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人的首都叫什麼

德國人的首都叫什麼

發布時間:2022-07-01 02:25:49

『壹』 德國屬於哪個洲哪個國家德國屬於哪個半球德國的首都是哪裡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簡稱德國,是位於中歐的聯邦議會共和制國家,北鄰丹麥,西部與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接壤,南鄰瑞士和奧地利,東部與捷克和波蘭接壤,該國由16個聯邦州組成,首都為柏林,屬於北半球。

希望幫到你 望採納 謝謝 加油

『貳』 德國首都柏林有什麼歷史戰爭背景

如果有人問“二戰哪座城市被炸的次數最多被炸得最慘,答案不是日本東京,也不是英國倫敦,這座城市以“在二戰中被多國超千萬噸炸葯炸達363次,全市超90%建築被毀壞”等數據位居榜首。難以想像這座被炸葯炸得千瘡百孔甚至可以說是一度夷為平地的城市,如今竟發展成600萬人口的國際大都市,名副其實成“最抗揍城市”。

『叄』 柏林為什麼會在兩德統一的時候成為德國的首都

1991年6月,在德國議會就新首都問題進行的投票中,柏林以338票贊成,320反對的微弱優勢,正式成為了兩德統一後的新首都。

要知道,柏林大部分地區地處戰後由蘇聯控制的東德,其整體經濟發展和配套設施遠不如西德。並且為了將首都從波恩遷向柏林,德國最少會花費200億馬克。而這甚至還不包括公務人員及其家人的安置費用。

(攻佔柏林)

第二條理由,柏林雖然在東德手中發展得不錯,但和西德的城市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如果定都到柏林,除了要搬遷政府外,肯定還要在柏林大興土木。而這顯然是一筆巨大的開銷。不僅耗費人力物力,還吃力不討好。

當然,有人反對,那就肯定有人支持。支持的定都柏林理由,一般來說是以下兩種。

其一,柏林是德國最具有歷史底蘊的城市之一。

柏林地區可以稱得上是德意志民族的起源地。從15世紀開始,柏林先後成為了勃蘭登堡邦國和普魯士王國的首都。在1871年德國統一後,柏林又成為了盛極一時的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首都。從歷史底蘊和國際知名度來說,柏林絕對是德國定都的不二選擇。

其二,德國定都柏林可以達到多重目的。

東西兩德在分隔近半個世紀後,迫切需要消除隔膜,重新融為一個整體。而柏林作為被兩德分割的城市,一旦被定為首都,顯然是可以增進融合,促進國家穩定的。

除此之外,兩德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下發展了數十年,東德地區在各個方面都要落後於西德地區。如果將地處東德的柏林作為政治中心,那柏林顯然會優先分得更多的資源。而柏林的發展,也將帶動整個東部地區的發展,這便達成了德國的全面發展。

最終,柏林以微弱的優勢在議會投票中勝出,重新活躍在了世界舞台上。

『肆』 柏林是哪個國家的首都啊

柏林是德國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德國的政治、文化、交通及經濟中心,人口約363.4萬(2018年9月30日)。

柏林四面被勃蘭登堡州環繞,施普雷河和哈弗爾河流經該市,城市中心坐標為52°31′,東經13°2′。柏林是德國十六個聯邦州之一,和漢堡、不來梅同為德國僅有的三個城市州。2016年,柏林的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689億美元。

(4)德國人的首都叫什麼擴展閱讀

選中柏林作為統一後的德國首都是有著多方面的原因。柏林自身有著悠久的歷史,其作為國家首都可以追溯到普魯士王國時期,1701年勃蘭登堡選帝侯腓特烈一世加冕為普魯士國王,定都柏林。1871年,德意志第二帝國建立,德國實現了首次統一,柏林上升為全國的首都。

冷戰時期德國分裂,柏林仍然是東德的首都。在國家地位上,柏林不僅是德國的政治、文化、教育中心,還是德國人心中統一的象徵。在德國,只有柏林能夠同倫敦、巴黎等大都市匹敵,也只有柏林才能同統一後的德國國際地位相稱。

『伍』 德國的首都是哪裡

德國首都柏林。

柏林(Berlin),位於德國東北部,是德國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德國的政治、文化、交通及經濟中心,人口約363.4萬(2018年9月30日)。

