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德國有什麼標志性建築
科隆大教堂是位於德國科隆的一座天主教主教座堂,是科隆市的標志性建築物。
在所有教堂中,它的高度居德國第二(僅次於烏爾姆市的烏爾姆大教堂),世界第三。論規模,它是歐洲北部最大的教堂。集宏偉與細膩於一身,它被譽為哥特式教堂建築中最完美的典範。它始建於1248年,工程時斷時續,至1880年才由德皇威廉一世宣告完工,耗時超過600年,至今仍修繕工程不斷。
B. 德國最有特色的建築物是什麼
德國最有特色的建築物是:
一、勃蘭登堡門
勃蘭登堡門位於德國首都柏林的市中心,最初是柏林城牆的一道城門,因通往勃萊登堡而得名。現在保存的勃萊登堡門是一座古典復興建築,由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二世下令於1788年至1791年間建造,以紀念普魯士在七年戰爭取得的勝利。
沒有勃萊登堡門,人們無法想像柏林是什麼樣。這座雄偉的凱旋門坐落在市中心阿特丹林頓大道東側與六月十七日街西側的交匯處。大約在30年間(1961—1989),西柏林的居民只能隔著柏林牆在數米以外觀看勃萊登堡門。
這道牆是自1945年以來蘇聯佔領區和美國佔領區的邊界。勃萊登堡門是卡爾哥·薩特·朗漢於1788年至1791年仿照雅典普羅里培門修建的,但其六根巨大的石柱體現了新古典主義風格。
二、無憂宮
無憂宮(Sanssouci Palace)是18世紀德意志王宮和園林,位於德國波茨坦市北郊,為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模仿法國凡爾賽宮所建。宮名取自法文的「無憂」或「莫愁」。
整個王宮及園林面積為90公頃 ,因建於一個沙丘上,故又稱「沙丘上的宮殿」。無憂宮是18世紀德國建築藝術的精華,全部建築工程延續時間達50年之久。雖經戰爭,但從未遭受炮火的轟擊,至今仍保存十分完好。
三、科隆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Kölner Dom,全名Hohe Domkirche St. Peter und Maria),是位於德國科隆的一座天主教主教座堂,是科隆市的標志性建築物。
在所有教堂中,它的高度居德國第二(僅次於烏爾姆市的烏爾姆大教堂),世界第三。論規模,它是歐洲北部最大的教堂。集宏偉與細膩於一身,它被譽為哥特式教堂建築中最完美的典範。它始建於1248年,工程時斷時續,至1880年才由德皇威廉一世宣告完工,耗時超過600年,至今仍修繕工程不斷。
四、柏林牆遺址
柏林牆最早只是一道鐵絲網,後來才改造成混凝土牆,柏林牆全長169.5公里,由混凝土牆、鐵絲網組成,延牆修建了大量的瞭望塔、碉堡和壕溝。
現今只有少數幾處還能看到柏林牆的殘跡,1990年9月28日,來自21個國家的180位藝術家在長達1316米的柏林牆上,創作了不同主題的繪畫。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有Dimitri Vrubel的《兄弟之吻》。Gunther Schaefer的《祖國》,Gehard Lahr的《柏林-紐約》等,形成了今日的東邊畫廊,同時也是世界最大的露天畫廊。
五、新天鵝堡
新天鵝堡(英語:New Swan Stone Castle、德語:Schloss Neuschwanstein)全名新天鵝石城堡,是19世紀晚期的建築。
位於德國巴伐利亞西南方,鄰近年代較早的高天鵝堡(Schloss Hohenschwangau,又稱舊天鵝堡),距離菲森(Fussen)鎮約4公里,離德國與奧地利邊界不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德國
C. 德國標志性建築有哪些
有新天鵝堡、勃蘭登堡門、科隆大教堂。
勃蘭登堡門(德語:Brandenburger Tor;英語:Brandenburg Gate),位於德國首都柏林市中心菩提樹大街和6月17日大街的交匯處,最初是柏林城牆的一道城門,因通往勃蘭登堡而得名。
現在保存的勃蘭登堡門是一座古典復興建築,由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二世下令於1788年至1791年間建造,以紀念普魯士在七年戰爭取得的勝利。
如果說勃蘭登堡門是柏林的標志,而坐落其上的雕塑更是該門的象徵。由四匹青銅馬拉著的勝利戰車是哥特菲爾德·斯查多1793年的作品。
勃蘭登堡門門頂中央最高處是一尊高約5米的勝利女神銅制雕塑,女神張開身後的翅膀,駕著一輛四馬兩輪戰車面向東側的柏林城內,右手手持帶有橡樹花環的權杖,花環內有一枚鐵十字勛章,花環上站著一隻展翅的鷹鷲,鷹鷲戴著普魯士的皇冠。
雕塑象徵著戰爭勝利,是普魯士雕塑家沙多夫的作品。
D. 德國著名的建築是什麼
德國著名建築:reichstag即帝國大廈、柏林奧林匹克體育場、馬克思廣場、亞歷山大廣場和勃蘭登堡門!
