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森林音樂會中文怎麼說

德國森林音樂會中文怎麼說

發布時間:2022-07-01 01:11:43

❶ 世界頂尖的音樂會叫什麼了

你是說 格萊美 這樣的還是說?..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每年的當地時間1月1日上午(北京時間1月1日18:00),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大廳——富麗堂皇的維也納金色大廳被鮮花裝點得分外秀麗,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在全球的矚目下舉行,演出的曲目是被稱為「圓舞曲之王」的小約翰·施特勞斯及其家族的音樂作品,由世界歷史最悠久、素質最高超的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演奏。新年音樂會展示的是人類最文明、最歡快、最明亮的側面,高雅、輕松、豪華、熱烈是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最大特點。

輕松優雅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1987年的新年音樂會,當最後的《拉德茨基進行曲》歡快樂的旋律響起時,聽眾情不自禁地應和著節拍鼓掌。這時指揮赫伯特·馮·卡拉揚很有想像力地轉過身來,示意觀眾隨著音樂的強弱和節奏來鼓掌,從此以後,每當音樂會最後的《拉德茨基進行曲》響起時,這個音樂家與聽眾水乳交融的鼓掌場面就成為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保留節目。
1989年的新年音樂會,當《藍色多瑙河》樂曲開頭的弦樂震音響起時,聽眾以熱烈的掌聲表示歡迎。這時,指揮家卡洛斯·克萊伯中斷指揮轉過身來,向現場聽眾(同時也通過電視向全球收看直播的觀眾)說:「讓我們迎來一個美好、歡樂與和平的新的一年」。於是以後的新年音樂會又多了一項內容:當《藍色多瑙河》樂曲開頭的弦樂震音被聽眾掌聲打斷時,指揮都會轉過身向廣大聽眾致辭,倒數第二句是他略顯生硬的漢語「新年好!」隨後是英文 「Happy New Year!」一個半世紀以來,維也納愛樂樂團用音樂來紀念施特勞斯家族這些偉大的成員:老約翰·施特勞斯——施特勞斯家族的創始人,將圓舞曲從民間的舞場帶入高雅音樂廳的「圓舞曲之父」;小約翰·施特勞斯——第一個將輕喜劇帶入歌劇院的人,創作出傳世圓舞曲的「圓舞曲之王」;約瑟夫·施特勞斯——第一個將貝多芬的音樂手法融入圓舞曲的創作人;愛德華·施特勞斯——帶領「施特勞斯樂團」周遊世界,將家族音樂介紹給全世界的人。
一個半世紀以來,維也納愛樂樂團用音樂來歡迎新年的到來,無論時代滄桑,人事變遷,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核心並沒有改變。
施特勞斯家族
提到「圓舞曲王朝」還是要從1804年至1916年以老約翰·施特勞斯及三個兒子的施特勞斯家族說起。歐洲的十九世紀被稱為「跳舞的世紀」,當時,老、少施特勞斯被譽為「圓舞曲之父」和「圓舞曲之王」。