柏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2世紀末。她是由施普雷河畔北岸的柏林和博物館島現今所在地的集居區組成的。此兩個集居區在13世紀就已經存在了,1237年10月28日Coelln被首次提出。1307年人們將此兩部分合並在一起,由此誕生了柏林。此一天也就是柏林的誕生日。

(5)德國人的首都叫什麼擴展閱讀

旅遊資源:

1、由C.G.朗漢斯設計的勃蘭登堡門位於柏林市中心,坐落在巴黎廣場旁,是舉世聞名的柏林標志性建築。隨著1961年柏林牆的建造,勃蘭登堡門在其後28年間始終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城門。作為德國重新統一的標志和象徵,它凝聚著此座城市的當代與歷史。

2、威廉皇帝紀念教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博物館島」坐落於柏林市中心,是全世界遊客甚至柏林本地人都十分熱衷參觀的最具吸引力的景點之一。展覽無與倫比的世界級文化瑰寶,帶領參觀者一路從兩河流域到埃及、希臘、羅馬、拜占庭、伊斯蘭世界,堪稱一場精彩絕倫的藝術與文化之旅。

3、弗里德里希皇宮劇院,是德國最值得推薦的20世紀20年代傳統歌舞劇院。它為觀眾奉獻奢華的歌舞劇、燈光與色彩襯托下的迷人演出,以及各種舞蹈和雜技表演,傾力打造輝煌與魅力——此外,各國演藝明星也紛紛在此充滿文化歷史氛圍的舞台上登場亮相。

4、哈克庭院,以其獨特的環境講述著柏林米特區的歷史和此里曾經的生活方式。此里是德國最大的庭院區,1977年成為文物保護建築。此片極受歡迎的建築群重新喚醒了真正老柏林片區的生命。在典型的柏林後院氛圍中,藝術畫廊、電影院、劇院、音樂廳、酒館、餐館、酒吧、可愛的小店鋪、大公司的旗艦店等融合,異彩紛呈。

『陸』 德國的首都是什麼

柏林的歷史始於西元1244年,當時它是Spree河邊的一個小村落,臨河的優越地理位置使它成為該平原上的貿易中心。貿易的發展吸引人們遷移至此,促使村落的規模逐漸擴大,進而成為德北平原上的經濟重鎮,在政治上也有能力成立一個自主的城邦。西元1448年,柏林由一個自主的商業城邦轉變為一般的封邑城市。1451年,柏林首座城堡成立於Kolln島;1470年開始,此城堡即成為布蘭登堡侯國Hohenzollern王室的居所,柏林已形同該侯國主城。經過百餘年平靜的生活,十七世紀初的三十年戰爭和當時肆虐歐洲的瘟疫,使得柏林人口銳減,侯國聲勢也減弱,結果開始受到當時歐洲最強盛的法國文化影響。1675年,生長於荷蘭的Friedrich Wilhelm承續布蘭登堡侯國的王位,開始大力重建和擴展受到戰爭和流行病破壞後的柏林,使這個河畔城市不但迅速恢復,而且成為一個更健全完善的政治都會。Friedrich-WiIhelm最大的成就是以柏林為中點,開鑿了一條連接奧德河和易北河的運河,此舉使柏林在歐洲中北部的重要性遽增;同時,他也開啟大門歡迎法國因信仰新教而不見容於法國王室的大量工匠、學者、醫生等,大大提升柏林的文化水準。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由於威瑪共和的成立,數百年來柏林的首都地位終由威瑪所取代,其發展卻因與周圍城鎮結合,不退反進—城市面積擴大,人口快速增加—成為當時歐洲最大的城市,有「黃金的20年代」之稱。在這段時間,城內文學、藝術活動蓬勃發展,各種新穎的建築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一度曾同時擁有36座劇場,其文化都市的特色極為鮮明,是歐洲最受推崇和喜愛的大都會。1933年,希特勒的出現為柏林的繁榮蒙上一層陰影。希特勒獨裁權力確定,德意志「第三帝國」成形,柏林再度成為一國之都。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希特勒不斷對鄰國侵略中正式爆發,柏林成為德國的戰略中心;1945年5月2日,柏林被俄、美、英、法四國聯軍攻下,希特勒相傳自殺於柏林地下指揮部中。

