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概括的德國崛起歷程300字
1,17世紀的德國,分裂成300多個邦國和1000多個騎士領,封建諸侯割據
2,普魯士在18世紀崛起,為德國帶來新的活力,並與奧地利爭雄
3,拿破崙在19世紀初崛起,打敗普奧,統治半個德意志,摧毀當地的封建制度,帶來先進法典和生產力。而普魯士也在拿破崙壓迫下卧薪嘗膽,實行了改革。拿破崙被打垮後,德意志尤其是普魯士的狀況比之前好了不少,但仍分裂成30多個邦國,其中最大的奧地利並不熱衷於統一。
4,19世紀前半葉,普魯士建立關稅同盟,把大部分德意志邦國從經濟上綁在一起。1848年革命雖然被鎮壓,讓統一的呼聲更高。
5,19世紀後期俾斯麥上台後,通過三次戰爭,打敗奧地利、法國,建立了以普魯士為中心的德意志帝國,並大力發展經濟、政黨制度,德意志開始騰飛。
6,19世紀末威廉二世繼位後趕走俾斯麥,瘋狂擴張,引發1914年一戰,1918年德國遭到戰敗和宰割。
7,1919年建立的魏瑪共和國,根基薄弱,始終處於內斗之中。30年代希特勒上台,開始建立納粹獨裁,並在30年代末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8,二戰戰敗,德國被四大盟國佔領,由於冷戰更分裂成東西德兩國,飽受其苦。這其中,西德總理阿登納一面與蘇聯和解,一面與法國化解舊怨,建立法德同盟,成為後來歐共體基礎。
9,到勃蘭特擔任總理是,西德主動與東方各國建交,同時經濟不斷發展
10,90年代,借著蘇東變色,兩德統一,至此成為歐洲的領導人物
Ⅱ 德國是什麼時候建國的
公元前境內就居住著日耳曼人。公元2-3世紀逐漸形成部落。10世紀形成德意志早期封建國家。13世紀中期走向封建割據。18世紀初奧地利和普魯士崛起,根據1815年維也納會議,組成了德意志邦聯,1848年德國各地爆發革命,普魯士於1866年的「七星期戰爭」中擊敗奧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聯邦,1871年統一的德意志帝國建立。該帝國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因戰敗而宣告崩潰。1919年2月德意志建立魏瑪共和國。1933年希特勒上台實行獨裁統治。 德國於1939年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1945年5月8日德國戰敗投降。戰後,根據雅爾塔協定和波茨坦協定,德國分別由美、英、法、蘇四國佔領,並由四國組成盟國管制委員會接管德國最高權力。柏林市也劃分成4個佔領區。1948年6月,美、英、法三國佔領區合並。翌年5月23日,合並後的西部佔領區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同年10月7日,東部的蘇占區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德國從此正式分裂為兩個主權國家。 德國作為一個地理單元在歷史上曾經幾經分裂,最近的一次分裂是上個世紀的四十年代末,當時德國分裂為東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國,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FRG)、西德(德意志聯邦共和國,The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 GDR)兩個國家。並於1990年10月3日再次統一。 古代歷史 德意志民族的產生是一個延續了許多世紀的過程。一般認為,德國歷史開始於公元919年。在這一年,薩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取得了東法蘭克王國王位,建立了德意志王國。亨利一世的兒子鄂圖一世繼承王位後為了取得所謂上帝授予的皇權,於公元962年強迫教皇約翰十世在羅馬給他加冕,稱為「羅馬皇帝」,德意志王國便稱為「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史稱「德意志第一帝國」。神聖羅馬帝國始終不是一個中央集權的統一國家。隨著地方封建勢力日益強大,皇帝的權力便不斷衰落,形成了不少的邦國。在這四分五裂的帝國中,最大的兩個邦國是普魯士和奧地利。 近代歷史 在17-18世紀時,它們都發展成為當時歐洲大陸的強國。19世紀初,當拿破崙佔領德意志時,取消了德意志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稱號,有名無實的神聖羅馬帝國就不復存在了。19世紀後半期,普魯士通過三次王朝戰爭,實現了德國在普魯士控制下的統一。1864年對丹麥戰爭後,普魯士和奧地利迫使丹麥割讓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地區。在1866年普魯士和奧地利的戰爭中,奧地利敗北,於是奧地利不得不脫離德意志邦聯。德意志邦聯解體後,代之而起的是包括美因河以北所有各邦在內的、由普魯士主導的北德邦聯。普魯士在1870年爆發的普法戰爭中擊敗法國,翌年1月18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加冕為德意志皇帝,是為「德意志第二帝國」,這是德國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統一。1914年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德國的失敗和德意志帝國的瓦解而告終。戰爭也導致德國第一次建立了聯邦共和國,史稱「魏瑪共和國」。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建立了法西斯獨裁統治,宣告了魏瑪共和國的終結。這個由希特勒統治的法西斯德國號稱「德意志第三帝國」。1939年3月法西斯德國軍隊開進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1日,德軍進軍波蘭,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麻煩採納,謝謝!
