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容克在德語里是不是還有大地主,資產階級的意思
"容克" 是德語單詞 「Junker」的音譯。
der Junker 的含義如下:
ursprünglich: ein junger Landadliger oder ein adliger Gutsbesitzer = 農村貴族 (地主)
pejorativ: verächtliche Bezeichnung für ostelbische Gutsbesitzer mit selbstsüchtigen agraischen Interessen = 貶義:舊時特指易北河以東的自私的地主階級
德國的姓氏
❷ 近代德國的大地主們被稱為
容克地主階級。
容克地主階級原為普魯士的貴族地主階級。容克,意為「地主之子」或「小主人」。原指無騎士稱號的貴族子弟,後泛指普魯士貴族和大地主。16世紀起長期壟斷軍政要職,掌握國家領導權。19世紀中葉開始資本主義化,成為半封建型的貴族地主。是普魯士和德意志各邦在19世紀下半葉聯合後反動勢力的支柱,是德國軍國主義政策的主要支持者。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反法西斯同盟集團(尤其是蘇聯)為了從根源上鏟除德國軍國主義,進行了大規模的經濟及社會改革,將容克地主的土地或收歸國有,或分配給小農耕種,容克階層自此消亡。
❸ 只有普魯士才有容克地主階級嗎
原為普魯士的貴族地主階級。16世紀起長期壟斷軍政要職,掌握國家領導權。19世紀中葉開始資本主義化,成為半封建型的貴族地主。是普魯士和德意志各邦在19世紀下半葉聯合後反動勢力的支柱。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作為一個階級,已基本被消滅。
容克地主指靠戰爭取得地歸土地之後向國王申請並獲得該土地的所有權的貴族,這樣使貴族利益和國家利益緊密結合,普魯士(德國前身)就以此發跡,最終統一德意志全境,甚至發動一戰!但是由於長期壟斷軍政要職,在經濟上掌握大部分土地,其缺陷也是相當明顯。
看到了吧,"容克"是普魯士獨有的.
❹ 什麼是容克經濟
知道容克貴族......
容克是德語Junker一詞的音譯,即普魯士的貴族地主階級。容克從16世紀起就利用農奴勞動經營大庄園經濟,並長期壟斷普魯士軍政要職,掌握國家領導權。為適應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展,普魯士在19世紀前半期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容克地主,德國特殊的階層,一般多為當時的貴族階層,資本主義興起後,新興資本家與舊時容克地主有相互滲透。
容克地主是指以普魯士為代表的德意志東部地區的貴族地主。在德國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時期容克地主長期壟斷軍政要職。
容克地主在經濟上掌握大部分土地。和其他歐洲國家的地主相比較,德國的容克地主們更勤懇,同時思想較為保守。在十九世紀,隨著資產階級的興起,容克地主逐漸開始從事資本主義經營,在德國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他們一方面農商並舉,大量加入工業和銀行業,同時又改變農業經營形式,由收租的地主變成農業企業家。同時,資產階級則力圖擠入貴族行列。最終容克地主和資產階級的經濟利益日益融合。
普魯士是一個容克國家,市民階級在這里的力量非常微弱。這一方面是由於戰爭的破壞使工場手工業發展緩慢,其在國家整個經濟總量中所佔比重還不到10%,而且它們的市場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封建王公貴族的生活消費和政府軍隊的開支;另一方面,當18世紀末英法早已克服行會的傳統束縛時,德意志的手工業卻仍為行會所控制,古老的法規和條例還在嚴格的執行,一切能夠促進競爭和創新的路徑都被封建桎梏無情的堵塞。經濟上的這種依賴性以及自身實力的先天不足,造成了德意志資產者在政治上對封建權力的怯懦性和卑躬屈膝。容克長期把持國家政權,並成為惟一能夠擔負起領導民族統一大業的階級 。
容克經濟掌握著國家經濟命脈,容克地主壟斷了糧食出口,同時還免付出口關稅。在普魯士軍隊中,容克則占據了所有的軍官職位。普魯士的農奴制與早期農奴制不同,它是商品生產發展的結果。隨著糧食和各種農產品日益成為重要的商品以及價格上揚,農業生產變得有利可圖。於是容克地主便開始搶占農民土地,合並成大田莊,面向市場發展資本主義性質的商品生產。
