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南斯拉夫游擊隊如何戰勝納粹德國

南斯拉夫游擊隊如何戰勝納粹德國

發布時間:2022-06-29 10:42:28

㈠ 二戰時,最硬核的南斯拉夫,到底消滅了多少德軍

1941年4月6日,德國及其盟國共出動80多個師(其中德國32個師,義大利40個師,余為匈牙利和保加利亞武裝部隊),在2000餘架飛機和2000餘輛坦克掩護下大舉入侵希臘和南斯拉夫。李斯特元帥率領德第十二集團軍闖入塞爾維亞和馬其頓,另有一支德軍則自北穿過克羅埃西亞直指貝爾格萊德,南軍約120萬人與之抗爭,但因僅擁有110輛坦克和416架舊式飛機,再加指揮失當,只得朝南撤退。14日,28個南斯拉夫師在潰退至薩拉熱窩後向德軍投降。

1945年南斯拉夫解放軍已經發展到80萬人,擁有17個軍52個師又23個獨立營和107支游擊隊。在整個戰爭中,僅在1944年9月底就牽制了近20萬德軍、23萬偽軍和2.5萬匈軍。南斯拉夫解放軍殲敵40餘萬人,這還不包括在戰爭最後階段圍殲並接受德軍E集團軍群投降(共殲敵30萬人-俘虜20餘萬人)。當然南斯拉夫解放軍也付出了重大代價,作戰犧牲245549人,受傷399880人,因傷死亡31200人,失蹤28925人

㈡ 納粹德國侵入南斯拉夫

義大利法西斯在1940年10月進攻希臘後,被希臘軍隊擊退回阿爾巴尼亞,阿道夫·希特勒認識到他需要幫助其盟友,不單只重建軸心國的威望,更要阻止大英帝國有能力轟炸羅馬尼亞的油田,因為德國大部份的石油供應來源自此處。

根據協議,匈牙利王國、羅馬尼亞王國及保加利亞王國已加入軸心國,希特勒對南斯拉夫施加壓力,令南斯拉夫加入三國同盟條約,攝政王保羅王子在1941年3月25日屈服於這種壓力,但是,這行動深深不受反對加入軸心國的塞爾維亞民眾及軍方歡迎,3月27日,反對加入軸心國的塞爾維亞軍官發動軍事政變,國王彼得二世代替保羅王子親掌政務。

這個意外令希特勒非常震怒,他決定延遲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作戰,以出兵懲罰南斯拉夫的背叛,雖然南斯拉夫新領導層已發出信息忠於軸心國,但仍然不能平息他的憤怒。

1941年4月6日,軸心國軍隊從四方入侵及德意志國防軍轟炸貝爾格萊德,軸心國很快就取得勝利,因南斯拉夫只抵抗了11天便在4月17日投降,南斯拉夫軍隊雖然盡力堅守,但結果仍然一樣,南斯拉夫被德國、匈牙利、義大利及保加利亞瓜分,大部份塞爾維亞被德國佔領,而克羅埃西亞獨立國法西斯領袖安特·帕維利克把握機會宣布克羅埃西亞獨立。

除了與德軍(德意志國防軍)在裝備上無力相比外,南斯拉夫軍隊試圖防衛所有的邊界,但卻只能分薄有限的資源。另外,一些南斯拉夫師團拒絕進行戰斗。相反,他們視德軍為把他們從塞族壓迫的解放者來歡迎。因此,南斯拉夫對入侵者的抵抗很快崩潰。

主要的原因是,國內沒有一個少數民族-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和馬其頓人-准備為捍衛由塞爾維亞人領導的南斯拉夫而戰斗。唯一有效抵抗來自在塞爾維亞境內由塞爾維亞人自己組成的部隊。[5] 塞爾維亞總參謀部認為,南斯拉夫作為一個"大塞爾維亞」的問題上,是在一種或另一種方式下由塞爾維亞人領導。在入侵前夕,南斯拉夫共有165名現役將領。在這些人當中,只有4名是塞族人。[6]

德國佔領了斯洛維尼亞北部,同時保持直接佔領了塞爾維亞的手臀和對新建立的傀儡國有相當的影響力,[7] 克羅埃西亞獨立國 ,得到了今天克羅埃西亞全境之大部分及現今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領土。義大利獲得剩餘的斯洛維尼亞、科索沃和大片的達爾馬提亞沿海地區(連同幾乎所有的亞得里亞群島)。它還獲得了新成立的黑山傀儡國控制權,並獲得克羅埃西亞獨立國的王位,雖然沒有真正的行使權力。匈牙利派遣匈牙利第三軍國佔領在塞爾維亞北部的佛伊弗迪納,後來又強行吞並部分巴拉尼亞、巴奇卡、梅吉穆列縣和普雷克穆爾基。[8]同時保加利亞佔領了鄰近今日馬其頓共和國全境。

同盟國繼續承認流亡的南斯拉夫王國政府及後來新成立的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

南斯拉夫的抵抗力量分成兩個派系:南斯拉夫游擊隊,共產黨領導;塞爾維亞游擊隊,一個保守的保皇黨和民族主義派別,得到被佔領的南斯拉夫內幾乎全部塞爾維亞人的支持。塞爾維亞游擊隊最初得到西方盟國的承認。而南斯拉夫游擊隊就得到蘇聯的支持,但在德黑蘭會議(1943年)上才代替塞爾維亞游擊隊得到盟國的普遍承認。在這次會議後,塞爾維亞游擊隊跟軸心國的合作程度大大增加。

南斯拉夫游擊隊(官方正式名稱是南斯拉夫人民民族解放軍及黨衛隊),由約瑟普·布羅茲·鐵托元師指揮,主要是抗擊德國、義大利、匈牙利、保加利亞和國內的通敵者。他們依靠一批從西班牙內戰中獲得豐富作戰經驗的戰士練兵,並在社會主義者思想下贏得不同國家的支持,他們在斗爭中逐步獲得同盟國和南斯拉夫流亡政府承認為合法的南斯拉夫解放力量。該運動令他們成為在被佔領的歐洲下最大的抵抗力量,共800,000人部隊編為4個方面軍,[9]最終南斯拉夫游擊隊擊敗所有反對者成為新成立的南斯拉夫民主聯邦 (後來的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官方軍隊。

