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大德國寶一角多少米

大德國寶一角多少米

發布時間:2022-06-29 05:10:18

⑴ 古幣50大珍都是哪些

中國古錢五十珍:
1、 橋足半釿布:戰國時期鑄幣。系從空首布演化而來,因其錢文多鑄有貨幣單位「釿」字而得名。
2、 三孔布:圓足布之一種。因其首部和兩足部各有一小孔而得名。這種布幣發現極少,所見面文有二十餘種,背文紀值,分「兩」和「十二朱」等。
3、 博山刀:齊明刀之一種。燕昭王二十八年至齊襄王五年(前284-前279),燕國攻佔齊大片領土時鑄。
4、 晉陽匕:即圓首刀,戰國時期鑄幣,又稱直刀、趙刀。形體輕薄,錢文有「甘丹化」、「甘丹」、「白人化」、「白人」、「白化」、「王化」、「城」等十幾種,多出於今河北、山西、內蒙古等地。「成白」又釋作「成帛」,河北靈壽戰國中山故都城址曾出土這種刀幣的錢范,可證其鑄地。
5、 齊六字刀:齊刀,戰國時期齊國鑄行的「齊返邦長大化」、「齊大化」、「齊之大化」、「即墨之大化」、「即墨大化」、「安陽之大化」等刀幣的總稱。除此之外,一般將「莒邦」等殘刀亦歸入齊刀范圍。
6、 東周、西周(圜錢):又稱「環錢」,戰國時鑄幣。形制為圓形圓孔,源於玉壁或紡輪,主要流通於三晉地區。
7、 共屯赤金(圜錢):又稱「環錢」,戰國時鑄幣。形制為圓形圓孔,源於玉壁或紡輪,主要流通於三晉地區。
8、 壯泉四十:新莽錢,始建國二年(10)鑄。「六泉」指規則直一、么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壯泉四十、大泉五十,「十布」指小布一百、么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壯布七百、弟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黃千。其中規則直一在始建國元年(9)已鑄,大泉五十則在西漢居攝二年(7)已鑄,始建國元年(9)又鑄。
9、 國寶金匱直萬:新莽時鑄錢。上部方孔圓形,有直讀「國寶金匱」;下部方形,「直萬」兩字直書於兩豎紋之間。傳世僅兩枚。
10、 大泉五千:三國吳錢,史志無載。近年曾有出土。
11、 太夏、真興:夏赫連勃勃真興年間(419-475)鑄錢。錢文隸書,面重郭,存世極少。
12、 永光:南朝宋前廢帝永光元年(465)鑄錢。形制薄小,重二銖,存世極少。
13、 景和:南朝宋前廢帝景和元年(465)鑄錢。重二銖,錢形薄小,存世極少。
14、 咸通玄寶:唐錢。咸通十一年(870)桂陽監錢官王彤所鑄,尋即廢止,存世極罕。
15、 開平通寶、元寶:梁錢。開平是五代梁朱溫年號(907-911),存世僅通寶、元寶大銅錢各一枚,對其真偽錢幣界看法不同。另有開平元寶鉛質小錢,系南漢劉隱奉梁正朔而鑄。
16、 天成元寶:五代後唐錢。天成年間(926-930)鑄。
17、 永平元寶:前蜀錢。永平年間(911-915)鑄,存世極罕。
18 、天德重寶:閩錢。天德年間鑄,有銅、鐵兩種,當百使用,背穿上「殷」字,以紀國號。
19、 天策府寶:楚錢。馬殷受梁封天策上將軍,建天策府,於乾化元年(911)鑄天策府寶,有銅、鐵兩種。據《十國紀年》載,當時城中行用鐵錢,城外使用銅錢。其所指城中城外可能是指境內境外。銅錢又有背龍及鎏金等品。
