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哪個坦克能打is3坦克

德國哪個坦克能打is3坦克

發布時間:2022-06-29 06:38:33

① 德國E系列坦克都有哪些,同時期和他們抗衡的坦克都有哪些謝謝==

E系列主要共有E-10、E-25、E-50、E-75、E-100這幾個代表型號。
一般來說,德國、蘇聯的坦克總是各有千秋,但在二戰末,德國的E系列坦克已經克服了德國坦克的絕大部分弱點。關於IS坦克的性能,經過一些人不切實際的誇大後(都天下無敵了,怕是連蘇聯人自己也不敢這么說)。
IS2的剋星——E 10,IS2的正面裝甲和正面炮塔裝甲,75毫米L70可以在1100米的距離上擊穿,而E10的80毫米45度裝甲(實際厚度115毫米)IS2卻要在900米才能擊穿,E10的速度可以達到70千米/時,而IS2隻有40千米/時。內部空間、可靠性、命中率就不用說了(俄國的光榮傳統),E10卻只有12噸!IS2達到45噸(45噸的坦克打不過12噸的坦克,內部空間還沒人家高)。
IS3的剋星——E50,IS3的正面裝甲是120毫米34度(實際厚度200毫米),E50在1000米的距離上也能擊穿,而E50的130毫米45度IS3(實際厚度190毫米)卻需要在400米才能擊穿。裝備了HL234的E50可以有70公里的最高時速,而IS3隻有37千米。當年IS-3的坦克乘員曾質問上級:「你們難道就打算讓我們窩在這個扁鐵盒子里去柏林?!」
IS4、IS7的剋星——E75,IS4的正面裝甲為220毫米45度,正面炮塔裝甲為250毫米,E75的88毫米L100可以在1400米的距離上擊穿。
我個人認為,IS7是唯一能在火力和防護兩方面可以與德國抗衡的坦克,但在E75面前就小巫見大巫了,IS7的正面裝甲為230毫米35度,正面炮塔為350毫米,E75在1000米就能擊穿,而相當於300毫米30度裝甲(實際厚度540毫米)和相當於500毫米正面炮塔裝甲的E75復合裝甲給了他極強的保護,IS4、IS7在近距離能否擊穿還是問題。

② 請問虎王坦克和IS-3坦克哪個更強啊

斯大林3沒能趕上與虎王的較量,納粹德國就滅亡了,主要是斯大林2與虎王的對戰。IS-2和「虎」還有「虎王」都可以在1000米以內互相擊穿對方的主裝甲。這種情況下決斗的勝負就要看客觀環境和人的素質了!

1944年3月4日,德軍503重型坦克營在塔爾諾波里地區首次遭遇IS-2重型坦克。這是蘇軍近衛第11重坦克團IS-2坦克的首戰。交戰中,處於有利防禦態勢的德軍「虎」式坦克一頓痛打,123號「虎」射出的一枚88炮彈擊中IS-2後還引爆了車內彈葯,強烈的爆炸將巨大的炮塔拋出很遠,一共有7輛IS-2被擊毀。

在另一邊,蘇軍著名的「屠虎勇士」烏達洛夫大尉曾經在IS-2單車對7輛「虎王」較量時取得擊毀其中3輛的戰績。除此之外,IS-2「虎王」很少有機會交手,德軍統帥部曾經要求虎式坦克正面避開斯大林2,而選擇伏擊的方式與其交戰。

由此可見晚推出的IS3主要針對「虎王」,不論從火力和防護上都是更具優勢的。

③ t54/55坦克能否戰勝虎王和斯大林3型坦克它們的各項差距在哪裡

T54/55和虎王,is3比較的話,實際上還是要看實際情況。

首先從型號上來說,T54/55實際上是T34的發展型號.也就是說,其實54/55是從34延伸出來的,但是從坦克的概念上來說,實際上已經從中型坦克跨越到了主戰坦克這一概念.

而虎王與is3則不同,首先從虎王來說:
在1943年1月的時候,德國就計劃製造一種新的重型坦克以取代「虎」式重型坦克。德國陸軍兵器局責成波爾舍,亨舍爾和MAN公司著手研製。隨後德國陸軍兵器局選中了亨舍爾公司的VK4503(H)方案,於1943年12月開始批量生產,定名為「虎王」(或者「 虎」2)重型坦克 「。
乘員人數- 5
重量 - 69.8 噸
體積 長: 10.29m (車身長: 7.3m), : 3.75m, 高: 3.09m, 離地高度: 0.49m
裝甲 - 車身: 前裝甲 100-150mm, 側裝甲和後裝甲 80mm, 底部和頂部裝甲 28mm; 炮塔:前裝甲 180mm, 側裝甲和後裝甲 80mm, 頂部裝甲 42mm,部分虎王塗有防磁裝甲。
武器 - 虎I式:56倍口徑KwK 36L/56型88mm坦克炮 虎II式:1 x 88mm主炮-- 型號:8.8cm KwK 43 L/71 (72-84 rounds), 2 x MG 34 kal. 7.92mm機關槍 (5850 一輪)
最大時速: 41 公里/小時
巡視半徑: 170 km , 越野半徑: 120 km
引擎:梅巴赫HL230P30型V-12水冷汽油發動機
燃料消耗 - 750加侖/100公里
跨越障礙物能力 - 30度的斜坡,0.85米的垂直障礙物, 1.9米深的水域, 2.5m寬的壕溝
對地壓力 - 1.02 公斤/平方厘米

