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鳳冠霞帔~~
鳳冠霞帔
古代貴族婦女往往以鳳凰為冠飾。明制,皇後禮服的冠飾有九龍四鳳。明神宗定陵出土了四頂鳳冠,龍鳳數目各不相同。其中一頂為六龍三鳳,龍在頂兩端,口銜長串珠滴,似有戲鳳之意。正面有三隻展翅鳳凰。冠後下方有左右各三扇博鬢,展開後如同五彩繽紛的鳳尾。
皇妃、公主、太子妃的鳳冠九翚四風。翚是有五彩的雉。一品至七品命婦的鳳冠沒有鳳,綉有不同數量的雉。
霞帔亦稱「霞披」、「披帛」,以其艷麗如彩霞,故名。披帛以一幅絲帛繞過肩背,交於胸前。《事林廣記·服飾類》載:「晉永嘉中,制絳暈帔子,令王妃以下通服之。」宋代定為命婦冠服,非恩賜不得服。明代始為命婦品級的服飾,自公侯一品至九品命婦,皆服用不同綉紋的霞帔。
〖成語〗: 鳳冠霞帔
〖拼音〗: fèng guān xiá pèi
〖解釋〗舊時富家女子出嫁時的裝束,以示榮耀。也指官員夫人的禮服。
〖出處〗元·楊顯之《瀟湘雨》第四折:「解下了這金花八寶鳳冠兒,解下了這雲霞五彩帔肩兒,都送與張家小姐妝台次,我甘心倒做了梅香聽使。」
㈡ 公主與郡主的鳳冠是否一樣
您好,因為對明代制度比較了解,只給您說一說明代的制度。
首先,一般來講大衫霞帔配的是翟冠而不是鳳冠;與鳳冠相配的是翟衣。而公主以下的級別就沒有鳳冠一說了,所有的禮服都是翟冠+大衫霞帔。(也就是公主以下沒有翟衣這種禮服)。
其次,郡主與公主的鳳冠霞帔是不同的。從制度上來講,公主與親王妃同,唯不用圭;而郡主與郡王妃同,唯不用圭。
而以上兩者是服飾制度如下(大衫霞帔+翟冠):
親王妃冠服:受冊、助祭、朝會服禮服。洪武三年定九翚四鳳冠。永樂三年又定九翟冠,制同皇妃。其大衫、霞帔、燕居佩服之飾,同東宮妃,第金事件減一,玉綬花,�彖寶相花文。
郡王妃冠服:永樂三年定,冠用七翟,與親王世子妃同(世子妃冠服:永樂三年定,與親王妃同,惟冠用七翟)。其大衫、霞帔、燕居佩服之飾,俱同親王妃,第綉雲霞翟文,不用盤鳳文。
而鳳冠的制度如下:
太子、親王妃(公主與其同,唯不用圭):九翬四鳳冠:漆竹絲為圓匡,冒以翡翠,上飾翠翬九、金鳳四,皆口銜珠滴。珠翠雲、大珠花九樹--皆牡丹花,每樹花一朵,半開一朵,蕊頭二個,翠葉九葉。小珠花如大珠花之數--皆穰花飄枝,每枝花一朵,半開一朵,翠葉五葉。雙博鬢(左右共四扇),飾以鸞鳳,皆垂珠滴。翠口圈一副。珠排環一對。珠皂羅額子一--描金鳳文,用珠二十一顆。
給你一個擷芳主人的復原畫,是親王、公主的大衫霞帔+翟冠:(點擊可以看原圖)
回復補充:
我的回答本身就是摘錄了《明史·輿服》啊,你要是不相信自己去翻也可以。給你的復原圖是根據《明會典》和實物以及容像嚴格復原的,不相信你自己去看容像和查找出土報告也可以~
㈢ 公主帶的是什麼冠
古代一般有冕冠、通天冠、長冠、進賢冠、武冠和法冠6種類型,都是皇帝和大臣戴的冠,都是比較正式的冠。
後宮的後妃和公主戴的是鳳冠
㈣ 唐墓出土「外星人頭骨」,修復後驚艷眾人,學者:哪來的穿越物
1990年,在浙江杭州出土了一隻「玻璃杯」,讓專家非常驚訝,甚至懷疑是否有人故意拿一隻玻璃杯放入其中。因為這只玻璃杯的做工工藝和現在玻璃杯太像了,一段時間內人們都認為這是假文物。