20 、乾封泉寶(楚):楚馬殷所鑄大錢。有銅、鐵二種,背有天、策、天府、天策、策府等字,銅錢數量少於鐵錢,錢文隸書,與唐高宗乾封泉寶不同。
21、 廣政通寶:後蜀錢。孟昶廣政年間(938-965)鑄,有銅、鐵、鉛三種平錢。
22、 大蜀通寶:後蜀錢。錢文形制與廣政通寶接近。存世極罕。
23 、保大元寶(背天):南唐錢。李璟保大年間(943-957)鑄,背上「天」字,形制厚重,存世極少。
24、 永通泉貨:南唐錢。顯德五年(958),李璟鑄永通泉貨大錢,以一當十,錢文有篆、隸兩種,篆書者較薄小,為後期的減重錢。
25、 大齊通寶:南唐錢。此錢真品僅發現二枚,因其文字形制與大唐通寶接近,所以定為南唐開國者徐知誥升元元年(937)建國號大齊時所鑄。一說為南唐後期鑄大唐通寶時所鑄。
26、建炎元寶:南宋高宗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鑄。「建炎元寶」鑄造量極少,錢文篆書,隸書成對,同時期高宗尚鑄造有「建炎通寶」,「建炎重寶」,皆罕見,為古錢大珍。
27、至寧元寶:P金代衛紹王至寧元年(公元1213)鑄造。存世僅有一枚折五型銅錢孤品,書體與北宋崇寧小平楷書相似。珍罕無定價。
28、大宋通寶(當拾):南宋大錢 大宋通寶當拾 直徑一般:52MM.厚:3MM
29、貞佑通寶、元寶:鑄期:宣宗貞佑年間(1213-1216年)特徵通寶,小平,錢文真書順讀。元寶小平,錢文真書旋讀。 貞佑元寶,早年流入日本(日本平島春水藏) 國內僅發現此一枚。
30、臨安府行用銅質錢牌:臨安府行用銅質錢牌(俗稱「垮牌」),是一種獨特的品種臨安府行用銅質錢牌,系南宋末年宋理宗淳衤右年間(1241—1252年)所鑄。
31、大朝通寶:蒙古汗國在改稱元以前稱大朝時(公元1227年)鑄。錢文楷書,直讀,光背無文。有銀質、銅質兩種,均為小平錢, 存世極少,銅質更罕見。屬中國古泉五十名珍。
32、乾亨通寶:五代十國時期南漢 劉龔政權乾亨元年(公元917)鑄造。一般製作不精,文字內多流銅,極少見。另有「乾亨重寶」銅錢。
33、天顯通寶:天顯通寶隸書小平光背 無定價 遼太宗天顯年間鑄,據內蒙出土:徑2.38厘米,重2.7克。文字自然,頗具遼錢風韻,隸書體旋讀,傳世甚罕。太宗天顯年間(947-950年)鑄,僅發現1枚孤品,該錢已流入日本。
34、中統元寶:元世祖忽必烈中統年間(公元1260-1264年)鑄行。錢文楷、篆二體,直或旋讀。背可見星紋,平錢。
35、永安一十、五百、一千:,五代十國時期盤踞幽州的劉仁恭,劉守光父子所鑄造,永安一十有銅鐵兩種銅錢存世量極少,價格極高,,永安五百有銅鐵兩種,銅錢存世僅孤品,古錢之大珍。鐵錢存世也已屈指可數,價格頗高。此外「永安五百」面文形制獨特,按照右左上下順序讀,永安一千有銅鐵兩種,銅錢存世量極少,價格極高,為古錢珍品。
36、應歷通寶:遼國穆宗皇帝應歷年間鑄造(公元951~969),錢文粗糙,制式為小平,現存世僅有數枚。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一。遼代應歷通寶,直徑23.5mm,位列古泉五十名珍之一,珍罕,美品。