柏林森林音樂會
【柏林森林音樂會起源】
「柏林森林音樂會」由柏林愛樂樂團從1984年開始創辦,至今已經有20年多的歷史,其間許多世界著名指揮大師都曾在此登台獻藝。柏林森林音樂會演出場地的全稱是「瓦爾德尼森林劇場」,這座森林劇場是大自然的造化,也是大自然送給音樂愛好者的一件禮物。露天劇場的所在地原來是一片森林,但由於自然生態的推移變化,逐漸形成了一塊約30米深的盆地。1935年,有人發現了這塊地方,經過大膽的創意和藝術性的修整,就成了一個可以容納幾萬人的露天劇場。最初,它只是供大型宗教儀式和演出之用。1982年,這一露天舞台被裝上了一個巨大的雙塔型白色頂棚,設有88排環型坐席,可同時容納22000名觀眾就座。與其周圍的自然森林景觀有機地融合,成為一個可以舉行大型戶外音樂會的理想場地。此後,這里隨著柏林愛樂一年一度的「森林音樂會」名揚世界。在這里舉辦音樂會,聽眾不用像到音樂廳那樣西裝革履、正襟危坐,而是非常的隨意。人們帶著毛毯、野餐盒來到這里,或躺或坐在劇場中,在夕陽西下時,一邊聽著世界上最著名樂團的精彩演奏,一邊點燃自己帶來的小蠟燭,與家人在燭光下共同品嘗紅酒的香醇,情調格外地別致。不僅如此,瓦爾德尼森林中的鳥鳴蟲叫和濕潤清新的空氣則更是讓聽眾感到輕松和快樂。由於該劇場與一些私人別墅相毗鄰,所以,除了偶爾放映一些電影外,每年在這里所舉行的音樂會最多不會超過18場。因此每場演出的門票非常緊俏,常常是在每年的新年伊始就已銷售一空。
「柏林森林音樂會」雖然是在露天劇場演出,但是聽音效果卻極其出眾。別看這么大的場地需要用音箱來加以輔佐擴聲,由於先進的音響擴聲技術的保障,通過音箱所發出的聲音不僅能夠很好地還原舞台的真實聲音效果,而且還音後的聲壓感與層次感也非常出色。即便坐在遠離舞台的最後一排,也不會因距離而產生聲壓不足的感覺。而相反,即便坐在距離音箱很近也不會感到震耳欲聾。這可以解釋為什麼會出現22000人的音樂會,不論你坐在什麼位置上觀看,票價都是統一價位的原因。這些感受卻只有到了瓦爾德尼森林劇場,才能真正親身體會到這其中的無盡奧妙!
盡管每年一屆的柏林森林音樂會觀眾人數眾多,但現場的氣氛卻絲毫也不亞於在室內音樂廳聆聽音樂。音樂會演奏時,這里只能聽到悠揚的音樂在瓦爾德尼森林上空回盪,只有當每首樂曲結束時,觀眾們熱情而慷慨的掌聲才讓人意識到這里竟然還有著那麼龐大的愛樂隊伍。熱情的觀眾在情感激盪的音樂作用下,或愉快地鼓掌、晃動,或掀起陣陣人浪,使劇場出現更加熱烈、歡快的場面。當夜幕降臨,在觀眾席中點燃起的一束束小煙花,就好像夜空中的繁星,晶瑩閃爍,這靚麗的景緻,構成森林音樂會的特殊魅力。
【歷屆柏林森林音樂會主題】
1992年《法蘭西之夜》
1993年《舞曲與狂想曲之夜》
1994年《美國之夜》
1998年《義大利之夜》
2000年《舞韻與節奏之夜》
2001年《西班牙之夜》
2002年《世界返場曲之夜》
2003年《藍色狂想曲之夜》
2004年《俄羅斯音樂之夜》
2005年《浪漫法蘭西音樂之夜》
2006年《阿拉伯音樂之夜》
2007年《狂想曲之夜》
2008年《拉丁美洲音樂之夜》
柏林森林音樂會特點】
與傳統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一樣,每屆柏林森林音樂會的最後一首返場曲也是要演奏一首固定的音樂作品作為結束。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演奏的是具有濃厚奧地利維也納風格的老約翰·施特勞斯《拉德斯基進行曲》,而柏林森林音樂會演奏的是讓全體柏林人最引以為自豪的《柏林的空氣》(「Berliner Luft」)。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柏林城有個特殊的地理環境——整座城市環抱在廣袤的自然森林之中,空氣中的含氧量很高,正是柏林這得天獨厚的森林大氧吧的清新空氣,使得柏林人的生活感到無比愜意和舒適。於是,作曲家保爾·林克以「柏林的空氣」為名創作出這首樂曲。這部曲調輕松、節奏熱烈、情緒歡快的作品,表現了柏林人樂觀向上的天性,也體現了他們對美好生活和大自然的真情贊美,深受人們的喜愛。從此,這首《柏林的空氣》就如同柏林市歌一樣在一些重大的場合和節日喜慶的音樂會中演奏。每當柏林森林音樂會在最後演奏到這首樂曲時,全場觀眾的情緒也被帶到熱烈的頂點。全場觀眾起立,隨著激盪的音符和跳躍的節奏,或吹口哨、或擊掌節拍、或歡呼雀躍、或搖擺舞蹈,指揮和樂隊也總是以不同的形式表演一些令人忍俊不禁的噱頭,惹得全場嘩然大笑。此時音樂會的現場不論是柏林愛樂樂團還是22000名觀眾,全都融入進音樂所給人帶來的無限歡樂之中。而這種景象是在任何音樂廳中所根本不可能想像的,它給人們留下的是難以忘懷的印象和無盡的美好回憶。