其實除了李倕墓的鳳冠,還有許多文物惹得專家驚訝。比如1992年東漢時期墓地出土的銅卡尺,與現在的游標卡尺相差無二。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三星堆文物,長相與外星人非常相似,其中還有一個文物形似圓盤。很多網友戲稱,這是外星人飛碟的方向盤。
㈤ 古代公主頭上帶的飾品叫什麼呀
鳳冠吧,古代有錢人的女子或出嫁時戴的,叫鳳冠霞帔,
㈥ 德國的公主是誰
每年2月是德國萊茵地區慶祝狂歡節的高潮期,會吸引來自世界各地數十萬人到當地觀看。按照慣例,35年來萊茵地區每年都會選出一對狂歡節「王子和公主」,他們將站在花車上,模模擬正的王子公主,穿梭於小街小巷,向市民和遊客們問好。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狂歡節上出現了兩位「中國公主」和一位「中國王子」。
位於科隆市和波恩市之間的波恩海姆地區今年選出的「狂歡節公主」,是11歲的蘇金莉。2月21號,蘇金莉接過了瓦爾多夫市市長手中的狂歡節公主權杖。在慶典期間,她將站上花車,代表當地所有兒童展示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大米和功夫」是她在狂歡節上的標語,蘇金莉要向波恩海姆地區的市民展示她眼中的中國。
祖籍溫州的蘇金莉說:「我想向德國人展示中國文化,簡單來說,就是想告訴他們,真正的中國人是什麼樣子。另外,我也想讓中國人對德國有所了解。因為在中國沒有狂歡節,而德國人也不了解關於中國歷代王朝的歷史,我正好起到了一個橋梁作用。」
蘇金莉出生在德國,父母在當地經營一家小有名氣的中餐館。對她來說,德語是她的母語,而學習中文的時間是每周一次。從她去年11月入選狂歡節公主到現在,日歷本上的節目排得滿滿的,總共參加了超過30項大小活動。
當地幾家報紙都將這位穿著格格服裝的中國女孩和她的故事,刊登在較顯眼的地方。如今蘇金莉在德國已擁有她的第一批支持者,德國人施梅勒芬妮希先生自豪地說:「莉莉是全德國第一位狂歡節的中國公主。」
「狂歡節王子」舒金皓也是11歲,祖籍同樣是溫州。自從去年11月當選「王子」後,他的生活開始忙碌起來。他的名字和照片都成了當地媒體焦點,來自各種慶祝活動、學校、餐館的邀請絡繹不絕,他們都把能邀請到「王子」視為幸運的象徵,這也是德國的傳統。
舒金皓和蘇金莉一樣,是在德國出生和長大的華人,父母是1989年赴德的打工族,如今已是波恩有名的中餐館老闆。自從兒子當選「王子」後,店裡生意更紅火了,當地人都很好奇,想看看這位「中國王子」長什麼樣。每當舒金皓被問起「你覺得自己是中國人還是德國人」時,他總顯得有些為難:「爸爸媽媽在中國出生,但我在德國出生,所以50%是德國人,50%是中國人。」
另一位「中國公主」是27歲的王紅梅。由於北京和科隆是友好城市,今年的科隆狂歡節首次邀請了一名北京姑娘作為「中國公主」。2月7日,在北京蘭特伯爵西餐廳啤酒館舉行的狂歡節競選中,王紅梅通過例如「憑口味辨別啤酒種類」的種種測試並拔得頭籌,贏得了從北京直飛科隆的機票和「公主」頭銜。擔任評委的科隆市經濟大使耶克爾、西門子中國公司總裁默斯納及夫人為王紅梅送上了祝賀。默斯納夫人還作為「閨中密友」,陪伴王紅梅踏上了狂歡節之旅:「我負責打理一切,管理日常事務,留心『公主』不要走丟。」