而is3實際上是應斯大林要求根據戰場上的數據從is2坦克改進而來。實際上是is3的進一步發展。is2對抗虎式是半斤八兩,看雙方發揮。而對抗虎王的話並沒有多大優勢,而對於虎王來說,is3才是最大的挑戰。可以說is3從各方面都與虎王相當,甚至更好。其他的不說,但從外形上來看,is3的防彈外形和高度就比虎王好很多,而且機動性也不是虎王可以比擬的。

再說觀瞄系統,虎王的觀瞄系統是從虎式一脈相承的。而德國的光學觀瞄系統一項是領先世界的。虎在當年可以做到在2000米距離上擊毀T34或者KV系列!當然這根火炮的性能有關,但是德國人的觀瞄系統不可謂不先進。

而is系列直到t54/55的觀瞄系統,可以說老毛子的技術是在進步的。但是具體進步了多少,很難直接評論。要知道老毛子的坦克一項是滿足戰場需要就好,有些性能都是被放棄了的。而且老毛子的理念是以多打少,打集團化機械化進攻作戰,所以T54/55主炮的俯仰角度不夠,不好進行防禦作戰....當然,動輒上萬輛的坦克,沒事也不需要防禦......

所以說,從技術層面來說,T54/55是可以挑戰虎王的....但是能否戰勝is3有待商榷。當然這也看戰勝的概念,是全毀?還是擊毀觀瞄系統?還是擊毀動力裝置?還是破甲殺傷成員?其實對於坦克戰來說,擊毀觀瞄系統就算是戰勝了。

而從主觀方面來說,要看成員的技術水平,德國坦克兵的技術水平在二戰一直是最高的,只是後來在俄國死的多了,整體水平下降。所以被人追上來了。所以要是一群熟練的德國坦克兵開著虎王,跟一群新兵蛋子開的T54/55或者is3打,虎王照樣完勝。

最後說句,就1型2型坦克是輕型坦克,3號跟4號算是中型。虎和虎王是重型。黑豹戰斗坦克德國人說是中型,但是按照重量來說可以劃分到重型了,所以俄國人管黑豹叫重型坦克- -!!!技術傳承上幾個型號上有一些,但是不能相提並論。你拿重巡洋艦跟戰列艦比?都不是一碼事嘛。總不能說人家都是船,都有技術承接,就可以歸到一類吧?

ps:要是開的話建議開德國坦克。。。其他的不說,人機工程一向一流。。。老毛子的。。。算了吧。。。

④ 二戰時德國豹式坦克擊毀JS-3坦克的細節

1945年4月13日下午2點多,年僅19歲的1227號「黑豹」坦克車長吉,他的夥伴包括:23歲的炮手埃赫茲、44歲的駕駛員斯特勞斯、裝填手斯普瑞格和通訊員勞爾駕駛1227號「黑豹」坦克擊毀蘇聯JS-3。具體過程大概是:
下午兩點,蘇聯坦克JS-3開進距離大橋75米開外的沿河路的街邊,面向正北,坦克上面有支步兵小分隊正在休息。吉森讓施密德安排一支配有「鐵拳」反坦克火箭筒的小分隊,當吉森向蘇軍坦克開火時,小分隊也要開火,以協助阻擊蘇軍步兵。商定之後,吉森回到了坦克中。 吉森用一本記有蘇軍坦克數據的手冊對車組進行了簡單訓練。他確定了JS-III坦克的高度,以便在向裝備更優良的蘇聯戰車沖擊時,先將主炮調整到合適的角度。吉森同時命令駕駛員在炮手射擊前的接敵過程中,必須保持坦克的平穩,為炮手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射擊平台,因為射擊必須在行進中進行。一旦攻擊未獲成功,他們必須迅速逃脫,否則「黑豹」不是JS-III的對手。命令下達後,主炮的位置調整到位,並在公園的空地上練習了一次。隊員們報告一切准備就緒。出人意料往往是成功的關鍵。德軍步兵用他們的自動武器朝著沿河街道開火,目的是當吉森偷襲JS-III時,阻止蘇軍步兵干擾,同時還能掩蓋「黑豹」的轟鳴聲。斯特勞斯駕著坦克前進,JS-III坦克上的蘇聯士兵對逼近而來的厄運毫無察覺。「黑豹」悄悄向前移動,直到對方坦克完全進入炮手的視野。坦克行駛平穩,75毫米超長炮管對准了目標,埃赫茲開火了。它擊中了JS-III坦克炮塔的正下方。JS-III立即爆炸。與此同時,3部「鐵拳」同時對著燃燒著的坦克開火,機槍也橫掃整個區域……下午2:30,吉森把坦克開回到隱蔽處。