戰爭結束,德國和柏林的分裂災難卻剛開始。西元1949年10月7日,在蘇聯一手主導下,由其武力控制的德東地區和東柏林,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俗稱東德),正式和美、法、英王國支持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俗稱西德)分裂,而屬於西德的柏林就此成為孤立於東德國土中的「陸島」。1961年8月13日,由於逃亡潮不斷增加,東德政府在阻止無效下,於一夜之間在東西柏林之間築起了一道高聳圍牆,「柏林圍牆」自此成為冷戰時期的象徵,也是最具體的「共產鐵幕」。一分為二的柏林,在不同政治體制的管理下,開始呈現截然不同的人文景觀。資本主義、民主政治的西柏林,氣氛開朗、建設進步,彌漫著自由的風尚;社會主義、獨裁政治的東柏林則氣氛靜肅、守成不變,散發著受禁制、壓抑的感覺。1980年代後期,改革風尚逐漸吹向東歐共產社會主義國家,與西柏林毗鄰的東柏林和整個東德,最早受到這股風氣吹襲 ;此時,鼓吹兩德統一的民族情結,更扮演了強力催化劑的作用。 1989年12月22日 ,在東西德協商首肯後,阻隔東西柏林達28年的柏林圍牆,終於在雙方軍警和人民同心協力之下被拆除。1990年10月3日,在二次大戰後被分開了45年的德國復歸統一,一個嶄新的德國誕生。隨後,在全德仍沈浸在統一美夢成真的興奮之中時,德國人以選票支持柏林為新德國的首都。大柏林市總面積為878平方公里,地勢平坦,最高的地方Kreuzberg 亦不過海拔66公尺,相當適合城市的建設和擴展。在17世紀時,統治此地的布蘭登堡選帝侯,為發展此地的經濟,利用其位於奧德河和易北河之間的優異地理位置,開鑿了一條運河,東連奧德河、西接易北河,使此地成為日耳曼東北地區前往波羅的海和北海的樞紐。目前人口已逐漸恢復分裂前200萬人水準的柏林,正確人口數極難計算,因為除了原居於此的人、由德國境內移居至此的人之外,不斷由開放後的東歐湧入的難民和來自亞洲的外籍勞工或政治難民,實在難以估算。這些新近進入柏林的外來人囗,不但使柏林當局為難,更造成相當多的社會、經濟問題,前些日子德國少數人所掀起的「新納粹主義」活動,就是因外來人囗太多使得某些德國人感到生活、環境、工作受到破壞而興起的。柏林在分裂前擔當德國首都時,具有各方面的功能,包括政冶、交通、經濟、文化、觀光等都在全德佔數一數二的地位,但是長達40年的與世隔絕,這些功能已消失大半,統一後的柏林雖然因歷史情結而仍被選為首都,但要恢復到以前的水準還有一段漫漫長路要走。

『柒』 德國的首都是哪

德國的首都是柏林。

柏林:是德國首都、最大的城市,政治、經濟中心,現有居民約350萬人。柏林位於德國東北部,四面被勃蘭登堡州環繞,施普雷河和哈維爾河流經該市。柏林是德國十六個聯邦州之一,和漢堡、不來梅同為德國僅有的三個的城市州。

『捌』 柏林在何時成為德國的首都

柏林州位於德國東部,面積889平方公里,人口346萬,下轄23個區。歷史上柏林曾是一個動盪不安的世界大城市,二戰後的幾十年裡,柏林又是德國分裂的象徵和東西方「冷戰」的中心。自1990年10月3日德國統一之日起,柏林才完整地、不受限制地成為聯邦德國的一個州、一個統一的城市,並成為德國最大的城市。1991年6月20日,德國聯邦議會通過了遷都的決議,2000年後聯邦議會和有關聯邦政府機構從波恩遷到柏林,柏林重新成為德國的首都。

州名: 柏林Berlin

州府: 柏林Berlin

人口: 346萬

面積: 889平方公里

簡介:

柏林州位於德國東部,面積889平方公里,人口346萬,下轄23個區。歷史上柏林曾是一個動盪不安的世界大城市,二戰後的幾十年裡,柏林又是德國分裂的象徵和東西方「冷戰」的中心。自1990年10月3日德國統一之日起,柏林才完整地、不受限制地成為聯邦德國的一個州、一個統一的城市,並成為德國最大的城市。1991年6月20日,德國聯邦議會通過了遷都的決議,2000年後聯邦議會和有關聯邦政府機構從波恩遷到柏林,柏林重新成為德國的首都。