37、大元國寶:元朝 元武宗至大年間(公元1308~1311年)鑄造。文字形制極為精美,有以孤品背龍紋者尤其精緻,疑為開爐試鑄樣錢。另有鉛錢孤品,系雕母。
38、建國通寶:北宋 宋徽宗 趙佶有 建中靖國 年號,但建國通寶僅有篆書,楷書 小平 對錢各一,其中篆書錢銅色金黃,狹穿大字,面帶黑斑及松花綠銹。
39、保寧通寶:遼代遼景宗耶律賢保寧年間(969-978)的鑄幣,是古泉五十名珍之一,存世量極少,版式有大字、小字、寬緣、細緣、狹穿、廣穿、背月紋等區別。其錢文右旋讀,書體隸兼八分,渾厚樸拙,古意盎然,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可謂影響了整個遼一代錢風。目前,根據相關資料、圖譜及所見所聞,保寧通寶平錢的統計存量大約在數十枚之內,是遼錢中的稀見品之一。
40、至正之寶:元朝順帝至正年間(公元1341-1368)鑄造.均為大錢,用以代表交鈔與紙幣並行。
41、聖宋通寶:直徑2.4厘米,穿0.65厘米,厚0.1厘米。錢幣完整,未見拼接、挖補、改刻的痕跡,應當是一枚真品古錢。「聖宋通寶」行書旋讀,字體與行書聖宋元寶相同,只是「元」作「通」。背右下角現一斜月,左側邊郭有一個直徑0.1厘米的圓形深孔,形態較規則,似乎是用作定位用。宋徽宗趙佶於崇寧二年(1103年)鑄聖宋通寶,行、篆二體,以一當五,崇寧三年(1104年)乃止。聖宋通寶錢行世只有8個月,世間所見甚少。
42、貞觀寶錢(西夏文):西夏崇慶貞觀年間(公元1101~1113年)鑄造,形制為小平錢,直徑2.5CM。錢形較大。目前存世僅有一枚,極其珍貴。
43、天啟通寶:背面有字的天啟通寶是明代的,明光宗未鑄錢,因其在位僅數月,未及鑄錢,其子明熹宗於天啟元年先補鑄其父年號「泰昌」錢,稱「泰昌通寶」。
44、靖康通寶:「靖康通寶」、「靖康元寶」是北宋 宋欽宗時期鑄造的,他在位16個月就被擄往北方。因此,「靖康」錢鑄量很少,「靖康通寶」更為罕見,屬國家一級文物。
45、天國通寶:天國背通寶當十是太平天國建都南京後第一批試鑄的通用錢幣,因不久即改鑄太平天國聖寶錢而屬臨時過渡性的錢幣,因此鑄額有限而十分罕見.
46、應運元寶:"應運元寶"銅錢,系北宋淳化年間李順起義所鑄起義軍錢,
47、皇統元寶:金代錢幣,皇統年間(1141-1149年)鑄造,製作極為精美。存世不多枚皇統元寶篆書孤品。
48、應感通寶:北宋時,李順於994年發動農民起義,攻克成都,建元應運。曾鑄應運元寶。李順死後,部下又鑄應感通寶,存世皆罕。
49、崇慶元寶、通寶:崇慶元寶為金衛紹王崇慶年間(公元1212年)所鑄,由青銅鑄造。有元寶、通寶兩種。元寶為篆書當五大錢(即折五,直徑為3.5厘米);通寶有小平、折二兩種,錢文仿瘦金體所制。崇慶元寶傳世極少,有書籍稱其為「孤品」,實際上據了解目前全國保存有五六枚真品。崇慶元寶史志不載。唯遼中出土一枚孤品,大如折五,形制與文字近似泰和重寶。「崇慶元寶」四字作玉筋篆,旋讀,光背無文。錢體銅色青白,製作精整,文字秀美,仿崇寧錢制,然仔細推敲仍不免匠氣。近代京滬諸多泉家皆審為贗品,而錢幣學家鄭家相以為當屬金泉。
50、元德重寶:西夏崇宗皇帝元德年間(公元1119-1127)鑄造。版式為折二型錢。錢文楷書,直徑一般為2.7厘米。今存世僅有兩三枚,珍罕無定價。崇宗皇帝朝另鑄造有「元德通寶」錢。

