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外國人如何看待中國抗疫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的報道表示,在與新冠疫情的斗爭中,中國政府毫不鬆懈。每當出現新增確診病例,衛生部門都會迅速進行大規模檢測。法廣駐京記者拉加德在報道中說,青島市採取了嚴格措施,公交車、餐館和購物中心都要求人們佩戴口罩,公共衛生二維碼隨處可見。報道援引一位青島市民的話表示:「目前一切正常,人們隨時關注手機應用程序警報的更新。將有數百萬人進行新冠測試,這能使人感到放心,因為這些措施是即刻有效的。 」
英國廣播公司在報道中提到,武漢曾於今年5月在10天內對全市1100萬人進行了全員核酸檢測。一旦出現新的確診感染病例就迅速展開大規模檢測,已經成為中國防控疫情的有效手段。報道指出,中國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住了疫情,這與世界上其他國家和地區形成了強烈反差。在包括美國和歐盟在內的全球很多地方,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仍在繼續飆升,當地政府不得不採取新的隔離措施。
英國天空電視台在報道中注意到一些細節:青島市將僅用3天時間完成對5個行政區的檢測,5天內實現全市人員檢測完畢。為確保按時完成任務,上千名醫護人員堅守在遍布全市的100多個檢測點,從早上5時30分到子夜23時30分實施不間斷檢測。報道指出,此前在北京和烏魯木齊的實踐表明,這種只爭朝夕的大規模快速檢測,對於阻止疫情擴散至關重要。
德國《日報》評論認為,自今年3月底以來,通過迅速隔離感染者和密切接觸者,並進行大規模核酸檢測,中國已經能夠在新發疫情初始階段完全控制住所有本地感染群體,從而避免影響本國其他地區。
比利時最大的荷蘭語媒體《最新消息報》10月12日在其網站首屏顯要位置重點報道了此次青島疫情。該報駐華記者莉恩·維爾韋克在視頻連線中表示:「在歐洲人看來,在僅有12個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情況下就對900多萬人進行檢測,可能有點不可思議。但這已成為中國的常規做法,目的就是從源頭下手,盡力將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圍內,阻止其對14億中國人造成威脅。」談及中國與西方在抗疫中的差異,維爾韋克指出:「最大的不同在於,中國的干預非常迅速有力。只要發現一個確診病例,中國政府、衛生部門和普通民眾就會立即行動,他們不會等到每天新增感染200或300例之後再出手。」維爾韋克是今年初前往武漢采訪過疫情的少數西方記者之一,此後一直跟蹤報道中國抗疫行動。她深有感觸地說:「目前絕大多數中國人的工作生活已經基本恢復正常,他們對西方的抗疫斗爭充滿同情和支持,只是無法理解歐洲和美國為什麼不採取更果斷嚴厲的干預措施,以至於讓疫情蔓延到如此地步。就連我自己每天都想問同樣的問題。」
B. 從政治角度解讀中國和西方國家在抗擊疫情中的不同表現
【大疫下中西方表現的不同,提醒我們應重新思考「自由」的邊界與挑戰,也提醒我們構建民族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一場前所未有的大疫之災,讓我們看到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更有機會重新審視很多。
作為一個小少年的母親,我思考最多的問題,始終是孩子的教育問題。
毫不諱言,在教育中我一直十分推崇西方教育觀念:自由、平等,信任、尊重。十幾年裡,我給了孩子足夠充分的自由,孩子在思想方面確實也顯得比同齡人要成熟獨立很多。
我們的民族精神在這一次抗疫中發揮出了巨大的優勢:高效、快速。即: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樣的結果,來自於民眾極強的國家認同感和歸屬感,也來自於國家極強的公信力和執政力。
這一次,我們看到由我們自己創造了無數人間奇跡:如我們可以在十天內調集一切力量迅速建起火神山醫院;我們可以一面讓武漢封城、一面讓各省幫扶湖北從而控制住疫情;與其他國家相比較,我們僅用2個多月就控制了疫情逐漸恢復了經濟和生產…
這一切都在向世界宣布著,這是一個由國家凝聚力創造出的奇跡。
可即便如此,仍有一些國家對我們持「雙標」審視,指摘我們的各向舉措;但我相信,當我們足夠強大,當我們能基於自身的歷史文化傳統,向世界「輸出價值觀」時,那將是中國真正大國崛起、民族復興的文化象徵。
那也必將是我們最持久、最深沉、最厚重的前進力量。
我深信這一天,已不遠矣!
C. 「中國是更可靠的夥伴」,德國媒體為何會這么說
隨著中國各個領域的發展,中國的綜合國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得到了許多國家的認可。同時,中國還經常展現出對其他國家的關切和慰問,在許多國家都留下了良好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與中國進行貿易往來時,中國是一個可靠的夥伴。近日,德國媒體就評價了中國是一個更可靠的夥伴。這暗含著一些國家沒有做到夥伴的義務,同時彰顯了中國的真誠和可靠。與一些國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那麼,德國媒體這樣說的具體原因又是什麼呢?