E. 德國有什麼舉世聞名的建築物
--庫爾菲斯滕大街
中央火車站一帶的前西德繁榮大道庫爾菲斯滕大街是柏林的商業和購物中心,百貨公司和商店林立,極為熱鬧。中央火車站外是柏林動植物公園。
--菩提樹大街
是以往東柏林最著名的大街,由勃蘭登堡門沿大道東走至亞歷山大廣場,全長1.5公里,街道兩旁全是古典建築物,如洪堡大學、德國國會大廈、德國歷史博物館和聖母教堂等。
--勃蘭登堡門
位於柏林中心區,為慶祝普魯士王朝經過多年戰爭,終獲得德意志聯邦國統一而興建,是國家統一的標記。東、西德分裂時期,所築起的柏林圍牆便是以這里為起點,是那時進出東、西柏林的通道,如今東、西德合並,它自然成為了國家統一的最重要標記,勃蘭登堡門本身也是一件精緻的藝術品,門上雕塑著4匹駿馬,駿馬拉著兩輛戰車,車上站著勝利女神,栩栩如生。
--蘇兵紀念碑
位於勃蘭登堡門前的大道上,二次世界大戰時,盟軍攻入柏林,這是為紀念第一個蘇兵進入勃蘭登堡門而建的。
--波茨坦廣場
二次大戰前這里是全歐洲最熱鬧的大型廣場之一,後來東、西柏林被分隔,這一帶亦被分隔了。統一後,這一帶又成為了首都的新發展中心,漸漸、恢復昔日的繁榮。
慕尼黑
德國南部最重要的城市,大都市氣息十分濃厚,每年9月底至10月間舉行的啤酒節狂歡豪飲,至今已成了一年一度的世界盛事,每年都吸引大批遊人涌至。
--馬利安廣場
位於市中心,四周古雅建築物林立,是市內居民和遊客休憩的中心點,不時會有街頭藝人在這里表演。
--新市政廳
位於馬利安廣場一帶,建於1909年,屬歌德式設計,外型古典,鍾樓上有活動音樂木偶,每天上午11:00後,會定時報時和表演,大批遊客會聞風而至,在那裡等候。
--聖母大教堂
位於馬利安廣場一帶,建於1488年,是慕尼黑重要的標志之一。歌德式設計的教堂共有兩座分別高99英尺及100英尺的塔樓。內部異常宏偉,歷代主教和王爵的陵寢也置於其內。遊人可登上南塔眺望,慕尼黑的市容一覽無余。
--皇宮
位於麥士瑟廣場之上,那是一整列建於16世紀至19世紀的皇宮建築,包括有主宮殿、馬克西米宮、節日大廳、皇宮博物館、珍寶館、埃及藝術館、州立貨幣收藏館等10個展館,展出1250多件皇室成員的珠寶首飾,極近華麗。
--奧林匹克公園
1972年奧運會的舉行場地,現改成公園,其內的體操館、游泳館、足球場館等,均以高科技的鋼纜和玻璃纖維製成,今日看來依然覺得前衛,當年就更可想而知了。另還有百多公尺高的高塔,遊人可登臨其上,鳥瞰全市景色。
--寶馬車博物館
位於奧林匹克公園隔鄰,是德國著名的寶馬車廠總部,設有一個博物館,展示歷年來寶馬車廠的汽車發展史,以及各款古典和前衛汽車,並在現今的環境展出,有影像、聲控和機械臂的示範等。
--二次世界大戰集中營
位於慕尼黑郊區,是當年希特勒囚禁大量猶太人的集中營。原來的建設已大多被毀,只剩下外牆、大閘和火葬場,現時供人參觀的兩座營房皆為後來重建的,內部陳列了不少當年的珍貴圖片,展示了當年猶太人的受虐情況,令人不忍卒睹。場外操場上還有一個狀似骷髏骨組成的大型雕塑。
--水晶宮
位於市北,始建於1664年,是巴伐利亞統治者的夏季離宮,宮殿以一塊塊方形結構連接而成,包括主皇宮、畫廊及博物館,並有[中國之閣],陳列了不少來自中國的珍貴瓷器,以及一個路易一世籌建的[美女畫廊],共有36幅美女肖像,美艷動人。外圍有花園園林和噴泉,布置得十分精緻。
--新天鵝堡
在富辛市郊5公里的斯華根小鎮,建於1886年至1892年間,是巴伐利亞過往洛域二世的堡壘,建於半山腰之上,遙望透徹如鏡的霍更絲湖,明凈如一個天鵝湖,其外牆全以白色大理石建造,仿似童話世界中的堡壘,美國迪斯尼樂園的堡壘即依此設計。內部有不少廳房,包括殿堂、教堂、圖書館、造幣廠、室內瀑布、人造洞穴,花園,其中有不少是為了欣賞歌劇而設的。
--舊天鵝湖
位於新天鵝湖不遠處,建於1886年,呈黃色,也是洛域二世的堡壘,但沒有新天鵝堡漂亮和有名。
漢堡
漢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9世紀,是個高度工業化的國際大城市,既繁華現代,又有鄉村的景色和氣息,是德國"通往世界的大門"。