世界大都會——柏林

(一)歷史悠久、動盪不安的世界大都市

柏林在世界上是一個非同一般的具有特殊魅力的城市。柏林是歐洲有名的古都之一,它的起源可追溯到12世紀末。當時以號稱「大熊」的日爾曼人阿爾貝特為首的阿斯卡尼亞家族趕走了斯拉夫人。佔領了這片土地。這也是柏林的城徽是大熊的由來。阿斯卡尼亞人是柏林的第一個保護者。1237年,施普雷河東岸的柏林與西岸的漁民集居區合並,從此經濟貿易活躍起來,柏林逐漸成為商人、技工和藝人的匯集地。這次合並被認為是柏林的誕生。14世紀,柏林成為漢薩同盟的成員。1470年,勃蘭登堡侯爵把柏林作為它的官邸。1701年,普魯士國王遷居此地,開始建造宮殿、花園、大道。1871年1月18日,俾斯麥統一德國,柏林成為德國的首都,並發展成為德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被稱之為「施普雷河上的雅典」。歷史上,柏林就是歐洲文化大都市。17世紀,它因接納從法國、波希米亞和其他地區受迫害的新教徒。而成為一個寬容的向世界開放的城市、一個在藝術和科學上開明的地方。同時它又是一個動盪不安的城市,它曾是專制與民主統治交會的地方,是恐怖與反恐怖的雙重中心。二戰結束後的幾十年裡,它又成為德國分裂的象徵和西方戰勝國同蘇聯「冷戰」的中心。一道柏林牆使東、西德人民經歷了40年分離之苦。隨著1989年11月9日柏林牆的倒塌、1990年10月3日德國的統一,柏林才完整地、不受限制地成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一個州,並重新作為統一德國的首都,翻開了它歷史上新的一頁。

(二)德國的首都 歐洲經濟文化的中心

統一後的德國首都柏林,面積為889平方公里,人口341萬人,它是德國最大的城市。今日的柏林人並非真正土生土長的柏林人。柏林人歷史上主要為移民,他們來自法國、波希米亞和波蘭,現在更多的來自東歐,是一個國際民族混合體。現在柏林市內的外籍人主要是土爾其人、南斯拉夫人和越南人。柏林是歐洲最大的工業中心之一,主要工業包括:機械製造、食品加工、制葯、紡織及電氣工業等。這里有兩個世界性的大企業:西門子股份公司和通用電氣公司。柏林是一座商業繁榮的城市,位於西柏林的庫斯菲爾登大街和動物園車站附近是柏林最繁華的商業街。一千多家商店排列其間,各色商品琳琅滿目、應有盡有,是人們理想的購物之地。柏林擁有三所高等學府,其中最著名的是位於城東的洪堡大學,這是以學者兼政治家威廉.馮.洪堡及其兄弟——周遊世界的博物學家亞歷山大.馮.洪堡的名字命名的大學。其次是1948年建於城西的自由大學和工業大學。此外,柏林還有許多研究機構,從事重要的科學研究,如從事核物理及反應堆物理學研究的哈恩邁特納爾研究所,海因里希—赫茨通訊技術研究所等。柏林雖經歷了無數歷史變幻,但它仍不失為歐洲的一個文化中心。作為一座文化名城,柏林全年幾乎每月都有文化節。5月的戲劇年會、夏季的文化節、9月和10月的藝術節、11月的柏林爵士節,眾多的文化節日使柏林的文藝舞台異彩紛呈、多姿多彩。柏林還有三大歌劇院。它們是德意志劇院、菩提樹下德國國家劇院和滑稽歌劇院。此外還有數十家劇院和幾支大的交響樂團,一年四季演出不斷。它向人們展示了柏林這一歐洲音樂之都的風采。如今,觀看文藝演出已成為現代柏林人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柏林又是一座著名的博覽會城市,到柏林少不了要去參觀一下博物館,柏林的博物館是名目繁多、包羅萬象的。如德意志民族學博物館向人們展示了歐洲德語區從17世紀至今的民族文化活動物品,史前及古代歷史博物館展示了歐洲及小亞西亞史前及早期的文物珍品、舊石器及中石器時代的文化等,古文物館展出的是希臘和羅馬古代藝術作品、雅典及義大利的花瓶和繪畫及古代金飾珍品等。此外,還有埃及博物館、印度藝術博物館、民族學博物館、東亞藝術博物館、郵政博物館、樂器博物館、國家美術博物館以及16歲以上人才能參觀的柏林犯罪科學博物館。這些博物館通過各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創造出一種令人身臨其境的氣氛。柏林人喜歡去博物館,他們參觀博物館就像去電影院一樣頻繁,成為柏林人吸取知識、豐富業余文化生活的一個重要方式。作為遊客,柏林的博物館也是必去之地。

