井離鄉的孤獨中,他常常彈起隨身帶著的曼陀鈴琴,琴聲優揚而憂傷,它打動了村裡醫生的女兒佩拉吉婭的心。然而因為兩國敵對的現實,愛情卻在給他們帶來甜蜜的同時也帶來巨大的傷痛,佩拉吉婭只有默默祈禱戰爭的結束。墨索里尼宣布投降和德軍將繼續接管小島兩個相繼而來的消息讓人們又從喜悅到恐懼。科萊利因為參加了希臘人民對德軍的戰斗而被德軍槍決,戰友用身體掩護他保住了性命,佩拉吉婭的未婚夫曼卓斯將科萊利救起。在佩拉吉婭父親的精心治療下科萊利的傷得到了控制,然而德軍在島中全面搜捕,情況危急,科萊利必須離開。戰爭將兩個心愛的人硬生生地分開,科萊利在曼卓斯的幫助下返回了義大利,而佩拉吉婭退掉了與曼卓斯的婚約,開始了漫長的等待。1947,小島人民以為不會結束的戰爭結束了,人們以為將會失去的小島又回來了。幾年後科萊利終於回到了小島,兩個相愛的人緊緊相擁在一起。
再肆虐的戰火總有燃盡的一天,而,愛的火焰卻永遠不會熄滅。
戰爭與愛情, 很好的電影主題.
大大這篇文章比較大氣, 說了個廣義的"愛".
這個主題偶一想就想到下面這部片子:
愛在戰火蔓延時 (1992)
年 代: 1992
地 區: 美國 (更多...)
片 長: 132 min / USA:127 min (DVD release) / USA:127 mi
導 演: 戴維 塞爾策 (David Seltzer (I))
編 劇: 戴維 塞爾策 (David Seltzer (I)) / Susan Isaacs (II)
類 型: 愛情 / 劇情 / 驚栗 / 戰爭
別 名: 愛在戰火蔓延時(中)/愛在戰火蔓延時(台)/英烈情緣(港)
出品公司: 二十世紀福克斯
主要演員
邁克爾 道格拉斯 (Michael Douglas) Ed Leland
梅拉尼 格里菲思 (Melanie Griffith) Linda Voss
劇情簡介
以古典手法詮釋的戰爭愛情片,由邁克爾.道格拉斯與梅拉尼.格里菲思主演。劇情從戰前紐約的一家律師事務所展開,擔任秘書的琳達愛上精明干練的老闆愛德華,極力爭取表現。與此同時,她也渴望能解救身陷納粹德國的親人。珍珠港事變發生,美國捲入二次世界大戰,愛德華穿上軍裝,才揭露了他原來是美國戰略情報處上校的真正身份,琳達因此加入了情報單位,協助愛德華偵查德國發展原子彈的高度機密,兩人因而身陷柏林,展開了九死一生的間諜生涯。大衛.謝澤的導演技巧中規中矩,但男女主角的明星魅力加上暢銷小說式的劇情,還是維持了相當的娛樂性。
⑻ 求的日本一部戰爭電影
大逃殺
大逃殺Ⅰ東京聖戰
《大逃殺》(英語:Battle Royale;日語:バトル・ロワイアル;羅馬拼音:Batoru Rowaiaru)是改編自日本小說家高見廣春原作的同名電影,包括《大逃殺I:東京聖戰》(2000年)和《大逃殺II:鎮魂歌》(2003年),導演分別為深作欣二及其子深作健太。該作品亦被改編為同名漫畫、網頁游戲及紙牌游戲。
大逃殺英文名Battle Royale的意思:指的是在美國摔跤界中的WWE(世界職業摔跤)多人對戰,在這種比賽模式中,將會有不定數的選手參戰,直到最後一名沒被擊倒的選手,即為比賽中的冠軍。作者藉此暗示書中的42名學生為了生存,必須戰斗到只剩自己一人的心情。(小說故事中,從頭到尾都沒有出現BR這段詞彙,只有這項游戲的名稱「計劃」。)
原著構思原型:古代的一種蠱術(金蠶蠱),先人會將多種至毒之蟲放入一容器,任其互相殘殺吞噬,而最後剩下的那個,便成為最毒的蠱,致命的毒物。
[編輯本段]大逃殺Ⅰ東京聖戰
外文片名:Battle Royale
類 型: 恐怖 /驚悚 / 劇情 / 動作
導 演: 深作欣二 Kinji Fukasaku
編 劇: 深作健太 Kenta Fukasaku
高見廣春 Koushun Takami .....原著 novel
主要演員:
北野武 Kitano Taheshi —— 北野老師 Kitano
宮村優子Miyamura Yuko ——游戲講解小姐