雖然馬其頓游擊隊的活動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戰爭之一部分,但馬其頓的特殊情況(由於當地共產黨人強烈的自治傾向)導致建立了一支獨立的軍隊稱為馬其頓解放軍並參與馬其頓民族解放戰爭。到1944年,馬其頓人和塞爾維亞人在塞爾維亞南部取得了聯系,形成了聯合指揮,因而使馬其頓游擊隊直接受約瑟普·布羅茲·鐵托元師指揮。[10]馬其頓共產黨的自治傾向,其中主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終於在1945年的第二屆馬其頓民族解放反法西斯大會大會上被解決了。

保皇黨的塞爾維亞游擊隊(正式名稱是南斯拉夫祖國軍),由德拉查·米哈伊洛維奇指揮,主要由是從分散的南斯拉夫皇家軍隊殘余組成,獲得塞族壓倒性的支持。塞爾維亞游擊隊在德軍入侵南斯拉夫和政府在1941年4月17日投降後不久成立。最初塞爾維亞游擊隊是被南斯拉夫流亡政府和同盟國唯一承認的抵抗運動組織。南斯拉夫游擊隊曾試圖在沖突早期與塞爾維亞游擊隊合作,但這合作關系很快土崩瓦解。在毫無結果的談判後,塞爾維亞游擊隊領導人,米哈伊洛維奇將軍,轉而將南斯拉夫游擊隊當作自己的主要敵人。據他說,原因是人道主義:防止德軍向塞爾維亞人報復。[11]不過,這並沒有令南斯拉夫游擊隊的抵抗活動中止,塞爾維亞游擊隊單位在1941年11月攻擊南斯拉夫游擊隊,而越來越多地接受德國和義大利人之補給和合作。英國聯絡米哈伊洛維奇告知倫敦將在烏日采攻擊(見第一次反南斯拉夫游擊隊攻勢)後停止供應,但英國在攻擊後繼續這樣做。[4]
早期之抵抗
軸心國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行動在1941年6月22日開始發動。[12] 同日,南斯拉夫游擊隊組成了第1錫薩克游擊支隊,是在歐洲第一支武裝抵抗單位。成立於克羅埃西亞錫薩克附近的布賴左威查森林,其成立標志著在佔領的南斯拉夫內反軸心國抵抗的開始。

在隨後的幾個星期各個與解放運動有或多或少連系的軍事組織都在南斯拉夫各個地區與軸心國部隊爆發了武裝對抗。南斯拉夫共產黨決定在1941年7月4日正式發動武裝起義,該日後來被標記為戰士節-是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公眾假期之一 。日基察·約萬諾維奇 (「西班牙人」)在1941年7月7日於該戰役中發射了第一槍,這一天亦是塞爾維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其中一個加盟共和國)的國慶日。

1941年8月10日,在一個名叫Stanulović的山區村落,南斯拉夫游擊隊組成了科帕奧尼克游擊隊支隊總部。他們解放區,包括附近的村莊,最初在南斯拉夫被稱為「礦工共和國」,並存在了42天。抵抗運動戰士稍後正式加入南斯拉夫游擊隊。1941年12月22日,南斯拉夫游擊隊組成了第一無產階級突擊旅 (1. Proleterska Udarna Brigada) - 是南斯拉夫游擊隊第一個正規軍事單位,能對該區以外之地方採取軍事行動。12月22日成為「南斯拉夫人民軍日」。1942年游擊隊分隊正式並入南斯拉夫人民民族解放軍及黨衛隊支隊(NOV i POJ)。

塞爾維亞游擊隊是在南斯拉夫皇家軍隊投降後,由一些剩餘的南斯拉夫士兵編成。這支部隊由德拉查·米哈伊洛維奇陸軍上校在塞爾維亞西部戈瓦組成。然而,不同於南斯拉夫游擊隊,米哈伊洛維奇的部隊成員幾乎完全是清一色的塞爾維亞人。他指示他的部隊武裝自己,並等待他的命令作最後攻擊。米哈伊洛維奇避免直接採取行動攻擊軸心國部隊,他判斷這在戰略重要性是不高的。

在1942年,時代周刊,精選了一篇文章以稱贊米哈伊洛維奇所領導塞爾維亞游擊隊的「成功」,並預言他是在納粹佔領下的歐洲唯一的自由防守者。塞爾維亞游擊隊也得到被救援的幾個被擊落之盟軍飛行員的贊許。然而,鐵托的游擊隊在這一時期更積極地與德軍戰斗。鐵托和米哈伊洛維奇曾被希特勒懸紅10萬元以取他們的頭顱。雖然在「正式」上與德軍和烏斯塔沙是不共戴天的敵人,但塞爾維亞游擊隊卻遣使與義大利和其他佔領軍和賣國賊部隊作秘密交易。

軸心國的反應

使用日益成功的游擊戰術以對付軸心國佔領軍和其在當地的通敵者、塞爾維亞救國政府、烏斯塔沙控制的克羅埃西亞獨立國及塞爾維亞游擊隊(他們亦被認為認為通敵者)。他們逐漸取得更多成功和來自一般民眾的支持,並成功地控制大片南斯拉夫領土。人民委員會被組成以作為被南斯拉夫游擊隊解放的地區的民選政府。在一些地區,甚至設立一些軍火工業。

但是,開始時,南斯拉夫游擊隊力量相對較小,裝備較差,也沒有任何基礎設施。但是,他們相對於其他在前南斯拉夫的軍事和准軍事組織有兩個主要優勢:第一個和最直接的好處是擁有一批人數需少但從西班牙內戰中獲得豐富經驗的退伍軍人。不像其他一些軍事和准軍事單位,這些退伍軍人有豐富的現代戰爭經驗,這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南斯拉夫相當類似。其他主要優勢,特別是在戰爭後期變得更加明顯,是南斯拉夫游擊隊是重視意識形態而不是民族。因此,他們可以期望幾乎在這個國家的任何一個角落至少獲得一定水平的支持,而不像其他准軍事組織限於克族或塞族佔多數的領土。這使他們的單位有更多的機動性,更多的移動,有更大的潛力招募新兵以提高他們的聲望。

但是,軸心國,相當了解南斯拉夫游擊隊的威脅。他們試圖發動一系列小型攻勢以摧毀它們。同時還有7次主要的反南斯拉夫游擊隊攻勢以專門針對消滅所有南斯拉夫游擊隊。這些重大的攻勢通常是由德國國防軍和武裝親衛隊、義大利、塞爾維亞游擊隊、克羅埃西亞獨立國、塞爾維亞救國政府、保加利亞和匈牙利之聯合部隊實施。主要攻勢包括兩次大規模的行動: 白色行動和黑色行動又稱為第四次攻勢(雷特瓦戰役)和第5次攻勢(蘇積斯卡河戰役)。[13]