❺ 德國容克地主階級為什麼會發展工業
很簡單,追求經濟利益。容克地主階級從16世紀起建立起了經營商品性生產的大庄園經濟,奴役農奴大量生產農產品出口英國、尼德蘭等地。後來到了工業時代,因為工業產品的附加值高,容克自然而然的就轉向了工業產品的生產。並且德國擁有大量的高質量的媒鐵等工業原材料為工業生產奠定基礎。普魯士的軍國傳統更推動著重工業在德國的發展。
指出LZ的一個錯誤,容克地主階級病沒有主動放棄自己的庄園。1848年德國革命後,容克的庄園經濟逐漸轉變為資本主義性質的農場,大部分容克開始資產階級化,但仍保留許多封建殘余。在容克庄園中,雇農仍然處於半農奴的地位。這種在保留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條件下,用資本主義剝削逐漸代替農奴制剝削的方式,被稱為「普魯士道路」。
❻ 為什麼主要有容克地主階級可以統一德國
原為普魯士的貴族地主階級。16世紀起長期壟斷軍政要職,掌握國家領導權。19世紀中葉開始資本主義化,成為半封建型的貴族地主。是普魯士和德意志各邦在19世紀下半葉聯合後反動勢力的支柱,是德國軍國主義政策的主要支持者。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反法西斯同盟集團(尤其是蘇聯)為了從根源上鏟除德國軍國主義,進行了大規模的經濟及社會改革,將容克地主的土地或收歸國有,或分配給小農耕種,容克階層自此消亡。
中文名
容克地主階級
性 質
普魯士的貴族地主階級
時 間
16世紀
成 就
長期壟斷軍政要職
目錄
1定義
2歷史
3意識形態
4經營方式
5代表國家
1定義編輯
容克地主指靠戰爭取得地歸土地之後向國王申請並獲得該土地的所有權的貴族,這樣使貴族利益和國家利益緊密結合,普魯士(德國前身)就以此發跡,最終統一德意志全境,甚至發動一戰!但是由於長期壟斷軍政要職,在經濟上掌握大部分土地,其缺陷也是相當明顯。
容克(Junker,德語Junker的音譯),意為「地主之子」或「小主人」。原指無騎士稱號的貴族子弟,後泛指普魯士貴族和大地主。
2歷史編輯
起源於16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基本消亡。在德國文獻中容克被分為作戰容克、宮廷容克、議院容克和鄉村容克等不同類型。在德國歷史上真正起過較大作用的是鄉村容克。
鄉村容克指普魯士的貴族庄園主,主要是征服易北河以東地區並在那裡進行殖民的德意志騎土領主的後裔。他們集領主權與鄉村政權於一身。16世紀,容克為了擴大穀物生產,以便大量出口到英國、尼德蘭,大量強占易北河以東農民的份地,以農奴的勞役經營商品生產性的大庄園經濟。鄉村容克具有粗獷、暴戾、眼光狹隘的特點。年,勃蘭登堡大選帝侯腓特烈·威廉賜予容克以「完全支配」農民的權力,並給予免稅等大量經濟優惠。在1807年開始的施泰因和哈登堡改革中,容克受到重大打擊。19世紀以來普魯士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全面瓦解了容克的經濟基礎——封建庄園。為此普魯士王朝把重要軍官職位和政府官位賜給容克作為「補償」。1848年德國革命後,容克的庄園經濟逐漸轉變為資本主義性質的農場,大部分容克開始資產階級化,但仍保留許多封建殘余。在容克庄園中,雇農仍然處於半農奴的地位。這種在保留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條件下,用資本主義剝削逐漸代替農奴制剝削的方式,被稱為「普魯士道路」。
3意識形態編輯
容克地主階級在政治方面屬於極端的保守主義,主張君主專制,崇尚武力,贊成對農業採取保護主義,其代表人物是O.von俾斯麥(於1862至1890年任德意志帝國第一任總理)。1871年普魯士「自上」統一德意志,標志容克資產階級統治的最後形式。帝國國會中的德意志保守黨和國會外的農民同盟均代表容克利益,軍隊中的軍官也多出身於容克,從而使整個德意志帝國打上容克的烙印。魏瑪共和國時期,容克敵視共和政體,支持A.希特勒執政。也稱「容克帝國主義」,是列寧對德國帝國主義特徵的概括。
4經營方式編輯
「容克」是德語Junker的音譯,原意為「地主之子」或「小主人」。最早是指1525年條頓騎士團建立普魯士公國後那些靠對外軍事征服獲得土地的小地主,後來用來稱呼一切普魯士的地主和貴族。