⑵ 陝西有什麼著名的寺廟

大慈恩寺

聞名於世的大雁塔所在的寺院就是大慈恩寺,唐代長安的四大譯經場之一,始建於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迄今已有1350餘年的歷史,當時是太子李治為了追念他的母親文德皇後而建。唐玄奘曾在大慈恩寺主持寺務,領管佛經譯場,創立佛教宗派,寺內的大雁塔也是他親自督造的。

廣仁寺

廣仁寺是陝西省唯一的藏傳佛教寺院,公元1703年由清聖祖康熙皇帝敕建,並且親自題寫匾額「廣仁寺」,建成後,歷界青、藏地區的活佛、喇嘛上京,均在此住寺瞻禮。

香積寺

香積寺建於唐高宗永隆二年,為凈土宗祖庭,歷經千年風雨,古塔巍峨,寺院清幽,雕梁畫棟,流丹溢彩,法像庄嚴,引得國內外的遊人、居士、高僧大德的頂禮膜拜。

⑶ 青島大德國寶的存世量多嗎

存世量不是很多。
大德國寶在錢幣市場上的價值很珍貴,不是想收藏就能收藏的,青島的大德國寶存量也不是特別多,很稀有。
青島大德國寶幣為圓形無孔,錢文外圈為防偽作用的點點圓珠。正面中央圓內有上下右左對讀錢文大德國寶四字,圓外上方為青島兩字。

⑷ deutsch kiautschou gebiet是什麼意思

"deutsch kiautschou gebiet" 是德文,意思為德屬膠洲半島。這里涉及到了一段列強侵華史了,我簡單說一下,你有空可以搜索更多資料進一步了解。

山東膠洲半島在1898-1914年於德國殖民地,英文可以是「Kiaochou」而德文則為「Kiautschou」。19世紀末,隨著西方列強,帝國主義的不斷壯大,西方許多國家便考慮到海外建立殖民地。當時中國的山東半島是個理想的地理位置——建立海軍基地。由於當時我國政府的無能,所以……

⑸ 都是很大的廟宇,京都五大寺院分別叫什麼

金閣寺、東福寺、天龍寺、大德寺、清水寺。

1、金閣寺

金閣寺又名鹿苑寺(ろくおんじ),是位於日本京都市北區的臨濟宗相國寺派的寺院。其中,內外都貼滿了金箔的三層樓閣建築(舍利殿)也被稱為金閣,包括舍利殿在內的寺院整體也被稱為金閣寺(きんかくじ)。該寺為相國寺的山外塔頭寺院。

2、東福寺

日本東福寺是京都最大的禪寺,臨濟宗東福寺派的總院,佔地面積達到20萬平方米。連年戰爭及1881年的火災,將其佛堂、法堂、廚房、住房一並燒毀,其後逐次重建。寺內的通天橋是觀賞紅葉的景區。全寺有25座塔,現存最古老的山門是國家級珍貴文物。

3、天龍寺

日本京都天龍寺最早是平安時代檀林寺的遺跡,到了鐮倉時代末期修建龜山離宮的北殿,其後為了紀念與醍醐天皇一起戰死的兵將們,在貞和元年(1345年)營建了寺院。最初被稱為歷應寺,歷應2年(1339年)被改成為禪寺。是足利尊氏將軍為供養醍醐天皇而建的。

寺內的庭園借龜山和嵐山之景,將貴族文化的優雅和禪宗的玄妙融為一體。天龍寺是世界文化遺產,是京都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

4、大德寺

大德寺(だいとくじ)創建於日本鐮倉年間(公元1325年),位於今日本國京都市北區,是洛北最大的寺院,也是禪宗文化中心之一,其中尤以茶道文化而聞名。大燈國師為開山祖師。後經戰亂被焚。著名的一休大師(聰明的一休)經過幾十年的漂泊布教後,以80歲的高齡任大德寺的主持,重建了大德寺。

5、清水寺

清水寺位於京都東部音羽山的山腰,始建於778年,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曾數次被燒毀並重建,後於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本堂前懸空的清水舞台是日本國寶級文物,四周綠樹環抱,春季時櫻花爛漫,是京都的賞櫻名所之一,秋季時紅楓颯爽,又是賞楓勝地。清水寺的茶藝名列京都之首。