前田愛 Maeda Ai——北野詩織Kitano Shiori(聲音客串)
岩村愛——前回優勝少女舞
美波——大貫慶子,川田女友
山村美智子——記者小姐
中井出健——林田老師
谷口高史——七原父親
山村美智子——記者小姐
利根川鈴華——幼年光子
男子1號 赤松義生 Akamatsu Yoshio (日下慎 Kusaka Shin)
男子2號 飯島敬太 Ijima Keita (松澤篷 Matsuzawa Ren)
男子3號 大木立道 Oki Tatsumichi (西村豪起 Nishimura Goki)
男子4號 織田敏憲 Oda Toshinori (山口森廣 Yamaguchi Shigehiro)
男子5號 川田章吾 Kawada Shogo (山本太郎 Yamamoto Taro)
男子6號 桐山和雄 Kiriyama Kazuo (安藤政信 Ando Masanobu)
男子7號 國信慶時 Kuninobu Yoshitoki(小谷幸弘 Kotani Yukihro)
男子8號 倉元洋二 Kuramoto Youji (大西修 Onishi Osamu)
男子9號 黑長博 Kuronaga Hiroshi (增田裕生 Masuda Yuuki)
男子10號 世川龍平 Sasagawa Ryuhei (鄉志郎 Go Shiro)
男子11號 杉村弘樹 Sugimura Hiroki (高岡蒼甫 Takaoka Sosuke)
男子12號 瀨戶豐 Seto Yutaka (島田豐 Shimada Yutaka)
男子13號 瀧口優一郎 Takiguchi Yuichiro (內藤淳一 Naito Junichi)
男子14號 月岡彰 Tsukioka Shou (廣川茂樹 Hirokawa Shigeki)
男子15號 七原秋也 Nanahara Shuya (藤原龍也 Fujiwara Tatsuya)
男子16號 新井田和志 Niida Kazushi (本田博仁 Honda Hirohito)
男子17號 沼井充 Numai Mitsuru (柴田陽亮 Shibata Yasuke)
男子18號 旗上忠勝 Hatagami Tadakatsu(橫道智 Yokomichi Satoshi)
男子19號 三村信史 Mimura Shinji (冢本高史 Tsukamoto Takashi)
男子20號 元淵恭一 Motobuchi Kyoichi (新田亮 Nitta Ryo)
男子21號 山本和彥 Yamamoto Katsuhiko(佐藤泰臣 Sano Yauomi)
女子1號 稻田瑞穗 Inada Mizuho (木下統耶子 Kinoshita Tsuyako)
女子2號 內海幸枝 Uzumi Yukie (石川繪里 Ishikawa Eri)
女子3號 江藤惠 Eto Megumi (池田早矢加 Ikeda Sayaka)
女子4號 小川櫻 Ogawa Sakura (鳩木智憲 Shimaki Tomoni)
女子5號 金井泉 Kanai Izumi (三園珠紀 Mihara Tamaki)
女子6號 北野雪子 Kitano Yukiko (全澤佑香利 Kanasawa Yukari)
女子7號 日下友美子 Kusaka Yumiko (加藤操 Kato Misao)
女子8號 琴彈加代子 Kotohiki Kayoko (三村恭代 Mimura Takayo)
女子9號 神佑子 Sakaki Yuko (日向瞳 Hyuga Hitomi)
女子10號 清水比呂乃 Shimizu Hirono (永田杏奈 Nagata Anna)
女子11號 相馬光子 Soma Mitsuko (柴崎幸 Shibasaki Kou)
女子12號 谷澤遙 Tanizawa Haruka (石井裡彌 Ishi Satomi)
女子13號 千草貴子 Chigusa Takako (栗山千明 Kuriyama Chiaki)
