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馬克思是哪裡人恩格斯是哪裡人
馬克思是德國萊茵省南部特里爾人,城市雖小卻很寧靜還是著名的葡萄酒產地;恩格斯出生於德國萊茵省巴門市(今烏培塔爾市),兩人是同鄉
2. 馬克思的出生地
馬克思出生地:普魯士王國萊茵特里爾。
卡爾·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於德意志邦聯普魯士王國萊茵省(屬於德國萊茵蘭-普法爾茨州)特里爾城一個律師家庭。他的祖父洛賓·列維(Rabbin Marc Levy)是一名猶太人律法學家,他的父親希爾舍·卡爾·馬克思。
後改名亨利希·馬克思(Heinrich·Marx),生於1782年,同荷蘭裔猶太女子罕麗·普列斯堡(Henriette Presborck)結婚,生育多名子女,但從一確定繼承人的文件中發現,只有卡爾·馬克思和三個女兒索非亞、愛米爾、路易莎存活。
逝世
1864年9月28日,馬克思參加了第一國際成立大會,被選入領導委員會。他為國際起草《成立宣言》、《臨時章程》和其他重要文件。1867年9月14日,《資本論》第一卷出版。後兩卷為在馬克思死後,由恩格斯整理其遺稿,分別在1885年、1894年出版。
1870年10月馬克思與移居倫敦的恩格斯再度相聚。由於被許多國家驅逐,到處流亡,他曾自稱是「世界公民」。
1881年12月2日,燕妮·馬克思去世。1883年3月14日下午兩點三刻,偉大的思想家馬克思在倫敦寓所辭世,享年65歲。後與燕妮合葬於倫敦北郊的海格特公墓內。恩格斯發表了墓前演講,約有20人參加了葬禮。
3. 馬克思是哪個國家的人
卡爾·海因里希·馬克思,國籍:德國(後為無國籍人),民族:猶太民族,出生地:普魯士王國萊茵省特里爾市,出生日期:1818年5月5日,逝世日期:1883年3月14日,職業:思想家、政治家、哲學家、革命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歷史學家。
畢業院校:柏林大學,信仰:共產主義、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主要成就:發起科學社會主義、創立馬克思主義、創建第一國際 、發現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代表作品:《資本論》,《共產黨宣言》,《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德意志意識形態》。
(3)馬克思是德國哪個城市擴展閱讀:
卡爾·馬克思,全名卡爾·海因里希·馬克思(德語: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之一,第一國際的組織者和領導者,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締造者,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革命導師,無產階級的精神領袖,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開創者。
馬克思是德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學家、哲學家、經濟學家、革命理論家和社會學家。主要著作有《資本論》、《共產黨宣言》等。馬克思創立的廣為人知的哲學思想為歷史唯物主義,其最大的願望是對於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
馬克思創立了偉大的經濟理論。就他個人而言,他的極其偉大的著作是《資本論》,馬克思確立他的闡述原則是「政治經濟學批判」。馬克思認為,這是「政治經濟學原理」的東西,這是「精髓」,後來人可以在這個基礎上繼續去研究。
馬克思認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他和恩格斯共同創立的馬克思主義學說,被認為是指引全世界勞動人民為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偉大理想而進行斗爭的理論武器和行動指南。
網路-馬克思
4. 馬克思是哪個國家人
卡爾·馬克思國籍:德國。
馬克思、恩格斯都是德國人,列寧是俄羅斯帝國/俄羅斯共和國/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俄國人)。
卡爾·海因里希·馬克思(德語: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之一,第一國際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 無產階級的精神領袖,當代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
早年求學
卡爾·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於德意志邦聯普魯士王國萊茵省(屬於德國萊茵蘭-普法爾茨州)特里爾城一個律師家庭。他的祖父洛賓·列維(Rabbin Marc Levy)是一名猶太人律法學家,他的父親希爾舍·卡爾·馬克思,後改名亨利希·馬克思(Heinrich·Marx)。
