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德系三巨頭德國產能下滑9% 汽車產業整體「向東」發展
根據相關預測,2020年亞洲新興經濟體增速有望達到6%,較2019年有所提升。尤其對於中國市場,經濟增長將帶動汽車消費。同時,從中國汽車產業內部來看,中國企業研發投入加大,創新能力增強,在這樣的發展環境中,汽車智能網聯技術得到迅速更新換代。
另外,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最大的汽車消費群體是90後,未來這一主體將占市場份額的30%以上。年輕消費群體的需求是車企新的發展方向,而他們對汽車品質、設計、配置等擁有不同需求,也將為汽車企業的發展帶來更多機會。這也將是跨國車企在中國發展的優勢。
從德國到中國的本土化發展,與其說德系車企向東選擇中國市場,不如說中國的優勢引導了汽車企業的發展方向。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② 政府掏錢 德國加油站加速新能源轉型
[汽車之家行業]??前一段時間,德國總理默克爾曾與數位聯邦州州長及航空業代表進行了閉門會談,而在會談結束後,德國政府發布消息稱為進一步推進電動汽車銷量,德國將加速把境內的加油站向快速充電站轉型。
根據德國政府公布的計劃,預計在2022年,德國境內25%的加油站將能為電動汽車進行快速充電,到2024年底這一比例將提升至50%,到2026年年底進一步提升至75%。
想實現上述目標,德國各大加油站將建設功率不小於150kW的快速充電樁,其建設成本並不低。前一段時間,德國政府曾承諾拿出25億歐元來建設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為了提升加油站的轉型積極性,德國政府允許參加改造的加油站使用上述專項資金。
目前,德國電動車基礎設施建設極為迅猛。相關數據顯示,在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間,德國新增充電樁1萬個,充電樁總數已經達到2.77萬個,同比提升近60%,而其中快速充電樁所佔的比例已經達到14%。截至目前,德國境內的公共充電樁已經可為44萬輛電動汽車提供充電服務。
編輯點評:
對於新能源汽車轉型,德國極為看重。此前,在此前的政策下,購買4萬歐元以下純電動汽車的德國消費者將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最高6000歐元的補貼,這極大地促進了該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擴張。根據德國聯邦汽車交通局公布的數據,今年1-9月,德國共銷售20.43萬輛新能源汽車,在新車銷量中佔比已經達到15.6%。(文/汽車之家陳燦)
③ 專家解析寶馬2019財報:德國工業如何應對轉型中的危與機
3月18日,寶馬集團召開業績發布會,2019年,寶馬集團面對多種內外波動的影響,通過及時調整長期與短期規劃,利用德國穩健的金融體系等外部政策,積極挖掘企業技術儲備能力,通過優勢產品抹平非正常損益,實現歷史最高收益,並取得不錯的現金流與股東分紅,有效保障企業在轉型發展中的資金與戰略穩定性。
作為具有德國工業典型基因的企業代表,寶馬集團從誕生到壯大,一直是全球輿論研究德國的案例之一。不誇張地說,這家企業的一舉一動背後,都隱含著德國經濟對未來的思考。
汽車預言家通過采訪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原副主任連玉如、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副院長厲克奧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會長沈進軍、汽車電子控制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副主任殷承良、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專家學術委員會專家李萬里六位跨界專家,嘗試解讀寶馬集團2019年財報數據之外引人深思的內容。在他們看來,作為依靠製造業發展的國家,德國形成了一套長期有利於工業體系發展的政策,這有效保證寶馬等企業在發展中免受外界不穩定因素沖擊。同時,寶馬集團圍繞全球化快速發展作出的調整,展現了德國工業企業面對機遇和挑戰時的發展智慧
1
梅新育:寶馬2019年表現反映了德國工業在轉型升級中的韌性
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專家委員會專家、工信部產業政策司原副巡視員李萬里
德國汽車工業是「縱向深入、橫向協同」發展的代表,寶馬就是一個最大的典型。寶馬在傳統汽車領域已經走到了最前沿,後續的投入都是圍繞新技術來布局,累計投入很多,研究得也很深入。但現在汽車動力與電子技術路線在調整,對於德國車企而言,這是重資本的投入,展現到業績上,波動是可以理解的。
對於像寶馬來說,能夠快速恢復階段性財務壓力,說明他們一方面具備深厚的技術儲備,通過推出新車型抹平盈利風險;另一方面是來自橫向的企業協同作用。另外,德國企業在轉型期利潤交割時都會進行充分的論證,這也是德國車企穩健發展的特點之一。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④ 德國汽車業的「浩劫」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⑤ 如何看待德國財政部長不同意歐盟從2035年起禁售燃油車的計劃