女子14號 天堂真弓 Tendou Mayumi (野見山晴可 Nomiyama Haruka)
女子15號 中川典子 Nakagawa Noriko (前田亞季 Maeda Aki)
女子16號 中川有香 Nakagawa Yuka (花村憐美 Hanamura Satomi)
女子17號 野田聰美 Noda Satomi (神谷涼 Kamiya Sayaka)
女子18號 藤吉文世 Fujiyoshi Fumiyo (井上亞紀 Inoue Aki)
女子19號 松井知里 Matsui Chisato (金井愛砂美 Kanai Asami)
女子20號 南佳織 Minami Kaori (關口舞 Sekiguchi Mai)
女子21號 矢作好美 Yahagi Yoshimi (馬場喬子 Baba Takako)
上映日期: 2000-12-16
國家地區: 日本
片長:114 min / Japan:122 min (director's cut)
色彩:彩色
混音:杜比數碼環繞聲
級別:
香港Hong Kong:III
芬蘭Finland:K-18
冰島Iceland:16
瑞典Sweden:15
加拿大Canada:R
愛爾蘭Ireland:18
日本Japan:R-15
挪威Norway:18
西班牙Spain:18
英國UK:18
德國Germany:18
台灣Taiwan:R-18
澳大利亞Australia:R
新加坡Singapore:R21
韓國Korea:18
紐西蘭New Zealand:R18
阿根廷Argentina:18
比利時Belgium:KNT
法國France:-16
荷蘭Netherlands:16
秘魯Peru:18
製作成本:,500,000 (估價)
男生程式進行狀況:
序號 人物 武器 所殺何人 為誰所殺
男子1號 赤松義生 十字弓 天堂真弓 新井田志和
男子2號 飯島敬太 十手 (日本古代武器) 沒有 桐山和雄
男子3號 大木立道 斧頭 沒有 七原秋也
男子4號 織田敏憲 避彈衣 沒有 桐山和雄
男子5號 川田章吾 霰彈槍 Franchi SPAS12 元淵恭一 , 桐山和雄 桐山和雄
男子6號 桐山和雄 大紙扇 (大阪手信) 黑長博,世川龍平,月岡彰 ,沼井充,金井泉,北野雪子,日下友美子,織田敏彥, 相馬光子,瀨戶豊, 飯島敬太 川田章吾
男子7號 國信慶時 沒有 (游戲開始前死亡) 沒有 北野老師
男子8號 倉元洋二 繩索 沒有 自殺
男子9號 黑長博 水上運動刀 沒有 桐山和雄
男子10號 世川龍平 烏茲沖鋒槍 Uzi 沒有 桐山和雄
男子11號 杉村弘樹 GPS探測器 沒有 琴彈加代子
男子12號 瀨戶豊 長叉 沒有 桐山和雄
男子13號 瀧口優一郎 彎刀 沒有 相馬光子
男子14號 月岡彰 雙截棍 沒有 桐山和雄
男子15號 七原秋也 鍋蓋 大木立道,北野老師 生還
男子16號 新井田志和 衣架 赤松義生 千草貴子
男子17號 沼井充 手槍 Colt Python 沒有 桐山和雄
男子18號 旗上忠勝 金屬棒 沒有 相馬光子
男子19號 三村信史 手槍 Beretta M92F 沒有 自殺
男子20號 元淵恭一 手槍 S&W M19 沒有 川田章吾
男子21號 山本和彥 圍頭帶 沒有 自殺
女生程式進行狀況:
序號 人物 武器 所殺何人 為誰所殺
女子1號 稻田瑞穗 菜刀 南佳織 (互斗致死) 南佳織
女子2號 內海幸枝 手槍 S&W 357 Magnum 野田聰美(互斗致死) 野田聰美
女子3號 江藤惠 電擊槍 沒有 相馬光子
女子4號 小川櫻 不詳 (沒有取武器) 沒有 自殺
女子5號 金井泉 手榴彈(兩個) 沒有 桐山和雄
女子6號 北野雪子 擴音器 沒有 桐山和雄
女子7號 日下友美子 日本刀 沒有 桐山和雄
女子8號 琴彈加代子 手槍 Glock19 杉村弘樹 相馬光子
女子9號 神佑子 毒葯 (氰化鉀) 中川有香 自殺
