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森林教育跟傳統教育比哪個更勝一籌
的標準是什麼? 沒有標准無法判斷、歷史…… 職業教育是針對普通民眾的,培養目標是:任勝某一專業工作。在古代就是貴族。一般只針對少數精英階層。 以英德兩國的...
『貳』 德國教育優勢
德國留學具有以下五大優勢:
一、幾乎免費的大學教育:這一點在發達國家獨一無二。德國全國所有高等院校,免費向中國學生開放,無須考試,直接申請,自選專業。學分制設置,自己掌握學習時間,從容完成學業。這無疑為留學生們免去了巨大的經濟負擔和精神壓力。雖然各聯邦州從2005年相繼開始收學費,但每學期僅300~700歐元,而且對國際學生和德國學生收取的費用是一樣的,這與英聯邦國家動輒數十萬元的學費相比,德國留學是經濟的選擇。
二、生活費用低:德國政府允許大學生免稅打工,並規定了保護性的最低報酬標准(每小時不低於7.5歐元),所以留學德國除了自備自保金約7716歐元外,剩下的所有學年的生活費用可憑打工解決。
三、大學縮短學制:德國許多大學已經開設了非常適合國際學生選擇的國際課程:三年取得學士學位,兩年取得碩士學位;傳統課程不設立學士學位,畢業後直接頒發碩士學位。近幾年,德國一些著名的大學:德國基爾大學等每年3、4月份都派教授來中國選拔學生,本科生赴德留學可省去國內考研這一大麻煩,直接實現了「本升碩」。
四、學位和學歷的含金量首屈一指:德國在戰後廢墟上用了短短的幾十年時間,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就成為了世界第一,靠的就是傳統強大的科技和教育實力。德國人的科技教育質量之高素來為全世界所公認。
五、學成前景光明,發展空間廣闊:中國與德國之間良好而穩健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等關系,使德國企業對投資中國充滿信心。近年來,除了西門子、賓士、大眾等公司外,每年都有眾多的德國企業湧入中國。他們最頭痛的事就是不了解中國文化,缺乏相應的人才,於是德國中文報刊上指定招收中國留學生的廣告比比皆是。最近畢業的留學生任職德國公司駐華或東南亞代表已是就業定勢,進入跨國公司高級管理層的留學生也是屢見不鮮。至於回國的就業前景更不用說。
法國留學優勢:
一、法國人非常熱情,從來不會對外來留學生漠不關心。
二、法國政府對外國學生的政策和法國學生是一視同仁的。只要是學生,不管是法國還是哪個國家都是平等的,平等是表現在主要是兩方面。一個是學習方面、學業方面。在錄取和考試發畢業證書這方面,是和法國學生一起上課的,不是弄一個中國班,發一個中國文憑,或者是弄一個什麼北非班,全部是混在一起的,沒有任何特殊的待遇。
三、法國學習和生活的費用還是比較低廉的(這個優勢和德國差不多)。低廉不僅僅是由於有中國學生和外國學生故意的低廉,是說法國大多數的院校都是公立的,公立的就是表現在學費上非常低廉。公立學校大概是一年的學費、注冊費人民幣5000,私立的也不會高到哪兒去,一般比如工商管理學院也是5萬、6萬、7萬人民幣一年,這是學業上,由於是公立的,國家財政直接撥款的,所以法國人都是5000,中國學生也都是5000一年。生活上學生身份有很多優待,首先住房,住房有國家補貼,國家補貼最高可以補貼到你房租的50%,當然最高要峰頂,不能說租一個兩萬,補貼50%,交10000。封頂是一個月可以拿到1000多房補,我用的全是人民幣,租一個3000人民幣的房子的話,只交1500人民幣,另外1500人民幣是國家補貼給你的。有一些學生宿舍,才1500人民幣一個月。它是租金越少,補的越少,也可以拿到60歐元(600人民幣)的補貼,實際支出就是900元人民幣,費用就比較低了。除了國家的房租補貼之外,還有其它的,比如公共交通,學生基本上是半價,地鐵、火車、公交。還有學生食堂,實際上也是半價的。學生食堂吃的東西另外一半錢是國家給的。看電影也有補貼,不是每天。 (補貼超級多額)
四、採用教育一體化。三年學士學位,五年碩士學位,八年可獲得博士學位。學分是全歐洲通用。