在10月和11月寒冷的天氣限制了在南斯拉夫戰線的空中活動。南斯拉夫游擊隊的行動蔓延到塞爾維亞東部地區和一些以薩拉熱窩機場為基地的空軍中隊使他們出現在波斯尼亞-塞爾維亞邊境地區。南斯拉夫游擊隊試圖鞏固和擴大在南斯拉夫東部的控制區,他們已經在1941年秋季解放了這些地區。[14]

在1942年,與南斯拉夫游擊隊的戰斗加劇。游擊隊不僅解放了南斯拉夫東部大片領土,而且鼓勵全國各地發動叛亂。

南斯拉夫的抵抗組織,除了一些較小的地區,將其設立的大型解放區沿薩格勒布和里耶卡的城市方法擴大至雷特瓦河西部和波斯納。南斯拉夫游擊隊已發展更強大-兵力已超過60,000人並成稱為「鐵托的國家」,他們都是受過良好的訓練和得到炮火支援。1943年1月20日,駐南斯拉夫德軍總部發動進攻的代號為「白色行動」目的是收復失去的領土。這次行動得到德國空軍、義大利皇家空軍及克羅埃西亞獨立國空軍的飛機支援。從薩拉熱窩起飛的第2及第3中隊和由巴尼亞盧卡來的第6中隊參與轟炸以及投下傳單張的任務。

在白色行動後巴尼亞盧卡空軍基地得到新成立的第5中隊的增援。克羅埃西亞獨立國空軍現在擁有3個空軍基地和6個聯隊和14個中隊。1943年期間新飛機陸續抵達,包括30架經過大修從德國飛來的Do 17E轟炸機,它們被分派至第3中隊(薩格勒布),以及第13和第15中隊(巴尼亞盧卡)。從義大利到來的34架長程Bücker Bü 131年青人和25架Saiman 200輕型雙座訓練機,它們被分派至所有三個空軍基地。

雖然克羅埃西亞獨立國空軍在隨後的反游擊戰的進攻中只扮演了簡單的角色,包括在1943年中的黑色行動,其主要參與在克羅埃西地亞中部戰線的行動。與往常一樣,南斯拉夫游擊隊的抵抗顯示出生存性和有效性,並開始進行新的行動以影響在南斯拉夫的戰局。

南斯拉夫游擊隊已清楚地意識到克羅埃西亞獨立國空軍的中型轟炸機部隊不斷空襲所造成的威脅。1943年8月10日由薩拉熱窩的拉伊洛瓦茨機場飛來的一個旅進行了一次毀滅性的夜間襲擊,三個半小時的襲擊,克羅埃西亞獨立國空軍有10架轟炸機被擊落,另外還有5架德國空軍的轟炸機和運輸機被摧毀,另有17架飛機受傷。雖然一些機組人員利用飛機上的機槍還擊從,南斯拉夫游擊隊只損失少於20架起機。此後克羅埃西亞獨立國空軍司令部抱怨說,德軍命令在發生空襲時把飛機分散至各地的機場周邊地區,使飛機尤其容易受到這種類型的地面攻擊。[19].

在南斯拉夫歷史學家確定了7個軸心國行動為有編號的反南斯拉夫游擊隊攻勢:

第一次反南斯拉夫游擊隊攻勢(第一次敵人進攻),是軸心國在1941年秋季對烏日采共和國的攻擊,這是一片由南斯拉夫游擊隊在塞爾維亞西部所建立的一片解放領土。1941年11月,德軍攻擊和重新佔領這片領土,大多數南斯拉夫游擊隊逃往波斯尼亞。正是在這一攻勢,南斯拉夫游擊隊和保皇黨的塞爾維亞游擊隊之間脆弱的協作關系破裂,公開敵視對方。
第二次反南斯拉夫游擊隊攻勢(第二次敵人進攻),是在1942年1月由軸心國部隊對在波斯尼亞東部對南斯拉夫游擊隊所作的協同攻擊。南斯拉夫游擊隊為避免再次被包圍並被迫撤退至薩拉熱窩附近的伊格曼山區。
第三次反南斯拉夫游擊隊攻勢(第三次敵人進攻),是在1942年春季對在波斯尼亞東部、蒙的內哥羅、桑扎克和赫塞哥維納的南斯拉夫游擊隊之進攻。德軍稱此次是代號為三重奏行動,但南斯拉夫游擊隊在行動結束時再次及時逃出。有一些資料來源錯誤地稱這次行動為發生在1942年夏季的科扎拉戰役。
第四次反南斯拉夫游擊隊攻勢(第四次敵人進攻),也稱為雷特瓦戰役或白色行動,該戰役之戰場跨越波斯尼亞西部及黑塞哥維那北部,最終南斯拉夫游擊隊撤退至雷特瓦河。該戰役發生在1943年1月至4月。
第五次反南斯拉夫游擊隊攻勢(第五次敵人進攻),也被稱為蘇積斯卡河戰役或黑色行動。這次行動是緊接著第四次進攻之後展開,於1943年5月至6月在波斯尼亞東南部及蒙的內哥羅北部包圍南斯拉夫游擊隊。

第六次反南斯拉夫游擊隊攻勢(第六次敵人進攻),是在義大利投降後由德意志國防軍和烏斯塔沙進行的一系列行動,企圖確保亞得里亞海海岸。該攻勢在1943年秋季和冬季至1944年展開。
第七次反南斯拉夫游擊隊攻勢(第七次敵人進攻),是在1944年春季在波斯尼亞西部的最後攻擊行動,包括跳馬行動(飛躍騎士),未能成功地消滅約瑟普·布羅茲·鐵托本人及南斯拉夫游擊隊的領導屬。
[編輯] 同盟國支持的轉變
主條目:南斯拉夫與同盟國
在之後的沖突中,南斯拉夫游擊隊員在道義上取得勝利,他們只獲得同盟國有限的物質支持,誰在這之前一直支持由德拉查·米哈伊洛維奇將軍領導的塞爾維亞游擊隊,但在戰爭期間相信他們雙方互相協作收集許多情報。