❷ 求2002年柏林森林音樂會

北京音樂廣播從2002年開始現場轉播森林音樂會的精彩演出,受到中國廣大音樂愛好者的熱烈歡迎。今年是北京音樂廣播第5次的森林音樂會現場轉播。

前4次的主題分別是2002《世界返場曲之夜》、2003《蘭色狂想曲之夜》、2004《俄羅斯音樂之夜》和2005《浪漫法蘭西音樂之夜》

今年的柏林森林音樂會定於2006年6月19日晚19:30舉行,音樂會的主題是《阿拉伯音樂之夜》,擔當音樂會指揮的是世界著名指揮家尼姆·雅爾維。本次音樂會演出曲目豐富多彩,以多位著名音樂大師創作的具有阿拉伯風格的音樂作品為主。其中包括俄羅斯作曲家裡姆斯基·科薩科夫的交響組曲《天方夜潭》、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培爾·金特》組曲以及法國作曲家聖-桑的《引子與迴旋》等音樂愛好者熟悉和喜愛的曲目,本次森林音樂會的曲目通俗、演出陣容強大,對全世界的聽眾有極大的吸引力。

下載地址:
http://www.gechang.cn/read.php?tid-336-page-e.html

http://www.jiaheart.com/hphtml/?thread-11299.html

http://tv.mofile.com/VVCBWRCW/

http://mp3..com/m?tn=mp3&ct=134217728&lm=-1&word=%B0%D8%C1%D6%C9%AD%C1%D6%D2%F4%C0%D6%BB%E1&t=2

http://download.nfm365.com/subkzp/200605/17/subkzp_4002605.676651.mp3
都有.

❸ 求德國柏林森林音樂會所有的下載····

Placido Domingo(普拉西多·多明戈) -《2001夏季森林音樂會》(Summer Concert from the Waldbuhne 2001)中文字幕版[DVDRip]

柏林愛樂樂團 -《2000夏季柏林森林音樂會》(Summer Concert from the Waldbuhne 2000)引進版(中文字幕)[DVDRip]

Mariss Jansons(馬瑞斯·揚頌斯) -《2002夏季柏林森林音樂會》(Summer Concert from the Waldbuhen 2002)中文字幕版[DVDRip]

不知道你要哪個。。 需要的話。。 請給我郵件。[email protected]