女子10號 清水比呂乃 手槍Colt Government 沒有 相馬光子
女子11號 相馬光子 鐮刀 江藤惠,清水比呂乃,千草貴子,瀧口優一郎,旗上忠勝,琴彈加代子 桐山和雄
女子12號 谷澤遙 手槍Browning Hi-Power 沒有 野田聰美
女子13號 千草貴子 蝴蝶刀 新井田志和 相馬光子
女子14號 天堂真弓 拳擊手套 沒有 赤松義生
女子15號 中川典子 雙筒望遠鏡 沒有 生還
女子16號 中川有香 烏茲沖鋒槍 Mirco Uzi 沒有 神佑子
女子17號 野田聰美 霰彈槍 Remington M870 松井知里,谷澤遙,內海幸枝 內海幸枝
女子18號 藤吉文世 沒有 (游戲開始前死亡) 沒有 北野老師
女子19號 松井知里 手槍 Walther PPK/S 沒有 野田聰美
女子20號 南佳織 冰鎬 (登山用) 稻田瑞穗 稻田瑞穗
女子21號 矢作好美 玩具槌子 沒有 自殺
[編輯本段]劇情梗概
已經飽和的世界經濟給亞洲各國帶來了空前的經濟蕭條。新世紀伊始,有一個國家徹底崩潰了,完全失業率超過了15%,一千萬失業者遍及全國各地。失去了生存自信的人們開始威脅天真無邪的孩子們。全國有80萬兒童、學生拒絕上學。學校內的教師又遭受到學生的暴力行為,殉職者人數高達1200人。就在這個時候,一部新的法律出台了。
BR法案是《新世紀教育改革法》的通稱。所謂BR法案,就是為了解消公民對學校的崩潰、對卑劣少年的惡性犯罪引起的憤恨;為了培養青少年們在逆境中排除各種困難,並由此獲得堅韌不拔的生存能力;使青少年們從大人們手裡奪回原本就屬於他們的權利。
從全國的初中3年級中,每年隨機地選出一個班級,並把學生們送往受行動范圍限制的、荒無人煙的地方。發給每個學生地圖、糧食、各種各樣的武器,讓他們自相殘殺,直到只留下最後一個為止。時間限度為3天。學生們必須佩戴違反規定即自行爆炸的特殊項圈。在此期間的學生殺人、致人傷害、持帶槍械等違法行為都不受法律限制。這就影片所有血腥殘暴的由來。
精緻的彈簧刀穿過了一個好爭論的女孩的前額,下一個死去的是七原的摯友但卻不討老師喜歡的男生,一顆綁在他脖子上的炸彈把他的腦袋炸開了花。其他學生則用弓和箭、鶴嘴鋤和大鐮刀互相屠殺。
影片最後,當倖存下來的三個學生與北野武正面交談的時候,一個滑稽的超現實段落出現了:北野武明明有真槍,卻用水槍誘使三個人殺了他,在中彈死去之後,還翻起身接了最後一個女兒的電話才正式死去。這個布努埃爾式的場面似乎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直接指出成人精神世界的空虛腐朽,警誡所有即將走向成年的孩子們;第二則是象徵(不如說是希望)老一代成年人在少年世界的退出。成年人已經自顧不暇,只有靠下一代自己的努力了。所以才有了影片充滿朝氣和希望的結尾:七原和中川逃出了各自的家庭,走上了純潔獨立的人生道路,奔向成年。在最後,
⑼ 求德國二戰戰爭電影片名
你是要二戰歐洲戰場的電影嘛?
這個很多,比如《雷霆救兵》《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坦克大決戰》等等。
⑽ 日本,德國有沒有關於二戰題材的電影…
德國片: 比較經典的有《帝國的毀滅》《從海底出擊》《彩色第三帝國》《意志的毀滅》(有些電影內容是德國二戰,製片方為其他國家) 以二戰和德國為背景的,主題不同的有《布達佩斯之戀》《無恥混蛋》《鋼琴家》《柏林愛樂和第三帝國》《希特勒的男孩》《伯納德行動》 日本: 《野火》《日本最長的一天》 關於日本電影,特別是二戰的,建議看紀錄片,如《太平洋戰爭記實》。不推薦由第三方國家製片導演的電影,如《硫磺島來信》《東京審判》。太主觀,而且較敏感。純正日本人的戰爭片在天朝也找不到,不過向LZ推薦前蘇聯的戰爭片 蘇聯: 《春天的17個瞬間》《普通的法西斯》《莫斯科保衛戰》《士兵之歌》《伊凡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