(5)大德國寶一角多少米擴展閱讀

相傳慈恩大師是唐僧玄奘在日本的第一個弟子。現存清水寺為西元1633年由德川家光捐資重修的。原屬法相宗,現自立為大本山北法相宗。

清水寺與金閣寺(鹿苑寺),嵐山等是京都最為著名的名勝古跡,四季朝拜者不斷。

另與石山寺(滋賀縣大津市),長谷寺(奈良縣櫻井市)等自古以來做為日本為數不多的觀音靈地而聞名,平安時代以來,經常出現於日本文學作品當中。

1994年,作為古京都文化遺產的一部登錄於世界遺產名錄上。是西國三十三個所(在關西地區參拜33所觀音廟的巡訪活動)中第16所寺廟。

清水寺因寺中清水而得名,順著奧院的石階而下便是音羽瀑布,清泉一分為三,分別代表長壽,健康,智慧,被視為具有神奇力量,遊客路經此地一定會來喝上一口水,據說可預防疾病及災厄. 相傳延鎮上人於778年在此開山後,由大將軍坡上田村麻呂於798年興建。

⑹ 元成宗大德五年制瓷器值錢嗎

當然值錢了,如果是大件清花就是國寶了。

⑺ 山西佛光寺的建築特點

山西佛光寺的建築特點:為襯托佛像的高大,建築者有意將佛像伸出柱身,使佛像的背光與後柱頭的懸挑和天花板的傾斜一致,從而實現佛像與建築空間的緊密結合。

此外,天花板上部密集的內外凹槽與簡明扼要的亮堂、斗拱與精緻的背光形成強烈對比,充分體現了唐代建築藝術處理空曠空間的特點所在。

僅大殿內的佛壇上就有主像5尊,脅侍24尊,羅漢500尊(後部分毀損)。這些塑像布局合理,姿態統一,臉型厚重圓潤,栩栩如生,線條自然流暢。現存的十平方米的唐代壁畫在大殿中描繪了佛教故事。

其中右次間內柱前額上的橫幅,富有唐朝特色,而面部特徵和胡須筆法則保留了漢畫的風格。大殿左右四根梁下,有唐人題詞,清晰有力。佛光寺的敦煌五代壁畫《五台山圖》中繪有五台山大佛光寺的圖像。1961年,國務院公布佛光寺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大德國寶一角多少米擴展閱讀:

山西佛光寺的歷史概況:

始建於北魏孝文帝時期(471—499年),隋唐興盛,影響遠及日本。原有彌勒大閣,寬七間,高約32米。

唐武宗於會昌五年(公元845年)禁止佛教,寺宇被毀;宣宗繼位後復佛法,至大中十一年(857年)重建。

清末普賢殿焚毀。

民國初年增築窯洞和南北廂房,始成今日規模。

⑻ 中國15件最頂級國寶

中國有著十分悠久的文明,這幾千年的傳承不只是文化的傳承,更是各類珍貴的寶物的傳承。記得之前為大家介紹過日本十大傳世國寶,下面和探秘志一起看看咱們中國的各大寶貝吧。

中國十大國寶級文物

1、司母戊大方鼎

司母戊大方鼎也被稱之為後母戊大方鼎,它是在商後期被鑄造出來的。這個龐大的青銅器高度為133厘米,重量更是達到了832.84公斤,是不可多得的珍貴財富,進入中國十大國寶級文物行列也是可以理解的。

2、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這個寶貝雖然名字有點復雜,但是整體來看相當漂亮。這是漢代蜀地織錦護臂,這個也是中國的一級文物,在中國禁止出國的64件國寶中也占據一席之地。這個珍貴的寶物目前被放置在新疆博物館中。

3、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一直都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作品,這幅畫的主要內容是宋代的街口情景,這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的優秀畫作。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之前有傳聞說清明上河圖價值100億,這個說法當然是假的,因為這是中國國寶,是不允許拍賣的。

4、馬踏飛燕

馬踏飛燕在1969年成功出土,這是甘肅省武威市雷台漢墓中的陪葬品,目前被安放在甘肅省博物館。馬踏飛燕自從出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中國古代高超手藝的代表作品。