(三)風景秀麗的旅遊勝地

柏林是一座風景秀麗的花園般旅遊城市,這里溪流縱橫、綠蔭遍地,湖泊、林地面積占柏林全市的1/3。整個城市隱沒在森林和草地的環抱中,從高空俯視全城,它就像是一座綠色的大島。柏林比較大的森林有格魯納森林、杜帕爾森林、施潘道森林、泰格爾森林,它們多分布在柏林西部。在柏林,到處都可釣魚、游泳,全市有25個露天游泳池。只有游覽過這些森林、湖泊,置身於大自然的天然美景之中,遊人們才能深切地體會到柏林人傳統的浪漫和瀟灑的生活。柏林作為歐洲的文化古都,它是旅遊者嚮往的地方。柏林名勝古跡眾多,帝國議會大廈、埃及博物館、夏洛滕堡皇宮、奧運會會場、柏林動物園、勃蘭登堡門及萬湖等都是著名的游覽勝地。其中帶有雙輪四駕馬車的勃蘭登堡門如今已成為柏林牆倒的標志和德國統一的象徵。此外,位於亞歷山大廣場邊的洪堡大學、新崗哨、軍械庫、大教堂和電視塔也是遊客的駐足之地。著名的尼古拉教堂建於1320年,是柏林最古老的教堂,也是城市漫遊的理想出發地。作為現代化城市和旅遊之城,柏林的公共交通十分發達,市區有9條地鐵線、155條公共汽車線,平均不到2分鍾就發出一輛公共汽車。車上很少有擁擠的現象。公共汽車、地鐵、有軌電車三位一體,互相連接,既快捷,又准時,加之隨叫隨到的計程車,使該城的交通十分便利。柏林的公共交通費也比較便宜,地鐵與電汽車通用一種票,而且全市通用。車票分普通票、一日、二日和三日票、周票和月票幾種。平均每公里的票價為0.28馬克,這其中61%的票價為國家補貼,個人交的還不到票價的一半。柏林的公共交通非常發達,僅次於倫敦、巴黎,居歐洲第三位。作為一個旅遊城市,柏林每年都要接待數百萬的外國和本國的遊客。

(四)迎接挑戰 走向新世紀

柏林人以他們的活力、創造性和高速度使柏林這座古老的城市成為世界上最生氣勃勃的城市之一。柏林人有強烈的自我意識,他們為自己是一個柏林人而感到自豪。柏林人對小攤上的咖喱香腸有一種特殊的便愛,上至市長、下至平民百姓都是那裡的常客。美國總統布希也慕名而來,在當時市長、後來成為德國總統的魏茨澤克的陪同下到克特小吃店大飽口福。柏林還是一個名人輩出的城市。在數任柏林市長中,僅戰後短短的幾十年中,就出現了三位其影響遠遠超越了城市界限、並參與塑造德國戰後歷史的著名人物,他們是恩斯特.羅伊特、維利.勃蘭特、里夏德.馮.魏茨澤克。同西方許多著名的大城市一樣,柏林也是一座不夜城,柏林人的夜生活非常活躍、豐富。一到晚上,街上燈火輝煌,酒店、咖啡屋座無虛席。但有幾個地方是人們不願或不敢涉足的。一是原東柏林市中心亞歷山大廣場和普倫茨勞貝格兩地,這里是新納粹和排外勢力的活動場地。一到晚上,此處行人稀少、冷冷清清,不光是外籍人,就是德國人也很少去那裡。二是西柏林的克倫茨——貝格,被稱為「自治」地區,在這裡衣冠楚楚的人被視為「敵人」,是會受到攻擊的。由此可見,作為世界大都會的柏林,它的不安定因素也是顯而易見的。德國的統一在給這座古老的城市帶來了顯著的繁榮的同時,也使它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經濟困難、失業人數居高不下、難民大量湧入、急劇擴張的人口引起的住房緊張、新納粹勢力掀起的排外浪潮等等都是擺在統一後柏林新政府面前急待解決的難題。為了拉平東西部的經濟差距,政府要花大力量改善東部居民的生活狀況,目前有幾十萬套住宅正在柏林東部修茸中。到2000年,聯邦德國議會和有關的聯邦機構將遷到柏林,柏林將重新恢復它作為德國首都的歷史地位。為此,處於施普雷河拐彎處未來政府區的規劃建設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由於德國的重新統一,使休閑已久的波茨坦廣場旁遼闊的土地成為投資的熱點。總之,柏林正以嶄新的面貌迎接世紀新紀元的到來。