五、法國高校特別注重職業化。職業化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教學的內容經常是由企業界的人士參與制訂的,很多學校,特別是專業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工程師學院這樣職業性比較強的學院,他們的老師基本上90%都是由企業界的經理、總裁擔任的。學習期間實習要求比較高,都是學制的一部分,起碼是半年的實習。這個實習是真的,不是象徵性的實習,真的要到企業里去實習。而且有的學生在實習期間拿的工資都是比較高了,很多學生把實習作為找工作的跳板,在實習的過程中如果表現得好,自己也覺得滿意,就跟那個老闆已經講好了,畢業以就可以在實習的地方參加工作,職業性非常強。
六、能夠了解到法國的一些文化特性和思想(也算一個優勢吧)。通過幾年留學的生活,通過和當地居民的接觸,通過和同學之間的接觸,應該會了解到這個國家的一些文化特性的,了解到這個國家的文化價值觀、世界觀。一個大學實際上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也是一個國家的文化和它的思想價值觀的一個縮影,你通過在那兒念書、學習,實際上是了解到那邊的文化、歷史、世界觀、價值觀,還有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方法論,這個方法論法國還是有它比較獨特的特點的。法國雖然是一個小國,但是
『叄』 為什麼德國人的教育這么成功
德國教育投資占國民收入的20%,其增長速度要比國民收入和國民經濟投資的增長速度快。德國前總理科爾曾說:「我們德國人對大學教授的尊重遠遠超過對商業巨子、銀行家和內閣部長,這就是我們的希望所在。」
德國很早就建立了完善的大學教育系統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有機結合:表面上看,德國的中小學生在學習成績上並不特別突出,與中國的孩子相比甚至可能會有一些差距。但德國學生的整體水平很高,在一個班級里很少有極優秀和很差的學生。他們的後發力量極為強大,到大學後這一優勢很快體現出來。
『肆』 森林幼兒園的教學體系、教育理念和教學優勢是什麼
優勢:1.大自然就是教室;2.「全人」教育理念;3.開放式的教學模式;4.先進的自然游戲教學法;5.以幼兒為中心,等待兒童,追隨兒童。
飛飛兔是德國森林幼兒園聯合會中國唯一辦事處,11月份有組織考察德國著名森林幼兒園的活動。請搜索「飛飛兔」官網查看。
『伍』 孩子從小接受森林教育好不好,選哪家好
森林教育是最近幾年比較熱門的外來教育方式,是指在一些林地環境里為兒童,還有一些青少年,提供很多的環境來去讓兒童們感受的區域,讓孩子接觸森林,用來培養他們的一種自信心,還有自尊心的一種學習實踐和過程。
森林教育與前幾年熱門的華德福教育、蒙台梭利教育等一樣,是一種教育理念,既有自己的優點,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優點在於能夠讓久居城市的孩子親近大自然、釋放天性、加大戶外運動和戶外拓展的機會,強健孩子的體魄。
缺點在於幼小銜接的不連貫性,很多森林教育的學校,不提倡給孩子教授太多的知識,也不教授正常的課堂規則,孩子進入公立小學後,經常無法適應。
『陸』 什麼是森林教育
森林教育,指的是森林幼兒園。
森林幼兒園是指通過提供給兒童在森林環境中的親身體驗和實踐機會,獲得讓兒童自身發展的過程。而森林幼兒園的教育目標旨在培養兒童自尊、自信及獨立能力,讓兒童學會尊重與關注自然環境,尊重一切生命事物。
森林教育20世紀50年代發源於丹麥, 已風行於德國。目前,德國全境已有超過1500所森林幼兒園,而且已經拓展到了歐洲以外的地區,日本、韓國正在蓬勃發展,美國、加拿大也開始試辦野外幼兒園。
『柒』 德國在幼兒教育方面遠遠出色,那麼這些德國家長又是如何做的呢
在中國,只要孩子進入學校,面對的就是整整齊齊的課桌、成摞的厚重書本,和排得滿滿當當的課程表。可即便如此,大多數家長還會在課余及校外時間為孩子安排大量課程。這擠壓了孩子的放鬆時間,也抑制了孩子的天性。
相較而言,作為全世界產生最多科學家和科創人才,包攬了一半諾貝爾獎的國家,德國在幼兒教育方面遠遠出色。
那麼這些德國家長又是如何做的呢?