生於1782年,同荷蘭裔猶太女子罕麗·普列斯堡(Henriette Presborck)結婚,生育多名子女,但從一確定繼承人的文件中發現,只有卡爾·馬克思和三個女兒索非亞、愛米爾、路易莎存活。
5. 卡爾·海因里希·馬克思出生於
1818年5月5日,卡爾·馬克思出生在德國萊茵省特利爾城。1844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相識後共同參加正義者同盟,將其改組為共產主義者同盟,並起草《共產黨宣言》,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6. 馬克思是哪個國家的
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於德意志聯邦普魯士王國萊茵省(屬於德國萊茵蘭-普法爾茨州)特里爾城一個律師家庭。【卡爾·海因里希·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之一,第一國際的組織者和領導者,被稱為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 無產階級的精神領袖,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
馬克思是德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學家、經濟學家、革命家和社會學家。主要著作有《資本論》,《共產黨宣言》等。
7. 馬克思是哪個國家的人
馬克思是德國人。
1、卡爾·馬克思,全名卡爾·海因里希·馬克思(德語: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之一,第一國際的組織者和領導者,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締造者,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革命導師,無產階級的精神領袖,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開創者。
2、馬克思是德國的思想家、政治學家、哲學家、經濟學家、革命理論家和社會學家。主要著作有《資本論》、《共產黨宣言》等。馬克思創立的廣為人知的哲學思想為歷史唯物主義,其最大的願望是對於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
3、馬克思創立了經濟理論《資本論》,馬克思確立他的闡述原則是「政治經濟學批判」。馬克思認為,這是「政治經濟學原理」的東西。馬克思認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
他和恩格斯共同創立的馬克思主義學說,被認為是指引全世界勞動人民為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理想而進行斗爭的理論武器和行動指南。
(7)馬克思是德國哪個城市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要成就
1、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爭取自由解放和人類解放的科學理論,是關於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發展規律的科學認識,無產階級斗爭的性質、目的的學說。學說的范圍包括政治、哲學、經濟、社會等廣泛的領域。是在批判繼承人類歷史上一切有益成果的基礎上產生的。
而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是任何其他主義所不能及的,是隨著時代、實踐、 人文、科學發展而不斷發展,永遠不會停留在一個水平上。 也因為如此,世界上存在著許多不一樣版本的解釋和陳述。
就如美國近代馬克思主義學家達拉普(Hal Draper)所講「在人類歷史上,少有學說像馬克思思想一樣,被不一般的人為扭曲」。除了馬列主義以外,許多派別的學說都認為自派學說為馬克思的正統繼承。如今,其中比較有影響力和主要的陣營包括:托洛茨基主義、斯大林主義、西方馬克思主義等。
馬克思對哲學的貢獻是將實踐概念引入哲學,使哲學同現代無產階級(工人階級)的解放聯系起來,將這個哲學運用於社會歷史領域導致唯物史觀的產生。
在唯物史觀的指導下,馬克思分析和研究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基礎從而發現剩餘價值,指出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階級斗爭必然導致無產階級專政,而這個專政又是從資本主義到共產主義的過渡、演變而來。
2、馬克思哲學
一般認為,馬克思的哲學在他所處的時代並沒有絕對的影響力;但就在他過世幾年後的19世紀末,隨著資產階級世界的普遍危機的加劇,馬克思哲學迅速的傳遍各地。建立資本主義式的福利國家成為歐洲先進國家政經改革的趨勢。
之後,馬克思主義派分成為非革命派(Evolutionary Marxism)與革命派(Revolutionary Marxism)。非革命派學說,又稱修正主義派,以愛德華·伯恩斯坦(Edward Bernstein)為中心,主張漸進式的社會主義發展,視馬克思主義為一種道德標准。