為收集情報,西方盟國的代表被派來滲入南斯拉夫游擊隊和塞爾維亞游擊隊。通過與抵抗組織交流收集情報對補給成功至關重要,對盟軍在南斯拉夫的戰略有重要影響 。收集情報工作最終導致他們被南斯拉夫游擊隊蒙蔽和塞爾維亞游擊隊的失敗。在1942年,雖然補給供應是有限的,象徵性的支持同時被送往兩個抵抗組織。在新的一年裡,將出現變化。德軍實施施瓦茨行動 (蘇積斯卡河戰役,第五反南斯拉夫游擊隊攻勢),是一系列攻勢的其中之一,目的是消滅抵抗力量,當時英國派遣威廉·迪肯到來,以收集資料。

他的報告中包含兩個重要的意見。首先是南斯拉夫游擊隊是勇敢和積極的德軍第1山地師和德軍第104輕步兵師作戰,遭受重大傷亡和需要增援。第二個意見是,整個德軍第1山地師已經從俄羅斯利用過境鐵路線通過塞爾維亞游擊隊控制的領土轉移至這里。英國截取(ULTRA)的德國情報信息證實塞爾維亞游擊隊行為膽怯。即使到今天,許多情況下、事實及動機仍不清楚,情報報告導致盟軍加快在南斯拉夫空中支援和轉移政策。1943年9月,在丘吉爾的要求下,斯菲茨·麥克林准將空降至鐵托在德爾瓦爾附近的總部擔任與南斯拉夫游擊隊連系正式常任連絡官員。雖然塞爾維亞游擊隊偶爾仍然收到補給,但南斯拉夫游擊隊將得到大部分的援助。[1]

因此,在德黑蘭會議後南斯拉夫游擊隊被同盟國正式承認為合法的民族解放力量,盟軍隨後更建立了巴爾干空軍 (根據斯菲茨·麥克林准將的建議),其目的是提供更多的物資和戰術空中支援給鐵托元帥的南斯拉夫游擊隊。

在1944年1月,鐵托的部隊未能成功攻佔巴尼亞盧卡。但是,盡管鐵托是被迫撤回,米哈伊洛維奇和他的部隊也被西方媒體的注意到缺乏行動。[20]在1944年6月16日,南斯拉夫游擊隊與國王彼得二世的南斯拉夫流亡政府在維斯島簽署了鐵托-蘇比錫協議。這項協議是試圖形成一個將包括共產黨人和保皇黨人士的新南斯拉夫政府。它要求流亡政府與南斯拉夫游擊隊的阿夫諾伊 (Antifašističko V(ij)eće Narodnog Oslobođenja Jugoslavije, AVNOJ)合並。鐵托-蘇比錫協議還呼籲所有斯洛維尼亞人、克羅埃西亞人和塞爾維亞人加入南斯拉夫游擊隊。該游擊隊被王國政府承認作為南斯拉夫的正規軍。米哈伊洛維奇和許多塞爾維亞游擊隊拒絕接聽電話。

在1945年3月30日至4月8日之間,米哈伊洛維奇將軍的塞爾維亞游擊隊最後試圖將自己建立為在南斯拉夫對軸心國的一個可信的打擊力量。塞爾維亞游擊隊與烏斯塔沙及克羅埃西亞國民警衛隊的聯合部隊交戰。當時這一仗是攻打在巴尼亞盧卡附近的克羅埃西亞獨立國。該戰役以克羅埃西亞獨立國部隊獲勝而結束。

盟軍在巴爾乾的攻勢

至1944年12月31日在1944年8月,羅馬尼亞國王米哈伊一世發動政變,羅馬尼亞退出戰爭,和羅馬尼亞軍隊被置於蘇聯紅軍的指揮之下。羅馬尼亞部隊,攻擊德軍,參加了布拉格攻勢。保加利亞亦退出戰爭,並在9月10日 ,對德國和其剩餘的盟友宣戰。軸心國派出較弱的師團入侵保加利亞但很輕易被擊退。在馬其頓,保加利亞軍隊被德國軍隊所包圍和被高級軍事指揮官背叛,迫使他們邊戰邊退回到舊日的保加利亞邊境。3個保加利亞軍團(總數約455,000人)在1944年9月下旬得到托狄及南斯拉夫游擊隊的同意下進入南斯拉夫,並從索非亞移至尼什和斯科普里一線以實施阻止德軍撤出希臘的戰略任務。塞爾維亞東部及南部和馬其頓於兩個月內被解放和擁有130,000人強大兵力的保加利亞第1軍團繼續向匈牙利推進。

同時,在盟軍的空中支援和蘇聯紅軍的幫助下,南斯拉夫游擊隊把他們的注意力轉移至塞爾維亞救國政府身上,該國是塞爾維亞軸心國的第五縱隊。該地區的戰斗在1941年烏日采共和國垮台以來相對較少(見第一次反南斯拉夫游擊隊攻勢)。在10月20日,紅軍和南斯拉夫游擊隊在一次聯合進攻中解放貝爾格萊德。在冬季到來時,南斯拉夫游擊隊有效地控制了整個南斯拉夫—塞爾維亞東部地區的一半、瓦爾達爾馬其頓、蒙的內哥羅—以及大多數的達爾馬提亞海岸。德意志國防軍和由烏斯塔莎控制的克羅埃西亞獨立國部隊在整個1944至1945年的冬季堅守斯雷姆戰線。為了提高南斯拉夫游擊隊的兵力,鐵托宣布大赦所有在1944年12月31日前投誠的賣國勢力成員。

南斯拉夫游擊隊的全面進攻

1945年3月20日,南斯拉夫游擊隊在莫斯塔爾-維謝格拉德-雷特瓦地區發起了總攻的。隨著大片的波斯尼亞,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農村地區被南斯拉夫游擊隊控制,最後的進攻行動包括將這些領土連接在一起和攻佔主要城市和公路。在這次總攻中鐵托元帥指揮游擊隊約80萬人分為4個軍團 :在第1軍團由達普·切維奇指揮、第2軍團由科賈·波波維奇指揮、第3軍團由科斯塔·拿華指揮和第4軍團由佩塔.德拉普辛指揮。此外,南斯拉夫游擊隊還有8個獨立軍(第2、第3、第4、第5、第6、第7、第9和第10軍)。

面對南斯拉夫游擊隊的是德國將軍亞歷山大·羅爾的德國E集團軍,這個集團軍有7個軍(第15山地軍、第15哥薩克軍、第21山地軍、第34軍、第69軍和第68軍)。這些部隊包括17個被削弱的師團(第1哥薩克師、第2哥薩克師、武裝親衛隊第7師、第11空軍野戰師、第22、第41、第104、第117、第138、第181、第188、第237、第297、第369步兵師、第373克羅埃西亞人、第392克羅埃西亞人和武裝親衛隊第14烏克蘭師)。除了這7個軍外,軸心國還有海軍和空軍殘餘力量,但不斷遭受由英國皇家海軍、皇家空軍和美國陸軍航空隊的襲擊,和強有力的警察部隊,以確保後方。[21]