自然教育法則很好地踐行了這一點:在孩子的探索中給予充分的自由度,找到孩子的敏感之地,讓他自己在舒適區找到感興趣的科學探索的方向與方式,這比大人生硬的將知識灌進孩子大腦中強得多。
『捌』 德國的教育有什麼特點值得我們學習嗎
德國,世界上唯一一個把教養兒童寫進憲法的國家。不是我們崇洋媚外,而是德國的教育確實值得推崇。
結語
贏在起跑線,真的就是勝利嗎?看起來並不是,多少早早被沉重課業壓垮了笑臉的孩子最後厭倦了學習?為什麼不嘗試給他們一個快樂的童年呢?讓孩子在無憂無慮中自己探索學習,順其自然,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玖』 森林教育的教育體系、教學理念、優勢是什麼
兒童在思想及身體行為上是主動學習者--皮亞傑(1952)大多數兒童均傾向於從他人身上學習,其參照物包括其他兒童,家庭成員及成人。--沃格斯基(1978)近年來在世界范圍內,幼兒戶外活動明顯減少這一現象愈發受到關注。正如美國著名作家RichardLouv在他的書《森林中的最後一個孩子》中採用『大自然缺失症』一詞描繪現代社會的孩子們與大自然缺乏聯系的事實。甚至很多醫學專家認為自然環境中的居所的減少是幼兒肥胖,注意力紊亂,抑鬱的重要原因。森林幼兒園在20世紀50年代發源於丹麥,已風行於英國、德國至整個歐洲。而且已經拓展到了歐洲以外的地區,日本(上百家)、韓國正在蓬勃發展,美國、加拿大也開始試野外幼兒園。森林幼兒園通常沒有教室,讓兒童回歸大自然,孩子們可以爬樹、玩火,即使在下雪天,孩子也都在戶外玩耍。幼兒們不是間接通過書本學習,而是通過與大自然實物的直接接觸而學習,孩子們的觀察力自然而然變得敏銳,他們的學習及探索動機也將源源不斷。「森林」只是大自然的代名詞,森林教育是自然教育的一部分。森林幼兒園可以是一片森林、一座農場,或是一片海灘、一個公園。我們借鑒的是英國自然和森林教育的理念,利用自然游戲教學法作為工具,結合自己的條件和大環境,就可以打造出屬於自己的森林教育體系。橡樹籽國際幼兒園教育理念: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致力於根據孩子個性特點、興趣愛好而有選擇性、針對性的教育引導,激發孩子好奇心、求知慾和探索精神,讓孩子逐漸培養起自信心、合作精神和主動學習意識,引導孩子去認知自我,評價自我及學會為自身行為承擔後果,讓孩子在自然中學習、在情景中體驗,在探索中成長。
『拾』 森林教育會不會比傳統教育更好
是的,孩子在戶森Hooson,光是環境上就比大部分幼兒園好很多,方式也不一樣,更加註重孩子學習能力的培養,在傳統的基礎上更注重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