領導德意志統一運動和1871年德意志第二帝國建立的是普魯士王國的貴族即容克們,俾斯麥便是他們的代表。所以,德國統一後一直到1918年德意志第二帝國戰敗瓦解為止,容克一直控制著政權特別是軍權。但第二次工業革命後,德國資本主義迅速發展並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進入壟斷資本主義即帝國主義階段,隨著資產階級力量的日益壯大,他們也分享到一部分政權。
實際掌握國家政權的依然是容克,不過這些容克也日益由於採用資本主義方式經營農業和投資於工業而與資產階級有著共同的利益,並為他們而擴軍備戰對外發動侵略戰爭。 這樣一來,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德國便出現了其他帝國主義所沒有的特點:一方面,容克貴族地主控制著國家政權,另一方面資產階級也分享政權,並且已經進入壟斷 資本主義即帝國主義階段。因此,列寧將之概括為「容克資產階級帝國主義」。
5代表國家編輯
典型代表:德國即是容克資產階級帝國主義。
德國是在1848年資產階級革命失敗後,資產階級與地主階級妥協的情況下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和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的。具有根深蒂固的封建主義和軍國主義傳統的容克地主階級,在德國的政治和經濟生活中一直佔有重要地位。這種情況,給德國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和發展帶來了重大影響。 德國統一後,容克地主階級同資產階級的利益漸趨一致。在政治上他們獨佔了德國的軍政要職,在國家政權中起著重要作用。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後,壟斷資產階級進一步依靠容克地主階級專政,以便對內鎮壓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對外爭奪市場和世界霸權。列寧指出,德國是個「軍閥的、容克的、資產階級的帝國主義國家」。 德國在19世紀後半期和20世紀初,雖然經濟發展較快,工業生產和資本的集中程度也比較高,但它的壟斷組織普遍採取較低級的卡特爾形式。參加卡特爾的企業,在生產和銷售方面仍然保持經營的獨立性,只是根據協定瓜分銷售市場,確定商品產量,規定標准價格。
1911年,德國共有550~600個卡特爾,它們廣泛地分布在採煤、冶金、電氣、化學、紡織、皮革、玻璃、磚瓦、陶器、食品等一系列部門。卡特爾成為德國最普遍的壟斷組織形式,是與德國經濟中廣泛存在封建殘余分不開的。容克地主和壟斷資本結合在一起,對勞動人民進行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剝削,工人工資低,人民群眾購買力低,國內市場狹小,爭奪市場的斗爭異常尖銳,從而推動了締結劃分市場和規定售價的卡特爾的發展。同時,封建勢力的存在,封建行會傳統對經濟影響很大,工業中與少數大企業並存的還有大量的小企業,它們的技術水平參差不齊。這為在生產上進行聯合的托拉斯的發展造成了困難,而卡特爾最易於把為數較多而技術狀況比較懸殊的企業組織在一起。 容克地主階級和壟斷資產階級的結合,使德國帝國主義特別富於對外侵略性。在國內階級矛盾和市場問題十分尖銳的條件下,德國地主資產階級為了轉移人民視線,同英法帝國主義爭奪「陽光下的地盤」,積極地投入了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斗爭,並最早走上了軍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道路。樣一來,並且已經進入壟斷資本主義即帝國主義階段。因此,列寧將之概括為「容克資產階級帝國主義」
❼ 容克地主是什麼
德文Junker的音譯,源自Jungherr,意為「地主之子」或「小主人」。原為普魯士的貴族地主階級。16世紀起長期壟斷軍政要職,掌握國家領導權。19世紀中葉開始資本主義化,成為半封建型的貴族地主。是普魯士和德意志各邦在19世紀下半葉聯合後反動勢力的支柱。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作為一個階級,已基本被消滅。
容克地主指靠戰爭取得地歸土地之後向國王申請並獲得該土地的所有權的貴族,這樣使貴族利益和國家利益緊密結合,普魯士(德國前身)就以此發跡,最終統一德意志全境,甚至發動一戰!但是由於長期壟斷軍政要職,在經濟上掌握大部分土地,其缺陷也是相當明顯。
反正是地主的一種!!!