說漢堡是一個水上之城,一點也不誇張。旅遊者們來到這里,彷彿置身於義大利的威尼斯或是荷蘭首府阿姆斯特丹。而事實上漢堡的橋可比威尼斯多!這里河岔縱橫,蜿蜒不絕。在陽光明媚的日子,坐上搖椅,穿梭於連綿的波光中,也穿梭於漢堡的歷史和現實:倉儲之城的古風,漢堡港的繁忙,聖保利泊橋的纏綿和Blankness的悠閑,無不使人留連忘返。
法蘭克福
坐落在美因河畔的法蘭克福是德國的金融中心、博覽會城市和通向世界的空中門戶及交通樞紐。同德國的其它城市相比,法蘭克福更具有國際大都會的氣派。作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法蘭克福市的銀行區摩天建築群鱗次櫛比,令人目不暇接。
法蘭克福不僅是世界的一個金融中心,同時它又是一個具有800年歷史傳統的著名的博覽會城市。每年要舉辦約15次大型國際博覽會,如每年春夏兩季舉行的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兩年一度的國?quot;衛生、取暖、空調"專業博覽會;國際服裝紡織品專業博覽會;汽車展覽會;圖書展覽會;烹飪技術展覽會。
--羅馬廣場
位於市中心的廣場,是法蘭克福現代化是市容中,唯一保持中古風貌的地區,附近有不少古典建築。包括舊市政廳,建於15世紀,是一座氣派雄偉的歌德式建築,其階梯狀的人字形屋頂,別具特色,內部掛滿了歷代帝王的肖像畫;帝國大教堂,曾是羅馬帝國國王加冕的聖地;另有巴特羅繆教堂,是法蘭克福一座標志性的教堂,已有600多年歷史,教堂的尖塔高100公尺,十分雄偉,可登上塔頂極目四方;並有羅馬廳和聖古拉舊教堂等。
--歌德故居
位於市中心,德國近代著名詩人及劇作家歌德於1749年在這里出生,其內展出了不少詩人用過的物品,如詩人親筆撰寫的文章手稿等。樓下有廚房用具、傢具、工作室等;2樓是大廳和琴房;3樓是歌德的出生地,有房間、衣櫃等;4樓是歌德的書房,名為[詩人坊],他就在這里完成他的《浮士德》和《少年維特的煩惱》等著名作品。
海德堡
德國西南部小城,毗鄰萊茵河的支流尼卡河,是德國著名的大學城,氣氛寧靜,曾造就歌德等偉大詩人和藝術家的創作靈感,有種隔絕煩囂的文化氣息。
--海德堡城堡
位於市東面的山崗之上,尼卡河畔,建於13世紀,是市內最重要的觀光點。全座古堡以紅磚築成,包含歌德式、巴洛克式和文藝復興式三種建築風格,宏偉非常。城堡包含有防禦城牆、寢宮、宮室,陳列了不少古物,其中大桶堂陳列了世界上最大,容量達221276公升的大酒桶,遊人登臨古堡,可以俯瞰海德堡河岸兩旁的古雅景色,令人心醉。
--海德堡大學
建於1386年的海德堡大學是全市的靈魂,大學廣場一帶,有不少建於18世紀的古典大學建築物,並有一所以前用來囚禁犯規學生的學生監獄。徜徉於古建築群中,有一種走進中世紀文化殿堂的感受。
--哲學家之路
從市集廣場經過古橋到尼卡河另一邊的北岸山丘,山上有一條長長的散步小徑,景色異常優美,當年海德堡大學不少成名的學者均曾在這里散步,著名哲學家黑格爾在海德堡大學任教其間,就常和同事、朋友來這里散步,探討學術問題,名副其實是一條哲學之路。
波恩
波恩是展開在萊茵河畔的一片朴實無華的大學城,規模不大,但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作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臨時首都發展非常快。不過對於音樂愛好者來說,把波恩定義為貝多芬的出生之地,聽起來會更順耳一些吧。
--貝多芬故居紀念館
貝多芬的故居位於火車站不遠處的波恩街20號,公元1770年,著名音樂巨匠貝多芬就在這里出生,3層高的紀念館展出了音樂大師的家史、教堂洗禮證書、半身像、用過的物品、鋼琴、樂譜手稿和紀念品等。
科隆
位於德國西部,萊茵河中游左岸,是德國著名的海港,其歷史悠久,於公元前38年為羅馬人所建,現在卻是一個充滿朝氣的現代化都市。
--科隆大教堂