中國是更可靠的夥伴,相信這不只是德國媒體的贊賞,也有越來越多的國家認可中國。
D. 老外在中國的抗疫故事:德國大叔的無聲西點屋,這是什麼
老外在中國的抗疫故事:德國大叔的無聲西點屋,這是一個對聽障人士非常關愛的西點屋。即便在疫情期間,西點屋遇到了困難,這位德國大叔沒有開除一個員工,亦沒有給一塊麵包漲價。在他的心裡,困難總會過去,但在一起工作的感情卻是不能缺的。疫情期間本來就很難找工作,疫情期間很多人都無法工作。因此,他不開除員工,也不漲價。不得不說,這位德國大叔心是非常善良的。
德國大叔的麵包、咖啡和情懷,感動著無數的人,這家無聲的西點屋,有一些真摯真的讓人非常動容。疫情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美好的明天一定會到來。
E. 德國延長並收緊新冠防疫措施,都有哪些措施
目前德國給出的措施有三條。首先就是封城,對疫情區進行重點隔離。其次是禁止人數過多的聚會。最後就是敦促所有人出門戴口罩。雖然這些措施來的比較晚,但是來的晚總比沒有來強得多。而且德國封國封城不僅影響了德國的經濟,還連帶著影響了整個歐盟的經濟。畢竟德國是歐盟經濟的發動機,當德國倒下的時候,波蘭和捷克等國都會受到影響。
最後就是督促所有人戴口罩。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和研究,對抗新冠肺炎最簡單的隔離辦法就是戴口罩。但是這里有一個問題,在歐洲一般只有病人和醫生才會戴口罩。所以很多人從來就沒有戴口罩的習慣。不過這次情況特殊,即便是老牌歐洲國家的德國也開始強調戴口罩的重要性了。
F. 中國新冠檢測包在德國超市被搶購一空,自測包該如何使用
1、將適量的樣品添加到測試卡的樣品孔中時,樣品將在毛細管作用下,沿著測試卡向前移動。2、如果葯品中,包含SARA-CoV-2的IgM/IgG抗體,則該抗體將結合膠體金標記的SARA-CoV-2的抗原,在測試樣板上顯示測試結果。
新冠檢測包缺貨問題在德國引發關注。《明鏡》周刊說,巴登-符騰堡州州長克雷奇曼因此指責德國衛生部長施潘“嚴重失職”。目前,各州正在與包括中國在內的製造商進行緊急溝通。有媒體預測,在“口罩潮”後,中國的新冠自檢包也將“如潮水般湧入德國”。
G. 德國疫情怎麼樣了呢
據德國新聞報道,在德國街頭,一輛汽車想要沖撞德國總理的辦公室,結果這輛汽車直接沖撞在總理府外的金屬大門上面。這個事件的發生距離德國總理討論延長封鎖的會議中間間隔只有短短幾個小時。在這輛車撞上大門之後,我們看到從車上下來的是一個中年人,在此事件發生之後,警察也很快將這位中年人帶離現場。被撞的基礎大門有些彎曲變形,但損傷並不嚴重。
當天正好是德國總理默克爾迎來自己執政15年的紀念日,原本她打算與德國16個州的州長進行會議,並且在此次會議當中計劃將鎖定措施延長到12月份。然而正是因為這種封鎖行為惹得民眾的不滿,民眾在柏林的街頭發起了抗議活動。這種大量人員的集合,也吸引了各種陰謀論者,右翼極端分子和左翼活動家的積極參與。雖然此次的襲擊行為沒有造成人員的傷亡,但是這種行為足以引起各方的重視,以及在疫情的管控方面,如果任由疫情的發展蔓延,恐怕德國的處境也將會越來越難。
H. 全世界最嚴謹的國家——德國,是如何防治新冠的
自三月以來,新冠疫情在全世界呈現爆發趨勢。作為一名「留德華」(因工作學習等原因在德國生活居住的華人),給大家簡單分享一下德國的防疫措施。
二月下旬歐洲疫情最先在義大利開始爆發,由於歐盟各國之前可以直通往來,疫情在歐洲爆發就是不可擋的趨勢。一月時在德國南部巴符州已有十幾名確診病例,第一人是因為一名武漢同胞去德國公司出差,回國後被確診。之後和此人接觸的幾名德國同事也陸續發現確診症狀,不過病情較輕控制較好。
二月底德國疫情最先在北邊北威州的Heinsberg縣爆發,當時正值德國的「狂歡節」結束,作為德國每年最盛大的節日之一,大量人員參與了狂歡節的狂歡遊行,疫情悄然彌漫開來。 之後各地也皆有從義大利返回被確診的情況,確診病例一天天在增加。
我也永遠在祖國身邊
I. 德國人民擔心的不是新冠疫情而是氣候變化,對此你怎麼看
在這一次的民意調查過程當中,記者就發現,德國人民現在最關心的並不是新冠病毒,而是氣候的變化,當然並不是全球變暖的問題,而是在今年的冬天。因為能源危機,導致很多地區沒有辦法供應充足的電力和暖氣,目前在西歐地區已經出現了部分區域斷電的現象。所以他們都非常的害怕,在今年的冬天,可能沒有辦法獲得充足的供暖,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這個情況。
第三,如何看待他們這樣一個擔心
其實我非常擔心,目前在這一次的采訪當中所提到的氣候性問題會實現。首先德國的能源危機不僅僅是體現在她們一個國家,同時也是體現在整個歐洲,所以他們影響的范圍還是非常大的,想要短時間內解決幾乎是不太現實的。德國想要解決這一個冬天,那麼首先就必須要提高對能源的開采和購買。而這樣一來的話,就意味著他們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生活質量也會隨之下降。
J. 再支持中國抗擊疫情中德國怎麼不如法國表現好呢
在即中國礦產品精裝的會怎樣?不如法國表現那麼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