據金融時報媒體放出的消息,當地時間21日,德國財政部長在德國工業聯盟舉行的活動上表示:德國政府不會同意歐盟從2035年開始停止銷售燃油車的計劃。因為他認為除歐盟外,其他地區的汽車製造商將會繼續銷售燃油車;德國認為歐盟從2035年禁售燃油車的計劃條件不成熟。
事件的起因是去年8月,歐盟委員會公布了逐步淘汰燃油車內燃機的計劃,這項議案在6月8日獲得了通過。作為歐洲最古老的汽車工業大國,德國的態度卻大相徑庭。一方面,以大眾,賓士為代表的車企贊成這一舉動的執行,但德國汽車行業認為電動車對市場和消費者沒有好處。
⑥ 德國汽車廠商為何減縮了車型規模
進入21世紀之後,德國汽車製造商迅速的改變了業務的風格,以適應全球化的發展,在1990年代,為了生存,德國汽車製造商不斷的擴大銷售和市場。德國的統一帶來了低工資以及大量的勞動力,同時又與歐盟實現了貨幣統一,再加上歐盟龐大的市場需求,德國汽車工業開始迅速的崛起。當時德國汽車製造商與多家公司,進行了合並,戴姆勒克萊斯勒誕生於1998年,就是一個標志性的例子。
德國削減車型,美國重點發展皮卡,SUV
不僅是德國汽車製造商,美國汽車製造商也將重點放在了SUV和皮卡車上,從而減少了銷量不佳的轎車市場的車型投入,其實這都是一種轉型。不過,作為全球汽車行業的風向標,德國三大優質的汽車製造商,賓士,寶馬,奧迪不管是裁員,還是削減車型,都可以看到目前汽車行業面臨的困境。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⑦ 電動化或導致德國10萬汽車工人失業 轉型勢在必行
Ifo總裁Clemens Fuest表示:「面向電動出行的過渡將成為一個重大挑戰,尤其是對中型供應商而言。」Fuest還補充說,因此在剩餘的內燃機生產和新興的電動汽車行業內設立高素質的工作崗位,將會成為關鍵。
Ifo預計,到2025年時,至少將有17.5萬個汽車行業就業崗位面臨風險,且屆時內燃機汽車生產領域只有7.3萬名工人退休。這意味著,如果無法在未來幾年內掌握新的技能,將有大約10萬名工人面臨失業風險。Ifo研究人員Oliver Falck表示:「我們現在已經看到了問題,因此企業有機會在適當的時候採取正確的措施,比如對員工進行再培訓和繼續教育。」
⑧ 提供 20 億扶持 德國將幫助車企進行技術轉型
據外媒報道,德國已經通過了一項總價值2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56億)的扶持項目,旨在幫助德國的汽車廠商與供應商研發更環保的動力總成與更先進的自動駕駛技術。
該項目不僅推動了各家廠商的產品向更環保、更智能化的方向轉型,也將幫助廠商在整個製造過程中追求更綠色環保的標准甚至碳中和。例如,政策指出將幫助公司承擔在升級更環保設備方面的費用,其中大公司60%的升級成本由政府承擔,中小型公司80%的成本由政府承擔。
該文件還指出,向新產品轉型需要調整生產方式,尤其是在電動移動出行領域。更快的革新周期需要更靈活的生產設備,因此生產行業的成本壓力是非常高的。據悉,此次對汽車及相關行業的扶持是德國經濟刺激計劃的一部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⑨ 德國政府欲救助汽車行業,應對潛在的裁員危機
德國勞工部近日表示,總理安格拉·默克爾(AngelaMerkel)領導的政府正在准備措施,幫助德國陷入困境的汽車行業工人。
勞工部部長胡貝圖斯·赫爾(HubertusHeil)在回答彭博社記者的提問時表示,他計劃為汽車製造商及其供應商的工人提供工資補貼,以防止在汽車行業持續低迷的情況下可能出現的失業危機。
「即使沒有大規模的經濟危機,政府也應該採取措施,穩固製造業在德國的基礎地位,為汽車等行業的員工提供更多的保障。」德國僱主協會也在一份聲明中如此表態。
勞工部預計,整個德國在1月份將有11.35萬名工人加入工作量減少的行列,在十年前的金融危機期間,這一數字曾在2009年達到140萬的峰值。
文/北岸
---------------------------------------------------------------------------
【微信搜索「汽車公社」、「一句話點評」關注微信公眾號,或登錄《每日汽車》新聞網了解更多行業資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⑩ 德國汽車企業會成為成下個諾基亞嗎
近日,在德國斯圖加特,內燃機的誕生之地,戴姆勒董事長與一眾政府官員探討了汽車行業的未來。
會後,蔡澈在一輛賓士電動車前留影紀念。值得注意的是,這輛賓士EQ只是一輛原型車,並不具備行動能力。
戴勒姆的EQ品牌要等到2020年才會真正投入市場,這也突顯了一直以來,德國緊抓內燃機不放,在電動車及相關技術上動作緩慢的問題。
「中國主導著太陽能電池的生產,特斯拉則在電動車上占據著領先優勢,第一輪數字化變革中,德國也輸給了谷歌、蘋果這樣的科技公司。」 巴登符騰堡州州長在會議中說道。
去年10月,德國聯邦參議院通過一項決議,將從2030年起禁止傳統燃油車的銷售。德國經濟研究所研究顯示,如果這一決議成為現實,60萬德國工人將面臨失業。
德國金屬產業工會戰略主管則指出,如果這一決定在10到15年內逐步實施,屆時很多嬰兒潮一代人都將達到退休年齡,其他人則可以重新接受培訓,因此汽車行業或許可以適應這一變化。
然而,時間並不是確定的。
隨著電池產量的上升和成本的下降,電動車價格將越來越便宜。很多專家預測2022年電動車的價格將會與燃油車相當。
各大車企都試圖抓住電動化的浪潮,內燃機零部件供應商也將面臨巨大的風險。
德國智庫Agora總監克指出,德國汽車產業的壓力正與日俱增。
「歷史已經證明,即便是像諾基亞這樣位於頂端的公司也會從市場上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