❽ 德國羊頭牌怎麼玩,也就是schafkopf
德國羊頭牌玩法就是引牌同花色牌為優先,出最大者獲得該磴牌並後成為下次的引牌者,持續進行到手牌出完,以獲得最多墩者、分數為勝。
羊頭牌(Schafkopf)起源德國的一種傳統吃磴牌類游戲,吃磴(Trick Taking)是一種玩法類型。
羊頭牌主要在巴伐利亞流行,所以也稱為巴伐利亞羊頭牌,在巴伐利亞不僅有羊頭牌的協會,還設置了羊頭牌的學校來負責修訂規則,現在在中歐國家也十分盛行,並發展派生出來許多新亞種。
雖然如此描述只得其表不得其里,不親自坐下來玩上幾輪很難領悟到裡面的樂趣,然而即使在某寶上也沒有找到關於羊頭牌的售賣訊息,看來要想體驗只能從橋牌入手了。
有一種說法認為,羊頭牌的德語與「鍛煉大腦」是諧音。德語中Schaf是羊,Kopf是頭,而Schaffen則是「塑造、使…忙碌」 ,「羊頭牌」實際上是「忙頭牌」。
在了解完羊頭牌打法後,我認為,這確實是一個鍛煉智商的游戲,而且非常適合朋友間玩,因為羊頭牌也需要一些默契。
在翻譯羊頭牌規則的過程中,我想到了三個游戲,如果您熟悉這些游戲,在理解規則時可以類比:
鬥地主,羊頭牌可以說是一種德國鬥地主,這不僅是指1V3時陣營和彩金配置與鬥地主相同,鬥地主中採用的逼迫拆牌的「田忌賽馬」策略在羊頭牌中也有體現,另外,記牌在鬥地主和羊頭牌中都同樣很重要。
紅心大戰,微軟的經典自帶游戲,羊頭牌的打牌模式跟紅心大戰類似,贏家吃牌堆,最後計牌分。
麻將,麻將最後算番的模式在羊頭牌中也有類似之處,但比較牽強,但社交性和賭博性上倒跟麻將類似。
中國玩家學羊頭牌很簡單,在看完中文規則後基本能夠理解,在手機上下載Schafkopfen App,跟電腦打兩把就更有感覺了。
❾ 德國與容克地主,普魯士各是什麼關系
容克地主
開放分類: 歷史、德國
容克(Junker德語Junker的音譯。原指無騎士稱號的貴族子弟,後泛指普魯士貴族和大地主。起源於16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基本消亡。在德國文獻中容克被分為作戰容克、宮廷容克、議院容克和鄉村容克等不同類型。在德國歷史上真正起過較大作用的是鄉村容克。
鄉村容克指普魯士的貴族庄園主,主要是征服易北河以東地區並在那裡進行殖民的德意志騎土領主的後裔。他們集領主權與鄉村政權於一身。16世紀,容克為了擴大穀物生產,以便大量出口到英國、尼德蘭,大量強占易北河以東農民的份地,以農奴的勞役經營商品生產性的大庄園經濟。鄉村容克具有粗獷、暴戾、眼光狹隘的特點。年,勃蘭登堡大選帝侯腓特烈·威廉賜予容克以「完全支配」農民的權力,並給予免稅等大量經濟優惠。在1807年開始的施泰因和哈登堡改革中,容克受到重大打擊。19世紀以來普魯士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全面瓦解了容克的經濟基礎——封建庄園。為此普魯士王朝把重要軍官職位和政府官位賜給容克作為「補償」。1848年德國革命後,容克的庄園經濟逐漸轉變為資本主義性質的農場,大部分容克開始資產階級化,但仍保留許多封建殘余。在容克庄園中,雇農仍然處於半農奴的地位。這種在保留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條件下,用資本主義剝削逐漸代替農奴制剝削的方式,被稱為「普魯士道路」。
容克地主階級在政治方面屬於極端的保守主義,主張君主專制,崇尚武力,贊成對農業採取保護主義,其代表人物是O.von俾斯麥。1871年普魯士「自上」統一德意志,標志容克資產階級統治的最後形式。帝國國會中的德意志保守黨和國會外的農民同盟均代表容克利益,軍隊中的軍官也多出身於容克,從而使整個德意志帝國打上容克的烙印。魏瑪共和國時期,容克敵視共和政體,支持A.希特勒執政。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 編輯詞條
❿ 德國的容克貴族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是一個集財力,權力為一體的群體,但其有暴戾狹隘的眼光。
容克貴族世家起源於16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基本消亡,它泛指普魯士貴族和大地主。在德國的記錄的文獻中,容克被分為:作戰容克,宮廷容克,議院容克和鄉村容克等不同規格。
什麼樣的人是容克貴族呢,容克貴族出生的人往往在姓之前加一個馮字,這就是容克的出身特殊標志。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有什麼疑問可以隨時問我,如果可以,請點贊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