5、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在1986年成功出土,整體長度大約為1.76米,居然是用2008塊玉片用金絲編制而成,所以這個名字也因此而來。這是一款十分精緻美麗的寶物,出土之後,甚至有人好奇金縷玉衣裡面有人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裡面就是空的。

6、太陽神鳥金飾

太陽神鳥金飾整體相當耀眼,在1976年成功在陝西出土。這是是商周時期的金器,主要是圓形的,身體非常薄,圖案還是鏤空的,設計巧妙十分漂亮。

7、真珠舍利寶幢

真珠舍利寶幢是宋代時期的物品,高度為122.6厘米,主要是用楠木製作而成的,設計方面相當的巧妙,鏤雕的技術也十分精湛,不愧進入中國十大國寶級文物之中。

8、搖錢樹

搖錢樹是東漢時期的東西,1990年在四川成功出土,它的高度為198厘米,整體是一顆相當完整的樹木。幾大部件都十分精妙,設計不錯。

9、長信宮燈

長信宮燈是中國漢代的青銅器作品,宮燈燈體就是一個雙手端著燈的宮女,神態十分優雅,設計巧妙。這個文物雖然在現在不可能拿來點燈,但是在以前確實是不錯的宮燈。

10、曾侯乙編鍾

中國十大國寶級文物之一曾侯乙編鍾是戰國早期的文物,它在1978年的時候成功在現在湖北的隨州市出土,這主要是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鍾組成的樂器作品,不僅鑄造技術高超,還有比較不錯音樂性能。

⑼ 請問佛舍利一粒價值多少人民幣

佛舍利一粒價值幾百萬至幾千萬人民幣,甚至有的達到了上億人民幣。舍利子如今富有極高的宗教價值和文物價值。從早期不為人知,到現在的一物難求。世間任一物種,也完成了它的轉型,大膽踏入藝術殿堂,搖身變為投資熱品,近年來舍利在市場交易、拍賣會等屢創新高,收藏之熱勢如破竹。比如2010年,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一卷,在北京保利以638萬拍賣成功。2011年,清乾隆 舍利佛,在北京保利以292萬拍賣成功。2010年,唐代 唐中宗舍利銀塔,在嘉寶以106萬拍賣成功;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價值 1038.4萬。此外還有張家界佛協及天門山景區方將共同為佛舍利投保1億元人民幣的保險。
佛骨舍利,一直是佛教的聖物,但是真正的佛骨舍利卻鳳毛麟角,但1987年,陝西法門寺從傾倒的佛塔底下,發現地宮找到四枚佛指骨舍利。但這四枚只有一枚是真的,其他三枚是白玉所雕的仿製「隱骨」。古往今來,佛緣人、各民族及各宗教都將舍利視作奇珍,自皇權時代開始,更是被各國皇室收羅為頂級國寶私藏,謹慎收藏,完整無缺。在線拍賣網2013年,骨舍利都已過千萬,2014—2015年所交易舍利價格居高不下 。
拓展資料:
1、據傳2500年前釋迦牟尼涅_,火化後弟子們從灰燼中得到了頭頂骨、牙齒、中指骨和84000顆舍利子。據佛教經典記載,釋迦牟尼荼毗後所得舍利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為遺骨舍利,如佛牙、佛指、佛頂骨等;另一類是珠狀舍利子,其中又有骨舍利、肉舍利、發舍利之分。而前類稀有,後類居多。
2、目前,中國境內已知的釋迦牟尼佛舍利分布共有八處。由今及古,分別為2009年4月,從釋迦牟尼的誕生地——尼泊爾藍毗尼迎請回,供奉在張家界天門山景區內天門山寺的釋迦佛舍利;2001年發現的杭州雷峰塔地宮釋迦佛螺髻發舍利;1987年發現的陝西法門寺地宮釋迦佛指骨舍利;1981年發現的北京房山雲居寺雷音洞內釋迦佛舍利;1960年發現的鎮江甘露寺鐵塔釋迦佛舍利;1957年發現的蘇州虎丘塔內發現迦葉佛舍利;1900年發現的北京靈光寺佛牙舍利;282年發現的寧波阿育王寺佛舍利。