而革命派學說則以激進的列寧最為著名,強調暴力革命對於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不可迴避的必要性。革命派視馬克思主義為一種歷史科學理論與無產階級的世界觀,方法論,認為這種理論是歷史客觀進程的理論反映,是廣大勞動人民在實踐中的產物,是所有人類優秀文化遺產的結晶。
3、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馬克思主義在20世紀初到20世紀中葉,藉由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建立的蘇聯的傳播達到巔峰。在這段期間馬克思主義在當代的解釋受到許多學者的疑問與爭議。隨著蘇聯的勢微與解體,馬克思主義在政治上的影響力也有所減弱。
而馬克思主義作為近代著名也是影響深遠的哲學理論,其學說仍然活躍在學術界的各領域,學說的精神也不時的被運用在各政府的施政方向。
而在21世紀的今天,世界上仍有許多國家和政黨以馬克思主義為其國家或政黨的意識形態,如中國共產黨、古巴共產黨、尼泊爾共產黨、塞普勒斯勞動人民進步黨、法國共產黨、西班牙共產黨、葡萄牙共產黨、希臘共產黨等。
8. 馬克思是哪的人啊
他原本是德國的猶太人。後來被驅逐出國。取消國際。在各個國家之間游歷。所以他也曾戲稱自己是世界公民。
9. 馬克思的國籍是哪個國
馬克思的國籍是:德國。
馬克思:
馬克思一般指卡爾·馬克思,全名卡爾·海因里希·馬克思(德語: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之一,第一國際的組織者和領導者,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締造者之一,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革命導師,無產階級的精神領袖,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開創者。
馬克思是德國的思想家、政治學家、哲學家、經濟學家、革命理論家、歷史學家和社會學家。主要著作有《資本論》《共產黨宣言》等。馬克思創立的廣為人知的哲學思想為歷史唯物主義,其最大的願望是對於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
馬克思創立了經濟理論《資本論》,馬克思確立他的闡述原則是「政治經濟學批判」。馬克思認為,這是「政治經濟學原理」的東西。馬克思認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他和恩格斯共同創立的馬克思主義學說,被認為是指引全世界勞動人民為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理想而進行斗爭的理論武器和行動指南。
人物評價
馬克思的一生,是胸懷理想、為人類解放奮斗的一生。理論貢獻為兩個方面:唯物史觀與剩餘價值學說。唯物史觀揭示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即一個事實:人們首先須吃、喝、住、穿,然後才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 ,剩餘價值學說揭示資本主義發展的基本規律。唯物史觀與剩餘價值學說,促進社會科學的近現代轉型, 引發的社會科學革命是空前絕後的。
在全球化時代,當代資本主義經過修正和轉換,其形態已與《資本論》所描述的有差異。因此,一些人提出懷疑——《資本論》是否已經過時?實際上,《資本論》的真理價值並不會過時,它在批判當代資本主義制度、為人類歷史指明新的前進方向等根本性問題上,依然是思想理論的指導。
學者應深入研究《資本論》的當代價值,回應現實社會中面臨的種種挑戰。總之,跟聶錦芳教授說的一樣,「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概括提煉出的探討社會歷史的方法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認識論中的重要內容,對於探究當代社會歷史現象仍然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馬克思
10. 德國馬克斯故鄉
德國小鎮特里爾(Terra)是共產主義偉人馬克思的出生地,1818年馬克思出生在這條街的這座民居里。
特里爾,又譯堤雅(德語:Trier,法語:Trèves),德國最古老的城市,位於萊茵蘭-普法爾茨州西南部,摩澤爾河岸,靠近盧森堡邊境。開埠於公元前16年,曾為羅馬帝國四帝共治制時期西部愷撒(副皇帝)君士坦提烏斯一世的駐節地。特里爾不是唯一一座聲稱歷史最古老的德國城市,但它作為「城市」有超過兩千年的歷史,而不是作為殖民地或者軍隊駐扎地,在德國是最古老的。
特里爾位於萊茵蘭-普法爾茨州西南部的摩澤爾河谷中,兩岸是低緩的紅砂岩山丘,布滿葡萄田,屬於著名的摩澤爾-薩爾-烏沃(Mosel-Saar-Ruwer)葡萄酒產區。
特里爾是最早的基督教在阿爾卑斯山北側的主教教區。中世紀,特里爾大主教是一個重要的教會諸侯;他管轄的主教轄區控制從法國邊界到萊茵河的大片地區。特里爾大主教也是神聖羅馬帝國的7個選帝侯之一。
特里爾也以馬克思誕生地而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