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麥田深耕的深度是多少
一般耕地只有一鐵鍬的深度,也就二三十公分吧,深耕就是耕得更深,比如拖拉機耕.有時把一般耕地也叫做深耕了,所謂深耕細作.深耕具有翻土、鬆土、混土、碎土的作用,合理深耕能顯著促進增產.增產的原因是:(1)疏鬆土壤,加厚耕層,改善土壤的水,氣熱狀況.(2)熟化土壤,改善土壤營養條件,提高土壤的有效肥力.(3)建立良好土壤構造,提高作物產量.(4)消除雜草,防除病蟲害.免耕是指土壤在一定年限內,不僅免除播前耕作,(梨耕,深耕)以及免除播後中耕等作業,優點是:不攪動土層,有利於水分滲吸和積雪,有利蓄水保墒,有利減輕水蝕,風蝕危害,有機分解緩慢持久,有利因粒結構的形成和恢復.
㈡ 深耕增產並不是越深越好,什麼深度最合適
為什麼不深耕增產,反而減產?一般來說,深耕土地增加土壤肥沃的土層有利於作物生長,農業方面的技術人員和專家也提倡深耕,使土地深耕有利於增產,為什麼題目反減是個問題,問題並不復雜。原因有兩個。
停止方式大部分是旋耕機耕地,至少三年沒有進行過深耕或深翻。偶爾深耕一次就會出現這種問題。旋耕機耕地淺,一般耕種深度約15 ~ 20厘米,達到25厘米時極少。此外,如果手不細心,往往更淺。作物一年四季都在這么深的耕層種植,每年都投入化肥、農田等,已經形成了這個肥沃的層,所以小麥基本上每年都是穩定生產的。
深耕後不增產或稍減都是正常的。只有偶爾深耕一次的土地,為了保證高產量,季節要增加肥料的投入量。如果能每隔一兩年深耕一次,耕深也不必太深。一般25厘米以上就可以了。不需要每年增加肥料,第一次深耕就可以了。這樣整個耕種肥沃的層已經培養出來,對作物的吸收生長更加有利,必須產出較高。
㈢ 旋耕地與犁地的區別。
區別在於耕地深度深於旋耕深度。
從深度上說旋耕深度大約在17厘米左右,犁地深度大約在28厘米左右.
㈣ 分別按人口,面積,人口密度,耕地面積,人均耕地面積列出世界前10名的國家
人口:中國,印度,美國,俄羅斯,巴西,日本,奈及利亞,巴基斯坦,孟加拉國
面積: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印度,阿根廷,哈薩克,蘇丹
耕地面積:美國 印度 俄羅斯 中國 加拿大 巴西 哈薩克 烏克蘭 墨西哥 阿根廷 巴基斯坦
人均耕地面積:美國,印度,加拿大,俄羅斯,巴西,法國,烏克蘭,波蘭,德國,印尼
我國人口過多 導致人均過少 計劃生育 控制人口
㈤ 土壤深耕、中耕、淺耕各為多少厘米
淺耕是小於18cm、中耕是18~22 cm、深耕是大於22 cm。
中耕主要松動表層土壤,一般結合除草,在降雨、灌溉後以及土壤板結時進行。在北美苗圃業,田間栽培大苗多採用中耕鋤草,即起到鬆土結合除草作用,又避免使用除草劑對環境的污染。
中耕作用作物生育期中在株行間進行的表土耕作。可採用手鋤、中耕犁、齒耙和各種耕耘器等工具。中耕可疏鬆表土、增加土壤通氣性、提高地溫,促進好氣微生物活動和養分有效化、去除雜草、促使根系伸展、調節土壤水分狀況。
(5)德國深耕地多少公分擴展閱讀:
土地深耕一般三年一次,耕地深度20-30厘米,土地深耕以後打破犁底層,加深耕層,熟化底土,利於小麥根系深扎。土地深耕可以把有機肥料、粉碎的秸稈、雜草和病蟲深埋,促進好氣性微生物活動和養分的釋放,為小麥的生長發育創造良好條件。
土壤深耕可以疏鬆土壤,加深耕作層,改善土壤的水,氣狀況,有效解決了深耕層內部的水、氣矛盾,增強土壤的滲水、蓄水能力,進而提高土壤的抗旱能力和保肥、供肥能力。土壤深耕後,泥土上下翻個,充分接受陽光照射,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㈥ 法國和德國耕作業自然條件的差異
法國氣候溫和濕潤,耕地面積廣大,土壤肥沃(任答兩點得1分) 德國熱量條件較差,耕地面積較小,土壤較貧瘠(任答兩點得1分)
考卷答案里找來的
㈦ 世界人均耕地面積排名
美國
印度
加拿大
俄羅斯
巴西
法國
烏克蘭
波蘭
德國
印尼
㈧ 日本、德國、法國的耕地面積
日本耕地最少:52884.72平方公里
法國耕地面積達3350萬公頃德國耕地面積1183萬公頃
㈨ 德國國土面積和我國相比如何,人口。
德國36萬平方公里,人口8250萬
中國土地面積:960萬平方公里,其中,中國現有耕地約9572萬公頃,為世界耕地總面積的7.7%,佔世界第4位。
世界陸地面積:1.49億平方公里,其中,2001世界耕地面積14.0167億公頃。 人口14億左右
㈩ 深翻土地1~2米會使土地增產嗎
不會! 因為耕地的0至30公分是土地的營養層,即有機質含量較多。30公分以下有機質基本含量就少了。深翻1至2米會把營養層深翻到最先面,而把下部的非營養土翻上來,使植物生長缺乏必需的營養元素,不但不會增產反而會使作物營養不良。深翻1至2米還會增加翻地的成本,土壤疏鬆過度,在耕作的時候也不方便。從各方面都不合適。耕地一般在20到30公分就夠作物生長所用了,因為一般作物的根系都是淺根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