克羅埃西亞獨立國的軍隊在1944年11月進行了改組,其部隊與烏斯塔沙和克羅埃西亞國民警衛隊的單位合並為18個師,其中包括13個步兵師、2個山地師、2個攻擊師和1個克羅埃西亞後補師,每一個師都裝備了機動火炮和其他支援單位,還有幾個裝甲單位。從1945年年初起,克羅埃西亞各師團被分配到德軍數個軍及從1945年3月起防衛南部戰線。[22]

克羅埃西亞獨立國空軍和克羅埃西亞空軍軍團各單位的 ,由東部陣線撤回以提供了某種程度的空中支援(對地、戰斗機和運輸)直到1945年5月,更有時遇到及擊敗英國皇家空軍、美國陸軍航空隊和蘇聯空軍的空中攻擊。至1945年3月德軍仍提供最新式的德國Bf 109G和K型戰斗機給它們。[23]

塞爾維亞單位包括塞爾維亞救國政府屬下的塞爾維亞國民警衛隊和塞爾維亞志願軍殘余。甚至有一些斯洛維尼亞國民警衛隊(Slovensko domobranstvo, or SD)的單位,仍然完好無缺地駐守在斯洛維尼亞。[24]

到1945年3月底,在向克羅埃西亞軍隊司令部知道,盡管戰線仍然完好,它們最終將因缺乏彈葯而戰敗。出於這個原因,它們決定撤退至到奧地利,以向從義大利向北推進之英國軍隊投降。[25]

在總攻擊實施的第一天,比哈奇被南斯拉夫游擊隊解放。第4軍團在佩塔.德拉普辛的指揮下,攻破了第15武裝親衛隊騎兵軍的防線。至4月20日,德拉普辛解放了利卡和克羅埃西亞沿海地區,其中包括一些島嶼,並到達舊南斯拉夫接壤與義大利的邊界。5月1日,在攻佔由德國第68軍防守、由前義大利控制的里耶卡和伊斯特里亞後,南斯拉夫第四軍團在同一天於伊斯特拉半島同西方盟軍會師。

南斯拉夫第2軍團在科賈·波波維奇的指揮下,4月5日強行渡過波斯納河,攻佔了多博伊,並到達了烏納河。5月8日,南斯拉夫第2軍團,連同南斯拉夫第1軍團的單位,攻佔了薩格勒布。在4月6日,南斯拉夫游擊隊第2、第3和第5軍從德國第21軍手中收復了薩拉熱窩。

4月12日,南斯拉夫第3軍團在科斯塔·拿華的指揮下,強行渡過雷特瓦河。第3軍團然後通過波德拉維那成扇形展開,到達薩格勒布以北地區,並在德拉沃格勒地區越過舊日奧地利同南斯拉夫之間的邊境。第3軍團封鎖了周圍的敵軍,其前進的機動支隊與第4軍團的支隊在克恩頓會師。

同是在4月12日,南斯拉夫第1軍團在達普·切維奇的指揮下,滲入德國第34軍在斯雷姆的防線。4月22日,第1軍團粉碎了防禦工事和向薩格勒布推進。在聯同第2軍團攻佔薩格勒布後,兩個軍團向斯洛維尼亞前進。

最後行動

南斯拉夫游擊隊通過被解放的比托拉5月2日,德國首都,柏林,失陷。在1945年5月7日,德國無條件投降及歐洲戰爭正式結束。義大利已經於1943年退出戰爭,保加利亞在1944年停戰,而匈牙利在1945年早些時候投降。盡管德國投降,但仍有零星的戰斗在南斯拉夫發生。5月7日,薩格勒布被解放,5月9日,馬里博爾和盧布爾雅那被南斯拉夫游擊隊攻佔,一般[ [亞歷山大Löhr ] ] ,德國E集團軍總司令亞歷山大·羅爾將軍於1945年5月9日即星期三在斯洛維尼亞華倫積附近的Topolšica被迫簽訂其指揮下的部隊的全體投降書。只有在克羅埃西亞和其他反南斯拉夫游擊隊的勢力依然存在。

從5月10日到5月15日,南斯拉夫游擊隊在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其它地區繼續面對來自克羅埃西亞人和其他反南斯拉夫游擊隊的部隊抵抗。在波加那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在歐洲的最後一場戰役,於5月14日在斯洛維尼亞Prevalje附近的波加那展開,及在1945年5月15日結束。這是最後的高潮和一系列南斯拉夫游擊隊和大量(超過30,000人)德軍 (德意志國防軍)、克羅埃西亞烏斯塔沙、克羅埃西亞國民警衛隊 (哈瓦斯科本土防衛軍)、斯洛維尼亞國民警衛隊 (本土防衛軍),和其他反南斯拉夫游擊隊部隊企圖撤退到奧地利。

總結
在1945年5月15日,克羅埃西亞國民警衛隊、烏斯塔沙、武裝親衛隊第15哥薩克騎兵軍和塞爾維亞國民警衛隊之殘余和塞爾維亞志願者軍 ,向英國軍隊投降。克羅埃西亞人試圖根據日內瓦公約內的條款跟英國談判投降,但是沒有被理會。克羅埃西亞獨立國在1943年1月20日已加入該公約,並被確認這是「好戰者」,也就是說,作為在戰場擁有武裝部隊的一個民族國家。所有簽署該公約的國家,其中包括大不列顛和美國,均被告知這一確認。[25] 5月5日,在帕爾馬 (伊斯特里亞西北50公里的里雅斯特),2,400和2,800名塞爾維亞志願軍士兵向英軍投降。5月12日,另外2500名塞爾維亞志願軍士兵在雷特瓦河的Unterbergen向英軍投降。

大約在6月1日,向英軍投降的大多數塞爾維亞國民警衛隊、塞爾維亞志願軍、克羅埃西亞國民警衛隊,烏斯塔沙民兵和武裝親衛隊第15哥薩克騎兵軍士兵,被英軍移交給南斯拉夫聯合政府,這行動代號為駁船行動。南斯拉夫游擊隊以殘酷手段對待戰俘,被稱為布雷堡屠殺。6月8日,美國、英國及南斯拉夫同意控制的里雅斯特。