1994年4月,柏林與北京結為友好城市。

州名: 柏林Berlin

州府: 柏林Berlin

州徽: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地理位置: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人口: 346萬

面積: 889平方公里

簡介:

柏林州位於德國東部,面積889平方公里,人口346萬,下轄23個區。歷史上柏林曾是一個動盪不安的世界大城市,二戰後的幾十年裡,柏林又是德國分裂的象徵和東西方「冷戰」的中心。自1990年10月3日德國統一之日起,柏林才完整地、不受限制地成為聯邦德國的一個州、一個統一的城市,並成為德國最大的城市。1991年6月20日,德國聯邦議會通過了遷都的決議,2000年後聯邦議會和有關聯邦政府機構從波恩遷到柏林,柏林重新成為德國的首都。

世界大都會——柏林

(一)歷史悠久、動盪不安的世界大都市

柏林在世界上是一個非同一般的具有特殊魅力的城市。柏林是歐洲有名的古都之一,它的起源可追溯到12世紀末。當時以號稱「大熊」的日爾曼人阿爾貝特為首的阿斯卡尼亞家族趕走了斯拉夫人。佔領了這片土地。這也是柏林的城徽是大熊的由來。阿斯卡尼亞人是柏林的第一個保護者。1237年,施普雷河東岸的柏林與西岸的漁民集居區合並,從此經濟貿易活躍起來,柏林逐漸成為商人、技工和藝人的匯集地。這次合並被認為是柏林的誕生。14世紀,柏林成為漢薩同盟的成員。1470年,勃蘭登堡侯爵把柏林作為它的官邸。1701年,普魯士國王遷居此地,開始建造宮殿、花園、大道。1871年1月18日,俾斯麥統一德國,柏林成為德國的首都,並發展成為德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被稱之為「施普雷河上的雅典」。歷史上,柏林就是歐洲文化大都市。17世紀,它因接納從法國、波希米亞和其他地區受迫害的新教徒。而成為一個寬容的向世界開放的城市、一個在藝術和科學上開明的地方。同時它又是一個動盪不安的城市,它曾是專制與民主統治交會的地方,是恐怖與反恐怖的雙重中心。二戰結束後的幾十年裡,它又成為德國分裂的象徵和西方戰勝國同蘇聯「冷戰」的中心。一道柏林牆使東、西德人民經歷了40年分離之苦。隨著1989年11月9日柏林牆的倒塌、1990年10月3日德國的統一,柏林才完整地、不受限制地成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一個州,並重新作為統一德國的首都,翻開了它歷史上新的一頁。