⑤ 能與虎式抗衡的坦克是什麼

二戰之後不用說了,二戰期間,能和德國虎式重型坦克抗衡的主要有:蘇聯的IS-3重型坦克,美國的M26「潘興」重型坦克,可以說這兩者就是為了對付虎式重型坦克,以及虎式重型坦克的後續型虎王重型坦克而研發出來的。

⑥ 誰是二戰坦克王者!求:虎1、豹、虎王、T-34/85、IS-2、IS-3、螢火蟲、潘興坦克的戰鬥力數據比較!

樓主,你的問題真是越來越復雜啊,我們還是先列舉數值,然後進行比較好了。

1. 火力:

a. 虎1:

虎式坦克裝備88毫米KwK 36 L/56加農炮一門,火炮身管長度是口徑的56倍。以下是不同彈種在不同距離的穿甲厚度:

彈種 Pzgr.39 Pzgr.40
--------------------
100m 120mm 170mm
500m 110mm 155mm
1000m 100mm 138mm
1500m 91mm 122mm
2000m 84mm 110mm

b. 豹:

豹式坦克裝備75毫米Kw.K.42 L/70加農炮一門,火炮身管長度是口徑的70倍。以下是不同彈種在不同距離的穿甲厚度:

彈種 Pzgr.39/42 Pzgr.40/42
--------------------
100m 138mm 194mm
500m 124mm 174mm
1000m 111mm 149mm
1500m 99mm 127mm
2000m 89mm 106mm

c. 虎王:

虎王坦克裝備88毫米KwK43 L/71型加農炮一門,口徑和虎1一樣,都是88毫米,但是倍徑數更大,火炮身管長度是口徑的71倍,長6.3米。他能在2000米的距離上直接擊穿美製M4「謝爾曼」坦克所有型號的正面裝甲,也可以擊穿二戰中盟軍所有型號的坦克。1944年晚期,克虜伯公司曾打算讓所有的「虎王」坦克換裝威力更大的105mm口徑的KwKL/68火炮,不過最終沒有實現。以下是不同彈種在不同距離的穿甲厚度:

彈種 Pzgr.39 Pzgr.40
--------------------
100m 202mm 236mm
500m 185mm 216mm
1000m 165mm 193mm
1500m 148mm 173mm
2000m 132mm 153mm

註:其實在盟軍大規模轟炸德國本土之後,德國的穿甲彈生產開始走下坡路,又因為缺少稀有金屬,使得穿甲性能遠不如上面的數據,在700米外打不穿豹D的炮塔正面,500米處打不穿潘興的炮塔正面,以至於該潘興車組都不敢相信自己頂住了虎王的攻擊。

d. T-34/85:

T-34/85坦克裝備一門85毫米56倍口徑ZIS S-53型加農炮。以下是不同彈種在不同距離的穿甲厚度:

彈種 APBC APCR
--------------------
100m 118mm 172mm
250m 116mm 163mm
500m 111mm 140mm
750m 107mm 121mm
1000m 102mm 110mm
1500m 93mm 100mm
2000m 85mm 89mm

e. IS-2:

IS-2坦克裝備122毫米 D-25 Model 1943 L/43加農炮一門,火炮身管長為43倍口徑。其穿甲能力和虎王坦克差不多。

彈種 穿甲彈 破甲彈
--------------------
100m 205mm 242mm
500m 185mm 218mm
1000m 160mm 200mm
1500m 136mm 175mm
2000m 120mm 158mm

f. IS-3:

IS-2坦克裝備122毫米 D-25 Model 1943 L/43加農炮一門,和IS-2一樣。

g. 潘興:

M26坦克裝備90毫米M3型火炮一門,其身管長為50倍口徑。穿甲彈分被帽穿甲彈、高速穿甲彈、普通穿甲彈。美軍規定,對付德國重型坦克,必須使用被帽穿甲彈和高速穿甲彈。其中被帽穿甲彈在1000碼距離上的穿甲厚度為122mm,在2000碼距離上的穿甲厚度為106mm。高速穿甲彈在1000碼距離上的穿甲厚度為199mm,2000碼距離上的穿甲厚度為156mm。

h. 螢火蟲:

螢火蟲坦克裝備17磅Mk.IVMk.V坦克炮一門,口徑76.2mm,倍徑數為58倍。17磅炮的穿甲能力與潘興的M3型差不多,以下是英軍在1000碼距離上測試的數據:
普通穿甲彈 Mk.3T 110mm
被帽穿甲彈 Mk.4T 118mm
風帽穿甲彈 Mk.8T 140mm
脫殼穿甲彈 Mk.1T 195mm

所以,在1943年,螢火蟲是唯一一種能夠以較遠距離在正面摧毀德國虎、豹的西方盟軍坦克。

結論:純粹從上面的數據分析,火力方面,最強的是IS-2、IS-3(主要是其口徑太大)、潘興和虎王,使用脫殼穿甲彈的螢火蟲也可以和上面三種坦克相媲美;而使用風帽穿甲彈的螢火蟲只能和虎1、豹式差不多;一旦換用普通穿甲彈或被帽穿甲彈,螢火蟲的火力也就和T-34/85差不多。

2. 防護:

a. 虎1:

虎式坦克的正面裝甲厚100毫米,炮塔彈盾厚110毫米,側面裝甲80毫米。

b. 豹:

豹式坦克正面裝甲厚80毫米,但35度的斜角使防護效果相當於150毫米裝甲;側面是60度斜角的50毫米裝甲,防護效果相當於58毫米;炮塔正面的彈盾厚110毫米,側面65度斜角的裝甲厚45毫米。斜面裝甲使豹式坦克的防護能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優於虎式坦克。

c. 虎王:

虎王的正面裝甲為100-150毫米,側裝甲和後裝甲80毫米,底部和頂部裝甲28毫米。炮塔分波爾舍型和亨舍爾型兩種,波爾舍型炮塔正面裝甲厚100毫米,具有60度的傾斜角度,側裝甲和後裝甲80毫米, 頂裝甲為40毫米;亨舍爾型炮塔正面裝甲厚180毫米,81度傾斜角,側面裝甲的傾斜角度被修改為69度。

d. T-34/85:

T-34/85的裝甲沿襲T-34/76,車身裝甲厚度都是45毫米,但是正面裝甲有32度的傾角,側面也有49度。炮塔是鑄造而成的六角型,正面裝甲厚度60毫米,側面也是45毫米,車身的傾角一直延伸到炮塔。45毫米厚32度斜角的正面裝甲,防護能力相當於90毫米,而49度斜角的側面裝甲也相當於54毫米。頂部裝甲18-22毫米。

e. IS-2:

IS-2的正面裝甲為100-120毫米,傾角30-60度,實際上最大處相當於160毫米,側裝甲80毫米,頂裝甲19毫米。

f. IS-3:

IS-3的正面上裝甲板120毫米,18度傾角,下裝甲板120毫米,27度傾角。側面上裝甲板90毫米,30度傾角,下裝甲板60毫米,30度傾角。後部上裝甲板60毫米,42度傾角,下裝甲板60毫米,49度傾角。炮塔正面裝甲160毫米,側後部均為110毫米,頂部20毫米裝甲。

g. 潘興:

潘興坦克的正面上裝甲板厚120毫米,前下裝甲板厚76毫米;側裝甲板前部厚76毫米,後部厚51毫米;後面上裝甲板厚51毫米,下裝甲板厚19毫米。炮塔前裝甲板厚102毫米,側面和後部裝甲板厚76毫米,防盾厚114毫米。

h. 螢火蟲:

螢火蟲坦克的車身直接使用美製M4謝爾曼坦克,正面裝甲厚51毫米,有56度傾角(相當於65毫米)。側面則是38毫米垂直裝甲。炮塔正面裝甲厚76.2毫米。

結論:純粹從數據分析,防護方面,虎王和IS-3最強(IS-3沒有上過戰場,只能看實驗數據),其次是IS-2,下面是潘興,然後是虎和豹(豹式側面裝甲太薄弱,正面裝甲強於虎),下來是T-34/85,最後是螢火蟲。

3. 機動性:

a. 虎1:

虎式坦克的最高時速為公路38公里/時,越野10-20公里/時,最大行程140公里。

b. 豹:

豹式坦克的最高行進速度為公路46公里/時,越野24公里/時,最大行程公路200公里,越野177公里。爬坡性能30度,涉水深度1.8米,越障高度0.9米,越壕寬度2.45米。

c. 虎王:

虎王坦克的最大時速為41公里/時,最大行程公路170公里,越野120公里。爬坡性能30度,涉水深度1.9米,越障高度0.85米,越壕寬度2.5米。

d. T-34/85:

T-34/85的公路最大速度為55公里/時,越野最大速度為40公里/時,公路最大行程300公里,越野最大行程250公里。爬坡性能35度,越障高度0.73米,越壕寬度2.5米,涉水深度1.32米。

e. IS-2:

IS-2的公路最大速度為37公里/時,越野最大速度為19公里/時,公路最大行程241公里,越野最大行程210公里。爬坡度36度,越障高度0.99米,越壕寬度2.48米,涉水深度1.3米。

f. IS-3:

IS-3的性能幾乎和IS-2一樣,公路最大速度為37公里/時,越野最大速度為19公里/時,公路最大行程220公里,越野最大行程185公里。爬坡度36度,越障高度0.99米,越壕寬度2.48米,涉水深度1.3米。

g. 潘興:

潘興坦克的公路最大速度為48.3公里/時,越野最大速度在20公里/時以上,公路最大行程200公里,越野最大行程160公里。爬坡度31度,越障高度1.17米,越壕寬度2.44米,涉水深度1.22米。

f. 螢火蟲:

螢火蟲坦克是將17磅火炮直接裝在M4謝爾曼坦克上形成的,機動性能和M4差不多,其最高公路/越野速度為38-40千米/時,最大公路/越野行程160千米。爬坡性能31度,過牆高度為0.61米,越壕寬度為2.3米,涉水深度為0.91米。

結論:純粹從上面的數據分析,機動性方面,T-34/85遠遠超過其他對手,豹式和潘興其次,然後依次是螢火蟲、虎王、虎1,IS-2和IS-3墊底。

4. 產量:

a. 虎1的產量極其有限,從1942年7月到1944年8月末,總共僅生產了1355輛。即使在1944年4月,虎1的月產量達到最高水平,也只生產了105輛。

b. 豹式是德國後期的主力坦克,在後期德國坦克生產中平均產量最高,但是D、A、G三個型號加起來也只有6042輛。1944年5月開始研製F型,但到戰爭結束只生產了20輛左右。

c. 虎王坦克的產量更是低得可憐,從1943年12月到1945年3月,一共僅生產了489輛。

PS: 虎1、豹、虎王的數量嚴重不足,一方面是由於德國到了二戰後期嚴重缺乏資源,生產能力不夠,但更重要的是這三種坦克工藝太過復雜,廢品率高,耗費大量工時,所以這三種坦克在戰場上總在數量上出於劣勢,不得不持續生產改進型IV號坦克,以彌補這三種坦克的數量劣勢。

d. T-34/85秉承T-34/76一貫的易於生產的特點,各型T-34(包括改進的輔助車輛)在戰時生產超過53000輛,其中T-34/85是產量最大的,數量上超過18000輛。

e. IS-2重型坦克一共生產了2250輛,連同改進型IS-2M共生產3854輛。

f. IS-3重型坦克是IS-2的改進型,但是因為出場時間過晚,使其沒有在二戰中參與戰斗,從1945年到1946年,總共生產了2311輛。

g. M26潘興坦克也是出場太晚,只趕上了二戰的收尾階段,共生產了2428輛,是美軍的標准中型坦克之一。

h. 螢火蟲坦克的產量也很低,英軍下達訂單為2100輛,但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實際產量約為計劃總數的一半。未能完成全部生產的主要原因是由於17磅火炮的實際生產量遠低所需的計劃產量。

結論,從產量來看,T-34/85遠遠把其他坦克甩在後面,然後是豹式,下面是IS-2、IS-3和潘興,最後是虎1、虎王和螢火蟲。

5. 戰例:

a. 虎1:

米歇爾·魏特曼(所屬第101 SS-坦克部隊),他被後世譽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傑出的坦克指揮官之一。1944年6月13日,由魏特曼領導的第101獨立重坦克營的第二連,在波卡基村遭遇英軍,當時魏特曼擊毀盟軍超過24輛軍用車輛,其中當然包含了不少英軍的主力坦克。

國防軍陸軍502虎式重戰車營第二連排長,奧托·卡里烏斯,公認的二戰期間德軍戰車擊破王,同時也是歷史上擊破戰車最多的坦克指揮官,1944年7月22日那裡維亞村,2輛虎式戰車在卡里烏斯指揮下,20分鍾內擊毀蘇軍包括JS2重型坦克在內的共20輛坦克(大部分蘇軍坦克手未在坦克里,而是在外面和步兵休息,卡里烏斯抓住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其個人擊破戰車總數:170輛左右、戰防炮130門,大部份是在東線獲得的。

b. 豹式:

1943年9月13日,黨衛軍帝國裝甲師的7輛豹式坦克遭遇大約70輛蘇聯T-34/76坦克,在20分鍾的戰斗中,28輛T-34/76被擊毀,豹式坦克無一損失。

1944年7月在華沙城下,黨衛軍維京裝甲師大戰蘇軍第二坦克集團軍,該師一個坦克營在戰斗中擊毀107輛蘇軍坦克(包括蘇聯T-34,美國M4謝爾曼,英國瓦倫丁等型號),自己只損失了4輛豹式坦克和1輛4型坦克。

豹式坦克最著名的戰例當屬「巴克曼角落」 (Barkmann's Corner)。1944年7月27日諾曼底戰役中,隸屬黨衛軍帝國裝甲師的中士巴克曼和他的豹式坦克正在追趕大部隊,途中發現美軍15輛M4謝爾曼坦克和一隊卡車沿公路逼近。巴克曼將坦克停在十字路口,單槍匹馬攔住美軍去路,在接下來的戰斗中擊毀9輛謝爾曼坦克和數輛卡車。美軍不得不呼喚攻擊機前來救駕,這才擊傷了巴克曼的豹式坦克。最後巴克曼從容不迫全身而退,事後獲得騎士鐵十字勛章。

c. 虎王:

1944年5月,「虎王」坦克首次在明斯克附近參戰,接著又在7月在波蘭作戰,第503坦克營的兩個連隊的「虎王」坦克也參加了諾曼底戰役,由於技術原因,這兩個連隊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到1944年8月結束之前,這兩個連隊的「虎王」坦克全部被摧毀了。

d. T-34/85:

1944年4月2日早上,3輛T-34/85在波蘭的南部遭遇2輛德軍IV.H坦克,在600米的距離交手,T34/85坦克在15分鍾內將2輛IV坦克全部擊毀,IV坦克向蘇聯坦克的正裝甲開火14次,沒有一次是有效的,幾乎全部被反彈(1發75毫米炮彈打穿了T34坦克的正面副裝甲),而T34/85中型坦克向IV坦克開火時,最多隻用3炮就可以將其粉碎。

1944年9月11日早上,8輛T-34/85在華沙市區和6輛德軍IV.G坦克展開巷戰,僅僅10分鍾就將德軍坦克全部擊毀(距離為560米左右),而自身只損失了一輛坦克。IV.G開火45次,只有不到12次是有效的,而T-34/85坦克的攻擊沒有一次是無效的。

1945年5月2日,22輛T-34/85在柏林和德軍的8輛黑豹A交手,用了52分鍾才把德軍的坦克全部擊毀,而自身居然損失了14輛。交手距離是1250米,T-34/85拿黑豹的正裝甲和側裝甲都沒什麼辦法,只好攻擊它的後面,黑豹一共攻擊22次,有4次被蘇聯人的坦克反彈了。

e. IS-2:

1944年6月,蘇軍發起「巴格拉季昂」作戰,以徹底消滅德軍的中央集團軍群。此戰投共投入了4個近衛軍重型坦克突擊大隊,在粉碎德軍防禦陣地中發揮了巨大威力。IS-2重型坦克發揮出了強大的火力和防禦能力。其中JS-2坦克炮長M·A馬祖林上士與近衛軍伍德洛夫中尉表現尤為突出,前者擊毀擊傷德軍坦克21輛,裝甲運兵車數輛,並殲敵數10人。終被授予「蘇聯英雄「的稱號。後者在奧格萊德村成功伏擊德國國防軍501重裝甲營,並擊毀了3輛虎王重型坦克,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屠虎勇士」。

在匈牙利戰役中,IS-2實現了與虎王坦克的正面較量,德國國防軍503「統帥堂」重裝甲營王牌人物第3連連長馮•羅森中尉在日記中寫到了與IS-2重型坦克交手的過程:「……一眨眼的工夫,我們又和對方照上面了,1500米外一記精準的點射將一枚88毫米炮彈硬生生地送到了對方炮塔前部(當時的503重裝甲營已經全部換裝了「虎王」重型坦克),濃煙驟起,沒來得及讓我和炮手擊掌慶祝一番,那輛被狠狠揍了一拳的蘇聯坦克居然又蠕動了起來。這是我第一次和「斯大林」2型坦克(即IS-2)過招,122毫米的坦克炮和厚實的裝甲讓它簡直就象一個怪物!情況可不太妙……」。

f. IS-3:沒有戰例。

g. 潘興坦克,同樣以為登場太晚,幾乎沒有戰例,只有一次和虎1交過手,美軍攻打科隆的時候,遠距離偷襲敲掉過一輛虎1,但又被偷襲損失一輛,另外在奪取雷馬根大橋時,潘興發揮了重要作用。

h. 螢火蟲:

最著名的戰績當屬1944年8月8日哥頓上士的ShermanMk.VC在聖·埃格南伏擊戰中擊毀德國坦克王牌米哈伊爾·魏特曼(MICHAEL·WITTMANN)率領的虎式坦克分隊。在這場戰斗中共摧毀了4輛虎式坦克,包括魏特曼本人在內的20名乘員陣亡。(註:魏特曼的死因至今仍未有定論,此處列出的僅為英軍觀點)

在特薩爾森林,英軍第24輕騎兵分隊的柯爾菲爾得上士的單台ShermanMk.VC連續擊毀了4輛豹式。同一時間在羅·萊伊地區道林格中士的ShermanMk.VC擊毀了1輛虎和3輛豹式。另外在伯姆威地區英皇家龍騎兵近衛第4/7連的ShermanMk.VC取得了擊毀虎王、Ⅳ式坦克、Ⅳ式坦克殲擊車各1輛的戰績。

以上幾則戰果記錄在英陸軍第8裝甲師的戰史上,僅為兩天內取得的戰果。

6. 實戰分析:

其實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是不能放在一起比較的,兩者的任務明顯不同,重型坦克多用於攻堅和防禦作戰,而中型坦克則主要用於坦克決戰。上面這些坦克,虎1、虎王、IS-2、IS-3都屬於重型坦克,豹式、T-34/85、潘興、螢火蟲屬於中型坦克。如果硬要放在一起比較,那麼中型坦克從數據上看完全不是重型坦克的對手。實際上則不同,別的不說,T-34/85就有從側面擊毀虎1的記錄。所以我們最好把兩類坦克分開來對比。

先說重型坦克,上面4種重型坦克的機動性都很差,特別是虎王,到最後都沒把頻繁的故障隱患解決。所以,這4種坦克最多的任務就是防禦作戰,在遠距離擊毀敵方坦克。其中虎1最早出現,所以其性能完全不能和後面三者相比。IS-2坦克的設計初衷就是對付虎1坦克,所以其性能完全超越了虎1。虎王的性能則超過了IS-2,而IS-3出現太晚,去和上面3種坦克相比,其實有失公平,不過性能確實在這4種坦克中是最好的。

再說中型坦克,毫無疑問,螢火蟲防護、機動性差,產量低,完全無法和其他3種坦克相比(事實上,螢火蟲的作用是配合M4和克倫威爾,專門用於擊毀德軍重型坦克的,不算是主力坦克)。T-34/85主要靠數量取勝,如果比較性能,完全不是豹式和潘興的對手,不管是火力、防護,都不是一個層次的,最多就是機動性強,對後勤壓力小。下面比較豹式和潘興,其實潘興出場時間過晚,和豹式去比較是有失公平的,但是硬要比的話,其實兩者也差不多,雙方均能在1000米的距離上擊穿對方的正面裝甲,也能在2000米以外擊穿對方的側裝甲,機動性也差不多,產量也都比較低。

但是,如果光比較性能的話,其實不能反應戰場上的實際情況。比如,德軍的坦克在性能上對盟軍、蘇軍均有壓倒性的優勢,但最終節節敗退,實在是因為數量上差太多。哪怕是一換五,德軍的坦克數量也是越大越少,最終生產跟不上消耗,被慢慢消耗完。

所以說,在確定誰是二戰坦克王者的時候,產量也是一個必須考慮的因素。從這一點上來看,重型坦克因為產量普遍較低,不能戰局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都不合適競爭坦克王者。而且重型坦克在交戰時,基本只能在遠距離擊毀對手,一旦被對方貼近,要麼對方主炮威力太小,100米內都擊不穿裝甲,否則就等著被收拾吧,而且就算想逃,也根本跑不過中型坦克。諾曼底登陸後,法國戰場上的虎1就曾經陷入這種窘境。

另外,後勤壓力也是必須考慮的一個問題。比如虎1和虎王,重量實在太大,大多數路面、橋梁都承受不起,在戰略轉移時還要換專用的履帶才能上火車,這樣的坦克,實在是後勤部門的噩夢啊。所以,這一點上,中型坦克要明顯好得多。

綜合以上所有的分析,我認為二戰的坦克之王,應該是豹式和T-34/85。豹式性能比較均衡,T-34/85產量實在驚人。如果豹式可以加強其側裝甲的話,我想他應該可以成為完美的坦克,獨一無二的二戰坦克之王。(潘興的產量實在太低,而且登場時間太晚,參加的坦克交戰也幾乎沒有,影響不大,而且性能上也沒有明顯超越豹式,所以不選)