❹ 84年柏林森林音樂會

指揮的是卡拉揚。下面是老卡的資料。
赫伯特·封·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1908-1989年),奧地利指揮家。1908年4月5日,卡拉揚生於莫扎特的故鄉薩爾茨堡。父母雖然不是專業音樂工作者,但都非常喜歡音樂。父親能吹單簧管,母親是位業余鋼琴手,哥哥從小就學彈鋼琴。因此,卡拉揚從小就生活在音樂的環境里。他4歲開始學鋼琴,5歲就登台當眾演奏。8歲時進薩爾茨堡莫扎特音樂學院學習鋼琴。卡拉揚的手較小,加上過度的練習,得了腱鞘炎,而老師又發現他有很高的指揮天賦,就建議他改學指揮。卡拉揚在徵得父母的同意後,來到音樂之都維也納,隨當時小有名氣的維也納歌劇院指揮弗朗茨·夏爾克學習。1927年,德國小城烏爾姆歌劇院的指揮臨時得病,卡拉揚代他指揮了歌劇《費加羅的婚禮》,演出極為成功,觀眾掌聲雷動。烏爾姆歌劇院立刻與他簽訂了7年的工作合同,從此,年僅19歲的卡拉揚開始了他的指揮生涯。 1935年,卡拉揚應聘擔任亞琛歌劇院指揮和音樂總指導,在這里指揮了《尼伯龍根的指環》。演出之餘,他仍然努力學習、刻苦鑽研,指揮技藝日趨成熟。 1937年,他在柏林歌劇院客席指揮了瓦格納的《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引起轟動,柏林的報紙一片喝彩,卡拉揚也因此一鳴驚人,這次演出成了他一生的轉折點。從此,卡拉揚除在柏林活動外,還與歐洲各大歌劇院、樂團合作,在歐美各地進行巡迴演出,所到之處,大受歡迎。1941年任柏林國家歌劇院首席指揮,翌年任柏林交響樂團首席指揮,1949年成為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負責人,1955年接替富爾特文格勒任柏林愛樂樂團指揮,1956年又接替伯姆成為維也納國家歌劇院音樂指導並任薩爾茨堡音樂節的藝術指導。為貫徹自己的藝術思想,他還以個人名義創辦音樂節,被譽為歐洲的「音樂總監」。卡拉揚不僅在歐美享有盛譽,在東方也極受歡迎,曾數次率團訪問日本,並應邀擔任客座指揮。1979年,他曾率領柏林愛樂樂團前來北京訪問,該團與中央樂團的合作演出極為成功,受到聽眾的熱烈歡迎,許多專業音樂工作者專程從上海、天津、西安等地趕來觀摩學習。這次演出一時成為我國樂壇一大盛事。卡拉揚曾先後向20世紀上半葉享譽國際樂壇的德國指揮富爾特文格勒和義大利指揮托斯卡尼尼學習,汲取這兩大流派的長處,並通過長期的藝術實踐,逐漸形成了獨特的指揮風格。他的指揮動作灑脫、大方、氣勢磅礴,並以准確和客觀著稱。他指揮時不僅自己全身心投入音樂之中,而且還善於啟發樂隊隊員,使他們懂得如何演奏,用魔法般的動作牢牢吸引住樂隊。他所追求的目標就是,「把托斯卡尼尼的精確與富爾特文格勒的幻想結合在一起」。正是他的音樂天賦,加上對樂曲的正確理解和對樂隊的嚴格要求,他的演出總能達到超常出眾的藝術水平。卡拉揚是20世紀最著名的指揮家,由於他具有超常的音樂天賦和驚人的指揮技巧,以及不可思議的統率樂團的魅力,被譽為20 世紀下半葉歐洲的音樂總監,國際樂壇的泰斗。在卡拉揚的學生中,日本的小澤征爾和義大利的阿巴多,都已成了當今世界一流的指揮大家。卡拉揚的保留曲目極為廣泛,他所演繹的貝多芬和瓦格納的作品更是有口皆碑。同時他是一位錄制唱片的指揮大師,一生留下了800多張唱片,總銷售量已超過一億張。與柏林愛樂樂團合作的唱片就有300多張,僅1971年一年就錄了31張唱片。每部作品都要反復試奏幾十遍,前後花費一年多時間錄制而成的貝多芬全套交響曲,被公認為世界第一。他的第一張唱片是1938年Polydor公司出版的《魔笛》,柏林國家歌劇院演奏。歌劇則有:莫扎特的《魔笛》(維也納愛樂樂團,EMI)、《女人心》(柏林愛樂樂團,EMI)、貝多芬的《費德里奧》(柏林愛樂樂團,EMI)、瓦格納的《特里斯坦》(柏林愛樂樂團,EMI)、《名歌手》(德累斯頓愛樂樂團,EMI)、《帕西法爾》(柏林愛樂樂團,DG)、威爾第的《阿依達》(維也納愛樂樂團,EMI、DECCA)、《奧賽羅》(柏林愛樂樂團, DECCA、EMI)、普契尼的《蝴蝶夫人》(維也納愛樂樂團,DECCA)、理查·斯特勞斯的《玫瑰騎士》 (EMI)、穆索爾斯基的《鮑里斯·戈多諾夫》(維也納愛樂樂團,DECCA)、德彪西的《佩里利斯與梅里桑德》(柏林愛樂樂團,EMI)等。卡拉揚還關心音樂美學、音樂治療以及相關學科的研究,關心青年指揮家的成長。為此他於60年代末建立卡拉揚基金會,在家鄉薩爾茨堡創辦復活節音樂節,舉辦青年指揮比賽,還每年組辦一次題為「人與音樂」的國際學術研討會,涉及的題目有「音樂與哲學」、「音樂與自然科學」、「音樂與神經系統」、「音樂與數學」、「音樂與語言學」、「音樂體驗與時代形態」等,影響都十分深遠。