從2月19日開始,王紅梅已跟隨花車隊伍走遍科隆大街小巷,一身鳳冠霞帔的京劇造型,她看上去像是從宮闈深處走出來的。
按照狂歡節習俗,德國人都會依照自己的興趣選擇要裝扮的角色,而如今的狂歡節更像是用來展示人們對不同國家文化的理解,許多德國人人把自己裝扮成外國人。近年來中德兩國文化交流增多,從最早的德國人自己裝扮成中國人上街遊行,到如今真正的中國人成為狂歡節「王子和公主」,正體現了這一發展趨勢。
㈦ 古代皇後頭上戴的叫什麼鳳冠什麼來著
頭上戴的叫鳳冠,身上披的叫霞帔(pèi )。
鳳冠,因以鳳凰點綴得名。鳳凰是萬鳥之王,所以只有皇後或公主才配得上它,通常只在隆重慶典,如婚禮上才戴,普通平民一概不能佩戴。
㈧ 古代的「鳳冠」、「霞帔」是什麼樣的
鳳冠霞帔是一整套的一個詞語,這在中國的古代只有皇家的公主或者是王侯家的郡主或者是富商家的女兒出嫁時才可以穿的禮服,這種服飾就是為了炫耀自己的身份地位或者財富。當然了,我們在紅樓夢,部電視劇也就可以看到那些貴族裡的女子以及夫人受到朝廷的分封,比如封為一品誥命夫人,二品誥命夫人的時候,也可以佩戴鳳冠霞帔。
首先說一說鳳冠霞帔里的鳳冠,我們都知道鳳凰這個動物是萬鳥之王,通常他的伴侶只能夠和真龍天子相配,所以說在古代只有皇後公主才有資格佩戴鳳冠。而平時的人家,出嫁女兒迎娶媳婦都不允許佩戴,如果違反規定就會引來殺身之禍。
說白了鳳冠是一個佩戴在頭頂上插在發髻上所戴的禮冠,一般這點你怪他都有豐富的裝飾品,十分的斑斕多彩,裡面鑲嵌著很多珠寶名貴的飾品,遠遠望去閃閃發亮。
而且在這種頭飾的中間一定要是鳳凰,他們的口中有著珍珠,正面上一般有三個方位是展開翅膀,在大罐的底座啊左右方向上還有三面博鬢,展開以後這個頭飾就顯得特別有立體感。
接下來我們說一下鳳冠霞帔裡面的霞帔,其中的這個帔本來就是長袍,或者是類似於我們現在大領子的毛衣,它的左右兩邊都有開衩,像水蓮花的袖子一樣,類似於華貴又奔放的那種休閑服飾。這一開始這種衣服他是在戲曲里經常出現,戲劇也分為九種顏色,而且還分為男帔女帔,顏色就有了大紅色大藍色黃色紫色粉色等等顏色,但是我們都知道古代,能在婚宴以及各個慶典中的代表顏色只有紅色。
在歷史上真正穿上霞帔這件衣服脫下的皇後是明朝的一位,當時皇後穿在裡面的霞帔,而是繞過脖子披掛在胸前,而且下端一定要最有珍珠或者是玉石。
而且按照中華大地的禮儀,在婚慶上一定要給人感覺一定要顯得更高大上些,所以他們的霞帔在用色上會更亮麗,而且圖文和圖案也很張揚,。
㈨ 西方人的頭飾與中國古代的頭飾有什麼區別
國外有男性國王和女王,所以他們戴的王冠統稱王冠,中國的鳳冠只對應皇後和一些品階的妃子,以及一些高品階的命婦的頭飾,但其中有嚴格的規格制度。而中國的帝王也是帶有冠冕的。頭飾裡面最耀眼,最吸睛的一個類別。王冠猶如皇室形象的代言品,世界上的稀奇珍寶都會毫不吝嗇的用來打造王冠,由於過分珍貴。
中國的鳳冠,其設計中更多的會立足於鳳這一意象的展示。類似孝靖王皇後鳳冠是九龍九鳳冠,這一鳳冠前部飾有9條金龍,口銜珠滴下,同時前面有8隻點翠金鳳、後部也有一金鳳,共9龍9鳳。