1945年3月8日,南斯拉夫聯盟政府在貝爾格萊德成立與鐵托出任首相和伊萬·舒巴希奇作為外交部長。國王彼得二世同意在結束統治流亡之前等待全民公決結果。在7月18日清晨,米哈伊洛維奇,連同9名塞爾維亞游擊隊其他人員,在Lisičiji Potok被處決。這基本上結束了二次大戰屬於共產黨的南斯拉夫游擊隊和保皇派的塞爾維亞游擊隊之間的內戰。

㈢ 鐵托的南斯拉夫游擊隊在二戰時的武器是哪裡來的

1941年4月,德國第四航空隊空襲了南斯拉夫的貝爾格萊德。空襲持續了2天時間,導致貝爾格萊德的大部分城區被毀,平民死傷約17000人。與此同時德國納粹的坦克集團軍群,在義大利
、保加利亞和匈牙利軍隊的配合下開始入侵南斯拉夫。4月17日,南斯拉夫正式投降,6298名軍官當了俘虜。同年27日,南斯拉夫人民游擊隊成立,鐵托任總司令。據史料記載,他發動了全國規模的七月起義,並在塞爾維亞西部山區以烏日策為中心建立了第一個解放區。同年12月,在抗擊德軍的進攻中,鐵托創建了第一支正規軍—「第一無產階級旅」。

第4個階段就是在1943年的時候,義大利投降了。當時南斯拉夫境內的所有軍隊全部都被這支游擊隊解除。這支游擊隊同樣也收獲了一大筆軍事武器。第5個階段則是在1944年蘇聯的紅軍開始對南斯拉夫東邊的地區發動戰爭。而南斯拉夫當時本身軍事裝備就已經先進了,所以這個游擊隊利用蘇聯與美國和英國之間的復雜關系,讓這幾個國家對自身進行支持。

㈣ 二戰期間,在貝爾格萊德戰役之後,南斯拉夫人民為抵抗德軍,又做出了哪些努力

在貝爾格萊德戰役之後,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繼續同德軍佔領者作戰。至1945年初,他們解放了大部分國土,但敵人仍占據波斯尼亞的部分土地以及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下一步的作戰條件對南斯拉夫來說將是非常有利的。

其首要的原因是,南德雙方兵力對比上,南軍已居優勢地位。在1945年初,在結束性戰斗的准備階段,南斯拉夫武裝力量也進行了改組,改編為第l、第2、第3集團軍,3月份又增編了第4集團軍。至此,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共有57個師(平均每個師8000~12000人)、1個坦克旅、1個騎兵旅、16個炮兵旅和3個M程兵旅,以及49支游擊隊。從此南斯拉夫部隊和兵團在敵人後方展開斗爭的地點、時間和任務通常都與從正面進攻的南斯拉夫軍隊的行動相配合。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連同游擊兵團一起,計65萬人。而南斯拉夫境內的法西斯德軍計約40萬人。此外,協助他們作戰的還有由當地的烏斯塔施一多莫勃蘭軍隊、游擊隊及另一些叛變分子組編的隊伍約19萬人。德軍正規部隊與當地部隊、游擊兵團和一些叛變分子組編的隊伍加在一起,還不到60萬人。

其次的原因是由於,同盟國特別是蘇聯對南斯拉夫的援助大為增多。從1944年底至1945年初,蘇聯按照與南斯拉夫民族解放委員會的協議,提供了12個步兵師和2個航空兵師所需要的武器與裝備。一個由南斯拉夫人組成的南斯拉夫坦克旅配備了蘇聯的T-34坦克,並經過蘇聯專家培訓,頗有戰鬥力。根據蘇聯政府命令轉隸南斯拉夫司令部的維特魯克將軍的航空兵集群,於2月份培訓南斯拉夫飛行員288名、技術人員345名。在南斯拉夫其他部隊和兵團擔任顧問的蘇聯軍官,也都把蘇軍與德軍長期斗爭積累下來的豐富戰斗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自己的戰友們。

另外一個基本的原因就是,南斯拉夫已建立起前線需要的鞏固後方。在南斯拉夫共產黨領導下,開展了為部隊和兵團補充人員和武器的緊張工作,修築了鐵路和公路,企業、礦場和醫院也開始恢復。

所有這一切,加速了南斯拉夫解放戰爭的勝利的早日到來。

1945年1~2月間,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與因蘇軍向西推進而被迫撤往奧地利南部邊境及匈牙利的E集團軍群的部隊和兵團作戰,粉碎了莫斯塔爾市區的德軍和烏斯塔施一多莫勃蘭軍隊,解放了黑塞哥維那等要地。3月1日,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改稱為南斯拉夫軍,海軍改稱為南斯拉夫海軍,最高參謀部改組為總參謀部。國內政治生活也發生了重大變化。3月7日,南斯拉夫民主聯邦臨時聯合政府宣告成立。政府的絕大部分成員來自人民解放陣線,共產黨的代表起領導作用。鐵托任政府首腦兼國防部長。該臨時聯合政府很快就得到了蘇聯、美國、英國和其他大多數反法西斯同盟國的承認。而新政府把徹底解放南斯拉夫視為自己的最重要的使命。

㈤ 二戰中的南斯拉夫游擊隊,真有電影里的那麼強嗎

是挺強的。

也許有人會說,這不過是誇張的電影表現手法而已。但實際上,南斯拉夫游擊隊在真實的二戰史中絕對算得上是一支精銳之師。電影里雖然對其多少有美化的成分,但卻是有相當的歷史依據的。

簡介:

1941年4月5日,納粹德軍入侵南斯拉夫。只過了短短的12天,到4月17日,南斯拉夫政府便宣布停止抵抗,向德軍投降。然而,德國人還沒高興幾天。當年6月,南共領導人鐵托便成立了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游擊隊,鐵托任總司令。

僅僅三個月,游擊隊的人數便發展到8萬。在鐵托的帶領下,他們開辟了一系列敵後根據地,並以神出鬼沒的游擊戰打得德、意等軸心國軍隊心驚膽戰。

德軍多次出動重兵圍剿游擊隊,但除了損兵折將外一無所獲。無奈之下,德軍只得在根據地的邊界豎起大牌子,上面用醒目的塗料寫著:「注意!匪區!」由此可見南軍游擊隊給德國人留下了多麼大的心理陰影。