❺ 柏林森林音樂會的歷屆主題

1989指揮科林·戴維斯1990丹尼爾·巴倫博伊姆1991克勞迪奧·阿巴多
1992年《法蘭西之夜》 指揮:喬治·普萊特Georges Prêtre (後曾指揮2008與2010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1993年《俄羅斯之夜》 指揮:小澤征爾Seiji Ozawa
1994年《狂想曲與舞蹈之夜 》 指揮:馬里斯·楊松斯Mariss Jansons
1995年《美國之夜》指揮:西蒙·拉特爵士 Sir Simon Rattle (2002年就任柏林愛樂音樂總監)
1996年《義大利之夜》指揮:克勞迪奧·阿巴多Claudio Abbado (阿巴多任內惟一一次指揮本音樂會)
1997年《聖彼得堡之夜》指揮:祖賓·梅塔Zubin Mehta (翌年出場的巴倫擔任鋼琴獨奏)
1998年 《拉丁美洲之夜》指揮:丹尼爾·巴倫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
1999年《浪漫歌劇之夜》指揮:詹姆斯·萊文James Levine (常年擔任大都會音樂總監)
2000年《舞韻與節奏之夜》指揮:長野健 Kent Nagano(2006年接替迪圖瓦任蒙特利爾交響樂團音樂總監)
2001年《西班牙之夜》指揮:普拉西多·多明戈Placido Domingo (2006年指揮維也納夏季美泉宮音樂會)
2002年《返場曲之夜》指揮:馬里斯·楊松斯 Mariss Jansons
2003年《格什溫之夜》指揮:小澤征爾 Seiji Ozawa
2004年《柴可夫斯基之夜》指揮:西蒙·拉特爵士 Sir Simon Rattle (郎朗擔任鋼琴獨奏)
2005年《浪漫法蘭西音樂之夜》指揮:西蒙·拉特爵士 Sir Simon Rattle
2006年《一〇〇一夜》指揮:尼姆·雅爾維Neeme Jarvi
2007年《狂想曲之夜》指揮:西蒙·拉特爵士 Sir Simon Rattle
2008年《拉丁美洲音樂之夜》指揮:古斯塔夫·杜達梅爾Gustavo Dudamel
2009年《俄羅斯節奏之夜》指揮:西蒙·拉特爵士 Sir Simon Rattle
2010年《愛情之夜》指揮:伊恩·馬林 Ion Marin
2011年《愛樂之夜》指揮:里卡多·夏伊Riccardo Chailly (因惡劣天氣推遲了一個月演出)
2012年《柴可夫斯基之夜》指揮:安德烈·尼爾森斯 Andris Nelsons (因天氣原因取消中場休息並有曲目刪減)
2013年《德國音樂之夜》指揮:西蒙·拉特爵士 Sir Simon Rattle
2014年《莎士比亞之夜》指揮:古斯塔夫·杜達梅爾Gustavo Dudamel
2015年《好萊塢之夜》指揮:西蒙·拉特爵士 Sir Simon Rattle(郎朗擔任鋼琴獨奏)

❻ 柏林森林音樂會的特色

與傳統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一樣,每屆柏林森林音樂會的最後一首返場曲也是要演奏一首固定的音樂作品作為結束。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演奏的是具有濃厚奧地利維也納風格的老約翰·施特勞斯《拉德斯基進行曲》,而柏林森林音樂會演奏的是讓全體柏林人最引以為自豪的《柏林的空氣》(「Berliner Luft」 這首輕松愉悅的小進行曲選自德國本土作曲家保羅·林克的輕喜劇《月亮公主》)。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柏林城有個特殊的地理環境——整座城市環抱在廣袤的自然森林之中,空氣中的含氧量很高,正是柏林這得天獨厚的森林大氧吧的清新空氣,使得柏林人的生活感到無比愜意和舒適。於是,作曲家保爾·林克以「柏林的空氣」為名創作出這首樂曲。這部曲調輕松、節奏熱烈、情緒歡快的作品,表現了柏林人樂觀向上的天性,也體現了他們對美好生活和大自然的真情贊美,深受人們的喜愛。從此,這首《柏林的空氣》就如同柏林市歌一樣在一些重大的場合和節日喜慶的音樂會中演奏。每當柏林森林音樂會在最後演奏到這首樂曲時,全場觀眾的情緒也被帶到熱烈的頂點。全場觀眾起立,隨著激盪的音符和跳躍的節奏,或吹口哨、或擊掌節拍、或歡呼雀躍、或搖擺舞蹈,指揮和樂隊也總是以不同的形式表演一些令人忍俊不禁的噱頭,惹得全場嘩然大笑。此時音樂會的現場不論是柏林愛樂樂團還是22000名觀眾,全都融入進音樂所給人帶來的無限歡樂之中。而這種景象是在任何音樂廳中所根本不可能想像的,它給人們留下的是難以忘懷的印象和無盡的美好回憶。