PS: 以下是對萊維哈特相關質疑的回答

1. 虎1的側裝甲確實是80mm,我在上一個帖子中已經寫明了,其實關於虎1的側裝甲能否頂住M4和T-34/76攻擊的問題,牽涉到穿甲彈入射角度、攻擊距離等多方面因素,我記得上次看過一篇報道,就有T-34/76打進虎1側裝甲的記錄。

2. 關於上一個帖子里虎1和豹的對抗,我是依據樓主的意見進行分析,在完全理想的狀態下比較。在實際戰場上,首先坦克數量不會是1對1,其次可能存在伏擊的情況,然後還有步兵、火炮甚至空中支援,這樣分析起來,估計10萬字都寫不完。

3. 關於波卡基村戰斗中魏特曼的坦克被毀原因,其實說法很多,還有一種說法是坦克履帶讓一門英軍的6磅反坦克炮敲掉了,整個乘員組被迫撤離了坦克。我只能揀一種說法,不過目的在於說明虎式坦克的威力。

4. 關於巴克曼的戰績,確實有兩種說法,你說的也是一種。不過不管真相是正面交戰也好,還是伏擊也好,一輛豹式擊毀那麼多M4,足以說明其威力。

⑦ 如果蘇聯的IS-3M重型坦克和德國的虎式重型坦克對戰的話哪個會贏

IS3系列是針對於虎王坦克設計的,從其扁圓的炮塔來看,虎王的88炮想從正面擊穿是相當困難的。另外從設計年份來看,虎式是1942年設計的。後者是45年。IS3略勝

⑧ 虎王坦克和IS3正面對抗,誰贏的可能更高

虎王絕對比IS-3厲害的多的去的 不止一點半點!
IS-3 和 虎王 在 現實生活中 虎王 一台頂得上 3台 IS-3
但是游戲是蘇聯人做的 IS-3是誰家的車?蘇聯的
蘇聯能把歷史戰爭中 侵略過 自己的 德國虎王 抬高到自己的上面去嗎?
肯定不會。。。。
哥們們啊,大家可以看看 這倆車的總數居,虎王多重?馬力多強勁?這是最重要的體現出了虎王的各項技術超越IS-3
IS-3才多重?馬力多少?虎王重量超過了IS-3一多半,馬達馬力也超過了IS-3一多半 當然體積也比IS-3大 什麼都比他大,唯一一點不足的地方是,侵略過蘇聯 。。。。被蘇聯 記仇似的消弱了。
蘇聯,呵呵呵這是個以數量充次的國家,而德國,確是以精英中挑精英的小面積國家。要說造坦克的金屬資源,蘇聯可以造出比德國多十幾倍數量的同型號坦克,就是因為資源少,才要拿科技成果,來減少坦克對資源的消耗。可是在游戲中,卻不是以真實歷史還原的。其實大家有當過兵的朋友們吧?誰知道虎王那門炮是怎麼來的?是打飛機的高射炮上直接拆下來經過工程師改造後裝上去的,看看精度跟初速,就知道這門炮的造價有多大,IS-3這台車的炮管,口徑比虎王炮管口徑大多了,卻沒有虎王的穿深高,這也說明,蘇聯重視爆炸破甲效果,而不必擔心蘇聯本國資源吃緊。要知道,坦克這東西,是講究工程師技術含量的,可以確定的說,賓士寶馬,都來自德國,我沒有見過蘇聯或是俄羅斯的汽車跑在我們中國的土地上,這也可以說明一點,德國人的工業生產水平,比蘇聯/俄羅斯高的不止一個檔次

⑨ 虎式坦克若遭遇了is-3估計只能等死了吧

沒有
is3屬於典型的看上去很美
即便是正面,由於焊接工藝不過關,屢屢出現開裂狀況,即便是參加柏林閱兵的那些也是緊急搶修的
88毫米炮來一下,打穿可能很大,更別說那個紙褲襠了
而且從人機效能角度說,一如既往地差

⑩ 蘇聯坦克IS系列和德國坦克虎式系列比較起來那個好

具體來說應該是IS-2和虎式PK,然後IS-2 ChKZ和虎王PK。
火炮威力:IS-2強於虎式;IS-2ChKZ(炮同IS-2)弱與虎王。
防護力:IS-2弱於虎式(因為IS-2前臉有炮彈陷阱,而且傾角很蛋疼,使得德國的APCBC占盡了優勢);IS-2 IS-2ChKZ和虎王相當。
機動性:IS-2弱於虎式;IS-2 ChKZ強於虎王。

綜合來看:車組水平相當的前提下,IS-2和虎式PK,虎式占優勢,而IS-2ChKZ和虎王PK的話,IS-2ChKZ略站優勢(機動性方面)。

閱讀全文

與德國哪個坦克能打is3坦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9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