Ⅲ 一戰中德國是如何崛起的
這個其實還是英美等戰勝國促使的,德國的崛起以希特勒上台為標志,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戰敗後的德國雖然有著完整的工業體系,但卻根本無法恢復經濟,面臨巨大的戰爭賠款,道威斯計劃得以出台,英美等國通過幫助德國恢復經濟來保證戰爭賠款;第二階段,經濟大蕭條爆發,希特勒上台,德國在其手中最終完成崛起。所謂的道威斯計劃,其實就是英美等國以恢復德國經濟的辦法,保證德國有能力償還戰爭賠款
Ⅳ 德國什麼時候崛起的,那時候英法在幹嘛
1、第二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是指19世紀中期,歐洲國家和美國、日本的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進了經濟的發展。19世紀60年代後期,開始第二次工業革命。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科技和生產力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資本主義生產的社會化大大加強,壟斷組織應運而生。
2、德國大約就在這個時代崛起的,英國那時候正是國家的巔峰,例如:
1 8 9 7年閱艦式的時候皇家海軍有1 6 5艘軍艦,共有21艘戰列艦和44艘巡洋艦受閱,他們的名字就顯示出一個世界帝國的自信:勝利號,聲望號,強盛號,可畏號,尊嚴號和戰神號。這場壯觀且帶有威 懾力的閱艦式既是給盟國也是給敵國看的,讓他們了解大英帝國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如此龐大艦隊的集結並不需要從保衛地中海以及帝國其他海運線的分艦隊中抽 調一艘船隻。
而那時候,德國只有老舊的6艘薩克森級鐵甲艦(即定遠級 改進型),那時候的德國只有陸軍,沒有海軍,根本無法對英國構成威脅!
3、當時的英國是真正的日不落帝國,英國號稱兩洋海軍,即海軍實力等於第二第三兩個國家的總和!而法國是第二海軍強國!另外,那個時候,德國有一位最出名的宰相——俾斯麥!
Ⅳ 德國作為支配國家在19世紀末是如何在歐洲崛起的
德意志的統一:
19世紀五六十年代,德意志資本主義經濟已得到迅猛發展,德意志已從落後的農業國發展成為工業化國家。1870年,其工業生產已超過法國,躍居世界第二位。國家的分裂狀況已成為阻礙德意志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的嚴重障礙。在統一已成為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時,1862年,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麥為宰相,開始了統一德意志的進程。俾斯麥實施「鐵血政策」,通過三次王朝戰爭統一了德意志。
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的內容:
① 行政權:憲法規定德國是聯邦國家,其中普魯士王國占特殊地位;皇帝和宰相是帝國國家制度的中軸,權力極大;議會並無實權;規定了軍事警察制度。
② 立法權:議會實行兩院制。聯邦議會(相當於上議院),權力巨大,議長為帝國宰相,議員由君主任命,負責法律的審批。帝國議會(相當於下議院),權力較小,具有立法權,但任何法案必須經過聯邦議會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按普遍、平等的選舉法選舉產生。無行政監督權。
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的作用
①德國資產階級性質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確立;
②德國社會的一大進步;
③有利於德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並使德國躋身世界強國之列;
④帶有濃厚的封建性、軍事性色彩。
Ⅵ 德國是什麼時候健立的歷代皇帝都是誰有沒有被qien略過