❼ 柏林森林音樂會用英語怎麼說

Berlin Forest Concert

❽ 柏林森林音樂會什麼時候直播

「柏林森林音樂會」,顧名思義,是在柏林郊外的一個森林劇場舉行的露天音樂會。每年夏季,柏林愛樂樂團都會在這里舉行演出季的最後一場音樂會,並且都如同「柏林除夕音樂會」一樣,有著一個明確的主題。

而在2000年冠名為 「舞韻與節奏之夜」的音樂會中,柏林愛樂樂團還特別演奏了我國著名作曲家趙季平創作的《霸王別姬》,這場演出,對世界了解中國起到了一個非常積極的推介作用。

❾ 柏林森林音樂會的音樂會

2012年柏林森林音樂會於6月24日(周日)在柏林瓦爾德尼森林劇場上演,演出曲目將是俄羅斯最富盛名的音樂大師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本次音樂會的指揮原定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Seiji Ozawa),但年初傳出大師因肺炎不得不取消直至2013年2月的全部演出活動。後樂團方面經過協商決定由拉脫維亞籍青年指揮家安德烈·尼爾森斯(Andris Nelsons)頂替小澤執棒本年度新年音樂會。安德烈·尼爾森斯1978年11月出生於拉脫維亞首都里加的一個音樂世家,自幼學習鋼琴、小號等多種樂器,後赴俄羅斯聖彼得堡參加指揮家尼姆·雅爾維(Neeme Jarvi)等開辦的指揮學習班,2002年起成為拉脫維亞籍指揮大師馬里斯·楊松斯(Mariss Jansons)的高徒。在楊松斯的悉心指導下,尼爾森斯很快成為世人矚目的指揮新星——2003年-2008年擔任拉脫維亞國立歌劇院常任指揮,2009年10月亮相大都會歌劇院指揮《圖蘭朵》,2010年由在著名的拜羅伊特音樂節開幕式上指揮了瓦格納的大作《羅恩戈林》。2008年,尼爾森斯被正式任命為伯明翰交響樂團音樂總監至今。尼爾森斯的指揮風格繼承了楊松斯等大師的特點,張揚而不失細膩——廣大樂迷也因其指揮風格與楊松斯神似而親切地稱其為「小楊松斯」。
另外,擔任本次音樂會小提琴部分獨奏的是柏林愛樂新晉首席樫本大進(Daishin Kashimoto)。樫本大進1979年出生於倫敦,三歲在東京開始學習小提琴。他七歲移居紐約,以最年輕學生的身份入讀茱莉亞學院的預備學校,其後移居德國,分別在呂貝克音樂學院和弗賴堡國立音樂學院學習——曾獲多個國際大賽的冠軍,包括科隆國際小提琴比賽、克萊斯勒國際小提琴比賽和雅克·蒂博國際小提琴比賽(最年輕冠軍得主)。他曾與世界多個知名樂團合作,包括俄羅斯國家樂團、柏林、NHK、波士頓及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等。2009年,年僅30歲的樫本大進成為柏林愛樂樂團的第一首席。
2012年柏林森林音樂會曲目單:
1、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Symphony No. 5e小調第五交響曲(作品64)
2、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Sérénade mélancolique b小調憂郁的小夜曲(作品26)
3、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Valse-Scherzo in C major C大調諧謔圓舞曲(作品34)
4、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Souvenir d'un lieu cher 故地回憶(作品42)(因天氣原因刪減至最後一章)
5、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1812」 Overture 1812慶典序曲(作品49)
6、加演:柏林的空氣

閱讀全文

與德國森林音樂會中文怎麼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8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1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1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8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6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