1941年9月18日,鐵托克服重重艱難險阻,從貝爾格萊德進入解放區,成為南斯拉夫反法西斯戰場上的最高軍事統帥。不久,游擊隊對軸心國軍隊展開大舉反攻,竟一舉攻佔重鎮烏日策城,建立了烏日策共和國。

要知道這個時候,蘇聯在德軍「閃電戰」的重擊下還沒緩過勁來;而整個中西歐,除了英國在納粹的威脅下瑟瑟發抖外,其他地區幾乎全部被法西斯收入囊中。南軍游擊隊能取得這樣的戰績,堪稱驚艷。

㈥ 二戰時期,南斯拉夫游擊隊為何表現如此出色

縱觀二戰時期的步兵,戰術最強的應屬南斯拉夫人民軍,即鐵托領導的南斯拉夫游擊隊。

德、日、蘇、美軍等,當時的武器裝備都相對先進,很多時候都是海、陸、空及多兵種聯合協同並且只有在具備優勢的情況下才投入作戰,總體上說步兵好像沒有什麼太出色的表現。

而在中國抗日戰場上,能將游擊戰打得比較有聲有色的就屬八路軍了。

不過,八路軍在中國進行游擊戰爭是藉助很多優勢的。

南斯拉夫游擊隊槍斃一群德國戰俘

南斯拉夫游擊隊憑借自己的力量解放了大部分國土,牽制和消滅德軍20個精銳師,還發展壯大成為擁有80萬規模的正規的南斯拉夫人民軍。

那麼,南斯拉夫游擊隊為何如此強悍?原來,他們在1943年後實力大增,因為得到了盟軍提供的武器。

此外,南斯拉夫游擊隊通過襲擊德軍後勤,不斷的改善自己的裝備。不僅有步兵、重火器,還有裝甲兵和航空兵部隊,具備一定的攻堅能力。

㈦ 南斯拉夫在二戰中時怎麼趕出德國鬼子的

南斯拉夫有2支武裝,一支是保皇黨的切特尼克軍隊還有南共游擊隊。前期2支隊伍共同抗擊納粹軍隊,但是切特尼克和國民黨一樣把自己的功勞誇大,詆毀南共,獨佔了英國對南斯拉夫抵抗武裝的援助。由於義大利法西斯軍隊在他們的南部控制區暗中反對烏斯塔希政權,切特尼克便在1942年與法西斯義大利合作共同對付烏斯塔希。與義大利合作的那部分切特尼克由Momcilo Dujic公爵負責領導。盟軍反對這種合作,但依然向切特尼克提供支持。1943年切特尼克便向德軍妥協,兩支部隊開始同流合污。盟軍拋棄了切特尼克轉而支持南共游擊隊,在蘇聯紅軍和盟軍空中支援下南共一度攻入奧地利。

㈧ 二戰中的南斯拉夫游擊隊,真有電影里的那麼強嗎

二戰期間的南斯拉夫可以說是「第三帝國的墳場」,鐵托領導的南斯拉夫游擊隊與納粹德國為首的軸心國長大了四年的斗爭,不僅正面牽制了大量的德國精銳部隊令軸心國無法自拔,還給予了沉重的打擊,最終解放全國,也是二戰唯一一個依靠游擊隊解放全國的國家。

隨著盟軍逼近德國本土防線逐漸被壓縮,南斯拉夫佔領區的德軍大量被調到各個防線,1945年3月,鐵托領導的南斯拉夫游擊隊全面反攻德軍佔領區,同年5月解放全國。南斯拉夫共產黨游擊隊能夠快速組建並且有很強的凝聚力,這些和鐵托當時的政策不無關系,無論宗族,只要抗擊侵略者就是共同的戰友,大量的前正規軍也投到了鐵托麾下。而德國入侵者為了打擊游擊作戰的熱度,採用血腥野蠻的手段,大量屠村,德國想用這種方式來征服游擊隊。這非但沒有打擊南斯拉夫人民抵抗決心,反而在這樣的逆境下南斯拉夫人民抵抗的決心更強了

㈨ 二戰期間,為了徹底解放南斯拉夫,南軍做出了哪些努力

為了達到徹底解放南斯拉夫的目的,在南軍的最高指揮部經過多方研究,決定第3集團軍和第1集團軍攻打班亞-盧卡、卡爾洛瓦茨和新梅斯托,第4集團軍進攻里耶卡(阜姆)和的里維斯特。最後,南斯拉夫軍隊應完成包括伊斯的利亞半島、斯洛維尼亞沿海的里雅斯特的全部國土的解放,並為合圍和徹底殲滅宜集團軍群創造條件。各集團軍的任務是:第3集團軍擊敗德拉瓦河敵軍的抵抗,第四集團軍擊敗文科夫感地域的敵軍,然後在德拉瓦河和薩瓦河之間向西發展進攻,造成從北面和酉北麵包圍敵人的態勢。第4集團軍突破烏納河與亞得里亞海之間的防線,並向的里雅斯特及其西北面實施迅猛的進攻,解放的里雅斯特,造成從西南麵包圍敵人的態勢。第2集團軍在戰線的中間地段向多博伊、班亞-盧卡和卡爾洛瓦茨方向實施正面突擊,牽制對峙之敵,不讓其把軍隊調至翼側阻撓南斯拉夫第1、第3和第4集團軍的進攻。

同時,南斯拉夫第4集團軍,於1945年3月20日開始在其左側向里耶卡和的里雅斯特實施進攻。3月底,部隊抵達里耶卡的遠接近地,部分兵力登上帕格島和拉布島。

南斯拉夫第2集團軍渡過博斯納河,佔領多博伊並前出到烏納河。該集團軍發展進攻,於4月底解放烏納河下游一些居民點,並經多次激戰於5月6日解放了卡爾洛瓦茨市。

整裝待發的第1集團軍方當即作出了一些調整,並於4月12日,在美麗的多瑙河與薩瓦河之間與德軍同旋,最後瞄準時機朝敵軍守衛最為薄弱的地方一擊成功,當日便解放了武科瓦爾市。4月22日,部隊進抵敵人在賈科沃地區的第二防禦地帶,並從行進間突破防禦,繼續實施進攻。至5月3日,又擊退伊洛瓦河地區敵軍的抵抗,迅速向薩格勒布挺進。