(二)德國的首都 歐洲經濟文化的中心

統一後的德國首都柏林,面積為889平方公里,人口341萬人,它是德國最大的城市。今日的柏林人並非真正土生土長的柏林人。柏林人歷史上主要為移民,他們來自法國、波希米亞和波蘭,現在更多的來自東歐,是一個國際民族混合體。現在柏林市內的外籍人主要是土爾其人、南斯拉夫人和越南人。柏林是歐洲最大的工業中心之一,主要工業包括:機械製造、食品加工、制葯、紡織及電氣工業等。這里有兩個世界性的大企業:西門子股份公司和通用電氣公司。柏林是一座商業繁榮的城市,位於西柏林的庫斯菲爾登大街和動物園車站附近是柏林最繁華的商業街。一千多家商店排列其間,各色商品琳琅滿目、應有盡有,是人們理想的購物之地。柏林擁有三所高等學府,其中最著名的是位於城東的洪堡大學,這是以學者兼政治家威廉.馮.洪堡及其兄弟——周遊世界的博物學家亞歷山大.馮.洪堡的名字命名的大學。其次是1948年建於城西的自由大學和工業大學。此外,柏林還有許多研究機構,從事重要的科學研究,如從事核物理及反應堆物理學研究的哈恩邁特納爾研究所,海因里希—赫茨通訊技術研究所等。柏林雖經歷了無數歷史變幻,但它仍不失為歐洲的一個文化中心。作為一座文化名城,柏林全年幾乎每月都有文化節。5月的戲劇年會、夏季的文化節、9月和10月的藝術節、11月的柏林爵士節,眾多的文化節日使柏林的文藝舞台異彩紛呈、多姿多彩。柏林還有三大歌劇院。它們是德意志劇院、菩提樹下德國國家劇院和滑稽歌劇院。此外還有數十家劇院和幾支大的交響樂團,一年四季演出不斷。它向人們展示了柏林這一歐洲音樂之都的風采。如今,觀看文藝演出已成為現代柏林人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柏林又是一座著名的博覽會城市,到柏林少不了要去參觀一下博物館,柏林的博物館是名目繁多、包羅萬象的。如德意志民族學博物館向人們展示了歐洲德語區從17世紀至今的民族文化活動物品,史前及古代歷史博物館展示了歐洲及小亞西亞史前及早期的文物珍品、舊石器及中石器時代的文化等,古文物館展出的是希臘和羅馬古代藝術作品、雅典及義大利的花瓶和繪畫及古代金飾珍品等。此外,還有埃及博物館、印度藝術博物館、民族學博物館、東亞藝術博物館、郵政博物館、樂器博物館、國家美術博物館以及16歲以上人才能參觀的柏林犯罪科學博物館。這些博物館通過各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創造出一種令人身臨其境的氣氛。柏林人喜歡去博物館,他們參觀博物館就像去電影院一樣頻繁,成為柏林人吸取知識、豐富業余文化生活的一個重要方式。作為遊客,柏林的博物館也是必去之地。

(三)風景秀麗的旅遊勝地

柏林是一座風景秀麗的花園般旅遊城市,這里溪流縱橫、綠蔭遍地,湖泊、林地面積占柏林全市的1/3。整個城市隱沒在森林和草地的環抱中,從高空俯視全城,它就像是一座綠色的大島。柏林比較大的森林有格魯納森林、杜帕爾森林、施潘道森林、泰格爾森林,它們多分布在柏林西部。在柏林,到處都可釣魚、游泳,全市有25個露天游泳池。只有游覽過這些森林、湖泊,置身於大自然的天然美景之中,遊人們才能深切地體會到柏林人傳統的浪漫和瀟灑的生活。柏林作為歐洲的文化古都,它是旅遊者嚮往的地方。柏林名勝古跡眾多,帝國議會大廈、埃及博物館、夏洛滕堡皇宮、奧運會會場、柏林動物園、勃蘭登堡門及萬湖等都是著名的游覽勝地。其中帶有雙輪四駕馬車的勃蘭登堡門如今已成為柏林牆倒的標志和德國統一的象徵。此外,位於亞歷山大廣場邊的洪堡大學、新崗哨、軍械庫、大教堂和電視塔也是遊客的駐足之地。著名的尼古拉教堂建於1320年,是柏林最古老的教堂,也是城市漫遊的理想出發地。作為現代化城市和旅遊之城,柏林的公共交通十分發達,市區有9條地鐵線、155條公共汽車線,平均不到2分鍾就發出一輛公共汽車。車上很少有擁擠的現象。公共汽車、地鐵、有軌電車三位一體,互相連接,既快捷,又准時,加之隨叫隨到的計程車,使該城的交通十分便利。柏林的公共交通費也比較便宜,地鐵與電汽車通用一種票,而且全市通用。車票分普通票、一日、二日和三日票、周票和月票幾種。平均每公里的票價為0.28馬克,這其中61%的票價為國家補貼,個人交的還不到票價的一半。柏林的公共交通非常發達,僅次於倫敦、巴黎,居歐洲第三位。作為一個旅遊城市,柏林每年都要接待數百萬的外國和本國的遊客。