位於科隆火車站旁,是科隆最重要的標志,舉世聞名,是世界第四大教堂,建築宏偉異常,市內差不多每一個角落都能看到它。科隆大教堂始建於1248年,後來停建,至1880年才告完成,屬歌德式建築,最突出的標記是其雙塔式建築,高約157公尺;黝黑色的牆身滿是精緻的雕塑,使它顯得充滿特色。內部有高聳精緻的拱廊性屋頂,高大石柱、彩窗、壁畫、雕塑等,美輪美奐。遊人可登臨97公尺高的瞭望台俯瞰科隆市。另外,教堂前的大廣場如今成了咖啡座林立、街頭藝人聚集的熱鬧地方。
--羅馬德國博物館
位於教堂的南側,陳列了1世紀至5世紀羅馬時期的各式工藝品和出土文物,還有油畫和現代畫及紀念碑等展品。其中還包括描繪希臘酒神的馬賽克瓷磚地板,面積達74平方公尺,相當壯觀,被視為是曠世傑作。
F. 德國有哪些著名建築
1科隆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Der
Koelner
Dom),位於德國的北萊菌-威斯特清倫州。199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科隆大教堂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科隆大教堂與巴黎聖母院、羅馬聖彼得大教堂並稱為歐洲三大宗教建築。
2東德安全局博物館
位於柏林。原民主德國國家保安機關總部。最後一任部長埃里希。米爾克的辦公室可供遊人參觀。
3林德霍夫城堡
是純正的國王城堡,於1874至1878年間建成,是新天鵝堡主人路德維希二世生前唯一完成且經常居住地皇宮。
4新天鵝堡
這座中世紀風格的古堡建於1869至1886年,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統治時期下令建造的童話一般的皇宮。路德維希二世之死至今都是一個謎。
5弗森市
古老的舊城、高聳的城堡和SanktMang修道院是這里不容錯過的風景。位於山區阿爾格伊Lech河畔的老城海拔808米,是巴伐利亞州最高的城市。
6亞琛大教堂
卡爾大帝統治期間(公元748至814年),亞琛成為帝國的中心。其建造風格效仿拜占庭帝國的東羅馬教堂。
7浪漫之路
以維爾茨堡(Würzburg)為起點的浪漫之路直至阿爾卑斯山腳全長366公里,沿途無數城堡,名勝古跡使遊客目不暇接
G. 德國有哪些名勝古跡
一、勃蘭登堡門,位於德國首都柏林的市中心,最初是柏林城牆的一道城門,因通往勃萊登堡而得名。現在保存的勃萊登堡門是一座古典復興建築,由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二世下令於1788年至1791年間建造,以紀念普魯士在七年戰爭取得的勝利。
二、無憂宮(Sanssouci Palace)是18世紀德意志王宮和園林,位於德國波茨坦市北郊,為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模仿法國凡爾賽宮所建。宮名取自法文的「無憂」或「莫愁」。整個王宮及園林面積為90公頃 ,因建於一個沙丘上,故又稱「沙丘上的宮殿」。無憂宮是18世紀德國建築藝術的精華,全部建築工程延續時間達50年之久。雖經戰爭,但從未遭受炮火的轟擊,至今仍保存十分完好。
三、科隆大教堂(Kölner Dom,全名Hohe Domkirche St. Peter und Maria),是位於德國科隆的一座天主教主教座堂,是科隆市的標志性建築物。
在所有教堂中,它的高度居德國第二(僅次於烏爾姆市的烏爾姆大教堂),世界第三。論規模,它是歐洲北部最大的教堂。集宏偉與細膩於一身,它被譽為哥特式教堂建築中最完美的典範。它始建於1248年,工程時斷時續,至1880年才由德皇威廉一世宣告完工,耗時超過600年,至今仍修繕工程不斷。
四、新天鵝堡(英語:New Swan Stone Castle、德語:Schloss Neuschwanstein)全名新天鵝石城堡,是19世紀晚期的建築,位於德國巴伐利亞西南方,鄰近年代較早的高天鵝堡(Schloss Hohenschwangau,又稱舊天鵝堡),距離菲森(Fussen)鎮約4公里,離德國與奧地利邊界不遠。