日耳曼一詞來自拉丁文日耳曼尼亞,尤利烏斯·凱撒以日耳曼尼亞稱呼萊茵河右岸的各個部落,日耳曼尼亞紀載於西元100年的《日耳曼尼亞志》。而德文中的德國(Deutschland,德意志人的土地,起初為diutisciu land)來自deutsch,由古高地德語的diutisc(大眾的,指屬於diot或diota"人"的)一詞而來,該詞最初用以區別源自拉丁文及羅曼語族的地方話。diutisc一詞依序來自原始日耳曼語的þiudiskaz(大眾的),þiudiskaz又來自於þeudō,þeudō又承繼自原始印歐語的tewtéh(人)。
公元前境內就居住著日耳曼人。公元2-3世紀逐漸形成部落。843年德意志從法蘭克帝國分裂出來,962年建立神聖羅馬帝國。通過長期的對外征服,神聖羅馬帝國佔領了捷克、義大利北部和波蘭西部,並遠征俄羅斯、匈牙利。13世紀中期走向封建割據。1806年7月12日,通過簽署萊茵邦聯條約(德語:Rheinbundakte),16個在法國保護下,包括列支敦斯登、巴伐利亞、符騰堡和巴登在內的萊茵河兩岸的德意志南部、中西部邦國,脫離了神聖羅馬帝國,建立了一個新的政治聯合體「萊茵邦聯」。邦聯在法蘭克福設兩院制議會,推選拿破崙為保護人,並由拿破崙支配邦聯的外交和軍事;協議同時規定,在發生戰爭時,邦聯有義務向其保護人拿破崙提供一定數量的軍隊。8月6日,已自稱奧地利皇帝的弗朗茨一世(即神聖羅馬帝國的弗朗茨二世)被迫宣布放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稱號,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在接著的數年,又增多23個邦國加入;弗朗茨一世的哈布斯堡王朝只能夠統治帝國剩下的領土奧地利。德意志地區內只有奧地利、普魯士、丹麥控制的荷爾斯泰因和瑞典的波美拉尼亞地區未有加入邦聯,而且不計算並入法國的萊茵河西岸和艾爾福特。
德意志統一
18世紀初普魯士崛起,根據1815年維也納會議,組成了德意志邦聯,1848年德國各地爆發革命,普魯士首相俾斯麥領導了艱苦卓絕的軍事和外交斗爭,普魯士於1866年的「七星期戰爭」中擊敗奧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聯邦,1871年統一的德意志帝國建立。德意志完成了以普魯士為主體的統一。
Ⅶ 德國崛起三大歷史事件
普法戰爭。第二次工業革命。前者統一德國,後者發展德國
Ⅷ 二戰之前德國如何崛起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是戰敗國,然而從一戰結束的1918年到二戰開始的1939年,短短20年的時間竟然還能發起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是如何崛起如此之快的!?
我們一起來看看德國當時所經歷4大最重要的時間點:
1、1929全球經濟大蕭條
Ⅸ 德國在19世紀中後期迅速崛起的原因。
① 19世紀70年代德意志統一事業的完成,掃除了德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道路上的重要障礙。
② 德國統一後採取了一系列有利於經濟發展的措施,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③ 19世紀70年代開始的第二次工業革命極大地推動德國經濟的發展
④ 19世紀後期在鎮壓工人運動的同時,推行福利化的社會政策,有利於社會的穩定。
⑤ 對外推行穩健的「均勢外交」政策,為德國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國際環境。
Ⅹ 二戰後,日本,西歐,德國分別是什麼時候崛起的,並逐
德國在六十年代經濟崛起,89年兩德統一後更是成為歐盟的核心主導力量。日本在七十年代依靠教育和貿易立國,超過德國成為繼美國之後的第二大經濟體。西歐在接受馬歇爾計劃援助之後,在五六十年代相繼成立了煤鋼共同體、經濟共同體和原子能共同體,最後合並為歐洲共同體,進而在93年演變為歐盟。歐盟的主導國家是英法德三國,德國和法國經常與美國不是一個調,比如伊拉克戰爭和近期的敘利亞危機,法德在某種程度上都是美國的制約力量。當然,他們的共同利益要遠遠大於齟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