(四)迎接挑戰 走向新世紀

柏林人以他們的活力、創造性和高速度使柏林這座古老的城市成為世界上最生氣勃勃的城市之一。柏林人有強烈的自我意識,他們為自己是一個柏林人而感到自豪。柏林人對小攤上的咖喱香腸有一種特殊的便愛,上至市長、下至平民百姓都是那裡的常客。美國總統布希也慕名而來,在當時市長、後來成為德國總統的魏茨澤克的陪同下到克特小吃店大飽口福。柏林還是一個名人輩出的城市。在數任柏林市長中,僅戰後短短的幾十年中,就出現了三位其影響遠遠超越了城市界限、並參與塑造德國戰後歷史的著名人物,他們是恩斯特.羅伊特、維利.勃蘭特、里夏德.馮.魏茨澤克。同西方許多著名的大城市一樣,柏林也是一座不夜城,柏林人的夜生活非常活躍、豐富。一到晚上,街上燈火輝煌,酒店、咖啡屋座無虛席。但有幾個地方是人們不願或不敢涉足的。一是原東柏林市中心亞歷山大廣場和普倫茨勞貝格兩地,這里是新納粹和排外勢力的活動場地。一到晚上,此處行人稀少、冷冷清清,不光是外籍人,就是德國人也很少去那裡。二是西柏林的克倫茨——貝格,被稱為「自治」地區,在這裡衣冠楚楚的人被視為「敵人」,是會受到攻擊的。由此可見,作為世界大都會的柏林,它的不安定因素也是顯而易見的。德國的統一在給這座古老的城市帶來了顯著的繁榮的同時,也使它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經濟困難、失業人數居高不下、難民大量湧入、急劇擴張的人口引起的住房緊張、新納粹勢力掀起的排外浪潮等等都是擺在統一後柏林新政府面前急待解決的難題。為了拉平東西部的經濟差距,政府要花大力量改善東部居民的生活狀況,目前有幾十萬套住宅正在柏林東部修茸中。到2000年,聯邦德國議會和有關的聯邦機構將遷到柏林,柏林將重新恢復它作為德國首都的歷史地位。為此,處於施普雷河拐彎處未來政府區的規劃建設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由於德國的重新統一,使休閑已久的波茨坦廣場旁遼闊的土地成為投資的熱點。總之,柏林正以嶄新的面貌迎接世紀新紀元的到來。

1994年4月,柏林與北京結為友好城市。

『玖』 德國的全稱叫什麼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人口為8322萬,主要是德意志人。

【國名】德意志聯邦共和國(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Die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面積】35.8萬平方公里。

【首都】柏林(Berlin)。

德國的其他信息

一、國花

矢車菊,又名藍芙蓉、荔枝菊、翠藍,屬於菊科。經過德國人多年的培育,這種「原野上的小花」已經有淺藍、藍紫、深藍、深紫、雪青、淡紅、玫瑰紅、白等多種顏色。

頭狀花序生在纖細莖稈的頂端,彷彿一位雋秀的少女,向著「生命之光」——太陽,祈禱幸福和歡樂。

二、國鳥

白鸛,為鸛科鸛屬的大型涉水鳥。在歐洲,自古以來白鸛就被認為是「帶來幸福的鳥」,是吉祥的象徵,是上帝派來的「天使」,是專門來拜訪交好運的人的。

以上內容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德國國家概況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德國

『拾』 德國的全稱是什麼啊

德國的全稱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位於歐洲中部,東鄰波蘭、捷克,南接奧地利、瑞士,西接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北接丹麥,瀕臨北海和波羅的海,是歐洲鄰國最多的國家。

德國的地形變化多端,有連綿起伏的山巒,高原台地,丘陵,有秀麗動人的湖畔,及遼闊寬廣的平原。整個德國的地形可以分為五個具有不同特徵的區域北德低地、中等山脈隆起地帶、西南部中等山脈梯形地帶、南部阿爾卑斯前沿地帶和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區。



(10)德國人的首都叫什麼擴展閱讀:

德國處於大西洋東部大陸性氣候之間的涼爽的西風帶,溫度大起大落的情況很少見。降雨分布在一年四季。夏季北德低地的平均溫度在18℃左右,南部山地為20℃左右;冬季北德低地的平均溫度在1.5℃左右,南部山地則為-6℃左右。

德國屬於例外的是氣候溫潤的上萊茵河谷,以及經常可以感到從阿爾卑斯山吹來的燥熱南風的上巴伐利亞和山風刺骨、夏季涼爽、冬季多雪,從而構成自己獨特氣候區的哈爾茨山區。因各地區地理條件的不同,德國最高溫度在攝氏20~30℃之間,最低溫度在1.5~10℃之間。

閱讀全文

與德國人的首都叫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8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1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1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8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6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