五、柏林牆(德語:Berliner Mauer;英語:Berlin Wall;俄語:Берлинская стена),正式名稱為反法西斯防衛牆(德語: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簡稱「民主德國」或「東德」)在己方領土上建立環繞西柏林邊境的邊防系統,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國(含首都東柏林)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簡稱「聯邦德國」或「西德」)所屬的西柏林之間人員的自由往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勃蘭登堡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無憂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科隆大教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新天鵝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柏林牆
H. 德國有什麼地標性的建築
勃蘭登堡門,位於德國首都柏林的市中心,最初是柏林城牆的的一道城門,因通往勃蘭登堡而得名。現在保存的勃蘭登堡門是一座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由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二世下令於1788年至1791年間建造,以紀念普魯士在七年戰爭取得的勝利。自滑鐵盧戰役以後,勃蘭登堡門逐步成為柏林的象徵,也是德國國家的標志。 科隆大教堂,始建於1248年,一直到1880建成,經過了七個世紀,它先後的建築者都持有同樣的信仰,而且絕對忠誠於原定計劃。它以輕盈,雅緻著稱於世,是中世紀歐洲哥特式建築藝術的代表作,也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建築。 新天鵝城堡,又名「白雪公主城堡」,是座白牆藍頂的神話城堡,坐落在阿爾卑斯山脈,它就像從童話里搬出來的一座城堡。這座城堡由於白色城堡聳立在高高的山上,其四周環山和湖泊,所以一年四季,風光各異。
I. 德國有什麼標志性建築
新天鵝堡:(英語:New Swan Stone Castle、德語:Schloss Neuschwanstein)全名新天鵝石城堡,是19世紀晚期的建築,位於德國巴伐利亞西南方,鄰近年代較早的高天鵝堡(Schloss Hohenschwangau,又稱舊天鵝堡),距離菲森(Fussen)鎮約4公里,離德國與奧地利邊界不遠。
(9)德國出名的建築物是什麼擴展閱讀
德國的地形變化多端,有連綿起伏的山巒,高原台地,丘陵,有秀麗動人的湖畔,及遼闊寬廣的平原。整個德國的地形可以分為五個具有不同特徵的區域:北德低地、中等山脈隆起地帶、西南部中等山脈梯形地帶、南部阿爾卑斯前沿地帶和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區。
德國行政區劃分為聯邦、州、市鎮三級,共有16個州,12229個市鎮。各州的名稱是:巴登-符騰堡州、巴伐利亞州、柏林市、勃蘭登堡州、不來梅市、漢堡市、黑森州、梅克倫堡-前波莫瑞州、下薩克森州、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萊茵蘭-普法爾茨州、薩爾州、薩克森州、薩克森-安哈特州、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和圖林根州。其中柏林、不來梅和漢堡為市州。
德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其社會保障制度完善,國民具有極高的生活水平。以汽車和精密機床為代表的高端製造業,也是德國的重要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