南斯拉夫第3集團軍也積極參加了行動,於4月13日強渡德拉瓦河,不久解放了瓦爾波沃和奧西耶克市。部隊的進攻與保加利亞第1集團軍密切配合。4月15日,南、保兩國軍隊共同解放了下米霍利亞茨。作戰過程中,多瑙河區艦隊擔負炮火支援,並輸送1500名登陸兵於奧帕托維采地域登陸,有效地支援了南斯拉夫部隊。

在1945年3、4月間,南斯拉夫人民軍務部隊在德拉瓦河至亞得里亞海岸的戰線上展開了總攻。而與此同時,在敵人的後方,南斯拉夫軍務兵團也開始積極作戰。例如,第4軍和第11軍從後方發起突擊,協助第4集團軍粉碎敵軍第15軍主力集團,解放了敵重要支撐點比哈奇市,並以積極行動破壞敵軍調動,不讓敵機動兵力兵器,從而有力地配合了第4集團軍勝利前進。3月中旬,根據南斯拉夫總參謀部指示成立了薩拉熱窩部隊集群作戰參謀部,所屬第2、第3和第5軍務兵團和部隊受領了解放薩拉熱窩的任務。戰斗全面展開,敵軍遭重創,並於4月6日被迫撤離薩拉熱窩市。在東波斯尼亞進攻戰斗中,第2集團軍得到在敵後的第3、第5軍務師的援助。在希雷姆正面地段,第6軍和第10軍各師與第1、第3集團軍密切協同。而游擊隊和游擊小組通常都在敵後兵團指揮員的領導下聯合行動。德軍頑抗,企圖撤至奧地利和德國境內。在里耶卡接近地、斯拉沃尼亞-布羅德附近和伊洛瓦河上的戰斗,以及爭奪卡爾洛瓦茨市的戰斗最為艱苦。南斯拉夫第4集團軍前出到南斯拉夫與義大利舊邊界後,立即封鎖了里耶卡港口,並於4月30日抵達的里雅斯特。第9、第7軍和第4、第11軍的部隊,在敵後襲擊敵軍交通線,協同第4集團軍進攻的里雅斯特。4月底,第4、第11軍的隊伍編人第4集團軍。第9軍完成從西面封鎖的里雅斯特的任務後,參加了對該市的強攻。

戰況對敵軍來說真是到了窮途末路的份上,尤其在激烈的雅斯特一戰中,敵軍損失巨大,只得放棄苦心經營的一個個街區,另謀生路去了。5月1日,除2個不大的敵軍集群仍在負隅頑抗外,該市幾乎完全解放與南軍一起參加戰斗的還有5月2日進人該市的盟軍紐西蘭第2師所屬部隊。攻城結束後該營被命名為蘇聯第4突擊營。至5月7日,南軍徹底粉碎了伊斯的利亞半島和斯洛維尼亞沿海敵軍的抵抗。南軍解放的里雅斯特市大大出乎英、美軍的意料之外。駐義大利北部盟軍軍事指揮部令其所屬軍隊趕在南軍解放該市前進人,未遂。於是又要求南軍從該市和伊斯的利亞半島撤出,遭南軍嚴詞拒絕。5月15日,英、美政府以最後通牒方式給南斯拉夫發出照會,繼續堅持上述無理要求。在這種情況下,斯大林曾致信杜魯門,公正評價南斯拉夫人民在戰勝德軍中的巨大貢獻:「以我所見,必須注意到這樣的事實,即正是南斯拉夫軍隊把德國侵略者從伊斯的利亞一的里雅斯特趕走,從而為盟國的共同事業立了大功。」

為了盡快解決這些問題,南斯拉夫政府顧全大局,接受了盟國的要求。6月9日,以南斯拉夫為一方,以英、美為另一方,在貝爾格萊德簽訂了關於尤利亞克臘伊納的臨時協定。據此,的里雅斯特和伊斯的利亞半島西部沿岸由英、美軍事指揮部接管。與此同時,協定還專門強調,所達成的協議並不排斥將來解決尤利亞克臘伊納問題的可能性。

一直到,南軍幾乎解放了南斯拉夫的全部領士。E集團軍群殘余部隊垂死掙扎,千方百計地想沖出合圍圈向英軍投降未遂,繼續被圍困在斯洛維尼亞和奧地利。殲滅E集團軍群的戰斗從5月8日開始,至15日結束。盡管德軍技術裝備水平遙遙領先,最終還是輸給了得道多助的南斯拉夫軍民。僅1945年,敵人在南斯拉夫就喪失30多萬人,並損失許多武器、技術裝備和其他軍事裝備。1945年11月29日,南斯拉夫立憲會議首次通過聲明,宣布南斯拉夫徹底廢除君主制度,並成立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反法西斯斗爭的勝利結束,在南斯拉夫人民的歷史上揭開了新的一頁。

㈩ 南斯拉夫游擊戰的戰斗過程

德軍負責波斯尼亞和黑山清剿戰斗的指揮官呂斯特將軍得到了他在上次圍剿中想得到的部隊,現在他不但有剛在法國完成集訓的精銳黨衛隊第一山地師、黨衛隊「歐根親王」第七步兵師,還有經歷過歐洲戰場硝煙的德國正規軍的第118阻擊步兵師、第369阻擊步兵師和104阻擊步兵師,他還被授權可以指揮駐扎在科索沃和阿爾巴尼亞的義大利威尼斯師、費拉拉師和陶里嫩塞師,親納粹的保加利亞也派出了2個團進入黑山,另外還有15000名納粹扶植下的帕韋里奇分子配合作戰;從德國本土還特意調來德軍總參謀部直屬的特種作戰部隊——勃蘭登堡團。總兵力達到130000人,這還不包括南斯拉夫游擊隊沒有的空軍。
德軍以秘密方式集結,就連他們的盟友義大利人也是在戰役即將開始的時候才得到通知。這對南斯拉夫人民軍最高統帥部來說同樣也是一個意外,鐵托在指揮部隊四處出擊的空暇時間忙於准備接見一個從北非來的一個英國軍事使團,為了消除莫斯科的疑惑和真誠希望能得到共產國際的支援,他還通過電報與蘇聯商談蘇聯軍事代表團來訪的可能性。5月8日最高統帥部在皮瓦河谷的一個村莊召開作戰會議,商討游擊隊進攻科索沃和塞爾維亞邊境的作戰計劃,會議期間傳來了有關德軍集結的消息,參謀們認為這是沒有根據的情報,直到到了5月15日,當德軍飛機和進攻部隊四面圍攻,才明白德國人又開始一個新一輪大規模進攻。

閱讀全文

與南斯拉夫游擊隊如何戰勝納粹德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9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