⑽ 峨眉禪院是做什麼

大佛禪院原名大佛寺(民間又稱大佛殿),原址位於峨眉山市區東郊,為明代萬曆年間無窮國師開創,歷時15年建成。寺院佔地300餘畝,擁有多重大殿、140多間禪房。因寺內大悲殿供奉了一尊高12米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銅像,萬曆皇帝的母親慈聖皇太後特意賜寺名「大佛寺」。當年的大佛寺雄偉庄嚴,氣象軒昂,駕乎諸山;晨鍾暮鼓,梵音飄渺,聞者神往,觀者感嘆,香火旺盛,信眾絡繹不絕。清光緒28年(1902年),大佛寺與萬年寺毗盧殿被確定為峨眉山兩大十方叢林。據史料記載,歷史上有許多高僧大德於此弘法,如近代高僧能海、壽冶、本煥、樂渡、圓瑛等長老曾在此講經說法。民國28年(1939年),抗日戰爭期間,為避日機轟炸,國民政府將故宮博物院的文物運到峨眉,保管於大佛寺內,經廣大僧眾與護衛人員的共同努力,確保了國寶安全。國寶離峨前夕,時在重慶的故宮博物總院,贈與峨眉縣「功牟魯壁」橫匾,以彰顯其績。但是,由於歷史原因,在20世紀60年代初,大佛寺殿宇被改作儲糧倉庫,建築、佛像、法器等遭嚴重損毀。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社會各界許多人士紛紛希望恢復大佛寺,希望按照佛教文化儀軌,恢復朝拜峨眉山從大佛寺開始的歷史傳統。海內外許多高僧大德也提出,企盼叢林古剎早日重現當年的庄嚴。在樂山市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支持下,峨眉山佛教協會從上世紀90年代起籌備恢復重建大佛禪院(大佛寺)。1993年,峨眉山市政府決定將寺院遷建於峨眉城區南面護城河外的原古寺佛塔處,總佔地面積約30公頃。1996年4月6日(觀世音菩誕辰日)舉行奠基儀式,1998年3月19日(普賢菩薩誕辰日)破土動工。這一浩大工程,得到了國內外高僧大德和眾多佛教信徒的關心和支持。建成後的大佛禪院將還原其歷史,成為朝拜峨眉山的第一門戶——「名山起點」。

大佛禪院在建築藝術上別具一格,從建築形式和結構用材方面均有別於其它叢林寺院,既繼承了我國漢傳寺院建築的優良傳統,又在利用現代科學技術上有許多新突破,堪稱我國漢傳佛教寺院文化藝術建築的大觀園。寺院整體布局分為三大體系,北面(臨市區)是佛教朝拜區,即宗教儀式空間,中部是佛教園林文化共享區,南面為佛教院校教育區,即四川佛學院。

整個大佛禪院建築群攬括了中國傳統官式屋頂型制:重檐五脊、重檐歇山、單檐歇山、盝頂、攢尖頂等。除普賢殿屋面施琉璃瓦外,其餘均為素筒瓦。每幢殿宇均有不同等級的佛教傳統藝術的人工彩繪,如宋錦、金龍和璽、旋子金線等,丹青彩繪,圖紋精美,文化藝術氛圍濃郁。該寺規劃和設計始終嚴格遵循軌制,部局嚴謹,錯落有致;開合得當,轉折自然。舉目可見的紫柱丹壁、石作、台基、欄桿、甬道、地幔等厚實凝重。整個建築凸顯明清風格,兼有「盛唐遺風」,使人聯想到佛都「那爛陀寺」之再現。傳統手法與現代審美的巧妙結合,使大佛禪院成為中國古代建築和當代仿古建築理念的集大成,為當今中國漢傳「十方叢林」建築藝術之典範。

閱讀全文

與大德國寶一角多少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9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